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新生儿出生后如何护理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4-05-01 手机浏览

新生儿出生后如何护理范文

作者:吕春华余昌娥历梅党洪霞常慧张昌清单位:十堰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产科太和医院产科

有学者提出80%的安全问题属于系统问题,从长远看,改进系统应比教育员工效果更好[4]。我科在原有护理人员的基础上新增护士8人,现有护理人员40人,其中有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3人,护师12人,护士及助产士13人。实行护士长、责任护士的分层管理,真正做到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干,充分发挥了每位护理人员的技能特长。改变传统排班模式,实行APN双班连续工作制,每班配一名工作在5~10年以上或主管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来保障对新生儿的连续护理及安全管理。实行人性化管理⑴常规培训及常规教育:王芳等提出加强护士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5]。

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培训,包括工作3年内护士及刚分配护士,在入科前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进行1~3个月的跟踪培训教育。培训内容主要为新生儿相关理论、专项护理操作(如新生儿沐浴,水疗,抚触,臀部、脐部及眼睛护理等)、病情观察、疫苗接种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等。⑵建立无惩罚的文化环境让护理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现代安全文化认为,创造非惩罚的环境,鼓励人们报告差错事故并对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从错误中进行学习是防范同样错误再次发生的的最好方法[7]。护士及时报告和记录护理安全隐患,护理管理者和整个组织系统能够公开对待缺陷,采取少惩罚个人,多系统改进的方法,从根源上防范差错的发生[8]。科室制定并提倡非处罚性、不针对个人的上报制度。每月针对上报的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综合分析整改来强化护理安全意识,保障护理安全以预防为主。⑶加强弱势群体管理:新生儿是弱势群体,非常需要他人的帮助和照顾,因此在新生儿喂养、更换尿布及保暖上护理人员要亲自动手,同时要教会产妇和家属,特别是当新生儿发生呛奶及其他危险事件时如何在第一时间抢救孩子,如何给孩子包裹包被,母乳喂养知识等。

主动告知产妇和家属医院的有关安全措施,新生儿洗浴时家属应跟随,其他时间不能让陌生人接触新生儿,任何时间都不允许让新生儿独处。⑷加强预见性管理:预见性的安全管理是产科病房安全管理的关键。主要内容有:①加强健康宣教:从产妇入院到产后出院对产妇和家属进行全程有序的新生儿安全防范宣教,履行告知义务。②加强夜间安全管理,据我院统计夜间是发生溢奶误吸、捂被窒息及意外坠床的高发时间,发生率在90%以上。严格交接班,严格交接新生儿个数、查看婴儿睡姿及盖被情况,排除新生儿捂被和仰卧位睡姿。夜班护士及时锁门,经常巡视病房,及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并提醒家属轮流休息,时刻保持有一人关注新生儿。让产妇及家属与护士共同承担起新生儿安全管理任务,来减少和防止新生儿意外伤害的发生。结合护理部和科室制定的各项检查标准,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后,新生儿因捂被引起的窒息、溢奶导致的误吸、意外伤(包括坠床和沐浴时烫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均较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前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略)。实施安全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投诉次数明显减少,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求,也是医院生存的根本。我科建立健全新生儿管理制度,建立无惩罚的护理安全上报制度,针对隐患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如交接班制度、安全宣教制度、病房管理制度,风险防范措施等。进一步加强健康宣教,加强护患沟通,使产妇及家属在理解、接受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护士进行风险管理,从而使新生儿不良事件如溢奶误吸明显下降、捂被窒息和意外坠床零发生。实施新生儿安全管理措施,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新生儿的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时,产科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患者投诉率明显下降(P<0.05),很好的改善了护患关系。

新生儿出生后如何护理范文

关键词:妊娠顺产后护理指引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74-01

产妇经历了十月怀胎,又历经了分娩阵痛后终于顺利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宝宝,当产妇及家属在高兴激动之余,难免会有些担忧,初为人父人母不知道该如何照顾产妇及宝宝,这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就顺产后产妇及新生儿的护理,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护理体会。

第一天:

(1)24小时的产后出血监测:产后6小时内每小时一次观察宫缩、恶露、阴道流血性质、伤口、产妇的自觉症状;以后每班一次,记24小时出血量,我们医院是给产妇穿计血裤,嘱产妇更换计血裤后需通知护士,等护士称完出血量后方能丢弃。

(2)生命体征按术后每天三次连测三天。

(3)产后4―6小时自解小便,作为护理人员一定要督促产妇及时解小便。

(4)防坠掉受伤:产后及时补充营养;防立位性低血压:嘱在床坐5―10分钟后,床边站5―10分钟才能由家属陪护到厕所,如产后出血量多或头晕者只能在床边小便。

(5)产后休息:产后尽可能多休息,少看书、电视。

(6)保持会阴清洁:护士每日二次0.25%碘伏会阴擦洗、并交代产妇便后清水冲洗,随脏随洗,保证外阴清洁。

(7)在产后30分钟内行早接触早吸吮,并指导产妇及家属按需哺乳,全母乳喂养。对于有特殊传染病者解释不主张母乳喂养的原因,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8)为预防交叉感染,新生儿沐浴与治疗放在最后进行,仔细观察全身皮肤情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所有的衣服、包被等均需经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第二天:

(1)检查泌乳情况,指导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以及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以及怎样促进母乳的分泌。

(2)指导康复运动:缩肛运动。

(3)检查宫底、统计24小时出血量。

(4)解释产后宫缩痛、产后多汗;如何避免感冒。

(5)保持会阴清洁,查看会阴伤口愈合情况,频谱照射会阴伤口:注意避免会阴烫伤。

(6)按医嘱药物治疗。

第三天:

(1)对于涨奶的产妇教会手法挤奶。

(2)解答新生儿相关的问题:新生儿黄疸、护理等。

(3)出院前的准备。

产妇出院的护理。

(1)确认填写产休地址。

(2)出院结算:准备发票,10点后到收费室结算、护士站取门诊病历、婴儿保健手册、出生证明。

(3)告知:

①新生儿预防接种情况、下一次接种时间、如末接种注明原因并告接种时间和地点。

②42天到门诊复查:产妇挂号到产检室、婴儿到儿保科、盆底肌测定到产科康复室。

③儿脐部护理操作。

新生儿出生后如何护理范文篇3

【关键词】孕产妇;健康教育;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是为确诊为指定的某种疾病的一组病人制定的,以病人为主体的,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整体医疗护理工作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病人在预计住院每天的医疗护理评估方案、干预方式、治疗措施及预期结果等,其特征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结果为导向,以多种学科合作为基础,适合应用于孕产妇健康教育,这种预后相对明确,病情演变相对单纯的常见性、多发性健康问题。我院于2009年实施孕产妇健康教育路径,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孕产期。有非常明确的教育目标,注重时效性,及时考核教育效果,可明显改善我院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服务态度,推动医疗服务从观念转变到工作模式转变,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使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的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出院的孕周在37周~42周无妊娠并发症的产科病例为对照组,将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出院的孕周在37周~42周无妊娠并发症的产科病例为观察组。认真阅读每份病历,将产后并发症填写在调查表中,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对产后相关并发症(如下肢血栓性静脉炎、产后尿潴留、奶胀及皲裂等)发生率的影响。采取我院自行设计的,在2002年已开始实施的产科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每月常规随机抽查住院患者,运用问卷调查法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实施后的孕产妇对孕产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变化。

1.2方法

1.2.1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

根据孕产妇在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共性的健康问题和需求,查阅资料及文献,医护合作,共同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在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征求参与者的意见,进一步修改、补充与完善。具体内容包括:具体实施的时间、内容、方法、效果评价、施教者签名、护士长签名等几部分组成。产前:①入院时,入院介绍须包括医院布局、病房内各种设施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项、饮食营养要点、探视陪护制度、管床医生、责任护士;②实施各种产前检查前要向孕产妇说明该项检查目的及注意事项、如何正确留取检验标本;③待产期,注意观察临产先兆包括不规律宫缩、见红指导、要求孕妇自数胎动,每天早、中、晚各数1h,正常胎动3-5次/h,讲解经阴道分娩的流程和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应对方法,对母婴的好处,鼓励孕妇经阴道分娩的信心,对坚持剖宫产者要介绍术前注意事项,宣传早开奶及母乳喂养的优点,对母婴情感交流的好处,树立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等。个别讲解、发健康教育小册子,指导孕妇及家属阅读相关规章制度。产中:主要由产房助产士一对一讲解产程中如何配合动作,正常产程所需时间,要注意卫生,勤解小便,排空大便,指导产妇如何正确运用腹压,保持体力,顺利生产。剖宫产孕妇由手术室护士讲解手术进展,以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个别讲解。产后:①产后当天,产后的卧位及饮食营养指导;早吸吮的好处,正确的喂奶、挤奶姿势,母乳喂养对母亲和婴儿的好处,产后及时排尿的必要性;早期翻身、主动及被动活动肢体下床活动对促进肠嚅动恢复、术后伤口愈合及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意义;新生儿喂奶后的卧位,如何包裹新生儿,如何选择尿布及为新生儿更换尿布;讲解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的意义,使之欣然接受各项检查。并宣传新生儿洗澡、抚触、游泳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好处,使更多的孩子加入到抚触、游泳的队伍中。②产后第一天,疼痛、胀痛的原因及如何减轻症状,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发生原理、进展过程、相应的处理方法、消退时间,新生儿预防接种的目的、时间和国家计划免疫政策;如何判断奶量是否充足,按需哺乳;怎样观察子宫复旧、恶露情况。③产后第二天,产妇要均衡饮食,如何防治奶胀、皲裂。个别讲解。出院:①产后锻炼;②避孕时间;③产后访视时间。个别讲解。

1.2.2实施

孕产妇入院时由责任护士负责填写入院评估表,依据健康教育路径,结合孕产妇每天的病情变化对孕产妇进行连续、动态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对围产期的认知程度,加深护患交流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促进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护理行为得到规范,使护士明确在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并知道怎样说和怎样做,减少护理行为的随意性、盲从性。

1.2.3评价

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评价。护士长每天定时随机提问孕产妇,了解其掌握孕产期相关知识情况,孕产妇对宣教内容理解并能复述、示范规范为掌握,在评估栏签名;孕产妇不能完全准确复述宣教内容、示范不规范者要及时给予纠正,直至完全正确,在评估栏内注明是重复教育方能掌握。护理部不定期抽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讲评,纠正不足,完善健康教育路径。

1.2.4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产妇产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1

讨论

临床路径是一种为患者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护理服务模式[1]。健康教育能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2]。应用健康教育路径是为了满足住院孕产妇的教育需求而制定的,并用以指导病区护士对住院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让孕产妇了解有关产科知识,对妊娠分娩有一个正确认识,使她们能减轻心理压力,自觉采用有利于顺利分娩的行为,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明确教育目标,强调时效性,增强了健康教育效果。两组产妇因健康教育方式不同,使她们在内容理解、自我护理及对新生儿的护理技巧、产妇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产妇对宣教内容理解更透彻,健康行为发生很大变化,能及时渗透到自我及对新生儿的护理当中,从而提高了满意度,其产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平均住院日缩短,降低医疗费用,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

促进了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提高了护理质量。临床路径是行动的指南,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动态性和完整性,减少了护理行为的随意性、盲从性[3]。临床路径是整体护理的深入,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掌握沟通技巧,还要不断地学习,拓展知识领域,才能及时解答、解释和解决孕产妇的问题和实际需要,改良后的健康教育模式不仅能指导护理人员按计划和时间向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并知道怎样说和怎样做,根据孕产妇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逐项落实,而不是将教育流于形式,也防止护理人员一次性地将健康教育内容灌输给她们。更主要的是孕产妇满足于在教育过程中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收获,促进了孕产妇与护理人员的交流和信任,使她们感到倍受重视,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升高。

参考文献

[1]解东,宋丽华.临床路径实施中减少变异发生的研究与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