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4-05-18 手机浏览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范文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240-02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校园人数逐渐增多,贫困大学生的队伍也日渐庞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备受社会关注,他们主观幸福感水映他们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也是衡量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分析影响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提出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对策,旨在为贫困大学生创造多的条件,改善贫困大学生生活质量,让他们自由的发展,体验更多的积极心理状态,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一、主观幸福感概念界定和基本特征

1.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SWB)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是根据主体自定的标准对自己生活状况的一种整体评估。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

2.社会支持

国内外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个体只有在得到各种社会支持时才能获得较高的幸福感。一般认为,社会支持按性质可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按来源可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等。近年来,虽然关于大学阶段的研究逐见多起来,但从社会支持性质的3个维度来研究高职贫困大学生(下称贫困生)主观幸福感并不是太多。笔者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对贫困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社会支持策略,帮助贫困生在学习、生活上增强信心,进而科学有效地促进贫困生与整个大学生群体以及社会的和谐相融。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本研究中对贫困生的界定标准为:刚进校时申请贫困生和国家助学贷款;持有乡镇以上民政部门盖章的贫困证明;学校贫困认定工作组认定通过。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随机选取112名贫困生,同时为了进行对比研究,还相应抽取了相同数量的非贫困生。有效被试330人,其中贫困生共106名,非贫困生224名,有效率为95.1%。

2.研究方法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由Fazio编制,段建华修订,共有33个项目。量表各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性为0.48~0.78,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性为0.56~0.88,内部一致性系数男性为0.91,女性为0.95,重测信度为0.85。全国常模得分男性75分,女性71分,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是由肖水源在1993年编制,共有10个条目,包括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和预测效度。施测过程是由学生辅导员集体施测。测前对主试进行严格培训,采用统一的指导语,集中测验,时间为二十分钟,当场收回问卷。采用SPSS12.0进行数据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

对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性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对生活的满意度、对感情行为的控制方面男生得分稍微高于女生。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和紧张、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女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但是都未达到显著水平。

2.特困生、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差异

对特困生、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进行方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社会支持总分、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上,特困生、贫困生与非贫困生表现出显著差异,特困生得分要显著低于贫困生与非贫困生。

3.高职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

相关研究表明,高职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六个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4.家庭收入不同学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的差异

将家庭年收入为2000元以下和年收入为2000元以上的高职学生分为两个组,进一步分析其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健康的担心、精力表现出差异(p

四、讨论

第一,高职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性别差异不显著。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得分要高于男生。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女生得分也要高于男生。这表明在女生由于情感细腻,在社会交往中比男生更愿意与他人交流,朋友较多,依赖性强,喜欢群聚生活学习等。此外,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对男女生角色期望也不同,对男性的独立自主的要求更高,而对女性提供支持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女生更容易感受到社会支持,更愿意运用社会支持的帮助,从而提高了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第二,特困生、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有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特困生、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要低于非贫困生。特别是在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支持的利用度表现出差异(p

第三,高职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表现出很高的相关。高职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表明,高职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六个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一研究结果再次证明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主观幸福感越强.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范文

一、基本情况

(一)学查结合抓学习。为扎实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支部党员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切实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第一分局支部根据《全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教育计划》,结合支部15名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制定了《分局党支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对学习方式和要求、学习内容、学习检查方式进行了明确。在学习方式上要求每名党员每个工作日要自学1.5小时以上,支部委员集中学习每周不少于1次、1次不少于2小时,支部党员每月举办一次以上、每个党员都要轮流主讲一次以上的“读书课堂”进行集中学习。为有效督查大家学习的自觉性,每周有支部纪检委员全员检查1次个人学习笔记,登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个人学习笔记检查登记表》,每周对“学习强国”平台学分进行检查,登记《“学习强国”平台学习积分登记表》。支部组织委员组织安排支部人员参加两次以上主题教育考试,并按要求收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体会》和发言提纲等与学习有关的材料。支部通过检查督促并在支部群里公示学习记录的方式,有效提升和调动了支部党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据了解,支部学习计划执行以来,支部党员的“学习强国”平台学习积分得以保证平均每人每天有30分以上的成绩记录。

(二)多项活动提活力。一是跨支部交流。10月10日,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同二分局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中,各人结合各自工作围绕主题教育谈学习体会,并对照党章党规开展找差距讨论活动。二是开展“担当作为大讨论”主题教育党日活动。10月30日支部全体党员开展“担当作为”大讨论。三是积极参加扶贫济困、社区公益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支部党员共结对帮扶贫困户15户,坚持每月定期走访帮扶贫困户。四是参加红色教育、警示教育活动。组织支部党员观看红色电影《大会师》、吊唁烈士陵园等活动,思想政治得到了再次洗礼。支部还观看了脱贫攻坚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县水务局干部贪腐案件等纪录片,进一步提醒支部党员增强保持为民务实清廉作表率的廉政要求。五是党建引领作用显现。支部开设了1名共产党员先锋岗,所有党员签订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践诺承诺书》。为认真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为纳税人办实事的工作要求,积极向上级局反映纳税人需求,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和纳税风险,切实履行为民务实解难题。六是开展主题教育谈心谈话活动。支部围绕深化干部队伍融合和个人进步、认真梳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主题,第一分局长谈心谈话找问题、支部书记和支部党员谈心谈话、支委之间谈心谈话等活动。

二、存在问题原因剖析及下一步打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支部党员理论学习有了收获、思想政治得以洗礼,全体人员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局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总结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开展主题教育方面:集中学习内容安排不多,教育学习学深学透方面有待提升。由于支部党员分布特点,一些党员经常出差,集中学习安排不方便,支部学习以个人学习、支委集中学习为主,全体党员集中学习安排的不多。个别党员主观上对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紧迫感认识不足,热情不高,虽然对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书面学习,但对深层次问题研究还不够。下一步支部将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学习集中力度,引导党员在原有学习基础上,取得新进步,特别是要加深对政策的理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范文篇3

关键词:医学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094-02

一、背景资料

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1],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与学科成就及积极学校功能有关。已经有很多课题研究了学生积极学校功能的影响因素,主观幸福感是学生积极学校表现的预测因素之一。主观幸福感由三种预测因素组成,一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二是积极情感,三为消极情感或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大学生的学业满意度有关。

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或人们能感知到的他们能与他人交流、被关心、被接纳,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2]。社会支持代表着社会结构中其他人可以提供的资源,这些资源满足个人功能性需要,可以是情感性也可以是工具性的支持,工具性支持包括物质的、材料性的和消息情报等。这些支持通常在避免个人受到压力情境的不利影响下出现。社会支持一个直接且积极的作用便是它可以产生使人产生积极体验、稳定感和自我价值感。

我国对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较多,在这些研究中虽然有关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总体生活满意感差异的研究,但单独针对于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很少。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医学生在医学院校课业多,需要记忆及实践多,学业压力较大,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医学生目前生活的感受及生活满意度,并讨论医学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不同的社会支持对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何影响,从而对以后医学生在校学习及心理健康程度的提高提供借鉴。

二、研究材料

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肖水源编制,量表一共10个项目,分为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支持利用度(3条)3个维度,3个维度得分之和即为社会支持总分,分数越高,得到的总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本量表重测总分一致性为r=0.92,各分条目一致性在0.89~0.94之间[3],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高,在国内应用广泛。

2.总体幸福感量表(GWB),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收拾对幸福的陈述。国内段建华(1996)对本量表进行了修订,量表共有33项[4]。在本项研究中结合大学生实际只取该量表的前18项,量表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

3.背景资料问卷(自编),主要人口统计学资料。

4.施测过程及数据处理,采用准确的指导语集体施测,采集的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管理与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

1.医学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

医学生的幸福感总体不错,男生幸福感平均数大于常模(M=75分,SD=15),差异不显著,女生幸福感平均数大于常模(M=71分,SD=18)差异显著,说明医学生的总体幸福感不低于其他大学生(见表1)。

2.医学生社会支持基本情况见表

社会支持方面,在社会支持的个维度上女生均分大于男生均分,但差异不显著,男女生在社会支持方面不存在差异(见表2)。

3.医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社会支持与总体幸福感成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均成显著正相关,其中主观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最高,其次是对支持的利用度及客观支持(见表3)。

四、讨论

1.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结果表明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较好,男女生幸福感分数均高于常模,女生差异显著,男生不显著,未能证实在不同专业中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最低的结论。有的研究认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总体主观幸福感上存在差异,艺术类和体育类大学生主管幸福感体验最高,其次是理科学生、文科学生,工科学生和医科生的幸福感体验最低,而陈静、杨宏飞(2003)、李银萍等研究认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总体生活满意感没有明显差异[5]。这可能与调查对象的来源不同有关。本次研究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这与以前的某些研究结果一致,但也有报道主观幸福感存在性别差异,这可能与调查对象的来源不同有关。

2.医学生社会支持的基本情况

在社会支持方面,医学生女生在各维度上均高于男生,但无显著性差异,这与刘广珠的研究结果相同。丁锦红和王净(2000)等研究发现,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高于男生,同时女生所感受到的社会支持高于男生,主要表现在主观支持和利用度两方面[6],而有的研究则表明男生的社会支持程度高于女生。关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情况性别差异的研究目前尚无定论,这有可能是由于取样及测评工具的不同而造成的。

3.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在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中,有研究说明了自尊、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它们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7]。有学者认为社会支持能够满足大学生自尊的需要,提高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提供信息和情绪情感支持,使他们有倾诉的机会,增加大学生的积极情感。这主要反映在情绪支持和社会结构中亲密人员的陪伴上,而这正是主观支持所包含的内容,主观支持是指主观体验到的来自朋友、老师、同学、家庭成员等情感上的支持,从而与本研究主观支持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最高一致,与李雯、郑日昌针对大学生的关于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结果一致[8]。客观支持是社会支持的另一主要内容,它在与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正相关次于主观支持,但仍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果可信赖的成员为大学生提供必需的物质资源、帮助大学生的日常需要,那么物质的和信息的社会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参与,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将是虚无的[9]。可见,在社会支持中无论是主观支持还是客观支持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不仅要注意到对他们进行主观支持,也要对客观支持方面做一些工作。社会支持的最后一方面是支持利用度,医学生对于来自于各种支持的利用情况也影响到医学生的幸福感。本研究中支持利用度这一维度与主观幸福感也呈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系数小于主观支持与客观支持维度。因而,在给予医学生社会支持时,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这些支持并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提升也是很重要的工作。

五、结论

本研究表明医学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总体幸福感显著正相关,主观支持与幸福感相关最高。医学生总体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男女生并无显著性差异。为学校怎样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的进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DienerE,Biswas-DienerR.Newdirectionsinsubjectivewell-beingresearch:Thecuttingedge[J].IndianJournalofClinicalPsychology,2000,(2).

[2]丁新华.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9).

[3]肖水源.社会支持量表[G]//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42-46.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S].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77-79.

[5]郑祥专,孟万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6]丁锦红,王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7]张茜,邹德恒.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