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城市设计可行性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4-05-09 手机浏览

城市设计可行性范文

关键词:城市设计过程导向老城更新城市问题

1什么是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是为提高和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社会生活、市民行为和空间形体艺术对城市进行的综合性形体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英文UrbanDesign)的具体定义在建筑界通常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

2城市设计的重要作用

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依据,是对城市未来景象的描绘,现在的城市设计满足了通过设计改变城市面貌的作用也描绘出了美好的城市景象,众多城市也正是通过这样具体的城市设计来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

但是这样的城市设计偏向于建筑形体等的设计,过于细致,过于重视美学、建筑表现。从当年柯布西耶对巴黎的城市设计,到如今的这些标准化批量产生的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缺乏的不是能否设计出各式各样的符合规制的图纸,而是缺少适合不同城市,具有指导意义的城市设计。

各个城市设计日渐趋同,大广场、大马路、大高楼,各式各样的形象工程,似乎成为了当今城市设计的统一标准,各个城市毫无特色而言,留给世人的城市印象相差无几。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无异于缺少对城市设计的正确认识。城市设计只是需要设计出各种精妙的图纸,还是应当对城市的发展进行引导?城市设计是寻求一个最终的结果,还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改进的过程?具有引导作用的城市设计,在解决城市问题中能够起什么作用,应该起什么作用?是否应该将城市设计作为一个过程导向性的公共政策来引导城市的发展?本文带着这些问题,结合百色市解放街区老城更新改造的实例,以寻求城市设计面向过程导向性的老城更新所可以并应该起到的作用。

3城市设计的引导作用

在老城保护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城市设计进行引导。城市设计不同于建筑设计,并非需要像建筑师或其他设计师一样直接设计出具体的对象,城市设计的目标也不只是局限于塑造良好的空间形态,而是应当设计出一个科学的发展计划或是发展策略,从单一的城市空间设计扩展为对城市发展全过程的决策、改造城市的公共方针,建立城市发展的远期目标;运用设计技巧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设计城市,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加入公众参与过程,让居民参与到整个设计过程中来,与政府、开发商等各个利益相关者共同组织工作,通过对塑造城市力量的更深刻的理解,尝试在更新、更好的方向上加以引导。

4百色老城更新案例

在百色老城更新中,总结了扬州老城更新的经验加以运用。在设计的初期,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调查结果显示:整个老城区建筑形式多样,建筑产权混杂,人口组成复杂,历史建筑掺杂其中,商业业态混乱,基础设计配置不全,公共空间缺失,交通可达性差。针对这些问题,政府与开发商原本采取自上而下的更新方式,对破旧的街区进行拆除,对具有历史意义的街区加以建设和改造,并且在技术方参与进项目之前已进行一些改造,但改造尽限于对建筑表面墙体的粉刷,对建筑表面的设计。在总结了当地各种情况之后,设计者决定运用扬州成功经验,对百色老城进行过程导向性的更新,重新制定具有引导性的城市设计。

4.1公众参与城市设计

公众参与是城市设计作为一项公共引导性政策在老城保护中的重要部分,贯穿于整个城市设计始末,在项目设计开始之前,聚集当地居民对此次项目进行讨论,汇集了城市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种种问题,例如公共空间、基础设施、环境改造等问题。在讨论过程中,针对设计者所关心的问题居民们提出了意见和看法,还提出了设计者所没有考虑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参与的结果使得设计者掌握了居民的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更加能把握各方的需求。在城市设计过程中,设计方案基本确定之时,向公众公示,听取居民意见。老城保护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参与过程,在此过程中,公众的利益诉求需要这样在每一个环节得以充分体现。

4.2制定分区改造策略

在了解了整个区域的整体情况之后,发现整个片区情况较为复杂,各部分情况各不相同,于是否定大面积统一改造的方式,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情况提出分区改造策略。在规划过程中主要将整个地块分为三个区域(图1),对这几个区域的主要策略为:区历史风貌较好片区,此类片区应优先考虑下列议题:城市保护和遗产管理,开发旅游业,发展旅游商业,完善排水设施;B片区历史风貌犹存片区,此类片区应优先考虑下列议题:适度发展公共活动空间,加大绿化种植,完善市政设施和交通设施,加大对有价值的建筑的保护力度;C片区历史风貌已无片区,此类片区应优先考虑下列议题:社会性公共基础设施,开放绿地及公共活动空间,交通作用。在大的分区之下又根据各个区域的不同情况更进一步的提出更新策略。

4.3制定改造原型

城市设计主要是针对老城区展开,并且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互结合的方式,由于是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因此制定城市更新模型,指导城市居民展开自我改造极为有意义。根据广西地区城市建筑特征明显,如骑楼、面宽窄进深长等特点,对窗、门、挑檐等分别制定设计措施,逐步改造。整个设计方案具有普遍适用性、并且可行性强可复制性强。

5结语

城市设计成果是否反映能够作为一项政策,发挥过程引导性作用将最终影响到城市公共生活品质和城市活力。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多,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城市设计需要的不仅单纯的街景设计、建筑设计的片面化做法,能够把城市设计作为一项引导性的公共政策,无论是在新城建设,还是老城更新中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引导性的城市设计具有可复制性,将有利于指导城市的建设并指导城市的建设管理。

扬州老城更新的成功案例和百色老城更新的顺利实施,不止一次的证明城市设计要面向过程导向性的老城更新,并且在老城更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乃华.非政府组织在规划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以社区规划师制度为例[J].城市规划,2009,(7):56~57.

[2]孙施文,殷悦.西方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国外城市规划[J].2004,(19):1521.

[3]阳建强.中国城市更新的现况、特征及趋向[J].城市规划,2000,(4):53~55.

[4]孙彤宇,管俊霖,方晨露.城市设计与公众意志表达[J].城市建筑,2011,(2):10~11.

[5]许光华,宋智勇.论城市设计与我国的城市历史保护[J].城市建筑,2008,(2):23~25.

[6]陈济凯.适应性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城市设计可行性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人性化;适度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便使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力度也逐渐加重加大。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在慢慢显现出来,比如路侧分隔带过于密植、盲道设计非人性化以及景观后期养护不周等。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7-0192-01

1.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的含义

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与其他一般的景观建设不同,它不仅具有一般景观建设的特点,还有其独特的功用性,比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组织交通以及防灾抗灾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动态景观设计,在人们出行时可观赏道路两侧的景观,为人们体现出在不同行为下所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

其实,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是相对于适度设计而言,其真正含义是指盲目追求景观设计的美观性,或过分强调人工因素,为达到视觉冲击的效果而忽略其本身的实际功能,最后却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

2.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的主要体现

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的主要体现有三个方面,一是装饰性过度,二是技术性过度,三是功能性过度。

2.1装饰性过度

由于城市文化特色的发展,目前的城市道路不再是单纯的行人与车辆的交通空间。设计人员为了体现其个性与创新,过多地把人为元素加入到设计过程中,包括道路两侧林立的广告牌、五颜六色的炫彩路灯、小型喷泉水景、古今中外的人文雕塑等。这种过分的装饰设计,会令出行者在视觉上应接不暇,从而失去道路的方向感,也淡化了道路景观设计的主题性。

另外,装饰性过度还体现为道路景观中的大量铺装,包括颜色艳丽的人行道砖、形状奇特的拼接图案等。不仅弱化了道路本身的主体作用,还令出行者丧失对道路景观的感受性。

2.2技术性过度

技术性过度主要体现在植物的过度密植和过度选用奇花异草等方面。有些设计人员为追求连续的绿化景观带,通常比较侧重于大面积种植或移栽大树的设计方式。这样只会在短期内满足绿化要求,而忽略了植物本身的生长需求,不仅影响美观,而且浪费资金。

此外,设计人员不注重实际地形的考察,盲目追求视觉效果而大量改造地形,必然会导致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2.3功能性过度

道路景观的过度设计往往会造成阻碍道路功能正常使用的后果,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出行者的生命安全。比如,过于密植的植物会使人行道和行车道造成封闭,产生安全盲区,令出行者感觉压抑和恐惧,并阻挡其视线,致使其无法判断道路是否能安全通行,如图1。

除此以外,还有盲道的设计。作为弱势群体使用的一种特殊道路功能,盲道通常会被忽略。其设计缺乏对方向性与安全性的考虑,有些设计人员为追求视觉效果,故意把盲道铺设成非必要的曲线形状,甚至将盲道直接与树池、栏杆等障碍物连接,如图2.

图1路侧分隔带过度密植

图2盲道非人性化设计

3.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的主要成因

盲目追求视觉效果、外来景观设计的影响以及忽略人性化需求是形成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的主要原因。

3.1盲目追求视觉效果

城市道路景观是表达城市个性景观的重要标识,在此趋势下,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就变成了一种广告方式,为城市道路“涂脂抹粉”。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追求视觉效果,力求吸引出行者的注意力。

可是,出行者对于道路景观的感受还是以观赏性为主,是一种较为舒适的氛围,过于强求复杂繁多的设计元素会令道路的整体环境失去主题性,使出行者对道路景观失去了继续欣赏的兴致。

3.2外来景观设计的影响

对于外来景观的设计理念,有些设计人员通常只强调“为我所用”的思想,对所选择的外来景观设计进行稍加整合即可,这便造成了人们对外来景观的误解。

在引入外来景观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寻找出外来景观与本土文化相契合的点,不应只是“照搬照套”,应有一个文化转型的过程,从而获取人们的普遍认知与认可,由此才能体现出本土文化的特点。

3.3忽略“人性化”需求

城市道路的核心主体是人,其主要作用是提供人们通行与交流,给予人们一个舒适、安全的公共环境空间。若要让人们认知并认可城市道路景观,就需要在设计中加入更多的人性化需求。

现在,有很多城市道路景观只注重观赏性,却忽略了其基本功能和人性的需求,造成所引入的设计元素与本土文化任意拼接、过度使用,令道路景观杂乱无章,使人们丧失观赏兴致。还有一些庞大的景观雕塑,不仅尺度大,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还影响人们的使用需求,造成资源浪费。

4.解决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的具体措施

4.1以人为本,适度设计

适度的景观设计才能使人愉悦,其基本要求便是“以人为本”,建立符合环境特点、场地条件以及人文需求的城市道路景观。在当今社会,人性化设计才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主流思想,引导着设计领域的潮流。

在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同时,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通过创造符合地域文化特色的道路景观,使人们产生精神上所需要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若要达到这个目的,设计人员就不能盲目地追求视觉效果,应设身处地地去了解人们的行为心理,分析人们对道路景观的内心感受,以此才能达到适度设计的要求。

4.2建立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规范体系

建立并完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规范体系,不仅可以摒弃个人因素的干扰,促进道路景观设计工作有序进行,还可以保障城市道路景观的美观性和实用性。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规范化和体系化,是确保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图纸转换为现实的有利措施,其包内容括对设计管理、实施维护等工作的规范。

在规范中,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到城市道路的景观特征、交通运行情况等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出正确、恰当的设计思想,同时也避免了对道路景观的过度设计。

5.结束语

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不仅可以愉悦人们的视觉效果,满足功能需求,还可以传承城市文化,使城市环境得到更有效地保护与协调。可是,若设计人员一味地强调城市道路景观的视觉效果,而不注重实际功能设计,必然会导致整个设计理念的歪曲,致使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只有真正领悟到现代化道路景观设计的涵义,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段树明,王卫平,许明.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的探讨[J].城市交通,2009,06:66-70+44.

城市设计可行性范文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相互关系

引言

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实践学科,涵盖了城市建设项目调研规划、施工、维修养护等一系列环节当中的内容,其规划设计科学对城市建设的质量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作用,同时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基础。因此,如何确保城市规划设计的合理、科学并且处理好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当下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概述

1.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简单的说就是为了解决城市出现的各种问题,采用科学的设计规划,对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策略进行全局性设计,使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城市规划需要设计者站在全局的最高点去看问题,同时要考虑到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

2.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

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建筑设计是基于居民对建筑的主观要求,采用科学的规划设计原理,对建筑的内部及外部进行设计和改造。第二,建筑设计是根据城市规划的基本纲要,为城市的功能提供载体,利用城市资源对建筑进行可持续建造。

二、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分析

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区别

城市规划设计的任务是依据国家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对区域内部的基础设施、社会发展、人文景观和经济建设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然后加以长远的规划。从工作的开始就要考虑多目标的衔接,对整体布局和规模进行统一规划,妥善处理各要素之间的矛盾,达到城市化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持续性的发展要求。

建筑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建筑设计任务书,对整个建筑物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从而使得整个建筑设计达到预期的建造目标,同时也是一个对答案的搜索过程。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作为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用性的宏观学科,城市规划设计在实施时涉及到了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诸多方面,它将城市当中的线与面的问题作为核心处理对象,并遵循自身独特的设计原则与实施方式。而建筑设计则是一门以建筑为主要对象的微观学科,在其工作中需要以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前提和指导,依照城市规划设计的相关要求、技术、建筑功能等来做出具体的设计,并对建筑物的材料、结构形式等进行最终的确定,将城市当中的点与面的问题作为核心处理对象。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只有确保建筑设计的工作质量才能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的最终效果。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

三、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策略

1.合理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统筹兼顾到城市、建筑、环境以及人员需求之间的关系,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在进行规划时切不可仅考虑到短期的需求,应用一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的规划设计,如人口的增长与移动,对于建筑功能需求的改变以及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等一个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能够更好地为建筑设计提洪指导,为建筑的设计发展指明方向。

2.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化

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需做到社会融合与多元共存。社会融合以保障居民的基本社会权利作为根本宗旨,而城市规划设计是解决城市居民居住与消费等的重要方法。在全球一体化与民族融合的背景下,要求城市规划设计在解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的同时实现多文化、多层次与多民族的协调与共存,并在共存与融合中得到更好的发展。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社会融合与多元共存问题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可以从心理角度与社会文化生活角度出发来实现设计的融合与共存。

3.加强对建筑设计相关内容的吸收与借鉴

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建筑设计相关内容的吸收与借鉴,建筑设计在作为与城市规划设计完全独立同时又保持密不可分关系的设计工作,其自身在结构创新、空间创新、功能创新以及设备创新上的设计内容是非常值得城市规划设计借鉴吸收的重要经验,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将建筑设计作为单独设计内容来重点考虑,在兼顾整体设计方向的同时鼓励建筑设计的创新与个性化。

4.建立完善的建筑设计方案标准评审制度

建筑设计方案标准评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针对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重要关系进行考量的一种评审标准,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应该针对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建立标准、系统、创新以及个性化的评审制度,保证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以及评审内容的专业、全面、细致和标准,同时建筑标准评审制度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协调性,进而保证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得到充分的协调与发挥。

5.加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实施的管理

任何城市建设不可能出现准确无误的执行,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偏差,所以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执行的控制。对建筑设计的执行阶段要加强行政上的监督,建立行政问责机制。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若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故意的偏差,不仅仅是对建筑师劳动成果的不尊重,更是对城市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同时也是对城市规划纲要的违背。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例如我国城市,应该结合自己的文化历史人文,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将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协调处理.采用合理正确的技术手段和设计方法,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的都城,拥有不断发展下去的动力,环保舒适。城市规划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指导者。建筑设计需要在科学与合理设计的基础上,服从城市规划设计,以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各个因素互相协调的融合在一起,实现城市资源的综合利用,让城市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超.刍议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科技展望,2015,20:22+24.

[2]邓博.试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山西建筑,2015,2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