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对土壤的要求范例(12篇)
高粱对土壤的要求范文篇1
[关键词]河西地区;汉简;农作物
[中图分类号]K87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2-0037-07
汉代的甘肃河西地区(即黄河以西地区,包括现甘肃省威武、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等),自古以来农业发展较为先进。历年出土的汉简中也多有有关粮食作物、蔬菜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的记载,充分说明了汉代河西地区农业发达,经济繁荣。
一、粮食作物
居延汉简中记载有非常丰富的农作物品种,主要有胡麻、粱米、黄谷、土麦、白米、麦、黍米、黄米、胡豆、秫、糜、荠、秣、谷、菽、麦、米等。
(一)粮食作物的种类
1.粟类作物。这类作物在广义上指我国北方统称的谷子,现代农作物种植学认为粟有两种,即黍和稷。
(1)粟,居延汉简直接以“粟”在简文中出现的名称就有好几种,如:粟、白粟、秫粟、粟米、禾旁禾皇等。
廪城仓用粟百卅六石,令史曰:卒冯喜等十四人,廪五月尽八月,皆遣不当。E.P.T4:48A
曹史王卿,钱四百,粱若白粟十石。
495・7,495・5
今余粟米四石九斗1579
粟,《说文》:“嘉谷实也,禾属粘者。”皮称为糠,中间部分称作米。《本草纲目・谷部》云:“粟,即梁也。穗大而毛长粒粗者为梁,穗小而毛短粒细者为粟。”粱,粟的一种,《说文・米部》:“粱,米名也。”朱骏声通训定声:“按即粟也。”《篇海类编・食货类・米部》:“粱,似粟而大,有黄、青、白三种,又有赤\色者。”《本草纲目・谷部・粱》:“粱,即粟也。考之《周礼》,九谷,六谷之名,有粱无粟可知矣。自汉以后,始以大而毛长者为粱,细而毛短者为粟。今则通呼为粟,而粱之名反隐矣,今世俗称粟中之大穗长芒,粗粒而有红毛、白毛、黄毛之品者,即粱也。”①《诗・小雅・甫田》:“黍稷稻粱,农夫之庆。”《齐民要术・粱秫》:“粱、秫并欲薄地而稀,一亩用子三升半。”②何双全先生认为:“史籍中有曰粟是谷类作物得总名者,实误,非总称,乃粮食之一种。”③破城子遗址和河西汉墓中的出土实物已经证实与现在的谷子相同,颗粒圆,皮薄,有白色、黄色,从这一点上说,居延汉简中有颜色的粟类作物应该是同类作物,受遗传变异或者外部条件的影响会有同种类植物产生的不同颜色表现。
(2)黍,是粟的一种,为古老的农作物之一,几乎与小麦同时栽培。据传世典籍记载,黍在我国的种植已有3000多年,现代农作物种植学关于的黍异名或讹名在居延汉简中均有反映,分别为黍、`、]、黄米等,如下简:
闰月二日有黄米四。参月二日,又舂一石,米六斗计迄二日算,赍米二半,出二半,月三日。.P.T56:76A
黍米一斗黍米一斗鸡EqPqF22:633
直二斛黍E.P.T40:76B
黍二石E.P.T65:317A
入`十二石四月庚戌受掾19・45
当转`麦八十石输甲渠候鄣
右农后长毋害官已转糜八十石
毕E.P.T51:191
黍,一种粮食作物,子粒略扁,淡黄色,去皮后叫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粘性,可酿酒。《诗・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同糜,即]。《说文》:“糜,]也。”]子,黍的一个变种,其子实不粘者。唐应玄《一切经音义》卷十一:“]米,《苍颉篇》云‘大黍也’,又云‘似黍而不粘,关西谓之`’是也。”现代农作物种植学研究表明:黍性耐旱,且早熟,适于半干旱区在栽培,喜温燥,喜欢日光强照,对土壤要求低,生长期短,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区只要把握好时间段,较容易种植。
(3)稷,粟的另一种,是北方的谷子,其米为小米,异名有粟、梁、白粱、梁米、秫等。
鸡一酒二斗
对祠具黍米一斗盐少半升
稷米一斗10・3
白粱稷米六斗一三O八
万卿,初炊靡米二斗,又梁米一斗
E.P.T26:5
度用粱粟一石E.P.T4:61
掌酒者秫稻必斋曲蘖必时E.P.T59:343
广又从福籴秫四斗直五十四福为广从寇隧长史未央6・6
稷,《说文》:“齐也,五谷之长也。”《本草纲目・谷部・稷》:“稷与黍,一类二种也。粘者为黍,不粘者为稷,可以做饭,黍可酿酒,犹稻之有粳与糯也……今俗呼为黍子,不复呼稷矣。”现代农作物种植学认为:稷的苗期能耐干旱,是喜温作物,在高温干燥的气候进行生长和发育最为适宜,喜欢高燥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轻微的盐碱土贫瘠的土壤也能生长,因此可以证明在居延屯戍区内稷被大量种植。
(4)其他米类。居延汉简除了直接记录以上作物以外,已经加工成的各类米也有大量的记录,有米、白米、米、稗米、L米等,简文如下:
候史孙卿,米二斗五今习当诣居延
E.P.T27:21B
出白米八升335・48
吏十六人用米四斗八升少用梁
E.P.T4:56
廿八日稗米七斗粗米一石三斗
E.P.T40:201
孙少君遗米肉廿斤乙附
51
善米一石L米三石食之E.P.T57:68B
米,去皮后的粮食作物的子实,后多指稻米。《尔雅・释草》:“一稃二米。”,精米,《说文・米部》:“,桠也。”段注:“者,米一斛春为九斗也……谓禾黍米,桠谓稻米,而可互称,故以桠释。”《玉篇・米部》:“,粝清米也。”《诗・大雅・召F》:“彼疏斯,胡部自替?职兄斯引。”《毛传》:“彼宜食疏,今反。”《郑玄笺》:“米之率:粝十,九。”稗,通,精米;,同“p”,《说文・禾部》:“p,稻属。,p或从更声。”段注:“与粳皆俗p字。”L米,可能是专门用来制作行军食品的米,关于“L”后文另述。
关于“”,一曰谷名,《说文・禾部》:“禾旁,禾旁禾皇,谷名。”二曰]子,似黍而不粘。《广雅・稻草》:“,]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壮部》:“,黍之黄而不粘者。”从汉简中的记录来看既是口粮,也被用来作为饲料。
第十三燧食三石三斗三升少卒弓始食三百103・48
综上所述,粟类农作物的植物学特点是耐旱且早熟,喜日光强照,生长期较短,有些品种能在一个多月就可以成熟,不择土壤,适合半干旱区栽培;稷和黍及其相似,粒虽小但繁殖率很大,一般作为人们日常的粮食之一其推广程度也大于黍。结合居延地区的地理特点可知,两汉时期是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2.麦类作物。居延汉简中关于麦的记录简文很多,名称也不一,分别为麦、米麦、大麦、小麦、麦、麋麦等。
载肩水仓麦,小石卅五石,输居延75・25
入粟小石九十石,米麦,五凤E.P.T53:11
月八日,受隧长上官武,大麦四石七斗五
E.P.T10:3
小麦十二石石九十260・25
出二石六斗,以廪夷胡隧卒253・6
当转麋麦八十石E.P.T51:191
麦,《说文》曰:“芒谷,秋种厚h(mai),故谓之麦,麦,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有穗者也。”《夏小正》曰:“九月树麦。”《月令》云:“仲秋之月,乃劝种麦。”《汉书・武帝纪》:“遣谒者劝有水灾郡种宿麦。”颜注曰:“秋冬种之,经岁乃熟,故云宿麦。”④何双全先生认为:“宿麦在破城子遗址中亦有出土,颗粒短而饱满,皮厚,与现在冬小麦相同。”⑤
大麦,《广雅》曰:“大麦,E(mou)也。”《孟子・告子篇》曰:“今夫E麦,播种而i之,至于日至之时皆熟也。”赵岐曰注曰:“E麦,大麦也”。《太平御览》引《淮南子》注曰:“牟,大也。故称牟也。”崔的《四民月令》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吕氏春秋・任地篇》云:“孟夏之晋,杀三叶而获大麦。”高诱注云:“是月之季,大麦熟而可获。孟夏之季,始获大麦,则小麦犹未熟。”居延破城子遗址有大麦实物出土。
麦,大麦的一种,《玉篇》曰:“,大麦也。”崔《四民月令》曰:“唯麦早晚无常。”《艺文类聚》引魏・黄观奏云:“小麦略尽,惟麦、大麦,颇得半收。”又《本草・植物实名图考》云:“麦,今山西多种之,熟时不用打碾,仁即离壳。但仁外有薄皮如麸,打不能去。”《齐民要术》云:“麦,大麦类,早晚无常。”只见汉简简文,不见考古出土。
关于居延汉简中的“麦类”作物,劳干先生认为:“简中所记之麦即今之大麦。”⑥劳干先生的论断没有说明其依据来源,笔者理解为居延汉简所载的“麦”专门指大麦,居延屯戍区当时种植的麦只有大麦一种。大麦在我国是个古老的作物,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古羌族(居住在青海)就已在黄河上游开始栽培,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大麦具有早熟、耐旱、耐盐、耐低温冷凉、耐瘠薄等特点,因此,栽培非常广泛。居延地区地处阿拉善高原腹地,寒冷、干旱的地理特点,适宜大麦生长,汉简中的记载也证实了这点。关于“小麦”在居延汉简中的记载仅见简文260・25一条,在上世纪居延屯垦区的考古发掘中就有“小麦粒”的出土(见本节《居延农垦区1972~1967年考古发掘出土农作物简表》),考古遗物直接可以证实居延屯垦区也种植小麦,从汉简记录的频率来分析其播种面积要远远小于大麦。因此,劳干先生关于“所记之麦即今之大麦”的观点受当时材料所限而误断。
3.豆类作物
斋芥菽EPT31:23
十一月十五日,为记:邑中夏君,壮多问少平,食如常。人马起居得,毋有它。今自买鱼得二千二百七十头,付子阳与子阳将车人,粟十三石、牛食豆四石、栓西垣乘轴一付。
E.P.T44:5
胡豆四石七斗310・2
菽,豆类的总称,《广雅・释草》曰:“大豆,也,菽也。小豆,E也。P方迷反豆、豌豆,留豆也。”王念孙疏证:“,本豆之大名,故菽之称专在大豆矣。”《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⑦胡豆,《齐民要术》卷二引《本草经》曰:“张骞使外国,得胡豆。”张揖《广志》曰:“重小豆,一岁三熟,椠甘。白豆,粗大可食。刺豆,亦可食。豆,苗似小豆,紫花,可为面,生朱提、建宁。大豆:有黄落豆;有御豆,其豆角长;有杨豆,叶可食。胡豆,有青、有黄者。”今世大豆,有白、黑二种,及长梢、牛践之名。小豆有、赤、白三种。黄高丽豆、黑高丽豆、燕豆、P豆,大豆类也。豌(六)豆、江豆、Z亦称蚕豆,因豆荚入老蚕,或以为蚕熟时收而得名。居延汉简中关于“豆”的记录仅见以上三条,也未见考古出土。现代农作物种植学研究表明:豆类适于温带气候,种植区域的范围较广北起北纬54°,南至北纬18°,大豆需水量较多,对于土壤的要求不严格,沙土、粘土以及新开垦的新土都可种植,从其植物学特性来判断居延屯田区域的低纬度区域应该有少量种植。⑧
(二)与粮食有关的簿籍
簿籍为经济文书,犹今各式帐簿与名册,属于专用文书。⑨居延汉简与粮食有关的簿籍从大类上分有两种:廪食簿籍和谷物簿籍。⑩廪食簿籍就是官府供给粮食的账册,如廪食名籍、廪盐名籍等,这些名籍规定了戍卒和家属的口粮与食盐;谷物簿籍主要是记录粮食流动状况的统计账,即谷出入簿,还有专门记录具体农作物种类的簿,如粟出入簿、麦出入簿等。从居延汉简廪食和谷物专门设籍的情况看,居延地区的屯田是一种为汉伐匈奴专门设立的国营农场。
(三)粮食作物的用途
1.保证屯垦戍边人员正常生活的需要
居延地区所产粮食主要供给对象为屯戍吏员和家属,居延汉简中有大量的反映,而且标准不一。供给对象有:
(1)屯戍吏员
都尉及属官每月供应的粮食标准如下简:
建武三年四月丁巳朔辛巳,领河西五郡大将军、张掖属国都尉融,移张掖、居延都尉,今为都尉以下奉各如差,司马、千人、候仓长、丞、塞尉职间,都尉以便宜财予,从史田吏,如律令
70
六月壬申,守张掖居延都尉旷、丞崇,告司马、千人官,谓官县写移书到,如大将军莫府书律令掾阳、守属恭、书佐丰71A
已雠71B
居延都尉奉谷月六十石72
居延都尉丞奉谷月卅石73
居延令奉谷月卅石74居延丞奉谷月十五石75
居延左右尉奉谷月十五石76
右以祖脱谷给岁竟壹移计77
居延城司马千人候仓长丞塞尉78
右职间都尉以便宜予从史令田79
EPF22:70~79
候官及所属人员的每月的粮食供应,标准如下简:
令史粟三石三斗三升少,十二月自取。舒
尉史伊粟三石三斗三升少,十二月自取。舒
障卒赵忘生粟三石三斗三升少,十月癸酉自取。舒
施刑桃胜之粟三石,十一月庚子自取。舒右奉食吞员。《合校》26・12
烽隧吏卒的月粮食供应标准如下简:
第四隧长董登粟三石三斗三升少十二月癸丑卒宣取(以上为第一栏)
卒邓副粟三石三斗三升少十二月癸丑卒宣取卒范粟粟三石三斗三升少
十二月癸丑卒戚宣粟三石三斗三升少自取(以上为第二栏)87
以上简文来看居延屯戍区吏卒的每月配给的粮食为三石三斗三升,而且官和卒在粮食供给中基本上享受同等待遇,在王莽时期有吏卒月供“三斛”和“一斛五斗和一斛六斗”的情况,见下简文:
故武成隧长赵竟L粟三斛.P.T59:351
故终古隧长LE.P.T59:353
故制虏隧长庄宣L粟三斛E.P.T59:354
城北候长窦何十一月食一斛五斗同十月丙寅掾谭取E.P.T65:8A
城北候长窦何十一月食一斛五斗同十月丙寅掾谭取E.P.T65:8B
第二十三候长儿政十月食一斛六斗十一月丙申士吏翕取3
新莽时期使用的一些数量词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进行简牍断代的重要依据,大多是“始建国二年”后才形成的。11王莽时期的政局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停滞不前,造成了边地月俸谷的大量减少,在此时期的还出现了以丝绸为官吏俸禄的情况。
驰刑屯士也有定量的粮食供应:
二月尉簿食施行屯士四人为谷小石
《合校》464・3
施刑士薛齐七月二石九斗
施刑士薛齐八月三石E.P.T50:135
这份粮食供给表反映了施行士薛齐两个月的口粮,标准不一,说明居延的粮食分配是按照大小月标准进行粮食供给的,从简464・3反映出的信息看施行士的粮食供给一律采用小石制,比正常的屯戍人员要少。
(2)戍卒家属
・俱起隧卒丁仁
母大女存年六十七用谷二石一斗六升大
弟大女惠文年十八用谷二石一斗六升大
弟使女肩年三十用谷二石一斗六升大
・凡用谷六石九斗八升大254・11
居延戍卒家属的月供粮食的配给标准也不一样,一般按照年龄、性别来区分,其特点为:同性别吏卒高于家属,年长高于年幼,男性高于女性。
2.作为农作物的种子
黄种小石廿五石凡种小石c三石
临渠官种簿沙种小石三石
小石十五石EPT56:29
简文有残缺“黄种”和“沙种”无从判断。《说文》:“,齐谓麦也。”段玉裁注:“来之本义训麦。”朱骏声通训定声:“按:因来字专借为行来之来,故又制此字,即来之或体也。”《农政全书・谷部下》:“《尔雅》曰:‘大麦,E;小麦,。’”“”是小麦的种子,从简文EPT56:29文书性质来判断,居延地区的农作物种子由政府供给。
3.粮食作为饲料
(1)“狗谷”和“狗湛”
至十月中狗谷EPT5:67
石匡麦六斗共之官食狗EPT65:171
一人守园一人吏养
障卒十人一人助园二人马下
一人治汁一人削工
一人取狗湛EPT56:29
居延地区所养之狗为警戒之用,其饲料由政府专门供给。关于“湛”,李天虹认为,疑读作“”,同“糁”。《说文》:“糁,以米和羹也。”《周礼・天官・醢(hai)人》孙诒人《正义》:“凡以米和菜通谓之糁。”“狗湛”为狗食。12
(2)牛食与马食
十石六斗以食田牛六头六月食303・51
服牛当日食六升,大用谷四石仰增
509・20
十一月十五日,为记邑中夏君壮,多问少平,食如常,人马起居得毋有它,今自买鱼得二千二百七十头,付子阳与子阳将车人粟十三石、牛食豆四石、栓西垣乘轴一付。
E.P.T44:5
出麦廿七石五斗二升,以食斥候,驿马二匹五月尽八月。303・2
出粟八斗中食马
出粟七斗中舍食出氐舍401・4A
受杜君卅石,其十五不廪柱,马食十五石,廪候长候史,马二匹、吏一人,闰月食余四斗见。507・3A
从居延地区气候特点来看,用饲草作为喂养马牛的饲料这是符合当时实际的,居延地区在汉政府屯戍之前为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乐土,居延汉简大量的饲草簿籍印证了马牛的主要实物来源是饲草。以上简文记录以农作物作为畜类的饲料,并且有严格的定量标准,说明在居延地区以农作物饲养牛马是季节更替的产物,即在冬天饲草枯萎后把一些富余的粮食作为替代品而定量的喂养牛、马,以确保过冬。
二、蔬菜及其其他经济作物
居延汉简在记录大量的农作物种类的同时,一些蔬菜作物也有零星记录,主要是韭、葱、姜、荠、葵、芥、菁等。如下简:
韭三畦葵七
城官中亭治园条其故多过条者勿
葱三畦凡十二畦506・10A
买葱四十束,束四钱给社32・16
卒宗取韭十六束E.P.T51:325A
省卒廿二人,其二人养,四人择韭。
葵子一升,昨遣使,持门菁子一升诣门下,受教原,逆使莫取,白欲归事,岂肯白之乎,为见一∠二EPT2:5B
姜二升直c505・16
青黍三石梁粟一石五斗月日邑中夏君壮多问曲四斗葵二斗
…食如常长起居得毋有
E.P.T44:8A
大荠种一斗卅五,凡直七千三百五十二。戎介种一半直十五,钱五千五百262・34
曲十石,出廿五芜菁十束、出十八六束、卅二束、出百十枚。175・18
韭,《说文》:“韭,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象形,在一之上。一,地也,此与端同意。”段玉裁等在“久”下加“生”字。《韵会》云:“《通志》云韭性温,谓之草种乳。”《礼・内则》云:“春用韭,秋用蓼。”《广雅》云:“韭其花谓之菁。”《南都赋》云:“秋韭冬菁。”崔《四民月令》云:“二月上辛,扫除韭畦中枯叶,三月可采乌韭,七月藏韭菁。”《诗・豳风・七月》:“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齐名要术・种葵》:“谚曰:‘触露不掐葵,日中不剪韭。’”因此,可以断定“韭”和“菁”为同种类不同名称。现代农作物种植学研究表明:韭菜,又名起阳草、壮阳草、长生韭、草钟乳、扁菜等,原产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史。其生物学特性是丛生,叶细长而扁,夏秋间开白花,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百合科葱属,以“菜中之荤”而著称,叶和花嫩时供蔬食,如韭黄、韭菜,是普通蔬菜,种子可供药用。韭菜属于耐寒性蔬菜,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为广泛,一般原产我国北方的高纬度地区,属于长日照植物,对于土壤湿度的要求是根系喜湿,叶部表现耐旱,而且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沙性土中也可栽培,且耐肥力也非常强。13
菁,《说文・艹部》:“菁,韭华也。”《齐民要术》引《四民月令》:“八月,收韭菁。”其生物学特性与韭菜一致,在居延地区有较大范围的种植。
葱,《广韵》:仓红切,平东请。东部。葱类植物,种类很多,主要有大葱、细香葱等,做蔬菜、香辛料和药用。《玉篇・艹部》:“葱,荤菜也。”《说文》作葱,汉简作葱,互通。《礼・内则》云:“脍,春用葱,秋用芥。”崔《四民月令》云:“正月可种大小葱及杂蒜芋,三月别小葱,六月别大葱。”晋潘岳《闲居赋》:“菜则葱韭蒜芋,青荀紫姜。”现代植物学认为我国西北高原栽培历史悠久,范围遍及全国,耐寒抗热,适应性强,高产耐贮,种子在4~5℃的低温就可发芽,其根系喜湿,叶片耐旱,适于土层深厚、保水力强的肥沃土壤,砂壤土中也可栽培。14
K(姜),《礼记・檀弓上》:“曾子曰,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为姜桂之谓也。”《管子・地员篇》:“群药安生,姜与桔梗,小辛,大蒙。”《集韵・阳韵》:“姜,《说文》:‘御湿之菜’或省。”《论语・乡党》:“不撤姜食,不多食。”《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阳k之姜,招摇之桂。”由此可知,姜早在汉以前我国已有栽培。关于“姜”的起源,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吴耕民认为“姜原产于印度”;15《辞海》中则记为“姜产于印度尼西亚”,李[认为姜的原产地应在我国的云贵及西部广大的高原地区;16吴德邻通过传世典籍、出土的姜、“姜”的语源学三方面考证分析,推测“姜的栽培起源地可能是中国古代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17现代农作物种植学研究表明:姜属姜科,多年生草本作一年生栽培,根茎肥大,呈不规则块状,有辛辣味,可作蔬菜、调料,并供药用,喜欢湿润、温暖气候,种子发芽的所需温度约22~28℃,不适宜在光照强度大的地方生长,适合各种土壤栽种,有一定的荫庇和排水。18居延汉简关于“姜”的记载非常少,从记载的内容来看属于成品生姜,结合居延的地理特点和姜的植物学特性,汉代居延地区出现的姜应该由内地运送至居延地区,从汉简记录和学者的研究来看,汉代居延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是非常成熟的。
葵,《说文》云:“菜也。”记载“葵”作为蔬菜的文献是《诗・豳风・七月》:“七月烹葵及菽。”在同篇还提到“九月筑场圃”,由此可以推知,在西周时,葵就已经被我们的先民由野生而驯化。关于“葵菜”,《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又名“冬葵”、“冬寒菜”,锦葵科,二年生草本。叶肾形至圆形,夏初开淡红色小花,常簇生叶腋,嫩梢、嫩叶做蔬菜,种子、全草入药。另一项解释为滑菜的泛称。《仪礼・士虞礼》:“夏生葵。”《尔雅・翼》:“葵者揆也,葵叶顷日,不使照其根,乃智以揆之也。”这里有个疑问就出现了,居延汉简中的葵是不是现在的向日葵?何双全先生中关于“葵”论证认为“很可能是向日葵”,其依据是简文EPT44:8A中“葵二斗”的计量单位“斗”,一般用斗计量的均为颗粒状的粮食作物,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19从葵的植物学特性我们可知向着太阳生长是葵的固有特性,何先生所引“《左传》成十七年云:‘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杜注曰:‘葵顷,叶向日,以蔽其根。’”,而徐元邦先生认为向日葵传入我国不过四五百年,故简文中的“葵”不是向日葵的。20现代的向日葵原产于美洲,17世纪初才由南洋传入我国,因其葵盘绕太阳旋转而称为向日葵。从植物学可知我国的古葵属锦葵科,从南洋传入我国的向日葵属于菊科,因此可以说明葵类植物都具有“向日”的特性,而后传入的向日葵并非真正的葵类作物,我国在明代以前有无向日葵的种植只能等到考古出土的遗物来证实。
荠(qi),莎草科,多年生草本,生在池沼栽在水田里,地下球茎可食。《说文》曰:“荠,蒺黎也,从棘,齐声。”《诗》曰:“蔷有荠”《广韵》曰:“苏礼切,上荠从,脂部。”荠菜,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花小,白色,嫩叶可食,全草入药。《玉篇・棘部》:“荠,甘菜。”《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宋书・顾恺之传》:“松柳异质,荠荼殊性。”
由以上可知,适于汉代居延地区种植的蔬菜有韭、葱、荠、葵、芥五种,姜(姜)则不适宜居延地区种植。
三、居延屯田区粮食副产品情况
饭:
饭六斗直六千阳朔四年
D及狗肉直c
阳朔E.P.T5:54A
/省元至今叩头
酒食郭丈人倡饭心除小E.P.T5:252
建始元年九月辛酉朔乙丑,张掖大守良、长史威、丞宏敢告居延都尉、卒人,言殄北守候、塞尉:护甲渠候谊、典吏社受致廛饭、黍、肉护,直百卅六,直百c二。五月五日谊以钱千五百偿所敛吏,社钱有书护受社廛,不谨谊所以钱千五百偿吏者,审未发觉,谊以私钱偿。罪名书到如E.P.T52:99
干饭:
夫人付奉世干饭八石奉世付芒得八百(341)
夫人付奉世干饭五石奉世自予夫人千
夫人付奉世干饭八石奉世自予夫人二百
夫人付奉世干饭八斗奉世付芒得六百
夫人付奉世眉一石直百五十奉世付光七百
凡干饭廿一石八斗眉一石为见入钱三千六百卅八钱三千六百卅八
(以上为第一栏)E.P.T57:69A
干饭眉计E.P.T57:69B
L:
・右L米簿E.P.T59:180
廿已偿L四斗五升,令得之。毋予当道居钱谒言吏,敢言之E.P.T52:533
善米一石,L米三石食之E.P.T57:68B
候史广德,坐不循行部,涂亭趣具,诸当所具者,各如府。都吏举部L不毕,又省官檄书不会,会日督五十。E.P.T57:108A
一,盛L三斗、米五斗,骑马兰越隧南塞天田,出西南去,以此知而E.P.T68:27
L宿食处毋辨餐具务省约如往事有
E.P.F22:485
甲沟言,米L少簿,尉史候长傅育等当负收责皆毕遣尉史持诣府E.P.T6:65
盗所主守隧县官惊L四斗五升
E.P.T52:339
石惊L二千五百六十六石七斗二升少`六斗九升少粟
(以上为第一栏)E.P.T53:121
吞远候长吴诩L粟三斛E.P.T59:352
饭,《说文》:“饭,粮也,从食,反声。”段玉裁注:“食之者,谓食之也,此饭之本义也。”《广韵・愿韵》:“饭,《周书》云:‘黄帝始炊谷谓饭。’”干饭,《墨子・备城门》:“为卒干饭,人二斗,以备阴雨。”L,《说文・米部》:“L,干饭也。”《玉篇・米部》:“L,干饭。”《广韵・至韵》:“L,糗也。”《集韵・怪韵》:“L,干饭。”《史记・大宛列传》:“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而发天下七科适,及载L给贰师。转车人徒相连属至敦煌。”21饭、干饭、L用的计量单位“斗”和“石”,这两种单位均为汉代容量和重量单位,从居延汉简可知多用于粮食计量,说明饭、干饭、L在此均指干饭,是为了保证行军作战士卒在较短时间内食用,类似于今日军队的快餐。简文中关于L有几种类型:L米、米L、惊L、山L、布纬L等,L米是制作“L”的专用米,说明在L的制作中有专门的用料和严格的工序;“米L”就是以米为原料制作的L;“惊L”是行军打仗的军粮;22“布纬L”,初世宾先生认为是用布袋裹束的干军粮;23“山L”不详。从简文可知“L”的供应和粮食供应一样,都有严格的标准。
综上所述,汉代时,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甘肃河西地区农作物的品种很丰富,农业也相当发达。只是到了近代,由于气候日益干旱,大面积的土地变为戈壁、半戈壁,农田面积才大量减少,以成现状。
[注释]
①《本草纲目・谷部・粱》。
②《齐民要术・粱秫》。
③⑤何双全:《居延汉简所见汉代农作物小考》,《农业考古》,1986年第2期,第252~253页。
④《汉书・武帝纪》,第177页。
⑥劳干:《居延汉简考证之部》,台北商务印书馆1968年版,第58页。
⑦《左传・成公十八年》。
⑧唐启宇:《中国作物栽培史稿》,第119~122页。
⑨李均明、刘军:《简牍文书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78页。
⑩李天虹:《居延汉简簿籍分类研究》,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1页。
11饶宗颐、李均民:《新莽简辑证》,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103页。
12李天虹:《居延汉简簿籍分类研究》,第135页。
1314山东农学院:《蔬菜栽培学》,农业出版社1979年版。
15吴耕民:《中国蔬菜种植学》,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3页。
16李[:《中国栽培植物发展史》,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103页。
17吴德邻:《姜的起源初探》,第247~250页。
18山东农学院:《蔬菜栽培学》,农业出版社1979年版,第48页。
19何双全:《居延汉简所见汉代农作物小考》,《农业考古》,1986年第2期,第254~255页。
20徐元邦:《居延汉简中所见之蔬菜》,《古今农业》,1988年第1期,第116页。
21《史记・大宛列传》,第3176页。
高粱对土壤的要求范文
1精细整地
高粱抗旱、耐涝、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对种植地块和前茬作物要求不严,但应避免重茬,以减少病虫害,尤其是黑穗病及炭疽病的发生。由于高粱根系发达,故需深耕整地,应结合施用有机肥耕翻并耙压,要求耕深20~25cm,整平后再起垄备栽。
2种子处理
选择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籽粒饱满、外表亮泽的高产良种,在播前进行风选或筛选,并择晴天晒种3~5天,以利种子灭菌、提前发芽和出苗整齐。如选择催芽播种,可先用40℃温水浸种2~3小时,之后用温水清洗,再用编织袋装好放到热炕上,炕温保持20~25℃(可盖衣物等保温)为宜,每天用温水清洗3~4次,大约24小时出齐根芽,36小时出齐苗芽。在苗芽刚破种皮,有5%苗芽露白时即可播种;也可把露白种子放到光照和通风较好的地方摊成薄层,勤翻动,待根芽刚干枯时拌上包衣剂播种。
3培育壮苗
吉水县绝大多数农户均采取地膜保温育苗移栽,可充分利用地力,调剂生长季节,增加复种指数,提高高梁产量。
3.1苗床准备苗床地宜选用土质细软、肥力中上、背风向阳的菜园地,667m2施优质农家肥2000kg、钙镁磷肥50kg、氯化钾10kg,再整地做畦,按1.5m开畦(1.2m畦面、0.3m畦沟),同时开好腰沟和围沟,用稀粪水或清水将床土浇透后待播。苗床与大田比以1:10为宜,667m2移栽地播种量为1.5~2kg。
3.2播种时间适期播种可以保证一播全苗,当5cm地温日均稳定通过10~12℃,且土壤达到手攥成团、落地散开的含水量时即可播种,吉水县育苗移栽的适播期约在3月下旬。播期过早,气温低,出苗慢,种子易霉变,烂种烂芽多,出苗率低且不整齐;播期过迟,生育后期易受高温伏旱影响,且穗部虫害加重。一般常规种宜早,杂交种宜迟。
3.3播种方法播种时要混泥均匀撒播,播种深度一般为3~5cm。因高梁种小,顶土力差,若播种过深,幼苗出土阻力大,会延长出苗时间;播种过浅,表土跑墒多,种子易落干,出苗不齐全。播后再盖湿润细土1cm,并适当镇压,使种子与泥土密接,然后667m2施稀粪水1000~1500kg;最后搭拱架并覆盖地膜保温保湿。
3.4苗床管理因旱育苗栽后活棵快,故育苗期一般不浇水,只有土壤明显龟裂翻白时,择阴天或晴天早上适当补水。齐苗后应及时进行间苗,以防徒长。间苗后追第1次肥,667m2用稀粪水500kg+尿素1~1.5kg浇施。当幼苗3片叶时开始揭膜炼苗。3~4叶期按株距4~5cm定苗,定苗后追第2次肥,667m2用稀粪水800kg+尿素4~5kg浇施。在栽前1星期,再施好1次送嫁肥,打好1次送嫁药。
4适时密植
当苗龄达到25~30天,苗高20~25cm,杂交种4~6叶、常规种7~9叶时开始移栽。移栽过早,苗嫩根少,对环境适应性差,返青成活慢;移栽过迟,幼苗老化,会导致穗小产量低。若苗床干旱,应在栽前1天用清水泼透1次,以利起苗;并用小铲入泥3~4cm起苗后带土移栽,可少伤根。最好是抢雨后或阴天边起苗边移栽,以利成活。栽时要按大小苗分级移栽,并做到苗正、根稳,边栽边浇定根水,可保证苗齐苗全。一般采用双株栽植,行距25cm,株距15~25cm,667m2常规种7000~
8000株、杂交种8000~10000株。
5科学施肥
高粱一生所需营养较多,每生产100kg籽粒约需氮(N)2.6kg、磷(P2O5)1.3kg、钾(K2O)3.0kg,三元素比例为1:0.5:1.2;且各生育阶段需肥量不同,苗期需肥较少,拔节后则迅速增加,拔节至开花期要吸收全部肥料的一半以上。吉水县土壤一般有机质含量少,适氮、缺磷、贫钾,为满足高粱对养分的要求,施肥时要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并进行氮磷钾适当配施。
5.1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钙镁磷肥、尿素或复合肥,占总施肥量60%~70%。一般667m2施优质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钙镁磷肥40~50kg、尿素10kg或三元复合肥(15-15-15)30~40kg,以及硫酸锌0.5kg,于移栽前结合整地施入。
5.2分期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每次结合中耕、除草及培土进行。一是早施提苗肥:定植成活后,667m2用稀粪水1000kg+尿素5kg浇施;二是重施拔节肥:在10叶期左右用稀粪水1000kg+尿素20kg浇施;三是巧施孕穗肥:在13~14叶期用稀粪水1000kg+尿素10kg浇施;四是酌施穗粒肥:在生长后期叶色发黄表现脱肥时,可用“喷施宝”根外追肥。
6田间管理
6.1查苗补缺当高粱移栽成活后,应及时查苗补苗,减少缺穴缺株。补后要偏肥管理。
6.2中耕除草高粱锄得勤,等于上道肥。移栽成活后,应结合施苗肥进行第1次中耕,并锄掉杂草;拔节前结合施拔节肥进行第2次中耕,并培土上行。抽穗结束前再结合施孕穗肥进行第3次中耕,要适当浅锄,以免伤根。
6.3抗旱防渍下列3种情况若遇干旱缺水,则要注意及时灌水:一是播种后要保证出苗水;二是拔节时要保证抽穗水;三是灌浆期要保证结籽水。若遇涝害,则要及时排渍。
6.4高位除蘖每株选留1~2个壮蘖,其余去掉。并在黄熟时将中、下部老叶摘除。
7病虫防治
影响高粱产量的主要病害为黑穗病;主要虫害在苗期为地下害虫,中、后期为粘虫、蚜虫、玉米螟等。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7.1高粱黑穗病首先应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良种;其次是忌重茬,应实行3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土中菌量;第三是种子包衣或拌种,可在播前2周用10%福美双进行包衣,或用20%粉锈宁按种量的0.3%~0.5%拌种,效果较好。一旦发现病株,应在灰包破裂之前,将病株及时砍倒并拉出地外销毁。
7.2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龟子幼虫)、蝼蛄和土蚕,可造成高粱严重缺苗断条而导致减产,其中又以蛴螬发生普遍。消灭地下害虫关键是在播种期,可用50%辛硫磷0.5kg兑水10kg稀释成药液拌种100kg后,堆起焖种3~4小时,晾干后再播种;或在播种时施3%呋喃丹或5%甲拌磷制成的颗粒剂。
7.3粘虫以幼虫为害叶片,5~6龄进入暴食期。防治要在3龄前才能收到良好效果,667m2可用50%辛硫磷50~100g、20%速灭杀丁20~30g或25%敌杀死20~25g兑水50kg喷施。
7.4高粱蚜防治蚜虫宜早不宜迟,最好消灭在蚜窝期,可用40%氧化乐果兑水50~80倍药液涂茎;或兑水1500倍液喷施,也可667m2用2.5%溴氰菊酯20~40g或20%吡虫啉8~10ml兑水50kg喷施。
7.5玉米螟在高粱生育后期蛀入穗柄中或茎节处,造成折穗或折茎,667m2可用25%杀虫双200ml或90%杀虫单粉35g兑水50kg喷穗1~2次进行防治。
在选择药剂时,要特别注意禁用敌百虫、敌敌畏、杀螟松、波尔多液等高梁敏感的药剂;其次,最后1次施药离收获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25天,以防农药残留。
8适时收获
高粱对土壤的要求范文1篇3
关键词现代农业;高粱品种;育种;高产稳产;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S514.0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1-0107-01
高粱是C4植物,具有很高的光合生产率,而且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加之抗逆性较强,在过去的粮食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粱用途广泛,可食用、饲用、酿酒,也可作笤帚、编织工艺品,还可生产酒精作为能源等,因此按用途将高粱分为粒用高粱、甜高粱、草高粱和帚高粱。应根据用途培育适宜品种。现代农业对品种的基本要求仍然是高产、稳产、优质,这是总体需求,也是主要的育种目标,即品种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优良的品质、较强的抗逆性。除此之外,还要适应当地(适应一定区域)的自然条件和耕作栽培条件。现代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实现机械化,解放了生产力,同时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用工经费,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培育新品种也要适应现代农业需求、适宜机械化作业生产。
1高产稳产优质
1.1高产
农业生产就是要获得高额产量,这对于生产者非常重要,因为高产可获得较高的收益,所以农民应选择高产品种进行生产。育种者必须培育高产品种,以适应生产需求,生产需求就是育种方向,生产中需要什么样的品种,育种家就要努力培育什么样的品种,以适应生产的发展。优良品种首先应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因为品种的遗传潜力是控制农作物产量水平的决定因素,选择具有较高潜力的品种,才有获得高产的可能,所以高产始终是育种的主要目标。
1.2稳产
生产上不但要求所推广的品种具有高产潜力,而且还要求有一定的稳产能力。影响稳产能力的因素很多,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如气候因素、土壤环境胁迫、病虫危害等。对这些因素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防治,但是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则是培育和选用对各种逆境因素抗耐性强的品种,因此推广兼备高产性和抗耐性强的品种可以获得高产、稳产。
1.3优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对产品的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粱的主要用途是酿酒,部分作为饲料,少量作为食用,不同的用途对品质有不同的要求,应选用符合加工利用需求的优势品种。酿酒要求淀粉含量高,一般72%以上,还需要含有一定的单宁,一般在1%左右,能增强白酒的芳香风味。因此,含有适量单宁的高粱是酿制优质酒的佳料[1]。饲用和食用主要是要求蛋白质、赖氨酸等含量高,有利于提高消化率。
2适宜机械化生产
2.1做好种子精选,保证发芽率和发芽势
现代农民进行农作物种植比较精准,整地较好,播种量少,因此要求种子质量好、籽粒饱满、色泽好,使种子纯度在95%以上,净度在97%以上,发芽率在98%以上。在种子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适时早收,搞好晾晒与精选工作,保证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利于苗齐苗壮。
2.2耐除草剂
高粱幼苗相比之下较细小,生长较缓慢,苗期易受到杂草的危害。因此,高粱田除草一直是高粱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除草是高粱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传统的人工除草成本不仅高,而且费工、费力。生产实践证明,使用除草剂具有除草及时、效果好、劳动强度低、工效高、成本低等优点。但高粱抗药性差,对多种化学除草剂很敏感,特别是不同系和不同品种间也有差异[2]。由于除草剂使用不正确,经常给高粱生产带来损失。因此,种植者在使用除草剂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操作,严格掌握使用浓度、计量、时期和方法,防止产生药害。此外,育种者培育耐除草剂的品种也很重要。
2.3耐密植,矮秆抗倒伏
现代农业不但要求品种的高产、稳产、优质,还要求适应自然条件及生产发展的耕作栽培条件。高粱品种要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和自身调节能力,在缺苗情况下,植株可通过自身调节来增加分蘖成穗数,而且分蘖穗与主穗高度一致,这样既美观又便于机械化收割。茎秆矮化可提高耐肥抗倒能力,也有利于密植高产,还有利于机械化收获,提高劳动生产率。
3适宜不同的用途
一是粒用高粱。主要是矮秆,穗柄稍长适宜机械化收割;另外要根据酿造等用途培育和选用专用品种。二是甜高粱。作为能源类型的甜高粱要求茎秆含糖量高,一般在18%以上,出汁率高。青贮型甜高粱茎秆鲜嫩,含糖量不宜过高,一般在14%左右[3]。甜高粱一般植株高大容易倒伏,因此抗倒性要好[4]。三是草高粱。以青刈作饲料为主,每年要割3~5次,因此要求品种具有分蘖能力强、再生能力强等特点,且茎叶鲜嫩[5-8]。四是帚高粱。以制作笤帚为主,要求枝梗多,柔韧性好,但也要求有一定的籽粒产量,颖壳包背度小,容易脱壳,茎秆抗倒性好,脱水快。
(下转第112页)
(上接第107页)
4参考文献
[1]卢庆善.高粱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高士杰,刘晓辉,李继洪.再论中国粒用高粱育种方向与策略[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3):138-141.
[3]高士杰,刘晓辉,李玉发,等.中国甜高粱资源与利用[J].种子,2005,24(11):46-47.
[4]王同朝,郭红艳,李新美,等.甜高粱综合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J].河南农业科学,2004(8):29-32.
[5]王艳秋,邹剑秋,黄瑞冬,等.饲草高粱杂交种产量稳定性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8(S2):156-161.
[6]朴英华,何文安.高粱抗旱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6):7910-7913.
高粱对土壤的要求范文篇4
1、除草效果不稳定
(1)对杂草不能完全封闭,由于杂草种子深浅不一,出土时间不一致,用药后仍有大量杂草出土,仅能达到生长缓慢的程度,经过一段时间后,仍可造成草荒。
(2)对恶性杂草效果不好。由于这类杂草有的有地下匍匐茎,有的有根,而且芽眼多,很难达到防除效果。
2、对大豆的药害问题
近几年即使对杂草防除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对大豆仍可产生药害。主要表现在:
(1)对大豆出苗的影响:某些除草剂(2.4滴―丁脂)用量不均可造成缺苗,还有些除草剂使出苗拖后。
(2)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子叶僵绿、真叶不展开、明显矮化,复叶邹缩、奇形(叶片变窄似柳树叶)
(3)对大豆根系的影响:嗪草酮使用不当,可使大豆根茎交界处溢缩,导致根部枯萎。乙草胺也可使大豆主根变短、须根减少。
3、对后作的影响问题
由于农田杂草群落的演替和更新,使用一般的除草剂难以防除,因而就带动了长残留除草剂的使用,从而带来了相当严重的残留药害问题。而且长残留性除草剂用量多年居高不下,给调茬轮作和种植结构调整带来较大隐患。
(1)凡施用过咪草烟、氯嘧磺隆的大豆田,第二年只能种植大豆、小麦,三年内不能种植蔬菜、油菜、马铃薯、瓜类、高粱等作物,四年内不能种植甜菜。(2)凡使用过绿磺隆的麦麻田,第二年不能种甜菜、马铃薯、烟草、瓜类、蔬菜、谷子、高粱、向日葵等作物。(3)凡用阿特拉津亩有效成份用量超过100克以上的玉米田,第二年不能种水稻、大豆、小麦、甜菜、蔬菜等作物。若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除玉米、高粱外的后茬作物均可造成药害。(4)不能用三年内曾施过长残留性除草剂田块的土壤作为水稻、甜菜、蔬菜等作物的育苗床土。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除草效果不稳定的原因
(1)水分
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湿度是影响除草剂效果的重要因素。土壤干旱,使土壤胶体吸附的除草剂进行解吸附能力的减弱,从而释放于土壤中的药量减少,杂草吸收少。空气干旱使药剂不能被杂草萌发时吸收到足量有效剂量,因而防治效果不好。此外施药时兑水量不足使药液不能渗入土层,加快了药剂的损失。
(2)风害
风可加重土壤干旱、空气干旱,更为严重的是风可使药液飘移、破坏封闭土层,形成风蚀。尤其是沙尘暴天气在我省连续几年均发生,这是造成除草效果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3)温度
近年来,凡是播种施药后遇到阶段性低温,然后突然是高温多雨的天气,杂草萌生迅速,致使杂草芽鞘接触土壤封闭药层时间过短,从而导致防治效果不好。
(4)施药时间
在播种后至出苗前,施药过早药效不好,原因是一般除草剂残效40―60天,在允许范围内施药时间与杂草萌发期越接近药效越好。
(5)土壤特性
对于土壤封闭除草来说,土壤的特性决定着农药的用量,从而决定着防治效果。凡是在土壤有机质粘粒含量高的地块,使用高剂量的除草剂,除草效果就好,反之就下降。
(6)整地质量
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凡是整地质量粗糙,坷拉较多,且植物根茬、茎杆和干枯的杂草遍地都是,严重影响施药的质量,因此造成除草效果不好。
(7)药(机)械因素
首先,目前投入使用的多是老型喷雾器,特别是近年来,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药液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使用喷头不先进,影响了喷药的质量。其次是拖拉机悬挂牵引式喷雾机,这类喷雾机多是自己土造的,质量差。
(8)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除草剂品种的选择、用药量和加水量的确定、配药的方法、施药时间等因素。据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没有针对田间杂草种类与群落组成,选用适宜的除草剂品种;二是没有根据土壤特性决定除草剂的用量;三是药剂兑水量较少,在土壤干旱情况下防效不好;四是用药时间掌握不准确,施药时间偏早,造成防效差。
2、对大豆产生药害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对大豆安全性差的除草剂、用量过大或兑水过少造成的。
3、对后作产生影响的原因
主要是使用了长残留除草剂。如大豆田常用的咪草烟、氯嘧磺隆等,麦麻田常用的绿磺隆,玉米田常用的阿特拉津、烟嘧磺隆等,水稻田常用的二氯喹啉酸等,都会影响轮作换茬。
三、防治对策
1、提高除草效果的对策
(1)正确选择药剂配方及用量
(2)施药方法
在施药时间上,为使药效的发挥与杂草萌发、温度同步,时间不要过早,应选择出苗前3―5天施药,每天的早晚或风力较小的时段,尽量避开大风天气;此外在整地质量上要求严格,做到拿净根茬和茎杆,整平靶细,施药前整地质量应达到无大的咔啦、秸秆;从兑水量上看,为使药液尽可能渗入土层,兑水要充足,公顷兑水量应在600―750千克;从雾滴和车速上,雾滴直径300-400微米,压力2-3个大气压,车速3-4千米/小时,风速4米每秒以内,可保证药效发挥。另外,解决风蚀、干旱对除草效果的影响最根本的方法是应用浅混土技术,可通过对镇压器的改进来完成。
(3)杂草种类针对杂草种类与群落,有目标地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可以提高防效,同时还可降低防除杂草的成本。
(4)对恶性杂草可采用药剂防治与耕作相结合的方法,对密度大的可茎叶处理或定向喷雾。
2、解决药害的对策
(1)选择对安全性好的除草剂
(2)兑水量充足
(3)避免喷药时间过晚,以免直接被作物吸收
(4)及时用药剂缓解药害
3、解决对后作影响的对策
建议使用如噻吩磺隆、金都尔等一些对后作无影响的除草剂,氟磺胺草醚、异恶草松等除草剂限量使用,这样既有效地防除了杂草,同时又防止对下茬的影响。长残留除草剂残效期受除草剂用量及土壤的类型、有机质含量、PH值等各方面条件影响较大,因而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除草剂和不同作物,科学合理调茬选地。
高粱对土壤的要求范文篇5
筛选推广莠去津替代品种
要调整玉米种植结构的田块,应使用已登记的适合本县草相、土壤、气候条件、土壤残留期短、不影响后茬作物生长的除草剂品种替代莠去津。在替代品种选择上,土壤处理宜选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二甲戊灵、氟噻草胺等防除禾本科杂草和唑嘧磺草胺、氯酯磺草胺、异恶唑草酮、嗪草酮、特丁津等防除阔叶杂草;茎叶处理选用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2,4-D异辛酯防除阔叶杂草和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苯唑草酮防除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使用时,各地应根据玉米种植期间土壤墒情和气候条件选择处理方式,并依据田间杂草种群组成,合理混用,扩大杀草谱。
综合利用莠去津减量使用技术
根据莠去津高效、廉价、使用广泛,短期内难以全面替代的生产实际,推广莠去津减量施用技术,降低残留药害对种植结构调整影响,是当前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墒情好,38%莠去津SC应用剂量严格控制在4.5公斤/公顷以内进行土壤处理,避免为追求除草效果盲目超量用药。砂壤土墒情差,不宜采用土壤处理;二是将莠去津播后苗前土壤处理转变为与烟嘧磺隆、硝磺草酮或苯唑草酮等混用做苗后茎叶处理,并将其使用量控制在土壤处理推荐剂量的50%以下;三是添加功能助剂,加入量为喷液量的0.25%~0.5%,如激健或甲基化植物油类助剂;四是使用喷嘴标准、压力恒定的除草剂施药器械,提倡精准用药,保障减量后的除草效果。
科学布局后茬轮作作物
根据玉米田除草剂使用品种及使用历史,因地制宜分区域、分地块合理配置后茬轮种作物。一是连续施用莠去津及其复配制剂3年以上的玉米田,后茬宜先改种青贮玉米或鲜食玉米或爆裂玉米。连续施用少于3年的,后茬可先改种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爆裂玉米、高粱和糜子,停用1年后,再逐步改种其它作物;二是前茬采用烟嘧磺隆、硝磺草酮替代莠去津的田块,后茬可种植青贮玉米、鲜食玉米、马铃薯、春小麦、大豆、花生、向日葵、杂粮、杂豆、蓖麻、油菜、甜菜、亚麻、瓜类、蔬菜、果树或饲草等多种作物。连续2年采用苯唑草酮、烟嘧磺隆、硝磺草酮等与莠去津复配,实施莠去津减量的玉米田,可种植除甜菜以外的上述多种作物;三是前茬使用嗪草酮混用乙草胺(异丙草胺、异丙甲草胺、氟噻草胺)除草的田块,后茬可种植青贮玉米、鲜食玉米、马铃薯、大豆或花生等作物。
此外,秋季深翻、增施有机肥、播种前充分灌溉、育苗移栽种植等,均是避免或减轻莠去津残留药害的有效措施。也可提前取土样进行室内或棚室试种欲改种作物或种植敏感指示植物(如甜菜),监测诊断残留药害,评估预判对后茬作物风险。
高粱对土壤的要求范文篇6
一、发病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病菌称黍轴黑粉菌,属真菌界担子菌门。厚垣孢子近圆球形或卵形,黑褐至赤褐色,表面有细刺,萌发时产生先菌丝和担孢子。玉米丝黑穗病与高粱丝黑穗病病菌是同一个种的两个不同生理型。玉米上的菌系不能侵染高粱,高粱丝黑穗病菌虽能侵染玉米,但侵染力极低。
玉米丝黑穗病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牛吃了病残体,排出来的粪便里的病菌还能存活,用病残体堆肥未经充分腐熟也能造成粪便带菌;病菌附着在种子的表面也可以越冬。所以土壤、粪便、种子都是来年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初侵染源。其中土壤、粪便带菌传病作用显著大于种子带菌。土壤中越冬菌量大、侵染时间长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越冬的病菌随种子发芽而萌发并从玉米幼芽或幼根侵入。种子开始萌发至5片叶期间都能受病菌侵染,但以3叶期前,特别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4叶期以后侵染率显著下降。
玉米丝黑穗病是苗期侵入的病,一般在玉米6―7片叶时才表现明显症状。症状为发病株矮化,节间缩短,茎基部膨大,下粗上细,株形稍弯曲,叶片密集,叶色浓绿。有的重病株分蘖增多而簇生。大多数品种苗期症状不明显,到抽雄或出穗后才在雄花和果穗上表现明显的黑穗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的侵染期长,防治难度大。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程度与品种的抗病性、土壤中的病菌数量、环境条件有关。不同的玉米品种在同一条件下发病率不同,说明品种间的抗病性有差异。玉米种植至出苗期间的土壤温、穸忍跫与发病关系最为密切,一般在土壤温度20℃左右,土壤含水量20-40%时玉米发芽生长迅速,约经6-10天即可出苗。由于玉米出苗快,缩短了玉米幼芽在土壤中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了病菌感染的机会,发病就轻。当土温在15℃左右,土壤含水量低于20%,则不利于种子萌发和生长,出苗缓慢,延长了玉米幼芽在土壤中的停留时间,增加了病菌感染的机会,发病就重。早播和播种过深、种植感病品种、连作地块土壤病菌数量大、春季低温干旱年份玉米丝黑穗病发病重。
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症状相似,但有本质的不同。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整个果穗变成黑粉和丝状物,或增生变成绿色枝状物,黑粉极少,整个花序变成黑粉,或变形增生,颖片延长。玉米瘤黑粉病危害植株地上部茎、叶、雌穗、雄穗、腋芽等幼嫩组织。受害部位由于病原菌刺激肿大成瘤。病瘤外为白色柔嫩组织,最后外膜破裂,放出黑粉,没有丝状物。病株较矮小,受害早的果穗小,甚至不能结穗。玉米丝黑穗病对产量的影响比玉米瘤黑粉病大。
二、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技术
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
绿色植保理念,坚决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选用的农药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要求。
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生育期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2、合理轮作:调整种植计划,避免连作是减少田间菌源、减轻发病的有效措施。
3、施用腐熟的农肥:含有玉米秸的农肥,农肥必须充分腐熟后才施用。
4、拔除病株:在玉米6-7片叶,病株明显表现症状时拔除病株,连续拔3-4次,把病株基本拔净,可大大降低第二年的发病。
5、药剂防治:药剂处理种子是防治该病的关键。可采用种子播前用药剂处理,不仅能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对接近种子土壤中的病菌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药剂主要有速保利、立克秀、卫福,应该注意的是含有克百威、福美双的克.福种衣剂对此病基本无效,含克百威、多菌灵的克.多种衣剂防效很低,只在50%左右,且克百威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杜绝使用。
(1)未催芽的玉米种子用12.5%速保利0.4公斤加水2-3倍拌种100公斤,阴干后播种。
(2)玉米种子催芽刚露白时用2%立克秀0.6公斤加水2-3倍,拌种100公斤在阴凉通风处阴干后播种。
(3)玉米种子催芽刚露白时用40%卫福胶悬剂0.4升加水2-3倍拌种100公斤,阴干后播种。
高粱对土壤的要求范文篇7
一.高粱订单项目
(一)、截止到2022年6月3日,完成各种模式高粱订单种植4690亩:
1.深度合作模式(部分出资、播种垫资,鲜籽收购):1930亩。其中:
A.秀山龙池村基地:1200亩;
B.四川遂宁船山区河沙基地:410亩;
C.四川遂宁安居区堆子山基地:320亩;
2022年高粱项目5万亩储备土地资源信息整理、归类;
2.合作模式(种子、肥料、飞防垫资):1430亩
A.酉阳秀水基地:150亩;
B.酉阳板桥基地:100亩;
C.永川财米油盐基地:300亩;
D.永川利乎坤基地:500亩;
E.四川遂宁安居区高滩坝基地:80亩;
F.四川遂宁安居区水竹林村基地:300亩;
3.基本订单合作模式(垫付种子)280亩:
A.潼南区龙形村大兵小将基地:200亩;
B.潼确区龙形村巨牛基地:80亩;
4.中间商模式(无垫付,定价收购):1050亩;
A.潼南区基地:350亩;
B.四川遂宁横山镇海龙村:700亩;
(二)物资采购情况:
1.生产物资:
A.肥料:118.8吨;
B.“红缨子”高粱种子:10695斤
C.农药:
D.高粱点播机:26台;
2.监测监控设备:
A.农事监测仪:3套
B.面积测试仪:3台
C.土壤化验仪:1套
D.测绘无人机:1架
3.生产物资库存盘点:
A.肥料:
B.种子:
C.固定资产台账:
(三)上游合作商家11家,下游采购商1家,中间服务提供商3家
(四)订单管理工具:
1.完成订单管理系统架构思路及呈现面板;
2.金粮源公司官网迭代更新上线运营,每月平均流量300,总流量2500;
3.“云上金粮”微信公众号上线运营,每月平均流量80,总流量1100;
4.“极飞”农事监没仪分别安装于遂宁安居竹林村、永川财米没油盐基地;
5.发放《高粱种植手册》300本、公司宣传册300本;
(五)高粱技术管理
1.完成各基地《高粱种植技术方案》的编制及推荐
2.定期对各基地管理人员(含合作方管理员)进行技术交流,督导技术落实;
3.全天候线上技术答疑;
4.不定期持续进行各基地巡视、检查、管控;
5.分基地进行技术培训,受训人员累计200人;
6.前往贵州仁怀地区高粱成熟种植区进行实地考察、观摩、学习,交流,提高高粱种植技术水平;
7.秀山基地建立实验田4亩,含实验对比品种4个,密度实验、肥效实验;
(六)高粱生产管理
1.建立秀山常驻基地,设基地经理1名,西南农大实习生3名;
2.建立永川常驻基地,设基地管理员1名;
3.其余基地由生产管理总监及技术人员定期巡查,指导田间管理工作;
4.生产总监前往贵州仁怀地区高粱成熟种植区进行实地考察、观摩、学习、交流,提高高粱田间管理水平
二.涪陵榨菜订单项目
1.确定涪陵榨菜集团为榨菜下游合作方,2022年订单量为上限20000吨;
2.确定榨菜订单以自持基地生产及合作方式完成;具体实施方案在进行中
3.初选榨菜自持基地为秀山溶溪镇(3000亩),清溪场镇(5000亩),酉阳后坪乡(3000亩),永川何埂镇(1000亩),临江天堂村(1000亩),仙龙镇大石坝村(1000村),拟自持基地流转工作推进中。
商务板块部分
一.土地资源储备
1.完成适合“高粱+榨菜”轮作的土地信息储备6万亩;
2.完成拟自持土地实地考察5万亩,筛选备用土地3万亩;
3.自持基地进入技术性实地尽调及商务谈判面积为1200亩;
二.合作商家洽谈
1.签约高粱订单下游生产合作商11家;
2.签约高粱订单生产中间服务商3家;
3.签约高粱订单上游收购合作商1家,洽谈中3家;
4.实地考察高粱收割机械厂家(商家)4家,跟进洽谈2家;
5.涪陵榨菜集团2022年度鲜菜订单合同已传至公司,等待自持基地完成情况确定订单数量;
三.政府合作:
1.与四川筠连县政府达成“榨菜+高粱”项目合作初步意向,政府代表团将于2022年7月8日赴公司考察接洽;
2.四川遂宁市安居区农业农村局高度关注公司的“高粱+榨菜轮作”项目,已与公司有多轮会谈沟通,进一步合作双方保持着密切接触;
3.与酉阳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进行了多轮会谈沟通,副局长杨正东2022年3月份实地考察了公司,四个月以来,一直为公司项目在酉阳县的拓展提供诸多帮助,并表示全力支持公司在酉阳的战略;另酉阳县农委张主任明确表示对公司项目的赞赏和政策支持;
4.已与永川区农委相关部门进行了初步接触沟通。农委领导表示全力支持公司在永川自建基地,规模发展。
5.已与四川省古蔺县农委领导进行了两轮会谈,并已为公司在古蔺建设高粱示范基地展开了相关的前期工作。
6.已与江津区蔡家镇相关领导进行了工作交流,该镇清溪村拟宜机化整治项目申报工作已经展开;
四.公司资质及荣誉
1.贵州仁怀市红缨子高粱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
2.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科教人才培养基地。
资金使用情况(详见财务报表)
一.资金总支出:220.1元
1.转股补偿金:68万
2.业务支出(生资采购、垫付)75万(含播种环节垫付及部分种子农药35万):
3.固定资产:9.6万
4.工资支出:37.2万
5.股东借款:10.0万
6.管理费(含差旅、接待、办公):20.3万
二.业务收入(含2022年榨菜订单保证金):32549.00元
常规管理板块部分
一.行政管理
1.初步形成了公司内部管理与集团统一管理的双向管理机制;
2.初步形成了公司物资管理、固定资产台账、部门间协调工作机制;
二.财务管理
1.财务管理严格执行集团财务中心的管理模式及方式;
2.财务管理部门目前专职财务、出纳岗位已明确,建制齐全;
三.团队建设
1.目前,公司正式员工11人,设定组织架构基本岗位齐全;
2.半年以来,公司共新招聘员工10人,离职3人;
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部分
1.按2022年3月份调整的年度计划,高粱项目订单种植完成率仅只有39%;
2.高粱长势(截止到2022年6月底的情况)不及预期;
3.高粱项目管理工作存在制度化、标准化短板,严谨规范程度低;
4.高粱项目发展合作商家的筛选标准不统一,前期尽调不完善;是合同面积与实际播种面积完成率低(所有基地均存在此种现象),甚至合作方违约(如贵州隆晴县项目)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管理部分
1.管理机制清晰度不高,公司与集团的管理机制有脱节现象,导制管理存在不规范,决策下达达不到农业项目即时性要求;
2.团队管理能力为足,各部门协调机制不明确;
高粱对土壤的要求范文篇8
关键词:河北;甜高粱;生物质能;资源潜力
本文为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河北省发展甜高粱种养加工产业的策略研究”(201601216)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河北省发展甜高粱产业的资源潜力与策略
收录日期:2017年1月18日
一、甜高粱是破解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瓶颈的答案
生物质能源产业,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充足的生物质能源原料供应为基础,过去生物质能源产业在国内的发展瓶颈主要就在于原料供应不足,成本过高,这主要源于我国当前生物乙醇等相关产业的主要原料来源为玉米。然而,作为畜牧养殖业大省的河北省,有限的玉米产量主要用于畜禽饲养所需,从成本和产量上无力支撑本省的生物质能产业。从河北省近年的情况来看,作为播种面积、产量前列的农作物玉米,其用途中有超过65%是用于饲料。而在相同的播种面积下,甜高粱的生物质产量远高于玉米,为玉米的2~3倍,即理论上只需要原有50%~30%的耕地即可满足现有饲料需求。在此基础上“节约”的耕地面积的生物质产出将足以支撑河北省大规模发展生物质能产业。从这一角度看,甜高粱作为当前生物质产量最高的作物之一,将是破解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瓶颈的答案。事实上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畜牧养殖业的饲料结构中粮食类过高是一种不合理的巨大浪费,对于这一问题国家已引起高度重视。在中央与河北省强调农业结构调整,调节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北省甜高粱种养加工产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技术发展与成本困局
从当前的生物质原料利用情况来看,除了秸秆和其他废弃物直接燃烧或制造沼气发电以外,主要产出的能源产品门类有三种:生物质乙醇、生物质柴油和生物质丁醇。这三者中以生物质乙醇的生产技术与市场发育最为成熟。从原料来源方面看,生物乙醇与丁醇基本相同,主要有两类:一是目前技术基本成熟的谷物(主要是玉米)及其他淀粉源类作物(马铃薯、甘薯、菊芋、木薯等)和糖源类作物(甘蔗、甜高粱、甜菜)发酵生产;二是目前正处于技术攻坚阶段的木质纤维素转化生产。目前,工业规模利用纤维质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或丁醇的技术尚不成熟,其主要障碍是酶解成本过高,缺乏经济可行的发酵技术。
我国目前第一代燃料乙醇生产技术较为成熟,北方企业多以玉米为主的淀粉质原料生产,还会添加一定比例的薯干为原料,南方省份企业主要以甘蔗糖蜜发酵生产乙醇。华北、东北、西北甜菜产区则以甜菜糖蜜发酵生产乙醇者较多,约有15%的厂家采用糖蜜为原料生产乙醇。整体看我国燃料乙醇生产80%以上的原料仍为玉米。
从目前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情况看,我国当前第一代技术(淀粉或糖发酵制取乙醇)基本成熟的条件下制约发展的瓶颈主要来自于原料供给方面。2014年我国玉米均价高于美国70%,淀粉质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在制取成本上还难以同石油产品竞争,燃料乙醇生产仍依赖政府的优惠政策。由于生物乙醇产业发展引起的全球性粮食价格上涨趋势以及保障粮食安全,我国自2006年已开始明确限制以玉米等淀粉质原料的乙醇项目。国家对于粮食乙醇生产的财政补贴2015年已降至100元每吨并在2016年彻底终止。从目前各省对于生物乙醇调和汽油生产销售的推广实践来看,相对于石化产品生物乙醇调和汽油在成本价格方面没有优势,分销成本方面反而更高。如上所述,破解这一成本困局的钥匙就是寻求优质高产的新型作物替代玉米以降低原材料成本,综合国内各地区的实践经验,甜高粱作为高产抗逆的新型作物是一个极为可行的答案。
三、河北省发展甜高粱产业的资源潜力
河北省是全国粮油集中产区之一,可耕地面积达640多万公顷,河北省也是畜牧养殖业大省,乳、肉、禽、蛋类产量常年居于全国前列,然而也存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商品化程度低等问题,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近年来粮食为主体的饲料成本上升,削弱了农户与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积极性。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我们顺应形势,调整种植结构,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近几年来,河北省对于饲用作物的种植推广取得一定进展,主要的方向是在冀中南和冀东地区的饲用玉米和北部地区的黑麦草等优质牧草的推广种植。在此基础上继续引进推广优势饲用能源作物甜高粱,一方面符合农业供给结构大调整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会为生物质能源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在这一领域,一些省份地区已经走在前面,并取得不错的效果。
在生物质能源原料供应基地建设方面,国家已经在甘肃武威、辽宁朝阳、山东安丘、黑龙江桦川等十几个地区开展甜高粱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以甘肃武威地区为例,该市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强化技术支撑、实施订单农业等有力措施,2013年共推广种植甜高粱5.37万亩,当年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平均生物产量超过6吨/亩,其中民勤县达9吨/亩以上,最高超过10吨/亩。武威市2013年种植情况表明:种植甜高粱农民每亩纯收入可达玉米的两倍多;种植甜高粱每亩需水仅300立方米,不足玉米需水量的一半,单方水效益达到6.88元,远高于玉米的1.67元;甜高粱耐盐碱性好,可在PH值为8.0的盐碱土地上生长。2014年武威地区累计种植面积已超过30万亩,2015年种植面积增加到约40万亩。甘肃的甜高粱N植推广一方面推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为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2年河北省农业厅统计表明河北省耕地面积约643万公顷,另有边际土地资源302.84万公顷,后备耕地资源12.46万公顷。经中国工程院“中国生物质资源与产业化战略研究”项目测算,河北省边际土地资源中可用于种植生物乙醇能源作物的集中连片边际性土地资源约11.26万公顷(其中包括荒草地4.16万公顷、盐碱地2.90万公顷、滩涂3.01万公顷、其他1.19万公顷)。2015年国家农业部根据最新的国内外相关产业经济形势提出了针对玉米等农作物的“粮改饲”发展新思路,并在全国10个省份组织试点项目建设。根据武威等先行地区的经验,河北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稳步调整现有种植结构,整合现有土地资源在几年内建设15~30万公顷规模的甜高粱种植基地是完全可行的,这一基地建设即使仅仅从顺应“粮改饲”新思路发展畜牧业角度考虑就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了。远期预测,河北省如能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在甜高粱育种、青贮和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技术环节上取得突破,河北省将有可能较大规模地调整现有种植结构,那么节约的耕地面积将达到甚至超过50万公顷,结合未来高抗逆甜高粱、文冠果在边际土地资源上的推广,河北省生物质能源的原料作物播种面积将达到百万公顷级别,足以支撑河北省生物质能产业的长远发展。另外,随着甜高粱制取燃料乙醇、丁醇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将会带动包括育种、种植、畜牧、饲料、食品深加工、生物质燃料制取等一系列产业链的规模化发展,成为本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河北省甜高粱产业发展建议
(一)对河北省甜高粱产业区域规划建议。以河北省的土壤、水热气候条件而言,河北省区域可分为西部、北部中南部和东部四大区域。从气候上看,全省范围均属日照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大部分地区平均昼夜温差多在10℃以上,坝上及山区约为13~16℃,沿海地区10~11℃。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350~815毫米,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总的趋势是东南部多于西北部,夏季降水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5%~80%。大于0℃以上积温,冀东、冀中平原为3,000~4,800℃,两年三熟;冀南平原4,200~5,800℃,一年两熟;北部山区2,000~3,000℃,一年一熟。根据四大区的水热条件应选取合适的能源作物:冀中、冀南等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丘陵地区适宜饲用玉米和可刈割次数较多甜高粱种系,冀东沿海相对水热条件稍差且面临盐碱侵害的地区主攻抗逆性较好的甜高粱种系,西部、北部林牧地区适宜抗寒速生型的如黑甜、辽杂等甜高粱种系。
(二)对河北省甜高粱产业开发技术方向的建议。河北省需要加大对于生物燃料发酵、提取技术和高产、抗逆甜高粱种系的育种、引进的扶植力度。中、南、东部优先发展甜高粱秸秆固体燃料、沼气发电、甜高粱糖源燃料乙醇、丁醇项目,对目前美国大规模的燃料乙醇改为丁醇的项目持续追踪关注,乙醇项目招标规划阶段要为以后产品项目改为丁醇类产品预留发展空间;西北部林牧地区重点发展能饲两用型甜高粱综合利用项目。东部沿海地区为抗盐碱、抗逆性较好的甜高粱项目做好前期技术研发投入。
(三)对河北省政府对甜高粱种养加工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建议。对华药集团等现有相关业务的优势企业加强政策扶植力度;对于项目的招标规划应基于打造产业链的思想,配套规划、配套引进,做好种植、养殖、粮食深加工、药品、燃料、饲料、造纸与建材等项目间的能力配套与物流物料衔接,提高生物质原料的综合利用效率;加强政策引导加快土地流转,在条件适宜地区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约的示范性生物质能源原料种植基地,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新型饲能兼用型作物的栽培、田间管理、水肥药、收获预处理等环节加强农村基层站点的教育培训与技术支持,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下基层,加强产学研合作。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方舟.河北省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对策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1.1.
[2]冯文生.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J].现代化工,2010.4.
高粱对土壤的要求范文篇9
关键词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1选地
高粱既抗旱又抗涝,且对水肥要求不高,适应性和抗逆性均较强,所以,对种植地快和前茬要求不严,一般地块和茬口,只要精耕细作,加强管理,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但应注意避免重茬和迎茬,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整地
高粱根系发达,种植时需深耕整地[1]。富裕县常发生春旱,必须做到春墒秋保,因此,秋翻整地是重要的技术环节。秋收后结合施有机肥,立即耕翻、耙压,要求耕翻深度20~25cm,以利于根深叶茂,植株健壮,获得高产。早春化冻后,及时进行1次耙、压、耢相结合的保墒措施。此外,必须在秋翻整地后进行秋起垄。
3种子选择与处理
根据种植地的特点选用国家推广的种子,种子应外表光滑亮泽,无小粒碎粒,并有产地检疫和质量、产量说明书。播种前选择晴朗、温暖的天气进行晒种3~5d,有利于种子表面灭菌,提高发芽率和提早出苗。如选择催芽播种,可先用20~30℃的温水浸泡3~4h后滤出原水,用温水清洗1次,再用透气性能好的编织袋装好,放到热炕上,炕温保持在20~25℃为宜,上边盖上衣物等保温,每3h用温水清洗种子1次,大约24h出齐根芽,36h出齐苗芽。在苗芽刚破种皮,有5%的苗芽露出(露白)时即可播种;也可把露白的种子放到光照、通风较好的地方摊成薄层,勤翻动,待根芽刚干枯时拌上包衣剂播种。断了根芽的种子要在6h之内播完[2],必须坐水种。
4播种
4.1播种时间
适期播种是保证一次播保苗全、苗齐、高产丰收的重要环节,要依据土壤温度和湿度以及品种特性确定播期。当5cm土层的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12℃时为适期播种的温度指标;土壤达到手攥成团、落地散开的含水量时即可播种,富裕县播种时间约在5月15日左右。
4.2播种方法
采用机械播种速度快、质量好,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各项作业连续进行,可缩短播种期,利于保墒。垄距65~70cm,垄上双行,垄上行距10~12cm,播种深度一般为3~4cm,高粱胚轴只有4cm,所以要严格播种。土壤墒情适宜的地块要随播随镇压,土壤粘重地块隔天镇压;不用播种机播种的可采用三犁川坐水种。三犁川的第1犁深趟原垄垄沟,把氮钾肥深施在底层,磷肥施在上层;第2犁深破原垄,拿好新垄,过4h压好磙子保墒,以备第3犁播种用;第3犁首先耙开垄台,浇足量水,用手工点播已催芽种子,防止伤芽,然后覆土,覆土厚度为4cm以下,过6h用镇压器压好保墒,以保证播下的种子出苗快,齐而壮,7d即可出全苗,避免因低温造成粉种。硬茬可采取坐水催芽扣种的方法。
4.3留苗密度
按大穗宜稀、小穗宜密的原则栽植,一般保苗10.5~12.0万株/hm2。高粱种子千粒重20g左右,1kg种子50000粒左右,按成苗率65%计算,加上播种、机械、农田作业等对苗的损害,最佳播量为10.5kg/hm2。
5科学施肥
高粱一生所需营养较多,每生产100kg籽实,需氮2.0kg、磷1.3kg、钾3.0kg,其比例为1∶0.6∶1.5[3]。具体做法为:施优质农肥30m3/hm2作基肥及用氮、磷、钾(15-15-15)复合肥150kg/hm2+高含量进口钾肥50kg/hm2。播后30~40d,高粱进入6~8叶的拔节期,此期为其生长最旺盛时期,应于7月1~5日追施尿素110~150kg/hm2。
6田间管理
6.1间苗定苗
早间苗避免幼苗互相争夺养分和水分,减少地力消耗,间苗应提早到三至五叶期,以利于培育壮苗;间苗过晚,苗大根多,容易伤根或拔断苗。在保全苗的基础上,于四叶初期定苗,最晚不晚于五叶期。
6.2中耕除草
中耕结合除草进行,最好在幼苗期、拔节期、孕穗期进行三铲三趟;在杂草少的情况下可二铲二趟。苗期铲趟可消除板结、消灭杂草,对调解土壤水分、温度状况有重要作用。拔节期中耕要求细铲深趟,结合追肥进行[4]。
化学除草要在播后的3d进行,用3.0~3.5kg/hm2莠去津对水400~500kg/hm2喷施,如干旱天气要在喷药2d内喷1次清水,喷湿地面以提高灭草功能;若喷72%的2,4D-丁酯除草,则应先做小面积试验,再大面积使用,一般2,4D-丁酯只能用在阔叶杂草较重地区性地块,对于针叶草必须进行人工铲除,当苗高3cm时喷0.75kg/hm22,4-D丁酯。
6.3灌溉与排水
高粱是抗旱、耐涝作物,但前期干旱影响植株发育,后期干旱影响灌浆,因此如干旱严重,应及时灌水;如遇洪涝积水,应及时排水除涝。
7病虫害防治
高粱很少发生苗期病害,特殊年份会发生白斑病,一经发现用硫酸锌1.0kg/hm2、尿素0.7kg/hm2对水225kg/hm2进行处理。目前影响高粱产量的主要病害是高粱黑穗病,为减少这一病害发生,首先要适时晚播,在土壤温度较高时播种,种子出苗快,可减少病菌侵染机会,从而减少黑穗病发病率;其次是通过种子处理得以解决。
高粱害虫主要是粘虫和玉米螟,防治方法应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优先采取农艺措施、物理措施、生物防治等方法。处理越冬寄主、灯光诱杀、人工捕杀、放赤眼蜂和使用生物农药等等。
8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晾晒、脱粒保证丰产丰收。最佳收获期为蜡熟末期,此时收获,籽粒产量最高,品质最佳,损失最少。
9参考文献
[1]牟之碧.杂交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8):145.
[2]石红梅.夏高粱高产制种关键技术[J].种子世界,2008(12):37-38.
高粱对土壤的要求范文1篇10
关键词深松整地;作用;特点;应用
中图分类号S3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22-0298-01
随着整地技术发展和大型农机的推广与普及应用,整地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提高。深松整地技术解决了整地史上始终无法解决的打破犁底层的问题,也为粮食产量的提高提供新的技术支撑。深松整地作业是以垄作为基础,改变连年耕翻整地的传统方式,合理轮耕、旋耕,以深松耕整地代替翻耕整地,由复式联合作业取代单向作业;以深松耕整地为主体,把翻、耙、播、压、管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整套的土壤耕作制度和作业程序[1]。
1深松整地的作用
深松整地可有效改善耕层的土壤结构,补充深翻技术,打破犁底层,增加耕层的厚度和作物根系的有效生活空间。有益调节土壤固、液、气三相比例,协调耕层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降低作业成本。
1.1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
深松整地耕作法打破长期采用的平翻整地和垄作耕法封闭式的犁底层,形成土壤虚实并存开放式的犁底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的温度;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壤的抗旱、抗涝能力,能够较多地接纳降水,并将多余的水分储存在土层。如传统深翻整地方式的深度为20~25cm,很难满足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的需要[2]。而经过深松整地后,玉米根系可深入土壤虚实土层最深达140~150cm,其中75%~80%的根系分布在30~40cm的土层。深松可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提高粮食产量,有利于玉米根系向深层土壤的生长发育,为吸收和汲取更深土层的肥料养分、水分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3]。深松可增加黏重土壤的通透性。针对我国玉米生产上存在的整地问题,一作区玉米主要产地应提倡深耕深松结合整地技术,蓄水保墒,挖掘玉米增产潜力。
1.2减少水土流失
深松整地作业由于比深翻整地作业次数少,不打乱土层,并形成的是开放式的犁底层,较多的雨水通过深松部位渗入心土层,可减缓地面径流的形成,避免水土的流失。
2深松整地的特点
深松耕地方法继承和发展东北地区垄作耕法的传统,吸收国外少耕的的作业经验,改变农田农业机械化只是传统耕翻垄作整地作业的方法,对用地养地、防止水土流失风蚀是一项保护性耕作技术。
2.1分层深松
深松整地耕作法采用上层深翻、下层深松,或者免去耕翻只有深松的整地法,避免因深翻过深把犁底层以下的生土翻到地表而影响粮食产量。一次整地加深到适宜深度,作业效率高,尤其因上一年秋季封冻早、整地不及时的地块,春季采用深松整地技术可以使土壤少失水散墒[4]。根据地势、土质、气候、机械条件,还可以采用浅翻深松、种床深松和中耕深松等多种形式,实现耕层结构虚实并存的土壤结构。
2.2耕种结合
采用耕松种整合作业,使耕种结合、耕管结合、中耕深松结合,方法灵活,因而不受只能在播种前深耕整地的限制,也就相应延长深耕整地作业时间,大大缓解秋季农作物收获后到土壤封冻时间较短给深耕整地作业带来的压力,同时也减少整地作业次数,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的节本增效,提高作业质量。
3深松整地技术的应用
3.1深松整地要因土制异
深松整地耕作法有垄作和平作2类,深松整地作业有浅翻深松、免翻深松、垄沟深松、深松播种、深松施肥、深松中耕等,要因地制宜,按照规范要求灵活掌握应用。以往有些生产者在应用该项技术的时候,只看到它的作用效果,而不注重其前提条件,导致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应基于土壤生产现状,采取合适的深松整地方式。一般深松的深度为35~45cm,要求地块必须是土层深厚的非砂性土壤,土层浅薄的地块不能深松,否则会将深层的沙粒翻至土壤表层,造成漏水漏肥;深松会使本来保水保肥性就很差的砂壤土质变得更差。而壤土和黏土均适宜深耕。黏土结构紧密熟化慢,如果采用深翻,翻至土表的深层生土较多,会影响当年的粮食产量。因此,通常采用上翻下深松技术,避免打乱土层。
3.2深松整地要因作物而异
不同作物的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深度有差异,有些作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20cm土层以内,如小麦、谷子及叶菜类的蔬菜;而有些作物的根系不仅在土壤耕层有分布,在土壤深层也有分布,如玉米、高粱等高产作物因其根系较为发达,根系随着耕层的加深而向深层分布。因此,种植根系发达的作物需要深松,否则不必深松。
4参考文献
[1]卢景峰,边广峰.浅谈深松整地的几种方式[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7):234-235.
[2]远红伟,陆引罡,刘均霞,等.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7,22(B8):140-143.
高粱对土壤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有机高粱种植春播培育
农业的科学化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的发展需要,同样对于高粱的种植也是如此。有机春播高粱种植技术对于高粱的种植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粱的种植上采用科学化的管理,高粱的产量和品质都能达到一定的标准。
一、有机春播高粱的品种特性
高粱多种植在温暖且阳光充足的地区,高粱的抗逆性很强,所以对肥料非常的敏感。高粱的根系非常发达,根部可以伸入到土壤深处,所以可以与一些浅根性植物进行间作。
我国种植的高粱主要分布在北方以及东北西部地区,分布面积较为广泛。这些地区大部分的年降雨量在500㎜一下。同时由于我国北方春季雨水较少,且气候干燥,对于大地的保水措施就不能疏忽。例如进行耙耱镇压,碎土整平。同样的在中国的东北西部地区,采取的保水措施主要为原垄播种。中国各地的春播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中旬。其中最适宜播种期是4月下旬,对土壤的要求是10厘米的土层温度稳定且在12℃以上时便可以播种。
统计资料显示高粱每生产100kg籽粒需吸收2-4kg氮、1.5-2.0kg磷(P2O5)、3-4kg钾(K2O)。即氮、磷、钾的比例大体为1:0.5:1。由此可见,高粱的生长对氮和磷的需求很大。基肥就以有机的农家肥为主。追肥为保证高粱的生长良好可采用高质量的农家肥和氮、磷化肥等。这里追肥要根据高粱的不同时段进行施肥以使肥料被充分的吸收。
除了在施肥方面要注意之外,对于高粱的选种,种植,田间养护,防护病虫草害乃至于收割都处处需要注意。充分掌握高粱的品种特性,“对症下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机春播高粱种植技术
在进行春季高粱播种时,不仅在时间的选择上需要注意,在进行培育等各个方面都要尤其注意。
(1)选用良种。对于种子的选用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全部过程,以至于会影响最后的成果。所以对于种子的选用至关重要。高粱根据用途的不同可以有多个品种可供选择。但是无论选择什么品种,选取的种子最好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等品相良好的种子。
(2)育苗。选完种子,紧接着进行的便是育苗的工作。育苗的最佳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种在水源方便,背风向阳,土质肥沃沙质土壤的苗床上,不同地域可根据气候差异适时调整。苗床的面积与大田的面积比为1:40。在进行播种前的15天要提前把苗床进行整理,对苗床进行翻犁整细,除去杂草和石块,然后每平方米进行施3~5㎏的有机肥料,待有机肥料自然腐熟就可以进行进一步操作了。平整好的苗床以厢宽1.33m,沟宽0.33m,沟深0.167m的规格进行开沟操作,用种量为7.5kg/hm2,将选用好的种子均匀的撒到厢面上,并浇上适量的清粪水,盖上1㎝厚的细土。
(3)移栽。移栽的时间为苗4叶时即可移栽,起苗时要注意防止苗根部受损且要带一定量的护根土。移栽要选用长相良好的苗。对大田的土壤培育可将前作秸秆覆盖高粱行间或直接翻埋进土壤里,之后要细致平整土地,施以农家肥或其他绿色肥料,在高粱移栽前15d左右将绿肥收割集中堆腐或翻压土中腐熟。不同的开厢分带轮作地移栽规格按不同规定处理,如1.67m开厢分带轮作地移栽规格。在1m绿肥带内移栽3行高粱,行距0.33m,窝距0.33~0.4m,每窝2株,保证密度9万~10.8万株/hm2。移栽后便可进行大田管理,施以1.5万kg/hm2左右的清粪水。
(4)大田管理。大田管理主要是对上述过程的管理及补足。及时查苗补苗,保证苗齐。除了查苗之外还要进行及时的追肥,中耕培土,移栽苗成活后,及时用清粪水1.5万kg/hm2追施1次活棵肥并在移栽后30d左右,结合中耕除草再追施清粪水1.5万kg/hm2。
在进行大田管理时对病虫害的防止十分重要。这里有几春播高粱的种植防治原则是为保证高粱的有机种植,要求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物理和生物等防治方法进行对病虫害的控制。增进生物的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切勿使用大量的除虫除草剂,这样只会起适得其反的作用。
首先是农业防治,高粱的主要病害有黑穗病、炭疽病、纹枯病、锈病等,针对这些病害有多种防治措施,不论是在种子的选取,有机肥料的施用还有大田的管理方面都要注意,及时发现病害植株并及时去除。种子在进行播种前用1%生石灰水溶液浸种消毒10~12h,然后用清水洗净滤干播种。在进行大田管理时要及时去除杂草,对已经有病虫害的植物要及时拔除并进行深埋烧毁处理,防治二次感染。
其次物理防治主要针对害虫,根据害虫趋光性的特点可采用灯光食物等进行诱杀,杀虫灯可以诱杀高粱螟蛾科和夜蛾科为主的4个目5个科10个种等多种害虫。可用糖醋液诱杀粘虫成虫和用黄板诱杀蚜虫。
最后生物农药的防治,可按一定比例调和杀虫试剂,如自制烟碱水0.5kg烟叶加入25kg开水中浸泡24h后,再加入0.5kg鲜石灰混合10min后过滤,这种方法是防治蚜虫的有效措施。在进行除虫时尤其要注意除虫时机,以幼虫3龄前进行治理和防治为最佳时期。
无论是上述什么方法,由于病虫害的传染十分迅速且影响十分广泛,做到及时有效就显得十分重要。
适时收获与储藏。收获的时期为蜡熟末期,即高粱穗基部茎秆变黄,植株以下的4~6叶枯死,穗上下两端呈棕色时即可收获。收获后的高粱要经过脱粒晾晒后即可放入库房,高粱籽粒的含水量要控制在13%,并且在保存期间要保证库房的干燥。
综上所述,对有机春播高粱种植技术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技术支持,由于广泛的种植,实际操作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作保证。但是由于耕种时大多数农民并没有理论知识,只是凭借多年的种植经验,将有机春播高亮技术普遍化越来越重要,并且对大田种植的科学化管理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开芳,陈敏,郑明强.茅台酒用有机高粱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2]张志,杨亮,高宇.春播晚熟高粱杂交种高产稳产性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高粱对土壤的要求范文篇12
1.1播种采用50孔穴盘育苗,育苗土用草炭和蛭石以2V∶1V的比例混匀,每立方米再加入共享牌有机肥(以羊粪、糠醛渣为主的有机质含量60%左右,氮磷钾含量≥5%,甘肃省共享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产品)10kg,穴盘浇足水,水渗下后播干籽,播种时每穴间隔播2粒和3粒,播后覆盖过筛蛭石0.8~1.0cm厚,然后覆盖地膜,70%幼苗顶土时撤除,真叶长出后每穴选留2株健壮幼苗。
1.2温度管理甜椒苗期生长适宜温度白天为25~30℃,夜间15℃左右。4月播种,秋延后茬育苗时,需在育苗温室上覆盖遮光率50%的遮阳网,中午加大放风,控制温度。
1.3水分管理子叶出土前要保持土壤湿润,子叶出土后保持苗土含水量70%。浇水宜选择在早晚进行,切忌中午高温时浇水。通常在子叶展开至真叶长出之前,如果育苗土不太干可以不浇水,待真叶长出后再浇水,以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为宜。
2定植
2.1定植前的准备选择土层深厚、结构疏松、土质肥沃、有排灌条件的地块,采用3a(年)轮作制,以前茬为豆类、玉米、小麦等作物为宜,避免重茬及与茄科作物连作。每667m2基施农家肥5000~7000kg、磷酸二铵30kg、硫酸钾或钾镁肥20kg。起垄覆膜栽培(滴灌不起垄),垄距100cm,垄高25cm,垄宽60cm,起垄后灌1次水,提高地墒。选用茎秆粗壮、株高1.7m左右、品质优良的高粱品种,如晋杂4号、晋杂12号、吉杂系列等在垄顶正中间位置单行点播,每穴2~3粒,穴距150~200cm(高粱茎秆可作甜椒搭架支柱)。
2.2定植按照茬口安排选择晴天定植,每垄(畦)定植2行,行距45~50cm、穴距36~38cm,每667m2定植3300~3600穴。
2.3水肥管理
2.3.1滴灌水肥管理定植后及时灌1次稳苗水,每667m2灌水30m3。到门椒膨大前一般不要求灌水,以防徒长。门椒长到核桃大时灌1次小水,每667m2灌水25m3,并追施尿素8kg;对椒长到核桃大小时,每667m2灌水40m3,以膜面潮湿、空行间不积水为宜,同时追施尿素10kg。以后根据土壤墒情每5~7d(天)灌水1次,每667m2灌水35m3,随水追施尿素2~3次,每次8kg。
2.3.2水肥管理定植后及时灌1次稳苗水,每667m2灌水50m3。在门椒长到核桃大小时灌1次小水,灌水量以不超过垄高1/3为宜,结合灌水每667m2追施尿素10kg。在对椒坐住后每7~10d(天)灌1次水,灌水量不能超过垄高的2/3,结合灌水追施尿素2次,每次每667m2追施10~15kg。
3缚绳束株
在对椒坐住后,每垄甜椒(两行)外侧距甜椒根部30cm处用一根细绳将两行甜椒向垄内收拢。在高粱茎秆离地60cm处系上短绳,留出两个绳头,长度约30cm,分别与垄两侧收拢甜椒的细绳相连,以固定和扶持甜椒植株。
4病虫害防治
4.1苗期病害甜椒苗期主要病害为立枯病和瘁倒病。可在苗床喷淋72.2%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齐苗后即进行第1次药剂防治,间隔7~10d(天)喷1次,连喷2次。
4.2疫病定植时或定植后10~15d(天)用77%硫酸铜钙(多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150~250mL,也可结合滴灌施药;田间发病时用25%甲霜灵(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此外还要浇淋茎秆。隔7d(天)喷淋1次。
4.3白粉病防治甜椒白粉病一定要早。最好在每年6月下旬开始喷施50%硫磺悬浮剂500倍液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的混合剂,隔7~10d(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4.4蚜虫始发期可用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10%吡虫啉(金大地)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吡虫啉(克蚜星)乳油800倍液等交替喷施,在做好甜椒田间防治的同时,注意喷淋高粱植株。
5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