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功能康复锻炼范例(3篇)
语言功能康复锻炼范文
【关键词】不同年龄;脑瘫患儿;语言康复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3.178
脑瘫为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多合并行为异常、精神障碍、视听觉、语言障碍、智力缺陷等。其中语言障碍为脑瘫患儿的常见并发疾病,会影响患儿正常的生活学习能力[1]。为研究不同年龄脑瘫患儿的语言康复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分别给予不同年龄的脑瘫患儿实施治疗,总结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118例脑瘫患儿,所选取的脑瘫患儿经专科检查诊断分型,排除合理听力障碍者。男70例,女48例,年龄0~6岁,平均年龄(2.0±0.2)岁,<1岁57例,1~3岁32例,3~6岁29例。所选取的患儿均根据标准构音障碍检查表以及语言发育迟缓检查表分型,语言发育迟缓70例,语言发育迟缓合并构音障碍30例,运动型构音障碍18例。
1.2方法将语言训练时间设定为上午,因该段时间患儿的注意力比较集中,约训练0.5h/次,1~2次/d,训练地点设定为家庭,具体方法为:①注意力集中训练,指导患儿进行串珠子、搭积木以及画画等训练,并根据患儿的具体训练情况而将锻炼时间不断延长;②口腔知觉训练:采用不同形状、软硬、味道不同等对患儿的口腔以及舌进行刺激,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口腔知觉。③构音器官运动训练,调节患儿的不同,让患儿的器官处于灵活自如的状态,指导患儿进行唇舌的灵活训练,嘴唇进行前突、张开、闭合、回缩训练。④增进沟通交流训练,在患儿游戏过程中通过与患儿进行目光交流,在游戏过程中可通过争夺患儿注意物,锻炼患儿张口说话;⑤理解能力锻炼,将一些常见的物品画在图片卡上让患儿识别,让患儿对基础事物形成一个基本的概念。⑥表达能力训练,指导患儿先进行简单的双唇发音练习,并逐步过渡到较难的发音,单词甚至是完整的句子。
1.3效果评价标准[2]评价三个年龄阶段患儿语言康复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构音障碍患儿可清晰发音,语言发育迟缓者的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与治疗前后1个阶段相比,均有明显提高;改善:构音障碍患儿构音器官运动情况改善良好,语言发育迟缓者的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有明显改善;无效:患儿的语言以及构音情况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著改善+改善)/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显示,<1岁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2%,1~3岁总有效率为87.5%,3~6岁治疗总有效率为58.6%,其中<1岁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优于1~3岁、3~6岁,1~3岁总有效率优于3~6岁,三个年龄段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小儿脑性瘫痪,也可称为脑瘫,是出生后30d内脑发育不成熟阶段,因进行性脑损伤而导致表现为各运动功能障碍的综合征。该病变主要发生于脑部,会累及四肢,多合并行为异常、癫痫、智力缺陷、精神障碍以及语言障碍等症状[2,3]。如何最大程度预防脑瘫发生,减少残疾,是当前临床治疗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语言障碍为一种脑瘫患儿常见并发疾病,主要是因大脑严重受损,多数患儿的语言输入以及输出系统合并不同程度的障碍。据统计,脑瘫患儿的大脑中枢神经一旦受到非进行性损伤,极易出现全身运动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患者发音器官的运动功能,导致患儿发音时出现声音异常、节律失常、构音异常等。语言障碍存在不仅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同时还会让患儿的心理受到较大的创伤,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水平。因此,采取有效的康复治疗措施,对于治疗患儿的身心健康是相当重要的[4]。本次研究中,给予收治的患儿根据年龄不同实施语言康复治疗,包括引导患者进行口腔知觉训练,构音器官运动锻炼,促进交流锻炼,理解以及表达能力锻炼,结果显示,年龄越小的患儿的治疗效果越显著,<1岁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1~3岁患儿、3~6岁患儿,且1~3岁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3~6岁,三个年龄段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主要是因患儿年龄较小时损伤容易恢复,其运动模式以及异常姿势等不固定,此时实施早期治疗有利于受损脑组织功能恢复,减少细胞死亡率,建立起轴突、神经细胞树突之间的联系促使其发挥作用,有利于早日恢复兴奋神经传递,起到较好的代偿作用[5]。且在临床治疗时,一些患儿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只重视给予患儿实施肢体功能障碍锻炼,并未重视对患儿进行语言功能锻炼,导致最佳治疗时机延误,不利于患儿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6]。因此,脑瘫患儿一旦确诊后,应早期实施有效治疗改善患儿的语言功能障碍,可显著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薛超,孙家强,侯晓燕,等.青少年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语言理解能力康复效果评估.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22(3):300-302.
[2]周亮,叶祥明,李厥宝,等.汉语失语症患者语言康复治疗前后N400变化的研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12):1152-1154.
[3]邹林霞,宋雄,蓝颖,等.口肌训练对智力低下儿童语言康复的作用探讨.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3):267-268.
[4]姚宝珍,凌伟,夏利平,等.脑性瘫痪患儿语言障碍的综合治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3):192-193.
[5]常静玲,高颖,李胜利,等.针刺配合语言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58-59.
语言功能康复锻炼范文
关键词:脑中风;早期康复锻炼;中医护理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00-00
中风又名脑卒中,临床上有中经络及中脏腑之分,在现代医学中归属脑出血、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等范畴[1]。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中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中医护理方法及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①观察组(n=52):2009年8月~2010年8月52例中风偏瘫患者,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龄38~75(57.6±4.6);②对照组(n=52):2008年7月~2009年7月52例中风偏瘫患者,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37~78(58.2±5.0);两组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方法:护理人员以亲切、热情的态度对待患者,给予中风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急躁的情绪。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清淡素食,避免摄入过多动物脂肪、肉类等,严禁烟酒。康复训练以说教式为主,病情稳定后通过主动及被动训练来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
1.2.3中医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与医生共同评估患者病情、日常生活行动能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康复锻炼计划,训练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修改治疗计划。急性期卧床休息,中经络者可于发病3天左右开始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功能训练,中脏腑昏迷的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锻炼,锻炼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密切留意患者七情,做好精神疏导。重视饮食疗法,康复期应加强滋养肝肾、调和阴阳。
1.3疗效观察: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估康复情况;评价患者康复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的生活功能程度。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x2检验、t检验,P
2结果
2.1ADL量表:观察组锻炼后,ADL量表各项目的独立完成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2.2生活功能程度康复锻炼前,两组的生活功能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护理3个月后,对照组不能自理22例、部分自理16例、完全自理14例,观察组不能自理2例、部分自理15例、完全自理35例,观察组完全自理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脑中风是严重危害老年群体身体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脑中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现代医学除了注重疾病的治疗,还关注疾病的康复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康复锻炼宜与发病同步开始[2]。相关报道显示,中风后通过早期康复锻炼、积极康复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康复[3~4]。
中医护理强调以人为本,急性期中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中经络者可于发病3天左右开始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功能训练,中脏腑昏迷的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锻炼,初期各关节活动3~4次/d,注意保护肩胛骨,患者独立完成床上翻身、上下肢控制训练,练习直到坐位I级平衡改为站起训练,患侧腿部循序进行负重、体重平衡分配训练,待站立稳定后开始日常生活锻炼。密切留意患者七情,中风患者常因七情刺激而引起病情变换,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喜怒哀乐做好精神疏导,嘱患者保持情绪平稳对病情恢复的重要性。重视饮食疗法,康复期应加强滋养肝肾、固本养元、调和阴阳,适当配合药疗,选用山楂、莲子、木耳、大枣、甲鱼、桂圆、核桃、冬瓜等食物,可起到滋补、降脂、降压的作用。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医护理方法能够明显提高康复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晓敏.中风康复期的中医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9):334-335
[2]魏国荣,程广胜.偏瘫患者的集体康复训练初探[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3):160-162
语言功能康复锻炼范文篇3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7)14-0070-02
脑梗死是一种老年人多发疾病,可造成脑细胞不可逆性坏死[1]。现代医学认为,脑梗死是由于血管痉挛、血栓栓塞或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因素引起,其中后者是最常见的病因。发生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约占1/5,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约占4/5[2]。救治及时的存活患者中,有60%~80%留下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中15%患者无法生活自理[3]。其康复工作在老年科任务繁重,笔者总结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患者住院环境、心理干预、语言锻炼、肢体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研究,观察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75例住院患者,均经头颅CT明确有脑梗死病史,且处于脑梗死后遗症期。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男19例,女19例,平均年龄(64.1±9.7)岁。对照组男19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1±10.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肌力分级、合并症、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纳入标准
(1)符合脑梗死诊断并处于后遗症期。(2)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入组研究,取得患者配合,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3)有自主意识,能配合康复治疗及护理工作。
1.3排除标准
(1)病情危重,生命征不稳定的患者。(2)合并严重心、肺、肾疾病。(3)急性期患者。(4)精神病或老年痴呆患者。(5)中途自动退出者。
1.4护理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护理。包括基本生命征的观察记录,血压、脉搏、呼吸、瞳孔、体温等。低盐低脂饮食,肢体功能锻炼。对于卧床患者翻身防褥疮,防滑,防跌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下康复护理。
1.4.1饮食干预所有患者给予饮食指导,首先是低盐低脂饮食,合并有糖尿病患者则糖尿病饮食,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晚餐不宜过饱。忌烟酒,适当喝茶,但不能喝浓茶和咖啡。豆类和富含氨基酸的蛋白为主要营养成分,同时多吃蔬菜水果[4]。
1.4.2创造良好环境创造干净、整洁的病房。不少患者脑梗死后,出现行动不便,甚至大小便失禁,造成房间环境不干净,容易滋生细菌,发生院内感染。保持病房窗口通风,空气流通,温度适宜[5]。病房保持安静,不可大声吵闹。摆放一些绿色植物,让环境充满生气和活力。
1.4.3心理干预患者由脑梗死急性期到后遗症期,经历了多次的身心打击[6]。部分患者看到自己治疗效果不理想,行走功能不能恢复,语言仍存在障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心情焦虑[7]。同时,面对陌生环境,缺乏子女关爱等因素都造成心理问题。首先,护理上要先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8],与患者真诚地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9]。其次,在患者取得一点点锻炼成绩时,多鼓励他们,进行后续的心理干预,给他们列举不同成功的例子,让他们看到希望,由被动、强迫去肢体功能锻炼到主动锻??。
1.4.4吞咽功能锻炼喂食前先摆好体位,取舒服的坐位,尽量不要躺着或半坐位,如果无法坐立,则床头抬高45°。使用金属勺子喂食,喂食时,让患者想像进食时的吞咽动作,鼓励患者吞咽。多给予半流质饮食,避免直接饮水,多混于半流质物质中进食,减少误吸。帮助患者做张口、闭口、鼓腮动作,锻炼口腔的肌群[10]。
1.4.5语言锻炼语言障碍是很大一部分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面临的困难。首先,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锻炼时,先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让气氛在和谐状态下进行。其次,与患者交谈时,护理人员控制好语速、发音,尽量缓慢,吐字清晰,随时纠正患者错误。最后,让患者多练习,读报纸,跟随收音机练习等[11]。
1.4.6被动与主动的肢体功能锻炼初始时部分患者仍处于卧床状态,无法坐位及行走,此时的护理相当重要。要给患者多行翻身,可指导家属进行,每小时1次,左右轮换。翻身时,注意患者的肢体功能位:肩外展50°,内旋50°,屈50°。当患者肌力检查达到Ⅱ级时,则可以进行坐位锻炼,先把床摇起,患者靠床坐立,适应以后,再渐渐改为下地坐轮椅。时间逐步增加,每天约1h。肌力达到Ⅲ时,开始锻炼站立,由护理人员搀扶下进行站立,先从1min开始,逐步增加,并且逐渐减少其支撑力。肌力达Ⅳ级时,开始行走,由借助工具行走,搀扶行走到自己步行[12]。其余贯穿于整个康复阶段的锻炼包括:床上进行被动训练,由大关节到小关节,肩关节的曲屈、内伸、外展,肘关节的曲伸,到腕关节、踝关节的活动,手指精细运动训练。分次进行,每天共计时间不少于40min[13]。主动训练先在床上进行躯干肌恢复训练,如摆肩、摆腿、翻身、双桥运动等,随后加强手部负重训练[14]。每天共计时间不少于60min。逐步过渡到床下运动,扶拐行走,搀扶行走,一直到可以独立行走,甚至步行上楼梯。
1.5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测量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对比疗效。
1.6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肌力恢复达Ⅳ~Ⅴ级,意识清晰,吐字清晰,可以参加一般的活动或工作;有效:肌力提高Ⅱ级以上,能独自行走,生活基本自理;无效:治疗后肌力无改变,甚至加重,生活不能自理。总有效=显效+有效。
1.7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ADL比较
治疗前两组A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