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设计范例(3篇)
生态城市设计范文篇1
1唐山湾国际旅游岛项目概况
1.1地理区位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东南部滨海处,乐亭县境内。旅游区西临曹妃甸滨海新城,东接京唐港区,北面至滨海大道,南至渤海。国际旅游岛规划陆域面积40.75km、岛屿面积32.25krn2。
1.2现有资源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周边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南部沿海重点旅游区——菩提岛、月坨岛、金沙岛国际旅游岛开发业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开始进入市场;乐亭县渤海湾畔的金银滩,其沙质细柔、黄白相间,这里天蓝水碧、潮平沙软,是海浴、沙浴、日光浴胜地,亦是品尝海鲜、海钓赶海的旅游佳地,吸引着京津等地的市民前来休闲度假,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1.3存在问题
1)低档次的旅游产品。现有资源多数处于初始粗放开发状态,景点起点不高,大部分旅游资源尚未完成深层次开发,显得单调和一般化,缺少游客参与性强的项目和休闲度假型项目。
2)生态系统未得到良好保护。滨海岸线一带现状均为虾池用地,海水倒灌导致土壤盐碱化严重,沿岸植被严重减少,湿地退化,威胁生物多样性。
1.4设计目标
充分发挥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地处京津冀重要区域的区位优势,合理规划、综合协调,将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建设成为海洋生态之岛,海滨温泉之岛,海滨健康之岛;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用生态修复与湿地开发等多种生态建设手段,实现生态环境与旅游区的协调发展。
2规划理念与定位
旅游区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展现城市生活的舞台。良好的规划设计作为旅游新区开发的第一步,必须确立新的规划理念和定位,使旅游区的生态开发和环境保护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2.1规划理念
1)生态的理念。注重国际旅游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改善陆域海岸线的综合生态环境,提升宜居性,突出海洋生态文化游特色。
2)健康的理念。突出阳光、沙滩、海上运动、温泉等旅游资源特色,强化滨海度假的休闲娱乐功能。
3)文化的理念。突出海洋文化的展示、观赏和教育,突出渔业风情特色,倡导游客的渔业风情体验、参与和互动,突出地域文化的展示、传承与参与。
4)和谐的理念。改善原有渔民的生活环境,保障原有居民的经济利益,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2.2旅游特色定位
1)海洋生态旅游特色。规划打造国际旅游岛成为北方滨海地区观赏海岛生物、植物和鸟类的旅游基地。
2)海滨温泉度假旅游特色。利用当地现有资源,规划旅游岛成为北方滨海地区仅有的海滨温泉度假胜地。
3)海滨健康休闲游特色。打造北方滨海地区重要的海滨游泳、日光浴、沙滩休闲运动、海上运动及其他休闲运动的场所。
4)渔业风情游特色。利用现有资源,保留当地特色,形成北方滨海地区体验渔民风情和生活的重要基地。
3规划构思与设计
3.1规划结构
规划区结构划分为“一轴两带一心五区”。一轴:乐北路旅游景区主轴;两带:海岸休闲景观带和滨海路旅游景观休闲带;一心:旅游景观中心;五区:西部的渔家风情旅游区、中部的旅游综合服务区、南部的旅游商务休闲区、中东部的海滨旅游居住区和东部的海滨特色度假区。
3.2功能分析
1)渔家风情区:位于规划范围西部,是以展示国际渔家文化,弘扬当地渔民的民生民俗,以渔业风情游和渔业特产商贸为总体功能定位的区域。
2)旅游商务休闲区:位于规划范围中部,以完善的旅游码头、旅游服务中心、宾馆酒店等综合商业服务设施为主要功能。
3)旅游综合服务区:位于规划范围北部,以居住、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
4)海滨旅游居住区:位于规划范围东部,以承担旅游区的居住和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主,借助毗邻旅游商务休闲区的优势发展度假村等职能,并建设高标准住宅。
5)海滨特色度假区:位于规划范围最东端,规划建设游艇别墅、游艇俱乐部和高端居住建筑,形成以游艇为核心的特色度假区;高标准的环境设计在完善旅游区功能结构的同时也能给居民提供一个更舒适的游憩空间,提升国际旅游岛的文化品质。
3.3绿地系统设计
采用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将现状湿地分为三部分:自然湿地、养殖区湿地、河道湿地,划分为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分别进行修复。通过生态修复,最大限度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展现湿地独特景观,同时合理开发生态养殖和生态旅游,提升经济效益。通过区内河道疏浚与湿地修复形成的绿色生态主链、片状的生态绿地、防护绿地和星罗棋布、发散在各部位的点状绿地组成区内的绿地系统,组成“纵横交错”的绿地网络,与外部海、水、绿等生态系统紧密联系,为整个新区生态编织功能良好的绿肺。充分体现各种绿地的休憩功能。其中除了渔家风情园生态绿地对界内提供绿色休闲、滨海开敞空间提供亲水空间与游憩空间外,结合商业区人流密集的开放空间,沿路组织步行游憩的植物花卉公园;结合道路绿带、居住区绿地建立均匀密布的街头绿地、中心绿地等,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绿色游憩环境。
3.4城市节点设计
城市节点应突出其城市的标识和窗ISl功能。重视节点的功能和作用,突出节点的个性特征。
1)休闲娱乐码头标志节点:作为旅游区的特色观光休闲码头,突出周边的城市绿地景观作用。
2)旅游区景观中心节点:以捞鱼尖中心广场及其核心位置的地标建筑为中心,将周边的开敞空间、滨海栈道、配套服务、商务酒店、旅游码头、商务休闲区、产权酒店等不同功能区集聚于一体,使该节点成为城市环境最美、最具人气和活力的地区之一。
4结语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今后将成为唐山乐亭的一个重要节点和示范地,将给周围居民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游憩场所,也给外来游客带来轻松、健康、惬意的休闲空间。通过本次城市设计工作,为如何构筑海滨旅游度假区的自然生态景观做了有益探索,我们得出几点结论。
4.1生态保护与修复
规划严格控制国际旅游岛内的旅游开发规模,充分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以陆域滨海岸线的生态修复为基础,强化对滨海岸线中河道与生态湿地的保护与修复。
4.2滨海岸线和旅游功能互补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主要承担海洋生态旅游、海上运动、沙滩运动以及温泉度假的职能。滨海岸线旅游区主要承担商务会展、海滨度假、渔民风情、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整个旅游区的综合服务职能。
生态城市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
前言:由于各种原因,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严重阻碍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居民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失衡严重,自然资源面临枯竭,城市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在现实面前,人们对自身的发展模式必须做出检讨与调整,重新制定城市的发展观念。因此,对城市进行生态化建设既是大势所趋,又是一种必然选择。
1、生态城市的相关背景
当前,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并重,为了保障人类的长期发展,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了世界和我国城市发展的最终途径。建设生态城市既是关乎人类发展的目标,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终方式。一般来说,要想建设出生态城市,就需要根据城市基础,依据城市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订制有针对性的生态规划与管理制度。但就我国城市目前的发展来看,城市在规划时对于环境保护考虑存在短板,城市规划与落实执行存在很大落差,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未得到完善与落实。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落后。
同时,从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与国外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对比看出,我国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主要强调于城市规划,强调城市中生态功能区与生态用地结构的完善。我国众多学者与专家也在对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研究。总的而言,学者认为:要想实现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就需着眼于大范围内的区域规划,通过城乡统筹来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把城乡两者间的土地利用模式与交通运输体系进行宏观调控,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普及生态学原理,进而实现生态城市建设与规划的目标与措施的有效呼应与执行。
2生态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2.1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下降,人类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能源危机、生态破坏等多种问题的严峻挑战。在如今的城市规划中,也更加注重在这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的生态技术和节能环保的设备已经开始运用到了城市的建设当中。运用生态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源的消耗量,例如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将太阳能技术和风力发电技术运用到路灯规划建设中去,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这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电的消耗量,从而减少煤的消耗量,减少其对大气的污染。
2.2改善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土地短缺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在很多城市都是高楼耸立,但是适合人们休闲娱乐的自然公园却是少之又少。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采用生态技术,可以让更多的人重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在城市还未定型之前为今后市民的活动预留宝贵的“自然公园”,可以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严格的监控土地的使用情况,最大程度的减少土地的浪费,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采用生态规划可以在城市的建设初期就对城市的产业布局进行定位,及时淘汰污染严重、耗能大的落后产业,从而能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布局,有利于城市今后的整体发展。
3生态技术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实例分析
3.1太阳能技术
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运用的最多太阳能方式应该为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集热技术。太阳能集热装置一般都布置在建筑的顶部或者是结合建筑立面布置,主要用于为居民分散供热和集中供热。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建筑的布局不合理而出现采光面积不足、集热器无法安装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将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进行分离,单独对太阳能集热器进行布置。但是这些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考虑,从而导致建筑整体布局合理性。太阳能发电技术在城市规划中也比较常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光伏发电面积不足、发电效率不高,成本较高,相关的配套技术还不是很成熟,这些都是今后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3.2地热能技术
地热能技术在北方的城市建设中运用的比较多,其主要的运用方式有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家用和公用建筑两种类型。地源泵和水源泵的设计建设需要与建筑的建筑相结合,在规划建设时要注意对地源热泵的供冷供暖范围和利用指标方面加以控制。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要地热供暖与传统供暖写结合,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要明确划分地热能的服务区域,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能耗。
3.3建筑节能技术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可知,建筑运行的能耗大约战城市运行能耗的三分之一,因此如何减少建筑的能耗就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指标和施工验收规程,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采用低能耗建筑材料,提高尖爪的采暖、制冷、照明、给排水和通风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减少建筑的耗能量。在目前城市规划中的运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建筑企业没有执行相关的标准,很多先进的技术并没有被城市规划者所采用。
4保障生态理念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建议
4.1优化城市规划管理
从规划管理的角度来看,生态规划应该将规划程序和行政许可两者双管齐下,从而实现生态的目标理念、核心要素与规划管理的有效结合。但是在当前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很多规划审批程序设计的相当不合理,不利于它的执行。生态规划不能指望所有的开放商都能自觉的执行相关的技术标准,而应该采用强制手段,政府要参与审批管理。只有在审批中加强审核、责令达到要求,得到了行政许可的项目才能被执行。优化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程序,降低审批工作的复杂程度,能让更多的企业愿意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当中去。
4.2修订和完善生态规划内容的标准与配套政策
由于现行的很多城市规划标准都是很久之前编制的,绝大部分规划设计标准并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的技术要求。尽快对现行的城市规划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能满足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有了合理科学的技术标准,才能让城市规划者做到有据可依,才能让生态落到实处。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对积极响应城市生态建设的企业进行鼓励和扶持,以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4.3加大宣传力度,让环保深入人心
加大对生态技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将生态运用到城市规划中时所能带来的好处,能充分的调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热情。只有公众有了节能环保的意识,城市规划中的相关生态设备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5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中各种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规划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其在城市规划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但是在目前的城市规划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生态技术难以发挥更大的功用。建设一个低能耗、绿色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化城市仍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其需要更多人的参与。
参考文献:
[1]钟庆泽.浅议生态化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探究[J].房地产导刊,2014,(28):12-12.
[2]陆秋野,李晓生.对生态化城市规划设计的构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227-228.
生态城市设计范文
关键词:景观;生态设计;杭州;和睦港
Abstract:byhumanactivitiesthecitylandscapefragmentationhasbecomenumerousenvironmentofthesourceoftheproblem.Theurbanlandscapedesigndevelopmentmusttosolvesuchaproblemtorespond,satisfyhumangrowingclosertothenatureneeds.Thispaperistomakepeacewiththelandscapeforexampleonbothsidesportascensiontalk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oftheecologicalconceptandunderstanding,andeveryonetodiscusstheurbanlandscapeecologicaldesign.
Keywords:landscape;Ecologicaldesign;Hangzhou;Peacepor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伴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国内、国际对于“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国内很多城市纷纷打出建设生态旅游城市与绿色之都的“城市名片”。然而在对“生态观念”的理解还存在诸多误区,很多人认为扩大绿化面积,减小城市硬地面积就是生态;在设计中大量种植草坪和大树就是生态;岂不知景观设计与建设如果不当,本身就是对当地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的一种破坏。
经调查发现建立人与自然关系协调与和谐的生态型公园,可以有效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有效的解决了人与自然关系间的矛盾,就可以使生态型公园推动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本文就以杭州和睦港两岸景观提升为例谈些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观念与认识,与大家一起探讨生态型公园的城市景观生态化设计。
和睦港景观提升工程南起沪杭高速,北至星桥上塘河,全线长6.9公里,宽为5米-60米不等。此景观设计紧紧围绕以生态治理河道的理念与河道治理风景化及河道治理长效化的建设目标。设计和建设中对于“城市生态”问题也显出精细功夫。
一.城市生态设计原理
1、原理之一:地方性原理。
我们常常惊叹桃花源般的中国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当地人的创造性设计。遵循这一原理主要表现为: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和使用当地材料植物和建材。
2、原理之二:节约与保护自然资本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炭等)。要实现人类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取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是杀鸡取卵的方式。
3、原理之三:尊重自然,展现自然。
自然景观与过程以及城市生活支持系统结构与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汇于池塘;通过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从自然的叶枯叶荣,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用Thayer的话说,景观是一种显露生态的语言。
二.景观设计要较好体现地域性特色
生态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地方性原则,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始终贯穿地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的风俗民情和人文色彩,根植于所在的地方进行设计。
1、从植物的选用和配置角度分析
从气候条件看,和睦港的植物配置应主要采用长江下游南方地区的乡土植物为主,这样既能体现该区的地域性特色,又能维持植物生态上的平衡,也便于植物成活和后期的维护.比如“水杉、垂柳、池杉、银杏、芦苇等”,是很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综观和睦港,园内无论是大树还是小灌木及至水生植物等,基本采用的全是乡土树种(图1)。
充分考虑系统构成植物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配置选择植物群落。在有限的土地上,根据物种的生态位原理实行乔、灌、藤、草、地被植被及水面相互配置,并且选择各种树型以及不同高度和颜色、季相变化的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构成一个稳定的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图2)。
图1图3
图2图4
2、从景观造景与材料选择来看
杭州地处江南不仅植物搭配应体现乡土性、地域性,景观造景形式、风格以及材料的选择仍然应体现其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和睦港多运用青石板、小青砖、卵石等铺地材料,特别是堆石就地取材,运用当地石材进行造景(图3)。
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历史底蕴,用生态的手法再现人文历史(图4)。
三.景观设计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
利用基址条件和原有景观,做到因地制宜,也是景观设计“生态性”原则的基本要求,能否合理利用原有场地景观,保护历史遗存,保护和节约资源也是考察景观设计生态性、可持续性的重要体现。
图5
另外,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河道进行清淤及疏通工程,使得水系得以连通,水质得以改善,加上水生植物的种植,使和睦港能做到让人亲水的地步(图6)。
四.衡量是否较好注重景观设计的时效性问题
景观设计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建成后的景观其植物的生长需要时间,自然系统的自我调整与恢复也需要时间。而和睦港的景观建设在整个设计实施过程中没有移植高大的香樟、广玉兰、银杏等,且不说大树的移植会给原来生长地的生态平衡与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就说大树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很难适应新的场地,何况还是跨地域的移植,养护成本大大提高,且最终的成活率又低;这样不仅生态环境的平衡受到破坏,而且也没有做到资源节约和良性循环,相反是摧残生命,造成大树原生长地水土流失、生态恶化。
综上所述,和睦港的景观设计是充分考虑到了历史文化因素,以及对生态的提升和延续。因为城市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很好的融洽其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整体景观设计没有紧紧围绕“古生态”而展开。注重生态河流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使和睦港能充分发挥景观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功伟;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2]胡方.杨利.赵静论生态型河道的建设与发展[J]-山东水利2008年06期
[3]孙玲;生态城市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焦华富;赵静;;科学发展观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J];城市问题;2006年01期
[5]蒋屏.董福平河道生态治理工程[J];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践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