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4-05-07 手机浏览

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要点

新生儿脐部比较容易受感染,而且新生儿免疫机制发育不完善,集体防御能力较差,特别容易引发脐部感染,影响新生儿健康[1]。为了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率的发生概率,必须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有效的护理,抓住护理要点实施针对性保护措施,防止病原菌的侵入,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2]。本研究以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及要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300例新生儿,男婴174例例,女婴126例,出生体重2500-4000g。均为单胎,所有患儿均无宫内感染,Apger评分在8分以上。

1.2方法

日常护理:(1)保持脐部干爽:新生儿沐浴后及日常被水浸湿或被尿液污染后,需使用干棉球或干净的纱布擦干,并使用络合碘面前进行消毒,消毒时未脱落的脐带从根部向上消毒,脱落后的脐带从脐窝中心向四周消毒,消毒过程中给予患儿2-63根棉签辅助处理,一根棉签用于脐带根部、一根用于脐带周围,另一根用于吸取脐带周围多余消毒剂。(2)避免感染:为保护脐部,新生儿脐带结扎后12~24h往往会使用无菌纱布包扎脐部,而由于纱布容易被刚刚结扎的脐带伤口分泌物及宝宝的大小便污染,给细菌在脐部生长繁殖创造条件,因此脐带结扎12~24h后,需及时去除盖住脐部皮肤的纱布,并每天用络合碘毒脐带2~3次,直至脐带干燥脱落;(3)避免摩擦:由于已干燥但尚未脱落的脐带残端很坚硬,经常碰触摩擦,易导致根部出血,因此护理中需注意避免对脐部的刺激,选择柔软的纸尿裤和纯棉内衣,消毒脐部时,手法要轻柔,避免对脐部造成擦伤。

特殊护理:(1)脐带发红:脐带干燥脱落过程中,根部及周围皮肤往往会有轻微发红,属于正常现象,可使用络合碘消毒,并使用刺激性小的红霉素软膏外涂脐部;护理过程中若皮肤发红严重,脐轮有肿胀,且发红皮肤温度较高,则可能为发生感染,需及时采取措施处理;(2)脐带渗血:脐带结扎不彻底,可造成脐带渗血,多发生在结扎后12h内,若新生儿发生脐带渗血,则需重新结扎止血;少数脐带干燥后未脱落前,受牵拉、刺激等,可导致脐带渗血,若发生此种情况,可使用云南白药外涂;脐部出血量较少时可用碘伏消毒加压包扎或用明胶海绵止血,如出血较多按压止血无效时,应缝扎血管止血。(3)脐部分泌物:脐带愈合过程中,残端往往渗出清亮的或淡黄色黏稠的液体,属于正常现象,新生儿脐部有分泌物渗出后,需及时清除,以避免分泌物干燥后,导致脐窝和脐带根部发生粘连,引起感染;(4)脐带脱落迟:新生儿脐带一般3~7d内可自然脱落,若2周后仍未脱落,则需对脐带情况进行仔细观察,查看是否有红肿、化脓、大量液体渗出等,若有脐炎发生症状,则需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若无以上现象,则可使用络合碘进行消毒,并保持残端干燥,以加快脐带脱落;(5)脐肉芽肿:因脐带脱落过晚发生脐炎未及时治疗可导致脐肉芽肿,表现为脐窝内有粉红色易碎有渗出的包块,脐窝内潮湿有渗出,易出血及感染,可并发脐同皮炎。为保持脐部干燥,可用10%硝酸银烧灼,小肉芽可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镊子夹除后加压包扎,每天2次换药。此外,在新生儿出院前,还应做好脐部护理宣教,为产妇及家属讲解的脐部护理要点,教会产妇及家属正确消毒新生儿脐部的方法,注意避免脐部潮湿、污染,若发生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

1.3观察指标

在新生儿脐带护理过程中,仔细观察新生儿脐部变化情况,是否有粘液性分泌物,是否有潮湿、渗血情况出现,记录新生儿脐炎、脐部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家属满意度进行评价,评分范围0~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70~79分为一般满意,

2结果

经护理后,本组300例新生儿无一例发生脐炎、脐部感染及并发症。在家属满意度方面,非常满意167例,满意84例,一般满意49例,无一例不满意,家属满意率达到100%。

3讨论

婴儿脐带周围有着丰富的胶质样组织,细菌非常容易再次繁殖、生长,特别是厌氧菌和病原微生物和细菌感染。一般情况下,新生儿脐带在出生7天以后才会自然脱落,脐部创口需要2周才能完全愈合[3],这个阶段新生儿的脐部护理与新生儿健康有着重要的关系,必须对新生儿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降低新生儿脐带感染。由于脐部潮湿易滋生病菌引起局部感染,因此日常中需保持脐部的干爽,注意做好脐部保护及消毒,避免感染及摩擦,以防止脐炎及脐部擦伤。在做好日常护理的同时,还应加强脐带发红、脐带渗血、脐部分泌物、脐带脱落迟及脐肉芽肿等脐部特殊护理,从而减少脐部并发症。从我院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经过精心的脐部护理,本组300例新生儿无一例发生脐炎,脐部感染及并发症,表明了护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叶丽君,郭玉萍.改进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20(12):55-56.

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碘酊消毒液;高锰酸钾溶液;新生儿;脐部护理

新生儿在出生之后通过结扎脐带,能够对脐带残端血液循环进行完全阻断,使脐带僵化、干枯,最终脱落,脐带脱落的过程需要1~2周的时间。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小儿脐部是最为容易感染的一个部位,如果护理不当,会造成新生脐部出血、感染,严重的小儿会造成败血症,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1]。现在对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22例新生儿分别使用碘酊消毒液进行护理治疗和高锰酸钾溶液对脐部进行护理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探讨碘酊消毒液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3年01月收治22例新生儿,其中男性占9例,女性占13例,小儿的体重在322~3800g之间。所有新生儿都没有出现宫内感染症状,Apgar评分在8分以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占11例,对照组新生儿给予高锰酸钾溶液对脐部进行护理,观察组新生儿给予碘酊消毒液护理。两组新生儿在性别、体重以及Apgar评分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探讨碘酊消毒液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1.2方法

1.2.1两组新生儿均做好产时和产后的脐带处理,使用宽度为0.2cm左右的气门芯穿上手术丝线进行消毒之后备用,接生时把气门芯置于血管钳上,擦干小儿全身且给予保暖之后断脐。使用两把血管钳把脐带钳住,从中间剪断,使用75%的酒精对脐根部进行消毒,使用血管钳在距离脐部约0.5cm的位置钳夹脐带,把剩下的脐带剪去,剪脐的整个过程都要保证在无菌环境下操作,避免发生医源性感染症状。使用牵引气门芯的上丝线把气门芯套在脐轮和血管钳之间,把脐带残端的血液挤净,两组新生儿分别给予脐部护理治疗。对照组新生儿给予高锰酸钾进行脐部护理,使用20%的高锰酸钾对脐带断面进行消毒,待其干燥之后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次日沐浴之后使用75%的酒精对脐带和脐轮进行消毒;观察组新生儿给予碘酊消毒液治疗,使用2%的碘酊消毒液对脐带断面进行消毒,待其干燥之后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次日沐浴之后先使用2%的碘酊进行消毒,再使用75%的酒精对脐带和脐轮进行消毒。

1.2.2对两组新生儿在潮红、炎症、渗血等脐部残端症状以及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进行对比观察,并做好记录。

1.2.3选用软件SPSS18.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x2对计数数据进行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在潮红、炎症以及渗血等脐部残端症状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小儿脐部是最为容易感染的一个部位,如果护理不当,会造成新生脐部出血、感染,严重的小儿会造成败血症,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碘酊由碘和碘化钾溶解在酒精溶液中制成,杀菌效果显著,能够是病原体蛋白质出现变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烧灼效果,减少创面的渗出[2]。新生儿出生后,在无菌条件下断脐包扎,24小时后基本干枯,一周左右逐渐脱落。在存留着的那一部分脐带脱落之前,必须用一块消毒的纱布盖住。脐带脱落后仍有一个创面,极容易感染而发生脐炎,故应小心护理脐部,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防止污染。洗澡时要避免脏水污染脐部,洗操后要更换衬衣。勤换尿布,防止粪尿污染脐部。此外,碘酊消毒液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中,促进了创面的收敛以及肉芽组织的生长,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病原菌的生长,加速了脐带的结痂和脱落[3]。新生儿出生后,如果脐带护理得当,一般1周左右即可脱落干净,因个体差异或残端留得过长,在出院时未脱落者,应做好出院指导,并准备好碘酊和消毒棉签交给产妇,教会她们消毒方法。嘱她们一旦在家中发现有渗出物和脓性分泌物,应立即来院就诊,以得到及时治疗。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在潮红、炎症以及渗血等脐部残端症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张艳茹,马建芬.碘酊消毒液在新生儿脐

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范文篇3

【关键词】双重结扎断脐法;临床效果;护理措施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7.160

脐带作为胎儿的附属物,是胎儿从母亲体内吸收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排泄废物的主要通道,其一端附着于胎盘胎儿面,一端连着胎儿腹壁脐轮[1]。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在断脐之后,残留的脐带会逐渐的硬化、干枯,进而1周左右脱落。在临床上,脐带夹断脐法和气门芯套断脐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新生儿断脐法[2,3]。脐带结扎的方法将直接影响新生儿脐带残端的脱落时间,若脱落时间延长便增加了新生儿脐部发生感染的几率,同时也增加了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4]。为此,本文作者对本院2013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0例新生儿,采取不同的脐带结扎方法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0例新生儿,其中500例为顺产,产妇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7.6±4.5)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5±3.7)周,新生儿的体重均在2500g以上,脐带直径0.8~1.9cm,平均直径(0.83±0.3)cm;500例为剖宫产,产妇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7.5±3.5)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6±4.3)周,新生儿的体重均在2500g以上,脐带直径0.7~1.8cm,平均直径(0.88±0.2)cm。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新生儿脐带结扎时应用双重结扎断脐法:①将直径3mm的气门芯2个分别套于丝线内作牵引,放于脐包内用压力蒸汽灭菌消毒,新生儿出生后由专业的助产士应用双重气门芯结扎脐带,在新生儿脐带根部及周围用75%酒精消毒,在距脐轮0.5cm和1cm处的脐带用气门芯分别套扎第1道,第2道,在距脐轮2cm处剪断脐带,挤出残端血液,用碘伏消毒断面,并用纱布包扎脐部。②24h后进行沐浴,并于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脐部残端和脐轮处,脐部暴露不用包扎。③每天检查脐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观察脐带脱落时间。对照组新生儿脐带结扎时应用传统的脐夹结扎脐带法,常规进行消毒新生儿脐周,使用脐带夹慢慢用力加紧并关闭,注意距离脐根0.5~1.0cm处,将脐带断离,并使用碘伏消毒脐带的残端,再使用无菌的纱布将开口处置于脐带夹的下方,进行覆盖脐带夹的切除口处,最后使用脐绑带进行包扎,待24h后剪掉脐带,放云南白药止血、包扎。

1.3护理干预①在新生儿脐带结扎后24h内检查脐带卷清洁情况,观察有无渗血的情况。在48h后将脐带卷取下,暴露脐部,有利于干燥。②每日洗澡后,使用0.5%的碘伏进行脐部消毒,密切观察脐带残端有无血肿情况和干燥程度。③为新生儿勤换尿布,注意不可将尿布把脐部覆盖,避免尿液将其浸湿,引起感染,如果被尿液污染,应立即消毒。如果新生儿脐部根部部分脱落,有少量的分泌物,应使用碘伏进行消毒,由内而外,将分泌物擦净,保持其干燥。④观察并记录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红肿情况、渗出和异位情况。⑤未脱落者出院后电话进行回访或复诊。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新生儿脐部残端渗血、感染、脱落时间,结扎0.5h后由助产士检查新生儿脐部有无渗血情况,护理人员24h内每2小时检查1次。每日洗澡时均要检查脐部情况,并记录。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渗血、感染情况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渗血率0.60%、感染率7.60%,对照组新生儿脐部渗血率6.00%、感染率43.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新生儿脐部渗血、感染情况比较[n(%)]

组别例数脐部渗血感染

观察组5003(0.60)a38(7.60)a

对照组50030(6.00)215(43.00)

χ28.95443.572

P

注:两组比较,aP

2.2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5.67±2.35)d较对照组(9.89±3.84)d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新生儿脐部脱落时间比较(x-±s,d)

组别例数脱落时间

观察组5005.67±2.35a

对照组5009.89±3.84

t-6.844

P

注:两组比较,aP

3讨论

在新生儿出生以后,结扎脐带对于新生儿循环系统的建立具有较好的作用,同时也避免脐部出血,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脐部发生感染的几率[5]。临床上脐带结扎的方法有很多[6],常用的主要有双重结扎断脐法、脐带夹结扎法、有线结扎法等,脐带夹结扎法操作不是十分简便、不利于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护理,且容易脱落导致出血。双重结扎断脐法在新生儿脐带根部及周围用75%酒精消毒,在距脐轮0.5cm和1cm处的脐带用气门芯分别套扎第1道,第2道,在距脐轮2cm处剪断脐带,挤出残端血液,用碘伏消毒断面,并用纱布包扎脐部。其优点为方便掌握,具有弹性,且松紧适宜,不易引起松动,能够完全将血流阻断,有利于创面愈合,不易形成血肿,使残端紧闭,避免气门芯的意外滑脱,显著减少残端渗血和分泌物,同时又容易使残端脱落坏死,缩短自然脱落时间。本文通过研究表明,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渗血率0.60%、感染率7.60%,对照组新生儿脐部渗血率6.00%、感染率43.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双重结扎断脐法可减少脐部渗血,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减少脐部感染发生率,故双重结扎断脐法是一项新的值得推广的助产技术。

参考文献

[1]蒋莹,吴美君,白美姣.双重结扎断脐法在新生儿脐带结扎中的应用效果.护理杂志,2013,30(7):48-49.

[2]夏雪荣.两种新生儿脐带结扎法的护理效果观察.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4):2424-2425.

[3]叶明.脐带夹和气门芯双重结扎并离断新生儿脐带的效果.护理杂志,2011,28(5):74-75.

[4]张文.新生儿脐带结扎保护带用于脐部护理的临床观察.中外医学研究,2011,9(36):103-104.

[5]叶芬.四种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效果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14,30(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