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范文

骨折的护理措施(精选8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8-13 手机浏览

骨折的护理措施篇1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正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从而证明了情绪对调整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

对病人来说,保持乐观的情绪尤其重要,一切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作用,都可导致并加速病情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我们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我院骨外科病房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骨折患者15例,现将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心理护理

1、1 心理因素分析

通过我们临床观察,病人的致病因素与心理活动的改变有着直接的关系。护理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患病后的心理状态不同于正常人,有着特殊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但因其疾病类型,病程长短及其性格,经济状况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而表现出相应的不同特点。所以,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1、2 患者入院后心理状态的护理

患者住院后由于环境的改变,人地生疏,故表现为焦虑和恐惧,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怕成为一个残疾人,特别是一些农村自费患者,常为住院费担心。护理人员在病人面前切忌表现出惊慌、忙乱、烦躁或不屑一顾的轻视态度,应以良好认真的服务态度,从容镇定的神情,熟练准确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及时止血、镇痛,使病人脱离生理痛苦反应,从而稳定情绪。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卫生宣传,简单介绍病情和同类病人救治成功的病例、医院救治的经验及伤病良性转归的可能,使病人建立安全感。

1、3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护理

骨外科的慢性病患者多见于一些陈旧性的骨折,骨髓炎或伤口不易愈合的开放性骨折,病情多数较为顽固,容易反复发作,有时药物治疗也不太理想。这些患者入院后会产生一种以希望了解病情为中心的求知欲望,他们盼望医生能对病情做出详细的了解,冥思苦想询查病源,本组患者15例;有的患者由于治疗时间较长,产生急躁情绪,失眠、烦躁、易怒,自觉度日如年。

2 护理措施

2、1疼痛护理

2、1、1针对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对症处理。创伤、骨折伤员在现场急救时予以临时固定,以减轻转运途中的疼痛,并争取及时清创、整复;发现感染时通知医生处理伤口,开放引流,并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缺血性疼痛须及时解除压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已发生压疮应及时行褥疮护理;如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须及时手术,彻底切开减压。

2、1、2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引起或加重病人疼痛。

2、1、3 断肢(指)再植术后病人肢体疼痛应及时判明情况,有效镇痛,防止因疼痛刺激血管痉挛而影响再植肢体的成活。

骨折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四肢骨折;护理;体会

Nursing Experience in 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s

JIA Xiao-ning,LI Su-zhen

(Jingyuan Gansu Coal Industry Refco Group Ltd Rehabilitation Hospital,Baiyin 730913,Gan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s、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24 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s from 01 to October 1, 2015, 01 to 2014、Results 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accurate nursing assessment, and active targeted care, can promote patients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functional impairment、Conclusion Early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s can reduce the path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trauma or disease, and to maintain and restore the normal activities of the joint, so as to maximize the recovery of the function、

Key words:Limb fracture; Nursing; Experience

骨折即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1]。骨组织受到暴力作用,或有病骨骼遭受到轻微的外力即可发生骨折。骨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和身体的任何部位。无论骨折的类型和部位,所有的骨折可有相同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但有不同的治疗措施及护理方案。通过我院护理人员的积极参与可增加肢体可动性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使患者伤肢迅速恢复功能。现将应用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4年1月1日~2015年10月1日共使收治四肢骨折患者124例。男性84例,女性40例,年龄7~83岁,锁骨骨折26 例,肱骨髁上骨折11例,Colles骨折23例,股骨颈骨折20 例,股骨干骨折12 例,胫腓骨骨折32 例。针对骨折患者的不同时期,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

2 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钙、高铁、高维生素饮食,以便供给足够营养。对制动患者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饮水,防止便秘及肾结石的发生。避免进食牛奶、糖等易产生气体的食物。较重的患者要进行生命体征、神志的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及时执行医嘱,给予补液、输血、补充血容量等。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及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对于意识障碍及呼吸困难的患者酌情行气管切开,给予吸氧或人工通气。

2、2疼痛护理 除创伤、骨折、手术切口引起的疼痛外,骨折固定不确切、神经血管损伤、伤口感染、组织受压缺血都会引起疼痛。应针对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对症处理:①手上24 h内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血液和淋巴液渗出,减轻水肿及疼痛。②24 h后局部热敷可减轻肌肉的痉挛及关节、骨骼的疼痛。③受伤肢体应固定,并将患肢抬高,以减轻肿胀引起的疼痛。④对疼痛原因明确时可按照医嘱给予止痛药物。⑤执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避免粗暴剧烈,如移动患者时,应现取得患者配合,在移动过程中,对损伤部位重点保护,缓慢移到舒适,争取一次性完成,以免引起和加重患者疼痛。

2、3 维持循环功能,减轻肢体水肿 局部创伤或挤压伤、静脉回流不畅、骨折内出血、固定过紧、血管损伤修复较迟或用止血带时间过长,都可以导致组织灌注不足、肢体肿胀。具体处理措施为①根据患者具体受伤部位选择合理的,适当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股骨颈骨折患者应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防止因为髋关节内收、外旋造成髋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患者保持患肢外展、抬高位;长期固定及关节内骨折,应保持患肢位于功能位。②有出血患者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止血,对四肢骨折患者要严密观察肢端有无剧烈疼痛、麻木、皮温降低、苍白或青紫等现象。有无肢端甲床血液充盈时间延长、脉搏减弱或消失等动脉受阻征象,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积极对症处理。严禁局部按摩、热敷、理疗,以免加重组织缺血和损伤。

2、4牵引患者的护理 ①每天检查牵引装置及效果、包扎的松紧度、有无脱落或松动。②应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③叮嘱患者及家属不要擅自改变,不能随意增减牵引重量。④肢体牵引时,应每日测量双侧肢体的长度,避免过度牵引。⑤注意观察牵引肢端的血液循环有无肿胀、麻木、皮温降低、色泽改变及运动障碍,如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相应的处理。

2、5石膏绷带固定患者的护理 石膏绷带固定是外科五中外固定法之一。护理时需要注意一下方面:①对刚刚完成石膏固定的患者要进行床头交接班。②石膏绷带包扎后,应待其自然硬化。在石膏未干时尽量少挪动患者,不要用手指按压,以免石膏向内侧凸起,局部压迫组织。必须搬到时应用手掌平托。为使石膏尽快干燥避免变行,夏天可用电扇吹,冬季使用烤灯。③抬高患肢,使患处高于心脏水平20 cm,以利淋巴和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④保持石膏整洁。勿使尿、便、食物等污染。如有污染可使用毛巾蘸清水擦拭,擦拭时水不可过多,以免石膏软化变形,严重污染时应及时更换。⑤观察石膏创面。观察创面有无出血,是否渗到石膏表明,必要时可开窗或拆除检查。拆除石膏绷带后可用清水清洗患肢并用凡士林涂擦皮肤。

2、6预防坠积性肺炎及压疮 骨折患者因为多数需要长期卧床,引起肺底部长期处于充血、瘀血、水肿而发炎。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运动锻炼,以增加呼吸肌力量,加廓扩张能力,使肺泡得到有效扩张,增加肺活量,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减少肺淤血及炎症的发生。酌情进行雾化吸入,沐舒坦可以使痰液变稀,并促进纤毛运动及保护支气管粘膜[2]。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溃烂和坏死。预防压疮主要在于消除其发生的原因与诱因,因此护士要做到七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还应养成在床边交接患者皮肤情况的习惯。根据压疮的不同分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①淤血红润期要及时去除病因,采用各种预防措施,阻止压疮的发展。按摩局部时,以拇指指腹做环形动作,由近压疮处向外按摩。亦可用红外线照射。②炎性浸润期应保护皮肤,避免感染,除加强减压措施外,局部可用红外线照射。对未破的小水疱可用厚层滑石粉包扎,减少摩擦,防破裂感染,让其自行吸收。大水疱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涂以消毒液后用无菌敷料包扎。③溃疡期除全身和局部措施外,应根据伤口情况,按外科换药法处理。创面有感染时,局部处理原则是解除压迫,清洁创面,祛腐生新,促进愈合。该期亦可辅以红外线照射,使疮面干燥,有利于组织修复。

2、7康复指导 ①向患者宣传锻炼的意义及方法,解释骨折固定后引起肌肉萎缩的原理,使患者成分认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思想顾虑,主动配合锻炼。②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康复计划,并根据患者治疗反应,全身状况、骨折愈合的进度及时调整修订锻炼计划。③在护理人员指导下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

四肢骨折患者入院后常常需要进行复位,内外固定或手术治疗,迫切需要护理人员的全程参与。整体护理对患者接受手术、配合手术、促进疾病的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3]。全面正确的护理评估,认真细致的心理护理,严密的术后观察,是保证患者及时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26、

骨折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护理措施;并发症;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76-02

股骨颈骨折系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中老年患者发病率最高、一般女性多于男性。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由于其特殊的发病机制及损伤部位以及股骨颈血液供应的特点导致骨折愈合率低,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致残率较高【1】。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临床常见3种手术方式,切开复位、闭合复位、人工股骨头或髋关节置换术。现将我院26例股骨颈骨折术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01月到2016年06月收治股骨颈骨折患者26例,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44~89岁,平均年龄(71、04±13、07)岁。有慢支既往史2例,高血压既往史14例,脑梗塞后遗症既往史2例,糖尿病既往史3例。平均住院日期(14、47±6、70)天,均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20例硬腰联合麻醉、3例全麻、3例硬膜外麻醉,10例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1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或术后输注MAP患者14例。

2 术后护理

2、1 减少术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保持切口引流管通畅,负压有效,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如果单位时间内出血量增多,可以适当减少负压球的负压,防止一过性失血过多,同时遵医嘱予输注同血型MAP,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术后48小时或引流量

2、2 减轻术后伤口疼痛的护理措施

2、2、1 术后疼痛是股骨颈骨折术后的常见临床表现,术后2天是疼痛的高峰期,我院针对疼痛问题,常规术后6小时给于西乐葆0、2g口服,每日2次,严密观察患者的胃肠反应,及时向床位医师反映病情变化,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2、2、2 疼痛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了解疼痛的特点,提高对疼痛的认识,可以听听音乐来分散注意力,提高个体痛阈值,告知疼痛加剧时及时联系护士,必要时使用静脉止痛剂。

2、3 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

发生股骨颈骨折后,患者抵抗力降低,易发生肺部感染,要鼓励患者在床上多做扩胸运动、深呼吸等活动来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当有痰时,要及时将痰液排出体外,如果排痰困难可进行拍背将痰液排出,严重者可使用吸痰器将痰液吸出【2】。保持病室适宜的温湿度,维持适宜的每日饮水量,防止痰液粘稠,保持呼吸道通畅。

2、4 预防泌尿系感染的护理措施

因骨折术后长期卧床及活动时疼痛,所以怕饮水多小便频繁,更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对此,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3】、本组病人术后留置尿管16例,留置天数1-3天。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会阴护理2次,无泌尿道感染证据禁止膀胱冲洗,每日更换尿袋,做好留置导尿的相关护理,防止逆行感染。

2、5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由于术后患者卧床制动,导致肢体活动量少,血液循环减慢等因素。术后主要采取下肢肌肉锻炼,如股四头肌收缩与舒张运动等措施【4】。术后回病房予软枕垫高患肢,禁止按摩理疗患肢,防止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遵医嘱准确应用抗凝剂,一般禁止应用止血剂。每班定时检查患肢皮温、颜色、末梢感觉、肢体肿胀等末梢血运情况。遵医嘱予口服消脱止1、6g,每日3次,糖尿病者除外。

2、6 预防术后发生髋关节脱位

术后发生髋关节脱位主要与选择人工关节的类型、术中假体的放置、患者的护理不当、早期功能锻炼不当或与患者自身协调性与活动准确性有关,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24-48小时可坐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完毕,过床、转运患者时要注意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不能有内收、屈曲等动作,防止患肢脱位【5】。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摆放很重要,正确的摆放,可以减少再次损害的危险。指导患者正确的仰卧位,健侧卧位,4周内禁止患侧卧位。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

2、7 预防压疮的护理要点

术后接病人回室前根据压疮评分选择是否需要应用气垫床。术后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平整,定时翻身,用软垫保护受压部位,定时更换,缩短局部受压的时间,同时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防止压疮的发生。

2、8 出院康复指导

术后定期复诊并终身随访。保持营养均衡,坚持功能锻炼,下床活动借助助行支具至术后2-3月。建立行为新规范,保持合适体重,避免剧烈运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院指导,术后6 周内遵守六不要: 不要交叉腿; 不要卧于患侧, 如卧于患侧双膝之间应放一外展架或厚枕; 不要坐沙发或矮椅; 坐位时不要前倾; 不要弯腰拾物; 不要在床上曲膝而坐【6】。

3 结果

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人工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患者的疼痛能得到有效的管理,护理措施切实可行而有效。 患者预后佳,提高了患者及家族的对医院的满意度、

4 结论

股骨颈骨折术后为患者实施切实可行而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效果,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马丽和,王斌全,郎雪南、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护理路径持续质量改进效果[J]、 护理研究,2010,24( 36) : 3326-3328、

[2]蒋冬萍,苏德春,高倩、 老年股骨颈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 , 36 (17):2628-2629

[3]王晓莉,吴耀丽、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的效果观察、 陕西医学杂志,2014,43(2):254

[4]颜 芝、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8):16-17

骨折的护理措施篇4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b)-0009-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and diabetes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210 cases of patents with fractures and diabetes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November 2016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routine group with 30 cases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with 180 cases adopted the gene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group, and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was 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tervention curative effect and improvement of various indexe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y parison(P

[Key words] Diabetes; Nursing intervention; Fracture; Effect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因为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而使伤口难以愈合,对患者心理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这些原因都会对伤口预后带来极大的影响[1]。此次实验以该院210例骨折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探讨护理干预应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于2014年1月―2016年11月间该院收治的210例骨折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并未有其他严重的疾病,需予以手术治疗。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其中常规组30例患者中,16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30~77岁,平均(52、2±13、3)岁,间接暴力骨折10例、直接暴力骨折20例,上肢骨折26例、下肢骨折4例。研究组180例患者中,156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年龄31~76岁,平均(53、3±12、7)岁,间接暴力骨折144例、直接暴力骨折36例,上肢骨折154例、下肢骨折26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比较发现两组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前护理。术前,患者通常会因为不了解手术治疗过程而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会担心术后康复效果不佳,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其中大部分的患者入院检查时被告知患有糖尿病,在忍受骨折疼痛的时还要承认患有糖尿病,会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增大。因此,在术前,护理人员应当针对性的予以心理护理干预,与患者积极交流沟通,并向患者讲述糖尿病有关知识,通过交流技巧,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放松患者精神,帮助患者树立积极治愈的信心。②术后护理。因为手术治疗之后,患者身体比较弱,机体免疫抵抗力不足,容易因为细菌而引起伤口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及时护理患者手术伤口,此外,还应当从饮食、食物含糖量两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后康复计划,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通过心理干预,确保患者手术治疗后能够快速恢复。③饮食护理。对糖尿病而言,合理的饮食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当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另外,因为骨折期,还要保证患者日常所需营养的补充,饮食合理化方可在补足营养的同时降低患者的生理负担。细化患者每日所摄入的脂肪量和蛋白质、糖分,适当增加低糖摄入的比例,与此同时,尽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对患者体内糖分消耗有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和干预疗效。疗效标准:护理干预后,患者舒张压、心律、收缩压、呼吸等指标均显著改善,视为显效;患者舒张压、心律、收缩压、呼吸等指标均有所好转视为有效;各项指标无变化且有加重趋势视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 P

2 结果

2、1 干预效果

研究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稻莶钜煊型臣蒲б庖澹?P

2、2 观察指标

干预后,研究组观察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折的护理措施篇5

方法:对29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围术期护理措施。

结果:29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根据其具体病情选用适当的手术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发生并发症患者为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24%,1例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第二天出现脱位现象,对其进行复位后使用石膏将患部进行固定,于六周后拆除石膏,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出院。

结论:

对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护理效果较为满意,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97-02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临床上常应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髋部骨折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发生髋部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围术期护理措施是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2]。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29例高龄髋部骨折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手术的正确护理措施,为提高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临床依据,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29例高龄髋部骨折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为13例,年龄在71至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8、9±1、2岁,骨折类型为股骨颈骨骨折患者19例、粗隆骨折患者为10例,骨折部位为单纯性左侧髋部骨折患者11例、单纯性右侧髋部骨折患者为12例、双侧髋部骨折患者为6例。

1、2方法。对29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围术期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护理、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术中护理配合、术后预防并发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治疗与护理效果,得出结论。

2结果

29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根据其具体病情选用适当的手术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发生并发症患者为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24%,其中手术切口感染患者1例、并发高血压患者3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1例,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均经对症治疗后病情稳定,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1例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第二天出现脱位现象,对其进行复位后使用石膏将患部进行固定,于六周后拆除石膏,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出院。

3讨论

3、1常规护理措施。术前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生命体征监测,若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待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再予实施手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麻醉措施,并给予各项术前准备工作,若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应指导其取平卧位,将患者患侧臀部垫高;若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则应指导患者取患侧向上的侧卧位。术中积极配合主治医师进行手术治疗,严密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并配合其进行处理。术后应对患者手术切口变化情况、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及时更换敷料,若发现患者手术切口渗血渗液,或患者心率、血压、脉搏等体征变化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告知主治医生。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2护理干预措施。患者手术前由于对自身病情并不了解,或过度担心手术治疗效果,因此易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情绪,影响手术治疗效果[3]。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手术处理过程,并指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治疗,给予患者适当自信心,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术后应给予患者营养丰富的食物,从而增加患者机体抵抗力,食物应富含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适当进食纤维素预防便秘,严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术后待患者病情稳定,应鼓励其及早进行适当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应适可而止,从而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

由于本组患者均为高龄,因此身体机能显著下降,以及具有多种慢性原发性疾病,增加手术治疗风险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及时了解患者各类病史,并积极做好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从而尽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安全[5]。

综上所述,对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护理效果较为满意,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潘宗华、201例老年骨折的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1(3):94-95

[2]黄丽华、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J]、现代护理,2010,10(7):618-619

[3]肖雪芬,李云、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19(16):166-167

骨折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 骨折;术后疼痛;综合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24-01

骨折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外科疾病,手术是骨折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其易产生术后疼痛,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因此应给予高度重视。我院于2008年12月——2012年2月对部分骨折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其护理效果较为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87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10-74岁,平均(34、25±7、81)岁;骨折部位: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髌骨骨折1例,股骨颈骨折14例,小腿及足部骨折11例,小腿及足部骨折2例,其余5例。实验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11-77岁,平均(35、243±8、13)岁;骨折部位: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髌骨骨折1例,股骨颈骨折16例,小腿及足部骨折10例,小腿及足部骨折1例,其余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掌握患者具体的疼痛情况,加强镇痛药的应用,即选择塞来西布0、2g,口服,2次/d,一个疗程为3d。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症状变化。实验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其护理方法如下:

1、2、1 加强心理护理 骨折患者术后疼痛,除了承受生理上的痛苦外,还承受一定的心理痛苦,易产生焦虑、恐惧、不安、烦躁等多种不良心理,这种不良心理对患者疾病治疗造成较大的影响,可延长康复时间,因此需加强心理护理,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加强对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使患者深刻感受到医院和护理人员的关怀,自觉地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操作。

1、2、2 加强健康教育 向患者详细介绍术后疼痛产生的原因及疼痛缓解的方法,做好手术前后的宣传工作。术中对筋膜、肌腱与肌层刺激以及切口部分组织损伤对神经末梢刺激所产生的疼痛是术后疼痛产生的主要原因,持续时间一般为术后的1-3d,患者可在术后看电视、听音乐等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以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1、2、3 加强护理 骨科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对的要求比较高,科学、合理地取,可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加快康复,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护理,若骨折位置处于上肢部位,则应引导患者将屈曲功能位适当抬高;若骨折位置处于下肢位置,则应引导将下肢适当抬高,躯体轴线位或中立位处于外展状态。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1]。若患者由于疾病原因,需长时间保持相同,则其肌肉极易出现酸痛感,对此,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按摩,使其肌肉得以松解。

1、2、4 加强镇痛药护理 疼痛前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年龄以及创口大小可能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疼痛预防性应用止痛药物,可以达到用药物剂量小、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疼痛的效果。即应根据创口大小产生的疼痛及年龄是否耐受等选择在麻醉清醒即术后4-6h口服塞来西布,每天1-2次,每次0、2g,连续使用3d,对术后创口以及耐受能力较强患者可口服曲马多,每天1-2次,每次50-100mg。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则不同,老年患者应根据以往病史并结合现有疾病病情谨慎用药,儿童则根据会诊方案及其体重计算用药[2]。为减少并发症发生,促使患者早日下床,患者应术后适当应用止痛药。

1、2、5 加强镇痛泵护理 术前应首先向患者详细介绍镇痛泵的操作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并说明镇痛泵使用的必要性以及其止痛的安全性和确切性,以消除患者顾虑。应预见性(即术后疼痛发生前)留置镇痛泵,根据患者体质、耐受能力以及年龄选择镇痛泵。如术中留置,护士应在手术完毕回房时与麻醉医生了解所使用镇痛泵的品种,严密查看镇痛泵是否连接妥当、连接管道是否畅通以及是否需要重新固定并,认真完成与麻醉医生的交接和镇痛效果的评估[3]。如患者有呕吐、头昏或镇痛不佳以及患者面部表情淡漠、嗜睡等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镇痛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1、2、6 加强功能锻炼 术后加强功能锻炼,可减少或避免术后肢体废用或深静脉栓塞的产生,加快康复。对此,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引导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在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护理人员应做到动作轻柔,程序规范。功能锻炼需参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同时应对活动量进行适当的控制,防止活动量过大而造成更严重的损伤,忌重体力劳动。

1、3 疗效评定标准

1、3、1 疼痛标准 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的疼痛影响程度,0分表示无影响,1分表示轻微影响,2分表示影响明显,3分表示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与工作[4]。

1、3、2 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影响程度为0分;显效:疼痛影响程度为1分;有效:疼痛影响程度为2分;无效:疼痛影响程度为3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定量资料均以均值±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疼痛影响程度 对照组护理前后,疼痛影响程度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前后疼痛影响程度差异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对于骨折患者,加强术后疼痛护理,不仅可以缓解术后疼痛症状,而且可以加快疾病治疗,确保手术效果。本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其中实验组护理后疼痛影响程度降低更明显,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林秀群,何锦文,龚秋云,邱婷婷、优质服务在骨科术后疼痛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29(16):820-821、

[2] 席小明,杜晓兰,杨金连、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21(30):974-975、

骨折的护理措施篇7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洛阳 471002

[摘要]目的 对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的临床护理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4月该院90例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患者作为该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优化临床护理管理措施。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33%和95、5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8、88%和7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优化临床护理管理措施,能有效提高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患者的治疗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推广和借鉴。

[

关键词 ]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2(c)-0141-02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Measures Analysis of Closed Tibia and Fibula Fractures Early Swelling

YAN Hui

Luoyang Bone-setting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Luoyang,Henan Province,471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measures closed tibia and fibula fractures early swelling、Methods 2012 March to 2103 April in our hospital 90 cases of closed fracture of tibia and fibula with early swell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5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ake routine nursing model of care,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 nursing mode careful nursing、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total efficienc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93、33% and 95、55%,the control of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total efficienc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68、88% and 77、77%, (P<0、05),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 the closed tibia and fibula fracture care early swelling patients to take,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treatment efficiency,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patients’ satisfaction to nursing care,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Closed tibia and fibula fracture; Early swelling;Clinical nursing

[作者简介]闫慧(1971,3-),女,河南洛阳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四肢创伤,显微外科,脊栓外科护理。

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是常见的临床现象,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骨折后,出现出血及反应性炎症,进而引起了肿胀。肿胀现象会给患者的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处理不当,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残疾[1]。该研究在2012年3月—2013年4月期间就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的临床护理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90例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患者作为该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11~73岁,平均年龄为(38、31±2、31)岁;对照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12~74岁,平均年龄为(39、67±2、08)岁。经确认,参与该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经X线诊断,确诊为胫腓骨骨折,且排除心肾功能异常或脑梗死及脑损伤患者,不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干扰。另,两组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病史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可进行良好的比较和分析。

1、2 方法

(1)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谨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并进行药物注射,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注意患者是否存在便秘或排尿困难的情况,便秘的患者给予灌肠或缓泻剂治疗,排尿困难的患者定期开放留置导尿管。保持24 h内有医护人员待岗,以防发生意外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

(2)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优化临床护理管理措施,具体的操作措施如下:

①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将导致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积极性低迷,因此,在管理上必须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做到各尽其才,在分配上采取以优带劣、以有经验带无经验的原则,做到真正的各司其职,以提高护理效率及减少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

②建立健全护理问责制度,为了提高护理效率及减少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护理过程中应该要注意护理人员责任意识的培养,将护理事故问责到个人,管理人员也需承担一定的责任,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谨慎性。

③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患者的护理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因此,在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其专业性的培养。除此之外,也应该关注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意识与人性化意识的培养,良好的服务和人性化意识,可以消除护患之间的距离感,促进护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进一步促进护理效率的提高。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分析。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护理满意度评价指标为,非常满意:10分,满意:5分,不满意:0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显效:治疗5天内肿胀消退,患肢皮肤正常且紧张,无皮纹存在;有效:治疗10天内肿胀消退,患肢皮肤正常且紧张,但有皮纹存在;无效:治疗15 d内肿胀没有消退或加剧,其它伤情不变或恶化。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c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比较。

2 结果

(1)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其中显效22例,有效20例,无效3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88%,其中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18例。以上数据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5、55%,其中非常满意24例,满意19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77、77%,其中非常满意15例,满意10例,不满意10例。以上数据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主要是由于患者在创伤及手术后,体内外液体的平衡失调,过多液体在肢体组织间隙中积聚,进而引发肢体肿胀[4]。肢体肿胀如不及时处理和清除,会使患者的营养供给和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相关的临床资料表明,对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进行精心护理并在护理过程中优化临床护理管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推动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意义[5]。

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忍受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压力,易产生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极不利于伤情的恢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优化临床护理管理措施,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护理问责制度、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可以有效提高医患交流,减少护理失误,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满意度。

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一般会给予石膏固定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缺血、石膏松动、患肢受压等现象[6],如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以上现象,给予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

该研究结果表明,采取精心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总满意度分别是93、33%和95、55%,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68、88%和77、77%,二者相较,实验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故综上所述,本笔者认为,对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患者采取精心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推广和借鉴。

[

参考文献]

[1]钟巧艺,沈丽娇,赵洁莲,等、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的护理管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7):860-862、

[2]邓之平、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2):109-110、

[3]卢庆霞,周敏敏、胫腓骨闭合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探讨[J]、健康之路,2014(3):258、

[4]杨莉、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3):560、

[5]王红,王巧霞、胫腓骨骨折的护理体会[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4):530-530、

骨折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股骨骨折;老年患者;综合性护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8-15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fractures、 Methods 80 femoral fractures from May 2012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And the quality of life after treatment,nursing satisfaction,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pared、 Results (1)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quality of life before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including general health,vitality,physiological function,physiological function,social function,mental health,emotional 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

[Key words] Femoral fracture;Elderly patients;Comprehensive nursing;Nursing intervention

股骨骨折是R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多发于老年人群,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多数由行动不便摔倒所致[1-2]。股骨骨折患者通常存在严重的活动受限问题,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甚至于导致伤残和死亡。临床治疗的方法为手术治疗,手术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容易引发术后并发症[3-4]。必须对股骨骨折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其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本研究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对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股骨骨折老年患者,男45例,女35例,年龄60~80岁,平均(69、1±2、9)岁,受伤原因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交通受伤病例55例,步行跌伤病例25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60~80岁,平均(69、1±2、8)岁,受伤原因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交通受伤病例28例,步行跌伤病例12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0~80岁,平均(69、0±2、9)岁,受伤原因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交通受伤病例27例,步行跌伤病例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所有患者都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措施,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增加高营养蛋白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禁止食用辛辣、燥热食物,从而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5]。(2)护理。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措施之一。术前需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排便的练习,手术后通过翻身卡记录患者定期翻身的情况,可把患者的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的位置[6-7]。(3)预防并发症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深呼吸指导练习,指导患者正确咳痰;让患者采取舒适的,以防止压疮的形成。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静脉注射,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且可有效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8-10]。

1、3 观察指标

采用SF-36评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生存质量[11],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Y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和对照组(25、00%)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和对照组(72、50%)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股骨骨折在临床发病率较高,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密度不断降低,骨质疏松度不断增加,加上行动不便,导致股骨骨折的风险更高[12-14]。目前,临床治疗股骨骨折的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身体免疫力减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增加治疗的难度[13-16]。本医院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研究显示,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股骨骨折老年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术后生存质量,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欧阳正兰,魏玲,陈嫣红,等、足底静脉泵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8):586-587、

[2] 朱静娟,杨飞轮,张力人,等、改进护理流程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1):24-26、

[3] 杨红月、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4):26-27、

[4] 车加丽,徐红英、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骨折术患者恢复状况的作用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505-506、

[5] 张天锋,杨华清,黄国英,等、护理计划单的应用对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J]、骨科,2016,53(1):54-56、

[6] 杨芹、人性化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162-163、

[7] 连成瑛,陈秀娟,林元,等、22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6,25(8):603-607、

[8] 李溪晶,陈雪,史媛媛,等、无痛管理临床路径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6):3807-3810、

[9] 杨焕珍、循证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868-1870、

[10] 戴惠琴,伍毅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并发症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6,36(1):94-96、

[11] 李红艳、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护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450-2452、

[12] 暴华、两种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2):2298-2299、

[13] 李晓红、高龄股骨骨折术后心理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6(1):100-102、

[14] 李俊荣、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J]、中外医疗,2014,33(4):163,165、

[15] 窦华丽、图片式功能锻炼指导在老年股骨骨折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