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针灸推拿学前景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4-03-25 手机浏览

针灸推拿学前景范文篇1

2010年11月16日,这个原本普通的日子,一条来自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消息,成为中医历史上值得铭记的时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当日在内罗毕审议并通过将我国的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的申遗成功,不仅使早已满载传奇的毫针和艾叶为更多世人所分享,也将为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设定全新的历史坐标。消息一经传出,便引起各界热议。

近日,本刊记者来到山西省唯一一所三甲针灸医院――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慕名采访了脑科面瘫室主任田霞。没想到的是,这里竟然很热闹,不大的诊室里挤满了病人,有老年人、有女性、还有孩子。已是上午11点,有病人告诉记者,这已经是第二拨了。

谈起针灸申遗成功,田主任说:“针灸申遗成功的消息一传来,作为一名针灸医务工作者,我非常高兴,这是每个中华儿女众望所归。”

神奇的针灸术

在田主任的诊室,记者转瞬间就被在这里接受治疗的病人包围了。大家争先抢后地说:“好好宣传宣传田主任,医术高、医德好,对病人一视同仁,好好宣传宣传神奇的针灸术,在这里治疗一次最多花20-50元,就能把我们的病治好。”

78岁的安徽李奶奶,患脑丘部麻痹,一月前不能吞咽,连口水都咽不下,头抬不起来,要用手支撑头部,跑遍了安徽各大医院,花了近2万多元也不见起色,病人一天天消瘦,连头发都快掉光了,也没有诊断清是什么病,听说山西太原针灸研究所有个田主任,便慕名而来。老人在这里只针灸了2次,就能喝水了,也能下地了。

10岁的方方(化名)一个月前因阑尾炎做了手术,随即出现漏尿,用上了尿不湿。孩子不敢去上学,跑遍省城各大医院,都没有找到好的治疗方法,这可急坏了方方的父亲。方方的父亲10年前患中风导致面瘫,是田主任用小小的银针扎好了他的病。这次他在万般无奈下带着碰运气的想法找到田主任,没想到只扎了一个疗程,方方就能控制住小便了。

都说中医不景气,但记者所看到的针灸,在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气象。病人络绎不绝,很多疑难病症在这里得到医治。还有一位股骨头坏死的年轻人也在这里接受针灸疗法。田主任在临床中,已经治愈了两例股骨头坏死,都是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被要求必须做手术才能医治的病例。本刊下一步会专门对田主任用针灸疗法治愈股骨头坏死病例进行跟踪报道。

我们看到,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荐推广的针灸治疗适应病种就达43种,比如偏瘫、神经系统麻痹、肩周炎、腱鞘炎、月经不调、面部痤疮及各种疼痛,包括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后期康复、痛经等;甚至在针刺戒毒方面,失眠、焦虑及抑郁方面,疗效也颇为显著。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认识、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广泛,也为运用针灸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老年病、腰腿疼等等常见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和机遇。

针灸在世界各地欣欣向荣

史料记载,从南北朝开始,中国的针灸就开始走向邻国、走向世界,渗透着中国乃至东方文化的精髓。不同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它还是一门自然科学。

多年来,针灸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很多国家都比较重视针灸的发展。比如韩国医药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中就有韩国针灸学会、现代针灸学研究会。韩医院的门诊和留医部都设有针灸科;同时,全国还有上千所韩医私人针灸所。

美国保险公司也从1998年1月起,就把针灸治疗纳入医疗保险可支付的范围。目前,世界上开展针灸医疗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42个,全世界大概有20万~30万名针灸医师,针灸热在国外持续升温。仅美国就有大约2万名持有针灸执照的医师,全美约有70所中医针灸学校,有30个州专门为针灸立法,并设立了针灸师头衔。

德国针灸医师协会的资料显示,目前有超过4万名德国医师拥有被医疗保险公司承认的针灸证书,保险公司针灸治疗的支出每年约为1.5亿~3亿欧元。

就针灸的传承与发展,田主任的一番话代表了许多中国针灸医生的心声。

“外国人都对针灸推拿有着浓厚兴趣和深入研究,我们更有责任把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珍宝继承好、推广好。不然的话,许多年后,针灸的‘大旗’也许会落到别人手里,那时候中国也仅仅只是针灸的故乡而已。”

中医针灸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田主任说:“从医30来年,我亲眼目睹病人缺医少药、饱受疾病折磨。好多病人因病致贫,英年早逝。我到农村考察,看到基层从事针灸的医务人员几乎全军覆没,针灸近乎失传,仅有少量人员也收入微薄。在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下,针灸仅用低廉的费用就能解决病痛,而且无毒副作用,我们应该珍惜这次机遇,我也会永远坚守这块阵地。”

近年来,我国针灸事业一直是后继乏人,在国内很多医院,针灸科被认为可有可无,大部分医院没有针灸病房,年轻医生得不到系统学习和指导,从而也开始对针灸专业的前途产生怀疑。

要保护传统文化,发展针灸,不仅要在中医界推行改革,还要在民众中宣传普及针灸知识。很多老百姓对针灸了解不深,对它的实际保健作用认识不足。对针灸从业人员来说,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一些缺乏文献记载、依靠口传心授的针灸技法和疗法,前途更岌岌可危。

田主任不无忧虑地说:“针灸申遗成功带给中医人的是压力和责任。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契机。怎么使中医针灸在传播的过程中,把精髓的东西和必须掌握的技能保护好,发扬光大,使更多的人享受到,我们这一代人要做好传帮带,新一代针灸人更会承担着发展和推广针灸学科的压力和重任,接下来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重新审视针灸疗法的价值

针灸是对人体经络穴位的一种双向调节,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它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中医针灸是通过物理刺激,使人体内相应部位做出反应,形成体内的电刺激传达到脑部。而大脑在对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之后,会对身体做出相应的调整。

当今在全民医保的情况下,我们应怎样重新审视针灸疗法的价值?记者在告别田主任,走出针灸研究所时,一直被这个问题缠绕着。

针灸推拿学前景范文篇2

失眠是指入睡困难、频繁觉醒或醒后不易再睡、睡眠质量不佳、持续睡眠时间减少,重者彻夜不眠。长期失眠易引起心烦意乱、疲倦、乏力、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1]。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竞争不断加剧,人们生存压力不断加大,失眠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0%。失眠还会产生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包括生活质量下降,增加其他精神和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增加医疗成本等。蒙医治疗失眠症历史悠久,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具有效率高、简便、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蒙药中的许多复方制剂及蒙医传统疗法(针刺、温针、推拿、灸法、药浴)等均对改善失眠症状、治疗神经衰弱、恢复疲乏、安神养心、治疗失眠等显著的作用,笔者将近年来蒙医对失眠症的临床治疗方面进行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蒙医对失眠症的认识

失眠症属蒙医“赫依”病范畴。主要是由悲伤忧痛、急躁、劳倦、心情过于激动、出血过多等因素,使赫依偏盛与血相搏“三根”失去相对平衡,进而与“七素”之间的正常关系亦遭破坏,酿致诱发“赫依”性疾病的内因。失眠症是“三根七素”失去相对平衡导致“赫依”偏盛渗入气血运行失常穿入,神经,白脉,主脉,功能紊乱引起此病。①赫衣型:不能入睡、易醒、醒后不易再睡、头晕、眼花、多梦、耳鸣、手脚发抖、脉空、尿清、舌苔红;②希拉型: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目赤口苦、发热、口干舌燥、头晕、心烦胸闷、食欲不佳,脉细快、舌红苔黄、尿黄气味大;③心源型:心悸,心神不安,入睡后梦多,易醒,健忘;④肾源型:头晕耳鸣,腰部酸痛,遗精,手和脚掌心发热;脉性失眠的症状:头晕,颈肩不适,心神不定;⑤包如性:失眠、颜面红紫、口发涩、消化不良额部及双眼眶痛、脉粗芤、舌苔黄、尿色赤黄[2]。

2.失眠症的治疗

2.1饮食起居方面

宜用性热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以补益正精缓和亢盛之赫依,然后视病情而施治。如:三骨滋养汤(牛羊的跟骨、肩胛骨柄、尾骨煎汤)或绵羊瘦肉浓缩汤一碗加黄油、红糖各一匙再加小量白酒内服;指导患者养成均衡规律的饮食习惯,每日睡前饮水不宜过量,晚餐不宜过饱,饭后不要进行×业脑硕[3]。环境护理创造舒适睡眠环境。调节卧室的光线和温湿度,以人体舒适为宜,减少噪声,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被褥干净、舒适,去除可能引起不安全感的因素。睡前放松心情,避免睡前过多娱乐使精神亢奋而难以入睡。

2.2蒙药治疗

许多蒙药复方制剂均对改善失眠症状、治疗神经衰弱、恢复疲乏、安神养心、治疗失眠等都具有显著的作用。苏格木勒-3味汤:主治失眠,沉香三十五味散:主治山间热、心悸失眠、神昏谵语等,阿敏额日顿:主治心神不安、心悸气促、赫依刺痛症等,清心沉香八味散:主治心脏赫依病、心悸、失眠等,匝地-15:主治失眠、心激荡症、健忘、意识错乱等。白平安[4]采用苏格木勒-3为主剂,辨证分型配合使用其它几种蒙药治疗失眠症得到了显著疗效。斯琴布和[5]用苏格木勒-3为主剂,沉香三十五味散为辅药,辨证配合使用其它几种蒙药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

2.3传统疗法治疗

蒙医温针、推拿、针刺、灸法等传统疗法历史悠久,在临床当中治疗失眠症应用广泛。哈斯额尔敦等,采用蒙医辨证施治灸药结合治疗失眠症得到了显著疗效。何福龙[6]等采用蒙医温针疗法配合蒙药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乌兰格日乐[7]等,采用蒙古灸进行治疗,对1000例失眠症患者,总有效率达96.1%。乌兰其其格[8]等采用蒙医灸法配合蒙药治疗失眠症,经十天一个(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疗程后疗效显著。莫日根巴吐[9]等应用蒙医艾灸治疗失眠症,观察组总治愈率为96.1%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治愈率为84.3%。木日额等采用蒙药结合浴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症,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白平安采用蒙医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失眠症临床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地延长睡眠时间,保证睡眠质量。

3.讨论

综上所述,千百年来蒙医药治疗治疗失眠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显示出蒙医药的独特的优势。蒙医辨证论治、针刺、温针、推拿、灸法、药浴等传统疗法效果可靠,治疗神经衰弱、恢复疲乏、安神养心、治疗失眠等都具有显著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逐渐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蒙医药治疗失眠症的前景广阔,但蒙医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①研究中样本例数较少,缺乏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②失眠症的临床分型、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③蒙医药治疗失眠作用机制的研究报道不多。上述问题期望在以后的相关研究中能引起重视。因此蒙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理论与临床的发展,还需不断的创新完善。

参考文献

[1]焦富英,朱婷婷,金迎.中医治疗失眠症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9):3-4.

[2]白清云.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10.

[3]乎宝力格,高玉峰,邓国艳.蒙医学对失眠症的认识概述[J].中医药导报,2013,19(5):23-25.

[4]白平安.蒙医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5:17-18.

[5]斯琴布和.蒙医辨证治疗失眠症81例[J].北方药学,2014,11(7):31.

[6]哈斯额尔敦,胡玉荣.蒙医灸药结合治疗失眠80例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1):41-42.

[7]乌兰格日乐,佟红霞,张玉宝.蒙古灸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9(2):6-7.

针灸推拿学前景范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应用型人才;针灸推拿学;临床实践能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9701(2016)15-0123-03

[Abstract]Modernapprenticeshipisaninnovativetalenttrainingmode,whichprovidesamoreefficientwayinpracticalabilitytrainingforappliedmedicalundergraduates.Throughanalyzingthespecificwaysofimplementingmodernapprenticeshipinthecultivationofclinicalpracticeabilityofstudentsmajoringinacupunctureandmassage,thispaperattemptstoexplorethelong-termmechanismofmodernapprenticeshipmodelinimplementationanddevelopmentinmedicine,therebypromotingthecultivationofappliedmedicaltalentswithhigh-quality.

[Keywords]Modernapprenticeship;Appliedtalents;Acupunctureandmassage;Clinicalpracticeability;Talenttraining

要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亟需一种新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医学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职业定位在本质上属于高等职业教育范畴,应用现代学徒制模式,可以架起学校与行业之间的桥梁,使学校教育兼具专业性与实践性,医学技能型人才培养可积极借鉴并发挥现代学徒制培养人才的优势。本文通过从我校针灸推拿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改革着手,在中医学临床实践中探索和建立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达到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医学技能人才的要求。

1应用型医学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背景分析

1.1医学教育体系改革与教学模式的要求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党和国家关心和大力提倡的中国教育体系重大改革目标,着重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养老服务相关医学专业,全面提高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本科教育,鼓励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师资队伍等重点环节进行改革,这不仅是医学院校未来办学方向,更大程度上要求医学教学模式要适应社会发展。

1.2目前应用型医学本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知识理论、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的各类专业性、职业型的高层次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养成的有机统一[1]。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中,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生由学生向医生转变的关键一环,也是技能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大部分应用型医学本科教育教学模式仍存在不足。

1.2.1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目前,相当多的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在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上都未能良好地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匹配,往往更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或轻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低。以我院针灸推拿学专业来说,主要以培养熟练地掌握运用针灸推拿操作技术、能在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针灸推拿工作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而在实际学校教学中,常偏重于理论教学,具体体现在理论教学时数比例偏高,实践教学投入的精力不足以及技能成绩考核、要求较松,最终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脱节,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而实际操作时则无从下手。再者,学生接触临床较晚,在学习中常缺乏针对性,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比较茫然,尤其对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缺乏感性认识及归属感。

1.2.2临床实践教学投入不足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由学校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也是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技能水平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虽然各医学院校都有举措要加强临床实践教学环节,但大多未有显效。目前大多数教学医院的工作重点及核心依然是医疗与科研,往往不够重视实践教学,虽然在实际过程中仍是医教一体化,但临床老师的主要时间与精力大多放在医疗工作上,传道授业精力与责任感不足,致使学生的临床实习常常是走马观花或仅学皮毛。这些都使得学生在毕业时仍仅限于书本知识,而无过硬的实践技能,无法应对迫切的社会需求。

1.2.3临床实习成效较低随着就业形势日益紧张,各医疗机构等工作单位的招聘门槛也不断抬高,许多医学生不得不考研,促使就业、考研与临床实习三者的矛盾日益激化。最近几年,应届本科医学生考研人数呈上升趋势,选择考研的这部分医学生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考研复习以及参加社会考研补习班,大大影响了临床实习,实习质量下滑是必然的结果。而另一部分不考研的学生则早早的奔波于各类人才招聘会,难以安心实习,也影响了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且,医患沟通能力是一种核心的临床能力,近几年我国的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本科医学生在医患关系问题的处理上往往有所欠缺[2]。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意识的提升,经常出现排斥、拒绝实习生实施操作的现象,这直接影响到实习生参与临床诊疗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继而影响了技能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及实践教学质量。

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临床实践中应用的可行性

学徒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职业教育模式,中医学徒教育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独特的医学教育形式,曾培养出无数的名医大家。纵观历代中医医家的成才之路发现,培育中医人才、促进中医的发展,最有效的教育模式仍是学徒教育[3]。目前这种教育模式被注入了新的内涵,演变为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学校与教学医院之间的配合,最大程度地发挥“师傅”与“徒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及临床经验能够快速地增进,进而加快医学技能型人才培养步伐,有效地提高培养效率,同时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现代学徒制无可替代的价值就在于集教育、培训和就业于一体,能为学员提供真实直观的学习环境,强调学习的同时即是工作,从而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不失为有效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结构性难题的首要选择[4],也是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以专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强化实践实训教学、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5]。现代学徒模式着重临床中形成良好的医患沟通艺术,医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不仅熟练掌握临床实践技能,而且得益于医患沟通技能的提高,可以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6]。同时在此期间,实习医院可以对优秀学生进行挑选录用,使学生毕业就能够立即就业,最大程度地优化了人才资源,也缓解了就业压力,这不仅仅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还解决了中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7]。因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临床实践中实施具有可行性。

3现代学徒制在针灸推拿专业实践中的具体实施

3.1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施行形式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施行方式主要以校内与教学实习基地相结合,通过学生、导师之间的双选及学校指派的形式实现。医学生的培养是通过学校和实习基地共同完成的,师傅侧重于徒弟(学生)的针灸推拿专项技能培养,学校专任教师侧重于学生(徒弟)的针灸推拿基本技能培养[8]。前期学生可在我校的实习基地――各级教学医院、医疗机构中自选导师,导师也可通过面试自选学生,或是由学校指派。在见习、实习阶段,学生的管理由学校与实习基地共同参与,共同评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绩效,保障学生实习阶段顺利开展及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

3.2现代学徒制模式在应用型针灸推拿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四阶段及具体内容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施行应贯穿本科阶段始终,前期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按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理论学习及实训训练,同时了解导师信息,为中后期学徒制培养搭建桥梁。中后期,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实习阶段,以导师制的培养方式正式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以我校五年制针灸推拿学专业为例,具体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时间为第一学年至第三学年,学生在校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及相应实训技能,同时可利用闲暇时间、寒暑假时间去实习单位参观学习,同时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导师情况,而各导师亦可通过学生的在校表现及面试对学生进行选择,最终,在第三学年末,可通过双选确定导师及学徒关系,一位导师可带5~6名学生。第二阶段为临床见习,时间主要分布在第四学年上半年,学生跟着导师接触患者,在临证时,教师运用临床典型病例对中医的四诊、辨证、治法及方药,以及针灸、推拿等进行系统地阐述,增强感性认识,展现中医、针灸推拿学在防治老年性疾病、疑难杂症及养生等方面的优势[9]。这一过程只需学生旁听、观察、记忆即可,使学生熟悉诊疗过程及观摩老师的针灸推拿临床操作,并熟悉其岗位职责,逐步树立职业归属感。第三阶段为第四学年下半年,学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习操作,对于常规、简单的针灸推拿操作可于导师的指导下亲自完成,并进行医案记录,作为承载着医家们医疗活动记录和医疗经验总结使命的医案,如同一位无形的老师,手把手地教导学生们如何接诊患者,增加认证能力和用药技巧,较快地提升辨证能力,这对于弥补中医教学基础与临床实践日渐扩大的鸿沟,是一个最有效的捷径[10]。第四阶段为顶岗实习阶段,时间在第五学年,实习阶段是医学基础教育的延续和拓展,既是培养临床思维和磨炼实际临床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又是在临床诊疗实践中丰富基础理论知识的黄金时机[11],学生应独立接待患者,完成基本的诊疗工作,以适应日后临床工作环境,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12]。学生能够及早接触临床,在导师的倾囊传授及不断的实践操作中,重视医学与人文社会学的融合,增强了医学本科生人文社会基本素养,培养医患沟通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13]。此阶段导师应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道德水平进行综合评估考核。

3.3加强导师的选拔任用制度

导师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施行的主体,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导师的选拔基于相应的学历、过硬的针灸推拿专业技术能力、崇高的职业道德及思想品行,同时要有较强的人格魅力,热爱针灸推拿教学工作,对学生既有爱心、又有耐心。导师既要给学生传授针灸推拿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技能,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医患沟通技巧,更要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及人生价值观,才能培养真正的融合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建立一支专业技术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需由科主任、专家、科室的青年骨干等构成[14],在实施过程中,导师与学徒之间、导师之间要经常沟通与交流,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与方法。同时各实习基地也应定期给予导师培训和指导,使各位导师能够成为德艺双馨的师长。

3.4构建适应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导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首先,导师的考核评价是衡量与监督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情况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考察是否具备担任导师的条件,另一方面是对导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考量。成立专门的现代学徒制考核工作小组,在评价体系的建立中,应细化学徒制模式的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学校及实习基地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导师间互评等指标的考核和评价,以促进导师教学水平及教学态度的提升。其次,建立学生评价体系,包括导师评价、学生自评、用人单位评价三个方面,学校、实习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考核、评定。其中导师评价是核心的考核评价环节,重点考察学生的临床针灸推拿实践技能操作、专业基本知识、医患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品质等综合指标,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习品质的评价[15]。同时,亦需要学生自评,要求学生对每一次每学期临床实践学习做出客观评价,并及时将实习中面临的问题、困难及意见向上级反馈。用人单位评价则是综合反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在毕业生就业一年后进行用人单位回访,通过其满意度了解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施中的不足之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按学期进行,综合导师、学生与实习基地三方评价,使评价客观、公正。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使其扬长避短,并制定相应奖惩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针灸推拿医学临床实践实验教学是一种创新尝试,重视实践经验以及人文思想的传承,注重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沟通能力的医学人才,是中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模式。然而其顺利实施仍需要政府、学校及实习单位三者紧密合作,在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创新,寻求现代学徒制在针灸推拿学专业乃至医学教育中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为高校、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欧阳斐.师徒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启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12):38-40.

[2]陈宏伟,殷树欣,田祥.本科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培养[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4,31(3):102-106.

[3]沈蓓蓓,胡文梅,田其濡,等.学徒制教育模式在中医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3):1-3.

[4]张振伟,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成人教育,2015,(10):58-61.

[5]李德才,李军.把握内涵科学定位创新模式――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合肥学院学报,2011,21(2):56-61.

[6]柴玉英,苗青.医患沟通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4):126-128.

[7]李菁莹.“现代学徒制”离中国有多远?[N].中国青年报,2011-08-29.

[8]李传伟,董先,姜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28(2):53-57.

[9]张红,贾爱明,胡文梅.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应用PBL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4-11.

[10]徐世芬.案例教学法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概况与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0,16(3):107-108.

[11]张丁丁,伍敏婷.医学留学生实习期的角色转变[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149-151.

[12]汤志萍,黄婉霞,王富云.现代医学模式对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2):153-155.

[13]姜海英,金清华.日本医学本科课程体系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4):155-156.

[14]王姝侠,孟亦贫,彭雪寒,等.对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的探讨[J].现代医院,2013,13(2):115-117.

针灸推拿学前景范文篇4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药;推拿;针灸

《内经》有“颈项痛”、“颈项强”等病名,《伤寒论》有“项背强几几”、“头项强痛”,《甲乙经》有“肩背痛”、“肩臂痛”等记载,其变现与颈椎病的症状相符合。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退行性病变,这一点医圣张仲景早在东汉时期也已论及:“人年五六十,其进展缓慢、病程较长”的特征来看,当属祖国医学的“痹症”范畴。通过临床观察,表明温养通痹汤有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局部血供,加速消退炎症性水肿,松弛肌肉痉挛,缓解疼痛麻木的作用,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采用中药组方风胜湿,益气和营,解肌舒筋,治风湿痹痛,肩项臂痛,手足麻木,加补肝肾,强筋骨,降低复发率。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我院从2009年6月至2013年6入选的例7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45例,女30例,年龄25-71岁,平均43.5岁,病程3月-25年,观察对象均为我院骨伤科门诊病例在治疗之前对所有病例进行CT或MRI确诊。这7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C2-C313例,C3-C411例,C4-C515例,C5-C619例,C6-C712例,C7-C85例,其中将这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中医中的中药、按摩、针灸这三种方法进行治疗。病例中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分布均衡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中药内服葛根20g、桂枝15g、芍药15g、羌活20g、姜黄20g、当归20g、黄芪20g、赤芍20g、防风20g、秦艽25g、伸筋草25g、甘草10g,蜜炙20g,年龄大者加杜仲20g、续断20g,每日1剂。

1.2.2针灸治疗取穴:①主穴:大椎、风池、颈阿是穴、颈夹脊穴。②配穴对于上肢麻木放射痛者加曲池、肩;颈肩疼痛明显者加肩、天宗;拇指食指和中指麻木放射痛者加外关、合谷;小指和无名指麻术放射痛者加外关、后溪,上述穴位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取针后在上述穴位艾灸10分钟。

1.2.3推拿手法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再用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在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5次。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

2结果

中药内服组25例中,痊愈10例(40%),有效12例(48%),无效3例(12%);针灸疗法25例中,痊愈15例(60%),有效8例(32%),无效2例(8%);推拿疗法25例中,痊愈18例(72%),有效6例(24%),无效1例(4%)。中医中这三种治疗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相似,效果明显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3讨论

3.1颈椎间盘退变是引起颈椎病的内因,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用方法,通常以局部取穴法为主,选穴以颈夹脊、风池、阿是穴频率最高,以毫针、电针、水针、针刀及其它治疗方法为常用,也有腹针等新疗法,亦有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中医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药物方面,处方中大都遵循“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并治”的辨证思想,以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应用补气、活血之药,气血兼顾,以达到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疾病的目的。中医中都是非手术的方法治疗对安全性和疗效性都有一定价值。神经根被“憋”则上肢疼痛;血流被“憋”则脑供血不足,眩晕、恶心、视物不清。椎管被“憋”则手不能持物,脚不能走实;交感神经被“憋”则头痛,心慌,血压突然升高或突然降低;食道被“憋”则吞咽困难;要是多处被憋,那人就处处难受了

3.2发病机制与临床变现神经根型颈椎病在祖国医学称为“痹证”、“眩晕”、“颈肩痛”等,中医古典医籍中早有所记载(《素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素问・痹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中医学认为风寒湿邪留滞于经络、肌肉、关节,导致颈肩部气滞血瘀是其基本病机[1],临床主要表现为“痛”和“麻”。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时以疼痛为主,可伴有麻木、肢冷。

3.3分析①采用中药组方风胜湿,益气和营,解肌舒筋,治风湿痹痛,肩项臂痛,手足麻木,加补肝肾,强筋骨,降低复发率。中医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药物方面,处方中大都遵循“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并治”的辨证思想,以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应用补气、活血之药,气血兼顾,以达到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疾病的目的。白芥子散剂外敷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②使用针灸治疗:穴位针灸可以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虚劳损伤,对退行性病变的颈椎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调节局部血液和代谢循环;在改善颈椎病动力失衡的基础上,起到调节阴阳、动静平衡的效果。经筋针刺法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驱邪镇痛,纠正经筋痉挛而导致的颈椎关节紊乱,松解病变及肌肉痉挛与疼痛,使颈部经筋得到松解、颈椎的序列恢复正常,也可使椎动脉、颈神经根、颈交感神经节的刺激与压迫症状得到缓解,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很好的效果。③安全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好;将疾病分为炎性水肿期、缺水期、功能恢复期三个阶段,并采用不同手法治疗,以尽早达到“肌肉、韧带、骨”的稳定性;以放松手法配合提端、推顶、侧扳及解困放松法,运用调整骨关节、椎体的手法治疗临床疗效显着。手法的温热效果可以驱寒三邪,消除拘急,恢复筋脉的舒展柔顺。推拿手法的温热效应能温运阳气,促进血运。方法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也可以根据情况将三种方法合并进行综合性治疗可起到协同作用,优势互补,使效力得到增强,疗效确切。目前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牵引、药物等,均为保守治疗。临床中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以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已成为主流方法。

综上所述,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中医古籍中已经有丰富的记载,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有了较好的发展,治疗手段多样,临床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颈椎位于头与躯干之间,其间有椎动脉、神经、脊髓、食道、气管等重要的组织与器官在此经过,是维系大脑与全身之间联系的唯一交通枢纽。颈椎出了毛病,相当于在交通路口发生了车祸,大堵车,谁也别想过得去,“憋”着吧!

参考文献

[1]王燮荣.王燮荣现代整脊手法[J].世界骨伤杂志,2005,1(1):133-135.

[2]吴铁强,蒋刚.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9):96-97.

[3]陈粉扣,陈宁.雀啄法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3,2(19):38.

[4]东野长新,东野广刚.温养通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2006Feb,15(3):350.

[5]贺普仁,谢新才,刘红,等.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颈椎病265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3,22(4):42.

[6]荆琳,陶杰,朱先龙,田峰,赵犹太.“中医两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7,(07).

[7]林木南,刘献祥,刘建华,张爱平,许书亮,郭建红.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01).

针灸推拿学前景范文

[关键词]微格教学模式;针灸;推拿;教学质量

微格教学模式(Microteaching)又称“录像反馈教学”“微型教学”,是以教育、生理、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借助现代化媒体信息技术如录像、录音等为主要手段,依据教学评价及反馈理论系统分阶段帮助被教育者提高某技能的教学技巧[1]。有研究称[2],在课程教学及培训学习中使用微格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受培训者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授课内容进行反复学习,通过观看自身操作视频寻找不足,加以改进直至符合学业要求。中医护理专业的整体发展较慢,在临床实习中若缺乏中医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学习会对临床教学质量造成影响,不利于实习护生医学水平及临床操作能力提高,因此临床带教模式选择十分重要[3]。本研究主要对针灸推拿临床教学中应用微格教学模式对其教学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我院2015年4月32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6名(均为女性)。对照组年龄为21~25岁,平均(23.13±1.07)岁,文化程度:中专3例,大专10例,本科3例,在校平均考核成绩(93.27±2.47)分;观察组年龄为20~24岁,平均(22.05±0.87)岁,文化水平:中专4例,大专7例,本科5例,在校平均考核成绩(96.34±2.03)分。实习护生在院实习时间均为3个月,实习前均完成学校课程学习及考核,成绩优异。对比两组实习护生年龄、在校成绩、文化水平等基础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教学模式,以观摩、实践学习、竞赛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针灸、推拿手法讲解、操作演示等,实习护生在观看带教老师操作后进行练习,练习结束后由带教老师进行点评,针对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反复练习。1.2.2观察组借助微格教学模式实施临床带教,主要内容包括:(1)对本组16名实习护生划分为2个微格训练小组,每组各8名护生。临床带教过程中采取轮流操作的模式进行角色扮演,1名模拟患者,1名实施针灸操作,1名实施推拿操作,1名负责摄影,其他成员旁观。(2)临床带教老师在带教中将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以及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等内容有效整合并讲解,进行示范性教学。(3)通过对带教老师操作进行观摩,分析教课中针灸推拿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小组人员轮流进行操作实践,实践过程中均录影。(4)操作练习完毕后与带教老师共同观看录像,分析操作中存在的不足,由小组成员及老师共同借助计算机分别评价,实习护生根据此次评价结果向带教老师请教指导后继续练习,直到操作正确并认可通过为止,如图1所示。(5)在教学及学习过程中,小组内每个实习护生均轮流扮演不同角色,可分别通过患者、操作者、旁观者、指导者等多重身份对针灸、推拿操作进行学习,不断进行经验总结,提高临床操作技巧。图1微格教学模式流程图

1.3观察指标

实习结束前分别通过情景模拟及理论试卷对2组实习护生临床实践能力及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分别于实习前及实习结束时对实习护生护士核心胜任能力进行评定,对比两组实习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满意情况。

1.4评定标准

(1)教学考核:采用统一考核试卷及临床操作考核内容对两组实习护生针灸、推拿学习情况进行评定,理论试卷满分为100分,实践考核根据操作标准进行评分,分值最高为100分。共发放试卷32份,均有效回收。(2)护士核心胜任能力:借助护士核心胜任力测评问卷[4]对本研究实习护生整体护理能力进行评定,该问卷共包括42个条目,分为良好的个人体质、支持和人际共同能力、临床护理能力、批判性临床思维能力、专业建设与发展能力5个维度,经我院中医科带教老师共同对实习护生核心胜任力进行判定,各项目均采用五级评分法。以完全具备为5分,大部分具备为4分,部分具备为3分,小部分具备为2分,不具备为1分。分值越高表明被测者护士核心胜任力越好。(3)带教老师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对实习护生带教老师满意情况进行评定,问卷分别从业务水平、行为表率作用、人际沟通能力、带教能力、人文关怀、科研水平6方面进行评价,包括30个问题。1分表示从不,2分表示有时,3分表示经常,4分表示总是,分值为30~120分,分值越高表明被测者临床带教满意度情况越好。以<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一般,81~100分为满意,101~120分为非常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均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率(%)描述,以卡方χ2进行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x±s)描述,t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护生针灸、推拿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实习护生针灸及推拿课程理论考核及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实习护生护士核心胜任能力比较

两组实习护生实习前护士核心胜任能力各指标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结束时两组评分情况较实习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各指标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实习护生满意度情况比较

对照组实习护生总满意率为62.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10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针灸推拿学前景范文1篇6

(一)评价方法。两班均进行一学期的中医针灸内科学课程学习以后,进行期末闭卷测试。试卷由教研室中非授课教师在题库中随机抽取,试卷分析工作由研究生完成。最后,将考试成绩进行汇总、分析和比较。

(二)统计学分析。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和秩和检验,检验标准α=0.05。

二、结果

将两班的期末成绩相比较(见表1),对照班(1班)的平均分为75.367±7.753,试验班(2班)的平均分为82.533±6.822,两班有显著差异(P=0.000),说明试验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平均水平好于对照班。将两个班的期末成绩分布进行比较(见表2),可见两个班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00)。试验班成绩优、良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班,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班。

三、讨论

(一)教育现状。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为“精英教育”。学生在预修医科、获得文理学院学士学位并且通过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之后,才有资格进入医学院学习,这体现了对学生的高素质要求[5-6]。但是国内的高等医学教育现状是学生通过高考直接升上医学院进行学习,而且医学院校的门槛分数参差不齐,导致国内医学生本身素质不能普遍的达到高水平。另外国内高等医学教育学制可分为五(六)年制本科、七年制本硕连读和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与国外终身医学教育相比时间被大幅度的压缩了,也就是说国内医学生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医学知识[5]。中医针灸内科学是一门后期临床教学的主干课程,学生需要在熟练掌握基础理论课程的前提下学习与临床相关的知识,这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课业负担。学生普遍反应本门课程的知识点过多,学习之后掌握度不好等问题。

(二)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理论的应用。记忆和遗忘是相反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遗忘是人体大脑对信息处理的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过程[7]。艾宾浩斯的记忆理论来源于他的无意义音节记忆试验,在此试验中他将所有混杂因素排除,发现了在没有背景信息的条件下的记忆和遗忘规律。其试验得出的结论是遗忘在记忆之后立刻开始,但是遗忘的速度并不均匀[8],并且越熟悉的材料被人们遗忘的速度越慢(见图2)。上图形象地说明随着复习次数的增加,遗忘的内容越来越少。我们本着此理论,要求针灸内科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随堂测验及课后小结,目的是督促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多次记忆。本次试验的期末考试结果显示试验班的平均成绩以及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该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较好。本次较好的试验结果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中医针灸内科学的课程排课紧凑,周一到周五每隔一天都有理论课授课安排,为学生提供了短期内的课内复习时间。其次,授课教师在试验班教学中利用课前及课后时间的考试和小结,反复强化学生已学的知识点,促使学生对知识点产生长期记忆,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点的遗忘率。

四、结论

针灸推拿学前景范文篇7

关键词:针灸学;教学;说课;课程;建设

《针灸学》是中医药高等院校的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从中医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作为中医临床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是保证中医临床专业人员针灸诊疗技能达标的关键,因此授课教师除了真正掌握所授知识外,必须充分熟悉本课程知识体系,通过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传输给学生。本文基于《针灸学》教材实际内容和教学对象特点,以《针灸学》课程为例,采用说课新型教学方法,以“五进”为教学核心(即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探讨中医药高等院校《针灸学》课程教学建设,现将《针灸学》课程教学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

1理念先进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医药高等院校《针灸学》课程以“教师教授—演示—学生操作”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显现出其忽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弊端,因此基于教育信息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碎片化学习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其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1-2]。

1.1信息化教学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形成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随着近年来网络教学的不断发展,包括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在内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标志着教育信息化时代到来[1,4]。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为适应《针灸学》教学信息化要求、促使教师创新能力不断向前发展,针灸学专业教师必须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等,以整合各种教育资源[5],因此信息化教学是高等中医院校《针灸学》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我校针灸推拿学院在近年来的《针灸学》课程质量工程建设中,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建设《针灸学》数字化教辅资料,取得了包括《针灸学》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精品课程、灸姐经络智慧微信公众平台)、《针灸学》教学微课件的建设(54个微课件)、《针灸学》蓝墨云班课的建设(北京蓝墨公司)、《针灸学》慕课的建设(湖南省教科院)、《针灸学》教学微课程的建设(湖南省质量工程立项)和《针灸学》名师网络课堂的建设(湖南省质量工程立项)等在内的一大批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成果,并将这些资源充分运用到教学中,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

1.2移动式教学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手机等电子产品成为学习的工具,因其能有效呈现所学内容且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正逐步应用于辅助传统课堂教学,使移动式教学成为碎片化学习的主要方法[6]。借助移动式教学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优化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最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碎片化学习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教师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1,7]。除了上述《针灸学》数字化教辅资料外,我校同时参与《针灸学》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的建设(北京蓝墨公司),旨在为提高《针灸学》课程教学质量实现新的提升和超越。

2设计先进

作为中医学科的重要分支,针灸学在中医临床防治疾病过程中的地位日益明显,而多年的针灸学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针灸学》仍然是以理论教授为主技能操作为辅,导致中医临床类学生针灸实践能力不强,无法满足社会需求[8-9]。因此,我们在《针灸学》教学过程中,充分整合利用实践教学条件创建具有学科特点的实践教学场地,并基于职业岗位内容制定《针灸学》教学三大目标。

2.1知识目标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配合应用《针灸陈列馆》、优秀课件等资源,学习针灸基本理论,让学生熟悉针灸的起源、发展及历代重要的针灸史实;《针灸学》教学实验室将教学重点、难点(如经络系统的组成、分布特点;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衔接规律、流注规律等)情景模式化,帮助学生掌握针灸经络腧穴和刺灸基本知识并了解针灸现代研究进展。

2.2能力目标

为提高学生临床思辨能力、针灸操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我们采用传统教学整合网络教学、优秀课件、特色实训基地等资源,对经络腧穴与刺灸法部分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如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操作,各类刺灸法的具体操作等),同时为针灸临床课培训标准化病人,将教学重点难点拟人化、实体化和细节化,以提升学生的实体操作的信心和动手能力;在针灸治疗部分知识教学,为提升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我们采用基于临床病房教学基地(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和产学研教学基地(株洲扶阳罐教学基地等)的“双基地教学”,将针灸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针灸治法、处方配穴及方义等重点、难点情景模式化和实体化,最终提升其针灸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2.3素质目标

为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我们在《针灸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出中医临床学生必须夯实其针灸专业知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必须有良好的针灸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基于“双基地”的针灸临床实习,必须具备较强的针灸运用能力和优秀的职业素质,并能顺利通过我们制定的《针灸学》考核体系,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融为一体。通过制定《针灸学》教学三大目标,以夯实学生基础并提高其动手能力、综合辨证思维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将起到良好的对接作用。

3模式先进

《针灸学》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必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围绕学生能力培养构建课程教学模块,内容组织与安排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科学思维,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性地将《针灸学》课程教学进行科学合理地模块化设计,包括教学活动模块设计和教学内容模块设计。

3.1教学活动模块设计

在《针灸学》的教学中,我们围绕着突出学生主动性及多向互动性开展教学活动,突出重点的讲解、难点的解析,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课前模块:教师以问题或作业引导学生预习,旨在让学生自主掌握节奏、自测成效及讨论解疑。课中模块: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10]。课后模块:学生深化对知识的应用,借助碎片化学习方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个性化拓展其学习能力,教师提供深化的指导和资源及点评。

3.2教学内容模块设计

《针灸学》教学内容必须做到强基础、重技能、突临床。理论模块:强调记忆方法,如传统的歌诀记忆法、取类比象记忆法、纵横类比法等,促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在此基础上,配合应用针灸陈列馆、优秀课件等资源组织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将针灸的起源、发展及历代重要的针灸史实;经络系统的组成、分布特点;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衔接规律、流注规律等教学重点、难点情景模式化,帮助学生对针灸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训模块:限时引导内容,鼓励动手操作,注重熟能生巧,强调组间互动与师生互动相结合。传统教学结合网络教学、特色实训基地等资源,深入学习经络腧穴与刺灸法部分知识,如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操作及各类刺灸法的具体操作等教学重点和难点实体化、细节化,以提升学生针灸技能操作能力。应用模块:结合临床,采用主题讲座形式、翻转式课堂、病案讨论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如教师以真实病例为例,在课堂上模拟演示诊疗该病例的全部过程,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学生积极参加诊疗,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的经络腧穴基本知识制定针灸治疗原则,运用到临床病例,形成教学互动,提高教学质量[11]。

4手段先进

针灸是实践医学,因此针灸教学必须重视针灸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充分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条件,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数字化教辅资料,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上在讲授《针灸学》知识之余,我们采用“小组式”学习方法。课堂讨论:以单位人数组成学习小组,以设置的讨论题为中心积极讨论,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总结、汇报。每个小组推荐1名中心发言人,在班级讨论上充分表达本组的分析、见解和结论。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最后总结提高,解答学生在讨论中遗留的疑点。小组学习: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在听讲、学习课本和习题集等辅导材料的基础上,围绕预定的讨论题收集资料、分析、思考、解决问题,最后归纳、撰写探究性论文,制作幻灯,参加演讲。全班分两次进行成果展示,每一组学生均利用PPT方式向全班汇报个人探究性论题的学习与思考,其他学生可以提问,结束后教师总结和评点。网络辅助:除了课堂学习,为了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我们在课前、课后鼓励和培养学生借助移动智能设备进行碎片化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学网站的各项功能,如设立蓝墨云班课,通过网络的互动,分享专业有关的最新研究动态和临床进展,组织学习论坛,引发学生的讨论与思考,同时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这种“小组式”学习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及多向互动性,通过增强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课程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把握更加准确,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符合教育教学特点和要求。

5评价先进

《针灸学》课程传统的评价标准多以“一考定成败”的总结性评价为主,但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针灸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考察较少,针对传统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的弊端[12],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了将《针灸学》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融为一体,我们建立新的《针灸学》考核评价体系,即形成性评价考核与总结性考核评价相结合,包括:平时考核(10%)、点穴考核(20%)、操作考核(20%)、期末考核(50%);对特殊班级(拔尖班)采用平时考核(10%)、病案考核(40%)、期末考核(50%)。平时考核主要是通过考核学生基本知识、随堂内容口试及平时课堂纪律等,点穴考核则是考核学生经络腧穴基本知识的掌握,操作考核是对针灸临床常用操作进行详细操作,期末考核则是对针灸学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考察,对特殊班级(拔尖班)来说,病案考核则是对经络腧穴知识、临床操作能力及中医辩证能力的考核。这种形成性评价考核与总结性考核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包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实践操作技能的熟练运用、对《针灸学》整体知识和技能的临床综合运用和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针灸学》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可将学生学习重心逐渐从应试转移到培养知识的运用及主动学习上,能显著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6结语

针灸推拿学前景范文篇8

关键词导引按跷按摩推拿手法考证沿革定义中医的外治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在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然而二千多年的沧桑变化,许多早先的医疗方法已是面目全非,或被淡忘或历经岁月而逐渐演化。本文将对导引、按跷、按摩、推拿、手法的定义及它们的演变过程逐一论述。

1《黄帝内经》确立了导引、导引按跷、导引按摩在中医治疗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微的中国传统医学。从中医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医非常“早熟”,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治疗体系。在黄帝内经《灵枢・病传》就有:“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火芮、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灵枢》这段文字清楚的表明在黄帝内经的体系里,外治法优于内治法,“导引行气”是中医治法中的主导,它单独使用或指导其它治疗方法:乔(按跷)、摩(按摩)、灸(艾灸)、熨(热敷)、刺(针刺)、火芮(火针)、饮药(服药)。按跷、按摩则是治疗方法中的优先选择。《黄帝内经》历代奉为“至道之宗”,黄帝内经为何如此重视导引?何以优先选择按跷、按摩呢?值得深思与研究。

早在秦汉时期,中医的治疗就可根据临床中所遇到不同的患者、病邪的性质、病邪所处的身体部位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病邪盛衰变化与出没传变,以导引行气为主导,依次有选择地采用乔、摩、灸、熨、刺、火芮、饮药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有效地对各类疾病进行治疗,以减少痛苦和不良反应,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康复。

2导引的历史渊源、定义与特点

据考,导引在中国用于养生治病有五千年历史,华夏先祖,黄帝、神农、伏羲都精通导引。“导引”一词始见于《庄子・刻意》“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兽而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者也”。仅从表面上来看,导引具有以下两大特征:第一,调息活动,其中以“嘘”、“吹”、为主;第二,有许多酷似兽禽的形体动作。这两点与《山海经》“西王母善啸”,《吕氏春秋》中的“作舞”是相符的。70年代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就更形象、直观。

有调息活动和形体动作,就可等同于现代的医疗体操吗?其实不然。导引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养生术、治疗术,是中医学的灵魂。《庄子・刻意》就清楚的表明导引可以“养性练形”,后世的许多人往往多看重导引的“练形”,而忽略了导引的“养性”,养性的本质是“行气”,行气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潜意识高度入静的放松状态。实现它有三个基本条件:调心,调息,调身。正如古人所说要元神,而不要思神。

行气状态下,人充分放松入定后,元神被调节出来,脏腑气机发动,体内真气推动肢体关节做出各种与脏腑经络相对应酷似兽禽的形体动作,兼或口中发出各种声音,隐喻着习术者当时的生理状况和病理状况。在肢体运动和声音振动达不到调节要求时,有时甚至还会自我或借助他人徒手或者持械,进行各种点穴、按摩、拍打、撞击等外在刺激,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驱除病邪。熟谙导引术的人都知道,在导引的练习过程中,各种肢体关节的屈伸、旋转运动和自我治疗活动全是天籁,隐含了相应的意义,而绝非事先的人为编排。这一点无论是《山海经》、《吕氏春秋》、《老子》、《庄子》还是《三国志・华佗传》,莫不如此,并且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说,东汉末年华佗的《五禽戏》是我国现今可见历史渊源最深厚、最有代表性的导引功法。

自古以来,导引又可分为“内导引”和“外导引”,内导引是一种主动式的自我修炼养生治病方法,而外导引则是由具有深厚导引练功基础的医生为因病暂时无能力进行导引训练的患者进行调节治疗的一种临床医疗活动。《内经》中的导引多属于外导引。

3导引按跷、导引按摩的定义与特点,古代医家用它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从现存的各种古代医学文献和考古发现来看,早期中医治法中的外治法优于内治法。直到黄帝内经时,《灵枢・病传》中除导引行气外,还有两种重要的临床医疗方法,按跷和按摩。现代许多人把按跷等同按摩,其实不然。《素问・异法方宜论》有:“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其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在《素问・血气形志》又有:“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这两者的定名不同,适应症也不一样,《内经》在不同的篇目中分别论述,这说明在当时,这两种方法是有区别的。另外,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还有:“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石、挢引、案杌、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这里的“挢引”就是导引按跷,“按杌”就是导引按摩。“挢”通乔、跷,即举手跷足。这说明按跷主要是着重于人的手足进行的。这里还有一点,上古名医俞跗,其名隐含按跷之意。俞即“五脏之俞”,指经络系统;“跗”指足背,有按跷之意,看来这位名医是因其擅长按跷而被冠名的。那么按跷和按摩是两种什么样的医疗方法,它们的区别何在?

按跷是一种以导引行气为内涵,以按跷为外在治疗形式的临床医疗活动。“从寸道声,以寸引也。”这句话就充分完整地把导引按跷的意思表达出来了,按跷主要着重于人的手腕和足踝(腕、踝有“上三寸、下三寸”之说);导引按跷在行气的“吹嘘呼吸”中,或捉腕持手,或捉踝持足,配合“声、意、气、力”的贯注输布,对病人的脏腑、经络、筋骨、关节、皮肉进行多层次的调节刺激。

按摩与按跷相对应,主要着重于人的头面、腰背、胸腹,与现代通常看到的推拿按摩不同,古代的导引按摩是以导引行气为内涵,以按摩为外在治疗形式的临床医疗活动。

按跷与按摩虽然侧重不同,但都以导引为其内涵,充分地利用了经络系统中的经脉、经别、经筋、皮部这些多层次的立体网络的功能与主治。调节刺激,虚实结合,按跷用手式,按摩以手法,讲究内劲,动作幅度小,显效迅速。

古代的导引按跷和导引按摩以治疗各种内科疾病为主,甚至在危重险症的急救上也有神奇的功效,这些都可以从《黄帝内经》的有关篇目和《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韩诗外传》、《周礼注疏》中有关扁鹊治“孚虎太子尸厥”的史实中得到佐证。

4《黄帝外经》的亡佚,使导引按跷和导引按摩从汉代以后走向衰落

早期中医的优秀传统被后人淡忘,令人感叹,又令人反思。“黄帝医经”的重要内容,《黄帝内经》的姐妹篇《黄帝杂子步引》和《黄帝歧伯按摩》是导引按跷和导引按摩的专著,它们的亡佚,是造成中医学“断层”的重要原因。虽然历经人世更迭,导引之学在严密的师徒相传中还小有一支,但导引学派师承关系的严格保守,就难免其从汉代以后走向衰落。

客观地来讲,按摩疗法在中国传播也有“内”、“外”两大源流,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早期中医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为建立中医理论基础和治疗体系作出重要贡献的导引学派,也就是“内家学派”。

5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问世,药物疗法占据了中医治疗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外治法中,针灸继续流传,推广普及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问世,为中医药疗法的普遍推广和普及使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伤寒之学”从此逐渐占据了中医统治地位,内治法上升到首位。

《灵枢经》的传世,继而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都为后世针灸学的继续流传与推广作了了宝贵的贡献,但此时外治法在中医治疗中已下降到次要地位。

相比之下,导引之艰深难学,全凭师徒口传心授,长年磨练,不如中药、针灸有现成的各家范本,只要辨清证候,随症用药,只须化裁加减;针灸只须选穴施法,即可坐堂为医。

虽然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治病不用方药,只用导引、按跷、按摩,但此时已很难改变中医发展过程中这种不合理的格局。

6后世对导引、按跷、按摩的误解多由唐代而起

到了唐代,王冰和司马贞对导引、按跷、按摩的解释使人模糊难辨,慧琳的《一切经音义》则生硬地把导引划分为主动式的自我按摩和肢体运动;把按摩划分为被动式的手法操作。这些结论都与《黄帝内经》的原旨相去甚远。后世对导引、按跷、按摩的误解多由此而起。

7手法治疗在唐宋兴盛,古代按摩外向化

(诚然,)中医骨伤科学在唐代兴盛,正骨手法的崛起和发展,使按摩更加流于只注重手法的变化和患者的外在感受,而忽略了古时按摩对医者“精、气、神”的调节要求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医患双方的一种互动式随机、随症、随病邪出没变化的双向交流的治疗法则。

至宋代《圣济总录》,虽然收有导引和按摩的内容,但由于受唐代之风的影响,对导引与按摩的传释都不免有失偏颓。

8明代按摩的主流异名为推拿;明清推拿、手法并行,发展出各种流派

宋代以后,按摩更加外向化、形式化,为了适应不同的要求,各种治疗手法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直接导致按摩到了明代异名为推拿。明代中医十三科中设推拿科,至此推拿名正言顺地占有了古按摩在中医治疗体系中的地位。

明清以后,推拿与手法并行。由于社会分工日细,推拿发展出各种各样的流派和方法,但无论其怎样名目繁多,总不外乎以下三类:第一是刺激经穴、调节脏腑、祛疾除病的经穴推拿;第二是刺激局部、正骨复位、镇痛放松的手法推拿;第三是治疗小儿疾患的小儿推拿。

9推拿、手法、按摩的现代定义及其现状

到了今天,通常把在病灶局部、身体有关经络路线和穴位上进行刺激的手法操作与被动运动称为推拿;把整复各种关节、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手法操作称为手法。而另一种蜕化了的主要用于保健的按摩―――以手法放松为主配合被动运动的健身方法依然借按摩之名在民间流行。

现代的推拿和按摩除了在刺激方法与手法的变化上还保留有其特色外,它们的理论依据和治疗实践反过来都更多地借鉴了针灸学。

目前,无论是在一般百姓,甚至在医学界的许多人眼里,只要是身强力壮,懂得一些解剖、生理、病理知识,熟记几个常用穴位就可胜任推拿、按摩。这是由于现代人对中医的发展历史,对中医理论、治疗特点的了解不够全面所致,对于当前中医知识的普及与提高是十分不利的。

10总结

中医治疗的本质是“以人治人”,要取得好的疗效,十分强调医者个人的素养与能力。两千年岁月沧桑,中医的许多优秀传统被后人淡忘。从书本到书本的研究考证,难免“管中窥豹”。不如身体力行,从实践过程感悟其中的真谛。

目前,野生中草药材资源的逐渐枯竭,现有中医的治疗方法难有新的突破,21世纪中医学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妄自菲薄”与“妄自尊大”都不足取。

今日论古并不是简单的为了好古,导引之学的培养与训练可以加深医者对中医学理论的全面理解,具备治疗过程中总揽全局的能力,增强药物治疗的时效,提高针灸的疗效。

导引、导引按跷和导引按摩是中医治法宝库中的“秘密武器”,它们在许多老年病、疑难病的治疗上显示出优异的治疗效果。应该努力发掘整理,使之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针灸推拿学前景范文篇9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颈椎病患者98例,其中男53例,女45例,年龄22~65岁,病程6个月~20年不等。

诊断:以颈项扳紧伴头胀、头晕、手指发麻、上肢乏力为主要症状,此种情况多数是指在电脑前端坐6小时以上的青年白领为主诉症状。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椎间孔压迫试验阳性。颈部X线正位片,胸部关节增生张口位,可由齿状突偏感;侧位片:颈椎血管变直,椎间隙变窄伴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片示椎间孔变小。以上患者排除心脏、心血管、高血压等器质性病变,排除胸椎、颈椎、脊柱等先天性畸形、排除甲状腺肿瘤、纵隔肿瘤、鼻咽部肿瘤等器质性病变。部分患者通过CT和核磁共振证实为单纯颈椎退行性病变。

治疗方法:按自然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组)。常规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治疗,具体为中医手法按摩、针灸、理疗;颈复康胶囊及中医方剂口服,伴有辅助颈项运动功能恢复锻炼。全程观察3周。穴贴组(观察组)49例,在完成针灸治疗基础上,启针后在相应穴位上贴敷医用贴敷膏剂(采用国家发明专利产品、上海曼吉磁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曼吉伤痛贴”)。贴敷穴位为大椎、天柱、肩井、阿是穴(为贴敷主穴)、风池、外关、合谷(为贴敷辅穴)。每24小时换贴,1周1个疗程,贴敷3个疗程,期间辅以颈项功能锻炼。

疗效评定标准[1]: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①治愈:原有症状消失,颈及肢体功能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工作。②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功能改善。③未愈:症状无改善。

结果

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穴贴组有效率为93.9%,明显优于常规组(81.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半年随访,无人复发。见表1。

讨论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2]。

门诊中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很多。大多数患者通过非手术疗法95%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只有少部分病例,如神经、血管、脊髓受压症状进行性加重,或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才需手术治疗。

在非手术疗法中有手法正骨推拿、按摩、针灸,外用颈托、颈枕、牵引、局部封闭、中药口服,理疗康复、功能锻炼等。即外用治疗、中医药治疗、康复理疗三大综合治疗。①外用治疗:手法正骨推拿按摩,包括旋转推拿(除了脊髓型颈椎病外),可隔1~2天治疗1次,以3~5次为间隙。注意手法到位,考虑患者不同承受力。针灸,根据症状,选取相应经络穴位大椎、天柱、肩井、阿是穴(为贴敷主穴)凤池、外关、合谷(为贴敷辅穴)。②中医药治疗:采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中药汤剂及中成药饮片,如颈痛灵、颈复康、大小活络丹等。另有传统的温灸、热烘疗法对改善症状有效。③康复理疗:上述颈椎病特别是白领典型的颈椎病症状,必须辅以功能锻炼康复功能锻炼,如外用颈托颈枕、牵引、热敷等物理治疗。辅以颈椎操、瑜伽、练功十八法等户外运动。

总之颈椎病的治疗应该是综合治疗为主,包括中西医,包括康复理疗,本院自2009年10月以来1年中,对98例明确颈椎病患者在完成针灸治疗基础上,启针后在相应穴位上贴敷上海曼吉磁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曼吉伤痛贴”。贴敷穴位为大椎、天柱、肩井、阿是穴、风池、外关、合谷等主辅穴。每24小时换帖,观察3个疗程(3周)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且无头晕恶心及转颈不利的现象,上肢恢复有力。体检结果为压头试验臂丛试验转阴性。

“曼吉伤痛贴”是拥有国家发明专利的产品,闻世已有18年,由于其特殊的医用准均匀磁场作用,通过开启离子通道,草本植物精华素的透皮吸收作用,缓解痉挛、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医用磁场的自然磁化作用于病灶,内病外治。穴位敷贴无痛无皮损无不良反应,且贴敷方便简易,疗效可见,观察期间取得医患的普遍认同,半年后随访,无1例复发。探索颈椎病中西医综合治疗的前景,内病外治、外用穴位敷贴治疗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行之有效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针灸推拿学前景范文篇10

关键词:呃逆;针刺;推拿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相当于西医的单纯性膈肌痉挛,而其他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胸腹腔肿瘤、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胸腹手术后等亦可引起膈肌痉挛。笔者采用针刺结合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呃逆2例临床观察,收到较好的效果,现简述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一:患者,男,45岁,环卫工人,于2012年11月到我科就诊。该患者1d前于清晨工作受凉后突然呃逆,1d中间断发作,呃逆不止,腹部胀满不适,既往慢性胃炎病史10年。到本院内科诊治,诊断为膈肌痉挛,给予颠茄20mg/次,3次/d,谷维素20mg/次,3次/d,服药1d,症状没有改善,夜间入睡仍呃声不断,难以睡眠,转天遂来我科门诊就诊。具体治疗方案:①针灸治疗:常规消毒后,采用0.3mm×40mm毫针进行针刺。取百会、中脘、天突、膈俞(双)、内关(双)、足三里(双)、太冲(双);百会平刺0.5~0.8寸,中脘直刺0.6~1.5寸,天突先直刺0.2~0.3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与气管前缓慢向下刺入1~1.5寸,膈俞直刺0.3~0.6寸或向脊柱侧斜刺,内关直刺或向上斜刺0.6-1.5寸,足三里直刺0.6~1.5寸,太冲直刺05~0.8寸。留针30min,捻针1次/10min。1次/d,3次1个疗程。②按摩治疗:先取仰卧位按摩,全身放松,调匀呼吸,两手搓热,以按揉和按压膻中、中脘、膈俞、足三里。各穴位按摩30次,用力适度、快慢适中,20min/次,1次/d。

病例二:患者,女,38岁,工人,于2013年6月到我科就诊。该患者顽固性呃逆1w,因工作中与同事发生口角,回家途中喝了一些凉饮料,自觉胸闷腹胀,胃脘部不适。当天晚上开始呃逆,间断发作,难以入眠。转日来我院中医科就诊,服用中药6剂后,虽有好转但仍呃逆不止,故来我科治疗。具体治疗方案:①针灸治疗:常规消毒后,采用0.3mm×40mm毫针进行针刺。取天突、膻中、中脘、中魁、内关(双)、足三里(双);天突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向下,紧靠胸骨柄后方刺入1~1.5寸,膻中向下斜刺或向左右横刺0.8~1.2寸,中脘直刺0.6~1.5寸,中魁直刺0.2~0.3寸,内关直刺或向上斜刺0.6~I.5寸,足三里直刺0.6~1.5寸。留针20min,捻针1次/5min。1次/d,3次1个疗程。②按摩治疗:先取仰卧位按摩,全身放松,调匀呼吸,两手搓热,以按揉和按压膻中、中脘、膈俞、足三里。各穴位按摩30次,用力适度、快慢适中,20min/次,1次/d。

2治疗效果

病例一患者针后呃逆随即缓解,仅有1~2个/min。第2d呃逆较前明显好转,精神转佳,按前法再针2次,其呃逆停止。为巩固疗效又针1疗程,随访3个月未复发。

病例二患者述针后只当日呃逆发作过1次,约2min,后再无呃逆,感觉良好,几近痊愈。为巩固疗效,又针刺2d,未发作。随访3个月未复发。

3体会

呃逆在《内经》中称"哕"。祖国医学认为胃属中焦,上贯胸膈,主纳降,其气以下行为顺,以通为用,滞塞上逆而发病。西医治疗呃逆没有特效的好方法,往往不能缓解患者的痛苦[1]。中医认为,呃逆常因过食生冷,突然吸入冷空气,或劳累过度,耗伤中气,或情志不舒,气郁化火,肝火犯胃,胃失和降而致,但究其病因,总不外胃气上逆[2]。《景岳全书·呃逆》中有"致呃之由,总由气逆"之说。

病例一,患者因为清晨出来清扫街道而突然吸入冷空气,寒遏中焦、胃气凝阻,气不顺行、上逆而成[3]。故针刺胃之合穴足三里以调理脾胃。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有宣统中上二焦气机作用,二穴相配,可和胃降逆止呃[4]。中脘是胃的募穴,足三里是胃经合穴,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健脾和胃的作用。天突为阴维、任脉之会,能吸热生气,调节气血。膈俞利膈镇逆。太冲是肝经原穴,有疏肝理气,降逆和胃之功。百会归属督脉,别名"三阳五会",有升阳举陷之功,而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膻中为气之会,主一身气机,调气降逆。诸穴相配,共奏理气降逆,宽胸止呕之功。

病例二,患者与同事生气后因情志不舒、肝火犯胃,致使冲气上逆,发为呃逆。故针刺中脘穴为腑之会,胃之募,针灸能温中散寒,和胃降逆;配足三里、内关健脾和胃,凋运升降;与任脉会于天突穴,可起调节气血盛衰之功[5];膻中为气之会,主一身气机,调气降逆;天突为阴维、任脉之会,中魁为治呃逆效穴,。以上诸穴相伍共奏条畅气机、宽胸利膈、导气下行之功。

综上所述,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呃逆能达到明显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王莉珍,秦杨鹏,姜蕾,等.近10年呃逆针灸治疗概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9):840-841.

[2]柯德明.针灸治疗呃逆50例[J].河南中医,2005,25(5):74.

[3]杨莉.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服食冰镇食品致顽固性呃逆[J].医学信息,2011,24(1):331-332.

针灸推拿学前景范文1篇11

该校校长方家选告诉记者,近年来,南阳医专秉承医圣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办学理念,结合南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时调整专业结构,精心培育“仲景学子”,为南阳中医药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医药专业作为南阳医专的特色专业,在省内同级同类学校中实力雄厚。目前,该校拥有中医药实验室26个,中医药图书20多万册,药用植物园种植各类中草药370余种,创办的《国医论坛》杂志在医学界独树一帜。该校每年招收中医专业新生1000多人,中医药人才教育规模在省内外名列前茅。

更新办学理念弘扬仲景精神

南阳医专立足医圣故里丰厚的医药文化沃土,着力培养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构筑弘扬“仲景精神”的阵地。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立足点,紧密结合现代医学教育特征,通过调整、增设人文选修课,把“仲景精神”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感受传统医学文化的丰富多彩,领略医圣思想的精神内涵。营造“仲景精神”的育人氛围。把“仲景精神”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努力铸造品牌效应。校园内竖立了医圣张仲景的塑像,设置了医家经典石刻和格言标牌,用仲景与南阳医药文化为校园道路命名,使师生时刻感受到“仲景精神”的熏陶。搭建“仲景精神”的实践平台。该校先后建起了全国一流的中草药标本馆、药用植物园和中医综合实训平台,学生可以随时看标本、做实验。定期邀请省内外著名中医专家、学者进行国医讲座,组织学生开展进乡镇社区、街头义诊等青年志愿者活动,引领学生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基层群众服务,以实际行动实践“仲景精神”。

校院一体医教结合

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该校更新理念,大胆创新,采取校院一体、医教结合的科学方法,形成了实践性、地域性两大医教特色。

实施“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该校每年从在校的中医专业二年级学生中,选拔3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为期两年的“导师制”教学活动,13位学验俱丰的中医临床专家通过对这些学生的一对一、手把手的师徒教育,使学生的中医临证思维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结合南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中医专业结构,增设了针灸推拿、中医骨科、中医学、中药学等专业,其中护理和针灸推拿实训基地被确定为河南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针灸推拿被确定为省重点特色专业。

注重实验实训工作。该校建有形态、机制等5个综合实验平台,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训操作和自主练习,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建有78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形成“实验、实训、见习、实习”逐层递增、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体系。

健全机制,加大投入,不断创新,切实提升科研水平。学校成立了学术委员会,设立了科研奖励基金,激发师生教研科研的积极性。三年来,该校专业技术人员累计公开774篇,其中核心期刊217篇,主编、参编教材、著作223部,承担国家、省部级、地厅级研究项目37项,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217项。特别是由方家选等数位专家历时三年编著的《南阳中草药名典》,收载药用植物2027种,药用动物319种,药用矿物63种,并附有中草药原色图谱890幅,被国内医学界权威人士誉为“南阳本草”。

培育仲景学子力争德技双馨

植根医圣故里,始终将“仲景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南阳医专培育出了一大批德技双馨的中医人才,为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92年以来,该校共为社会输送中医药毕业生万余名,其中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200多人,绝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省内外各级中医药战线的骨干力量。

针灸推拿学前景范文篇12

澳大利亚:率先对中医注册立法

澳大利亚政府对于中草药的审批、进口、注册均有着严格的管理法规。政府和各州之间对中医管理责任有着不同的分工。维多利亚州议会于2005年5月9日通过了中医注册法,2005年5月16日宣布中医在维多利亚州合法,这表明中医和西医享有同样的法律地位。这是中医首次在西方国家得到法律认可。

其实,早在19世纪末移居澳洲的中国人就将中医药带到了那里,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人大批留学移民澳洲,许多学过中医的人纷纷在澳洲设立中医诊所,但起初当地人对中医缺乏了解,将之视为“巫术”。

1991年,时任维多利亚州中医药学会会长的林子强教授发起成立了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学联合会,把全澳洲的中医统一于一个行业组织,制定行医道德规范和治疗规章,为中医在澳洲的合法化奠定了基础。同时林子强教授还在墨尔本理工大学开设了中医系,这是国外综合高等学府设立的第一个五年制中医专业。中医在维多利亚州的立法得到澳洲全国卫生厅长议会的认同,并决定将它作为蓝本向其他州推广。

现在,澳大利亚每年至少有280万人次看中医,由于中医药的广泛应用,中草药的进口量自1992年以来已经增长了4倍,并逐渐成为澳洲医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悉尼和墨尔本等大都市,目前分别有2000多名中医师开业行医,其他州府如布里斯班、阿得雷德和帕斯也都有数百名中医师。

美国:列入补充替代医学范畴

在美国,中医药被列入“补充替代医学(CAM)”的范畴。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于2000年3月签署了成立“白宫补充与替代医学政策委员会”的命令,要求该委员会对33种传统医学及疗法进行调查评估,并向总统提交一套立法和行政管理的医政改革方案,并希望能够将其精华纳入美国主流医疗保健制度。这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2002年3月该调研结束,委员会向布什总统、国会和卫生部递交了正式报告,并组织了听证会。在报告中正式采用了“中国传统医学”这一名称,而不再用含混的“东方医学”的概念。

此前,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便率先以州法律的形式确立了针灸的合法化。1996年4月,针灸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正式承认为治疗方法。1999年3月底,FDA已将针灸用针列为第二类医疗器具,由此针灸被纳入医疗保险范围。目前美国的50个州已有38个州承认针灸,并且还有6个州正在立法过程中。现在美国拥有行医资格的职业针灸师达12000多人,相对固定的病人达到百万以上,准予发给执照或注册。目前,全美各地的中医院校已达46所。

英国:从打压到默许

英国政府将针灸、草药和传统中医分开,将针灸和草药划归为CAM第一类疗法,而将传统中医划归第三类疗法。目前英国政府药管局正着手加强草药市场的管理,严格控制进口中药的质量。

目前英国中医诊所已达到3000多家,但中药目前还只能以食品或保健补充剂的形式出售。它作为英国国家保健体系之外的一种辅助医疗方式,其患者覆盖率只有3%。英国卫生部官员在新闻会上曾告诫民众,称“即使持最乐观的态度,中药的安全性也是没有保证的”。

英国政府及社会曾一度对中医药持歧视和怀疑态度,后来随着民众的需要而放开,随后又由于中医药的良好疗效,态度逐渐变成默许甚至是重视。目前英国政府正在酝酿对中医药立法。

法国:进入国家医疗保险

在法国,针灸得到了认可和很好的发展。中医西传较为流行的说法是17世纪法国人苏里埃・默汉将中医针灸传到法国,继而传至欧洲。随后法国人发展了耳针疗法,并且开办针灸学校,为整个欧洲输送针灸人才。法文译本的中医著作《黄帝内经》、《濒湖脉学》在法国十分畅销。

1985年,法国成立专门的针灸管理机构“针灸专门委员会”,规定只有正式医生才能操作针灸术。1987年法国医学界赞同针灸术的运用和管理。中医药被法国医学会确认为正统医学的一部分,患者就医可获得医疗保险。

在法国草药市场上,有印度、中国、非洲、德国和本国的草药,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用于减肥、催眠、治疗紧张、循环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疼痛、便秘和治疗风湿病的草药。中草药已于1999年被列入法国国家医疗保险名单。

德国:欧盟首席市场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医热”在德国兴起,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德国就有38个医学院校开设针灸课,另有10个机构增设了“中国医学”讲座,允许德国人或中国人作为开业医生在患者身上使用针灸。德国慕尼黑大学不仅开设了中医理论和针灸课程,还提供中医处方学的教学,并成立了“慕尼黑模式研究所”,专门研究包括中医药在内的“补充医学”和西医的结合运用。

德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传统和现代两种医学,中医被德国人称作“中国传统医学”,与其他传统医学一起被视为“非常规医学”,德国人治病并无严格区分,既使用西医疗法,也使用中药、针灸的疗法,目的是为了治愈更多患者。

德国是在西欧国家中使用中草药最多的国家,占了德国和欧盟70%的市场,服用中草药的德国人超过58%。在德国的任何一家药店里都可以买到中草药。

近10年来,中医药在德国的发展很快,但中医教育在德国仍处于无序状态。课程设置与考核标准不统一,管理和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缺乏中医临床实习基地。现阶段,中医教学在德国发展势头良好,有些医学院已将针灸纳入课程,但仍然缺少正规系统的中医药教育体系。

日本:汉方制剂可享医疗保险

日本是中医药很发达的国家。日本没有专门培养中医师的中医大学,西医的医科大学及综合大学的医学部也不设中医课程,或者仅仅开设东洋医学讲座,所以这些医师多为“西学中”的医师。

而针灸师和推拿按摩师进入私立学校经过两到四年的学习,参加全国统考,通过后就可拿到针灸或推拿的“免许证”。针灸推拿诊疗所在日本很多,特别在东京、横滨等大城市,几乎随处可见。据调查显示,有20%以上的腰痛、肩周炎、神经痛、类风湿患者采用此类方法治疗。

此外,部分内科、康复科、妇科、皮肤科等学科的医师也常常使用中药制剂,据调查,约占医师总数的50%左右。

在日本的综合医院有一个临床科室称作“东洋医学科”,又称作“汉方科”或“和汉诊疗部”,负责门诊和其他科室住院病人的中医药治疗。政府要求从2004年起所有的西医院校必须开设汉方医药课程,从2006年起,临床考试中必须包含该方面的试题。

日本是我国主要的中药出口国,也是在国际草药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已将汉方制剂纳入医疗保险,近几年来汉方制剂生产每年以50%~60%的速度递增,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年销售额已达15亿美元。

韩国:属于食品和保健品

韩国对中医药情有独钟,中医药与当地的医学结合,形成了古代所说的“东医”,1980年韩国将其更名为

“韩医”。韩国保健卫生部规定11种古典医籍上的处方可由药厂生产而无需临床试验,其中有4种来自于我国的古典文献《景岳全书》、《医学入门》、《寿世保元》和《本草纲目》。目前韩国的中药市场已达10亿美元以上。

2003年韩国著名大学庆熙大学韩医学院的录取率是170比1。韩医在韩国人心中的地位不亚于西医,许多人对韩医的信任程度甚至近乎迷信,但中成药在韩国却需要以食品、保健品的形式进入市场。

泰国:“中医热”正在升温

自2000年泰国政府正式批准中医行医合法化以来,泰国的“中医热”正在升温,也逐渐被泰国人所接受。在泰国曼谷、清迈、普吉等城市,中医诊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药店柜台上中医药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泰国卫生部2000年6月30日《关于批准使用中医方法治疗疾病的规定》,承认中医为一种医学,并着手进行中医医生行医合法化的准备工作。该规定为中医在泰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泰国卫生部负责泰国本土中医师申请注册并颁发行医执照。

随着中泰两国全方位战略合作的不断深化,两国在卫生医药特别是中医中药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广泛。泰国卫生部专门设立泰中医学交流中心,将中医药作为与中国交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