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一周总结范例(3篇)
初一一周总结范文
一、课前,从生活中找问题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尤其是初中的数学课,都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们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时,就可以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寻找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整数和分数都是有理数,学生们在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也就是说,有理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可是无理数在生活中并不常见。那么无理数如何从生活中寻找呢?可以从生活中的小故事寻找。
据说有个姓张的市长,一生为政清廉,对钱财毫无兴趣,唯独偏爱数学。有个精明的商人听说后,就开了一张数额为π-2万元的支票寄给张市长,试图向张市长行贿。张市长看完支票后,在支票背面写了一个数字:π+2,又把支票寄给了商人。商人看完后心悦诚服地点头说:“张市长果然名不虚传,只爱数学不爱钱。”商人身旁的秘书完全看不懂支票前后那两个数字的意思,就请教商人,商人说:“π-2=1.14,我寄给张市长这个数额的支票,就是想告诉市长,这些钱只是我的‘一点意思’,张市长回复的π+2=5.14,就是在告诉我,我的这点小聪明‘没点意思’,让我老实本分做生意,别想邪门歪道。”通过这样的小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无理数的兴趣,让枯燥的数学课从没点意思变成了有点意思。
二、课中,从问题中学总结
课前在生活中找数学问题只是数学教学环节的一部分,通过课前的寻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要想全面掌握问题总结法,还得在数学课中接受系统地训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一课时,首先,老师以一个与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问题的起始点:“同学们是不是都买过牛仔裤?老师现在的问题就与大家穿的牛仔裤有关。说有这样一家牛仔裤专卖店店主,当他以60元一条的价格卖牛仔裤时,一周可以卖360条。当他以59元的价格卖,一周可以卖380条。当他以61元的价格卖,一周可以卖350条。已知,每条牛仔裤的进价是40元,老师现在的问题就是,如果这家店的店主要想在一周内赚最多的钱,他对牛仔裤的定价应该是多少?是59元?60元?61元?还是其他的价格?”这是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们会因惯性思维,通过主观判断,店主的定价要么是59元,要么是61元,或者就是60元。这样的主观判断显然是错误的。
此时老师应该让学生们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告诉学生,以后遇到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不能通过主观判断,必须从数学角度计算。然后带领学生们细致分析刚才的问题,发现刚才的问题太口语化,不利于列二元二次方程。因此,应该把问题转为数学语言,即:已知一条牛仔裤进价是40元,当以60元价格销售时,一周可以卖360条,当降价1元时,一周可以卖380条,当涨价1元时,一周可以卖350条,问如何定价,才能让牛仔裤的周利润最大?
这个问题的解答要分涨价和降价两种情况。根据题意,每涨价1元,牛仔裤就少卖10条,即360-350=10,每降价1元,就多卖20条,即380-360=20,故涨降价时的公式分别为:当涨价时,设每条牛仔裤涨价为x元,牛仔裤周利润y为:y=(60+x)(360-10x)-40(360-10x)。第二种情况,当降价时,设每条牛仔裤降价x元,牛仔裤的周利润y为:y=(60-x)(360+20x)-40(360+20x)。这两种情况分别列出二元二次方程,算出当y的值最大时,x分别为多少?
通过这个问题的解答,数学老师再举出一个类似的实际应用的问题,让学生按照刚才的解题步骤,自己找问题,自己解答,最后就遇到的问题写出总结,分享给同学。
三、课后,从总结中找出新问题
从总结中找出新问题,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好办法。数学老师应多鼓励学生在下课之后,利用课余时间,多从平时的总结中,找出新问题,想出新的解题方法。
初一一周总结范文
关键词:舰船制造;长轴系;船台;网络计划;安装工作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662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1-0056-02DOI:10.13535/ki.11-4406/n.2017.01.028
目前舰船的推进系统基本上都采用长轴系布置,长轴系安装贯穿着舰船的整个建造阶段,其施工效率的快慢将直接关系到舰船建造周期的长短,对舰船承制船厂能否如期完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国内某最强军贸舰船的建造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舰船长轴系船台安装阶段,优化改进安装作业,达到了缩短舰船长轴系船台施工周期的目的。
针对舰船长轴系船台阶段的安装工作,本文采用网络计划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关键路线,通过计划评审技术对长轴系船台施工计划进行优化,在多种方式改进下依然无法完成目标时,确定了主机基座和齿轮箱基座的定位安装工作必须前置到总段预装阶段这一解决方案。为了方案能够顺利执行,对工艺进行了改进,明确了实施流程,最终满足了施工计划的要求,提升了长轴系船台安装效率。
1长轴系船台安装施工难点分析
船舶轴系施工作业经过多年的研究和革新,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定的工艺模式,特别是舰船上普遍采用的长轴系施工工艺。其施工内容主要有:(1)完成轴系基座的定位安装;(2)完成轴系设备组件的初定位。整个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之间有较强的逻辑关系,难以随意变更。
由某舰船长轴系船台初校中项目可以看出,整个施工阶段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其作业的施工负荷很大。如果前期基座定位未能完成,则下道工序中的精照光作业将不能进行。在船台阶段,如不能按期完成轴系初校中,则舰船无法顺利下水,船台周期将要延长,直接影响了船台的使用率,增加船台使用费用的同时,还影响了后续产品的船台建造计划。
在该舰船的建造过程中遇到了较多困难。其中船台阶段延期了一个多月,使得整个舰船建造成绩相当不理想,而造成延期的直接原因就是长轴系船台施工效率过于低下。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提升效率的主要难点
如下:长轴系船台施工阶段,整个轴系并非是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进行施工,需要结合船体结构施工一并进行,这样就使得轴系初校中的施工与船体结构施工存在上下道工序的关系;同时,该阶段施工环境差,交叉作业多,使得轴系校中施工不能连续进行,存在着很多的等工现象;各施工车间都倾向于选择船整性较好的最后阶段进行作业,这样可以避免船体变形造成的不必要返工。以上的几种因素使得整个长轴系船台安装施工计划可控性差,且在已影响舰船下水计划的完成时,没有有效的方式缩短船台施工,只能按原施工流程继续执行。
2长轴系船台施工效率提升的对策
针对船台初校中施工效率低的问题,对初校中项目进行作业分析,绘制W络图,确定初校中的关键路线,通过时间-资源优化,将初校中项目作业进行改进,同时通过作业分析,引出对工艺流程的改进。
2.1船台施工流程分析和优化
针对某舰船长轴系合理校中作业,其船台安装施工流程周期为31.5周,为了使得船台能早日完工,舰船按计划下水,施工周期必须在25周以内,原施工流程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要。我们先对初校中项目进行作业细化分解,确定初校中的关键路线,再通过基于PERT的时间-资源优化,将初校中项目作业进行改进。初校中详细项目如下:
A.EZ01、EZ02总段船体装焊;时间2周;搭载20人;紧前作业:无。
B.EZ01、EZ02总段预舾装;时间4周;舾装20人;紧前作业:A。
C.EZ01、EZ02总段、艉部总段船台合拢;时间3周;搭载20人;紧前作业:B。
D.艉部总段挠曲度测量、矫正;时间2周;搭载5人;紧前作业:C。
E.前艉轴架、后艉轴架、艉轴管、1号中间轴承基座、2号中间轴承基座照光定位;时间2周;机装15人;紧前作业:D。
F.EZ01、EZ02总段挠曲度测量、矫正;时间2周;搭载5人;紧前作业:C。
G.主机基座、齿轮箱基座照光定位;时间1.5周;机装15人;紧前作业:F。
H.主机基座、齿轮箱基座焊接;时间2周;机装15人;紧前作业:G。
I.前艉轴架、后艉轴架、艉轴管、1号中间轴承基座、2号中间轴承基座焊接;时间3周;机装15人;紧前作业:E。
J.吊入主机、齿轮箱、1号中间轴、2号中间轴;时间2周;搭载5人;紧前作业:C。
K.第一次精照光,装焊基座焊接垫块并预划前艉轴架、后艉轴架和艉轴管镗孔圆;时间2周;机装15人;紧前作业:H、I、J。
L.第二次精照光:划镗孔圆并镗削加工报验;时间2.5周;机装10人;紧前作业:K。
M.安装前后艉轴架、艉轴管轴承;塞入并连接艉轴、螺旋桨轴;临时连接轴系;时间3.5周;机装15人;紧前作业:L。
按照上述作业项目,首先构画网络图,然后按照时差计算规则标示出各作业的时间,得出初校中周期为24周,符合目标要求,找出关键路线为A-B-C-D-E-I-K-L-M。
通过对初校中作业的时差法分析,发现了实际作业与关键路线上的理论效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在后续船的生产过程中多方努力改进,仍无法达到24周的目标。经过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舰船建造属于密集型,多工种交叉作业的大型工程,每一个工序都存在着较多的变数;另一方面是在计算关键路线时我们将资源(人力)假定为不限制,而实际舰船建造过程中,人力资源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劳动人数在某一阶段内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按照原施工安排,整个施工顺序为由A至M依次进行。这样的施工安排固然不会像关键路线执行方式那样造成人力资源的冲突,却会带来很大的工期浪费。特别是在D至K阶段,机装人员有限,大部分工序都由该批人员施工,这样就使得相互之间没有上下道工艺要求的工作只能处于等人施工的状态。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必须进行工艺改进。
2.2安装工艺改进
通过前序的详细分析,已经发现计划推行的难度关键点就是人力资源冲突,但是通过关键链的优化,依然无法达到期望要求。主要原因是关键路线优化受制于工艺路线,它不改变工艺路线的前后顺序。因此为了使得关键路线的优化效果最大化,想到了对原工艺路线进行优化,亦即取消关键路线上引入的缓冲,而是将非关键路线上的作业进行提前。所以,最终决定将工序F、G、H提前至EZ01、EZ02总段制造阶段进行,这样就能够直接消除接入的时间缓冲,使得人力资源能够满足关键路线的要求,整个周期为24周,达到目的。
为了顺利实施工艺流程改进,同时不会造成工序提前施工带来质量问题,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工艺来进行约束,保障长轴系船台安装工程的顺利开展。其中以EZ01总段进行详细分析,EZ02总段参照该工艺执行。
2.2.1准备工作。
第一,前主机基座、齿轮箱基座应在ED21、ED22分段吊装前分别预先吊入前主机舱、齿轮箱舱内。
第二,EZ01总段装焊结束。
第三,勘划基座结构位置线。
第四,总段状态测量。基座安装前应连续三天对船体基线挠度进行测量,并对总段水平度、中心线偏差进行测量。
第五,标记基座各定位准线。在前主机基座面板上标记出肋位线、前主机中心线;在齿轮箱基座面板上标记出肋位线、齿轮箱输出轴中心线。
第六,安装水平标杆。按前主机基座及齿轮箱基座定位、完工测量的要求,在基座面板上安装定位标杆,以便于基座快速定位。
第七,前主机基座、齿轮箱基座定位必须按轴系找中的工艺要求拉出前主机基座面和齿轮箱基座距中的肋位钢丝线。
2.2.2前主机基座、齿轮箱基座安装定位。
第一,安装时先安装齿轮箱基座后安装前主机基座。
第二,齿轮箱基座的定位。基座初定位:初步调整基座位置,使齿轮箱输入轴中心线基本对准。调整基座前后位置:将齿轮箱基座的基准线与船体的肋位线对齐。确保到基座之间的距离(每侧基座应测内外两点)。调整基座中心线距腹板距离:将齿轮箱基座输出轴中心线对准钢丝线,确保齿轮箱机座内侧纵向腹板,外侧纵向腹板的尺寸。调整位基座面板上表面水平。{整基座前后高度:调整基座高低位置,使基座面板与钢丝线处于平行状态,对基座实施定位焊。切割余量:根据基座面板上表面至钢丝线的实测尺寸,计算出余量值。在基座下端划出余量线,切割余量。基座定位:按前序要求重新定位齿轮箱基座,并进行定位焊。
第三,前主机基座的定位。基座初定位:初步调整基座位置,使肋位线、前主机中心线基本对准。调整基座前后位置:将前主机基座基准线与船体内底板肋位线对齐,确保前主机基座面板的基准线与钢丝线的尺寸。调整基座左右位置:将前主机基座的中心线对准钢丝线,确保前主机基座内侧纵向腹板,外侧纵向腹板的尺寸。调整基座面板上表面水平。调整基座前后高度:调整基座高低位置,使基座面板与钢丝线处于平行状态,对基座实施定位焊。切割余量:根据基座面板上表面至钢丝线的实测尺寸进行比较,计算出余量值,在基座下端划出余量线,切割余量。基座定位:按前序要求,重新定位前主机基座,并进行定位焊。
3结语
通过对舰船长轴系船台安装作业的研究,分析制定并实施了流程优化、工艺改进等方案,将原船台长轴系施工周期31.5周缩短至24周,满足了船台周期施工计划的要求,使得船台按时下水以及后续轴系顺利施工有了强力保障,同时也直接节省了44天的船台使用费用,更为重要的是为后续产品或同类产品缩短船台建造周期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董国刚.网络计划技术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初一一周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财务分析指标;实际工作;应用
一、关于时点数和时期数的问题
财务分析中各项指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而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滤出。可见,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某一特定日期”,即时点数,而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一定会计期间”,即时期数。从理论上讲,时点数与时点数比较,起点一致;时期数和时期数比较,时间跨度一致,由于口径一致,直接从报表上取得数据即可,但时点数和时期数由于口径不一致,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要进行换算。下面以常用的指标进行说明:
(一)时点数与时点数比较
指资产负债表数据之间的比较,例如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等指标。这些指标大部分直接取期末数据,即时点数,便可计算出结果,有的数据需要先进行简单计算,比如速动资产、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再根据公式计算出结果。
(二)时期数与时期数比较
主要指利润表数据之间的比较,例如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费用)、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等指标,个别指标还包括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数据之间的比较,如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这些指标大部分直接取一定期间内的数据,即时期数便可计算出结果,有的数据需要先进行简单计算,如息税前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再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三)时期数与时点数比较
指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数据之间的比较。前者如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库均固定资产净值)、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等指标,后者如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流动负债)。这些指标的共同特点是,分子是时期数,分母是时点数。通常分子可以直接取数,或经简单计算,而分母要取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数,如果各期时点数余额的波动性较大,也可以采用各期余额的平均数计算。
二、指标分析的频率问题
在职称考试的教材中,为了简单起见,各类指标均以年度指标或年末数为例,但在实际工作中,年度分析的时间跨度较长,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往往进行半年度、季度分析甚至是月度分析。这样,在计算各项指标时,时点数就要用到期初数与期末数的平均数,比如半年度的期初期末数、季初及季末数、月初与月末数,而不只是年初数和年末数的平均数。另外,在计算营运能力指标时,根据分析的需要,计算期天数相应地由360天调整为180天、90天或者是30天。这样对指标的分析才更加科学、合理。
例如,某企业6月份的利润表反映,上半年的营业成本为7000万元,6月底的资产负债表反映年初存货余额3000万元,6月末存货余额4000万元,则平均存货余额为3500万元。通过计算,上半年的存货周转率为2次,存货周转期为90天(180天/2)。这里的计算期天数就不是全年的360天,而是上半年的180天。同理,如果计算每季度的存货周转率,计算期就应用90天。
三、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企业一定时期内销售收入净额同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值。即企业本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如果按此指标计算,分子包括的范围比分母包括的范围要小,产生口径上的不一致,需要进行完善。笔者认为,分子在销售收入净额的基础上应加上应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对于广大的一般纳税人来说,可用销售收入净额乘以1.17,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可用销售收入净额乘以1.06或者1.04。因为在日常的货款回收业务中,每收到一笔货款,通常不区分包含多少收入和包含多少销项税额,所以,在应收账款余额中通常也包含增值税销项税额。
例如,某公司全年的销售收入净额为16000万元,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是2000万元,按原指标计算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8次,应收账款周转期为45天;若按完善后的指标计算,即销售收入净额乘以1.17,则应收账款周转率为9.36次,应收账款周转期为385天。与原结果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更加准确和符合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