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范文

临床护理的内容(精选8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8-12 手机浏览

临床护理的内容篇1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固定;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132-02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标准化的诊疗及护理模式。根据护理路径表中制定的标准化护理流程,使患者从住院开始直到康复出院都根据此模式实施治疗及护理[1]。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2月对收治的31例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患者制定了临床护理路径表,通过严格实施护理路径表中的具体内容,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2月共收治62例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路径内容 组建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组内包括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以及责任护士。分析患者实际状况,根据内固定治疗及护理要点,第一列时间,第二列分别代表入院指导、诊断、检查、治疗、用药、护理、饮食、运动、健康宣教以及出院指导,建立起14 d的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2],主要流程内容详见表1。

1、2、2 护理路径的具体实施 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宣教护理措施,分别在入院时、术前、术后以及出院前提供健康指导,并随时给予康复教育。观察组从入院开始即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按照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中的内容来实施护理,并对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具体内容及作用做出解释,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更好地理解并配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入院后, 护理人员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要求做出入院评估,制定具体方案,实施健康教育。每日责任护士根据护理路径的提示,按照患者的要求做出评估并进行落实。将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在护理路径表的背面,及时分析并做出处理。护理人员为患者解释护理路径过程中,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可按照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及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讲解顺序及内容[3]。

1、3 临床评价标准

在出院前1 d安排经系统培训的护理人员对患者逐一测试,对其掌握的健康知识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开展调查,以百分制进行评分。健康知识:获得90分及以上者为掌握,80分及以下者为未掌握[4];护理工作满意度:获得90分及以上者为满意,80分及以下者为不满意[5]。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发放110份调查问卷,全部回收,回收率达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掌握健康教育知识程度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采用表格式的健康教育途径的优势在于患者容易掌握,按照路径表中的内容患者提前掌握了治疗各阶段的相关信息,了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工作,加快康复进程[6]。本研究中观察组在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表明观察组患者已经建立起了一个主动参与护理的积极治疗模式。临床护理路径使得护理过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而非以往护理人员机械性地遵照医嘱操作。在开展护理前,护理人员能够按照护理路径有计划地开展护理工作,使护理服务更具规范化,明显地提高了护理效率[7]。

临床路径能够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增加患者的满意度。研究表明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不够是最主要的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而做好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也经常被护理人员所忽视[8]。临床路径要求护理人员根据路径中的要求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指导,给予患者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健康教育,促进了护患之间的交流,使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被动转变为主动[9]。此外,实施健康宣教能够满足患者的知情权,使患者通过路径表提前了解自身的康复计划,提前了解大概的住院时间与相关护理服务项目,能够进一步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临床路径将护理知识、护理经验以及患者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将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结构化、条理化,将患者的功能训练过程规范化,使患者对每日的治疗及护理进程心中有数,进而建立起的一种患者主动护理以及主动配合的护理模式[9]。临床路径的每日护理内容与重点项目随患者病情变化而改变,充分地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综上所述,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患者能够使患者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岩,万宏、临床护理路径在行巨结肠根治术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8、

[2]仲俊娣,于志兰,张学娟,等、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事实与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7,14(3):4-6、

[3]李正兰,张莉萍、优化临床路径管理用于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的可行性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0,25(22):23-24、

[4]赵学智,刘丽、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82-83、

[5]邱凤兰、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0):119-120、

[6]李彩凤,张焕,孙立红,等、运用临床路径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9):1791-1792、

[7]郭明清、临床护理路径在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1):221-222、

[8]陈颖梅,陈俊国、浅谈临床护理路径[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160-161、

临床护理的内容篇2

【关键词】 临床护理教学;满意度;数据收集

临床护理教学在医院中各个科室都起到非同一般的作用,是护理实习生从认识到认知的一个关键过程,是充分掌握知识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是培养高能力、高水平人才的重要阶段。临床护理教学的满意程度取决于教学的质量、教师的专业水平、学习的氛围和教学环境等。目前大多数医院为了充分了解护理教学中的不足,从整体上进行教学内容等各方面质量的改良。通过对实习生进行的随机调查发现,实习生对临床护理教学的满意度存在着差异,具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5年1月~2008年5月本院共有护理实习生30名,全部为护理学院毕业的女生,年龄在20岁左右。实习生分配到各个科室中,平均实习的时间为6~10个月。

1、2 方法 临床护理教学满意程度的表格是由专业学术研究者自行设计的,其中内容包括:教学的内容、方法、教师的能力等,每个项目的分值不同,分数的高低代表对教学内容满意程度的高低。满意程度分为及格、良好和优秀三种,分数达到60分,满意程度及格;60~80分,满意程度良好;80分之上,满意程度优秀。采用表格式的方式进行不记名抽查,并把表及时的收回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科室的不同对临床护理教学的满意度存在不同,无论是从师生间的合作关系、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教室的学习环境氛围等项目的满意度的比较,都具有明显的差异(P

3 讨论

3、1 临床护理教学的满意度,满意程度越高体现了在教学中各方面都满足的实习生的需求,高质量的临床教学满意度可以帮助实习生成为一名出色的护士。所以在调查满意度时,通过实习生对各个科室教学的内容进行打分可了解到,临床护理教学存在不足,需要充分的改良和进步,为了提高教学的临床效果,要在全面的教学内容中找出原因。

3、2 现在我国并没有临床护理教学专业的高校,也没有专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导致了各个医院中的临床教师从没有受过任何的专业知识的技术培训,这样很多医院都自己制定临床护理教室资格的体系认证,然后进行各方面的考试和考核,考试考核通过者,可进行临床护理教学的相关工作。与此同时,进行临床护理教学的教师要不断的为自己充电,采用创新的教课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充分的掌握临床护理知识。改变传统的学习形式,调整学习方案,发挥优势和特长,满足实习生的需要。组织各科室的交流,不同科室满意的程度也不相同,为了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医院会不定时的举办沟通交流会,从交流中采纳各科室中优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管理上提高教学的水平。还要评选出优秀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带动临床护理教学的激情,努力的研究和分析,找出最好的教学方法。同样采取不记名的形式选出优秀的教师,进行表扬和表彰,通过这种奖惩的办法,对临床护理的授课教师和实习生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与护士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调查所知,实习生对护士长教学的管理有很大的不满意,主要是因为护士长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所以院内领导必须定时对临床护理教学的工作进行检查,然后将各个科室的的考核成绩公布,提升临床护理教学的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1] 董红艳,梁丽丽,高焕新、高职护生临床实习的量化管理、护理学杂志,2011(16):142、

临床护理的内容篇3

【关键词】中医临床护理学;教学方法;培养;中医临床思维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2-0130-03

In the TCM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WANG JinjinZHANG LinlinGUO YiCHEN Zukun*

Yunnan University of TCM,Kunming 650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In the TCM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to cultivate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Methods By restructuring teaching content, PBL teaching, case teaching,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 and so on, to build a varie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Results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CM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Conclusion TCM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is the key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Keywords:Clinical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eaching Methods;Training;Clinical Think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临床护理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其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中医临床常见病的概念、辨证分型、护理措施,更应培养学生的中医护理临床思维能力。中医临床护理学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特色课程。笔者在教学中,采用重组课程教学内容、PBL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构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会学生规范辨证,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现将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突出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中医临床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整体观念的理念、辨证施护的方法和传统的护理技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的一门学科。中医理论体系具有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但有关中医临床护理学的课程设置,存在着教学内容丰富,学时少的情况,我院此课程为54学时。为了更好的讲解本课程及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学会本课程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在教学方式上不能采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时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应构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很难理解中医护理的实质和精髓,很难将中医理论运用于护理临床。

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医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理论和自身的实践经验,在判断和分析疾病本质、发病规律,制订治疗、预防疾病的原则及处方用药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活动[1]。正确的临床思维对于医学理论的实践应用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中医临床护理思维的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施护。整体观是其认识论的基础,辨证施护则是其临床实践的方法论。整体观念使我们在临床护理时从整体上进行综合考虑,以此来把握疾病本质和规律。在护理过程中,将患者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但考虑到疾病本身,同时还要考虑到患者的体质、年龄、情志变化、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等因素,以及自然、社会诸方面因素。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归纳和总结,辨清疾病的性质、病因、部位及邪正关系,并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在此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并及时把握证候的变化,随证修订护理计划及措施。因此,护理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中医临床护理思维特点,才能正确地对疾病进行诊断、护理,提高临床综合应用能力。

2构建中医临床思维教学方法

笔者教授中医临床护理多年,在教学中采用重组课程教学内容、PBL 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构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1重组课程教学内容我院采用的中医临床护理学教材,以常见病证为经,以证型为纬,运用护理程序“施护”,教学内容较多,但本课程的学时数有限,因此,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对该课程极其重要。

首先是对整本教材进行重组,依照临床分科,教学重点在内科部分。其次是对每一疾病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将内科疾病归为七个系统,即肺系疾病、心系疾病、脾胃疾病、肝胆疾病、肾系疾病、气血津液疾病、肢体关节经络疾病。以系统为单元进行讲授,每一系统先作概述,简要回顾该系统疾病的生理病理、主要证候及常见证型,简述护理要点。每一系统选择2~3个临床常见疾病进行详细讲解,其余疾病学生按教学思路进行自学。每一疾病按概述(包括概念、历史沿革、讨论范围)、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施护、健康教育等板块进行阐述。将辨证施护作为一独立内容,由辨证要点、一般护理、分型护治构成,保证辨证施护的完整性,强调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突出实用性和中医特色。

通过实践证明,该重组课程教学内容的方式对《中医临床护理学》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它理清了教学思路,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对所学课程内容也了然于心,而且还能掌握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学习该课程,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上。

22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PBL 教学法能够给学生对问题探讨的充分机会,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学生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等,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在实施过程中,以一个系y疾病为单位,讲授完该系统2~3个重点疾病后,布置课后开放性思考题,一般以该系统未作课堂讲授的疾病病例设计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该系统疾病的特点及中医护理的规律和特点,针对病例问题进行相关资料查询、思考。然后以宿舍为单位进行讨论,形成相对统一的意见,可有不同看法。下次课时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充分展开组间讨论;教师进行启发和引导,控制讨论节奏;做出初步判断,拟出临时诊断。教师再提供相关的体检及实验室资料,学生再分组进行分析讨论,做出诊断及护理措施。教师再进行展示、总结。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从教师准备资料开始,教师就要结合提纲、病例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设计出相关作业;而同学也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积极与同学交流沟通,同心协力得出最佳结论。这样的学习,花在前期准备工作上的时间精力大大多于普通的课堂学习,因此不但培养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学会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同时,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的提高亦有重要意义。

23案例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其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对所学内容有较深印象。在教学中,笔者在进行每个疾病的讲解前,均会先导入一个该疾病的典型病案,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该疾病的学习。讲授该疾病后,再重新回顾导入的典型病案,请学生回答该病案的诊断、护治原则,护理措施,并对答案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指导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选择的病案要符合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具有典型症状及体征,便于学生直观、形象地学习相关知识。案例式教学法刚应用时,因学生不熟悉、不适应,在病案的描述上要按照主诉、现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的格式来排列。随着教学的进展,病案的描述方式则应贴近临床实际,按患者的叙述方式来描述病案,以可以培养学生学会自己采集病例资料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24讨论式教学法病例讨论是医疗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不同病例的探讨,学生加深对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认识,从更深层次掌握疾病的正确诊治过程,训练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2]。讨论式教学法通常在教学进行到一个阶段时进行,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进程的安排,整个教学过程中会安排4次讨论课,一般情况下以两个系统疾病为一个单元,每讲解完两个系统疾病后,会结合案例式教学方式,给出4~6个关于该两个系统的典型病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首先将学生以8~10人为一组进行分组,请学生在1个小时内就4~6个典型病案进行小组内讨论,大家各抒己见,集中众人的智慧,对病案作出诊断(包括西医诊断、中医诊断及证型)、护治原则,护理措施。然后随机请各小组1~2名同学进行回答,最后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及评价。该教学方式同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使学生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学到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学习《中医临床护理学》的兴趣,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同时,讨论式教学法还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心理素质、沟通能力的提高。

25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制作出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或播放相关影碟,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避免由于教师长时间单纯的理论讲授造成学生的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比如在讲解疾病各证型时,不同的证型有不同的症状、体征,单纯的文字描述会显得很空洞,学生难以想象出该证的症状、体征,而且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症状、体征的描述会产生不同的想象。利用多媒体可以插入症状、体征的典型图片,形象、生动,贴近临床,有助于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一张鼓胀病人的图片,可使学生深刻地认识“腹胀如鼓,肤色苍黄,腹皮青筋暴露”的表现,有利于学生对鼓胀病的理解和掌握。

3不断创新中医临床护理学教学方法

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中加强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中医临床护理学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还应积极协助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进行中医护理临床实践基地的建设,提高临床带教能力,规范临床实践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到中医院参加临床见实习 [3],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能力。

中医护理学作为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已逐渐成熟与发展,中医护理学的整体护理观、辨证施护观和在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逐渐为国内和国际医学界所理解、重视、研究并采用[4]。中医护理教育者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着力中医护理教学方法的研究,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队伍的知识层次和人员素质,为我国护理事业及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颜乾麟、关于中医临床思维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5):1-2、

[2] 金桂兰,汪悦,孙丽霞,等、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现状与培养对策[J]、 中国医药导报,2011,35(8):123-124、

临床护理的内容篇4

[关键词] 高职护理教育;临床发展;适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a)-0173-03

The adap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and clinical care situation

FANG Zhao SUN Hui SHAO Hongying XING Lin

Medical Branch of Baoj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aanxi Province, Baoji 72101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daption of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and clinical care, an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reform measure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59 cases clinical teaching and 102 cases training students、 Results 60、0% of clinical teaching and 57、0% of the students though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clinical care had unsuited problem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84、5% of respondents believed that teachers should regularly participate in clinical care work, 82、6% of respondents believed that care should be based on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cess、 Conclusion Students can early exposure to clinic with life care internship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quality care"; design the teaching of nursing process, fill new teaching content in a timely manner; increase the opportunity of full-time teachers contact the clinic;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hospitals, founder the institutions model; increase simulation efforts of the training rooms to make the nursing education adapt to the real teaching of clinical nursing care, and culture the high-quality skilled nursing personnel、

[Key words]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Clinical development; Adapt; Countermeasure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护理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专业,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我国21世纪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高职护理教育积极推进院校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尽管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高职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仍难以完全满足社会对高职护理人才的需求。为贯彻落实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精神,使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与临床护理发展紧密结合,培养适应护理岗位需求的护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笔者对宝鸡市七所教学医院关于护理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课程设置等开展调查,为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依据,现将调查结果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设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对象为宝鸡市七所二级和三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或总护士长、护士长和护士共59人,全部为女性,其中护理部主任和总护士长3人,护士长8人,护士48人;年龄25~55岁,平均(35、7±7、5)岁;初级20人,中级35人,高级4人。调查上述七所医院同期工作的实习护士102名,均为女生,年龄(20、36±0、73)岁。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座谈调查和开放式访谈。共发放问卷161份,回收有效问卷161份,有效回收率100%。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在征求护理专家及教师的意见后反复修改而成,主要内容包括目前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是否适应、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及对策等3个方面15个条目。调查工作于2011年8月由护理教师实施。将调查问卷分发给临床教师和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填写,当场收回。教师问卷发放59份,收回59分,收回率为100%;实习学生问卷发放102份,收回102份,收回率为100%,收回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发展的适合程度调查

临床带教老师与实习学生对高职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的适合程度认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37、3%的临床带教和42、2%的实习学生认为护理教学基本适应临床发展;62、7%的临床带教和55、9%的实习学生认为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存在不适应;1、9%的实习学生认为护理教学完全不适应临床发展。见表1。

表1 对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之间适应程度的认识[n(%)]

2、2 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调查

临床教师、实习学生对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调查结果分布基本一致(P > 0、05)。见表2。

表2 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n(%)]

2、3 促进护理教学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对策调查

临床教师、实习学生对促进护理教学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对策的调查结果分布基本一致(P > 0、05)。见表3。

表3 促进护理教学适应临床发展的对策[n(%)]

3 讨论

3、1 以护理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教学内容及时补新

77、0%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内容陈旧,80、7%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设计不能体现护理工作过程,78、9%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内容应及时补新,教学内容补新就是把临床护理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使护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发展同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护理理念、护理模式、护理理论和技术都在发生着改变,如真空采血器、静脉留置针、输液泵、注射泵、膀胱冲洗装置、一次性灌肠袋,吸痰管、外科手术手的消毒方法等都在临床广泛应用,而教材中的内容明显落后于临床。要培养适应临床需要的新型护理人才,如果护理教师仍然按照现有的教材“照本宣科”,势必会影响学生将来适应临床工作。要做到教学内容及时补新,就需要护理专职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经常深入临床一线,了解疾病在症状和体征上的改变,医学上有哪些新的治疗措施;护理方面又出现了哪些新方法、新技术及其临床效果,还可借助护理期刊、网络等途径了解护理新进展,将这些新动向加以整理,及时补充到护理教学中。而关于教材中过时的知识、操作方法,在向学生讲解清楚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分析新知识、新技术与传统知识技术之间的差异,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护理专职教师还应经常与实习生交谈,与一线带教交流,与患者沟通,邀请一线护理专家从事教学工作,指导实训室建设,真正做到院校融通。

3、2 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为依托,强化生活护理技能锻炼

为贯彻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及深化医药卫生体质改革的重点任务,各医院自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通过责任护士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效果[1]。然而,在护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生活护理相关内容时,缺乏学习兴趣,对模型人进行的生活护理训练操作感到厌倦,影响将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质量。本次调查,74、5%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去医院见习时间少,72、7%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可以借助基本技能早期接触临床,如果能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与到为患者进行的晨间护理、入院护理宣教、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服务内容,将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熟悉临床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3、3 增加专职教师与临床接触的机会,使“双师型”教师名副其实

72、7%的调查对象认为专职教师临床经验不足。目前,大多数高职护理院校要求教师考取护士资格证书,为教师参与临床实践创造条件。然而,由于护理招生人数较多,护理师资缺乏,护理教师授课任务繁重,使得多数护理教师是护理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真正接触临床只是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虽然目前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双师素质”建设,但很多护理院校仅要求专职教师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距双师素质的内含还有很大差距。84、5%的调查对象认为护理教师定期参与临床工作。68、9%的调查对象认为护理教师加强与带教老师及实习生的联系。相关调查显示,77、9%的教师认为专职教师应参与临床实践,他们认为参与临床实践的益处主要是积累典型教学病例和及时了解临床新进展[2]。护理院校应与附属医院形成有效的合作体质,使教师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或参与临床开展护理科研项目的台作,真正体验护理工作的特点与新进展,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使教师真正成为“上得了讲台,下得了病房”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在护理教师的职称晋升方面,也希望人事部门和有关专家根据护理教师的临床专业能力,授予教师临床中、高级职称,使“双师型”教师名副其实[3]。教师只有真正的“双师”了,才能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落到实处,不是教师只要考了教师资格证、护士资格证就能实现“双师”。

3、4 以学生为桥梁,加强学校与医院合作,创办院校合作模式

2008年5月12日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对护士执业考试、注册做出了新的规定,实现了学生在学校要完成人才培养与护理行业准入的对接[4]。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护理专业教学管理出现了学校管理与临床实习管理脱节问题,护理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在医院的实习管理存在疏漏。对于目前出现的这一问题,护理教学应积极创办院校合作模式,学生与临床的接触应尽早开始,贯穿整个专业学习过程,学生在医院的见习、实习情况,应建立有效监管机制,以学生为桥梁,加强护理教师与临床带教的联系,真正做到院校融通[5-8]。

3、5 建立标准化护理实训基地,加大实训室的仿真力度

65、2%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仪器设备落后于临床,73、9%的调查对象认为某些操作在临床已被淘汰。目前,高职护理实训教学不足之处在于实训课只重视操作,学生感受不到临床的真实情境,学生对枯燥的重复性操作练习容易产生厌烦心理,83、2%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建立标准化仿真实训教学基地。如以病区为单元建立实训中心,建立护士站,配备治疗室,将临床真实的情境展现在课堂上,充实病例库,为每个模拟人起名,建立床头卡、健康教育卡、病历档案,将临床典型案例嫁接到模型人身上,体现教学的真实性。要建立现代化护理实训基地,必须从设备到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等均按医院要求加大仿真力度,促使学生进入实训基地时有置身于医院的感觉,满足上岗前技能培训的需要[9-11]。

高职护理教学要真正培养应用型人才,护理教学必须适应临床护理的发展,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需要教学及医院各方面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培养新型实用型护理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朗双婷、“优质护理服务”的管理与控制[J]、全科护理,2011,9(5):1293、

[2] 代秀红,赵秋利,李敏、黑龙江省本科护理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4A):883-884、

[3] 马如娅、加强中等卫生学校护理教学与临床的联系[J]、中华护理教育,2005,2(1):40-41、

[4] 姜小鹰,高骥、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2-16、

[5] 李翠萍,刘晓红、《妇产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分析[J]、台州学院学报,2010,32(3):91-93、

[6] 杨新月、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 15(5):299-301、

[7] 王蓉、临床护理路径式健康教育在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0):111-112、

[8] 杨碧玉、临床护理带教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14,158、

[9] 王学英,王丽华、多维评价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134-135,138、

[10] 滕艳玲,黄业娟,黄海清,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针式内镜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9,31(9):1381-1382、

临床护理的内容篇5

论文摘要:目的深入了解护理专职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以探讨其参与临床实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中的深入访谈法,对12名护理专职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并及时进行记录,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 从访谈内容中提炼出两个主题: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现状(认到重要性但参与积极性不高);影响参与临床实践的因素(包括对效果的不确定、角色冲突、缺乏归属感、潜在的职业危害及经济顾虑)。结论 教师普遍认为临床实践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参与临床实践现状并不理想,这主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与自尊的需要等得不到满足有关。

临床实践可以提高护理教师实践操作的能力和信心,提高其护理理论和实践授课能力。临床实践是护理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许多高校]安排专职教师以短期进修、见习带教等方式参与临床实践工作,以提高护理专职教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防止学校教育与临床实际脱节。目前国内也有关于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报道[,但多以临床实践的经验介绍等一般性报道和临床实践现状的量性研究为主;在影响临床实践的因素上也主要从教学和科研任务重、工作量大、没有足够的时间下临床等客观因素出发,没有从教师需求角度进行分析,不能全面反映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曾参与临床实践的高校护理专职教师为访谈对象,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他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真实心理感受,并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另一个角度探讨影响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立意取样法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有目的地选取12名从事护理教学的初级和中级职称教师进行质性访谈。年龄28~37岁中位年龄29 5岁;男1人,女11人;其中已获得硕士学位者6人,硕士在读6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5人;有临床实际工作经验者(不包括实习经历)人。

1、2 方法

本研究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采取深入访谈法,以获取受访者的真实感受及体验。访谈以“请您谈谈您对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看法及您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感受”为主题展开。访谈尽量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具体时间不限,以受访者认为已经较准确全面地说出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感受为止。在访谈过程中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并及时将访谈录音内容逐字记录。将记录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取与本研究有关的内容并进行归类,形成相关主题,并返回受访者处求证。在资料分析处理过程中尽量以受访者原话呈现,对部分表述不明确的内容经核实后予以修正。

2 结果

2、1 主题一: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态度

2、1、1 认识到重要性 在访谈中,12名护理专职教师均表示出临床实践是有必要的,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有帮助。“每次学生听我讲在临床碰到的实际例子的时候学习兴趣会更浓一些,对书本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如果我给学生举的例子是我在临床实际碰到的,会讲得比较生动,会有自己的体会,不会干巴巴的,而且举例的时候更自信一点,如果是虚构的病例总是怕与实际不符,说的时候感觉底气不足。”

2、1、2 参与积极性不高

受访教师对参与临床实践的意愿及态度存在个体差异,但总体来说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仅有2名教师表示非常愿意并喜欢参与临床实践。“我很喜欢下临床,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知识,长时间不去就发现很多东西跟不上了”“;上次去医院的时候她们正好要体格检查考核,很多护士不会,我在学校正好教这部分内容,我就示教了一次正确的检查方法,我觉得有这样一个平台让临床老师和学校老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挺好的。”8名教师存在愿意但不喜欢参与临床实践的矛盾心理。“我心里是很想去临床的,但在医院又觉得呆着不舒服”“;我是愿意去的,但是现在每次去的时间太短了,匆匆忙忙的。”2名受访者在访谈中表现出不愿意或不喜欢的态度。“如果可以不去临床那我就不想去了”“;我不愿意去,在那里基本学不到什么知识,浪费时间”“;目前这种临床实践的方式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2、2 主题二:影响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因素

2、2、1 对效果的不确定

是否能学到知识是影响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重要因素。“有些科室带教老师比较认真,我觉得学得挺多的,那我还是很愿意去的”“;除了附属医院外,最好还能去一些其他的大医院,这样能学得更多”“;带教老师既带实习生又带我们的话,一般我们就没什么操作机会了”;“我以前在临床已经工作了好几年,护理操作也很熟练,但是临床实践还是跟着护理带教老师做日常护理工作,这样基本学不到什么,我希望能让我自己去学我想学的东西”“;不同年资教师应有不同的临床实践方式及目标。”

2、2、2 角色冲突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教师的特殊身份让他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承受巨大的压力。“碰到自己教过的学生也在那里实习,总觉得挺尴尬的,所以有时候尽量避开,不和他们一起工作”“;有一次我和一个学生跟同一个带教老师,当时学生说有个患者的静脉不好打,让我去打,当时我觉得心理压力挺大的,如果我没打进,那觉得太没面子了”;“带教老师一般也不教我们,她们觉得我们也是老师,可能比她们懂得更多,就让我们自己看看,不会和我们主动说一些相关知识”“;我怕万一做错了会被护士笑话”“;当学生的时候自己做得不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现在做老师了,总觉得如果做得不好会被人嘲笑。”

2、2、3 缺乏归属感

是否有归属感也是影响老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因素。“我比较喜欢去我熟悉的科室,那里的护士、医生都认识了,感觉好一点”“;跟在医生后面查房时,医生都很奇怪地看着我,如果护士长能先介绍一下我可能会好些”“;刚去科室的时候,谁都不认识,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挺难受的。”

2、2、4 潜在的职业危害

部分教师表示对参与临床实践工作的安全问题及职业危害存在顾虑。“万一因为我的操作不当,发生医疗事故该怎么办?”;“我们不是经常在医院,所以很多操作都生疏了,带教老师有时候也不敢放手让我们做,说实话她如果真让我做,我也不一定敢”;“真不想去下临床,医院病毒、细菌这么多”“;被患者使用过的针头扎伤,万一这是个艾滋病患者怎么办?”

2、2、5 经济顾虑

“临床实践与其他工作任务相比较,在各方面都不平衡,下临床也不算工作量,又没有补贴,还不如多上几节课”“;我每个月还要还房贷,如果不上课去下临床或者外出进修,其实经济压力挺大的。”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职教师普遍认为临床实践是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临床实践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临床实例及密切联系实际,提高授课质量和效果。但教师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并不高,大部分人在表示愿意参与临床实践的同时也表现出不喜欢的态度,因此目前参与临床实践的现状并不理想。根据访谈的结果,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教师不主动进行临床实践的现象可能为各个层次的需要尚未满足所致。

3、1 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与受访的12名教师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人认为目前的临床实践方式学不到知识,不能达到临床实践的目的及效果是影响其临床实践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护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教授护理操作相关知识,还包括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这就要求护理专职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仅需要熟悉临床护理工作内容,还应重点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临床新技术新进展等。目前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以直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方式为主,难以学习到护理工作以外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医院缺乏相应的带教制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带教老师对带教方法和内容也存在困惑。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专职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会产生枯燥乏味、学不到知识的感觉,不喜欢参与临床实践。

3、2 尊重与自尊的需要

教师在参与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仍以教师的角色要求自己,觉得教师应懂得更多,当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面对自己曾经的学生,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往往不被患者、护士及医生所理解和认同,他们认为教师就应该在学校上课,来医院能做什么?这些都影响了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积极性。

3、3 爱与归属的需要

护理专职教师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因此对临床工作环境及医护人员不熟悉。陌生的工作环境、缺乏共同的话题导致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产生孤独感及缺乏归属感。另一方面,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时间较短,医院也缺乏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相关管理制度,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院没有提供工作服、储物柜等,而这些更加重了教师的无归属感。归属感缺乏会导致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影响教师临床实践的积极性。

3、4 安全的需要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暴露于多种危害因素中,护理工作的潜在职业危害影响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积极性。随着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教师对临床实践中护理安全问题的关注开始增加,也导致教师对参与临床实践工作存在顾虑。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提供政策支持,以保障教师的临床实践工作。

3、5 生理的需要

对于少部分青年教师,刚刚成家立业,积蓄较少,有的还需承担房贷等压力,经济因素仍是影响其临床实践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4 对策

可见,要提高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和热情,应从满足教师各层次需求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善教师临床实践现状及提高临床实践效果。

4、1 建立个体化的临床实践模式

目前,我国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模式主要有短期进修、参与临床见习带教、不定期下临床了解新技术新进展等方式。应根据教师的不同工作年限、工作经历及个体化需求,建立相应的临床实践目标、方式及内容。

4、2 完善相关专职教师的临床实践制度

包括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的管理制度及培训制度。学校应与临床实践基地共同合作,制定相应制度,以加强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的管理,提高临床实践效果。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及新同事,以减轻无归属感;在带教方式上,尽量安排高年资带教老师提供一对一带教,以提高带教质量;管理制度中还应包括对进行临床实践的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提供护理安全的保障。

临床护理的内容篇6

(一)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1、01-2014、01期间产科实习护士106人,将其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1、5±3、7岁,大专生21例,中专生32例。对照组: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1、6±3、8岁,大专生22例,中专生31例。两组实习护士基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纳入标准如下:(1)自愿选择带教模式;(2)临床护理经验半年至一年;(3)积极接受护理实习教学并配合研究。本项研究内容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知情同意。

(二)带教方法

对照组实习护士接受传统带教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选取合适的带教老师统一对实习护士进行为期两周的理论教学。

(2)理论教学完成后,带教老师一对一教导实习护士临床实践技能。此过程总共耗时一个半月。

(3)完成大纲教学内容后对学员进行考核。实验组实习护士接受临床路径带教模式。

具体内容如下:

(1)带教老师将大纲内容分为三部分:基础、进阶和实践。基础阶段为期两周,为学员讲解理论知识和实践相关内容。带教老师一对一对学员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辅以临床实例和相应解决方法帮助实习护士更好更快地学习。

(2)进阶阶段为期两周,带教老师一对一教实习护士临床实践技能。此阶段带教老师反复操作和演练至学员掌握操作技能为止。带教老师关注学员各项操作中的错误并予以指导和纠正。

(3)实践阶段为期两周,实习护士跟随带教老师进行临床护理。护理的具体内容、相关操作以及解决方法均详细、完整传授至实习护士。

(三)效果评定

首先,在为期一个半月的带教工作完成后对实习护士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理论知识考核通过笔试(满分100)形式进行。实践技能考核通过临床护理操作(包括非常熟练、熟练和不熟练)进行。然后,调查两组实习护士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此项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统计。

(四)统计学方法

实验资料均由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首先,考核两组实习护士的专业技能。据统计,实验组护士理论知识平均得分90、3±4、1分,实践技能熟练率为86、79%。对照组护士理论知识平均得分为81、5±3、8分,实践技能熟练率为69、81%。然后,统计两组实习护士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实验组满意率90、57%,对照组仅为73、58%。

三、结论

产科是临床护理和治疗的重难点科室,若临床路径能有效实施于此,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便可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本项研究于产科护生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临床路径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多专业医护人员合作制定出有效的诊断和治疗计划。计划以全程照顾和考虑患者,给予最高质量的护理。其次,临床路径提供有效的教育,规范具体环节。带教老师采用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指导实习护士。然后,此方法注重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带教老师通过悉心指导和实例讲解传授护生沟通技巧于实习护士。最后,临床路径通过辅导、演示和实践增强实习护士的综合技能。本项研究结果表明,经临床路径带教的实习护士理论知识学习结果更好且具有更专业的实践技能。

四、总结

临床护理的内容篇7

关键词:内科护理 项目化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b)-0000-00

护理学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化教学是以案例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学生通过完成与临床工作对应的护理任务,达到复习护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训练临床思维与职业素养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1]。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内容繁多复杂、理论性较强,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中教师为教学主导,学生主要为被动接受所学知识,课程中能接受大量内容,课后遗忘率较高,在后期临床实习中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临床对应用型护理人才的需求[2]。我校护理系通过与临床护理及教学专家交流,将项目化教学方法引进并逐步应用于护理专业教学实践中,现对内科护理项目化教学情况进行简要概述。

1、教学设计

课程体系上,内科护理原课程体系按人体各系统分为九章,各章按概述、该系统临床常见疾病及常用护理技能的顺序编写[3]。内科护理项目化教学的设计保留了原各系统临床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为各章内容,但名称设计更改为相应科室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如原体系中“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设计为“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创造一个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呼吸内科护士的角色进行学习,使其身处呼吸内科的情境中,充分认识科室常见病种、病人临床表现及所需护理技能。

教学内容上,针对每种临床常见内科疾病选择典型案例,以案例为载体,学生按护理程序(即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对案例中的病人进行护理。虽然不同疾病其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相关甚远,但都可以按护理程序展开护理工作,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将护理程序应用于临床护理过程中,培养其良好的临床护理思维,促使其主动学习理论知识、收集学习资料、将所学内容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

2、教学实施

本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流程为:首先教师以临床典型案例为载体,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护理任务,主要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方面的任务,同时给学生提供除教材之外可参考的视频学习资料及网络课程;学生通过课后自学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查阅资料、咨询教师等方式完成任务并填写临床任务单,以小组为单位模拟临床过程;上课时各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教师指导下按临床护理程序模拟汇报完成任务;汇报后各组间相互进行评价,教师亦要评价、演示重要护理技能操作;最后学生根据同学和教师的评价意见对任务单进行修改、分组练习护理技能,课后亦需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在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根据课程目标及重难点,选择临床典型案例进行任务的设计,使刻板的理论知识具体展现在临床案例中,如相应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课后主动学生理论知识,通过查阅视频及网络资源,有目标性的拓展了学习内容,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理解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状态,熟悉护理过程中所需的理论知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同时培养了其按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工作的临床思维及人文关怀等职业素养。汇报后各组间相互进行评价,可发现自身及同学间的不足,在培养其观察能力的同时,教师亦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之后学生将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的点评、示范。课后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总结,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护理实践中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使之真正做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

3、教学效果

在长期接受传统被动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对项目化教学在不同的阶段其认识表现不同,本研究分别在内科护理项目化教学前期和中期对开展项目化教学的120名学生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对比了项目化前期和中期学生对传统讲授式教学和项目化教学两种教学方式选择得出以下结果:在项目化教学的前期,认为传统教学方式较项目化教学较优越的学生为99名,占82、5%,选择项目化教学的学生为16名,占13、3%;而在项目教学的中期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项目化教学的学生为91名,占75、8%,虽仍有27名(22、5%)学生坚持选择传统教学方式,但与前期调查结果相比已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以上结果表明学生对项目化教学的适应虽经历了一定过程[4],但通过多次训练、真正理解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后,多数学生(约75、8%)认识到该教学方式可促使其课后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收集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料,课堂上在模拟临床过程中亦掌握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护理实践中,使繁琐的理论知识真正成为了所需之学,从而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语

当前护理学专业临床学科教学主要存在学生课前预习不足,课程内容复杂,学生主动参与度不够、难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等问题。现代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将理论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合理应用,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临床应变能力[5]。我校内科护理项目化教学实践表明,项目化教学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模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其今后的临床护理实习及工作也将起到重要作用。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中要求学生课后必需预习相关理论知识、收集整理资料,对学生医学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课后压力亦较大;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筛选典型案例、进行有效指导、课后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学生数量相对较多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相信随着护理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项目化教学将不断完善,在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中突显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洪霄,付彬,李涤非、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 (11): 92-93、

[2] 陈传尚、我国护理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J]、卫生职业教育,2007 (2): 11-12、

[3] 高健群、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临床护理的内容篇8

一、高职五官科护理教学的特殊性

(一)五官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在教学中的特殊性

五官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是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五官位于人体头面部,毗邻颅腔,位置特殊,借助许多血管神经形成的自然孔道与之相连或相通,肉眼很难看清,需借助一定的器械才能窥清。因此,应先对五官的运用解剖生理进行详细系统的讲解,让学生达到掌握的标准,为学好五官科护理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专科检查及其专科护理技能操作在教学中的特殊性

五官科护理学的专科检查及护理操作都有很强的专科特点,要在基础医学,基础护理以及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巩固这些内容对学好五官科护理学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五官科疾病护理在教学中的特殊性

现代医学快速的发展,医学模式不断的转变,五官科分类逐渐变细,同时五官科的护理也逐渐的变琐碎。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一些内容无法面面俱到的讲解,这就需要实践中逐渐涉及。

二、高职五官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多,教学学时少

五官科护理学涉及的教学内容很多,包括五官各科的应用解剖生理、护理技能操作、专科检查以及五官各科疾病护理等,但是在实施教学时课时却有限。

(二)实训设备落后,临床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学生能够通过临床实践来提升所学知识的掌握,是一种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总的来说五官科护理学实践设备相对落后,五官科护理学课时少,对实践安排的也有限,甚至不安排,对学生及五官科护理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学生对五官科护理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各科临床护理学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内外妇儿科为重点学科,也是考取执业护士证的得分学科,认为五官科是一个小科,教学课时少,也不是考试的重点。因而,一些学生忽视了对五官科护理学的学习。加上学生缺乏实践,使学生对五官科护理学的认识更加错误。

三、高职五官科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衔接的模式

(一)依照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单元设计或整体课程设计

在教学时,应根据五官科护理学的专科护理特点实施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临床对五官科护士的实践要求,对课程实施单元设计和整体设计。同时,更好地运用有限的条件来突破难点,最终完成教学任务。突出教学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够独立解决和思考问题,将所学的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

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兴趣,因而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临床案例和基础学知识,鼓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找到乐趣。摒弃过去教学中实行的满堂灌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因五官结构相对复杂,而且多隐蔽,形态特殊,组织之间相互重叠,进而实施理论教学时略显抽象,学生无法理解,这时应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具以及活体模型等进行教学,使复杂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以及形象化。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能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学到知识。

(四)结合临床案例,进行课堂达标测试

在每次完成教学任务后,简单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同时结合临床病例及临床实践要求进行讲解。以实践操作考试的方式进行阶段测试。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同时,从临床工作或者临床实习方面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问,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五)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当学生要真正进行临床实践时,老师应帮助其做好心理准备,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信心,教会其与患者良好的沟通,对临床各项操作技能熟练掌握。

同时,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求知欲望,为进入临床工作做准备。实践的最后时期应模拟医院的情况,让学生对临床护理工作有详细的了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的与临床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实习中面对突发的问题才能够忙而不乱的给予解决。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进行培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