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校运会安全应急预案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4-05-17 手机浏览

校运会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春运期间师生安全稳定。

本预案适用于我区在春运期间,因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道理堵塞、交通事故等)和恶劣天气影响师生安全的的预防、处置和善后工作。

成立春运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其组成人员与春运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成人员相同。

1.春运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其职责是协调沟通相关单位,及时做好协调、处理工作,督促检查各有关单位做好相关工作,及时传达区春运领导小组的指令并迅速落实,及时启动本应急预案。

2.办公室职责:

(1)督促指导各相关学校做好春运工作;

(2)负责日常工作情况的收集汇总,并向区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本系统春运动态及进展情况;

(3)落实、协调应急工作车辆保障等在内的各项保障措施;

(4)在区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发出各项应急处置指令,指挥有关单位开展应急工作;

(5)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公布有关情况。

(一)应急响应行动

春运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监测突发事件变化情况,做好相关应急响应工作,并将灾情和救援工作情况及时报告区应急领导小组。

(二)信息报送和处理

值班人员接到突发事件信息并经核实确认发生后,应立即向领导小组汇报,由领导小组发出指令,结合事件性质及时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

(三)应急处置

应急领导小组应快速反应,迅速行动,向区应急领导小组汇报情况,配合区相关部门启动有关道路、道路运输的应急或抢修方案,保障道路畅通和物资、旅客的及时运输,为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供道路运输保障。并根据突发事件状况,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帮助做好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1.落实责任。区教育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担负领导责任,职能科室及相关科室负责人负指导责任,各相关学校校长为本校师生春运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负直接责任。

2.加强春运安全教育。各学校在放假前,要对乘车离、返校园的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引导学生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乘车过程中服从驾乘人员的指导,保证乘车安全。

校运会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一、预警应急信息

(一)当空气质量达到中度及以上污染级别时,区教育局空气重污染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通过相关网站、网络、媒体、手机短信等途径空气重污染预警应急信息。

(二)根据市环保局网站的空气重污染预警应急信息,各国控空气质量检测子站空气质量和天气情况日报、健康提示及防护建议等综合信息。

(三)接到区政府或区教育局的有关信息,必要情况下各中、小学、职校、幼儿园可利用校园网、校讯通、电子屏、短信等方式预警应急信息及应对措施。

二、适用范围

(一)新城区辖区范围内出现或可能出现空气重污染时的应急处置。

(二)本预案适用于全区中、小学校、职校、幼儿园空气重污染的预防及应急处置。

(三)市直属学校按照“属地管理、统一领导”原则,依照区教育局的预警应急信息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三、空气重污染分级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分级方法,当日空气质量达到中度及以上污染时(包括由沙尘暴造成的污染),根据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四级,具体分级由低到高顺序依次为:

(一)空气中度污染

全市24小时空气质量平均指数(AQI)在151-200范围内。

(二)空气重度污染

全市24小时空气质量平均指数(AQI)在201-300范围内。

(三)空气严重污染

全市24小时空气质量平均指数(AQI)在301-499范围内。

(四)空气极重污染

全市24小时空气质量平均指数(AQI)达到或超过500。

四、空气重污染分级预警应急措施

(一)空气中度污染预警措施

空气中度污染预警响应措施的启动、解除由各中、小学校、职校、幼儿园自行组织实施。

1、健康防护措施:提醒儿童及患有心脏病、肺病、过敏性疾病等易感师生减少户外活动;其他师生适量减少户外活动。

2、教学调整措施:建议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适量减少户外活动。

通知所有教育机构减少学生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间减半;体育课改为室内举行;课外运动场地开放时间减半。

3、其他措施:加强学生防尘和个人卫生习惯的教育培养;校园内加大保洁频次,减少扬尘污染;积极倡导师生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二)空气重度污染应急措施

空气中度污染预警响应措施的启动、解除由各中、小学校、职校、幼儿园自行组织实施。

1、健康防护措施:建议儿童及患有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及其他慢性病等易感师生避免户外活动;其他师生减少户外活动。

2、教学调整措施:建议中、小学校、职校、幼儿园减少学生体育课,停止课间操、运动会等大型户外活动。

3、其他措施:加强学生防尘和个人卫生习惯的教育培养;做好因空气重污染对师生身体造成影响的观察了解,并作好相应的工作准备;校园内加大保洁频次,洒水降尘,减少扬尘污染;校园内各类工地、料场、堆场严格落实扬尘防治措施,做好洒水降尘工作;校园内尽量减少土石方开挖、路面整修、绿化种植、房屋拆除等作业;建议师生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规划方案《新城区教育系统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

(三)空气严重污染应急措施

空气严重污染应急响应措施的启动、解除由区教育局负责组织全区各校园实施。

1、健康防护措施:建议儿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特异体质及其他慢性病等易感师生停止户外活动,避免体力消耗;其他师生应避免户外活动,外出时佩戴口罩。

2、教学调整措施:中、小学校、职校、幼儿园停止体育课,停止学生户外集体活动。

督导全区所有教育机构停止学生一切户外运动,暂停课外学习、实习;关闭运动场地。

组织检查组进行巡回检查,通报存在问题单位并报区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3、其他措施:加强对学生防尘和个人卫生习惯的教育培养;做好因空气重污染对师生身体造成影响的观察了解,并作好相应的工作准备;校园内加大保洁频次,加大洒水降尘力度,减少扬尘污染;校园内各类工地、料场、堆场严格落实扬尘防治措施,做好洒水降尘工作;校园内停止土石方开挖、路面整修、绿化种植、房屋拆除等作业;建议教师尽量减少机动车出行,开车停车超过3分钟后及时熄火,减少车辆原地怠速运行;建议师生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四)空气极重污染应急措施

空气极重污染应急响应措施的启动、解除由区教育局负责组织全区各校园实施。

1、健康防护措施:建议儿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特异体质及其他慢性病等易感师生停止室外活动,避免体力消耗;其他师生停止户外活动,外出时佩戴口罩。

2、教学调整措施:中、小学校、职校、幼儿园停止所有户外活动。

3、其他措施:加强对学生生态环境教育、应对空气重污染防御措施教育,并通过学生向家长传递相关信息;做好因空气重污染对师生身体造成影响的观察了解,采取一切必要的治污减霾措施,做好师生相应的防护工作;校园内开展大冲洗活动,加大保洁频次,加大洒水降尘力度,减少扬尘污染;校园内各类工地、料场、堆场严格落实扬尘防治措施,做好洒水降尘工作;校园内禁止土石方开挖、路面整修、绿化种植、房屋拆除等作业;建议教师尽可能减少机动车出行,尽量避免机动车日间加油,开车停车超过3分钟后及时熄火,减少车辆原地怠速运行;建议师生尽可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五、保障措施

(一)各校园要高度重视重空气污染应急防控工作,迅速成立相应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空气重污染预警应急信息的查收和应急处置工作。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有效落实预警应急措施的,将通过相关程序,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二)各校园要建立空气重污染预警应急信息网络、短信平台,及时公布市治污减霾办空气重污染预警应急信息,教育系统应急措施,向家长和社会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并向区教育局反馈应急处置工作实施情况。

(三)各校园要立即制定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专设一名联络人。并于7月9日前,各校将应急预案和联络人(姓名、电话)报区教育局空气重污染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同时,要加强“雾霾危害防护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努力降低因空气重污染对学生学习和身体的不利影响,确保学校课程计划的落实完成。

(四)各校园在预警应急响应期间,确保主管领导、主要部门负责人、专职联络人24小时通讯畅通,做到准备充分,信息通畅。

1.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空气重污染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区教育局分管领导

成员:体卫艺办、行办、基教科、职教科、安保办、电教中心、监察室等科室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电话:87436119),办公室设在体卫艺办,工作人员由局机关相关科室工作人员组成。

2.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空气重污染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责任分工

一、新城区教育局空气重污染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职责

(一)领导小组

1、贯彻落实《西安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及有关规定和要求;

2、研究制定全区中、小学校、职校、幼儿园应对空气重污染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

3、负责指挥、协调全区中、小学校、职校、幼儿园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工作,督促检查各校园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

1、组织落实市、区教育局空气重污染应急处置工作有关决定,协调成员科室和各校园应对空气重污染相关工作,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2、负责及时公布市教育局空气重污染预警应急信息及级别响应,及时教育系统预警应急措施;

3、负责各校园空气重污染联络员的日常联络与培训;

4、开展应对空气重污染预警应急措施的宣传教育;

5、负责联络、协调市教育局空气重污染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相关工作。

二、成员科室职责分工

(一)电教中心

负责建立区教育局空气重污染预警应急信息网络、短信平台,做好对各校园的信息发送、接收等工作。

(二)基教科

负责督促指导各中、小学、落实各项预警应急处置措施。

(三)职教科

负责督促指导各职业学校落实各项预警应急处置措施。

(四)体卫艺办

负责督促指导各幼儿园落实各项预警应急处置措施。

(四)行政办公室

加强全区教育系统开展相关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强化信息公开。

(五)安保办

加强安全教育,负责督促指导各校园落实空气重污染预警应急期间的安全措施。

校运会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篇3

近几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例如“非典”、甲型流感、三聚氰酸事件、幼儿伤害事件等,这些安全事故已经对学校的和谐安定造成损害,虽然在处理这些事件过程中,很多学校已经总结出大量的应急管理方面相关经验,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时处理能力仍存在不足,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如何有效预防或减少突发事件给学校及学生造成的损失及影响,是学校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心。

突发事件的定义及特性

突发事件的定义。突发事件是国家在公共行政管理角度上对危机事件进行研究的专有名词,广义的讲就是指突然发生的事件。我国相关法规指出,突发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的、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需要运用有效应急措施予以处理的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及社会安全事件。在学校方面,突发事件指的是在无任何预警情况下发生的、严重影响教学活动与校园秩序、引发不良后果的突发性事件。

突发事件的特性。校园突发事件具备与其他公共突发事件共同的特征,也有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无预警发生。校园突发事件通常在毫无预警情况下发生,教师与学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对事件的起因、规模、发展趋势的不明确,直接导致对事件的影响及后果难以把控这种结果。校园中存在大量不安全因素、学校领导人对突发事件应急意识缺乏、学校应急管理工作不完善这一系列原因,直接导致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

危害极大。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基本都是负面的,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被扰乱是较轻后果,有的甚至能威胁到师生的人身安全。例如地震等自然灾害,可以在短时间内摧毁校园、夺走师生性命,给师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任何形式、任何规模的突发事件,都可以给学校的财产、名誉造成损害,只是程度不同,严重侵害到校园的和谐发展。

社会关注度高。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孩子人身安全受到侵害更容易得到社会的关注。这些高度关注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校园突发事件大多发生在没有自保能力的孩子身边,一个孩子的人身安全受到侵害,可能直接导致整个家庭分崩离析;二是学校是公共场所,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一直受到社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三是校园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演变为,而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信息与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会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被传播出去,引起大量媒体的关注。

复杂难处理。校园突发事件形成原因各式各样,不同性质的事件解决方案也不相同。随着改革不断的深入,利益格局也在不断调整,不同的利益诉求碰撞到一起,势必会造成矛盾激化。例如,学生对学习任务过于繁重感到不满而拒绝上课;或者为宣示国家、保证国家领土完整而举行的示威游行活动等。

频频发生。有资料显示,全国每天都有四十多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这样巨大的数字发人深省。仅2011年一年,北京、上-海等十个省市就共有约近两万中小学生死于各类事故,而且数字呈逐年递增趋势。

针对建立中小学校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

综合美国、日本等拥有成熟应急管理体系国家的经验,针对我国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应急管理方面意识。学校领导者要改革应急管理模式,创建新的应急机制,按需召开联合会议,定制紧急预案,实施专人专责制度。传统应急管理模式主要以处理为主,教育领导者要改变理念,运用有效方案将突发事件成因抑制在萌芽状态;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将校园管理数字化、信息化;要制定来访人员登记制度,防止一切有害物品被带进校园;要开展校园巡防工作,防止不法分子混进校园;要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教会师生掌握基本自救措施。

完善校园应急管理体系。美国、日本等国家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重视度极高,他们的政府组织、学校、社会团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拥有明确权利。他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职责感、义务意识可以有效推动学校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我国可以适当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与做法,完善校园应急管理体系。

共享应急管理信息。国家可以联合通信部T,制定校园信息化管理方案,为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安全系统而努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学校要积极面对各媒体,做到对社会能够开诚布公,适时准确信息,争取在减少社会不必要揣测与质疑同时,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协助;要及时保存突发事件相关信息,为应急预案的完善提供宝贵资料。

加强演练安全预案。教育部曾做出过明确指示,要求学校每学期至少一次举行针对安全事故的疏散演练。学校可以专门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与纠正。专业人员可以更有效地为演习活动制造氛围,让师生感受到真正现场的气氛,进而全身心投入到演习活动中。演习过程可以有效暴露应急预案中的不足,对预案的完善有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