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手术室范例(3篇)
净化手术室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
一、材料与方法
(一)项目概况
医院手术部设有两间普通手术室,两间洁净手术室,而洁净手术室是由一间万级手术室和万级与百级切换手术室术构成的。
(二)设计原则
洁净手术室以及辅助手术对空气洁净的要求很高,对于洁净手术室而言空调净化系统能够根据不同部位对洁净的不同要求进行洁净区域划分,从而合理进行净化。而对于普通手术室对空气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就要提高房间的密闭性,所以需要利用正压送风的方法进行通风,对于外界空气不同的污染程度,要对新风进行不同程度的过滤。
(三)设计思路
洁净室层流是指在侧墙和顶棚布满过滤器,在地面布满回风口,在手术室形成平行的气流流通方向,但有些手术室手术台的面积较小,也要考虑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洁能措施。现在医院普遍使用重点保障关键部位的净化的集中送风方式,也就是在手术台上方的天花板上布满过滤器,以达到最好的净化程度,其他周边地区净化程度稍降一些。
(四)技术路线
净化空调系统是采用三级过滤系统,能够使过滤器发挥最好的过滤效果同时能够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它是在经过初级过滤、中级过滤、高级过滤三个阶段。同时室内还设有净化空调循环系统和新风共用系统,能够使手术室达到更高的净化程度。有的手术室单独设置新风共用系统,原因是(1)本地区外界空气灰尘量很大;(2)降低成本减少消耗;(3)减少系统无交叉干扰以及污染的隐患。新风共用系统机组前后设置高效的紫外线杀菌灯,配有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过滤装配,设有新风段、风机段,高效地过滤段、送风段等装置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二、结果
(一)空调净化系统划分
在四间手术室中,一号手术室和二号手术室对洁净的要求分别是百级和万级,所以要在一号和二号手术室各放置一台净化循环机组;公用区域包括辅助用房、洁净走廊以及污染走廊,所以在公用区域可使用一台循环净化机组;洁净手术室可使用一台新风净化机组,普手术室可采用新风机组正压送风。每个手术室应设有独立的排风设置。
(二)气流组织
目前国内外洁净室手术间净化空调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非常多,其标准与成效着重点也不同,经分析研究,此工程设计使用独立的新风系统洁净手术间空调,从节能的角度考虑,增加了二次回风。该系统独立法将手术间新风系统进行集中设置,与空气循环系统分离,新风系统不对手术间的湿度起作用,洁净手术间与其辅助区域由各自独立机组承担对温湿度和洁净度的作用。此系统的特点是能够使整个手术间自始至终处于受控制的状态,当某一手术间停开时不会影响到其余手术间压力梯状分布,从而导致手术间之间的定向流动被破坏。
(三)空气过滤系统
室内的洁净度主要依靠空气过滤器,它的主要作用能通过自身的设置,分三个档次,初、中、高来对空气进行净化。达到良好效果。一般是空调机组第一级过滤器对空气中的大颗粒粉尘进行过滤,所以设置在风口。第二级是净化系统,主要是防止污染空气渗入,通过过滤器设置在系统的正压段。第三级高校过滤器设置在系统的末端,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空气的清洁,本项目设置新风机机组替代第一级过滤,经过初、中、高三级过滤。对空气的净化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正压控制
保证手术室正常工作和非工作期间室内正压所需要的新风量并不相等。本项目独立设置新风系统,有利于室内正压的控制。手术室正常工作时,保证房间正压所需要的新风经循环净化空调机组和回风混合后进入房间;手术室不工作时,保证房间正压所需要的新风由新风系统单独补给。在新风管道上采用双位控制的定风量装置,当手术室工作时,空调系统开启,排风机开启,新风管上的双控阀实施调节,满足室内正压要求;当手术室不工作时,空调机组关闭,排风机关闭,新风管上的双控阀开启,让新风进入室内维持正压和有序的压力梯度。采取上述方式形成有效的保障体系,既保证了手术室在正常工作期间整个手术部正常压力分布和空气的定向流动,同时也保证了手术室在非工作期间房间内的正压,保持手术室的洁净状态。
三、结语
净化手术室范文
关键词:洁净手术室;空调系统;设计
1、工程概况
医院病房综合楼建筑面积8935.25m2,建筑高度29m,地上7层,地下一层,一至四层为病房,五层为洁净产房及其洁净辅房,六层为医院洁净手术部及其辅房,七层为空调设备层及水箱间。该医院洁净手术部及其洁净辅房都是在遵循新标准的基础上设计的,空调系统的设计也是以高标准、高要求为设计原则,遵循国家现行的节能设计规范和标准,同时还要满足医院洁净区各个功能的要求。
2、产房、手术室及其辅房平面布置
产房位于急救中心的五层,主要服务于产妇生产。产房区域主要由洁净走廊、1间Ⅳ级分娩室、1间Ⅳ级隔离产房、待产室、无菌物品室、洗婴室、污物走廊及相关的辅助用房、医护办公、病房组成;为了避免病菌交叉感染,Ⅳ级隔离产房设置独立缓冲走廊,起到与相邻区域缓冲作用。
手术部位于急救中心的六层,主要服务于各内、外科手术。手术部主要由1间Ⅰ级手术室、2间Ⅱ级手术室、1间Ⅲ级正负压转换手术室、换车间、洁净走廊、污物走廊及相关的辅助用房组成。为了避免病菌交叉感染,其中最高级别的Ⅰ级手术室设置于手术部的最深处;Ⅲ级正负压转换手术室的入口设置一间缓冲室,起到与相邻区域缓冲的作用。
通过和建筑专业、甲方的沟通和协商,优化了手术室和辅房的建筑平面布置,使手术部流程更加合理,而且便于在医院手术部的净化空调设计阶段划分不同功能用房的洁净等级,并将一部分不必划入洁净区域的功能用房设计为舒适性空调,从而根据净化空调和舒适性空调的设计标准的差异,通过降低这些功能用房的送风量、新风量、热湿量等,达到减少能耗的效果。
3、净化空调设计
3.1设计参数
Ⅰ级手术室:22~25℃,相对湿度40~60%,手术区手术台工作面高度截面平均风速:0.25~0.3m/s;
Ⅱ级手术室:22~25℃,相对湿度40~60%,换气次数30~36次/h;
Ⅲ级手术室:22~25℃,相对湿度35~60%,换气次数18~22次/h;
Ⅳ级手术室:22~25℃,相对湿度35~60%,换气次数12~15次/h;
洁净走廊及相应辅助用房:21~27℃,相对湿度≤65%,换气次数10~13次/h;
3.2空调系统划分
在此医院手术部及产房净化空调系统设计方案中,结合当地全年的气候特点,考虑到手术部及产房存在通过护结构的传热,夏季需要供冷、冬季需要供热,因此根据不同功能用房的冷热负荷的特点,需要对医院手术部及产房的净化空调系统进行划分。并且,根据当地夏季平均最高相对湿度只有20.8%的特点,夏季空调系统不存在降温除湿的可能,因此手术部及产房的净化空调系统采用一次回风方式的空气净化系统即可;手术室及洁净辅房采用一台新风机组集中供应新风保持手术室值班状态下的正压;非净化区域设计为舒适性空调系统。洁净手术室送风采用层流高效送风天花,净化区域内的送风采用高效送风口,非净化区域内的送风口采用散流器。手术室及分娩室气流组织为上送下回风,其余区域气流组织为上送上回风。
根据《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的有关规定:1)洁净手术室应与其辅房分开设置净化空调系统;2)Ⅰ、Ⅱ级洁净手术室应每间采用独立净化空调系统,Ⅲ、Ⅳ级洁净手术室可2~3间合用一个系统;3)各手术室应设置独立排风系统。因此该医院手术部及产房的净化空调系统划分情况如下:
1)Ⅰ、II级洁净手术室采用一机对一室形式;
2)Ⅲ级正负压转换洁净手术室采用一机对一室形式;
3)六层洁净走廊、清洁走廊及相应辅房共用一个系统;
4)五层Ⅳ级无菌产房、待产室、无菌物品等共用一个系统;
5)五层Ⅳ级隔离产房、缓冲、隔离待产室等共用一个系统;
五层隔离产房、缓冲室及隔离待产根据卫生标准采用全新风系统;其余手术室、无菌产房及洁净辅房共用一台新风机组集中供应新风;各手术室独立设置排风系统。
综上所述,根据医院手术部及产房不同区域的冷热负荷的特点,按各区域洁净程度分区方式划分成多个净化空调系统。这种分区方式不仅便于管理,而且按需所取,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由于冷却塔比较占地方,而且受建筑面积的制约,笔者经过实际考察和认真考虑,决定夏季空调冷源及过渡季节热源采用一台风冷热泵冷水机组分别供给每台新风机组和循环净化机组,冬季空调热源采用当地室外热力外网。这样即避免了冷却塔占地方的问题,又解决了冬季风冷热泵机组效果差的问题。
4、空调负荷的计算
空调负荷包括5部分:①围护结构冷热负荷;②人员冷负荷及湿负荷;③设备和照明冷负荷;④空气渗透冷热负荷;⑤新风冷热负荷。围护结构耗热量的计算同一般建筑物,其各个计算参数必须满足节能标准,比如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窗户类型及大小等,这些需要同建筑专业共同协商确定。八钢急救中心手术部的通道布置采用双通道方式,中间通道设为洁净走廊,外廊设为污物走廊,这种方式便于做到洁污分区、疏散方便,同时外廊可以作为手术室同室外的缓冲区,这样手术室的维护结构耗热量将减少40%以上,是一种比较节能的做法。Ⅰ级洁净手术室的人员数量每间为10人,Ⅱ、Ⅲ级洁净手术室按每间8人,Ⅳ级洁净手术室按每间6人,计算人体散热量和散湿量时还要注意群集系数的选取。手术室及辅房的用电设备主要有手术无影灯、电刀、麻醉机、监护仪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等,这些用电设备功率可查有关医院设备手册。
5、气流组织和送风温差
良好的气流组织也是保证手术室洁净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室内气流组织的理想状况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①明显的置换流流型;②室内关键区域处于有效的气流控制之中;③满足人员的热舒适要求;④送风量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小;⑤对室内设备、人员的影响小;⑥有效的排出有害气体。在设计中I级手术室集中送风口送风速度控制在0.45-0.5m/s,保证手术工作区内风速0.25-0.3m/s,保持单向流流态;II、III级手术室集中送风口送风速度控制在0.15m/s以上;IV级手术室可采用乱流流态。手术室回风采用侧墙下部回风,回风口下边离地面0.15m,上边离地0.45m,回风口百叶片选用竖向可调叶片。手术室排风口设置在顶板上靠近病人头部侧。送风温差应结合室内空气循环次数和热湿负荷确定,送风温差越大,送风射流导引周围空气越多,到达工作面的气流二次污染度越大,从而影响净化效果。本设计送风温差控制在0.5-2℃。
6.空气品质保障系统
空气品质保障系统在本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手术室各进出风管道上设置电动密闭阀,某个手术室空调系统停止运行时,相应的电动密闭阀也及时关闭,防止手术室受到污染;二是在每个循环净化空调机组内部配置了紫外线杀菌灯,防止各种细菌滋生;三是设置合理的空气过滤系统。空气过滤是最有效、安全、经济、和方便的除菌手段,合理的配置过滤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综合过滤效率,而且可以大大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运行成本。本设计对循环系统设置了四级过滤,即回风口的粗效、中效过滤,空调机组内的中效过滤以及集中送风口处的高效过滤(高效过滤器满布率不小于0.75);对新风机组设置了粗效、中效和亚高效三级过滤;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排风系统也应设置过滤系统防止空气污染。
7.系统运行和控制要点
①手术部正常工作期间空调机组和新风系统两套系统同时运行;当手术部中只有部分手术室工作时,只需要运行部分手术室的独立空调机组和新风系统,既保证部分手术室正常工作,又保证整个手术部正常压力分布和定向流动。I,II级手术室与相邻低级别洁净室最小静压差控制在8Pa,其它洁净室与相邻低级别洁净室最小静压差控制在5Pa,负压洁净室与相邻洁净室最小静压差控制在-8Pa。②由于保证室内非工作时间正压所需要的新风量和手术部正常工作期间所需要的新风量不相等,前者小于后者,因此采用带独立新风系统的洁净手术部空调系统时,应采用双位控制的定风量装置。当手术室工作时,手术室内的开启信号要求空调机组和排风机组启动,同时又要求双位定风量调节阀处于高档大风量运行状态;当某手术室不使用时,新风支管上的双控制的定风量装置自动调到低位档,新风按维持正压的风量进入,排风机组关闭,维持正压的新风通过渗透,排到室外维持室内所需要的正压。由于只有一个系统送入,因此可以保证洁净手术部内有序的梯度压力分布基本不变,有效地实施保障体系。③各室的循环送风、回风、排风管路上都需要安装密闭阀,在非工作期间各室内空调机组和排风机关闭时,密闭阀关闭,只有独立新风系统送风,以防止正压送风倒入回风或排风系统,难以保证原有的正压梯度。④各手术室安装带独立排风管的排风机组,排风机与手术室自动门联锁,并设有变频器和延时装置。瞬间开门,排风机立即停机;关门后经过延时,建立正压后,再开排风机,这样既保证开门时的正压保持,也避免了因门开、闭而使排风机频繁启停;正常运行时排风机的风量可由变频器控制,维持室内压力在正常水平。⑤独立新风机组的控制,采用定静压方式来控制风机变频,调节风量,以达到节能的目的。新风机组与空调机组联锁,只有先启动新风机组才能启动各手术室空调机组。只要有一间手术室在工作,新风系统就继续运行。只有在整个手术部关闭,新风机组才停机。⑥新风机组及循环空调机组分别采用一套DDC现场控制器对温度、湿度、一次回风量、水阀开度等进行控制,并对过滤器前后压差等参数进行监控、报警。手术室内设总控制器,并与空调机组、排风机组新风机组等设备连锁,可对室内空气控制参数进行现场设定。
净化手术室范文篇3
关键词:净化空调系统;回风方式
按《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手术室共分为4种类型:特别洁净手术室(I级手术室)、标准洁净手术室(Ⅱ级手术室)、一般洁净手术室(Ⅲ级手术室)、准洁净手术室(Ⅳ级手术室);手术室要求全年实现恒温、恒湿,其温度指标为22℃~25℃,湿度指标为:Ⅰ、Ⅱ级手术室RH40%~60%,Ⅲ、Ⅳ级手术室RH35%~60%,在这两个指标中湿度指标的实现要比温度指标的实现更加耗能。湿度指标的实现又分为夏季工况的除湿处理和冬季工况的加湿处理两种情况,特别是夏季工况的除湿处理。因此在夏季工况采用何种方式实现净化空气湿度指标是节能设计的关键。
2012年,在设计无锡某医院净化手术室项目中,甲方非常注重节能的要求,因此选择“新风解决室内湿负荷”的方式,该处理方式相比传统的一次、二次回风处理方式,在夏季工况能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下面就以该项目为例,将该处理方式在夏季工况的处理过程与传统的一次、二次回风处理方式作对比,详细阐述其节能效果。
该医院共有20间净化手术室,其中普通Ⅰ级手术室2间、眼科专用Ⅰ级手术室1间、Ⅲ级手术室13间(其中正负压切换手术室1间)、Ⅳ级手术室3间、Ⅲ级DSA手术室2间,以及配套的洁净走廊和洁净附房、清洁走廊和清洁辅房。该项目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型的手术室,非常有代表性。其中Ⅰ级手术室、正负压切换手术室全部采用一拖一系统,Ⅲ、Ⅳ级采用一拖二或一拖三系统,洁净走廊和洁净辅房由于范围较大分割成3个系统,清洁走廊和清洁辅房分割成2个系统,一共是15套循环空气处理系统。
该项目全年冷热源由甲方提供,采用二管制方式。
一、采用一次、二次回风处理方式达到的节能效果
(一)二次回风处理方式
当室内空气设定状态为温度23℃、相对湿度50%RH。其处理过程是室外新风(W点)经新风机组三级过滤及新风表冷器处理后达到与室内状态点等焓的露点温度――L点(温度:17.3℃、相对湿度90%RH);处理后的新风与室内一次回风混合至C点,再通过循环机组表冷器进行降温除湿处理后达到L1点(温度:12℃~13℃、相对湿度90%RH),后与室内二次回风混合至C1点,一次、二次回风的比例要使得C1点正好落在室内送风状态点O点的等湿线上,再通过风机温升处理达到C2点,通过机组再热电加热器加热达到室内送风状态点O点,再经室内热、湿负荷处理后达到室内状态点N点。i-d图显示见图1。
在此情况下,新风机组和循环处理机组全部采用水盘管来实现降温除湿功能,而水系统供、回水温度为供水7℃、回水12℃,因此其能处理的空气温度最低一般不超过12℃。而除了I级手术室以外,其他级别手术室、走廊辅房系统室内送风状态点的露点温度基本已经接近12℃,根本无法实现二次回风系统所需要的低温。而在I级手术室情况下,由于新、回风比小,所以室内送风状态点的露点温度也在13℃以上,故通过水表冷器可以把部分一次回风和新风混合后的空气处理到比送风状态点的露点温度更低的温度,来达到所需的干燥度,中和剩余二次回风所含湿量,实现除湿指标。因而该二次回风处理方式在净化手术室系统中仅I级手术室可以采用。
(二)一次回风处理方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除I级手术室以外的其他系统,假设室内空气设定状态为温度23℃、相对湿度50%RH。其处理过程是室外新风(W点)经新风机组三级过滤及新风表冷器处理后达到与室内状态点等焓的露点温度――L点,(温度17.3℃、相对湿度90%RH);处理后的新风与室内一次回风混合至C点,然后通过风机温升处理达到C1点,再通过循环机组表冷器进行温度处理后达到L1点(温度:12℃~13℃、相对湿度90%RH),后通过机组再热电加热器加热达到室内送风状态点O点,再经室内热、湿负荷处理后达到室内状态点N点。i-d图显示见图2。
(三)一次回风、二次回风处理方式的优缺点
1.优点
该处理方式目前在净化空调系统的处理方案中被广泛采用,主要有以下优点:
(1)系统冷源只要冷冻水即可满足要求。一般情况下,医院冷冻机房或热泵机组能提供的夏季冷冻水的进水温度为7℃,回水温度为12℃;用水表冷器处理空气,一般处理的极限温度为12℃,低于这个温度,水表冷器就已经很难实现了,更不要说进水温度高于7℃的情况了。而这种处理方式,其室内送风状态点的露点温度也均在12℃以上,新风处理温度更是达到17.3℃,这样通常情况下的冷冻水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2)系统用水表冷器来进行处理,其自动控制可以实现比例调节,控制精度比较高,控制平稳。
(3)系统新风量可以按《规范》规定的最小新风量来取值,新风处理的工况点相同,新风集中供应系统可以任意组合,系统对新风机组的要求低,造价也低。
(4)由于该处理方式每台循环处理机组的表冷器均有一定的除湿能力,因此即使在新风机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系统也能勉强运行,从这个角度讲,系统安全性较高。
正因为有上述优点,因此这种处理方式在净化手术室工程中被广泛采用。
2.缺点
(1)在夏季工况运行模式下,系统能耗较大,运行成本高。
(2)对冷冻水供水温度要求高,水温超过9℃,湿度指标很难达标。
二、采用新风解决室内湿负荷的处理方式达到的节能效果
(一)空气处理过程
假设室内空气设定状态为温度23℃、相对湿度50%RH。其处理过程是:室外新风(W点)经新风机组三级过滤及新风水表冷器处理后达到――L点(一般温度:13℃、相对湿度90%RH),然后再经过新风机组内配置的、带压缩机的直接蒸发氟表冷器处理到比室内送风状态点更低的露点温度――L1点(一般温度:10℃~11℃、相对湿度90%RH),使得新风达到足够的干燥度,然后经新风机组配置的再热电加热器加热到L2点后送风,在循环机组内和室内回风混合达到C点,再通过风机温升后达到C1点。一般情况下,此时的温度已经高于室内送风状态点的温度,需要通过循环机组的表冷器将空气降温达到送风状态点的温度,部分循环系统如果湿度过低,还需要适当的加湿后达到室内送风状态O点,再经室内热、湿负荷处理后达到室内状态点N点。i-d图显示见图3。
(二)该处理方式的优缺点
1.优点
相比一次、二次回风处理方式来说在夏季工况运行条件下,节能显著,其主要的节能原因如下:
(1)由于该模式下,仅新风参与降温除湿处理,因此除湿处理总风量大大减少,即使新风增10%~30%,也能达到减少能耗的目的。
(2)回风的“高温”被充分利用来加热除湿后的空气,这样这部分能量非但不成为除湿的负担,还变身成为可利用的能量,大大减少了再热能源消耗。
(3)在两管制情况下,一次回风、二次回风处理方式的再热能源是采用电加热方式,这种方式的能耗比甚至不到1:1,即1KW的电量输入,产生的热量不足1KW,这样其电量消耗就更大。而在新风解决室内湿负荷的处理方式下,新风深度除湿增加的能耗是通过表冷器和带氟盘管的压缩机实现的,该部分设备的能耗比最少要达到1:2.5(即1KW的电量输入,产生的冷量可达到2.5KW)。因此再热消耗的能源更大,而此种处理方式新风除湿后空气的再热只有用电加热到一定温度(保证不低温送风和防止结露),其余热量全部吸收回风的热量,这样能耗就大大降低了。
在该处理模式下,每个循环系统的新风量有所增加,与一、二次回风处理方式相比,室内空气品质有明显的改善。
系统冷源不再受甲方供水温度的限制,而可以通过自身配置的压缩机功率来调节。
2.缺点
(1)由于每个循环处理系统的新、回风比不同,而系统又采用的集中新风处理方式,一台新风机组会拖好多个循环处理系统,而一个新风处理系统新风处理的状态是固定的,因此新风处理的状态点只能按同一个新风系统内对新风干燥度要求最高的系统来考虑,当这个系统满足要求时,理论上其他系统就需要做一定的加湿处理。因此采用该方式设计,循环机组必须选择新、回风比相近的系统构成新风集中处理系统,导致新风系统数量增加,即投资成本增加。在该项目中,共采用了6套新风处理系统,而一般净化空调处理方式最多只要3~4台新风机组即可。
(2)为了使新风获得足够的干燥度,必须将新风处理到很低的温度,但即使采用了带氟盘管、压缩机的新风机组,新风的处理温度一般不能低于10℃,因此循环系统不能按《规范》规定的最小新风量来取值(因为这样新风处理温度要低于10℃才能保证室内23℃,50%RH状态的实现),新风量必须比《规范》规定的最小新风量要大一定的系数(1.2~1.3),从而来提升新风的处理温度,使其高于10℃。
(3)目前市场上配套的压缩机是开关量控制的,一旦启动全部启动,关闭是逐台关闭。为了保护压缩机,每台压缩机开关机之间必须有一个自保护时间间隔,因此就可能导致室内温湿度参数的波动,压缩机功率越大,波动越大。
(4)在该处理模式下,主循环空气处理机组所配表冷器只起到温度处理功能,不再承担湿度处理功能,一旦新风机组出现故障,室内湿度处理就处于瘫痪状态。
(5)由于新风机组增加了氟盘管和压缩机系统,新风机组相比单纯水盘管机组不但价格增加很多,而且自动控制更复杂,自控成本也更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两种处理方式的分析,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新风解决室内湿负荷”的处理方式更节能。针对两种处理方式分别进行相应的负荷计算,并将相关能耗转化为电量消耗作了一个理论计算表,通过该计算表显示,在夏季工况运行条件下,“新风解决室内湿负荷”的处理方式相比一次回风、二次回风处理方式节能31.5%。该项目采用新风解决室内湿负荷的方式处理,假设所有系统全部运行,相比一、二次回风处理方式每小时可以节省电量258度,如果按每天平均运行8小时、每个月工作25天、每年有8个月按夏季工况运行,则每年可节电41.28万度电,这个数字是相当可观的。目前该项目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由于采取了必要措施解决上述缺点,经过一个夏季工况的运行检验,系统运行效果非常理想,完全符合预期设想。但是在应用该方式时必须考虑它存在的缺点,完善设计方案,否则效果将适得其反。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目前该处理方式在净化手术室工程中还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希望通过经验的分享给予从业者一点启发,为国家节能减排进一点绵薄之力。(编辑刘鲁)
参考文献
[1]李涛,涂光备等.洁净手术室空调系统的节能[J].煤气与热力,2004,24(10):57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