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范文

大学生个人简历社会实践经历(精选3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3-08-10 手机浏览

社会实践经历简历 篇1

基本信息

xxx

女,23岁

学历:大专

期望工资:3001到5000元

工作年限:应届生

工作区域:上海

工作经历:

——科技有限公司

工作时间:20xx年03月到20xx年02月

工作职位:图书编目

工作职责:

1、对图书编目知识进行学习;

2、ALEPH系统进行图书信息的录入等。

精贝教育

工作时间:20xx年06月到20xx年04月

工作职位:前台兼助教

工作职责:

1、协助课程定制及课程表格记录;

2、日常办公用品的使用记录;

3、每日工作的记录;

4、帮缺课的学生进行补课;

5、进行备课,辅导外教的课程开展等。

肯德基

工作时间:20xx年06月到20xx年05月

工作职位:餐饮服务员兼职

工作职责:

1、在薯条位与大厅轮岗;

2、协助配餐员冲制饮料等。

教育经历:

20xx年9月到20xx年06月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应用法语

自我介绍:

1、工作认真细心,责任心强;

2、性格开朗乐观,积极热情;

3、易相处,适应新环境能力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大学生个人简历社会实践经历》,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2

7月7日早,校报暑期实践小组整装待发,由xx县奔赴xx市xx老街。

经历了路上近六个小时的颠簸,我们抵达了本次实践的第一站xx市xx老街,在此,校报记者团开始了关于朝奉文化以及朝奉精神的传承问题的采访。xx老街的经营者以xx为主,其经营范围也为徽州传统产品,包括笔墨纸砚,雕刻,手工艺品。茶叶,以及特色食品等。

被称作儒商的商品,其销售的商品背后都有浓厚的文化底蕴,现在销售的“徽墨”,均是来自于一家千年老字号“上庄老胡文墨厂”,出厂的墨都是慢慢研磨而成,而这“慢”,这时期文化内涵,店家说“慢,一直是文化沉淀必备的过程,它可以让人静心凝神。”

文化延续千年,街上的商品大都是老字号,延续多年,甚至千年,如许多小吃,烧饼,酥糕等食品都是沿用古法制作。很多传统商品,更是传播海外。“徽墨”就非常受外国游客的青睐,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友人表示“I really love it、 It’s amazing、”很多精致的工艺品也不少外国人驻足。

“诚实守信”是商家的一大重要品质,记者注意到了一家冠以“党员为民服务先锋岗”的店铺,店主很热心的与我们交流,她说,“她开店已经几十年了,就是要诚信和热情。”

最后,在经营徽菜的餐馆“朝奉楼”里,店主热情的与我们交流,他为我们介绍了颇有“古徽风”的装修,既有“满天星”,又有“莲龙门”,他说,“朝奉”本就是对文化的一种委婉的说法,问及文化精神,店主李先生说“朝奉之所以闻名远扬,不仅在于他们的经营之道和历史溯源,更在于他们将朝奉精神作为一种信仰。就像我们菜馆做菜,做事,做人,都要同样认真,就好像你们吃的笋干,从种植开始,我们都是精挑细择的。”正因为如此,朝奉精神才会富合文化,有文化才会有内涵,由内涵才能得以传承,有传承才会有历史,有历史才会流芳百世。

老街的夜晚,闪烁的古灯微光,着凉了四周瓦片。多年里,景变,人变,精神没变,文化流传。

学生个人社会实践经历报告 篇3

这次暑假,我再次去到了寒假时去的那家培训学校,虽然只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却有了些别样的感受。社会实践,也给了我们这些或许不是很懂辛苦好玩乐的学生“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或许也是不错学习机会。

回家的时候正好初中生们也放假了,各大培训学校也要趁此开始招生了,我一回去便被喊去帮忙,主要的工作便是接待前来咨询的学生和家长,还有给放假前报名的家长打电话确认是否来上课。原以为培训学校是那种有很多人前来报名的,却没想到还要一个个打电话再次确认会不会来上课,这打电话也算是个苦累活了。不过因为身体缘故我只去了那一天,再去便是十天之后正式开学的时候。

之后我再去的时候便是他们第一天上课了,我的工作依旧是带几个小班的学生,给他们点到发讲义,给迟到的学生家里打电话等等,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简单轻松的,更多的时候我还是可以坐在教室里吹着空调看看书的,有时我也会听听他们的课堂讲些什么。我带的是两个数学班和一个英语班,对于现在的我而言,其实他们讲的都是些很简单的东西,有时看着他们一道很简单的题想了老半天还没做出来也挺着急的,不过想想,当初都是这么过来的,我初中时的数学也不算特别好,尤其是每次接触到新知识的时候,也是老半天才会反应过来。

有人说现在的小孩子太跳了不好管,我在这里工作了半个多月之后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有些学生还是挺可爱的,也有个别几个总是喜欢唱反调的。他们会围着我问东问西,尤其是在得知我还是大学时,便像户口调查般找我问了不少问题,找我闲聊。最后结束的时候,像是一种解脱,又像是不舍。

若是问我工作的这么些天哪天最令我印象深刻,我想大概是第一天吧。光是我在的那一天,便有不少即将升初一和初二的学生和家长前来咨询,说自家孩子某科某科不行,那科也有不足等等,忽然我有些想起了我初中的时候,每到寒暑假前我家长便要开始想着给我假期报培训班的事,我还记得课最多的时候一天要上八小时的课,甚至比平时上课的时间还多。也不说会不会有进步,成绩能不能提高,但凡是为了孩子们好的,我相信没什么家长会不愿意吧。后来我了解到有几个报了好几科的学生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可是为了或许之后能上个好点的高中,虽然家长可能也知道半个月的课也不会有多少提高,哪怕是出钱买个心理安慰,他们也是愿意的。

在教室后旁听他们上课的时候,有种仿佛我还是初中的错觉,有着做不完的寒假作业和上不完的补习班,但是清醒过来,我已经是大学了啊,“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要好好学习重新做人”,现在的我如是想,但是如果时间真的可以回流,我会不会真的这么做呢?我也不知道,想想还是珍惜当下更好,珍惜当下为数不多的还可以坐在教室可以学习的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