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知识教育范例(3篇)
安全管理知识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建议和措施
引言
学生的安全问题关系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发展,关系国家前途和未来。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蓬勃发展,高职学生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我国高校中频繁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令人震惊,深刻反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班主任,深刻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如何加强安全教育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本文从安全教育重要性出发,结合班主任亲身经历,分析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现状,提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建议和措施。
一、安全教育现状
2014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向武汉市内10所高职院校的教职工及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一共300份,收回问卷290份,有效问卷285份,最终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结合我担任班主任多年经历,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1.安全教育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工作并不是单一的、独立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教育工程,需要多方面因素配合并形成合理有效的体系,才能达到安全教育工作的目的。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体系相对不健全,仍然存在很多欠缺,如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匮乏,缺乏完整安全教育知识教材和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等。
在各个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过程中,安全教育不是由专业教师进行的,主要由班主任做这方面工作。班主任虽然态度认真,但是在安全教育知识、心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知识等方面无法满足教学工作需要,他们所做的只是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强调学生注意安全,呼吁学生重视安全,无法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安全教育知识和安全技能,没有专业安全教育知识教材,造成学生所学安全知识存在一些不完善和不规范现象,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自身安全。
另外,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松懈,没有适当的奖惩措施,最终使校规校纪沦为摆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此外,一些学校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只注重安全功能,忽视人性化特点,导致师生与制度或保安出现对立现象,最终难以获得理想的安保效果。
2.安全教育手段相对落后,忽视心理安全教育。
在班主任工作中,安全教育一般采取说教式宣传方式,而不是通过正式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的,说明安全教育实践性不强、趣味性不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或者根本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较差,不仅体现在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及接受能力上,还体现在心理问题上。相对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要高一些,如偏执、焦虑、暴躁、抑郁、报复等。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中更重视外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和网络安全,恰恰忽视心理安全教育这一点,给学生心理问题出现埋下隐患,最终导致其发生安全事故。
二、安全教育建议与措施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2.1健全安全教育体系。
安全教育体系是安全教育的保证。因此,在高职院校安全教育中,首要任务是健全安全教育体系。
2.1.1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安全教育内容。
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可通过两个途径实施:一方面,可以从校外聘请专业的安全教育工作人员成为学校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可以对学校内部从事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安全基础专业知识及安全素质教育理论和方法培训,保证其将专业安全防护知识完整、准确地传递给学生。
我们学院通过网络课程《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各位班主任成为专业安全教育老师。这两门课程是学生的必选课程,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学习、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人身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网络安全知识、心理安全知识及安全技能等。通过安全教育,学生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实现目标: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和积极正确的安全观,把安全问题与个人发展相结合,为构筑平安人生积极努力;了解安全基本知识,掌握与安全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及安全问题包含的基本内容,了解安全信息、相关安全问题分类知识及安全保障的基本知识;掌握生活安全防范技能和网络安全防范技能,学会自我保护,掌握沟通交流技能,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正确解决矛盾,掌握心理健康训练活动方法,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2.1.2高效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安全责任制。
有了系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就是安全的保障。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必须制定相应安全管理制度作为保障。
高职院校主要通过校纪校规对学生日常生活行为进行管理和约束。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学院领导应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注重长效,建立领导有力、机构健全、措施落实、信息畅通、工作有效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层层负责。把安全管理细化到每个部门、每个教研室、每个班级,做到人人皆知、措施明确、责任到位,对学院防火、防盗、防爆、食品卫生、交通安全、公寓安全等诸多工作做全面彻底的检验。学院领导、教师、辅导员和其他教辅人员要本着为学生、家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细化管理。层层抓、反复抓,形成党委领导、全员参与的责任负责的长效机制,并根据具体行为制定奖惩措施,将安全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个人,让学校工作人员及学生感觉到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目的,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学院学生工作处、总务处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齐抓共管。除了常规日常管理外,班主任及学工工作人员全部实行安全责任制,负责包班、包寝室的值班制度。辅导员要做到深入班级、宿舍、教室、活动场所与班级学生党员、团员、干部及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日志统计工作。检查卫生的同时,彻底排查宿舍安全隐患,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和管制刀具等,严禁夜不归宿,严禁校外租房等,对进入学生宿舍的外来人员严格实行登记制度,杜绝外人进入学生宿舍或留宿;坚持查寝制度,对旷宿学生认真落实做好记录并报有关人员查清事实,对违反宿舍管理规定的严重违纪行为坚决制止并报学生工作部给予处分,决不姑息迁就、放任自流。
2.2丰富安全教育形式。
安全教育不同于一般专业知识教育,需要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安全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时候,不能仅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要有丰富的安全教育形式。我院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内容充实,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安全教育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我院安全教育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施:
2.2.1安全知识讲座。
邀请校外专家或公安部门警察到校做安全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剖析目前高校经常发生的交通、火灾、诈骗、入室盗窃、打架斗殴等实例,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遇事沉着冷静,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
2.2.2安全实践活动。
由班主任负责、以班为单位开展应急演练应知应会学习培训,具体内容如下:应知道各类报警电话;应知道交通基本法规;应知道寝室、教室、图书馆、实训室等场所的逃生通道和逃生方法。学会现金及贵重物品的保管;学会灭火器的使用;学会逃生自救等;学会辨别常见诈骗。同时,与当地消防部门合作,让学生参加消防演练,锻炼安全实践能力;通过违禁物品清查,消除安全隐患。
2.2.3安全主题班会。
在班上开展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班会内容具体如下:认识生命的意义;学习在校学生应具备的安全知识,包括人身安全、交通安全、财产安全、实训实习安全和心理健康等。
另外,校内通过做视频或图片宣传、访谈等校外通过社区安全活动实践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3加强心理安全教育,关注问题学生。
人的行为一般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可能因为压力过大、感情矛盾、家庭环境等方面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是导致其产生安全事故的隐患。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较差,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高很多,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多关注问题学生,培养学生正能量,使其乐观开朗、积极向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问题产生,促进人格全面发展和完善。
在开展心理安全教育的时候,我院设立了心理卫生研究、咨询中心,把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挫折教育、健康人格及性教育、心理卫生知识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纳入安全素质教育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才健康成长。
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项不容忽视、长抓不懈的重点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紧密配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只有加强领导,牢固树立学生安全工作“预防在前,教育先行”的意识,切实加强安全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把活动落到实处,学院的安全工作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于子贻.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教育.教育与职业,2008(33).
安全管理知识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高中;安全教育;班主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144-01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学生教育的覆盖面也逐渐拓宽。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对于学生的安全问题,不仅要实施常规的安全管理工作,还需要将学生的安全教育列入到高
中文化教育体系中,引导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使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实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提高高中学生的安全意识。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高中阶段,由于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事物缺少经验性判断,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因此在高中安全教育中,提高高中学生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这有助于使学生在面对危险情况时能够快速地做出判断,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自身安全。
2、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习各种安全知识将安全教育渗入到学科知识中,能够让学生易于接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防止伤害他人。班主任作为学生安全教育落实者,首先从自身学科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将安全知识巧妙地渗入其中,让学生意识到安全隐患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应时刻保护自身的安危,尤其是在节假日出行期间,更应注意安全防护。学习安全知识,首先要从法律知识的角度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在危险面前应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以使学生的安全意识有效提升的同时,维护自身正当利益。
二、高中安全教育中,班主任应履行的责任
1、安全教育责任。校园安全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学校教育中,除了学习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安全常识,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安全意识。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知识。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技能,主要是提高饮食卫生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等。作为班主任,要将安全意识和生命意识相结合,使学生面对安全问题,第一观念就是生命责任。
2、安全告知责任。班主任应密切观察校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并将安全隐患及时告知学生,使学生提高警惕。班主任还要将学生在校的表现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协同开展学生的安全教育。此外,如果校园周围有施工场所,班主任要及时告知学生,切勿到施工场地附近玩耍,更不可以进入到施工场地中。对于学校的水电等相关设备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班主任应及时发现并告知学生并规范学生的行为。
3、安全告诫责任。安全告诫与安全告知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安全告知是对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对学生加以提醒。告诫则针对明确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学生的危险行为进行明令禁止。告诫中可以渗入思政教育课,以督促学生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学生守法意识的提升,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管理的重要途径。
4、安全防范责任。校园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在良好安全管理的保证下,能够让学生在校园中接受教育、增长知识。然而,在开展班级教学活动中,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例如流行性传染病、校园暴力事件、集体踩踏事件等,班主任都要及时告知学生提前做好预防准备,避免受到伤害。
三、班主任实施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
1、将安全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任务很重。班主任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班主任可以将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如在教室中,班主任要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严谨在高处攀爬,更不允许在室内打闹;当学生放学后,要叮嘱学生交通注意安全,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看交通信号灯等等。让安全教育更贴近生活,对学生可以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了丰富高中校园文化生活,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班主任可适当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活动中,班主任应纠正学生日常的错误做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将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其中,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2、建立校园安全网络,实施全方位安全教育。高中阶段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及良好的判断力,但是注重个性且逆反心理较强。对于高中学生实施安全管理,仅靠班主任一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为了能够深化高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就要将教育从班级扩展到学校,以致与学生相关的每一位成员,形成严密的校园安全网。在学校,班主任要与其他的任课教师齐抓共管;在班级,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效地调节学生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服从教师的安排。为了使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更为直观,学校可以请分管片区的民警同志到学校来,通过社会实例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到法制安全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班主任还可以建议学校开展灾难演习活动,训练学生当各种灾难来临时的自我保护和应急处理措施。
四、结语
总之,在新的教育发展时期,高中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文化课程的应试教育,而应综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安全教育就是一项重要内容。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知识探索阶段,他们对于事物有独立判断的意识。那么,高中教育就要适应高中学生的需要,将安全教育渗入到文化教育以及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当中。让学生树立起安全防范意识,并懂得应用安全防护知识保障自身安全,使其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任守辉.抓好学校安全工作中的“最后一个”[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9(6):238..
安全管理知识教育范文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质量问题频发,三聚氰胺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及毒酸奶”毒胶囊”等的新闻引发了国民的食品安全危机,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1.食品安全教育能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
食品安全涉及到从农场到餐桌”中整条食品链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普通消费者对其的认知都是有限的:消费者往往不了解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制作、运输、储存等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关于如何正确挑选、储存、烹饪和食用食品等方面的知识也较缺乏,对于每一类食品的卫生标准更是知之甚少。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安全评价研究中心2007年对5000多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大中小学生、普通消费者等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KAP)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社会成员食品安全意识较强,89.4%的深圳市居民对食品安全现状很关注,但深圳居民的食品安全知识非常缺乏。获得食品安全知识满分的仅占1.9%;居民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仅为(6.112.02)分(该调查卷的食品安全知识总分值设为20.0分),87.1%的深圳社区居民非常希望获得有关食品安全的知识。深圳属于经济、信息较发达的城市,推而可见其他广大地区居民的食品安全知识状况更不容乐观。这样会导致消费者存在消费误区,对某些食品安全问题过度恐慌。通过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认知水平,能够帮助消费者有选择地购买到质量合格的食品,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2.食品安全教育可以加大政府管理部门的效用。
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最有力的应是政府管理,即健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的质量管理等。但我国食品产业基础薄弱、量大面广,存在食品生产经营者素质总体不高、生产经营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多等问题。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法规标准等仍不够完善,监管执法力量不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水平还不高,需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构建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通过食品安全教育,普及食品安全标准及法律法规知识,可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在身边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能够及时报告给有关部门,弥补政府管理过程中遗漏或疏忽的角落,加大政府管理部门的效用。因此,食品安全教育是食品安全防御措施的重要环节,许多国家都通过食品安全教育来引导消费者在食品消费中的理性行为。1997年,美国总统宣布了国家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在此计划中,食品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预防战略措施,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监督管理、食品产业界自律行动以及公众自我保护的基础。
二、食品安全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教育”一词是从国外引进的,论文格式各国及相关学者对其的界定不尽相同,如百度百科对社区教育的定义是运用本社区教育、文化等资源以促进本社区人的发展与邻里和睦为目标的一项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厉以贤教授指出,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因此,社区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和社区成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社会和谐。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表上,找不到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课程,大学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课程也只能在食品、营养等专业的专业课程中才能找到。近几年,在一些学校就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教育虽有开展,但没有统一标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开展消费者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大众传播媒体有助于扩大消费者的参与面和学习热情,但媒体因新闻效应的需要,通常更乐于报道负面的、具有轰动效果的食品安全事件,容易造成信息的不全面、不准确,从而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加疑惑。如随着染色馒头”、毒果冻”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和一些生产者的滥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加深了民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恐慌。因此,加强对民众食品安全知识的消费教育和引导,是相关各界的当务之急。除要求媒体要客观、科学、准确地报道食品安全信息,还需要其他公众教育手段的参与。在目前正规的学校食品安全教育缺乏的情况下,社区的经常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集中培训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渠道。
社区教育把教育延伸、拓展到社会基层,拓展适应社区居民工作、生活需要的新的教育服务领域,在满足社区居民,特别是大批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单位的社区成员为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明智地作出决策等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学习需要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社区食品安全教育活动,一方面,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和不断更新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水平,促进消费者的食品品质甄别能力,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食品安全教育,广大消费者提高了食品安全意识,可担当食品安全的检查员和管理员,能够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发生在身边的食品安全事件,弥补政府管理过程中遗漏或疏忽的角落,加大政府管理部门的效用。[LunWenData.Com]
三、开展社区食品安全教育的途径和内容
1.整合教育资源,构建社区食品安全教育网络。
以社区学校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类场地、设备、师资等教育资源,尤其是高校教育资源,形成社区教育培训中心,将高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提供现代教育技术,搭建信息网络平台,构建社区教育网络体系,供社区成员共享,满足社区居民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的需求。
2.丰富社区食品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