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范文

心血管专科护理(精选8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3-08-12 手机浏览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1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专科医院拥有心血管专用床位200张,设有冠心病科,起搏电生理科,高血压科,心外科,干部心血管一科和二科,新疆起搏介入诊疗中心及心血管中心监护病房,心功能科,心脏超声诊断科,共有医护人员140多名。教授15人,副教授12人,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该科的马忆通和黄定主任是新疆著名的心血管专家,在他们的严格要求下科室学习气氛浓郁而略带紧张,每个人都利用业余时间不断的学习、自考,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专题讲座,两位专家也不停的向大家汇报国内外心血管的最新技术和理论,感觉每个人都在拼命的学习。我有幸于在此科室学习,并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心血管专科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一体的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具有资深技术高超的著名专家及一批拥有丰富临床经验及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在国内外居领先水平,心血管专业诊疗设备先进,齐全,拥有国际先进的innovXX心血管专用数字造影机,sonos5500多功能彩色超声诊断仪,marguette红导电生理仪,stockert射频消融仪及抢救设备。

心血管专科医院能完成心血管专业的急、难、疑病症的诊治。目前已开展急诊及常规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型术,非开胸的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如:(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心脏瓣膜狭窄经皮球囊扩张术,起搏器植入术(单腔,双腔,三腔起搏及icd),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率失常)属国内先进水平。心包开窗术,先心病外科修补术,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居全疆首位。在高血压的诊治方面,已加入世界高血压联盟并与国际接轨,其诊疗水平已达国内先进水平。

在介入室学习,我感到很荣幸。带教老师对我是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刚到一个新科室很陌生。我的带教老师详细的给我介绍了环境,工作人员和工作流程,药品物品摆放的位置,让我更快的熟悉环境。每天早上,介入室的护士们都会主动提前30分钟到岗,手术患者日渐增多,她们工作人员少,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但她们分工合作,团结协作,使患者在手术期间得到最满意的护理。我所在的三个月,没有一个病员投诉,看到的都是挂满墙壁的锦旗。科室领导很注重业务学习,会经常组织大家参加各种讲座。也会由科室经验丰富的医师给大家讲解介入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使得她们在工作中表现出灵敏、镇定和训练有素。私下她们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遇到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学习新知识。在带教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我已经有能力处理一些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2

【关键词】护理干预;心血管疾病;作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1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03-02

心血管疾病是心内科常见疾病,常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给患者及家属的经济及心理造成很大负担,治疗过程中为患者的提供科学、经济、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我院心内科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和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4例患者中男54例,女40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23岁;所有患者经过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等确诊为心血管疾病,其中13例为高脂血症患者,18例为心绞痛患者,29例为冠心病患者,34例为高血压患者。

12方法对所有护士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整体素质,并针对不同患者对各项护理措施进行加强。

121注重培养护士的整体素质,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定期组织护士参加院内及科内的专业知识、技术操作等培训,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同时注重对护士的道德培养,使护士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对患者充满爱心,对护理工作充满责任心,遵守科室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无菌操作水平,要在护理工作中处处体现出白衣天使的高水平和高素质[1]。

122加强对患者实施的各项护理措施①常规护理:根据病情和医嘱将患者的用药剂量、方法、时间进行调整;合理地指导患者的饮食,嘱其注意控制胆固醇、脂肪、盐分的摄入量;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对其心理状况充分的了解,以对其焦虑、恐惧等心理做出正确的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卧床休息,这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所以要将患者的下肢抬高l5o-30o,并每天定时帮助患者按摩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被动和主动活动,尽量缩短卧床时间[2]。③预防便秘的护理:顺利排便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尤为重要,长期便秘会引发腹压上升,用力排便时可能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的急性发作,甚至引发猝死。所以护士要反复嘱咐患者多饮水,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及粗粮,也可在早餐前饮用少量蜂蜜;护士每天帮助患者顺时针按摩腹部2次以上,使肠蠕动增加,利于排便[3]。④使用微量注射泵的护理: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液是否外渗,如有渗漏,立即停止输注,以避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对于微量泵的运转情况也要密切观察,出现报警时要认真地查找原因,及时地排除故障。⑤防止输液反应的护理:大量并快速的输液会引起血容量的增加,继加重心脏的负和心肌缺血情况的发生。所以护士在输液过程中要认真遵守三查七对原则,如有异常及时和医生沟通。⑥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出院后要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消心痛、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如果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情况时,要立即就地平卧休息,并舌下含服03mg-06mg的硝酸甘油,或10mg消心痛,同时拨打急救电话;指导患者家属如患者突发呼吸和心跳骤停时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

13疗效评价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停药后病情无复发;好转: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停药后又稍有上升,但是在正常范围内;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停药后各项指标上升明显。显效患者数=痊愈患者数+好转患者数。

14统计学处理对所得的数据应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通过制定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9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4例患者中痊愈15例,痊愈率为1596%,好转77例,好转率为8191%,无效2例,无效率为213%,总显效患者数为92例,总显效率为9787%。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漫长的治疗和康复过程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在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特点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临床经验技等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护理不但要对患者的病情、价值观、愿望等进行监测,还要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以减轻其心理负担,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指导,从人性化角度关心和鼓舞患者,使其早日康复[4]。

参考文献

[1]杨莹,赵曦,王霞护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85

[2]陈丽萍,吴少琼,王丽娜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122-123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3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风险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使得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此种疾病的发病诱导原因较多,而且病情较为复杂,变化迅猛,从而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使得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越来凸显,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产生了严重制约[1]。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患者,对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在2009年7月——2012年8月间出现的54例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出现的风险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对策。

1、2 方法

1、2、1 风险原因

1、2、1、1 专业素质限制 护理工作是一项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作,但很多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人员由于年资较低,使得其临床经验不足,在护理过程中不能够按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就进行观察和分析,由此使得患者在出现病情恶化现象后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严重危及到其生命安全。

1、2、1、2 职业道德 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都是老年人,而且病情复杂多变,一些患者或者家属由于担心疾病,心情较差,往往会将不良情绪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从而给护理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如果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会与患者或其家属出现冲突,从而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影响到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

1、2、1、3 患者自身因素 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是离不开患者的积极配合的,但很多患者总认为治疗和护理是医生和护理人员的事情,与自身无关,但当患者出现忧郁、焦躁心理时就难以与护理人员积极配合,由此产生护患纠纷,难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1、2、1、4 医疗设备及药物因素 心血管内科患者经常会出现危重症状,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在短时间内便可能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如果患者发生急性症状,但在抢救过程中出现医疗设备及药物不全或者是操作不熟练的情况,势必会对患者的急救产生严重制约。

1、2、2 风险应对策略

1、2、2、1 加强护理人员技能培训 对于年资较低的护理人员,医院应当加强其专业技能培训,不断丰富其专业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对于护理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或者急性症状,护理人员应当进行熟练操作,以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3]。

1、2、2、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在心血管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其护理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医院应当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于患者要始终以微笑面对,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对于患者的倾诉要耐心聆听,以缓解患者的焦躁情绪,以此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更好的满足患者需求[4]。

1、2、2、3 提高患者的参与度 现代化的医疗护理模式中,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应当鼓励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的病情,促使其参与到护理过程中,如果患者不够合作,护理人员应当耐心解释,并向患者说明参与护理的优势,以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减轻护理人员的压力。

1、2、2、4 确保医疗设备及药物应用的正确性 对于医疗设备及药物的配置,医护人员应当准备充足,并进行经常性的维修和保养,以确保设备性能,从而为危重患者提供治疗便利。

2 讨论

心血管内科疾病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因此要给予其有效的护理措施,但由于心血管疾病对于患者的危害较大,而且近年来人们对于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使得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对于护患关系的构建产生了制约。通过对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因素制定出对应的策略,对于更好的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并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也可以更好的帮助医院树立自身的良好信誉和形象,赢得更多患者的青睐。

参考文献

[1] 包惠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74(01):87-88、

[2] 廖明凤、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与护理质量要点[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95(11):55-56、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4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心血管内科主要为了诊治心血管疾病而专门设置的临床科室,主要诊治有高血压、心肌梗塞、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血管疾病[1]。该科室危重患者多、病情反复且变化快,基于该科室的特点,护理人员较其他科室的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为新入的护士,为了进一步分析了解影响心血管内科新护士焦虑原因分析及对策,特选取在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莆田市三家三甲医院(包括莆田市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93总院附属第一医院)新入心血管内科71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调查了三家医院在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新入心血管内科共71名护士,均为女性护士,年龄在18-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35±1、47岁;护士工作年限在0、2-3年之间,平均工作年限为1、63±0、24年;分析护士的教育程度,15名为本科,56名为大专。1、2 方法

采用特质焦虑量表得出新护士的特质焦虑评分。该表主要用来描述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且存在个体差异的、稳定性的焦虑倾向。该表包含20项内容,每项评分在1-4分之间,所选取的新护士依据自身的状况选择合适自己的分值,之后将每项的分值累计在一起就为特质焦虑评分[2]。

对所选取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制作问卷调查表格内容包括年龄、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对工作喜欢程度几项内容,从而充分了解新护士的心理状况。本次研究中,共发放75份问卷,收回7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67%。为了确保问卷的真实性,本次调查中,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并在所选取的新护士进行答卷时,详细的对她们讲解答卷的具体要求,并在新护士答完之后有相应的工作人员随机调查护士的心理状况。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资料,其中,计量资料之间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新护士的教育程度越低、对工作的喜欢程度越低,护士的特质焦虑评分也就越高。通过本次研究调查得出,心内科新护士在工作中出现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普遍人群的。

心血管内科新护士对于该科室护理工作的喜欢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焦虑心理状况。通过本次研究得出,非常喜欢该项工作的护士,其特质焦虑评分为42、28±17、54,一般喜欢该项工作的护士,其特质焦虑评分为43、76±7、86,不喜欢该项工作的护士,其特质焦虑评分为55、24±9、67。对比她们的特质焦虑评分,可以显著得出对该工作的喜欢程度决定护士的焦虑情绪,非常喜欢该项工作的护士,其焦虑程度明显低于不喜欢该项工作的护士的特质焦虑评分 。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新入心血管内科的护士,开展相应的爱岗敬业教育, 加强新护士专科培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

参考文献

[1]张渝,张立华、心理干预对新护士护理操作技能考核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07):1487-1488、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5

湖南省株洲市三医院心身疾病科,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消化内科专科护理对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采用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方法。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再出血率(13、33%)低于对照组(36、67%);治疗组的死亡率(10%)低于对照组(2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是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好转的坚实基础,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 上消化道大出血;护理;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b)-0052-03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UGH )指出血点位于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食管、胃及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病变等部位)的出血[1]。相关资料研究表明,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约占年均总住院人数的0、1%,其病死率接近10%[2],而上消化道大出血则发病迅速,出血凶猛,出血量大,临床死亡率更高,接近20%,甚至更高。通常所指的大出血是失血速度较快的出血,每分钟出血在1 mL以上,或一次出血达400~500 mL,并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昏、心慌、乏力等。短时间出血量超过1000 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3]。所以临床护理工作很重要。我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结果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在23~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5岁;胃、十二指肠溃疡42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8例,急性胃黏膜损害5例,胆道出血2例,胃癌2例,尿毒症及血液病1例;主要临床表现是呕血和黑便,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发热、血象升高及精神不振、全身乏力等现象,严重者有氮质血症、失血性休克、直至死亡。随机将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综合内科组)和治疗组(消化内科组)各30例,两组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采用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方法。

2、1消化内科专科护理

2、1、1病情护理 ①大出血时注意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抬高下肢,保持头脚高位,保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必要时吸痰、吸氧,避免呕血时误吸入气管内引起吸入性肺炎和窒息。②迅速建立两条大的静脉通道,其中一路是深静脉置管,以便快速、准确的输液、输血,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以指导输液。另一路是浅静脉留置针,以便输入止血药物[4]。同时进行超前预防性护理,防止输液过快而出现血压过高致使再出血或肺水肿、心力衰竭、甚至不可逆休克。③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和呼吸。当出现血压较低、脉压差较小、脉搏加速时要及时的补充血容量,防止消化道大出血时导致失血性休克。④密切观察有无继续或再次出血,观察呕吐物的量与色泽、大便的颜色与性质,有便血排出者应及时拭净,便血次数多时肛周涂红霉素软膏,防止感染。同时积极进行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测定、血尿素氮等测定,观察其升高、降低变化情况,决定输液性质,调整输液量及输液速度。⑤定时量体温,密切注意体温的变化。失血者体温一般是低于正常值,休克纠正后可有低热或中度热。⑥观察24 h尿量、四肢末梢循环情况及皮肤的弹性,指导补液的量和性质,及时纠正严重贫血与水电解质的紊乱。⑦观察神志、面部情况。如患者出现烦躁、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提示患者仍继续出血,病情恶化,应立即实施紧急抢救措施。⑧进行针对性急救处理:上氧,抽血进行输血前准备,通知化验室备血。准备三腔二囊管、内镜,必要时在内镜下止血或用三腔二囊管血管压迫止血。准备奥曲肽、血凝酶、思他宁等药物止血,定时喂服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止血。⑨必要时紧急行术前准备,通过外科手术来止血。

2、1、2饮食护理 在患者的急性大出血期,严格禁食l~2 d,出血停止后2~3 h后先进食一些温凉的流质食物,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禁食用生硬的粗纤维食物,忌食辛辣油腻的油炸食品以及浓烈辛味的调味品。进食原则是少食多餐、选用软食、细嚼慢咽、多饮温开水,避免损伤食道及胃粘膜,引发再次出血。一些特殊病例应限入蛋白质和钠的摄入,如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5]。

2、1、3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安静休息有利于止血,对于特大出血(出血量大于1000 mL)患者,护理人员进行特级护理,全程陪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解释,让患者有安全感,及时消除血迹、污物,尽量减少不良刺激,抢救工作迅速而不慌乱,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耐心的与患者沟通交流,解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必要时做典型病例介绍,或介绍治疗成功的患者与之交朋友,让患者知道出血经过治疗后是可以纠正的,同时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们生活温暖舒适、心情畅快,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配合治疗,加快健康的恢复[6]。

2、1、4生活护理 ①保持皮肤和衣物、床单被褥的干燥,睡气垫床,受压部位使用防压贴,预防压疮。因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因贫血而往往容易出现低蛋白血症,加上自身活动差,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差,容易产生压疮。②防止口腔感染。用生理盐水漱口,避免呕血后残留物在口腔内滋生细菌。③出血期间严禁烟、酒,避免饮酒吸烟加重溃疡出血。④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禁用一些损伤胃粘膜的药物,如消炎痛等药物,Sezgin等[7]报道:上消化道出血有明确诱因中非类固醇类药物高于饮酒。

2、1、5健康教育 ①住院期间,指导患者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注意调整生活节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②合理饮食;③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及掌握疾病的病因和诱因,预防因治疗和护理知识减少而再度出血的危险;④教会患者及家属早期识别出血征象及采取应急措施,如呕血或黑便时应注意休息,保持镇静,减少活动并迅速联系医院进行治疗;⑤定期门诊随访[8]。

2、2指标观察标准

根据出血停止的时间来区分疗效。显效:24 h内出血停止;有效:24~48 h内出血停止;无效:用药3 d后出血仍未停止或死亡。

2、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软件包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治疗组30例患者其中有30例进行了快速输液治疗,21例进行了输血,12例进行了中心静脉测压治疗与护理,11例进行了急诊内镜检查,2例进行了套扎止血,5例进行了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21例进行了口服去甲肾上腺素止血,24例进行奥曲肽、血凝酶、思他宁等药物止血,5例再次呕血与便血,8例大出血伴休克(经治疗后好转),4例 进行了紧急外科手术止血,2例治疗无效。3例抢救无效死亡。出院后再入院5例。除3例死亡病例外,其余均进行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照组30例均采用内科常规护理,均进行常规输液与输血等常规护理,虽然也进行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健康教育,但因护理要求不同,病情观察没有消化内科专科护理专业与细致、器具准备不及时到位。结果治疗总的有效率明显下降,死亡率也偏高,其中10例治疗无效,再次出血11例,7例死亡,再入院8例,具体比较如下。

3、1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见表1。

从表1中看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2上消化道出血对照组和治疗组止血后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比较

见表2。

从表2中看出治疗组的再出血率(13、33%)低于对照组(36、67%);治疗组的死亡率(10%)低于对照组(2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4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常表现为急性大量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诊之一,虽然医疗水平及护理技术不断的提高,但在高龄、有严重伴随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死亡率仍然相当高,临床应高度重视[9]。而专科护理尤为重要。在本研究中,消化内科护理人员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因其专业性强且操作熟练,能及时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周密观察分析,对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及时向医生反映患者病情变化一线的临床资料,同时积极而认真的准备止血药物及抢救药物、抢救设备(如三腔二囊管或内镜准备[10],进行认真而细致的临床护理(包括生活、心理护理)。为抢救和治疗患者争取有效时间,以此阻止上消化道出血及再次出血的可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甚至是挽救患者的生命。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症状是便血和呕血,当患者看到血时,尤其是大呕血或便血时,一般都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和悲观情绪,并由此而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所以护理人员需要耐心的与患者沟通交流,解释疾病发病过程,提醒患者在治疗中应注意的事项,使患者对出血的恐惧、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并能接受对出血的不抗拒,告诉患者呕血、便血经过治疗后是可以纠正的,消除患者的疑虑,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树立好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对每天的治疗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做到很好的配合。患者在生活中没有足够的医学常识来认识此病,往往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伴随其中,所以消化内科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院内及出院后必要的生活护理指导,促使患者规范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与警惕性,定期到医院检查,遇到情况随时与医护人员联系,以便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而常规护理因其护理模式的不同,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护理时缺乏针对性、熟练性,从而达不到较高的护理质量。

本研究证实消化内科专科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有很高的疗效(总有效率93、33%),且再出血率(13、33%)和死亡率(10%)比较低。说明专业的的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是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好转的坚实基础,值得临床推广。

[

参考文献]

[1] 王晓东、善宁治疗4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的应用,2010,4(17):158-159、

[2] 周子瑞、肝硬化患者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饮食护理[J]、首都医药,2009,20(1):15、

[3] 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 张红健,王裕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7):30

[5] 朱晓惠、健康教育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09,15(12):8-10、

[6] 应淑媚、肝硬化腹水的综合护理对原发性腹膜炎发生的影响[J]、江西传染病护理新进展书刊,2011,10(6):39

[7] Sezgin O,Altintas E,Tombak A、Effects of seasonal variations on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its etiology [J]、Turk J Gastroenterol,2007(18):172-176

[8] 王玉秀,方媛媛、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8):1636-1637、

[9]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3、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6

关键词:院校合作 血液净化 专科护士 培养 可行性 发展前景

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是指在血液净化专科领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专门从事该专业护理的临床护士。

1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岗位需求分析

1、1调研岗位需求量

我校对我省30家医院的管理人员及血透室各级人员进行了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岗位需求问卷调研,参调的30家医院中血透室共有血液床位516张,血透室在编护理人员102人,编外护理人员144人,按照血透室排班,每日为2~3班计算,且除开床旁血透外,按照卫生部规定的血透机:护士应为5U1,从中就可以看出血液净化专科护理人员远远达不到标准。从血液净化未来3~5年规划需求的调查表中得知,未来3~5年30家医院对血透室计划扩建床位1500~2000张,那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需求量应为600~800人(按每日2班计算)。

1、2血液净化发展前景

1、21血液透析人群

据统计,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约为150万~200万,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数量为27万。而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1、3亿,高血压患者3、3亿,而我国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大多数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均未达标,故易发展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

1、2、2血液透析治疗率

随着血液透析设备的不断发展及完善,促进了血液净化方法的广泛发展,随着血液滤过技术、血液透析滤过技术、血液灌流技术、免疫吸附技术、血浆置换术、单纯超滤技术、连续性高通量透析、高容量血液滤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使肾病患者的治疗率提升,存活时间延长,从而显著的增加了存量患者人数,形成了正反馈,因此,未来血液透析人群将逐年增加。

1、2、3政策支持

随着我国医保政策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报销力度增加和大额医保的全面铺开,使血液透析患者支付能力大幅提升,加之目前肾源紧缺,使更多终末期肾病患者选择血液透析作为终身治疗方式。

2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养模式

2、1培养对象

参调的30家医院中,共发放调研问卷表700份,收回658份,有效问卷649份,调研表中涉及的培养对象包括护理专业中职学生、中职推优的高职学生、高考录取的护理专科学生及护理本科学生,其中,选择培养对象为中职推优的高职学生占82%,其原因为中职推优的高职学生在中职阶段便经过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及临床实习锻炼,在高职阶段进行专科护士培养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临床技能方面以及职业素养认知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

2、2培养规格

2、2、1职业素质标准

具有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能独立完成血液净化中心岗位工作;要热爱血液净化工作,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及慎独精神;具有高度责任心及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沉着冷静处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

2、2、2专业知识标准及能力标准

掌握血液透析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血管通路的护理措施;掌握透析抗凝技术及护理;掌握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病情监护及护理;掌握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掌握特殊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措施;掌握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掌握血液净化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护理常规、专科操作技术及感染控制措施。

2、3课程结构及教学进度安排

2、3、1教学时间安排

3年共计131周。第1学期教学周为16周,入学教育及军训2周,考核2周。第2、3、6学期各为20周,其中教学18周,考核2周。第4~5学期学生进行临床实习50周。

2、3、2课程模块设置

课程模块设置由5个模块构成:基本素质(公共基础课)模块,职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能力(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职业实践模块(毕业实习与技能实习)模块以及职业拓展模块(选修课程)。职业拓展模块包括选修课和讲座。

第1、2、3学期在校内完成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理实一体的学习;第4、5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临床实习任务,重点在血液净化专科护理岗位进行临床实践,突出培养专科护理技能;第6学期完成血液净化专科护理理论知识的夯实和技能的提升,突出现代血液净化专科护理技能人才的培养。

3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血液净化专科护士

院校合作共同制定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培养方案是培养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基础,依托医院强大的专科带教是培养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重要保障,聘请临床血液净化护理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师是培养符合临床需求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必备条件。

4结果与体会

我校用2011级20名中职推优学生进行了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养,经过学校系统的综合素质及理论知识学习,经过院校合作共同的培养,该20名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毕业后受到各家医院血透室的青睐,各血透室给予了高度评价。

综上所述,我国血液净化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血液净化专科护士需求量缺口较大,院校合作共同培养血液净化专科护士不仅可以缩短血液净化护士入职后培养时间,还可以从综合素质、理论知识、专科技能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培养,这有利于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高技能的血液净化专科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文艳秋、实用血液净化护理培训教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7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心血管内科属于医院内科的重要科室,主要是对心绞痛、高血压、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律不齐都等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其收录的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疾病具有病程周期长、病种繁多、致残率高、死亡风险高的特点[1]。临床为了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在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治疗的同时,通常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但是在护理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易出现护理风险,护理风险不仅会引发纠纷,同时不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所以当前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以其为依据制定防范策略。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样本来源于我院2020 年心血管内科收录的78 例患者,患者的疾病类型主要体现在心肌梗死、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方面,入选的所有患者均无精神障碍,且主动参加到此次研究实验中。78 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40 例、38 例,年龄最低与最高分别为39 岁、81 岁,平均年龄(61、67 ±2、98 )岁。

1、2 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文收录的78 例患者资料数据,收集的资料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程周期、护理措施、护理流程、是否出现护理风险问题等,依据收集的资料总结护理风险的发生因素,之后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应的研究报道对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予以制定。

1、3 观察指标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3 处理本文资料,此次指标在临床上以计数资料表示,开展卡方检验,结果以百分比表示。

结果

78 例患者有5 例出现护理风险事件,2 例患者为压力性损伤、2 例跌倒、1 例感染,其主要是由以下三种护理风险因素引起的,多数情况下护理风险因素为交叉存在。

表1 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项目

例数

占比

护理人员因素

3

60、00%

患者因素

3

60、00%

医院管理因素

2

40、00%

讨论

3、1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

① 护理人员因素: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活动主要是由护理人员进行负责,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服务态度、法律观念直接影响护理风险的发生率,由于当前处于人口老龄化时代,心血管内科收录的患者人数日益增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由于护理人员较为匮乏,所以每位护理人员承担的护理压力较大,在长时间繁忙的工作中,护理人员就会出现疲惫的心理状态,平时在工作中只能将精力放在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上,对护患沟通、用药指导、生活干预等人性化护理措施缺乏重视,最终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2]。② 患者因素:心血管内科患者人群中老年人占比较大,老年人机体常合并多种疾病,病情变化速度以及身体机能较差,所以与青年人相比更易出现护理风险事件。除此之外,老年人常伴随精神障碍、记忆力衰退的情况,无法有效遵照医嘱进行用药以及后续的康复锻炼,这也是导致患者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3]。③ 医院管理因素:心血管内科收录的患者人数较多,所以环境较为嘈杂,这就会导致患者不满,从而降低护理依从性,最终引发护理风险[4]。除此之外,心血管内科患者的行动不便,这就要求科室的走廊应该设置扶手,洗手间、病房等地应该时刻处于干燥状态,夜晚应该保持光线充足,从而防止患者跌倒,但是许多医院护士了上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得洗手间地面过于湿滑,患者夜晚行走时光线过暗,使得患者出现跌倒的情况,

1、2、2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① 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医院面临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匮乏的情况,应该加大招聘力度,引进一些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强的护理人员开展工作,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合理制定排班制度,在高峰期应该调配其它科室的护理人员协助工作,以此来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开展护理工作,为患者带来全方面的护理服务

[5]。除此之外,科室内部应该组建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人性化护理理念,使其针对高危风险患者进行重点看护,从而防止护理风险事件出现。② 加强护患沟通:护理人员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应该与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沟通,告知患者病情长期遵医嘱服药的重要,若患者肢体存在功能障碍,叮嘱患者在无专人陪同的情况下不可私自外出。由于老年患者的记忆力持续衰退,所以护理人员在进行用药指导时应该反复多次强调用药次数、用药量,并且要加强患者的用药监督,确保患者用药安全[6]。③ 科学开展医院管理:在医院管理方面首先要对患者居住环境进行定期的通风与消毒,以免患者机体受到空气中的病原菌入侵引发医院感染。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定期擦拭洗手间、病房的地面,避免地面上有水渍导致患者摔倒。另外,护理人员应该检查夜晚时的灯光情况,不断调亮光线,为患者提供充足的照明条件。

结论: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受到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医院管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当前应该采用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加强护患沟通、科学开展医院管理等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跃芹、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措施[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5):9-10、

[2]魏廷艳、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 智慧健康,2019,5(36):192-193、

[3]汤玲,皮芝兰、 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与护理方法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304、

[4]张素莹、 针对性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家庭生活指南,2019,(09):38+87、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8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护理安全 安全防范措施 维权意识

护理安全是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

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近年来护理纠纷也呈不断上升趋势,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已然成为保证护理安全的重中之重,如何保证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是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所关心的话题。我院心血管内科近年来在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有效地保证护理安全,现探讨如下。

1 护理安全工作的影响因素

1、1 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状态。护士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最终导致护理纠纷增加。

1、2 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一是在接待病人时说话不谨慎,或在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不规范,引发病人和家属对治疗效果不信任,从而引发医疗纠纷。二是对临床护理资料书写不正规、不及时。

1、3 护理人员缺乏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和敬业精神。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绪化等这些常常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1、4 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的不完善。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5 管理层因素。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

1、6 其他因素。社会、媒体等对医疗机构、人员尚缺乏公正的评价,医院生存的环境还不令人满意。对护理安全有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还包括院内感染、烫伤、跌倒与坠床、输液渗出及坏死、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2,4]。

2 心血管内科的一般护理

2、1 生活护理 对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患者,协助其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

2、2 饮食护理 宜给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应限制钠盐食物。

2、3 排泄护理 鼓励长期卧床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解便习惯。鼓励患者适当运动,指导患者进行增强腹肌和盆底肌肉的运动以促进排便。

2、4 药疗护理 熟练掌握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根据病情及药理合理用药。

2、5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工作情绪,关心、体贴、鼓励患者,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平衡,身心早日康复。

&

[1][2][3]

nbsp; 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 做好入院评估:心血管内科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将病员安置在监护室还是普通病室,普通病室又分离护士站相对近和远的,要求护理人员将急重症患者安置在监护室,护士根据患者情况留陪伴。患者入院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护理过程准确无误。

、 做好重点环节的管理: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重、变化快、部分患者疗效相对较差、病员年老体弱,加上用药特殊,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

、 心理康复指导:多数心血管疾病均不易治愈,常反复发作或需长期治疗,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精神负担。我们应积极让患者参与护理过程,从心理层面上帮助其准确认识疾病的本质和特点,缓解他们的心理冲突,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同时还应及时发现患者不良情绪,及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护理纠纷的处理和索赔,科学地分担风险,更好地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发挥各级护理治理人员的职能作用,严格把好质量关。建立护理安全治理网络,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和质量控制护士三级组成,明确职责,加强监控,有利于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防止护患纠纷,提高病人满足度。

、 加强护士专业培训: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医疗护理技术是护理安全的基础。科室除按护理部要求的相关培训外,还积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同时不断培训护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护士的沟通能力,并定期组织理论及操作技术的考试和考核,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的发生。

、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在连贯的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要眼看、耳听、口答,避免患者对操作过程的猜疑,这样既增进了护患亲融性,也使患者感受到知情权。时刻提醒护理人员,我们服务的对象是生命,只要造成伤害就要承担法律责任。由此,护士长要利用一些范例,典型教育护理人员,要明确护理的纠纷是与护理的质量的高低成正比的,在技术操作水平中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等,服务态度中观察病情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中,都会涉及法规内,因而要求护士长要在对护理质量监控中融入法律意识,严格监控病区护理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小结

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要条件,是避免护理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做为医院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我院心血管内科将安全管理运用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从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入手,通过对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员以及病房设施的管理,构建起了安全的气氛,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从而防范了差错事故的发生,进一步确保患者的安全。每个医院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并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为病人提供安全护理,进而杜绝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刘少玲,洪蝶玟、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徐明芹、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工企医刊,,()、

郭艳、护理道德在整体护理中的重要性[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S)、

车红英,陈幻、浅谈护理纠纷原因与防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S)、

何杏兰,郑东英,谢俊玲、风险管理在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

韩清萍、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及对策[J]、护理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