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生物质干燥方法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4-05-04 手机浏览

生物质干燥方法范文篇1

目的探讨中药鲜药适宜的加工方法。方法在分析中药鲜药应用现状、鲜药的传统和现代加工方法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中药适宜的鲜药加工方法。结果传统鲜药加工方法应用普遍,但存在相应问题;现代鲜药加工技术具有优势,但需开展相应技术参数研究。结论现代鲜药加工技术更适宜于中药鲜药的加工。

【关键词】中药鲜药传统加工方法现代加工方法

中药鲜药是一类特殊的中药材。鲜品中药要想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就必须实现鲜药产业化,实现生产加工的规范化、现代化。现在很多鲜药的产地初加工原理不明确、技术不统一,药材流通过程中质量不稳定。基于此,本文对鲜药的现有加工处理方法综述如下,以期使鲜药的加工应用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1中药鲜药的应用现状

中药鲜药应用是中医用药的特色及特殊形式,其特点有:寒凉性药鲜品较干品偏凉偏润,辛香气药鲜品较干品味厚力峻,鲜药药汁润燥力强于干品、药汁起效快。鲜药主要用于外感风寒、瘟病及伤食、咳血、吐血诸血证、急性菌痢腹泻、肺炎、肺痈、肺结核、慢性气管炎、百日咳、白喉、腮腺炎、乳腺炎、扁桃体炎、伤科、外科病症的治疗,还可用于恶性肿瘤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危重病的急救及解毒等[1]。

我国有着长期临床应用鲜品中药的经验和丰富的鲜药资源,在二千多种常用中草药中有486种(占22.7%)在传统用法中是以鲜用为主的,它们分属118科,326属[2]。《神农本草经》有“地黄生者尤良,此生者实为鲜品”;《伤寒论》的生姜泻心汤用生姜;《金匮要略》百合地黄汤用生地黄汁;《肘后方》用鲜青蒿治疗疟疾,生天冬治疗肺萎咳嗽,生葛根治疗心中苦烦,生小蓟治心烦吐血,生香薷治舌上生血;《本草逢原》用鲜蒲公英捣汁与酒兑服治疗乳痈,新加香薷饮用鲜扁豆花,五汁饮用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麦冬汁、藕汁,清络饮用鲜荷叶、鲜银花、西瓜翠衣、麦冬汁、丝瓜络、鲜竹叶心等。最常见的植物鲜药有仙人掌、鲜芦根、鲜荷叶、鲜车前草、鲜蒲公英、鲜菖蒲、鲜银花、鲜首乌、鲜茅根、鲜青蒿、鲜藿香、生姜、鲜佩兰、藕节等三十余种。2005版《中国药典》中有马齿苋、九里香、三白草、大蓟、小蓟、车前草、半枝莲、地黄、石斛、地锦草、芦根、连线草、萎陵菜、垂盆草、鱼腥草、闹羊花、骨碎补、络石藤、荷叶、鸭跖草、商陆、紫花地丁、积雪草、断血流、蒲公英、牡荆叶、墨旱莲、金佛草、金钱草、白茅根等中药材以鲜药入药、绞汁内服或外用治疗疾病的记载。目前国外开展植物鲜药研究的很少,国内开展的多为散在,很多鲜品中药的加工原理不明确、技术不统一,药材流通过程中质量不稳定;有些加工使中药鲜药已失去原有的特点。目前,缺少能保存中药鲜药特点的中药加工技术及对鲜药产品的研究。

2中药鲜药的传统加工方法

2.1发汗法鲜药材采收后应趁鲜刮去外层的栓皮,再进行干燥,如丹皮、椿银皮、黄柏等。有些树皮类药材采后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加码叠放,使其“发汗”,待内皮层变为紫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树皮,然后切成丝片或卷成筒,再进行干燥,如肉桂、厚朴、杜仲等[3]。

2.2低温阴干处理法为了保持花类药材颜色鲜艳,花朵完整,采后应放置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或在低温下迅速烘干,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保持浓郁的香气,如红花、芫花、金银花、玫瑰花、月季花等[3]。

2.3润、蒸、闷法取净黄精,加水拌匀使之湿润,旺火蒸2h,淋水1次,使所有黄精都淋到水,再蒸24h,熄火,焖一夜,取出切片,80℃干燥10h即得样品;润、蒸、闷是常用的鲜中药加工方法[4]。

2.4硫磺法加工处理近年来,产区有不少采用硫磺薰蒸鲜药的加工方法,并认为该加工方法具有方便、外观好看、生物碱含量高、防虫、杀菌效果好、耐贮藏等优点。有报道[5]取洗净晾干鲜浙贝装网袋内,已装袋的鲜鳞茎一起码于距地50cm的木架上,下放盛硫磺的铁桶,点燃,上盖2层塑料薄膜,不使漏气;过2~3h检查,注意不使火熄灭,并及时添加硫磺,保持硫蒸气充满整个空间,24h中上、下、内、外翻1次,连续薰蒸72h,取出用清水冲洗鳞茎表面残留的物质,放水泥场晒4d,收至室内回潮2d,再晒3d至干,重复3次,得干贝母。有人[6]曾取同一块试验田的新鲜百合鳞茎,分别剥取外片(上年种茎的鳞叶)、心片(鳞茎中央抱合紧密的5~6枚鳞叶)、中片(去除外片,心片部分后的鳞叶)、混片(鳞茎上所有的鳞叶),洗净,沸水中烫煮11min,捞出冷水漂净,晒干。另取百合混片分别烫煮7,9,11,13,15min,捞出冷水漂净,晒干。

2.5烘箱干燥有人[6]将鲜药材平贝母采挖后抖去泥土,用清水将鳞茎上的泥土及杂物冲洗干净,分别装盘置于室外晾至无浮水时称重,然后放进45,50,55℃3种温度的烘箱中干燥。每隔24h称重1次,排潮时间为第1天每隔1h排1次,第2天每隔2h排1次,第3天每隔3h排1次,3d可全部烘干。

2.6水飞处理有研究报道,夏、秋采收青黛茎叶,置缸内,用清水浸2~3昼夜,至叶烂枝脱时捞出枝条,每100kg叶加入石灰10kg充分搅拌,至浸液呈紫红色时,捞取液面泡沫,晒干,即得青黛粉[7]。

3中药鲜药的现代加工方法

3.1微波干燥微波具有穿透性,可以穿透材料的内部,穿透深度随频率而变,一般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微波干燥时只对被加工的鲜药材进行加热,对炉体及周围环境不加热,也无热辐射,所以周围环境温度低,同时无燃料烟尘等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排出,有利于环保和产品的卫生等。微波干燥具有干燥速度快、干燥时间短、产品质量高、反应灵敏、易控制、热能利用率高、节省能源、没有公害、设备占地小等优点。目前国内使用微波干燥的鲜药材主要有百合、天麻、菊花[8]等。

3.2红外干燥法红外干燥具有干燥速率快、热效率较高、成品质量好的特点,但电耗过大。适于热敏性物料干燥,也有用于鲜中药的干燥。有报道取新鲜鸡胆5粒,将胆汁置于100ml蒸发皿中,置红外干燥箱中,控制温度为40℃或60℃,敞开式加热使胆汁中的水分蒸发至近干,而后取出晾干[9]。

3.3红外辐射加热干燥法红外辐射可把热量通过辐射直接传给物料,不需要中间介质、热损失小。红外辐射加热符合环保的要求,对被加热物没有污染。虽然远红外干燥具有干燥后使物料含水量内外均匀一致、干燥快等优点,但由于其存在设备成本高、远红外线只具有一定的穿透性,使得干燥能力介于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之间,对于粗大物料,其干燥能力并不能表现出来等缺点,目前该法用于鲜药材干燥的报道尚少。

转贴于

3.4冷冻干燥法冷冻干燥法是指在-20℃,将冷冻的药材置于真空状态下,使之充分脱水,从而完成植物从冷冻状态到脱水防腐状态的转换,最能保留完整的有效成分及原味,并可在加水后还原。将鲜中药匀浆后可直接进行冷冻。说明直接冷冻干燥方法加工鲜药材是可取的,于直接冷冻干燥,不经水处理,减少了鲜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损失,对提高鲜药材的质量是有益的。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加工鲜人参(即用机械在低温下将鲜药材进行快速干燥)的方法,外表颜色鲜艳、美观,主根饱满、无皱似鲜参(排针)、香气浓郁,断面、粉末颜色均浅,易粉碎、易浸渍,有利于制备制剂,断面荧光亮蓝、明显而均匀;总皂苷含量比生晒参约高17.7%,收率约高10%~14%。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加工天麻,以化学成分和外观指标考核,真空冷冻干燥法加工天麻的优越性高于传统的水煮烘干法[10]。

3.5喷雾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往往是制造过程中最后的一个步骤,它就是经由不断的喷雾、混合和干燥来使药材从(提取)液体变为粉末。将鲜中药匀浆后可直接进行喷雾干燥。对于中药制药行业,喷雾干燥技术的应用有其独特的作用,简化并缩短了中药提取液到制剂半成品的工艺和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喷雾干燥技术的核心是流化技术,具有从流体到固体瞬时干燥的突出优势。有研究[11]表明,将鲜益母草通过喷雾干燥工艺制成胶囊,剂量仅为原来的1/50,成本降低4/5。

3.6高温湿热蒸气法有人取净黄精,加水拌匀后装入高压蒸气消毒柜,在120℃,0.2Mpa条件下,分别蒸制2,4,6h,取出切片,80℃干燥10h即得样品[12]。

4问题与展望

鲜药的范围很广,除了传统的中药鲜药外,一些中药的非药用部位(如金银花的茎叶、丝瓜的皮和青衣)都可作为鲜药应用。虽然传统的鲜药加工方法仍在应用,但弊端较多,如天麻[13]传统的蒸熏烘烤加工中损耗了活性成分;晾晒和储存致使多种细菌藏隐于纵皱沟纹中。有些中药材经熏硫后由于硫磺本身有杀虫作用增强了防腐力,但使中药材残留大量的二氧化硫及砷、汞等重金属。现有的很多干燥方法虽可使鲜药得到干燥,但鲜药的药性却会丢失一部分,如果不干燥,鲜药又无法长期保存或灵活应用。怎样能使鲜药随意应用,既具有鲜药的基本特征,又能长期保存鲜中药的药性特点,这是中药鲜药研究的重点。现代加工技术,如喷雾干燥、微波干燥、红外干燥、红外辐射加热干燥、冷冻干燥等,为鲜中药的加工提供了新的、可量化的方法,可提高鲜药材的有效成分,增加鲜药的临床药用价值,并且已在食品行业中有了较多的应用,但现代加工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哪些鲜中药材适合何种干燥方法,采取何种鲜药的加工技术参数可得到理想的结果,均需开展相应的对比研究,才能使现代技术在鲜中药的加工中得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嘉娴.鲜中药的特殊性与应用[J].中医中药,2001,8(12):50.

[2]李银珠,黄红亮.中药鲜药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医药指南,2007,5(10):0162.

[3]宋淑华,陈淑艳.各类中药材加工方法[J].贮藏加工,2003,9:35.

[4]喻雄华,张大舜.不同方法炮制的黄精中多糖含量的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0):1306.

[5]李林,陶正明,郑坚.浙贝母不同加工方法的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5)∶1199.

[6]曲伟红,周日宝,童巧珍,等.百合产地加工方法对百合质量影响的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04,20(4)∶74.

[7]杨广民,张志国,欧阳荣.青黛水飞及产地加工对其质量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5,8(6)∶307.

[8]张薇,王泽槐,许静芬.淮山药微波干燥过程温度水分的特征变化研究[J].中药材,2005,28(9):760.

[9]赵慧辉,刘养清.鸡胆汁微波干燥法与其他干燥方法的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2):174.

[10]雍武,赵寅生,顾月华.不同干燥方法对天麻质量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成药,2005,27(6):673.

[11]徐建中.喷雾干燥法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J].基层中药杂志,1999,13(3):55.

生物质干燥方法范文

关键词:粮食;烘干;现状;发展趋势

一、我国谷物干燥技术的发展情况

我国谷物干燥机械的发展是从解放初期仿制前苏联、日本等国外的干燥机开始的。由于干燥机结构复杂、耗用钢材多、造价高,不适合当时农村的经济和体制状况,仅在大型农场和粮库有所应用。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研制开发中、小型谷物干燥机,并在国营农场生产连队使用,20世纪80年代后,为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研制生产的谷物干燥机向多功能化、小型化方向发展。并相继研制成功了热煤气发生炉、低热值气化炉、稻壳煤气发生炉、固体燃料煤气发生炉、无管式热风炉、液化气热风炉、间接加热器燃煤热风炉和太阳能干燥装置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专业化、集约化的规模经营也有新的发展。特别是大型粮库和国有农垦系统的种子及谷物生产基地,逐步装备起成套的谷物干燥设备,并于仓储、加工等设施配套,这些设备成为我国谷物干燥设备的主要代表。四川省三台干燥机械厂、辽宁省铁岭精工机械厂、黑龙江红兴隆机械厂等干燥设备的专业化生产厂,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四川省农机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以及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份的一些农机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相继推出了许多科研成果。台湾独资企业上海三久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循环式低温干燥机、日本独资企业金子农机无锡有限公司经销的种子专用干燥机和通用型干燥机等与1996年先后进入我国市场,并带动了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干燥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由于谷物干燥机的研制开发适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粮食收购企业的需要,且生产效率高、故障率越来越低,售后服务周到等,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谷物干燥机的迅速发展,为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提供了重要的谷物处理保障。

二、国外干燥技术的发展情况

国外较发达国家的谷物干燥研究起步^早,已有60多年的历史,20世纪50-60年代,实现了谷物干燥机械化阶段;60-70年代,实现了谷物干燥自动化阶段;70-80年代,实现了谷物干燥提高质量和降低干燥成本阶段;90年代谷物干燥实现微机控制和微机管理阶段。

美国:谷物干燥机在全国应用比较普遍,主要的机型有有中、小型低温干燥仓及大、中型高温干燥机。这些机器以干燥玉米和小麦为主,以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为热源,采用直接加热干燥。设备一般包括料位控制、风温控制及出粮水分控制系统。太阳能干燥机在美国也开始应用,但由于设备投资高和占地面积大等原因,目前应用不多。

俄罗斯:谷物干燥机应用比较普遍,大都形成了工厂化生产,有较完善的自控系统,其谷物干燥机型以大、中型居多,为高温干燥方式。较普遍的应用于干、湿粮混合干燥工艺,具有一次降水幅度大、节能和提高干燥质量的优点。干燥中采用的热源是柴油和煤油,为直接加热干燥。

日本:日本的谷物干燥设备是从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主要发展适用于干燥水稻的中、小型设备。机型有小型固定床式谷物干燥机,以及中、小型循环式谷物干燥机及大型谷物干燥机等。采用的热源为煤油和柴油,少量采用稻壳为原料。在各干燥设备中大都装有较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注重干燥质量。

三、我国谷物干燥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谷物干燥设备近几年虽然发展迅速,推广很快,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可忽视。

1、烘干机售价较高。由于烘干机价格昂贵,再加上土建工程和安装费用,使很多想购买者望而却步,不能迅速推广,满足不了农业生产需要。

2、烘干机类型杂,型号多。由于烘干机类型较杂,型号多种多样,使购买者无法适从,给选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烘干机故障率较高。较高的故障率,影响烘干作业效率的发挥,给使用操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4、烘干机自动控制水平较低。烘干机出口的谷物水分不能准确控制。

生物质干燥方法范文

关键词:煤质分析;化验;全水分测定

前言:

煤中的全水分是煤质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亦是煤炭计量和计价不可缺少的依据。测定全水分的国家标准(GB/T211)主要有通氦干燥法、空气干燥法及微波干燥法等。

一、全水分测定的一般要求

1.1煤样的制备

粒度小于13mm的煤样按照GB474的有关条件规定进行制备。全水分煤样制备过程中,粒度小于13mm的煤样破碎,必须使用专用密封式破碎机,以避免煤样制备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粒度小于6mm煤样制备的破碎过程中用水分无明显损失的破碎机。新国标中规定使用MP-160型密封式气流内循环破碎制备全水分煤样,但不排斥使用其他与MP-160型有相同效果的密封式破碎机。制备方法:从破碎到粒度小于13mm的煤样中取出约2kg,全部放入破碎机中,一次破碎到粒度小于6mm,用二分器迅速缩分出500g煤样,装入密封容器。

1.2煤样的损失

在测定全水分之前,应检查装煤样的容器的密封情况,再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工业分析天平称准到总质量的0.1%,并与容器上标签所注明的总质量进行核对。如果称出的总质量小于标签上所注明的总质量(不超过1%),并且能确定煤样在运送过程没有损失时,应将减少的质量作为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量。并计算出该量对煤样质量的百分数(M1),在计算煤样全水分时,应加入这项损失。

二、通氮干燥法测定

称取一定量粒度小于6mm的煤样,在干燥氮气流中(能有效防止年轻烟煤和褐煤在受热过程中的氧化)于105~110℃下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含量。

2.1试剂

氮气(GB/T8979):纯度为99.9%以上;

无水氯化钙:化学纯,粒状;

变色硅胶:工业用品。

2.2仪器设备

(1)小空间干燥箱:箱体严密,具有较小的自由空间,有气体进、出口,每小时可换气15次以上,能保持温度在105~110℃的范围内。

(2)玻璃称量瓶:直径为70mm;高为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3)干燥器:内装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未调解的块状无水氯化钙)。

(4)分析天平:感量为:0.001%。

(5)工业天平:感量为0.1g。

(6)流量计:测量范围100~1000ml/min。

(7)干燥塔:容量250Ml,装干燥剂(变色硅胶)。

2.3测定步骤

用预先干燥并称重过(标准到0.01g)的称量瓶迅速称取粒度小于6mm的煤样10~12g(标准到0.01g),平摊在称量瓶中。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通入干燥氮气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烟煤干燥1.5h,褐煤和无烟煤干燥2h后,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在空气中放置约5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约20min),称量(称准到0.01g)。然后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质量的减少不超过0.01g或质量有所增加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应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水分在2%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三、空气干燥法

称取一定量的粒度小于6mm的煤样,在空气流中、于105~110℃下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含量。

3.1仪器设备

干燥箱:内附鼓风机,并带有自动调温装置,温度能保持在105~110℃范围内;干燥器;玻璃称量瓶;分析天平;工业天平。

3.2测定步骤

用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称准至0.01g)的称量瓶迅速称取粒度小于6mm的煤样10~12g(称准至0.01g),平摊在称量瓶中。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鼓风条件下,烟煤干燥2h,无烟煤干燥3h后,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在空气中冷却约5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称量(称准到0.01g)。进行检查性干燥,方法同通氮干燥法。

四、微波干燥法

煤样置于微波炉内,使煤样中水分在微波炉发生器产生的交变电场作用下,引起摩擦发热,使水分迅速蒸发。

4.1微波干燥法的特点

(1)微波加热法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在被加热物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因此,受热均匀,水分蒸发速度快。

(2)微波发生器的交变电场越强,被加热介质的极性分子摆动的幅度就越大;频率越高,分子间摩擦和碰撞的次数就越频繁。这两种作用都会加剧受热物质受热。

(3)在同一电场作用下,不同介质的分子极化程度不尽相同,水分子比其它分子易极化,因此,容易受热变成蒸气放出。

(4)微波干燥法不适合无烟煤和焦炭等导电性较强的试样。

4.2方法

称取一定量粒度小于6mm的煤样,置于微波炉内。煤中水分子在微波发生器的交变电场作用下,高速振动产生摩擦热,使水分迅速蒸发。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全水分。

4.3仪器设备

微波干燥水分测定仪:凡符合以下条件的微波干燥水分仪都可使用:微波辐射时间可控、煤样放置区微波辐射均匀。经试验证明测定结果与通氮干燥法的结果一致。

4.4测定步骤

按微波干燥水分测定仪说明书进行准备和状态调整。称取粒度小于6mm的煤样10~12g(称准到0.01g),置于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的称量瓶中,摊平。打开称量瓶盖,放入测定仪的旋转盘的规定区内。关上门,接通电源,仪器按预先设定的程序工作,直到工作程序结束。打开门,取出称量瓶,盖上盖,立即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然后称量(称准到0.01g)。如果仪器有自动称量装置,则不必取出称量。

五、测定水分的注意事项

5.1干燥过程

水分由物料的自由表面上汽车和周围介质扩散的过程称为干燥过程。干燥过程可以分为对物料的加热阶段、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

5.2干燥速度

干燥速度与燥物料的粒度大小、水分含量的多少、物料的堆积方式以及干燥介质的参数及其流动情况有关。

在烘箱内加热干燥测定煤中水分、干燥速度与煤样粒度、煤中水分大小、煤样在称量瓶中辅平程度,以及烘箱的温度和烘箱内空气流动情况有关。

5.3测定条件

煤样在空气中进行加热干燥时,试样的质量因水分的蒸发和有机物质的分解而减少,因有机物质的氧化而增加,因此,以空气为介质,加热干燥测定水分的分析结果实际上是上述两项因素互相补偿的结果,不可能十分准确。但在一定的温度、时间和条件下,各种煤样都有一个最小质量的数据,也可以认为是水分蒸发的最高数据,虽然比煤样实际水分的含量往往偏低,但与实际水分非常接近,因此,只要固定测定条件,水分分析结果仍可以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孟娟,梁艳,煤炭筛分试验技术探讨[J]科技与生活,201,8

[2]林木松,张宏亮,杨培秀,傅强,商品煤全水分测定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J]广东电力,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