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实习小结(精选8篇)
护理管理实习小结篇1
1、1对象
选择我校2011级护理专业两个班,一个班为实验组,采用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另一个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两组均为60人,均在第二、三学期开设护理学基础课程,第一学期所学基础课程成绩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两组护生均由同一教师进行相同的课堂讲授和操作示教,授课计划、授课条件一致。实验组采用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1)分组原则。成立学习小组,即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基础课程成绩、性格特征、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及班干部分配等进行分组,这样有利于护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每组6人,共10组,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教师负责辅导组长如何对小组学习进行管理。(2)教学实施。首先,教师讲解相关理论并示教该项操作步骤,然后将物品分发给各小组,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要求每组学生相互扮演患者角色,模拟真实操作情景,互相指导合作,注意护患沟通和人文关怀。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提供帮助,发现问题积极进行组内调控,协调小组成员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练习中,学生按小组提出问题,教师针对小组回答问题,突出以小组为单位的指导。同时,教师鼓励小组成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每练习完一项操作,教师就从各组随机抽出一名学生演示操作,其他小组观看并给予评价,教师对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示教操作步骤后,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练习;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针对个人问题或随机人群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教师于下课前对本次课程学习情况进行点评。
1、2、2评价方法
(1)操作考核:两组考核方法与考核内容相同,均为操作考核。(2)问卷调查:将自制调查表发放给实验组学生,采用无记名填写并当场收回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60份,回收6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成组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操作考核结果
实验组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大部分学生认为合作性学习模式使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将其与传统教学法结合效果更好。
3讨论
3、1合作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增强动手能力
实验组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合作性学习模式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有促进作用,可增强其动手能力。
3、2合作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班级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练习,较单调、乏味,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和疲劳感,久而久之会出现“磨、拖、散”现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兴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变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小组成员相互扮演患者角色,模拟真实操作情景,在整个过程中都积极参与,互相指导合作,有效调动了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整个操作练习过程中轻松的氛围,有助于学生自主表达观点,从而提高了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
3、3合作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增强自信心
合作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对学习进行管理。合作学习小组成立时,选出的组长有担任班干部的,也有没担任班干部的。刚开始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管理,有的则认为自己某方面不足而不敢管。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及时组织各组长学习、讨论,辅导他们如何对小组进行学习管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身不足,建立信心,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样,在操作练习时就看到了在各小组长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情景,同时各组长之间还经常探讨、交流管理方法,使学生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3、4合作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
整体护理的实践调查表明,护理有70%的时间需要与他人进行沟通。因此,人际沟通是护理工作的关键。中职护生多是初中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其中最薄弱的就是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在操作练习时,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基本都是在护理模型上进行,学生独自机械地模仿,只是单纯操作而没有沟通。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扮演患者角色,模拟真实操作情景,参加者以各自扮演角色的立场阐述自己的观点,反驳他人观点,在身临其境中训练沟通技能[2],从而锻炼学生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
3、5合作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临床护理工作要求护士不仅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要求其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培养护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共同完成任务[3]。在小组合作性学习中,小组成员群策群力,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既各司其职又团结合作,共同取得进步。这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6合作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护理思维能力
护理管理实习小结篇2
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医医院,四川都江堰 611830
[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护理行政管理在护理实习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院2011年6月—2013年4月接收的326名实习人员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实习管理,研究组应用医院护理行政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对比两组实习人员的实习效果。结果 采用护理行政管理的研究组实习人员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在铺备用床、无菌技术操作、肌肉注射、女患者导尿及鼻导管吸氧等常规技术操作成绩上同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优势(P<0、05);且护理事故及护患纠纷少,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医院护理行政管理在实习教学中作用积极,显著提高实习效果,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
关键词 ] 医院;护理行政管理;教学;实践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a)-0179-02
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护理实习阶段属于其临床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与其日后护理工作质量息息相关[1-2]。但是从多家医院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中,我们得知护理实习人员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不过关等因素属于导致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护理实习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我们将护理行政管理制度引入到护理实习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满意成效,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3年5月,我院共有护理实习人员326人,均为女性。本科生34人,占10、43%,大专生232人,占71、17%,中专生60人,占18、40%。实习时间8~12个月,平均实习实践(8、2±1、2)月。
1、2 管理方法
将上述实习人员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研究组250人,对照组76人;两组人员在学历分布比例上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实习人员按照医院实习人员一般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研究组人员按照护理行政管理制度严格管理。研究组人员从各科室实习人员中选定两名实习组长,一名负责实习护理人员纪律管理,一名负责常用技术学习管理。并在研究组组成由病区护士长病区集中管理,护理实习教研主任总体监督,各科小组长协助管理的一个护理行政逐层管理制度。护理实习教研主任需根据各个科室的临床特点将各科室实习人员实习内容转达给各科护士长,并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实习人员实习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科的护士长对实习人员学习计划做统一安排,并根据各科室实际护理工作状况对实习生进行弹性调控;各科实习组长需要协助护士长对实习人员从组织纪律到技能操作实践等进行专项管理。每天对实习人员工作进行总结,对不规范的操作及时指正。每月对护理实习人员进行技能考核,对比两组实习人员成绩差别,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别。
1、3 统计方法
将所有统计数据输入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相关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技能成绩对比
见表1。
表1两组技能操作平均成绩对比(分)
通过表1 统计得知,采用护理行政管理的研究组在铺备用床、无菌技术操作、肌肉注射、女患者导尿及鼻导管吸氧等常规技术操作成绩上同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优势(P<0、05)。
2、2实习效果
采用护理行政管理的研究组实习人员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护理事故及护患纠纷少,患者满意度高。
3 讨论
①对于护理卫生专业来说,医院实习阶段同临床工作结合最紧密。因为护理教材更新周期问题,很多先进实用的护理技术不能及时纳入教材编制中,所以临床实习阶段是实习人员对各种技能的一个掌握阶段,但是对于很多实习人员来说,学习态度不端正,实习纪律散漫,临床操作技能不规范,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的质量。特别对护理要求严格的妇科、儿科及急诊科室来说,因为实习人员护理失误,常导致护患纠纷及护理事故出现,影响了患者护理满意度[3-4]。实习人员这种不负责、散漫态度也成了医院各个科室中最重要的一个护理不安全因素[5]。因此要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必须从改善实习教学管理入手,使护理实习人员能够态度端正地进行学习工作,提高护理实习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
②医院护理行政管理是对于医院护理人员采取的一种特殊管理制度,是在护理人员中设定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理督导几个职位,规定每个职位的任务,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逐级管理[6]。通过这样的管理以使各个护理人员在自身岗位上能够认真工作,各个阶层人员责任分明,特别是小组组长,更是要拥有严格的责任心。在实习管理中,不仅要将护理专业知识掌握全面,能够指出组员操作中的错误,同时还要有极强的管理能力,能够协调组员间的关系,让组员间能够协同进步,增强职业道德及责任感,让全部护理实习人员都能够以真正护理人员的身份进入工作状态,严肃认真,踏实肯干。并且在这样逐层管理制度下,能够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促进实习任务的完成。
③此次研究中,采用医院护理行政管理的研究组与一般管理的对照组相比,不论是在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成绩上,还是护理质量上都有了显著提高,护理事故及护患纠纷大大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从这点看,医院护理行政管理是完全适合护理实习管理的。
总之,将医院护理行政管理应用于护理实习的管理教学实践中,提高了实习教学成绩,改善了护理质量,适合实习教学的需要,可以在临床广泛推广实践。
[
参考文献]
[1]贾西姣、浅谈现代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3(3):102-103、
[2]朱章玲,王晓薇、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7):230-232、
[3]庞亚娣,魏日萍、 浅谈护士长素质与护理质量管理[J]、当代医学, 2010,(31):128-129、
[4]庄冉、护理程序应用于护理小组交班中的体会[C]//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4:106-107、
[5]于淑坤、 实行护理院长行政查房提高护理管理质量[J]、当代医学,2010,(33):135、
护理管理实习小结篇3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3(a)-0145-04
Impact of team-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 PBL on nasogastric indwelling catheter success probability and learning interest in nursing students
FU Shuang1 ZHANG Zhe2
1、Medical College of 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77, China; 2、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Schoo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6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eam-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 PBL on nasogastric indwelling catheter success probability and learning interest in nursing students,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fficulty and provide a new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nasogastric indwelling catheter and changing teaching pattern in nursing students、 Methods In June 2015, a total of 542 nursing students, from 11 classes of 2012 grade and 2013 grade in Medical College of 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the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 group (272 students), control group (270 student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for the indwelling catheter,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given the team-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 PBL、 Two groups were pared in the success rate and learning interest of nursing、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nursing students was 97、4%, indwelling catheter failure rate was 1、8%, giving up indwelling catheter rate was 0、7%,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47、0%, indwelling catheter failure rate was 41、5%, giving up indwelling catheter rate was 11、5%,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While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experiment group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Conclusion Team-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 PB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catheter nursing students, stimulate learning interest,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Nursing students; Nasogastric indwelling catheter; Probability of success; Learning interest
鼻胃管置入是基础护理操作中常用技术之一,是护理学生技能操作中的难点和影响护理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1]。一般会采用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即教师边讲解边模拟示范操作方法和步骤,然后由护理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练习,但护生置管过程中会引起对方恶心、呕吐、呛咳、甚至误入气管等置管失败的情况[2],极大的影响了护生置管成功率,增加了置管的焦虑。因此鼻胃管置入法成为护理教学中的难点[4],同时又是极易引起护生抵触的操作。为达到教学目标,帮助护生尽快掌握置管技术,消除护生置管焦虑情绪,避免护生身体损伤,提高护生置管成功率,当务之急是改良目前的教学模式。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首创,最早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提出并开始实施[5],PBL教学法主张学生主动性学习,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6]。为了帮助护理学生尽快掌握鼻胃管置入技能,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引入PBL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解决置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形成小组团队进行协作性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6月选择我校2012、2013级11个班的护理专业学生共542名,其中男39名,女503名,年龄18~22岁,平均(20、3±2、15)岁。将其分为实验组272名与对照组270名,实验组采用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示教教学授课法。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和前期护理学相关基础课程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
1、2、1、1 病例准备 理论授课和模拟示教完成后,基于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带教老师根据鼻胃管置入失败的常见原因设计不同情况下置管失败的病例,制订PBL教学专用教案,并向护生提出如何解决不同患者置管失败的问题[14],如:患者有鼻部畸形或炎症等疾病时,使用较粗胃管导致置管失败,此时应选用何种型号胃管?当胃管通过咽部时出现恶心、呕吐,是否因刺激喉上神经所致,采用何种方法解决[15]?面对患者消极不配合或重复置管失败拒绝,导致置管无法进行,如何给予心理疏导[16]?在给患者置管约30 cm时出现呼吸困难、面色紫红、呛咳,是否为误入气管[18-19]?患者侧卧位置管时出现心率加快、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否与体位有关[19-20]?提前5 d将病例及置管相关资料发放给学生,使学生有充足时间进行思考并熟悉相关资料,然后在实践课上展示各组的准备情况。
1、2、1、2 学生分组和讨论 采用团队协作性学习讨论形式,将学生8名分为1个团队,每个团队分为A、B两个小组,每组指定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实践,小组成员轮流承担提问者,回答者,记录者的角色。A组提问者提出病例中的问题,B组先进行讨论,然后回答者进行作答,A组提问者随时就不同意见进行反驳或补充,然后两组轮替向对方提出问题,记录者随时记录作答情况。带教老师根据理论授课及学生讨论过程中的情况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正确认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并对置管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及最新改进操作方法进行阐述,最后通过小组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进行归纳、总结、评定各小组讨论成绩。
1、2、1、3 实践操作 根据小组讨论成绩,每个团队中得分低的小组优先置管,小组4名分为2组相互置管实践,得分高的小组从旁协助,带教老师对置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和纠正,并记录置管成功、失败及放弃等情况。
1、2、2 传统授课法
采用带教老师边讲解边用模具示范鼻胃管置入的操作方法和步骤,然后由学生相互实践,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操作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并记录置管成功、失败及放弃等情况。
1、2、3 评价方法
①实验组、对照组护理学生置管成功率;②学习兴趣调查针对实验组、对照组护理学生在进行鼻胃管置入授课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利用自制问卷进行全面调查,要求学生客观真实地填写。内容涵盖该种教学方法是否能够产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置管操作的熟练掌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沟通及表达能力、增强逻辑缜密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的协助互帮精神、拓展置管相关知识面,加深对置管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促进理论学习向实践操作的快速转换,有助于减轻置管焦虑和是否支持该项教学方式。共发放问卷542份,收回有效问卷542份,有效发放率、有效回收率及有效回答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置管情况比较
结果提示,实验组护生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置管失败及放弃置管率也明显低于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表2 两组置管情况比较[n(%)]
2、2 两组学习兴趣比较
结果提示,实验组护生在产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置管操作的熟练掌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逻辑缜密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的协助互帮精神、拓展置管相关知识面,巩固对置管操作的理解与应用,有助于减轻置管焦虑和支持该项教学方式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护生在提升沟通及表达能力方面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在促进理论学习向实践操作的快速转换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鼻胃管置入是指经任何一侧鼻孔置管进于胃内,通过导管为不能正常经口进食的患者供给流食,以满足患者身体所需的丰富营养[3]。该项技能是护理操作中的基础技术,但在实践教学中时常出现护生置管失败,不能熟练掌握鼻胃管的正确置入步骤,此时如果带教老师局限于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会影响护理学生毕业后的服务质量和工作能力,引发护患之间的不信任,由此降低护理学生就业后的工作满意度[17]。而目前带教老师大多以“满堂灌”的讲授方式为主,再加上护理学生的依赖性较高、主动性不够、动手能力较差和创新性思维不强,因而护生普遍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和操作压力,而这些不足又正好能够被PBL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所弥补[7],因此,我校将PBL教学模式引入鼻胃管置入授课的过程中,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置管的信心和成功率。
本研究选择护理学专业学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对照组沿用传统授课方法,结果显示,对照组教学效果极差,护生置管成功率仅为47%,而实验组护生置管成功率达到97、4%,远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置管失败率(41、5%)及放弃率(11、5%)也显著高于实验组(分别为1、8%和0、7%)。以上数据表明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是创新性改良实践教学的成功范例,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该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便于在置管教学过程中大力推广应用,本研究制作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相关数据分析。
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PBL是基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旨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来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11],从而有效激发学习的动力[12],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和自由[13],减少被动学习带来的死板和依赖[8],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能力。实验组采用了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事先为学生准备置管失败的病例,让学生自己寻找置管失败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促使学生主动查阅并熟悉相关知识,后采用小组间相互讨论和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竞争力。在讨论结束后,小组间相互帮扶实践置管,减少了学生的压力,学生之间的协助及时纠正了错误的置管方法[21-22]。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讨论和相互提问过程中,增强了逻辑缜密思维能力,提升了沟通和表达技能,这些优势远大于对照组学生。
3、2 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技能的理解和记忆
实验组旨在促使学生学会如何对置管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和应用,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通过自己查阅教材或文献,探寻问题答案并将置管最新研究进展融入解决问题之中,从而适应通过各种途径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在后续的小组讨论和提问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的知识更新,这些不但增长了学生课堂及书本外的知识面,加深了对置管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更为重要的是,为熟练掌握置管操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3 培养了团队的协作精神,增强了置管操作的自信心
护理管理实习小结篇4
关键词:PDCA;管理循环法;护理带教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最早,它应用于企业质量管理领域,是全面质量管理所遵循的科学管理程序。如今,PDCA循环法早已不限于质量管理,而是成为几乎所有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进展的不二法门。现在我们将PDCA管理循环法运用到护理带教中,也同样取得良好的效果。P、D、C、A、即Plan(计划)、Do(实施)、Check(查核)、Action(处置),是从事持续改进(改善)所应遵行的基本步骤。 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同样也适用于临床护理带教。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实习是由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由课堂向医院转变的重要环节,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带教是培训优秀、合格的临床护士的关键[1]。现介绍如下。
1 科学拟制教学计划(P)
根据护生的学历、年龄、兴趣爱好、人数及实习要求,制定总的临床实习计划,确定实目标、实习内容、步骤以及一系列制度、考核标准等。并对总计划进行分解和细化,拟制周临床实习计划,确定周目标和每天的实习内容等。通常第1个月采取只看不动手,让护生们知道护理工作必须谨慎而行,灌输他们护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感。第1w是熟悉环境(病区环境、物品摆放),学习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第2w主要是掌握工作职责及每天的工作流程,交接班制度。第3w要求初步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及无菌技术及注意事项;第4w主要是掌握骨科各种常见病种的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组织教学查房并进行护理理论和操作的达标考核,并进行实习小结。
2 认真组织实施(D)
实施是护生依照临床实计划和周计划进行实践的过程。是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用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将知识转换为能力的过程。护理工作不仅是完成治疗的过程,更是减轻患者痛苦,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过程。
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循序渐进、重在质量与安全。在之后的护生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必须放手不放眼,及时指出护生操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避免安全隐患。进行2次/w小讲课,要求护生认真做笔记。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突出一个"严"字,在每项操作中都严格遵循操作流程,老师严格带教,护士长严格把关,重视每个细小环节。
3 严格实施定期检查(C)
护士长和总带教老师依据护生临床实习计划所要达到的标准,采取跟踪检查的方法,全程检查带教老师的具体实施环节和护生完成实习任务的情况,确保护生的实习质量。主要查带教老师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及操作流程的带教。例如最简单的手卫生-接触每一患者前后必须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给患者输液是否做到一人一根止血带,静脉输液流程中有无违反操作流程等。护士长、总带教老师经常随机检查形式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利用晨会等时机对护生进行提问,了解护生的学习能力及掌握程度,并对学员进行技能操作及相关理论的考核,而且要达到良好以上成绩,否则必须进行补充带教,直到达到规定的要求。
4 及时进行处理(A)
4、1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置 首先了解出现问题的根源,是学生不认真,还是老师带教不严格等。在从实质上解决问题。如在检查中发现带教老师对测血压、测体温的操作流程不够重视,学员操作不按规定进行。我们首先得让带教老师端正态度,带教老师相应操作考核合格后,再对护生进行考核。
4、2及时调整实习计划 经过一段时期的实习,有些护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会更突出一些。我们应根据护生的掌握能力在实习计划中进行微调,使之增加学习兴趣,并掌握更多临床经验。
4、3相互评价 在每期护生实习期间和结束时,要求护生在带教本上记录对本科室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反馈。带教老师在护生实习小结中,针对带教过程中发现护生的优、缺点,长处与薄落之处进行评价。总带教老师对本年度护生进行综合评价,对优秀的护理苗子要求加强带教,力求培养成为优秀的护士。护生提出的合理性建议,我们要及时接纳并充实到带教计划中,有效地提高了护理带教质量。
5 体会
5、1相比传统的教学法,PDCA管理循环法使护理带教工作更具有系统性。传统的教学法带教的随意性比较大,特别是科室工作繁忙时,难免会忽略了教学任务,有的甚至使护生无所适从,造成理论和实际相脱节。而PDCA循环法,将总目标细化,老师按计划带教,护生按计划学习,环环相扣,在完成一个个子目标的过程中,实现实习的总目标。
5、2PDCA管理循环法使护理带教更具灵活性在整个带教过程中,老师根据护生特点,因人施教,针对发现的问题,调整计划,灵活带教,增强了护生实习的针对性。
5、3PDCA管理带教法有效的将PDCA管理循环法应用于教学,要求老师必须有扎实的基础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必须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在带教中运用自如,老师与护生的相互评价,既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又督促和鞭策了带教老师,不断增强了护生实习的成果。
参考文献:
护理管理实习小结篇5
目的探讨护理实习带教小组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在我院实习的78名护理实习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人,观察组采用护理实习带教小组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带教模式,观察两组护理带教满意度、护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以及护理投诉和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带教满意度为94、87%(37/39),对照组为69、23%(27/3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707,P<0、05);观察组护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和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t=11、775、8、907,P<0、05);观察组护理投诉和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216、3、924,P<0、05)。结论医院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采用小组模式,能够提高实习生护理知识与护理技能掌握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
带教小组;护理管理;实习
医院护理实习带教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护理实习生的职业生涯以及对护理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实习生可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打下坚实的基础[1,2]。传统护理实习中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带教教师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而护理实习带教小组模式,则是各带教教师取长补短,促进实习生对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3]。本文选取2015年在我院实习的78名护理实习生,分别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和小组模式,比较护理管理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在我院实习的78名护理实习生参与本次研究,均为女性,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事先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年龄在19~24岁,平均年龄为(21、09±2、44)岁;学历:本科20例,大专14例,中专5例。对照组年龄在19~23岁,平均年龄为(21、02±2、38)岁;学历:本科21例,大专12例,中专6例。两组在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护理实习带教小组模式,具体如下:
1、2、1带教小组教师的选拔与培训
在护理实习生刚进入护理工作岗位时,带教教师对其职业生涯有着重要影响,因而要选择学识渊博、业务水平高、职业素质高、学历水平高、有责任心、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实习生的带教教师。根据科室情况,从医院护理部选取4~5名具备以上条件的护理部主任和科室护士长成立护理实习带教小组,对带教教师进行教学心理、带教方法、组织护理教学能力、基础护理示范能力等专业培训,选择成绩最优者作为带教小组组长,全年相对固定,合理安排小组成员的护理带教时间和带教内容,对实习生严格要求。
1、2、2带教小组职责
各带教教师尽职尽责,严格要求实习生。整个科室的带教工作由带教小组组长负责管理,根据各带教教师的排班情况和负责重点安排带教内容,如带教教师是科室护士长,则组织护理实习生进行临床病情观察、理论知识学习、护理查房等工作;如带教教师是护理部主任,则组织护理实习生学习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进行业务学习等。
1、2、3带教方法
(1)每一批实习生入科时均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和掌握实习生的心理特点、心理状态及知识水平,及时制订带教计划,确保每名实习生能够掌握各项护理技能,并对实习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从思想上热爱护理事业;编制护理带教计划表,带教小组长定期查看带教进程,了解实习生学习进展情况,并对带教工作中的不足发表意见。(2)实习期间定期召开带教教师会议,分析每名实习生的优缺点,而对每位带教教师也要充分了解,委婉指出其带教中的不足,帮助带教教师和实习生及时更正错误,以便在今后教学中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3)在具体带教中,加强细节管理,对实习生的出勤严格管理,让实习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时间观念;严禁实习生在带教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独立操作,防止错误的发生和延续;全院统一进行实习生出科考试,此外,教学之余也要关心实习生的生活、升学和就业问题,鼓励实习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4)实习结束时召开第二次师生会议,实习生要提出对科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带教教师在带教中的表现,并对今后的带教工作提出要求;最后由带教教师填写临床护理带教手册,内容包括护理实习生的学习工作态度、护理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操作技能掌握情况等,同时由实习生对带教小组长和带教教师进行评价。
1、3观察指标
1、3、1护理带教满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带教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0~90分为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3、2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
实习结束后对护理实习生进行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由带教教师共同制定考核试卷与护理技能操作考核项目,满分分别为100分,由多名带教教师综合评估。
1、3、3护理投诉和护理缺陷发生率
在护理实习过程中,统计实习生护理投诉和护理缺陷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护理带教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带教满意度为94、87%,对照组为69、2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护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88、78±7、29)分,对照组为(71、63±5、44)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为(85、18±7、47)分,对照组为(72、19±5、21)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3讨论
3、1提高实习生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
传统一对一带教模式比较单调,实习生和带教教师之间缺乏必要沟通,而护理实习带教小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采用多种形式,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演示等,通过动手、动眼、动脑,提高实习生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能力,尤其是在角色扮演中能够体会病人的痛苦与心理状态,从而在护理工作中更好地为病患服务,使实习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等得到有效提升和完善[4,5]。
3、2提高实习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传统一对一带教模式中实习生只能得到一名带教教师的指导,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而护理实习带教小组模式能够得到带教小组教师的共同指导,学习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加全面,因而实习生学习更加积极,能够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并且由原来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知识,大大提高了实习生的自学能力[6,7]。
3、3提高实习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实习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比较全面,能够对病例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预知问题能力,而且以小组为单位,思维更为发散,从而大大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8]。护理实习带教小组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承担学习任务,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共同解决,并且能够互相纠正错误,学习成员好的做法,从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4护理实习带教小组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表明,在临床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实习带教小组模式能够提高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护理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能力[9,10]。本研究中,观察组实习生护理带教满意度为94、87%,对照组为69、2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这提示护理实习带教小组模式的实施能够提高护理带教满意度。观察组实习生护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这提示护理实习带教小组模式的实施能够提高实习生对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此外,观察组护理投诉发生率和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提示护理实习带教小组模式的实施能够减少实习生护理投诉和护理缺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伍桂芳,潘群会,罗晓玲、护理实习带教小组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中医药,2016(B03):713-714、
[2]崔丽娟、护理实习带教小组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人人健康,2016(16):146、
[3]王子凤,张颖,李萍、实行护理实习带教小组及运用实习带教进程表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探索[J]、青岛医药卫生,2012,44(1):70-72、
[4]杨瑞蓉、护理实习带教小组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当代医药论丛(下半月),2013(3):15-16、
[5]陈柳红、新形势下门诊护理实习带教的工作体会[J]、包头医学,2012,36(2):126-127、
[6]田家莉,董胜莲、临床带教护理人员护理科研现状调查与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4):564-565、
[7]孟英红、临床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10):268-269、
[8]王佳、浅谈影响护理带教质量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132-133、
[9]肖飞,李英、浅谈临床护理带教方法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52、
护理管理实习小结篇6
关键词:品管圈;ICU护理;临床教学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从学校理论学习到临床工作实践的重要过渡阶段。随着临床中对护理人员整体素质要求的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势在必行。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缺乏启发性和针对性,已经不能满足护生实习的需要[1]。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发地组成一个小团体,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发生的问题,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2]。目前,品管圈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及临床教学中,为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我科将品管圈带教模式应用到护生的临床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12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理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50 例,其中男2例,女48例,年龄(23、39±2、192)岁。按入科先后顺序,将全部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25例。两组间所学课程、学习成绩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习期间,按照常规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带教,每批实习护生5例,ICU实习时间为5w,护生跟班不跟人,实习全程由科室总带教老师一人负责教学、考核、评定,教学内容按实纲完成。
1、2、2实验组在临床教学中实行品管圈带教模式,将所有实验组成员随机分为5 批,每批护生各5例,每批护生在ICU实习时间同对照组,教学内容按照实纲。实习实践具体方法如下。
1、2、2、1成立品管圈小组 每批护生新入ICU后,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成员包括学生及带教护士,并推选出1 名护生任副圈长,副圈长负责与带教老师进行沟通,带教成员由科室具有带教能力的护士共5例组成,选举出科室总带教任圈长,护士长任辅导员,每组讨论决定圈名。成立品管圈的目的是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提高护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及合作能力。
1、2、2、2 选定课题并制定活动计划:根据实纲要求,围绕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在圈长指导下,由圈员讨论选定课题,如"降低医院感染率,从我做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等。确定主题后,针对提出的问题,全体圈员共同学习和讨论相关的知识,分析问题产生和出现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制定活动计划,预估活动各步骤所需的时间,决定活动日程及工作分配,拟定活动计划书。活动形式包括小讲座、知识竞赛、辩论赛、小测验、讨论会等。
1、2、2、3圈员组合与计划实施:全程实行圈员一对一师生搭配,共同完成活动计划,并总结过程中发现的缺陷与不足。同时,不定期进行品管圈讨论活动,全体圈员积极参加,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不足,提出并实施改进方法。以降低医院感染率为例,医院感染是影响患者伤口愈合和治疗成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有很多:①意识方面:认识不足;侥幸心理;无菌操作意识不强;职业防护意识不强;洗手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强;②资源方面:器械物品消毒不严;患者数目多,无菌物品数量有限;工作繁忙,任务重;医疗废物处理不当;③管理方面:护理人员排班欠合理;监督不到位;沟通不够;相关培训欠缺;职业防护培训不够。
探讨出的对策有:①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其危害的认识,让护生了解到医院感染无所不在,在医院这样的环境中非常容易发生,在任何操作及工作时都应提高警惕,把医院感染牢记心中。②增强责任心,消除侥幸心理,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任何操作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1、3评价方法 采用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及整体护理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由带教老师对两组学生评分,以评估教学和学习效果。同时,采用ICU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在本科室实习完毕时对每位护生进行学习满意度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对带教模式、实习形式、实习效果、自身素质等方面的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学习成绩比较 实验组理论成绩、技能操作及整体护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两组学习满意率比较 发放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护理带教模式、实习形式、实习效果是否满意以及对自我评价是否满意,并计算各项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3、1品管圈带教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品管圈活动在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到医院管理领域,运用了团队合作、头脑风暴等方式和科学的管理工具,以及高效的PDCA质量控制等方法,效果得到肯定[3~5]。至近几年,品管圈活动在护理质量管理、临床护理、护士素质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品管圈活动强调让成员自发地参与活动,使品管圈成员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管理权[6]。方桂珍的研究[8]中指出,品管圈活动非常适合在护理人员中开展,护生作为未来的护理人员的生力军,需要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其参与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把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护理临床教学中,使实习护生通过参与活动计划的制定,从被动接受知识到自主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获得知识,实习护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也显著提高。实习护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激发出了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使其有被尊重、被认可的感觉。本研究中,两组护生的理论成绩没有差异,但是,在操作实践、整体护理项目中,对照组的护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主动性,敢于提出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这对有效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3、2品管圈带教模式值得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推广 品管圈带教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护理行业中,其优点显而易见。临床护理教学需要这种模式来帮助护生勤于思考、敢于动手、团结协作,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护理临床教学是带教老师与实习护生相互配合的过程,带教老师要有科学的带教方法才能把教学工作做好,确保实习护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品管圈活动中应引导护生学会分析原因、查找缺陷,找出不良因素,并持续改进,从中调动组员的学习主动性和对团队的热爱。对于ICU专业的护生,不仅要加强其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护生思想品质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这样将来才能真正适应ICU的护理工作。
总之,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临床教学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雪芳,胡金芝,程敏玲、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肝胆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77-78、
[2]袁琦, 黄燕、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理论水平[J]、护理研究,2010,24(7):1761-1762、
[3]章一华、品管圈活动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6):723-725、
[4]朱泓、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药房工作质量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杂志,2008,8(6):466-468、
[5]牟宝华,祝志梅,葛孟华、品管圈活动在我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4):286-288、
[6]徐爱红, 张艳、品管圈活动在产房新助产士带教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2,12 (4):35-36、
护理管理实习小结篇7
【摘要】 目的 探讨分阶段目标教学法在外校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方法 对24名外校实习生实行分阶段目标教学,根据教学目标设立导师负责制,设立分阶段教学目标,每 阶段进行考核、评价。结果 24名外校实习生考核全部达标,患者对外校实习生的满意度达到96%以上,操作考核平均92、56±2、81分,外校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综合满意度达98、5%以上,护士长关心带教工作全院排名第二,教学物品齐全全院排名第二,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全院排名第四,护理操作技能、沟通交流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等明显提高。结论 对总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外校实习生实行分阶段目标教学管理,能提高其专科素质和综合能力,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关键词】 目标教学 外校实习生 带教
护理临床教育作为学生理论与实际转换的一个转折点和联结点[1-2],是护生将基本护理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 是使护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需具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我区自2005年开始,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实习护生,实施分阶段目标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带教经验。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接受外校护生24名,均为女性,实习时间48周,年龄21~23岁,来自全国各大院校。实习一个轮回为九周,实施病区护士长总负责,分辅助护士、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三阶段进行。
1、2 方法
1、2、1能力评估 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设立导师负责制,对护生进行专科理论和基础操作能力评估。目前我院的护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教学水平的院校,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给带教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一次能力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内科护理学,肾专科相关理论,免疫抑制剂应用原理,肾组织活检术前、术后患者的护理等进行综合评估。
1、2、2 设立分阶段教学目标 导师根据护生的理论水平和专科操作能力评估情况,设立理论与技能分阶段教学目标与总目标,制定周目标具体实施方法与实习周程表。
1、2、2、1第一、二周:辅助阶段 制定辅助阶段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通过操作示范、临床小课等教学活动,使护生能熟悉、掌握该阶段目标。在此阶段鼓励护生多深入病房,多接触患者,重视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克服重治疗、轻基础护理的观念和现象,利用她们较扎实的理论收集本学科护理的新知识、新技能,更好地为护理工作服务。临床带教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有严谨的科学学风,严格的工作作风和奉献精神,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引导护生尽快进入护士角色。
1、2、2、2第三、四、五周:执行阶段 制定执行阶段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通过教学查房、操作示范、临床小课教学活动,使护生能熟悉、掌握该阶段目标。此阶段加强护生岗位责任感培养,增强护生职业意识和责任意识;教会学生科学、合理、有计划、正确地执行医嘱,懂得分辨工作中的轻、重、缓、急,懂得在抢救危重病患时的积极配合及应急处理,让她们知道每一项护理工作都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和目的,并懂得如何有计划有条理地安排繁忙而琐碎的护理工作;指导护生从细微之处着手,一招一式练操作、一点一滴抓养成,严防差错事故发生,把好带教质量关。
1、2、2、3第六、七、八、九周:责任阶段 制定责任阶段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查房、操作示范、临床小课教学活动,使护生能熟悉、掌握该阶段目标。此阶段重视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按整体护理要求学生,从学生负责护理的患者中抽考一例患者,以提高学生运用护理程序护理患者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个体水平逐步示范和学生练习,学生在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熟练操作步骤。
1、2、3带教老师的选定 根据不同层次护生的教学要求,选择不同职称、学历的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 。带教教师扮演着既是护士又是教师的双重角色。护士不但肩负着导师的专职,同时有着自身的职责,所以,应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带教老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引导护生从思想上重视热爱护理专业,珍惜患者的身体及生命,让她们知道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和目的。同时指导护生对每一项护理内容都能做到及时、准确,不仅可以为医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又把自己所学的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转贴于
1、2、4阶段考核、评估、小结与反馈 护生每完成一个实习阶段,由导师负责对护生操作进行考核与评估,阶段小结与反馈,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指导护生在下一阶段进行改进。
2 结果
24名外校实习生考核全部达标,患者对外校实习生的满意度达到96%以上,操作考核平均92、56±2、81分,外校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综合满意度达98、5%以上,护士长关心带教工作全院排名第二,教学物品齐全全院排名第二,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全院排名第四,护理操作技能、沟通交流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等明显提高。
3 讨论
3、1目标管理就是在组织内管理人员与下属在具体和特定的目标上达成协议并写成书面文件,定期以共同指定的目标为依据来检查和评价目标达到情况的一种管理方法[3]。我区针对实习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教学水平的院校,根据实习生的实际情况设立分阶段目标进行管理,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带教,确保学习质量,为临床输送高质量、高水平的护理人才。
3、2 实习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给带教带来一定的难度。带教老师要多关心实习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实习生的学习动态和计划的完成情况,实行人性化管理,及时收集实习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带教计划,保证带教计划的落实,不断提高带教质量。
4 小结
临床带教是培养素质型、多向型、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关键阶段[4]。我区的临床带教方法受到实习护生的喜爱和好评,患者对外校实习生的满意度达到96%以上,操作考核平均92、56±2、81分,外校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综合满意度达98、5%以上,护士长关心带教工作全院排名第二,教学物品齐全全院排名第二,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全院排名第四。对总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外校实习生实行分阶段目标教学管理,能提高其专科素质和综合能力,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参 考 文 献
[1]McGlothin W、J、Patterns of professional Nursing education、 New York、 G、 P、 Putnam’s Sons,1960、
[2]Howkins E、J、Ewens A、 How students experience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adies,1999,35(1):41-49、
护理管理实习小结篇8
一、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管理与教学概述
开放式的护理实验室管理与教学指的是,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对他们的学习内容加以科学安排,实现场地以及时间的开放,改善师资力量的利用效率。其中,实验类型主要包括研究性、设计性以及综合性的项目,制订实验方案、查询资料、选择材料、调试仪器、处理数据以及分析结果都由学生完成,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一方面可以改善护理实验室利用的效率。随着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教学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掌握临床护理技能提供可靠保证。开放式实验室既能够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也可以缓解教师以及实验室人员压力,改善实验室利用效率以及学生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教学的模式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护理操作技巧。学习掌握护理技能不仅需要学生理解记忆其中的知识点,还需要他们反复进行实践联系。一项护理技能的熟练掌握仅仅依靠实验课时间远远不够,更多的是需要课余时间的练习,让学生对薄弱环节进行持续地强化。通过课余时间的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构建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管理与教学模式的措施
1、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管理措施
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的管理应当采取责任制以及协作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也就是由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学生管理人员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互相协作管理。(1)积极做好护理专业学生的工作,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室管理对于教学改革的作用以及重要价值,并且熟悉实验室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培训学生干部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2)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为确保开放式实验室当中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实现有序安全运作,需要建立健全各方面的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物品仪器的购置、存放、建档、使用、保管、清理、赔偿、消毒以及登记等,同时还需要加强安全防护制度建设、环境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岗位职责制度建设。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重大仪器的管理制度以及电教设备借阅使用制度。(3)明确各级管理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每个实验组应当设置一名学生干部管理人员。这部分学生需要从学习成绩优秀并且组织管理能力突出的学生当中选拔。学生干部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物品准备、环境准备,并且在课后做好实验物品清洗、清点、检查以及归档,一旦发现损毁需要尽快上报管理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责是根据实验物品功能、种类、材料、使用频率以及特性等进行分类摆放,在器械上做好标签的标注。此外还需要定期清点实验用品并检查其功能,清理处理过期的药品,维修损毁的实验用品,必要情况下追究赔偿,确保各项试验仪器以及物品处于良好的状态,确保实验教学能够顺利完成。教师则应当将实验教学作为核心,提前制订购置教学用品的计划,并主动参与到日常管理当中,同实验室管理人员联合做好安全管理。
2、开放式护理实验室教学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