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方案分析(精选8篇)
节能方案分析篇1
工程技术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工程技术经济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较少
目前,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设置中只有课堂教学部分,实践教学包含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没有设置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大多仅局限于习题练习与少量的案例分析,与实际的工程经济分析内容脱节较多。没有课程实训及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学过理论基础知识之后,不能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在毕业的时候,有可能会对工程技术经济所学的内容产生遗忘。
2、实践教学课时不够
该课程课堂教学总共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为32课时,实践教学课时数为16课时,16课时的实践教学大多为前面理论教学的习题练习。并且由于总共的课时数只有48学时,因此在工程技术经济教学内容上,只能够将前面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评选、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基础内容介绍完,后面的财务评价内容以及可行性研究部分的内容。只为学生进行介绍性的讲解,实际练习内容较少。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整体项目的财务评价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练习分析较少。
3、电子表格EXCEL软件运用不够充分
工程技术经济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其中定量分析占主要部分。在定量分析中,工程实际的经济分析都有可能会用到Excel软件来处理函数计算及数据整理,其实践操作过程都离不开Excel软件的运用。但是在该课程中,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只注重理论部分的教学。对于Excel软件的操作运用,并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只是做概要的介绍。很多学生对该软件不熟悉、不熟练,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会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经济分析。因此,造成了该课程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脱节。
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置改革迫在眉睫。针对上述分析的实践环境中存在问题以及多年工程技术经济课程教学的经验,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1、增加多样化的课程实践环节
首先,增加课程课堂教学的总课时数,及其中实践环节课时数。课堂教学课时,由以前的48课时增加为64课时,增加财务分析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并搭配进行案例分析及习题练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由于前面分析本课程没有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计划中,应考虑增设这两个实践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分析
本课程的案例教学非常重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实际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前面所学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比选、盈亏平衡分析等分散的理论、公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表现出来,并进行综合练习。并且可以在案例中引入Excel软件的应用讲解,向学生演示怎样整理基础数据,怎样处理基础数据。并通过基础数据编制相应的计算表格,将各种表格联系起来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案例教学重点考察学生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3、在实训环节中加强Excel软件应用
定量分析是工程技术经济在工程实际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包含了大量的函数模型及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计算。而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正好能够完成工程技术经济定量分析这一任务。并且能够构建直观简明的计算表格,将各个表格通过数学公式及模型联系起来,对项目的经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向学生讲解。并且通过课程实训环节,将课堂教学所讲解的Excel内容进行强化练习。例如,在课程实训环节中,设计相应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Excel软件自己构建计算表格,练习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运用软件函数计算NPV、IRR等经济指标、通过函数的计算绘制盈亏平衡图及进行敏感性分析的计算,并在Excel软件中绘制敏感性分析图,最终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的财务评价。由此使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能够正确运用Excel软件来强化实践操作。
4、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工程技术经济的重要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经济、技术等方面对项目可行或不可行做出的评价,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将所学的工程技术经济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在毕业设计中,增加学生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工程技术经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理论的实践运用的综合能力。由教师提供一定的建设项目资料,由学生自行进行项目实地调查,项目预测分析,收集项目相关经济分析基础数据。再将搜集到的资料结合Excel软件进行分析汇总,构建经济分析表格、模型。最后运用Excel计算出建设项目相应的经济指标,并进行归纳、总结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从而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地与实践结合,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并且顺利上岗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虽然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实践教学必须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因此,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且各个实践环节还要循序渐进,相互配合。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的效果,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工程技术经济学论文范文二:工程技术经济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较少
目前,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设置中只有课堂教学部分,实践教学包含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没有设置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大多仅局限于习题练习与少量的案例分析,与实际的工程经济分析内容脱节较多。没有课程实训及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学过理论基础知识之后,不能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在毕业的时候,有可能会对工程技术经济所学的内容产生遗忘。
2、实践教学课时不够
该课程课堂教学总共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为32课时,实践教学课时数为16课时,16课时的实践教学大多为前面理论教学的习题练习。并且由于总共的课时数只有48学时,因此在工程技术经济教学内容上,只能够将前面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评选、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基础内容介绍完,后面的财务评价内容以及可行性研究部分的内容。只为学生进行介绍性的讲解,实际练习内容较少。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整体项目的财务评价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练习分析较少。
3、电子表格EXCEL软件运用不够充分
工程技术经济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其中定量分析占主要部分。在定量分析中,工程实际的经济分析都有可能会用到Excel软件来处理函数计算及数据整理,其实践操作过程都离不开Excel软件的运用。但是在该课程中,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只注重理论部分的教学。对于Excel软件的操作运用,并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只是做概要的介绍。很多学生对该软件不熟悉、不熟练,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会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经济分析。因此,造成了该课程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脱节。
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置改革迫在眉睫。针对上述分析的实践环境中存在问题以及多年工程技术经济课程教学的经验,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1、增加多样化的课程实践环节
首先,增加课程课堂教学的总课时数,及其中实践环节课时数。课堂教学课时,由以前的48课时增加为64课时,增加财务分析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并搭配进行案例分析及习题练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由于前面分析本课程没有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计划中,应考虑增设这两个实践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分析
本课程的案例教学非常重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实际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前面所学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比选、盈亏平衡分析等分散的理论、公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表现出来,并进行综合练习。并且可以在案例中引入Excel软件的应用讲解,向学生演示怎样整理基础数据,怎样处理基础数据。并通过基础数据编制相应的计算表格,将各种表格联系起来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案例教学重点考察学生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3、在实训环节中加强Excel软件应用
定量分析是工程技术经济在工程实际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包含了大量的函数模型及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计算。而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正好能够完成工程技术经济定量分析这一任务。并且能够构建直观简明的计算表格,将各个表格通过数学公式及模型联系起来,对项目的经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向学生讲解。并且通过课程实训环节,将课堂教学所讲解的Excel内容进行强化练习。例如,在课程实训环节中,设计相应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Excel软件自己构建计算表格,练习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运用软件函数计算NPV、IRR等经济指标、通过函数的计算绘制盈亏平衡图及进行敏感性分析的计算,并在Excel软件中绘制敏感性分析图,最终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的财务评价。由此使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能够正确运用Excel软件来强化实践操作。
节能方案分析篇2
关键词:节能调速;高压电机;液力耦合器;变频调速;斩波内馈串级调速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necessity of high voltage motor energy saving of heating project feasibility, and present several monly used control schemes are pared, pointed out that the inverter and chopper feed speed in different types of heating engineering advantages、
Key words: energy saving; high voltage motor; hydraulic coupler; frequency control; chopper inner feedback cascade speed regulation
中图分类号:TU833
一、前言
风机和水泵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应用的数量众多,分布面极广,耗电量巨大。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全国风机、水泵电动机耗电量约占全国电力消耗总量的40%左右。目前,风机和水泵运行中还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其潜力挖掘的焦点是提高风机和水泵的运行效率。
二、风机水泵类电机调速运行的必要性
在供热工程中,风机和水泵是最主要的耗电设备,加上这些设备都是长期连续运行和常常处于低负荷及变负荷运行状态,其节能潜力巨大。锅炉辅机电动机的经济运行,直接关系到厂用电率的高低。随着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日益迫切,降低厂用电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竞争力,已成为供热企业努力追求的经济目标。
国外大型的风机和水泵已纷纷增设调速装置,而目前我国除火电厂中少量采用汽动给水泵,液力耦合器及双速电机外,其它风机和水泵基本上都采用定速驱动。这种定速驱动的泵,由于采用出口阀,风机则采用入口风门调节流量,都存在严重的节流损耗。尤其在机组变负荷运行时,由于风机和水泵的运行偏离高效点,使运行效率降低。调查表明:我国锅炉风机运行效率低于70%的占一半以上,低于50%的占1/5左右。由于目前普遍的机组负荷偏低,风机的效率就更低,有的甚至不到30%,结果是白白地浪费掉大量的电能,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尤其在供热机组中,由于锅炉的采暖负荷与天气情况紧密相连,气温改变时锅炉出力也随之改变,设计时又要保证最大负荷的用汽(水)量,所以冬季气温高时锅炉处于较低负荷的状态。再加上设计时考虑的裕量,这样风机、热网循环泵的负荷会长时间低于额定工况的负荷。
三、高压电机常用调速方法
目前几种常用的高压电机平滑调速方案有高压变频、液力耦合器、电磁调速、液阻调速、斩波内反馈串级调速。根据调速装置的效率可以分为低效节能型,高效节能型两大类。
1、低效节能型
(1)液力耦合器调速
液力耦合器是一种以液体为介质、靠液体动量矩的变化传递能量的装置,通过改变其工作腔中的工作油的充满程度以改变传递转矩的能量来进行调速。将其安装在异步电机和负载(风机、水泵等)之间来传递转矩,可以在电机恒速运转情况下,无级调节负载的转速。即在忽略液力耦合器的机械损失和容积损失等损失时,液力耦合器的调速效率等于转速比。
液力耦合器传动示意图
它是一种能耗型的调速方式,在转速为额定转速的2/3时,其调速能耗最大,为额定功率的14、8%,节能效果较差。另外液力耦合器的维护量很大,有的三个月就要停机检修一次。
(2)电磁调速
电磁调速是通过调节电磁滑差离合器的励磁电流,来改变电磁滑差离合器的转差从而实现调速。虽然调速理论不同,但这种调速方式性能曲线及优缺点与液力耦合器很近似,同样属于调转差的调速方式,是高能耗型调速,调速装置故障时也需要停机处理,所以与液力耦合器同样都属于逐渐被淘汰的调速方式。
电磁调速传动示意图
(3)液阻调速
液阻调速是在绕线电动机的转子中串入液态电阻,通过改变阻值的大小来实现无极调速,但从转子中引出的能量全部由液态电阻发热消耗掉,属于调转差的调速方式,效率较低。
液阻调速传动示意图
以上几种方案共同特点是都属于调转差率的调速方法,在调速过程中有损耗,以热量的形式散发掉,都属于低效型节能方案。
2、高效节能型
(1)变频调速
变频调速技术是在电机供电电源与电机定子间加入一个可改变电机供电电源频率的变流装置,将通常50HZ工频交流电源变为频率可调的交流电源。变频调速具有其它调节方式无法比拟的技术优势:调速范围宽,由于是改变电机供电电源的频率,理论上讲,它可以使电机从0转速一直到任意转速。调速精度最高,精确度达到0、1Hz,可以精确控制电机的转速,适用于对电机控制要求很高的领域。响应速度快,对于整个系统来说它是开环调节,所以响应速度最快。能耗低,变频调速属于高效节能型调速系统,消耗大约为电机额定功率的3~5%。
变频调速属于调输入频率的调速方法,在调速过程中没有转差损耗,属于高效型节能方案。高压变频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中,发展出了多种形式,右图为常见的单元串联多电平变频调速系统:
(2)斩波内反馈串级调速系统
传统串级调速是通过调整逆变器的逆变角(移相触发)来实现对等效反电势的调节的。这种移相触发的方法存在着功率因数低及可靠性差的缺点。现代串级调速则把逆变角固定下来并设在最小值,产生一恒定的附加直流反电势,等效电势大小的调节由斩波器来完成。通过调节斩波器导通时间与斩波周期的比率,来改变串入转子回路的等效电势的大小,从而改变转子电流和转差率,达到调节电机转速的目的。
由于通过增加内反馈绕组而省去了逆变变压器,同时也节省了相关的电气设备,使整个系统更为紧凑、简单。
斩波内反馈式串级调速原理
目前斩波内反馈调速系统的常规调速范围可以达到50%~99、5%,特殊可达0~100%。可以看出该调速系统可以满足风机、水泵在工艺上的要求。
3、调速方式节能比较
右图中给出了离心式风机不同调节方式耗电特性比较曲线,出口挡板门的效率最低,进口挡板门的效率次之,液力耦合器及电磁型调速等低效节能型效果明显,但仍不如高效节能型(变频器及斩波内反馈)调速方案效率高,高校节能型调速方案优势明显。
通过4、1、4、2节也可以看出,在各种调速方式中变频器和斩波内反馈式串级调速方案最优,也是当今最流行的控制方案。
四、供热工程中高压变频与斩波内反馈的方案选择
在供热项目中,采用调速系统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根据工艺的要求,调整风或水的流量,第二是节能,把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损失降到最低。
变频调速与斩波内反馈调速均可以满足供热项目对调速设备在工艺和节能方面的要求。两种系统相比较各有优缺点:变频调速的优点是调速范围宽,精度高,响应快,可以使用普通的鼠笼式电机。缺点是柜体占地面积大(约6~8米),对环境散热及洁净程度要求高,一般要单独做控制室,而且价格比较高;斩波内馈调速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约3米),价格低,缺点是调速范围、精度低于变频,(但能满足风机、水泵的工艺要求)响应慢,且必须使用特殊的绕线式电动机,绕线式电机的维护量要稍大于鼠笼式电机。
以石家庄某供热项目为例,对两种方案做经济性进行进一步比较。该供热项目分两部分,三期为新增项目,二期为改造项目。二期改造项目中,斩波内馈调速需对现有高压电机进线更换。由于两方案采用的电机价格不同,所以统计需要以整个系统的造价作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新建项目中变频系统总造价为斩波内反馈系统的1、3~1、6倍,价格高出70~150万元,斩波内反馈价格优势明显,应首先考虑采用斩波内反馈调速作节能方案。在旧设备节能改造项目中,由于斩波内反馈需增加更换电机,价格优势不明显,而变频方案具有性能高、维护量维护小的优势,应优先考虑变频调速方案。
五、实际工程运行中节能效果
石家庄市近年共有四个工程采用了高压节能方案,其中采用高压变频及斩波内反馈式调速各2个工程。
通过2个采暖季的运行来看,斩波内馈与变频调速的节能效果接近,下面以变频器及斩波内反馈调速各一个工程为例,核算节能效果。每个采暖季运行120天,电费0、72元/kWh计算,每年可节约电费
变频器改造工程运行状况:
年节约电费68、01万元,成本回收期为4、5年。
斩波内反馈调速运行状况:
年节约电费为116、395万元,成本回收期为2、3年。
六、结束语
高压变频调速和斩波内馈调速都是高效的调速系统,尤其变频调速更是当今技术发展的主流。但相对于供热项目的辅机高压电机来说,两者均可以满足调速设备在工艺和节能方面的要求。在新建项目中斩波内馈价格优势明显,可以首先考虑采用;在旧系统节能改造的项目中,高压变频器具有性能高、维护量小的优势,可以优先考虑采用。
参考文献:
[1]斩波内馈调速及其功率控制原理、屈维谦
[2]交流调速系统、陈伯时、陈敏逊
[3]交-交变频调速技术在矿井中的应用、冯立杰
[4]电厂风机泵变频调速技术经济分析、刘家钰、齐秦松
节能方案分析篇3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非常切合于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案倒要密切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案倒教学的优势主要是在课堂上的互动教与学,教师的精心设计、组织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对案例思考与课堂讨论后形成的书面材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总结与提炼案例教学应和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l案例教学法非常切合于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是涉外经济与贸易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国际贸易具有不同于国内贸易的特点,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做法及所涉及的问题,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凡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不仅必须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技能与方法,而且还应形成分析和处理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以确保社会经济效益的顺利实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业务同法律的联系,尤其要坚持学以致用原则。这样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讲授专业知识,培养合格、优秀的外贸专业人才。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可见,案例教学法非常切合于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
第一,可以通过案例把抽象的进出口业务知识具体化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使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知识在实际业务中的作用与运用。第二,虽然案例不能再现所有的真实情景,但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通过灵活运用内化了的知识,可以学会举一反三处理更多的疑难与类似问题,从而提高实际业务操作的技能与书本知识的迁移能力。第三,案例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第四,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思维与表达技能,能够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特点,精心组织实施教学计划,通过听、看、模拟等途径,一些看起来繁杂的专业知识就很快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才是培养新型外贸专业人才的一种有效形式。
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
2、1认真备课,精-l-=选取案例
2、1、1案例要密切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教学案例是配合教学目标的,这一目标圈定在某一章或节内容中比较合适,这样能充分包含全章或节内容,起到强化训练的目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知识领域和能力,考虑到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之间的关联度,选择难度适中的案例,循序渐进。当然,综合型的案例又要切忌拘泥于某一章节,应该系统综合多章节的内容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知识迁移能力,这样的案例应该安排在所涉及知识的章节全部授课之后。
2、1、2案例要新颖
一方面要尽量选择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情况。众所周知,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对经贸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传统的纸质单据已经被电子单据取替,集装箱和多式联运等现代运输方式蓬勃发展。而今,惯例和规则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如ucp600取代了ucp500等等。因此,案例教学选用的案例必须不断实时更新,以适应当今国际经贸活动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从而有效指导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可以适当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一般也是一些在时间上比较“新”的问题,比如紧扣时事要闻等。例如,在介绍“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塞一章时,可以引入近来索马里海盗劫持超级油轮“某某号’,这杨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产生了解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知识的兴趣。
教师必须精心准备,认真备课,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尽量挑选具有典型性、真实性、适宜性和科学性的好案例。案例的选择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应该紧扣课程的内容与特征。案例越经典,学生就越有兴趣,参与程度就越高,学习效果也就越好。教师在设计或挑选案例时,要明析案例所涵盖的知识点,为学生设计、构造一系列典型的具有较强操作性、针对性和诱导性的案例,所有的案例最好都来源于实际工作中比较常见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或较为实用的职业技能等。
2、2紧扣教学内容,推行合理的案例教学方式
2、2、1提高案例的表述能力
案例的表述力求简洁,所以,案例的编撰要注重要点,要简明扼要。为了让学生尽快地了解案情,直入主题。节省课堂的宝贵时间,可以用多媒体来进行展示。情节是使案例生动的润滑剂,学生对案情情节的掌握,受教师的案例表述能力影响。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表情、起伏的语调来表述案情,利用层次剥离的方法来层层分解案情,也可以走下讲台,声情并茂地发问,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调动学生韵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倘若使上课的活跃场景也融入案例的情节之中,那么,学生将形成长时间的记忆,不止对案例记忆清晰,更为重要的是牢牢的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
2、2、2灵活运用多种案例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因人、因课程内容与性质而异,主要有指导自学法、讲解分析法和课堂讨论法,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三种方法的运用应灵活多变。针对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采用有针对性的适宜方法,如在讲授类似“商品的数量”这样的章节时,由于理论性不算强,内容较为通俗易懂,可以采用指导自学法,即在学完该章的部分知识和理论内容后,列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参考书刊上的案例材料,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有时,可以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报告。
再比如讲“价格术语’’这样的章节时,其内容纷繁复杂,学生很难马上运用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解答实际问题,此时可以采用讲解分析的方法来阐述该章的案例分析题。在讲到某一种价格术语时,先把该价格术语的定义、买卖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讲解清楚,然后即席引入一个案例,来说明以上所讲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该价格术语掌握得就相对牢固。运用讲解分析法的优点是比较节省时间,教师容易操控,有利于把握教学节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相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缺点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的机会较少,当然,在实际操作时,教师除讲解分析案例的背景、过程、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外,也可以适当提问,启发、引导学生回答或提出新问题,进行一些小讨论。对于一些难度大的综合性案例,如在“出口合同的履行”这样的章节。其内容综合性强,针对该章的案例分析题也较复杂,此时,不妨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2、2、3精心组织课堂案例讨论
案例教学的优势主要是在课堂上的互动教与学,教师的精心设计、组织和学生的积极参与。精心组织课堂讨论在案例教学方式中举足轻重。案例分析通常分为四步: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归纳总结。首先,教师在讲解完某一章节后,将精选的案例以书面形式分发给学生,并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般每组5——7人,男女生搭配),每个小组每次推选一个主持人。小组主持人轮流担当,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锻炼主持讨论、协调观点、总结发言的能力,尤其在模拟外贸谈判时对每个学生谈判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其次,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元,先分头查找有关资料,收集相关理论、惯例和法律依据,然后各自进行小组讨论,根据成员的主要观点和方案整理出发言提纲,推选出一人代表本组在全班讨论中交流发言。再次,在规定的时间进行全班交流,这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所在,且教师的引导又是十分重要的。先由各组代表陈述本组讨论得出的主要观点和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接着全班同学对上述问题再做进一步的探讨与辨析。在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同时要择机加以必要的点评,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着重指出本次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的方法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等。要充分肯定一些好的分析思路和独到的见解,激励学生下次更好地参与讨论;同时应指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下次讨论中加以改进。对于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教师有时可以有针对性的点评,但不要给出定论,而是留出一定空间,让学生习得不断积极思考的态度,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建立有效的参与案例讨论激励机制
学习成绩的评价与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激励与导向作用。那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制度进行改革。一是在考核方式上,将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结合起来,平时成绩(包括案例分析、课堂表现和课程实习)、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分别占2o%、2o%和60%左右,将每个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量化计分,计入平时成绩。二是在考核内容上,适当减少纯知识性试题的分量,增加案例分析等能力性试题的比重。三是在考核标准上,案例分析的解答应是开放性的,应设置多种解决方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评分时应着重考虑思路是否清晰,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能否抓住问题的实质,是否言之成理等等,对于能够提出独到见解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加分。
3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建立案例库,并实时更新
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为教学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讨论,并且要以实际案例来对学生进行考核。这些工作的基础在于案例库的建立。为了达到教学上的可操作性,目前案例主要由任课教师自行查找选编,比较费时费力且数量有限。由此可见,案例库的建立是案例教学的当务之急,并且案例库的建设与维护必不可少,其中的案例要实时更新。
3、2教师要把握好引导与参与的关系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师由传授者变为组织引导者。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学生的积极参与非常重要。教师在案例分析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案例教学中的组织和引导上。首先是案例分析前的布置,教师要把选择和分析该案例的主要意图向学生交待清楚,同时,还要向学生说明必要的理论准备。其次是课堂分析的引导,教师的课堂引导主要是把关键性发言引向深入,对关系到案例主题的矛盾意见引发学生研讨,对趋于一致的意见及时进行综合,对明显偏离主题的意见注意疏导,对高质量的分析要充分肯定尽量避免过多纠缠等。
3、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
案例教学耗时比较多,并受客观环境的一定限制,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建立一个公共邮箱或一个qq群,学生和教师能够延时或实时在网上展开讨论,发表交流各自的看法,而且讨论的内容自动记录,便于查询。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模拟商战和沙盘对抗等其他活动,来丰富案例教学。
3、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对案例思考与课堂讨论后形成的书面材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总结与提炼。这项工作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报告进行认真批阅,并可从中选出较好的分析报告作为示范,供学生传阅学习,不断提高,或反馈到实际工作单位供其参考。
4结束语
节能方案分析篇4
一、案例教学法的要点
(一)案例教学的发展历程 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历程见表1: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尤其是法学和工商管理类专业已经开始较为广泛地采用案例教学法;而且,案例教学已经被列入了一些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但是,总体上来说,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案例教学法的要点 哈佛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可见,案例教学法实则包括两大要点。一是“特殊的教学材料”――案例(case);二是“特殊技巧”――教学法。
(1)案例。案例的选取是案例教学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这项工作则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要求如表2所示:
(2)教学法。对于案例教学法的第二大要点,“特殊技巧”――教学法。首先要明确的是: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 “注入式”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而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其中角色分配则又以“学生是参与主体,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特点。其次,以案例为依托的教学技巧则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总结问题、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最后,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能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其他能力,例如,自学能力、团队沟通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报告的写作能力等都能得以一定的提高。
二、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 财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内容涉及了经济管理、金融、证券、会计、税法、经济法规、数学、统计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二)信息量大、系统性强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资金运动过程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包含着有机联系的三个基本内容:资金筹集、资金投放和使用、资金收入和分配。财务管理内容特点决定了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三)课程内容与经济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 财务管理所讨论的企业筹资、投资、运营与分配等财务活动的基本环节,在实务中,这些财务活动的展开,离不开现实的外部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微观环境的影响。
(四)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强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上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因此,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提倡基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决策能力,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三、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的本科财务管理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案例教学,从实施效果上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具体的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几个主要问题。如表3所示:
四、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构建
(一)课程设置 虽然如今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案例教学,但做法却不尽相同。大部分高校是采取了在讲授财务管理理论课的同时辅以案例教学的形式,但这种做法会因为受课时限制,而使得案例教学不成系统,从而没能实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笔者认为单设一门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做法则更为可取。具体如下:
(1)单设一门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前修课程为财务管理理论课程,并将两门课程开设在同一学期,也最好由同一教师讲授;或是只开设一门课,统称为财务管理,但其中必须明确规定案例分析部分的课时;
(2)建议财务管理理论课时48学时,案例分析课时16课时,可根据条件适当增加案例分析的课时,但案例分析课时最好不能低于16学时,否则只能是草草收场;通常,可以选择筹资、固定资产投资、日常运营以及股利分配等四个案例,每个案例4课时;
(3)建议最好是将理论课和案例分析课同时交叉进行。即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就可以将相应的配套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了解案例的相关背景,待完成理论课后即可以进行案例分析课程。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具体环节 通常,整个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包括三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要想获得上佳的案例教学效果,以上3个操作环节缺一不可。教师和学生课前的积极准备是成功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下一环节――课堂讨论顺利进行的关键前提。而课后学生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可理性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总结,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环节。由此,一方面可提高其归纳总结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案例的全面系统地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今后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教师的课后总结则主要是关于此次案例分析的课堂效果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存在哪些不足、下一轮的教学中应如何改进,以及有哪些地方是今后的案例教学中可以继续采纳的等。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环节中的要点
(1)教师选择、设计、布置案例;学生查阅、准备案例。选择、设计案例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第一环节,而且恰当的案例也是案例教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要素。一是选择案例。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途径来搜集、选择恰当案例。同时,建议财务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应该尽量多的采用国内企业的案例,辅以少量国外知名跨国公司的案例。具体为:已出版的财务管理报刊、书籍和网络资源。一些出版的案例教材、报刊、杂志有时会提供比较完整的案例。此外,上市公司网站或财经网站则会提供更具有时效性的财务管理案例;来自企业的案例。教师还可以从“校企合作”的企业,或是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等企业中搜集财务管理案例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参与社会实践,将在企业中收集的实际财务资料,通过整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鼓励并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案例。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中存在的焦点问题鼓励并引导学生收集并编写案例。二是设计案例。选择好案例后,教师要针对课堂讨论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设计。包括:应向学生提出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应如何层层展开、这些问题和哪些财务管理理论联系、案例讨论预期应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讨论等等。此外,还应充分预计到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三是布置案例。在选择和设计好案例后,教师需要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就把相应的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并明确告知学生案例分析的时间、要求、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让学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并要求和指导学生课后提前查阅和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
(二)丰富案例讨论形式、改进教学手段 案例教学中的课堂讨论形式不要总局限于某一种,教师应根据每次的案例内容适当调整。具体包括班级讨论、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兴趣,同时也能大幅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背景陈述、小组讨论、案例点评等环节,教师都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将财务管理案例中的图像、文字、表格、数据等信息快速地传递给学生。
(三)准确把握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以上三个程序中,对于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相对来说,教师的准备工作更为重要些,是主体;而之后的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程序中,学生则是绝对的中心。在整个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自身角色的准确把握也至关重要。一方面,应该是学生参与主体的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切不可过多提示,否则会干扰学生分析的思路,也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也不宜过多地讲授,否则就落入了传统教学的“注入式”模式了。另一方面,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体,但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就是旁观者,而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
首先,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轻松的讨论氛围;应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其次,教师应把握住学生讨论的动向。当学生的讨论偏题时,教师要巧妙引导到被忽视的关键点;当讨论不够深入时要引导学生视线进人那些尚未深人的关键点;在学生提出棘手的问题导致讨论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当讨论过于激烈导致讨论偏离一方时,教师要控制住局面,将讨论引向正确的方向;最后,教师还必须能及时对学生的讨论做出恰当、准确的点评和总结。如学生讨论发言是否积极、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与讨论问题是否深入透彻、使用的理论知识是否恰当充分等。教师的点评尤其是要和之前所学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否则案例讨论的结果只能是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用于将来的财务工作实践中。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如果采用考试的方式来评判学生成绩的做法并不科学,也不具有操作性。而如果综合考虑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各个环节的表现,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成绩评定,不仅可以大大激起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兴趣,也充分体现出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设计初衷。具体来说,如表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
(1)案例分析的成绩评定取决于学生的课前准备、讨论表现和参与程度及其课后所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
(2)在课堂讨论环节,分别赋予了小组表现和个人表现一定的权重,这主要是希望整个案例分析过程能实现全员参与,从而减少学生的“搭便车”行为,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要想实现这个环节的预期效果,要求教师从最开始的课前准备工作就要有充分的考虑。如:在进行小组分配的时候要综合搭配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进行案例设计时,所设计的问题数量应该至少等于小组人数,每个学生都需要回答问题;或是采用提问的方式,设定一系列的问题要求每位成员回答不同的问题。
(3)这种新型的考核方式较传统的试卷考试方式主观性强,对教师的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都有更高的要求。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财务管理专业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要克服主观随意性和自己对案例理解分析的局限性,应着重考量学生分析的步骤是否恰当(即思路是否清晰)、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能否抓住重要问题和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以及从什么角度看问题等。
(4)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也很重要的环节。所以,在课堂讨论环节之后,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案例分析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学生在报告中应提出并论证本人(或本小组)的观点,并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分析,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总结案例分析讨论中的得失。此外,教师还应明确告知学生所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成绩的权重,尽量避免出现写分析报告就成了“放鸭子”,而交上来的报告也都是“拷贝版”。
参考文献:
节能方案分析篇5
关键词:施威德勒椭球形网壳;非线性有限元;约束屈曲支撑;减震分析
1 引言
施威德勒穹顶网格均匀,造型美观,是一种常用的球面网壳形式,承载力较高,结构的跨度较大[1],而椭球型网壳更是一种新型网壳形式。椭球形网壳由于其自身造型和结构的特点,目前已有很多实际工程应用,如上海科技馆、温岭锦屏公园大门,还有双层椭球网壳的国家大剧院,因此对于这类网壳结构的减震方法研究和减震性能分析十分要。
约束屈曲支撑BRB(Buckling-Restrain Brace, BRB)[2~7]是一种消能减震支撑体系,当输入地震荷载时,屈曲约束支撑内核受力构件在拉力和压力作用下可达到充分屈服,具有良好的延性。文中对落地单层椭球形网壳结构利用约束屈曲支撑(BRB)的减震方法做了初步研究,提出此种结构的四种支撑布置方式。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具体的结构分析,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和归纳总结,得出相对合理的约束屈曲支撑对网壳结构减震效果较好。
2 有限元分析模型
有限元分析采用ANSYS程序中Beam188梁单元,Beam188在每个节点上有6或7个自由度,分别是沿x,y,z的位移及绕其的转角,而当Keyopt(1) = 1时,会添加第7个自由度(翘曲量)。本单元能很好的应用于线性分析,大偏转,大应力的非线性分析。支撑杆件采用LINK8空间杆单元,材料的本构关系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屈服准则采用Von Mises屈服准则,屋面重力荷载以质量单元的形式集中在网壳节点上,质量单元采用mass21单元。
以下选择了长轴为80m,短轴60m,矢跨比为1/3的椭球形网壳,杆件长度通常控制在2~5m范围内。综合考虑结构受力特性,通过对网壳内力的初步计算。网壳普通杆件采用钢结构,强度等级为Q235,Ex=2、1E11N/m2,λ=0、3,密度=7850kg/m3;BRBs杆件:Ex=2、1E11N/m2,λ=0、3,密度=7850kg/m3,材料的屈服强度为100Mpa。
3 结构的减震分析
由于结构的长跨和短跨方向刚度不同,施加的单向地震波对结构杆件内力和位移的影响也会不一致,所以对结构分别施加X向和Y向单向水平地震波以及三向地震波,对其进行8度区罕遇地震作用动力分析,其中X向为沿着结构的长轴方向,Y向为沿着结构的短轴方向。地震波采用EI-centro波,三向地震波3个方向加速度峰值按1:0、85:0、65[8]比值输入,持时10s,时间间隔为0、02s。
3、1 支撑布置方式
施威德勒网壳的主要受力杆件为肋杆和环杆,所以为保证结构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在网壳中不宜替换肋杆和环杆,在本文中主要对结构的斜杆进行了等截面替换。根据网壳结构的受力性能和约束屈曲支撑在网壳结构中的布置原则[9],本文采取了以下四种布置方式如图1所示(图中粗线为约束屈曲支撑杆件)。
a)布置方案1b)布置方案2
c)布置方案3d)布置方案4
图2网壳内BRBs的布置图
3、2 节点位移分析
分别对结构进行水平X向、水平Y向和三向地震波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可得出原始结构和四种加支撑结构的节点位移时程,并对其对比分析。图3分别为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节点位移值比较。
(a)X向地震波作用下结构节点位移值比较
(b)Y向地震波作用下结构节点位移值比较
(c)三向地震波作用下结构节点位移值比较
图2 结构节点位移值比较
由图2可知,椭球形网壳在不同方向地震波作用下的节点最大位移有很大差别,而且在布置约束屈曲支撑后,所选节点的最大位移值大都比原始结构的位移值有所下降。在X向地震波作用下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布置方案2,位移降低幅度达到34%,布置方案4相对于其他三种布置方案稍差一些,但还是使网壳的节点位移有所下降。而布置方式1是约束屈曲数目最多的,但是效果却没有布置方案2好,这是由于布置的约束屈曲数目过多导致网壳的刚度有所降低。在Y向地震波作用下,四种约束屈曲支撑的布置方案,对所选节点的最大位移值的控制都差不多。其中下降幅度相对较大的是布置方案1和方案2,方案2的位移最大降幅达到22%,布置方案3相对于其他三种布置方案稍差一些,但还是使网壳的节点位移有所下降。在三向地震波作用下,布置方案1对降低节点最大位移值的效果是最理想的,最大降幅可达到42%,其它三种布置方案对结构节点位移也都有不同程的降低,其中布置方案4相对于其他三种布置方案略稍差一些。
4 结论
1、对单层椭球形网壳进行动力分析时,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均不能忽略,且尽可能选取多个结构振型进行分析,同时考虑椭球形网壳短向跨度对于整个结构频率的影响。
2、四种支撑布置方案对单层椭球形网壳结构的节点位移和杆件应力都起到了明显的减震效应。
3、四种屈曲约束支撑的布置方案在水平地震波和三向地震波作用下的减震效果并不一致,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减震效果较好的布置方案在三向地震波作用下未必是最好的。
4、支撑的布置数量和对的结构减震效果并不成正比,合理的布置约束屈曲支撑,其对结构的减震效果才能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卢成江,曹正罡,孙瑛、施威德勒穹顶弹塑性稳定性能研究 [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7,29(1):52~55
[2] Thomopoulos K, koltsakis E、Connections of CHS Concrete-filled Diagonals of X-bracing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2003,59(6):665-678
[3] 殷占忠,王秀丽、 带接触环的约束屈曲支撑有限元分析[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8,34(5):122~126、
[4] 王秀丽,陈继云,王本科、单层椭球形网壳考虑下部结构减震性能分析[J]、 建筑科学、2008,24(11):36~39、
[5] 王秀丽,王磊、 新型椭球网壳减震体系性能分析[J ] 、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7 ,29 (4) :31~36、
[6] 刘建彬、 防屈曲支撑及防屈曲支撑框架设计理论研究[D]、 北京:清华大学,2005
[7] 王秀丽,陈祥勇,殷占忠、 约束屈曲支撑对K6型球面网壳减震效果分析[J]、 甘肃科学学报,2007,19(1):122~126
[8] 何放龙,马自克、强震作用下双层球面网壳结构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10):125
节能方案分析篇6
【关键词】注塑机;伺服电机;节能减排
引言
注塑机是塑料加工业主要设备、是有名的“电老虎”,一般注塑机的用电量要占到塑胶企业总体用电量的30~70%(在某些专业塑胶企业比重甚至超过70%)。伺服系统是指以物体的位移、角度、速度为控制量组成的,能够跟踪目标任意变化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通常由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组成。伺服系统是在变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产品,除了可以进行速度与转矩控制外,还可以进行精确、快速、稳定的位置控制。
1 伺服电机市场
据了解,注塑机节能改造具有节电率高、节能效果好、投资回收快等优点。例如注塑机的伺服电机能耗约占整机用电总量70%~80%,将原有的“普通电机+定量泵系统”更换成“伺服电机+齿轮泵(螺杆泵)”,节能率达40%~85%,10~18个月便可收回成本,节能效果十分理想。
2 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
伺服系统的由伺服控制器、伺服电机、油泵、编码器、压力传感器等组成。
3 注塑机改造发展情况
在传统注塑机使用定量泵驱动方式带来巨大电能浪费的同时,注塑机的节能改造也经历了三个阶段:(1)变量泵改造;(2)变频器改造;(3)伺服改造。
4 伺服系统的节能原理
用伺服驱动器的最大优点,首先是节能因为当系统保压时注塑机控制器会同时给压力和流量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会根据PID换算后将低速驱动伺服电机运转实现节能,其次是产能得到很的提高因为伺服驱动器驱动伺服电机运转相应很快,而且伺服电机一般可以运转到2000转/分以上,所以注塑机在进行除保压状态外的其它工作状态时基本上执行的是速度模式其电机转速很快就可实现了注塑机运转周期加快,提高了产能,再次是系统保压时压力的稳定性很好,因为该驱动系统是个死循环控制系统,注塑机系统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传递到驱动器上并通过驱动器的PID快速调节响应,从而保证了系统压力的稳定性。能耗等级为1级。
5 伺服电机总体技术
5、1 液压伺服系统技术原理
液压传动:它是以液压油为工作介质,通过动力元件(油泵)将原动机的机械能变为液压油的压力能,再通过控制元件,然后借助执行元件(油缸或油马达)将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负载实现直线或回转运动,且通过对控制元件遥控操纵和对流量的调节,调整执行元件的力和速度。当外界对上述系统有扰动时,执行元件的输出量一般要偏离原有调定值,产生一定的误差。
液压控制:和液压传动一样,系统中也包括动力元件、控制元件和执行元件,也是通过油液传递功率。二者不同之点是液压控制具有反馈装置,反馈装置的作用是执行元件的输出量(位移、速度、力等机械量)反馈回去与输入量(可以是变化的,也可以是恒定的)进行比较,用比较后的偏差来控制系统,使执行元件的输出随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或保持恒定。它是一种构成闭环回路的液压传动系统,也叫液压随动系统或液压伺服系统。
5、2 项目的基本原理
传统的液压动力系统是通过普通三相交流电机带动定量油泵,以额定的转速运行,通过控制流量控制阀和压力控制阀开口的大小来调整系统的压力,以满足配套设备所需的压力流量(位移)。
由于在此系统中是通过调节阀的压力和流量来达到调节系统压力和位移的目的。因此为了保证系统最大流量和压力,系统中的电机必须始终以额定转速运行。
由于电机耗功只与系统压力有关,当配套设备需高压低速运行时,由于电机始终以额定转速运行,所以电机消耗的功率大部分为无效功,这些无效功大部分转化为热能通过液压油经压力控制阀流回油箱,导致系统发热,在许多场合下,特别是在高压且运动速度变化很大的工况下需安装冷却系统,从而导致能耗增加。
伺服统采用特定的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直接驱动专用齿轮油泵,通过动态调整伺服电机的转速、转矩,以提供配套设备所需的压力、流量(位移)。
由此推导出只要动态地调整伺服电机的转速、转矩,就能提供配套设备所需的压力、流量(位移)。这就是基本原理。
6 伺服电机的应用
泰州供电公司对江苏春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泰州申视塑料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及与企业进行沟通,由江苏电力节能服务有限公司对以上两公司注塑机进行了节能评估及分析,分别选择一台注塑机(24小时运行)作为改造目标设备,以使用伺服电机替代原有电机的方案进行试点节能改造。
具体测试方法是:选择一台改造过的注塑机和一台未改造的注塑机进行同一天标准工日、同种工料生产的对比监测,监测设备采用SY-DCS-II型移动式电能监测仪,电能数据每分钟保存一次,通过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改造后的一台注塑机和一台未改造的注塑机的日用电量,并计算出节电率。
江苏苏源高科技有限公司于2012年4月24日-25日,通过采集24小时改造后的一台注塑机和一台未改造的注塑机的日用电量,计算出节电率:
(改造前单位产品耗电量-改造后单位产品耗电量)/改造前单位产品耗电量=(1326、2kWh-447、2 kWh)/1326、2 kWh=66、3%。
预计年节电量 11、1万KW,年节电收益=项目节电量×P(其中:P为用电单位电度电价,以0、68元/千瓦时计)= 11、1×0、68=7、54万元。
该设备的理论使用寿命为10年。
改造节能量得到双方单位确认,并通过第三方泰州市经信委节能处认证。此次注塑机伺服电机节能试点改造,为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内首次成功改造案例。目前已与江苏春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商定,将其余12台注塑机进行伺服电机节能改造。
7 结论
将普通注塑机改造为伺服注塑机,虽然需要一定程度的投入,但是此种新型注塑机在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性能提升,改善工况方面有较大优势;随着伺服技术已经成熟,伺服系统的价格下调及大家对伺服系统的深入认识,发展伺服注塑机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郭宗仁等、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及通讯网络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浙江大成电气有限公司内部资料,2011、
节能方案分析篇7
[关键词]组分变化 凝析油回收 露点控制 流程模拟
中图分类号:JS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101-01
1、概述
扎尔则油田FGL工厂是为扎尔则油、水井提供气举用气而建,由三菱重工总承包,1982年动工,1984年建成,1985年开始供气,1988年正式投产。该工程露点控制是采用凝析油节流产生冷量与来气换热的凝液复热流程。FGI投产后复热流程基本没有正常运行过,外输气举气管网经常出现凝液,导致气举压力降低,影响油田的生产,经过模拟凝析油节流冷量非常小,根本起不到露点控制的效果,对现有露点控制工艺进行改造是很有必要的。
2、露点控制工艺研究
工厂原设计是采用凝析油/天然气换热器(E-306A/B/C),利用液态烃节流产生的低温来回收凝析油。然而,由于摩尔分子量逐渐下降而RE 306被拆除(管子腐蚀),目前没有凝析油回收。即使是装上这个换热器,也无法达到露点控制的目的,经过模拟,夏季工况下回收不到凝析油,冬季工况下凝析油回收量为1189Rg/h(处理量为430×104m3/d)。夏季气举气烃露点30、65℃(96Bar),管线埋深处温度为38℃,管线中不会产生凝析油;冬季夏季气举气烃露点22、51℃(96Bar),管线埋深处温度为22℃,稍有温降气举管网中就会有凝析油产生,影响生产运行,一般要求输送介质烃露点温度应等于或者低于管线埋深处环境温度。为避免在气举管线中产生凝液,必须控制外输气举气的露点。我们推荐外加冷源控制烃露点的方法,主要有两个方案:方案一,外加冷源冷气方案;方案二,外加冷源冷液方案
2、1 方案一
直接在气体管路上增加制冷撬块的流程:压缩机三级出口的天然气经空冷器E-302冷却至(55/35℃)后,进入三股流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降温至(30/25℃),再经丙烷制冷装置冷却至18℃后,进Xv 302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气液分别进入三股流换热器与压缩机三级出口的天然气换热回收冷量;复热后的天然气进入压缩机的四级入口,压缩后去脱水单元;复热后的凝液进入两相分离器V-305进行气液分离,分出的天然气进入压缩机三级入口,分出的凝液进三相分离器7-307,分离的凝液节流后进入B-303,B-303分出的凝液利用压力输送至C4,分出的天然气与低压气混合后进入压缩机一级人口分离器B301。
该方案不需要凝析油助力泵P-304和凝析油循环泵P-303,同时中间洗涤器V-302也可以利用已有设备。但热交换器E-306需要改为3股流换热器。
2、2 方案二
在凝在液烃泵P-303A、B的出口管线上增设丙烷制冷装置使进V-302A的液烃温度降为15℃,用液烃吸收压缩机四段进口天然气中的重烃,使外输气的烃露点达到气举对天然气烃露点的要求,分离后的气体进压缩机进入压缩机的四级入口,压缩后去脱水单元;分离后的液体进E-306与压缩机三级出口的天然气换热回收冷量,复热后的凝液进入两相分离器V-305进行气液分离,分出的天然气进入压缩机三级入口,分出的凝液进三相分离器V-307,分离出的凝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循环溶剂,通过增压泵P-303,P-304增压至34Bar后进入压缩机三级入口分离器;一部分通过节流阀将压力降为2Bar后进入凝液分离器,闪蒸出的天然气,进入压缩机的一段低压气入口,分出的凝液进入C4储罐。
该方案虽然能够将气举气烃露点降低,但还是继续沿用老的凝液复热流程,凝液复热流程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技术,比较落后,能耗也比较大,调试稳定时间较长,投产时还需要外部注入凝析油,对分子量变化的适应性差,存在很多不利因素。
该方案仍然需要凝析油助力泵P-304和凝析油循环泵P-303,由于这些泵停运多年,无法保证其机械性能,需要更换新泵,中间洗涤器V-302及热交换器E-306也需要更换。
2、3 方案对比
(1)降低能耗,减少运行成本。
方案一比方案二每台压缩机轴功率减少总计491kW,按年运行330天计,每年可节约总计11、67MMkW・h,每台凝析油循环泵和增压泵P303/P304功率可以减少330、3kW,每年可节约总计7、84MMkw・h。
(2)降低投资,减少维护工作。
方案一减少了12台凝液泵,相关的设备拆除、更新的费用减少,并且减少了设备运行的维护工作。丙烷制冷机组功率减小,设备投资降低。
(3)运行平稳。
方案一减少了12台凝液泵,取消工艺流程中作为循环功能的动设备,既简化工艺流程,又可以提高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4)产品气的烃露点降低
经过计算,方案一的烃露点比方案二的烃露点降低约16/℃,可以保证气举管道没有凝液出现。
(5)经济效益
方案一比方案二的凝析油产量每年可增加37/吨以上,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
节能方案分析篇8
关键词:中央空调系统;耗能问题;冷热源节能;空调机组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1空调系统的概述
空调系统是由一系列驱动流体流动的动件(如水泵、风机及压缩机)、各种型式的热交换器(如风机盘管、蒸发器、冷凝器及中间热交换器等)及连接各种装置的管道(如风管、水管及冷媒管)和阀件所组成。
总的来说,中央空调系统主要由热交换器与流体机械两种原件组成。热交换器的用途是对高温与低温工作流体进行能量交换。只要其中一组热交换器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整个系统的耗电率就会变大,要么电量消耗增加,要么冷冻性能降低。流体机械相当于动力泵,对于工作流体的循环有推动作用,它的耗电量为。其中,h代表运转时数,Q代表所输送的工作流体数量,H代表工作流体循环所需扬程,η代表效率,而这几项均决定着耗电量,故只要其中一项减少了,能量消耗也就随之降低了。
2 当前空调系统中的节能方案分析
2、1空调冷热源节能方案
中央空调的能耗通常体现在空调冷热源、空调机组及末端设备、水或空气输送系统这三个部分。而在总能耗中,冷热源能耗就占了50%左右,因此这部分是空调节能的关键。接下来以冰蓄能系统为例,对主机节能进行探讨。冰蓄能系统也就是空调运行时所需的部分或所有冷负荷在空调不运行时段制备好,蓄存好能量蓄以供使用。其主机所消耗的总能量比较稳定,但可对电网用电起到平衡的作用,即减少或避开在用电量较大时段用电,而是选择用电量较小的时段,放慢建设电厂及配电等设施的步伐可达到不错的节能效果。对于该系统的应用,可考虑的负荷管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实施阶梯电价的时段里,可使负荷集中在电价较低的时段运行;另一种则是选择一台蓄存量足够大的冷水机组,将全部负荷集中在非高峰时段运行,即所谓的全部蓄能系统。
该方式在改建工程中使用的比较多,使用原有冷水机组仅需加装蓄冷设备及辅助装置即可,但原有冷水机组与冰蓄冷系统不一定匹配。此外,特殊建筑物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在某一时刻要释放大量的冷水。部分蓄能系统在新建筑中的实用性最强,在负荷管理方面也非常有效。在该方法中,冷水机组一直处于运行状态,晚上被用于制冷蓄存,白天则通过夜间蓄存量对建筑物实施制冷。若运行时数由十四个小时延长至二十四个小时,则得到的平均负荷最小。电费降低了很多,但冷水机组的制冷能力最多只有之前的一半。杭州市的建行杭州分行及新景福百货所采用的就是该系统,数据显示,该系统节能可达到30%左右。
2、2空调机组和末端设备的节能方案
总体来说,国产风机盘管与其他国家相差不大,但耗电量、噪声以及盘管重量则与国外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机组一定要选择较轻且供冷/热量较大的。选择空调机组时则要注意其风机风量、风压匹配度、漏风量以及空气输送系数。
对于大部分舒适性空调而言,在温度与湿度控制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变风量系统则不存在以上问题,它可对送入房间内的风量进行改变以适应该地区负荷的变化。可以肯定的是系统送风量同样发生了变化。所以,运行中的变风量系统具有节能效果。大型民用建筑的不同朝向的房间每日负荷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各不相同,由于定风量系统送入房间的风县与系统总风景均是一定的,所以在送风量设计过程中,唯一的设计依据就是每个房间的最大负荷。但变风量系统则不受限于不同朝向的房间每日负荷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各不相同,建筑物中不同朝向的房间之间可以对空调系统所输送的风量进行转移,因此,可适当减少系统设计的总风量,同样空调设备容量也可减小,不仅设备投入资金有所减少,系统运行中的能量损耗也得到了降低。
2、3 冷冻水系统方案
当空调水系统用于寒冷季节供暖时,整个期间的输配用电大约为建筑动力用电总和的1/5到1/4;当用于夏季供冷时,大约为1/8到1/4,所以,水系统节能也十分重要。然而,空调水系统目前不足的地方还比较多,包括根据设计值对水泵样本的相关参数进行查找来确定水泵。
当回路压差相差比较大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故水、热力失调情况时有发生;大流量与小温差也十分常见,供、回水温差的设计值通常为5℃,而对夏天冷冻水系统进行实测的结果表明,供、回水温差为4℃的就已经很好了,差的仅为2℃,导致实际水流量大于设计值,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水系电耗。可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水系统的节能:首先,设计人员在水系统设计方面应给与足够的重视,在设计和计算每个环路时一定要认真,同时,针对所有环路水力平衡问题给出有效的措施。对于相关系数要认真核算,保证设计符合节能设计的标准,对于变频调速水泵、两用双速水泵等节能措施要予以大力推广。
2、4积极利用土壤热源
在我国南部地区,空调系统的冷热源主要是空气源热泵,因为季节变化对室外挂机有着一定的影响,在需大量供冷的夏季,其负荷与冷凝温度是成正比的;大家都知道,主机耗电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冷系统冷却水的进水温度;通常,当水量固定时,进水温度每上升1℃,压缩机主机电耗与溴化锂主机能耗分别增加2%与6%左右。因此,如果可以找到一种比目前普遍使用的空气热源更好的新热源,那么,无论是应用前景还是节能效果都会有很大的提升。不同于地上环境,地下超过五米的土壤一年四季的温度与年平均温度基本相同且变化不大,可在夏季提供较低冷凝温度,在冬季提供较高的蒸发温度。因此,在理论上,土壤也可作为热泵系统的冷热源,且优于环境空气。
相关研究显示,土壤热源热泵的优势比较多,如:与空气源热泵系统相比,其节能效果更好;埋地换热器省了除霜这一环节,故节省了冬天除霜所需消耗的能量;因为土壤的蓄热性能非常好,可通过与太阳能相结合来改善其在寒冷季节下的运行条件;静止状态下的埋地换热器的吸放热,使得地面空气所受空调系统的污染相对没那么大。因此,土壤热源热泵的采用在节约能源方面的效果必然更好,且空调产品可能会有所创新。
3 小结
当前急需为空调操作人员提供一系列的专业培训,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对空调操作人员要求持有上岗资格证。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一系列调节和节能措施是否能得以落实;制冷空调等相关知识一定要掌握;知道调节依据是室外参数;知道要达到节能效果应如何进行调节。在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热量计量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有数据显示,集中空调计量收费的实施,使得节能率达到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五。要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节能是关键。空调能耗占总能耗的百分之二十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对于暖通专业人员而言,将能耗降到最低是他们的目标。文中的以上措施均可使空调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空调出现故障的频率大大降低,夏季单台空调的节能也可达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所以,要延长空调使用寿命、维持良好的制冷效果以及节约能源,加强对空调的维护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沈雅钧,龚希武,金剑雄、 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方案探讨[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259-262、
[2]赵声萍,郑洁,串钢、 空调系统的节能方案[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8:92-95、
[3]洪广欢、 中央空调系统建筑节能方案研究[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24-2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