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当下的力量作文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4-04-04 手机浏览

当下的力量作文范文篇1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资源;经典性;写作实践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课程。实际上,作为一门课程它的对象是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和高职生,作为一门学科它的对象是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它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因而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格局,是相当重要的文学资源。在教学目的上,要求学生比较系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程,包括主要文学社团、文学思潮与流派、代表性作家作品,并就重要的文学现象做出重点阐释,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学史观,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文学现象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坚定价值立场和话语立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应当注重其经典性,这对学生写作实践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种资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为新文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一是“五四”前后大量文学社团的成立,可以用雨后春笋来形容。“这些文学社团从来就不以历史的弄潮者的姿态出现,不浮现在时代的潮头充任推波助澜的先锋角色,而是在时代浪潮的推涌下自觉地做一个追随者,一种创造精神的响应者,一种开拓意识的实践者和帮衬者。”[1]也就是说,这些文学社团自觉承担起人性觉醒和精神独立的责任,为新文学的现代性诉求打下了坚实基础,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许多作家纷纷加入文学社团,无形中扩大了新文学的力量。二是文学思潮和流派不断兴起和更迭。“五四”时期大量的西方文学思潮和流派相继涌入中国,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象征意义等主潮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真正具备了反封建的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本土式的思潮与流派风起云涌,大大推进了新文学的进步与发展。例如上海的新感觉派为读者带来了具有极大冲击力的文体实验与革命,与80年代的先锋小说相比也毫不逊色,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黑婴和禾金等作家无疑是相当重要的文学资源。三是经典名家名著大批涌现,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成就其经典性的最为突出的表现。“鲁郭茅,巴老曹”是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最经典最著名的概述,然而实际上除了他们,还有不计其数的作家共同为新文学做出了添砖加瓦的贡献,沈从文、林语堂、梁实秋、郁达夫、丁玲、路翎、张爱玲、赵树理、周立波等名家的地位有目共睹,《阿Q正传》、《骆驼祥子》、《金锁记》、《边城》、《小二黑结婚》、《暴风骤雨》等大量的经典作品也是他们留给后人的一笔珍贵文化财产。由此可见,中国现当代文学本身就是巨大的资源,它给了后人无数的影响,读者从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感受与愉悦。

二、文学资源的经典性

著名学者朱栋霖和张福贵主编了一套教材,名字叫《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17-2000》,里面收录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些经典著作,那么这些作品为什么叫经典呢?黄曼君认为新文学经典地位与新系统确立一个表现是:“新文学经典及其阐释的出现感召和催生了一大批新文学作品,而这些作品的创作和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则进一步丰富了新经典、新系统,并从一个新的层面取代了旧经典、旧系统的地位。”[2]换句话说,所谓的经典作品应当是对后来者产生影响和借鉴的,并通过时间的洗刷淘汰了旧经典,这里有一个置换的问题,即是新文学代替了旧文学,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确,这不是简单的置换,而是一个系统转入了另一个系统,我们一般认同这标志的诞生是现代性的展开,新的世界体系打开了大门,给人以新的视野和领域。中国现当代文学就是属于这种性质,从诞生与发展来看,它永远屹立于时代潮流,将人们带入一个全新的开放的世界。

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的经典性表现在它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所体现出来的典范性和权威性,它一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最完美的文学作品,代表了时代的良心和正义,另一方面,经典性还表现为经过时间的冲刷,它依旧作为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作品,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色。我们阅读《阿Q正传》,仍然能够照见今日国民身上无时无刻不投射出来的投机取巧和狡猾自私,现实社会和阿Q本身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上形成了某种对应,国民劣根性用阿Q精神来概括,既形象又生动,这就是经典的伟大力量。我们读《边城》的心情也很复杂,但最终都会为那份久违的温暖所感动,而这又与80年代的作品一脉相承,例如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人类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愿望的信仰归根到底是相通的。这一点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的最好见证。

三、学生写作实践的经典意识

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不管是作为学科背景,还是文化财富都无疑在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不仅如此,它对于建构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还记得,冰心笔下的《超人》何彬原来“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从来不相信这个世界有着美好的东西,直至有一天生病了,小朋友禄儿的一束花和一封信笺化解了他全部的愁结,终于放下身段愿意相信“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当然,文学作品并一定要求统统这样写,张爱玲的“苍凉”笔法无疑也是优良的资源,但因为写作的理念,尤其是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从而保证了作品的文学性与审美性。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激流变幻的年代,社会给了他们太多太多的选择,无数的诱惑在挥手,人心也容易变得浮躁起来。在阅读上,不求甚解,一目十行,读小说看压缩版,读哲学著作看研究版,许多人都不愿意看原著了。这样一种心态使得读书的功利性相当突出,无形之中消解了阅读的经典性与权威性。正是因为读书的浮躁与虚脱,当代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变得越来越下降,这种下降不是指写作能力不行,而是指写作缺少经典意识,在表现形式上,装腔作势,自以为是;在语言表达上,空话连篇,不知所云;在叙述内容上,空洞无物,无的放矢。当然,网络等现代化媒体的确给传统写作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是不得不承认,人才是决定一切的终极力量,恶果说到底是人造成的。

我们认为,学生写作应当树立一种经典意识,那也是责任感的体现,既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学生首先要回归正途,向那些优秀的经典著作学习,只有学习才有进步。在这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的经典性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在文学被边缘化的年代,我们欣喜看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疑为中国文学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又一个经典范例,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学的未来会更美好。当代大学生很多是文学的中坚力量,也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文坛新秀,但是归根到底,如果要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功,除了立足于写作的经典意识,感受文学大师熏陶,继承优良写作技法,他们找不到其他通往文学殿堂的道路。这就是文学不死的最强有力的后盾和信仰!

【参考文献】

当下的力量作文范文

关键词:表面张力;气泡幅频当量法;快速检测

中图分类号:TP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9-0164-02

1引言

表面张力是常温的基本物理属性,在许多方面反映了常温液体的性质,研究常温液体的表面张力快速检测方法,对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意义[1~4]。迅速地检测出常温液体的表面张力及其变化,可以快速地得出液体情况,例如牛奶是否变质等。液体表面张力检测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科研工作者多年研究与实践,检测方法较为完善并为人们所掌握。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各类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研究和开发先进实用的材料质量监测手段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2气泡幅频当量法

2.1气泡幅频当量法的原理

以往的表面张力测定方法所用设备相对复杂,且有操作烦琐等缺点,在最大气泡压力法[5]的基础上提出的“气泡幅频当量法”[6],其基本思想就是变静力学测试为动力学测试,将缓慢吹气变为每秒钟吹5~6个气泡,同时不再测量泡内最大绝对压力,而改为测量气泡内相对气压差和每秒内产生气泡个数。该方法用气泡压力变化幅值ΔP、气泡个数N和毛细管管径Φx与标准管径Φ0之差3个参数经数学模型计算后得到幅频当量,其数值的大小即表征了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称为当量表面张力。

图1气泡幅频当量法测定表面张力原理图

2.2气泡幅频当量法中的参数关系

由公式P=P0+2σr+ρgh可以看出,气泡由内压力在插入深度h和毛细管内径不变的情况下,只随2σ/r而变化。因此在冒泡速度较慢的情况下,对同一液体,随着气泡在毛细管端口周期地形成,毛细管内压力P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曲线1所示(为定值),为一等幅振荡曲线,其振幅ΔP1与2σ/r有关。增大气流量使冒泡速度增加,但使波动幅度减小,其值在0~a(2σ/r)之间变化(a为与气流量有关的系数)。

选定一个毛细管,用它向某一液体吹气,如将其出气速度固定,当毛细管吹气过程中插入深度发生变化时,记录的毛细管内压力变化如图1曲线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毛细管插入深度由h2减为h3时,对应的气泡压力起始值也相应的由P2减为P3,其数值与公式中ρghi相关。同时气泡生成的周期T和气泡内压力变化幅值P也将发生变化,其变化规律是,随插入深度减小,P减小,T减小,但用P和T二参数适当处理所形成的当量(a×T+P×b)却保持恒定。考虑到毛细管管径对气泡内压力幅值的影响,幅频当量即当量表面张力可用下式求得:

σe=[a・T+ΔP・b±c・|φ0-φx|].

式中a、b、c为修正系数,T为气泡生成的周期,ΔP为气泡内压力变化幅值,φ0为毛细管标准管径,φx为测量用毛细管管径。该值只与被测液体本身性质有关,而与毛细管插入深度无关,避免了最大气泡压力法对插入深度稳定性的苛刻要求。由于当毛细管内径2mm左右时,气泡内压力变化仍可出现等幅振荡的特征,这又为制造内径相等的毛细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进一步提高测试的精度,减小误差,可以将深度固定,并同时计下在测试时间内形成的气泡个数N和泡压幅值P。在气流量一定的条件下,气泡个数越多,说明气泡逸出所受到的阻力(2σ/r)越小。即P越小。通过大量记录P和N的数值,经过数据处理,即可计算出表面张力的大小,这就是气泡幅频当量法。

3表面张力快速测试试验

3.1试验步骤

利用以“气泡幅频当量法”为理论依据研制出的简易常温液体表面张力快速测试装置,在室温下对水、酒精、肥皂水等常温液体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试验,试验步骤如下。

(1)将常温液体到入一尺寸合适的容器中(如烧杯等)。

(2)打开总电源和气泵电源,并将气路切换到测管径状态。

(3)装上探头(应注意不要漏气),按下自测键,从显示器上读出管径的大小。

(4)将气路切换到测表面张力状态,按下测试键。

(5)将探头缓缓插入液体,当听到蜂鸣器发声时保持探头静止不动。蜂鸣器停止发声后将探头从液体中取出。

更换探头或液体,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几种不同常温液体(水、油、肥皂水)分别做了实验。

3.2试验结果分析

在常温条件下进行了表面张力测试实验。测试时所用的毛细管内径约为1.7~2.5mm。利用仪器自检功能检测毛细管内径,利用测试功能测定固定时间内所吹气泡个数N以及气泡内最大压差平均值P,重复性较好。在采用同一内径的毛细管测量不同的液体时,液体表面张力越大,气泡幅值P越大,气泡个数N值越小;当使用不同毛细管内径的探头时,P值和N值也随之改变。因此,为了适用不同内径毛细管测量,需要在模型中加入修正项,其当量表面张力可用下面公式计算测量:

σe=[a・T+ΔP・b±c・|φ0-φx|].

式中a、b、c为修正系数,T为气泡生成的周期,ΔP为气泡内压力变化幅值,φ0为毛细管标准管径,φx为测量用毛细管管径。利用简易装置,通过对几种常温液体表面张力进行的模拟实验,实验数据表明在规定的条件下,气泡压力曲线确实是一条等幅振荡曲线。通过反复模拟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1)须对气泡逸出的速度进行控制。速度太快影响精度,太慢影响测试速度。因此进气量的大小即进气阀的开启程度必须选择合适,经细心调节到适宜的速度后固定下来,否则将严重影响测试结果。

(2)在进气量大小一定的情况下,表面张力不同的介质泡压振幅有差别,其气泡个数也不一样,测试在同一管径、同一进气量、同一室温下进行。表面张力越大,其气泡压力振幅越大。表面张力稍有变化,就可以在振幅上和个数上反映出来。这说明用压力振幅历来表征表面张力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3)气源压力的大小以及毛细管插入液体的深度变化不大时,其对达到平衡时的等幅振荡幅值的大小影响很小。

(4)毛细管内径的大小对于出现等幅震荡特征的影响并不很大,即便有影响,也可以识别出来作为修正参数,这一点可为制造毛细管提供方便。另外,必须保证气体管路的顺畅和气密性,测试结果才比较可靠。

(5)为提高测试精度,必须测出或固定h值。本测试系统有较高的分辨率,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该系统对水、水玻璃等常温液体的表面张力进行测试,得出小表面张力的常温液体当量表面张力计算模型为:

参考文献:

[1]

万春华.大学物理实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崔国文.表面与接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3]陈传煊.表面物理化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4]HIEMENPC.胶体与表面化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5]贾玉润,王公冶,凌佩玲.大学物理实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当下的力量作文范文

关键词:热电冷三联供节能性当量热力系数

一.引言

对于吸收式制冷系统节能性的问题,几年来一直是国内学术界争论的热点。直接以锅炉蒸汽为热源的吸收式制冷机或直燃机一次能耗高于压缩式制冷机,这一点大家的观点是一致的。对于热电冷三联供,即以热电厂供热汽轮机抽汽或背压排汽为热源的吸收式制冷相对于压缩式制冷机的节能性,则在已发表的文章中众说纷纭,多数文章认为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是节能的[1][2],一些文章认为该系统节能是有条件的[3],而另一些文章则认为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并不节能[4]。本文结合国内一些关于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节能性的典型文献,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二.对当量热力系数的认识

代表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节能观点的典型文献[1]用当量热力系数对系统进行了分析。当量热力系数表示为单位一次燃料所制取的冷量。设由汽轮机抽汽口得到的每1kJ热能所耗燃料热能本应为TJ,由于蒸汽在抽汽口前已作功wKwh,而每1KWh在凝汽式机组中所耗热能为vkJ,故而抽汽得到的每1kJ热能真正耗用燃料热能的kJ数为:T-wvkJ,其倒数u=1/T-wv表示单位燃料燃烧产生的高品位热量相当于供热汽轮机抽汽或背压排汽口处的低品位热量。吸收式制冷机的当量热力系数可因此表示为:

u的值大于1,它将视热电厂汽轮机入口处和抽汽或背压排汽口处的蒸汽参数及锅炉效率而定。据文献[1]引用巴窦尔克斯等的计算,当抽汽压力不超过0.6MPa的情况下,高压汽轮发电机组的u值可达2.65。在采用此汽轮发电机组的热电冷三联供系统中,某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当量热力系数为:

这大大超过压缩式制冷机的当量热力系数ξc:

如果汽轮机的初参数降低,则u值和相应的ξea也将随之减小,表1列出了文献[1]给出的不同初参数下的当量热力系数。

由表1可以看出,热电冷三联供制冷能耗要比压缩式制冷低的多。即使采用低参数汽轮机的抽汽或背压排汽作为热源,吸收式制冷机的能耗也大大低于压缩式制冷,此结果多次被引用来说明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节能优势。

表1不同初参数下热电冷三联供制冷和压缩式制冷的当量热力系数

表1不同初参数下热电冷三联供制冷和压缩式制冷的当量热力系数

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系数变化不大,基本上在1.2左右。于是,u值成为影响当量热力系数的关键。文献[1]没有给出u值的计算方法,而只是直接引用几十年前巴窦尔克斯的《吸收式制冷机》的有关值。在此,有必要对u的取值重新计算一下。

根据上述对当量热力系数的定义,u值可简化为下式表示:

若设汽轮机相对内效率为0.82,热电冷三联供系统中汽轮机的抽汽或背压排汽在吸收式制冷机放热凝结后返回电厂系统的温度为饱和温度,机组凝汽器压力为4.9kPa,其他有关参数取值见表2。由以上参数值容易计算出表1所示三种抽凝机组的纯凝汽发电效率ηc2值分别为0.280、0.262和0.230。于是,由式(3)可得三种初蒸汽参数的u值,进而得到此三种初参数下热电冷三联供制冷的当量热力系数,见表1。本文计算出的当量热力系数显然比文献[1]低。

再看一下压缩式制冷机当量热力系数的计算。由于在计算热电冷三联供吸收式制冷机的当量热力系数时没考虑冷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和溶液泵等辅助设备的电耗,因此式(2)中的W0应是压缩式制冷系统比吸收式制冷系统多耗的电量,采用表3中的值。同时,压缩式制冷的电动机效率也不应在该式中体现。于是,压缩式制冷的当量热力系数应为:

这样,由重新计算的结果(见表1)来看,虽然与发电效率为0.34的压缩式制冷系统相比,热电冷系统是具有节能优势的,但这种优势并没有文献[1]所描绘的那么大,尤其是对低参数机组。那么,是否凭表1中的几个数值就能说明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就一定节能呢?以下进一步谈谈对此问题的认识.

三.对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节能性的认识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中吸收式制冷机的当量热力系数与多个因素有关。事实上,评价和分析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节能性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节能是相对的,与比较对象的选取有关

一个系统是否节能,是相对于具有相同产出的另一系统能耗而言的。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在发电方面是与其他发电形式(代替电厂)作比较的,在式(3)中即表现为代替电厂的发电效率ηc2。

对于新建抽凝机组的热电冷三联供系统以及由背压式供热机组构成的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其发电量可由当地电网的其他电厂发电代替,因而,代替电厂发电效率ηc2可选择当地电网的发电效率或全国平均水平发电效率。如果ηc2取为全国平均水平发电效率0.325[5],则三种热电冷系统的当量热力系数如图1所示。当压缩式制冷以全国平均水平发电效率的电能为动力时,即ηc=0.325,则采用双效机的高、中参数热电冷系统节能效果是明显的,而低参数的热电冷系统在高抽汽参数下节能优势并不大。

对于由抽凝汽轮机组成的现存热电厂,当改造其为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时,原本凝汽发电的蒸汽变成以抽汽的形式发电。因而,ηc2可取为该热电厂的凝汽发电效率。这种情况下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当量热力系数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此时采用双效机的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节能优势与图1所示的情况相比更加明显。

在制冷方面,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是与压缩式制冷系统作比较的。因此,其节能性与压缩式制冷机的COP以及该制冷机所耗电的发电效率等因素有关。

(2)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节能性与汽轮机初参数的高低有关

在图1和图2中,随着机组初蒸汽参数的降低,热电冷系统当量热力系数也会降低。这是由于初蒸汽参数降低使锅炉中不可逆传热加大,从而增加了系统能耗。因而,当初参数高的热电冷系统节能时初参数低的系统却不一定节能。

(3)汽轮机抽汽或背压排汽的压力对节能性的影响

文献[1]仅考虑该压力为6MPa(绝压)的情况。实际热电厂的供热机组往往不是这个抽汽压力。当较远距离输送蒸汽时,考虑到热网的压损,为满足双效机的热源参数要求,汽轮机抽汽或背压排汽的压力应比此压力高。对于在原有热电厂基础上扩建的热电冷系统,由于原有供热机组的抽汽压力已系列化,使得抽汽参数与制冷机所要求的额定值往往存在较大偏差。因而有必要分析汽轮机抽汽或背压排汽的压力对系统能耗的影响。从图1和图2可看出,系统当量热力系数随着汽轮机背压排气或抽汽压力的升高而降低。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看,背压排气或抽汽压力的提高,会使蒸汽在汽轮机中作功的火用损失减小,热电厂的火用效率增加,有使热电冷系统能耗减小的趋势。但是,制冷侧的火用效率却以更大幅度减小。随蒸汽压力的改变,制冷机出力变化较为显著,而其COP值的变化并不十分明显,可近似以常数处理。蒸汽压力增大时,制冷机传热传质的不可逆程度增大,甚至为避免溴化锂溶液结晶,要对蒸汽进行减温减压处理,进一步加大了系统的不可逆损失,使得系统的当量热力系数减小。相反,如果大幅度减小汽机抽汽或背压排气压力,虽然系统的能耗降低了,但制冷机的出力会下降。因此从经济上讲,汽轮机抽汽或背压排气压力的选择存在一个优化问题。

(4)吸收式制冷机的机型对系统节能性的影响

这里的机型是指单效或双效。图3和图4分别为ηc2取全国平均水平发电效率和热电冷系统供热机组凝汽发电效率时的当量热力系数。可以看出,在图3中,采用单效机的中、低参数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是不节能的。在图4中,高、中参数的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在抽汽参数足够低时是节能的,而低参数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能耗明显大于压缩式制冷机。比较采用双效机(图1、2)和单效机(图3、4)的热电冷三联供系统便可很容易看出,采用双效机的系统当量热力系数明显高于采用单效机的系统。显然这是由于单效机的COP远低于双效机所造成的。因此,优先采用双效机,是降低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能耗的有效措施。这对制冷站设在热电厂或热量输送系统为蒸汽网的热电冷三联供形式是容易实现的。但热电冷三联供形式之一是热电厂提供的热量通过热水网输送到各建筑物,提供吸收式制冷机所需热量。对不宜修建蒸汽热网的市区,这是可行的方案之一。由于目前普通的直埋热水管道所允许的最高供水温度不超过130℃,这种情况下只能采用单效机,其代价是增大了热电冷系统的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