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散光如何治疗和护理(6篇)
儿童散光如何治疗和护理篇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19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本文对86例轻症儿童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全方位细致的护理,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1例并发症及院内感染。现将轻症儿童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86例,其中男54例,女32例。年龄6个月~4周岁。患儿均表现为急性起病,手、足、口腔、膝关节、肛周等部位散在性疱疹,其有少量液体,疱疹周围有红晕,口腔内可见溃疡,好发于舌、颊黏膜及上腭。其中52例发热,34例伴流涕、咳嗽、食欲不振及呕吐,无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或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平均病程5天,86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血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血糖检查均正常。
护理
⑴发热护理:入院后每源澡测体温1次,必要时每2小时测体温1次。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喝水。体温在37.5~38.5℃的患儿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效果欠佳者给予冰帽、口服退热药物、冷盐水灌肠降温。降温后30分钟测量体温了解降温效果,及时补充水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出汗较多时,更换衣服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高热惊厥史者,应积极控制体温。还要提高患儿本身的抵抗力。如果没有任何的并发症出现,一般情况下5~7天都可以痊愈。
⑵观察病情的护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的变化;呕吐患儿应将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观察面色,精神状态,有无惊跳等,协助医生尽早识别重症病例,及早处理。因手足口病临床未发现皮疹不宜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仔细检查寻找皮疹对临床诊断非常重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少而不典型,有时需非常仔细才能发现,尤其是夜晚急诊,光线较暗时更是如此,笔者体会在光线较暗处,用白色强光手电有助对不典型皮疹的检查。对输液的患儿,每30~60分钟巡视1次,观察液体滴入是否通畅,局部有无肿胀。
⑶饮食护理:患儿因口腔溃疡疼痛等原因,食欲下降。发病之初,可依患儿喜好,给予清淡、富含营养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母乳喂养的婴儿,仍坚持母乳喂养。待病情好转,口腔溃疡有所收敛后,患儿食欲增加,再逐渐增加饮食量,恢复患病前的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富营养饮食为主,以提高患儿的免疫力,促进患儿康复。本组有多例患儿患病之初拒食或进食时哭吵不安,只爱喝平时喜爱的饮料如酸奶等。此时家属可予以满足其要求,再给以米汤或较稀的稀饭等。
⑷皮肤和黏膜的护理:保持儿童衣服、被褥清洁,太阳下曝晒,衣服要宽大、柔软,床铺平整干燥,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儿童指甲,防止抓破皮疹;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可涂抹抗生素药膏或炉甘石水剂;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皮疹感染。在收治的86例儿童中,75%儿童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害,出现水疱样黏膜疹,分布在上腭、两颊、口唇、舌体等处,2~3天后破溃形成溃疡。鼓励家长多给患儿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可给予西瓜霜喷剂局部喷雾,以消炎止痛。护理人员也可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后涂康复新液,同时给予口服,涂药或口服后进食或饮水。清洗口腔时动作要轻、快,切不可摩擦,尽量减少患儿痛苦。
结果
86例患儿在治疗期间采取全方位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无后遗症,无死亡病例。
讨论
至今,手足口病已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儿数日渐庞大。因此,掌握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对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或可疑患儿,做好消毒隔离,进行口腔、皮肤、饮食、心理等对症护理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减轻患儿的痛苦,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儿童散光如何治疗和护理篇2
关键词:近视治疗渐进多焦镜
1引言
眼睛是人类身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看世界的窗口。从近几年青少年学生视力检查中发现,近视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人近千万,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8%,中学生为55.2%,高中生为70.3%。这一发展趋势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1.1近视产生的原因
1.1.1遗传因素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高度近视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一般为多基因遗传。如果孩子父母近视的度数越大,那么孩子患近视的可能性就越大。
1.1.2后天因素
如果学生长时间的看电视或者写字时间过长,就会使眼睛疲劳。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象,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所谓的近视眼。儿童、青少年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大。但是,如果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或采光照明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形成了假性近视。之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就会造成眼球前后径过长,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从而变成真性近视。
因此,随着近视群体越来越多,治疗近视的产品也慢慢的走进了大众的生活,本文概述了一些近视治疗产品的原理和利弊,然后以渐进多焦镜为例,深入探讨关于青少年的近视治疗。
2一些近视治疗产品的原理和弊端
2.1近视眼睛
戴近视眼睛是一种矫正近视最古老最常用的方法。它适合没有屈光参差的近视患者。近视眼镜可以快速帮助患者看的更清楚,非常简单省事,但由于美观问题,很多人都不愿意带近视眼镜。
弊端:戴近视眼镜并不能消除近视,而且也不能阻止近视的进展。尤其是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戴近视眼镜后,度数仍然会加深。如果学习长时间压力很大,度数会增加的更快。即使是眼球已经定型的成年人,长时间用眼不健康也会导致近视和度数加深。
2.2隐形眼镜
隐形眼镜与框架眼镜相比,具有可以保持佩戴者的自然面容、对鼻梁和耳朵无压迫感、适合屈光参差者、适合特殊职业者[1]等优点。
弊端:它对散光度高的患者不适合,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导致角膜感染等症状,主要表现为流泪、怕光等等。
2.3眼药水
眼药水的主要成分是后马阿托品,可以松弛睫状肌,使晶状体扁平,屈光度减少,将假性近视矫正到正视状态。
弊端:效果不是很明显,且有瞳孔扩大、睫状肌麻痹等副作用,且对真性近视没有治疗效果。
2.4OK镜
角膜塑型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佩戴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来增大角膜表面曲率半径来降低角膜屈光度。夜间佩戴,白天摘镜,不会影响运动。可以矫正小于300度的近视,且对佩戴者年龄限制较少,7岁以上就可以佩戴。
弊端:佩戴OK镜后短期内不能带眼睛,佩戴初期常伴有角膜炎。而且市场不规范,容易影响视力。
2.5激光手术
原理:是采用一种冷激光将角膜表面进行精确修整,医生在治疗前将患者术前检查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来控制切削的深度和范围,激光器发出一系列的激光脉冲照射到角膜上,在角膜中心削出一个光滑的曲面,使角膜曲率变平,相当于在角膜上切削出一个眼镜片,使光线能够直接聚焦于视网膜上,视力变得清晰。治疗后的裸眼视力一般都能达到甚至超过治疗前的戴镜矫正视力。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简称LASIK,是目前治疗近视最安全、稳定、有效的方法[2]。
弊端:激光手术能改善视力,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治愈近视,因此近视眼的严重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等依然要注意预防。另外,国内一些不具备技术实力的医院,为节约成本,使用安全性差、性能不稳定的设备或直接从国外购买二手陈旧设备,加大了手术风险。而一些医院为了吸引病人,用低价吸引病人,扩大手术量,难以保证医疗质量。
综上所述,虽然不同的治疗近视的产品的原理不同,但都具备一些效果。但使用时,仍需患者进行合理的选择,且需要学习护眼知识,避免那些产品弊端的出现。接下来本文将以渐进多焦镜为例,对近视治疗产品进行深入探讨。
3以渐进多焦镜为例
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屈光矫正方法,渐进多焦点眼睛在老视眼矫正的应用中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今年来随着发现近视“调节理论”的提出,人们开始考虑是否可以将渐进多焦镜应用于青少年近视的防治,有的学者通过临床观察后提出渐进多焦镜可以起到缓解青少年近视发展的作用[3]。渐进多焦镜外形如同普通眼镜,佩戴不仅美观,还很方便。既可以理想的矫正远视力,又可以在视近时放松调节,在理论上来讲,具有预防近视的作用,则可以成为能够为青少年预防、控制近视的理想用品。
3.1渐进多焦镜的原理
在设计上,镜片的上部曲率最小,为远用区域,有远用焦度,镜片逐渐往下,曲率增大。镜片的下部曲率最大,为近用区,有必须的近用附加焦度。这样就形成了平滑连续焦度变化的镜片,镜片没有视力障碍的可见线条。从上往下,镜片逐渐增加正焦度及表面曲率,为佩戴者提供从远到近连续的视觉。
3.2渐进多焦镜的作用
提高视网膜物象清晰度:普通的眼睛矫正视力一般达1.0就可以了,尽量避免过娇。因此在看其他距离时,视网膜的物象不不能达到最清晰。而渐进多焦镜能使所有距离内的物象保持清晰,矫正远视力可达1.2。这样就消除了由于物象不清晰而诱发近视发展的因素。
协调人眼调节,减少视疲劳:由于渐进多焦镜加光连续,对不同距离的物象应用不同的屈光度,能起到协调调节的作用,符合人眼正常生理,可以减少视疲劳的发生。Butzon等[4]报道渐进多焦镜能够减轻患者由于长时间读写造成的颈肩痛和视疲劳等症状。
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佩戴者必须要适当调节自己的头位,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才能获得最佳视觉效果。
外观与普通眼镜相似,容易被儿童所接受。
3.3渐进多焦镜的优点
镜片表面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具有连续自然地视觉区。它没有像跳,不存在出现突然的视力障碍等现象,而且镜片外形美观。渐进片的设计要求表面圆滑,从远用区的弯曲面逐渐往下过渡到近用区的曲面逐渐往下过渡到近用区的曲面,这种缓慢变化是在镜片表面通过附加光的逐渐增加而形成的。
3.4渐进多焦镜的缺点
由于曲率的变化,渐进多焦镜才具备了从远到近清晰视野的光学性能。但曲率变化也会带来散光误差累积。当误差累积到一定数值时,就会形成像散干扰区。导致视力模糊,影响了清晰视野。
影响散光误差的因素:1、与镜片的附加焦度乘比例;2、如果通道短,焦度变化太快,就会有较大的散光误差,如果通道长,焦度变化慢,散光相比就小;3、如果远用区和近用区较宽,则像散区域就变得更小,但是产生散光误差值较高。
综上所述,要设计出优秀的渐进片就要尽量较少散光误差。
3.5渐进多焦镜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美国及我国香港等地区开展了儿童验配渐变多焦镜的临床研究[5]。香港的Leung等报道[6]称,9到12岁的青少年在使用渐进多焦镜后,近视改变度数为—0.76D和—0.66D。他们因此认为渐进多焦镜对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有控制作用,其机制是由于改善了调节功能。但是由于该研究在设计过程中的欠缺,目前还未有可以让人信服的资料[7]。1996年,美国4个视光学院同时开展了一项名为COMET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评价渐进多焦镜对青少年近视发展的作用。从1997年9月到1998年8月总共收集了450份参与研究[8]。据报道,国内也有相关类似的临床研究[9],但仍处于收集资料阶段,还未见确切疗效的报道发表。
据相关调查研究,与普通眼镜相比,渐进多焦镜在控制中低度近视发展方面有明显效果,但是在该研究中仍有部分人因感觉不适而无法坚持佩戴,可能为散光偏大所导致的,使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镜架变形也是影响渐进多焦镜控制近视效果的因素之一。某些人因为镜架明显变形,在重新验光近视度时近视度数有所增加。因此,改进渐进多焦点镜片控制近视的发展仍然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4结论
青少年由于眼睛变化大,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一般不能作为屈光手术的适用人群。而角膜接触镜由于其佩戴和护理要求高,不易被自理能力尚不强的儿童所接受。只有框架眼镜经济、方便灵活多变、适合青少年去逛变化大这一特点。就现有的科技技术水平来看,框架眼镜仍然是不可完全被替代的治疗近视的产品[10]。目前的研究显示,渐进多焦镜能够延缓和控制近视的发展,对治疗青少年近视不失为一种安全而切实可行的产品。
本文研究了渐进多焦镜的设计原理、作用机制以及优缺点。并在文章最后分析了渐进多焦镜在治疗近视方面的研究现状,但其作用和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作为治疗近视新产品的渐进式多焦镜具有无可限量的未来前景。
参考文献
[1]许永杰.从事哪些职业不宜配戴隐形眼镜[J].职业与健康,1993,(01)
[2]严宗辉,胡建荣,吴健芳,孙勉,杨丽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儿童近视屈光参差[J].眼视光学杂志,2005,(01)
[3]LeungJT,BrownB.ProgressionofmyopiainHongKongChineseschoolchildrenisslowedbywearingprogressivelenses[J].OptomVisSci1999;76(6):346-354.
[4]ButzonSPetal.JAmOptomAssoc,1997;68(8):495
[5]郑荣领,邓一仁.佩戴眼睛与接触镜对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YankeXinjinzhan2001;21(1):61.
[6]张红,龚向明.渐进多焦镜对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07)
[7]翟佳.我国屈光不正矫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华眼科杂志2000;36(3):205-207.
[8]GwiazdaJ,Marsh-TootleWL,HymanL,HusseinM,NortonTT.BaselinerefractiveandocularcomponentmeasuresofchildrenEnrolledinthecorrectionofmyopiaevaluationtrial(COMET)[J].InvestOphthalmilVisSci2002;43(2):314-321.
儿童散光如何治疗和护理篇3
【关键词】强骨生血口服液;弱视;斜视
1弱视
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的紊乱,高级视皮质中枢的功能与性质,下神经单位功能均无损害。弱视和显光不正,斜视,形觉剥夺性疾患和先天性的眼疾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资料调查表明由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引起者占据到80%左右。
1.1斜视性弱视一眼为斜视时,斜视眼的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就形成了弱视。
1.2屈光参差性弱视由于两眼的屈光参差较大,屈光不正较重的眼,日久逐渐发生弱视。
1.3形觉剥夺性弱视在婴幼儿期,由于先天性白内障,或上睑下垂而遮挡瞳孔,致使视觉发育不好而造成弱视。
1.4先天性弱视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由于在出生时,视网膜等处发生了小的出血病灶,而影响了视功能的正常发育。
1.5屈光不正性弱视。
2诊断
2.1询问病史询问母亲的孕期情况,分娩是否足月、须产。父母是否近亲结婚,家庭中有无斜视或高度屈光不正者。
2.2检查视力。
2.3检查眼位弱视儿童有眼位不正的约占58%,其中内斜视占43%,外斜视占%。眼位与斜视角的测定对于儿童弱视的诊断、治疗与预后意义重大。
2.4测定斜角。
3弱视的治疗
弱视的治疗方法很多,必须先检查及检影验光,应根据弱视的性质及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当的治疗方法。
3.1矫正屈光不正者配镜配镜前必须散瞳验光,再予以合理的治疗性配镜。每隔六个月复验一次。
3.2红光闪烁训练采用波长为630纳米红光,针对刺激眼底黄斑中心区域细胞。该区域为眼底最敏感区,通过刺激可加速细胞生长,提高孩子视力。
3.3光刷训练进一步刺激黄斑部位,尤其对旁中心注视效果明显。
3.4光栅训练采用电脑多媒体形式,对视功能进行精细目力训练,逐步提高孩子视力和视功能。
3.5超声治疗利用弱视超声治疗仪,改善眼部局部血液供应,缓解视力疲劳,可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加快弱视治愈时间。
4斜视
斜视是两眼不能同时注视一目标,而仅能用一眼注视,另一眼的视轴表现不同程度的偏斜,此现象称为斜视。斜视的偏斜程度,可由测量两眼轴间的夹角而得,也可由弱视发展而来。有以下几种原因:
4.1发育不完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能促使斜视的发生。人的单视功能是后天逐渐发育的,这种功能建立与视觉功能一样是反复接受外界清晰物像的刺激,逐渐地发育和成熟起来的。婴儿出生后2个月只有大体融像,精确融像功能的建立要持续到5岁以后,立体视建立最迟,6-7岁才能接近成人。这段时间如有高度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视网膜黄斑发育异常以及黄斑疾病、视传导通路疾患,不能形成双眼单视就会发生斜视。或者由于儿童原来形成双眼单视功能不稳定,外界的刺激(如发烧、惊吓、外伤等)使这种不稳定的能力减弱丧失而引起斜视。眼斜视后又阻碍了双眼单视发育,加重了斜视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说5岁前双眼单视功能未完善期间,是儿童斜视的高发期。
4.2由于儿童眼球小,眼轴短,多为远视眼,又因儿童角膜及晶体屈折力大,睫状肌收缩力强,即调节力强。这样的儿童想看清物体就需要更多的调节力,同时双眼也用力向内转产生了过量辐辏,容易引起内斜视,这种内斜视称调节性内斜。
4.3眼球运动中枢控制能力不足,如果集合过强或外展不足或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内斜”;相反,外展过强,集合不足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外斜”。
学龄前儿童发病率约占1-4%。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小,斜视的发病率在学龄前儿童约占1-2%。
5强骨生血口服液的治疗
中医学认为“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血气充足,精力充沛,才能使目光敏锐。若肝血亏损,肾精不足,则目镜不明。治疗以养血益精,滋补肝肾。我们使用湖南天劲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强骨生血口服液骨液,是由党参50g;黄芪80g;灵芝16g;大枣34g;黑木耳20g;蔗糖200g;阿司帕坦1.2g组成,共有益髓壮骨,补气生
作用,因此对斜视和弱视患者,如属于缺乏气血精髓者,有着明显治疗和预防效果。口服强骨生血口服液:一次一支,一日三次,小儿灼减口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
6预防斜视弱视的方法
6.1目前,我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网已基本形成,多数省市已正式成立弱视、斜视防治组或中心,有些医学院校及儿童医院已开设了小儿眼科,各地妇幼保健机构相继设置了儿童眼保健科室,为及时有效地防治儿童弱视与斜视,保护并促进儿童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
6.2家长要从婴幼儿时期抓起,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发育和变化。婴幼儿在发热、出疹、断奶时、家长应加强护理,并经常注意双眼的协调功能,观察眼位有无异常情况。
6.3常服适可而适量强骨生血口服液。服法同治疗。
6.4不能让小孩每次都坐在同一位置上看电视,应时常左中右交换座位,除注意保持一定距离外,尤其是不要坐在斜对电视的位置。否则时间久了,6条眼肌的发育和张力就不一样,失去了原来调节平衡的作用,就会造成斜视。
6.5灯光照明要适当,不能太强或太弱,要经常注意孩子的眼部卫生或用眼卫生情况。印刷图片字迹要清晰,不要躺着看书,不可长时间看电视及打游戏机与电脑,不看三维图等。对有斜视家族史的孩子,尽管外观上没有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一下,看看有无远视或散光。
参考文献
[1]俸敏荣,刘东光.bs弱视仪治疗儿童弱视.眼科新进展,2003,23(4):295.
儿童散光如何治疗和护理篇4
儿童白内障包括先天性白内障和外伤性白内障,是儿童致盲及弱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以外伤性白内障多见。手术摘除白内障,植入人工晶体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由于儿童白内障术后反应较成人重,住院治疗时间短,恢复时间长,家庭护理时间长,而儿童自我护理能力差,因此对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在儿童白内障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家长的知、信、行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手术配合及后期的护理质量[1]。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家长住院治疗的各个环节的相关护理知识教育,术前术后护理更为重要。
1临床资料
1.1对象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治疗儿童白内障55例(56眼)。其中男45例(45眼),女10例(11眼),年龄2~12岁,平均8.4岁。其中1例为先天性白内障(2眼),余为外伤性白内障。
1.2治疗方法
均在全麻下采用角膜透明切口,超生乳化吸除白内障,植入人工晶体。超声乳化术是囊外摘除术的一种术式。即使用超声乳化仪,通过3mm大小的角膜切口伸入超声乳化头,将晶状体核粉碎后连同皮质吸出的手术方法。(1)切口:常用切口有标准巩膜隧道切口,透明角膜切口。采用巩膜切口时,做一个结膜瓣后,在距角膜缘3mm先垂直切开1/2巩膜厚度,同前做一个巩膜隧道切口,达到透明角膜,超声乳化切口需3mm。另在2点位角膜缘后用尖刀作一个前房穿刺口,宽约1mm,作为进入第二器械之用。(2)前囊切开:可采用开罐法或连续环形撕囊。截囊后不要转核或作水分离。(3)晶状体核乳化:用3mm宽的刀扩大切口为3mm,超声头进入前房时仅保持灌注,针的斜面向下或侧向,与虹膜平行方向前进,避免接触角膜内皮和虹膜。超过虹膜后,转动超声头使针孔向上。晶状体核的乳化分步进行。最后将晶状体核逐渐乳化吸出。(4)吸出晶状体皮质:吸头进入前房,边灌注边抽吸皮质。一般先从6点位开始,依次吸出各方位皮质。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吸孔不能对着后囊。由于切口小,前房深度保持良好,皮质吸出方便迅速。(5)植入人工晶体,闭合切口。
1.3结果
术后角膜水肿8眼,虹膜反应5眼,经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后消退。术后视力>0.5者12眼,0.3~0.5者42眼,<0.3者2眼(为先天性白内障)。
2护理体会
2.1降低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
儿童自我护理能力差,患病后依赖家人的照顾,家长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儿童[2]。调查显示:患儿手术前后家长的焦虑值均高于常模,经过健康教育,术后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术前[3]。家长的焦虑源于对白内障知识的缺乏、对手术的恐惧、疾病对患儿健康的危害及对治疗效果的担忧。尤其是孩子手术对家长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使家长在术前即产生严重的焦虑,进而影响患儿,致手术的耐受性下降。患儿术后住院时间短,约3~5d,出院后的家庭护理尤其是合并弱视的儿童需要甚至长达几年的弱视训练治疗[4]。因此,家长能否具备积极的心态及相关的护理知识,是保证治疗最终效果的关键。所以,需对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降低其焦虑,使其更好地配合患儿的治疗和护理,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2.2术前护理
2.2.1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年龄小,入院普遍存在恐惧、紧张、害怕疼痛等心理状态,难以配合检查和治疗。故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态度和蔼可亲,谈话温柔耐心,多和患儿接触,可适当进行一些小游戏,消除患儿的恐惧感,拉近护理人员和患儿的心理距离。有意识地进行表扬,切不可斥责,取得患儿的信任。与家长进行详细的沟通,告知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消除其顾虑和疑问,使其更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成人或能配合手术的年龄较大儿童可在表麻下进行手术,但年龄较小的儿童因不能配合手术,故需全麻,以避免术中误伤。并告知家长目前尚无证据证明全麻药物能影响儿童智力发育,以消除家长对全麻的顾虑。所有患儿家长对术后视力的期望值均较高,因此必须耐心客观地给予解释。儿童时期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患白内障可影响视力发育,造成弱视。年龄越小,患白内障时间越长,弱视越重,术后视力越差,因此术前无法准确估计术后视力。儿童白内障与成人白内障不同,应尽早手术治疗,以免形成难治性弱视,造成永久性视力及视功能障碍。对于那些担心患儿年龄小不能耐受手术,想等到患儿长大后再行手术的家长尤应详细说明手术的必要性。若全身情况许可,应尽早手术,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2.1.2术前检查与准备
术前检查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而儿童合作性差,因此检查时应采取灵活的方式,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术前3d患者用抗生素眼水滴眼。术前1d做好内眼手术常规准备。做术前准备时动作应轻柔。同时用温柔的语气与患儿沟通,消除恐惧。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术前必须严格禁食水6h,以防麻醉过程中胃内容物返流入气管引起窒息。并向家长说明禁食水的重要性,引起家长重视,严防患儿偷食。术前充分散瞳。
2.2术后护理
2.2.1全麻术后给予面罩吸氧,保持呼吸通畅,清醒后4~6h进食水。术眼用硬质塑料眼罩遮盖保护,防止患儿抓挠术眼。术眼包扎不宜过久,应尽早打通视线通路,以防形觉剥夺性弱视发生。嘱咐患儿及家长勿用手揉眼,防止术眼受外力挤压而出血、伤口裂开、虹膜脱出、人工晶体移位。同时避免剧烈活动,如跑、跳、剧烈咳嗽等。儿童依从性差,贪玩好动,好奇心强,自我保护能力差,对伤害行为识别和躲避能力差,因此,术后的健康宣教尤其是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术眼遭受的任何外力都可能使手术失败。因此,术后患儿尽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跑跳、揉眼及猛烈咳嗽。此外要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用缓泻剂。
2.2.2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滴眼,观察有无头痛、眼胀、恶心呕吐,有上述症状立即报告医生,防止术后高眼压及感染的发生。避免强光刺激,室内光线要柔和,术后早期勿看电视,防止损伤视网膜。
2.2.3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1)角膜水肿:主要原因为术中的机械刺激、超声辐射以及灌注液引起的角膜内皮损伤。单纯角膜水肿,一般可自行恢复,无需特殊治疗。角膜水肿影响视力时应对病人说明病情及预后,解除思想顾虑。本组发生8眼,未予特殊处理,自行消退。(2)虹膜炎症反应:因手术刺激引起,表现为房水混浊,晶体表面沉着物及薄膜形成,甚至前房积脓。轻者无自觉症状,重者表现为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本组发生5眼,经糖皮质激素眼水点眼后消退。(3)后发性白内障:是儿童白内障术后晚期主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后囊膜增厚混浊,视力逐渐下降。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主要与手术性创伤及晶体上皮细胞残留过多及处理不当有关。术后护理人员要与患儿家长详细沟通,告知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必然性及危害性,出院后应定期复查,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要及时治疗,以免造成弱视。(4)高眼压症:主要由于残留的晶体皮质及粘弹剂堵塞前房角及小梁网水肿所致。表现为术眼胀痛,同侧头痛,恶心、呕吐。长期高眼压可造成视力不可逆性丧失。此时应及时对症处理,全身及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此时患儿家属心理负担重,可产生失望、焦虑的心情。此时,应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耐心做心理疏导,指出大多数高眼压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可消退,增强家长信心,配合治疗。
2.2.4术后尽早进行弱视训练,尤其年龄偏大的儿童。告知家长弱视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及其治疗训练的长期性,需每天坚持训练。家庭康复指导是目前能够使患儿坚持弱视训练的有效方法,能够提高患儿的视力和生活质量。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家庭康复指导成功的关键,家庭康复指导是确保院外训练效果的重要手段[5]。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努力增加弱视训练的趣味性,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为其出院后的长期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弱视训练指导内容包括:(1)戴镜指导:选择重量轻的树脂眼镜,以免镜片打碎划伤眼睛。(2)遮盖指导:健眼应严密遮盖,防止偷看,注意遮盖时间,防止遮盖眼发生弱视。(3)精细目力作业训练:目的是让患儿专注用眼,刺激视觉发育。方法有多种,应根据患儿兴趣选择。可以适当地选择弱视治疗仪辅助治疗。
3讨论
超声乳化术的切口有较高的稳定性,术后包盖时间短,不需要卧床,不限制病人的自由活动。并发症少,因而减少了术后护理量,此点在儿童白内障术后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术前通过对白内障患儿及家长的沟通,使其了解白内障的危害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争强信心,消除恐惧,配合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术后的恰当护理及弱视治疗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孙颖.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家长知、信、行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34):3351-3352.
[2]史惠敏,李海,黄毅.超声乳化吸出先天性白内障[J].国际眼科杂志,2006,6(1):191-193.
[3]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742-743.
儿童散光如何治疗和护理篇5
关键词:慢性咳嗽;中西医;病因病机
小儿慢性咳嗽也称小儿久咳,是小儿呼吸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2004年,Morice及其成员[1]将儿童慢性咳嗽定义为咳嗽持续>8w,而结合国内经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于2007年将咳嗽症状持续超过4w即称为慢性咳嗽[2]。由于气候的变迁、饮食结构的改变、抗生素的滥用等因素,患儿人数近年来有增无减,其病因病机复杂化,诊断常不明确,还可能导致呼吸、心血管、胃肠道、神经系统等系统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还增加其家庭经济负担。本文就小儿久咳的中西医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更好地进行小儿久咳的诊治调护提供新的思路。
1病因病机研究
1.1现代医学病因研究现代医学认为,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支原体感染、气道异物、胃食管反流(GERC)等,其中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是其常见的原因[2-4],感染的病原包括呼吸道病毒、支原体、结核杆菌、嗜肺军团菌等[5]。一次上感损伤黏膜使感觉受体暴露而受激惹,其黏膜修复需3~7w,因此一次上感后患儿可咳嗽数周;婴幼儿免疫力低,易反复呼吸道感染致咳嗽久治不愈。
1.2中医病因研究小儿久咳,属中医学“内伤咳嗽”。《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古代医家很早就清楚认识到本病病因的复杂性,如今历代医家对其论之观点不一。有医家认为小儿咳嗽多责之脾胃失调,或病位在肺,病本在脾或多因风、痰、虚而至,邪郁于肺络,肺气失宣,痰浊阻肺,久咳伤肺阴[6-8]。综合各文献,认为脾肺为其主要的病位,但与其他脏腑也有密切的联系。脾肺不足,六淫六气均可导致小儿久咳。
2治疗方法研究
2.1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研究西医治疗儿童慢性咳嗽原则是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9-10];病因不明,对症及支持治疗。其药物治疗以抗菌药物、镇咳祛痰药物、抗组胺药等为主;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心理疏导等[11]。未找到病因的特异性咳嗽往往容易被误诊为非特异性咳嗽,给治愈带来了难度[12]。
2.1.1药物治疗西医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药物主要分为止咳祛痰药、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抗菌药物、镇咳药、抗返流药物等。
2.1.1.1糖皮质激素由于CVA存在气道炎症,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减少其发展成典型哮喘的风险。常用的有丙酸倍氯米松、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等。苏丽霞[13]运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孟鲁斯特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疗效优于单用孟鲁司特钠片,揭示普米克令舒作为一种强效糖皮质激素对儿童慢性咳嗽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程志宏[14]等运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儿童慢性咳嗽84例,效果优于口服阿奇霉素,并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证明丙酸氟替卡松作为强效糖皮质激素,能有效减轻气道炎症,有助于病原体的清除。
2.1.1.2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及过敏性鼻炎等治疗。常用的有普鲁斯特、孟鲁斯特。一项研究表明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药物疗效间有差异性,以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方案最佳[15]。
2.1.1.3抗反流药物主要用于GERC治疗,抑制胃酸分泌,促进食管动力及胃排空。常用的有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等。
2.1.1.4止咳祛痰药根据咳嗽的轻重程度可分别选用不同的的止咳祛痰药物,如复方甘草合剂、右美沙芬、氨溴索等,慢性咳嗽如伴有痰,应同时选用N-乙酰半胖氨酸等祛痰药。
可见,西医对小儿慢性咳嗽主要采用对因治疗,其药物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过于局限。抗菌药物的应用等对患儿的肝、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许多儿科医生仅停留在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上,长期盲目使用抗生素,既增加了经济负担,又可诱导耐药菌产生;过多使用抗生素又抑制儿童的免疫功能,扰乱儿童机体微生态环境,增加感染机会。
2.1.2非药物治疗[10]非药物治疗主要以去除诱发、加重咳嗽的因素为主。避免接触过敏原、受凉、烟雾的环境;对有鼻窦炎的患儿可进行鼻腔灌洗、选用减充血药;采取变化,改变食物形状,少量多餐等对GERC有效;对气道异物者则应及时取出异物;药物诱发性咳嗽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停药;对心因性咳嗽则可给予心理疗法;及时接种疫苗,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和呼吸道感染。
2.2中t治疗方法研究中医药治疗小儿久咳有相对早的认识,也有不少经典药方及单味有效中药,逐渐为人们所关注。中医讲究辩证施治,故医家提出了健脾益气、健脾燥湿、健脾润肺、补肾固表、培土生金、健脾养阴等治法[16-20]。周常昆[21]根据小儿的体质及发病特点提出治肺、治脾、治肝、治痰、治食、治便“六法”治咳。曹颖[22]根据脾失健运,肺失清肃提出培土生金外治法。
虽然诸多医家对小儿久咳的论治各有一说,但中医药在治疗小儿久咳方面已展现出一定的疗效。
2.2.1内治法党英[23]等运用止嗽散加味(含紫苑、荆芥等)治疗小儿外感久咳90例,总有效率为94.4%。吴世彬[24]等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小儿外感后久咳50例,结果显示其在临床疗效及症状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罗红霉素分散片。智克[25]等采用加减黄芪止嗽饮治疗小儿肺脾气虚证慢性咳嗽,结果显示其显效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克洛己新干混悬剂。刘苏伟[26]等采用玄参升麻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患儿60例,结果显示其在改善咳嗽症状、咳痰等方面均优于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杨芝贵[27]等自拟清肺止咳汤(生石膏、桔梗等)治疗小儿慢性咳嗽有效率达到81.1%,优于口服氯雷他定分散片与盐酸氨溴索片。
2.2.2外治法除口服药物外,中医药治疗尚有多种外治法,如穴位贴敷、针灸治疗、离子导入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刘方毅[28]等应用培土生金选取穴位,贴敷曼吉咳喘磁贴治疗久咳患儿43例,治疗两周后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李晓翠[29]取双侧鱼际穴刺向劳宫穴,行平补平泻法治疗久咳患儿1例,治疗3次后痊愈未复发。杨晓仙[30]采用循经刮痧结合拔罐治疗36例肺脾气虚型久咳患儿,总有效率91.7%。
3讨论
3.1中医药治疗小儿慢性咳嗽显示出较西医治疗疗效更好、毒副作用更小、价格更低廉的优势。但依然存在如下问题:①辩证分型不统一;②临床报道多,实验研究少,对比研究的文献少;③以汤剂为主,成型的制剂少,不利于推广应用。目前,儿科用药依然短缺,如何提高小儿慢性咳嗽的诊治效果,还有待于统一各家学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3.2中医认为小儿肺、脾常不足,肺气不足则卫外失职,易患呼吸道疾病,即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久咳更伤肺气,无力驱邪而使病程迁延。脾虚则痰湿内生,贮于肺而见咳嗽有痰,汗多,纳差,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笔者所在项目组结合所在地区地理气候和儿童体质特点,提出扶正祛邪治法,拟用补肺健脾,化痰止咳方予以治疗,在临床已取得较好疗效。
小儿慢性咳嗽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但对于小儿慢性咳嗽的研究还在初步阶段。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大研究力度,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先进手段,探索出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机,研究新的治疗手段,进一步规范诊疗方案,提高对本病的诊疗水平,造福广大患儿。
参考文献:
[1]MoriceAH,FontanaGA,SovjaroviAR,etal.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chroniccough[J].EurRespir,2004,24(3):481-492.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4-107.
[3]周秀娥,杨召川,曲政海.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24):4698-4699.
[4]张慧芳,潘家华,李倩,等.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9):667-670.
[5]周玲,潘晓洁,李亚玲.儿童慢性咳嗽与嗜肺军团菌感染的关系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6):545-546.
[6]李蓉,安岁虎,史正刚.史正刚教授应用健脾益气法治疗小儿咳嗽[J].甘肃中医,2010,23(4):53.
[7]霍婧伟,吴力群.浅谈健脾燥湿法治疗小儿慢性咳嗽[J].健康必读杂志,2013(9):442.
[8]龚洁秋,邵华,晏婷婷.儿童慢性咳嗽的中医诊治体会[J].中医儿科杂志,2015,11(3):12-13.
[9]ChangAB,GlombWB.Guidelinesforevaluatingchroniccoughinpediatrics:ACPPevidence-based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J].Chest,2006,129(zl):260-283.
[10]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J].柳州医学,2012,25(3):202-205.
[11]刘思梅.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原则及循证医学证据[J].儿科药学杂志,2008,14(2):1-2.
[12]李淼,尚云晓.慢性咳嗽临床病因诊断思路及诊治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2):97-99.
[13]苏丽霞.普米克令舒联合孟鲁斯特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效果[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5,51(4):491-492.
[14]程志宏,陈彩云.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儿童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咳嗽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0):5-7.
[15]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研究协作组.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现状[J].中华儿科杂志,2014,41(7):715-720.
[16]郁晓维,张晓燕,王明明.健脾润肺法治疗小儿外感后久咳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0):2510-2512.
[17]周亚兵,张新光,李利清.虞坚尔教授补肾固表法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C].第二十七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二届中医儿科学术交流论文汇编.上海,2010:54-57.
[18]马慧婵.用培土生金法治疗小儿迁延性咳嗽[J].光明中医,2008,23(2):214-215.
[19]彭伟,周庆.石效平教授自拟"小儿止咳方"治疗小儿反复咳嗽经验总结[J].2014,6(4):303-304.
[20]曹颖,庆方,刘方毅,等.培土生金法贴敷磁疗护理肺脾气虚型小儿久咳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2):2044-2046.
[21]王清,钱锐,杨丽萍.周常昆主任治疗小儿久咳六法[J].新中医,2014,46(11):44-47.
[22]曹颖,庆方,刘方毅,等.培土生金法贴敷磁疗护理肺脾气虚型小儿久咳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2):2044-2046.
[23]党英,杨广.止嗽散加味治疗小儿外感久咳9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1,04:13.
[24]吴世彬,何明,包孝凤,等.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小儿外感后久咳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2,7(3):60.
[25]智克.加减黄芪止嗽饮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26]刘苏伟.玄参升麻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27]杨芝贵.清肺止咳汤治疗儿童感染后慢性咳嗽53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7):985-986.
[28]刘方毅,曹颖,砻飨.穴位敷贴治疗小儿久咳症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0):30-32.
儿童散光如何治疗和护理篇6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特殊用药;发放;沟通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9701(2012)28-0114-0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重要的医疗保障任务,也是直接面对患者的主要服务平台。全科护士承担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工作任务,儿科特殊用药发放是全科护士在整个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患儿的特殊生理结构及儿科特殊用药特点,考虑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药物的代谢及排泄速度与成人不尽相同,较成人易发生不良反应等[1]。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来,我们社区服务中心全科护士一直探索如何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儿科用药特殊使用方法的沟通
1.1特殊给药方式的沟通
为了帮助患儿正确用药,儿科特殊的给药方式需要在发药时特别给家属交代清楚。如治疗腹泻用的思密达要在胃基本排空以后服用,而且服药后至少2~3h不能进食,否则会影响药物作用的发挥,也可以直接将其涂于口腔黏膜治疗口腔溃疡等,如果腹泻症状较重,伴高热、眼窝凹陷、精神差等,应尽快就医;色苷酸钠滴眼液可以通过鼻腔给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多潘立酮为胃动力药,促进胃排空、协调胃肠运动,防止食物反流,一般饭前15~30min服用吸收迅速;而大环内酯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为减轻副作用,应让患儿饭后服用;必奇就是蒙脱石散,应在饭前单独服用,如饭后服用或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会降低疗效。
1.2特殊给药时间的沟通
小儿退热药的作用是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出汗、散热增加,以使体温得到暂时下降。目前,常用的退热药物可能引起较多的不良反应,因此有效沟通显得尤为重要。用于小儿退热的药物较多,有液体滴剂,如小儿百服宁滴剂、泰诺林滴剂等。为避免造成伤害,社区服务中心全科护士发药时必须向患儿家属交代清楚滴剂只能用于口服而不能用于鼻腔滴注。发热本身是机体防御功能的一种表现,很多家属认为有发热就要服用解热镇痛药,因此全科护士一定要向患儿家属交待只有体温38.5℃以上才需服用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又名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等,该药的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在推荐剂量下,不良反应很少,目前它是小儿退热首选药物。
1.3特殊微生态制剂药物使用的沟通
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剂。由于其有调节肠道、快速构建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功效,可以防止和治疗婴儿腹泻、便秘。但在应用微生态制剂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提醒患儿家属,此类药物应与抗生素分开服用,且在服用前应使用低于40℃的温水或牛奶溶解后口服。如妈咪爱、金双歧等与抗生素合用,会降低疗效。
2儿科药物特殊剂量的沟通
目前适用于婴幼儿的药物剂型较少,儿童往往依靠成人药物治疗疾病,因此与家属进行药物特殊剂量、用法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全科护士在发药时需要交待清楚剂量、用法,避免剂量不正确影响药物疗效,产生毒性。对于剂量的交待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如药物规格计量单位:克、毫克、毫升。应直接交待清楚服几片、几包或量杯上的几小格,便于患儿家属理解[2]。
3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沟通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儿童的肾和听神经有严重损害,常造成药物性肾炎和听神经功能障碍而致耳聋,因此应尽量避免给儿童应用。四环素类可与新形成骨和牙齿中所沉积的钙相螯合,从而引起牙齿的色素沉着,故对新生儿或8岁以下儿童禁用。氯霉素类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特别是长期、大量使用时更甚,故对儿童不宜使用。阿司匹林是一种使用广泛的退热药,长期反复应用此药,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等明显减少,所以,幼儿服用阿司匹林时应特别小心。许多退热药含有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汀等成分,易刺激胃黏膜,引起胃出血,损害肝脏、肾脏。且退热药不能与碱性药物(如小苏打)同用,否则会降低降温效果。安乃近具有较强的退热作用,但有时会使体温下降过快、出汗过多而引起虚脱,还会引起白细胞减少,特别是婴幼儿更应注意。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发生过敏的概率虽然比注射低很多,但患儿在使用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类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并须先做青霉素皮内敏感试验(皮试)。
4儿科药物特殊名称的沟通
目前市场上存在相同的药物有多种名称。如抗生素类的艾克儿(克拉维酸钾羟氨苄青霉素咀嚼片)、铿锵(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安奇颗粒(克拉维酸钾羟氨苄青霉素)、君尔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其有效成分均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伊可新(维生素AD)、娃的福(维生素AD滴剂)、贝特令(维生素AD滴剂)均为维生素AD丸。这种情况下,极易造成重复用药,全科护士应向家长交待清楚同类药物不能同时服用,或请医生去除类同药物,避免重复用药或超剂量用药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3]。
5儿科药物特殊贮存条件的沟通
一般原料药品和易吸潮、易风化或有挥发性的药物以及遇湿能引起变质的药品采用密封保存,对光不稳定的药品需遮光。如丙球、干扰素和微生态制剂等生物制品,如果贮存不当会使药物效价降低,甚至失效。所以使用此类药物时应特别交待患儿家属避免置于高温或冰冻环境下,贮存的适宜温度一般为2℃~8℃冷藏。破伤风抗毒素、人血免疫球蛋白等除了冷藏于2℃~8℃的环境外,还应该向患儿家属交待需要避光干燥保存。
全科护士护理人员在防止儿科特殊药物使用、避免发生差错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全科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要严格执行药物发放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查对制度,杜绝差错事故发生。同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短暂的药物发放过程中,全科护士应针对儿科药物特殊使用方法、特殊剂量、特殊异名、特殊贮存条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等方面问题,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可以使患者家属获得正确的用药指导,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4]。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特殊用药的合理发放和使用,提高了治疗效果,保证了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陆金云,温时才.从儿童生理和发病特点讨论儿科用药的安全性[J].实用临床医学,2003,4(4):133.
[2]邢梅.减少儿科用药失误的有关问题[J].中国药事,2004,18(4):253.
[3]高燕,赵容.社区门诊合理配发儿科用药应注意的问题[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9,6(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