关于四年级数学日记收集(5篇)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1
一天,符号姑娘们在符号王国吵闹着。
书:我给你们出1道题,你们把你们应该坐的座位坐好。题目是这样的:
3333=6
符号们都站好了,而且也没有站错!
():幸好,没有那个难看的东西÷号,不然我们整齐的队列,被÷号一乱,就都变成丑小鸭了。
÷号听了()的话,低下了头。
÷:难道我的.两个黑球就这么讨厌吗?
书:+你怎么可以这样说÷呢,大家都是好朋友,一定要相互帮助!
符号们很惭愧,又重新让÷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小朋友们你知道他们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吗?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2
周一,舅舅家的房子正在装修,舅舅就约我和他一起去装饰材料中心买装修用的胶水。
我和舅舅兴致勃勃的来到装饰材料中心,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我们俩一路小跑地来到卖胶水的地方,看到里面一共有两种胶水:一种是199元3罐,另一种是299元7罐,两种胶水质量和配方都一样。舅舅问我:“你数学不是很好吗,那你来算算买那种胶水合算?”我心里想:这两种胶水要求出一罐要多少钱根本除不尽,该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到可以把这两种胶水买成相同的数量,在一比较不就可以了吗!我想:3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21,那就都买21罐。199元3罐的.买21罐要元)而299元7罐的买21罐要元元7罐的买21罐比199元3罐的买21罐差不多便宜了500元,还是买299元7罐的合算。
后来,舅舅表扬我说:“看来,你的数学知识还真不赖,以后一有数学问题,我都找你来解决!”听了舅舅的话,我的心像吃了蜜一样甜。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3
昨天傍晚,我和姥姥去买西瓜,这次我的任务是自己跟瓜农讨价还价,买到好吃的西瓜。
小区门口有一排卖瓜的.摊子。我先来到第一家瓜摊前,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独立买西瓜,我轻轻地问她:“西瓜多少钱?”“7毛。”我心想:西瓜怎么这么便宜呀?!我就说:“1元钱我买两个,行不行?”瓜农笑了:“一个都要五、六块钱呢,你一块钱就想买两个?7毛是一斤呐。”“哦。”我觉得特别不好意思。突然,我发现前面有一个瓜摊卖的是黄瓤西瓜,是我最喜欢吃的。“哈哈,这下帮我解围了!”我立刻拉着姥姥:“姥姥,我们去买黄西瓜吧。”然后,我飞快地跑过去。
这回,我有点经验了,我知道瓜农说的7毛钱是什么意思了!我立刻要去和他讨价还价。可姥姥说我不会,她就去买了两个西瓜,可也只便宜了5毛,也就是6毛5分一斤。
把西瓜送回家之后,我还是不甘心,又自己去了另一个瓜摊。这次,我成功地谈好了价钱,我的成绩可比姥姥的好多了:原来也是7毛一斤,我砍到6毛5分一斤,挑了一个西瓜,一共是9斤,也就是9x0。65=5。85(元),我又顺利地谈到5。5元,成交。
这次买瓜收获可不小啊!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4
在四年级的数学活动月的时候,我们年级是比赛二十四点,在那个时间段,我经常和妈妈在一起玩二十四点。
有一次,我们的.牌是7、8、4、8。我突然间想起来,有4就要有6,那就是:8/8=1,7-1=6,,4*6=24。我妈妈笑着对我说:“还有另一种方法。”我想了想,忽然,我灵机一动:7*8=56、4*8=32、56-32=24。妈妈又问:“那4、10、10、1呢?”我又想,有4就要有6,可是6求不出来怎么办?妈妈说了一句:别钻牛角尖。让我恍然大悟,不用乘法,我用加法:4*1=4、10+4+10=24。
妈妈笑了笑,说我一点就通,很聪明,让我心里美滋滋的。
经常算二十四点,可以让我的计算能力有所提高哦,大家也来试一试吧!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5
今天早上在特味包子店吃包子,那里的包子实在是好吃,吃得人满嘴都是陷。
这时,爸爸问了我一个问题:“爸爸和儿子同时开始吃包子,儿子吃掉一个半包子,爸爸吃掉六个包子,如果儿子吃了三个包子,爸爸能吃几个包子?”题目一出,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从他们所吃的个数和来判断的.,即:用一个半加六个是七个半,七个半减三个是四个
半。爸爸说不对。于是,我转而考虑爸爸和儿子吃包子的个数差,还是不对。这时的我是真正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会错。
爸爸提醒我道:“从时间关系入手。”还巧妙地将这道题变了形,这一变,变得我恍然大悟,重新计算了起来:儿子吃一个半包子的时间父亲可吃六个包子,儿子吃三个包子的时间??这一变通思路一下出来了吃三个包子的时间是吃一个半包子时间的两倍,所以爸爸吃的包子个数也是六的两倍即十二个。通过这个可以求出爸爸的吃包子速度是儿子的四倍。算到这儿,爸爸突然冷不丁出来一句:“这显示的可是我们父子吃东西的速度啊!”全家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