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范文

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精选8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3-08-20 手机浏览

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篇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如何把握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要求我们不断研究教与学的特点,探索一种更容易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的教学法,体验式教学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因此值得借鉴和应用。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精神,以及中共湖南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卫生厅、共青团湖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湘高工委发[2005]5号)的文件精神。要求高校教育紧密与社会教育接轨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特别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如何把握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不断研究教与学的特点,探索一种更容易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的教学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一大难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各高校普遍开设的时间并不长,绝大部分情况下也是以知识的传播为主,课堂教学中教师单向灌输的多,学生主动学习的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的互动状态尚未大面积形成。其实,心理健康也是一种能力,其形成和发展需要通过对已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迁移和整合,因此角色体验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把握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不断研究教与学的特点,探索一种更容易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的教学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研究。

一、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企业的“体验式管理培训法”早已在社会上广泛运用,培训的对象是从业人员或预备从业人员,关注的是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或态度,主要传授与实际工作联系密切,能够在特定环境中加以运用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企业在实施“体验式”培训过程中,除了进行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的培训外,更多的是让学员通过各种体验方法进行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献身精神、人际沟通等技能素质,注重人的长远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研究证实:“一个成年人通过阅读的信息可学习到10%;听到的信息可学到15%;而体验过的知识却能学习到80%。”如果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合理移植企业培训中的“体验式”培训模式,可否强化身心健康的效果?

二、“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合理移植将会给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带来以下转变:学生将由“被动接受” 向“主动拓展自我素质”转变;教学内容将由“单纯的理论知识讲授”向 “身心素质的训练”转变;教学中心将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方式将由“单纯课堂讲授”向“多种方法并用”转变;教学重点将由“注重课程本身”向“注重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转变。

此外,由于“体验式”教学更加重视学生个体特性,还具有以下优势:

1、针对性强

众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通过一些别出心裁的游戏、无领导讨论、“文件筐”处理等方式培训企业的员工,这些培训都是通过先让受培训者体验,后进行质疑点评,从而达到培训的目的。从效果来看,这种培训法由于能重视受培训者的感受,立足“体验”,且按照不同模块进行,将使“体验式”教学模式更具针对性:

2、更显人性化

企业培训提倡小型团队进行自我探讨,引导其主动进行自我素质的完善,其中非常重视个体的个性及情绪。在“体验式”培训中,培训师鼓励学员将自己的疑惑及感受与其他学员分享,培训师选择具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参照企业的“体验式”教学,采用“工作坊”和团队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从中进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感悟、去体验,想方设法去营造学生尽情体验的环境,更好地顾及不同的个体,让每一个学员都能参与进来,使教育更具人性化。

3、更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这些本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4、更符合高职特色

企业需要新进员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团队,高职院校则根据企业需求、针对个体和形势要求设计适合被教育者的教学内容,而“体验式”教学中,相应的增加团队合作素质、职业挫折感调节等适应新形式的内容。企业“体验式”培训中出色的企业文化、团队精神、跨文化沟通、献身精神等培训的理念、内容、模式、方法,都可以被心理健康教育课所吸收。

三、运用的注意事项

1、要采用规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模式通常如下:

导入:通过热身和破冰游戏学生讨论个人和课程班学习职业素质的目的;解释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体验:要求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参加活动,由学生自发主动承担小组的领导位置,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取一些领导、组织的经验;

解决问题和建立信任:课程内容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不断得到“体验”,在小组已经获得了较多的经验和信任之后,可以逐渐加大游戏的难度和复杂性;

反省:在结束游戏后,教师帮助学生对刚刚在游戏中发生的事情进行反省;

总结:在下课前,小组讨论从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感悟,并讨论如何将这些收获应用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

2、设计有效游戏

体验式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通过教学中的交往、对话、理解而达成的“我——你”关系,而不是单纯的“授——受”关系,因此,要避免片面追求课堂教学热闹,为体验而体验的形式主义,要避免无效体验,教师应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设计和选择不同的游戏。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是否有兴趣;操作起来是否过于复杂;占用的时间是否过多;游戏的发展是否能够控制;对场地和各类条件要求是否过于苛刻等等,给每个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满足感。

3、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安全

应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的体验,在引导学生体验时,既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无体验式的被动接受知识,又要避免盲目追求形式参与、表面参与而学生体验不深的倾向,同时,还要在整个课程中保证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安全,特别是素质拓展的游戏,涉及到一些体能性的活动内容,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照顾好自己,同时也要照顾好别人。

参考文献:

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篇2

个人校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一

通过一学期的校本培训,和其他的培训方式、继续教育方式,本人谈一下在校本培训中的三个问题。

一、校本培训的意义

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校本培训在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深化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师实际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观定》明确提出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性质与目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而开展的培训。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

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其学习的目的不只是提高自已的学术水平,更主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并直接为教学服务。

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价值最终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来体现的。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直接为教学服务、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上,决定了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灵活性,必须有助于中小学当前的问题解决。

(二)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积极性

成人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很强,当他没有意识到参加培训是一种需要时,效果不会很好。也就是说,缺乏主体的活动,就没有主体的发展。

由于教师身心发展已经成熟,认知结构达到一定水平,在教师身上显现出来的学习者应是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探究、自我解决、不断进取的个体,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具备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的自我教育者。利用教师主体经验、发挥主体作用是参学者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前提。事实上,教师在培训机构和培训中心参与继续教育,参学者往往抱着我是来接受教育的的被动心理,信息流向主要是培训者参学者,基本没有参学者培训者、参学者参学者的信息沟通与信息交流,这种信息流向一方面是培训者信息的陈旧和日渐枯竭,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自身经验不被重视、教师缺乏主体外化实证主体的机会,他们中蕴藏的宝贵的信息资源得不到重视和利用,很容易失去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校本培训的环境有利于形成教师主体意识:培训过程中,第个教研组一个下午不排课,分教研组培训人数少一些,活动效果可能要好一些,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明确教师参与的义务和责任,而且增加了教师的参与机会;同时,校本培训培训主题集中在所在学校的问题中,和当前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师的经验和问题更容易受到重视和关注,教师参与积极性更强;更为重要的是,校本培训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学习需求,培训成果可以直接内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效益,有利于形成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在动机。所以,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三)校本培训有利于弥补继续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广大教师不可到高校去参加继续教育、去参加社会机构的培训,所以校本培训以学校为阵地,因校制宜、内向挖潜,学校、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选取适合需要的内容,有的放矢地完成培训任务,是一种机动灵活的培训方式

(四)校本培训有利于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适应21世纪的社会需要,必须开展终身学习。在诸多社会职业中,教师是最先感受到终身学习必要性的社会工作者之一,学校必须以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理念顺应形势变化。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不再是孤立的活动,人们不必撇开工作专门抽出时间来学习。相反,学习就是工作的核心,学校就是教师学习的场所。因此,要改变过去脱产才能学习的陈旧观念,在教学和工作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提高和充实自己。只有组织捅有众多会学习的团体,才可能发展成为善于学习的组织。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以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工作能力的变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体现学习的价值;同时,通过校本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增进团结与友谊,互帮互学,互教互学,互相激励,比学赶帮,建设会学习的教师群体,促进学校由教师忙于授课、辅导、出题、判卷的事务性组织向学习型组织发展。

二、校本培训的组织

(一)校本培训的制度化建设

1、教师发展不仅是学校和学生发展的条件,也应该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学校要对学校教师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实现途径进行认真规划,这种规划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校领导层的头脑中,而是应该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成为明确而具体的规划方案,使每一个教师都能从中找到位置和方向,使之成为全体干部、教师的共识,激励学校成员为此目标奋斗和努力。

2、学校领导要注意挖掘和协调继续教育资源,实施校本培训。

3、教师参与业务培训提高,不仅是中小学教师的义务,也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学校要把保障教师参与培训提高作为以法治教的重要内容,依据《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政策法规,创造条件,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条件保障。

4、校本培训的制度化:(1)校本培训的工作制度,即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内容、什么人实施、什么人参训、什么要求等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成为教师群体和个体必须遵守的规范;(2)检查考评制度,每学年(或学期)对教师继续教育检查考评些什么、由谁实施、怎样实施、对检查考评结果怎样处理进行明确要求,使之成为制度。

(二)、和学校和教师实际紧密结合是校本培训的根本

校本培训以学校和教师当前及发展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教、学、研、做合一、即知即传、互教互学为主要教学方式。

(三)、继续教育活动中,必须有其他培训活动的完善和补充。

三、校本培训的模式

校本培训的模式应该是多样的,不能把大家集合在一起学习就称为校本培训。

1、专题研讨式:参与学校教研活动是每个教师教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活动不仅是中小学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常用、最普遍的措施和手段,也应该是培训提高教师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把教研、师培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教研活动必须有教师提高的目标追求和功能定位,其次教研内容要专题化、微格化,一次甚至几次解决一个问题。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例:首先要运用系统的方法对课堂教学要素和环节进行系统分析,然后按照最优化教学原理,一次或几次教研活动集中解决一个要素或环节的优化问题,最后将优化的各要素和环节整合在课堂教学中,以改进课堂教学,有利于中小学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和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

2、个别指导式:个别指导式也就是传统的师带徒培训方式。接受指导的教师一般包括以下几类:一类是新上岗教师,以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熟悉教材教法、掌握基本教育教学技能,尽快适应教育教学为目标;第二类是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第三类是新调入学校的教师,以熟悉了解学校、尽快融入教学体系和教师群体为目标;第四类是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以继承和发扬名优教师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形成教学风格和特长为目标。

3、课题研讨式:课题研讨式校本培训就是通过组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学习新理论、接受新信息、探索新模式、实践新方法、创造新成果,提升教师精神追求,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课题研讨式培训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最适合促进骨干教师的提升和发展。对教师成长规律进行研究表明①,教师成长有两个重要的转化期:一是从教育的新手向教育能手转化的时期;二是教育能手向学者型教师转化的时期,由教学能手向学者型(科研型)教师转化的根本途径是参与教育科研。

4、专题培训式:把专题培训式与专题研讨式进行比较,专题研讨式主要以教研活动的方式进行,侧重于当前教育教学的问题解决;专题培训主要以集中办班和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侧重一些全局性、共同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问题解决,侧重于信息交流,它是一种相对集中的培训活动。专题培训在时间上可长可短,可以是一小时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也可以是延续几个月的计算机培训班、英语口语训练班;在内容上可以针对当前突出存在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师德建设研讨与报告、新教材与新教法培训,也可以是系统性、规范性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指导教师既可以是或先一步了解信息、或自身有研究成果的校内教师,也可以是外聘的教育骨干和专家。

5、资源共享式:充分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学校的校园建设为广大教师学习提供了一个很的平台,同时我校有很多名师和先进模范也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学习榜样。

6、学校管理的个别自学式:在学校教师成长总目标指导下,学校明确规定学习任务,由教师个体实施,每个教师根据自身实际确立自我成才目标,自我定位,自我导向,自我修养,自我提高。促进教师自学,学校要把激发教师内在学习积极性作为根本,必要时辅以制度、检查和奖惩;我校的青年教师参加月考就是一种很好的自学形式,学校要积极为教师个别自学提供条件,使教师有资料可学、有时间可学、有地点可学、有好心情可学。

个人校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二

本年度,我参加各种校本培训,观摩了多节优质课学习等等。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论,也和我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我上了四年级数学课,在教学中我能够将在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我能够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请教,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并认真上了一节公开课。经过培训、实习、实践,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既使观念更新了,也将理论有所提高,现对整个学习培训过程总结如下:

一、更新教育观念。

这次校本的培训,给我带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路!我深深地意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充实自己,那么,他的教学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难以提高了,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所以回到课堂后,我更加努力,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小学的教学工作。通过培训,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每上一节课我都认真地准备,精心设计,通过利用农远工程资源、网络这便捷方式来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因此,现在,我的教学更注重反思了,我上完每节课都认真反思,反思这节课成功地方和不足的地方,有哪些地方要改进,写好课后小记,单元小结。

二、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1、权威者转向参与者,激励者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

2、向专家型转变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善自身,勇敢迎接更多挑战。

个人校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三

我认为,做一名现代化不落伍的老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同时,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这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为人教师的重要内容、

以前我的认识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的工作的确需要奉献。通过这学年的校本培训后,我又认为新课程中有爱心,有创意,能够扩展教学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产生影响的具有注重人文关怀的教师。如关于真才实学的老师。也许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有些过时,但若将自己拥有的那桶水变成不断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以学生为友,甚至以学生为师都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勤学善思。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和谐地与学生相处,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性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长远的,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篇3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2-0144-04

心理服务行业的发展在西方国家已有百年历史,心理服务旨在应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程序预防或消除症状或适应不良的行为,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采用包括各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心理测量和评估等工作方式,可以针对个人、家庭、团体或组织进行工作。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为大众服务,在西方国家已发展成正规的职业化体系,又称为职业心理学(professional psychology)。从事心理服务的专业人员主要包括临床心理学家、学校心理学家、咨询心理学家等职业心理学家,还包括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本文以临床心理学工作者的培训和管理为主,介绍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培训和管理状况,为我国心理服务的培训和管理提供借鉴。本文将具体从这两个国家对临床心理学专业的培训要求、对教育和培训的管理、对实践的管理三方面来阐述北美的培训和管理体系。

1培训要求

在美国,博士水平教育是临床心理学独立从业的基本标准,在加拿大临床心理学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心理学家都可以独立从事临床心理学工作。在北美洲,只有美国的政策坚持把博士学位作为心理学实践的独立开业的准入标准,虽然他们也有硕士水平的开业者,但其实践范围有所限制。职业心理学家的培训包括教育、专业实践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几个方面。教育方面指正规的学历教育,即博士或硕士水平的培训;在专业实践上的培训主要包括实践课程(practicum)、实习(internship)和博士后培训。

1、1教育培训

关于临床心理学的教育培训方面,本文主要介绍博士水平的培训要求。

在美国,临床心理学的培训模式有两种:(1) “Boulder模式”,即科学家-实践者模式,(scientist-practitioner model),训练的目标是获得哲学博士学位(PhD);(2) 以临床实践为主的“Vail模式”即实践者模式(practioner model),此模式的培养目标是授予心理学博士学位(PsyD)。

1949年美国心理学会(APA)在美国科罗拉多的Boulder城召开的会议中确定了临床心理学家培养的标准:临床心理学家要具备博士学位,既要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又要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娴熟的临床技能。也就是,这些人首先是科学家,然后才是临床工作者。临床心理学家必须具有心理学理论知识和从事研究工作的基础,同时还需要接受一年临床实习的训练以获得临床实践必备的工作技能,应具有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和研究的能力。这种科学和临床技能相结合的训练计划被称为Boulder培养模式,即科学家-实践者模式,这是美国培养临床心理学家的主要模式。美国心理学会为临床心理学家的培训订出详细的条文规定,只有按条文规定制订的培训方案才能得到美国心理学会的认可。博士水平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主要在以下领域:行为的生物基础,行为的认知和情感基础,行为的社会基础,行为的个体差异,还包括统计学、研究设计、心理测量、伦理和职业标准,心理学的历史和体系,心理诊断和评估,各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1,2]。龚耀先曾对按Boulder模式设置的课程有过详细介绍[3]。

实际上,大多数临床心理学家或者偏重临床实践,或者偏重研究,很少有人两者兼顾,更多临床心理学的申请者对从事临床工作更感兴趣。心理学家们开始考虑采用医生的培训思路来把心理学家培养成为以实践为主的专业人员。1973年,美国心理学会在科罗拉多的Vail城召开的临床教育与培训会议上,确立了临床心理学新的培训体制,对以心理学实践作为职业定向的学生授予心理学博士(PsyD)学位。这种培养模式,降低了学生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培养要求,更多地强调对学生进行实践的操作技能的培养,而不是培养学院式的研究人才。这种培养模式类似医学博士(MD)等以实践为主但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职业培训。

这两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临床心理学家在职业取向方面有所不同,在大学等学术机构,PhD学位的临床心理学家竞争力更强,在实践中二者则无明显差异。咨询心理学只采用科学家-实践者这一种培训模式(PhD)。美国和加拿大的培训模式有所不同。加拿大有些地区采用科学家-实践者模式,另有些地区只要具有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者就可独立从事临床心理学工作[4,5]。

心理学或相当于心理学的专业本科毕业生,或其他专业但选修了必要的心理学基础课程的本科毕业生,可申请参加临床心理学的博士或硕士培训项目的学习。在美国,有些大学或心理学研究院所只有PhD培养计划,或PsyD培养计划,有些PhD和PsyD培养计划并存,可能挂靠在不同的系所。1998年APA对全美临床心理学毕业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在2302名毕业生中,952人(41%)被授予PsyD学位[5,6]。

1、2专业实践培训

在正规的职业化过程中,临床心理学家的培训除了理论知识和科研训练外,重要的是能够学以致用,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其专业实践培训包括实践活动(practicum)、实习(internship)和博士之后的培训。

实践活动 实践经验是发展基本的实践能力所必需的。在博士培训期间,学生大约需要完成600-1000小时的实践课程,学生通常是在培训门诊、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或其他心理服务机构,包括精神病医院、社区心理健康中心等完成这一要求的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有机会尝试把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工作中,增进基本的临床技能,如心理访谈,心理评估等。除了直接与来访者接触,其中一部分实践活动包括观察、书写报告、案例讨论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投入真实的实践场所,处理不同人群和不同种类的问题,其中非常重要的学习经验来自直接的一对一的督导[5]。下面会具体谈到督导在培训中的作用。

实习 临床心理学的博士培养要求有一年时间从事全职临床工作,即实习一年。博士生在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必须的实践活动,准备好博士论文的题目和研究计划后可以申请进行实习[5]。实习为学生整合心理学理论和专业技能提供了机会,为将来进入专业的临床实践工作做准备。常常是在实习的这一年,因为高强度的临床工作和督导等培训活动的综合,学生的临床技能获得突飞猛进的进步。

博士之后的培训 为了达到获取州立执照的要求(在美国,独立进行临床工作需要在所在的州参加考试,以获得该州的执业执照),获得博士学位后还需有一年的受督导的临床经验才能申请执照。大多数新近毕业的临床心理学博士会寻求博士毕业后进行临床实践和接受督导的临床经验,即他们在进行临床工作时必须有一定的督导,或者有些会寻求正式的博士后培训。博士后培训包括一般技能的高级培训和专项培训,专项培训指的是在某一临床专业领域进行集中培训,比如,临床神经心理学专科,或临床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的培训[5]。正规的博士后培训近年来刚开始进入职业心理学的培训主流。

督导 职业心理学培训的一个特色是引入督导机制。从实践活动开始到实习,到博士毕业后的培训,在获得执照之前的临床工作都是在督导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督导通过观察、录音、录像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帮助受训者学习和掌握临床技能。督导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团体督导。督导过程也是职业胜任能力的评估反馈过程,督导可以帮助被督导者提高在心理治疗中认识自己问题的能力,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极限、盲点、个人特征以及语言行为等的特殊习惯可能对干预过程产生的消极影响[7]。督导也帮助受督导者学习专业伦理规范。但是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临床心理学家在督导领域的工作都没有接受培训和监督[8]。因此,在国外对于督导评估工作该如何改善提高以及督导胜任能力的研究目前开始受到重视。

1、3继续教育培训

临床心理学家的执照更新要求参加继续职业教育(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PE)。美国大多数州有强制CPE的要求,即通常要求每年要参加20小时或更多的CPE学分,具体小时数每州有所不同。而这些培训和教育是由执照委员会认可的,他们会颁布继续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并进行认可[5]。CPE的形式包括讲座、会议、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在继续教育方面如果没有达到CPE要求,执照就不允许更新。关于执照问题参看下文对实践的管理部分的介绍。

与继续教育相关,但又有所不同的是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在美国,在职人员如果想进入职业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必须接受正规的学历教育或培训,比如硕士或博士教育(全职或半职),或者参加某心理治疗学派的培训研究所进行系统培训(非短期培训,通常要连续几年的培训,全职或半职)从而获得他们的资格认证,再从事与之相关的心理服务。另外,还有一类心理服务人员,学历要求不高,做更一般的心理服务工作(比如心理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等),接受的是最基本的培训。在美国,心理服务是分层次、分级别的,行业协会和管理的部门也不同。关于硕士水平的培训和某种流派治疗师的培训,可能需要另文介绍,本文将不进行详细说明。

2 对教育和培训的管理

对职业心理学的管理,其中之一是建立教育和培训标准。这部分的管理通常是通过认证的方式进行的。认证是自我管理的一种方式,通过认证机制来评估专业胜任能力是职业心理学教育和培训管理的重要部分。教育和培训管理包括行业内管理和政府管理两方面。行业内管理负责制定教育标准,对培养计划进行认证,制定实践和伦理规范标准,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参考。行业管理和政府管理是互相参照、互相兼容的。

对教育和培训的管理主要有这些机构:全国性的专业学会,如美国心理学会(APA),加拿大心理学会(CPA);政府管理机构,如美国和加拿大州省心理学联合委员会(Association of State and Provincial Psychology Boards,ASPPB);非官方的独立的评鉴机构:如美国心理学健康服务提供者的国家注册部(National Register of Health Service Provider in Psychology),以下简称为国家注册部(NR);实习和博士后培养计划的评鉴也受美国和加拿大心理学博士后和实习中心联合会(Association of Psychology Postdoctoral and Internship Centers,APPIC)的管理。关于学历教育的权威性认证主要是APA/CPA的认证,加上ASPPB/NR的认证,在美国和加拿大有一些州省还有本州省心理学委员会认证的教育培养计划[5]。

下面主要介绍美国心理学会(APA)对临床心理学教育培养计划的认证来说明认证过程。APA对临床心理学培养计划的认证是为了对培训进行质量监控,以保障对大众的服务质量。博士培训计划的认证是志愿的,已认证的培训计划由于种种原因也可以志愿地取消认证,认证需要定期地再评审。APA对高等教育的培养计划进行认证是非政府的质量评估和保障过程。

APA对于教育培养计划的认证是通过APA的认证委员会(Committee on Accreditation,COA)来进行的,COA遵循美国教育部关于认证的管理条例。对于博士培养点,不仅要达到APA认证标准,为了让申请学生更好地了解该培养计划的成效,COA现在开始要求在学校招生广告的网站上提供毕业生的培训结果情况,比如,实习情况、毕业生的情况,如工作场所和学生对教育的满意度[9],这些在以前是认证中的保密信息。

被APA认证的职业心理学博士培养计划(PhD和PsyD)见APA认证的博士点列表()。CPA认证的培养计划见:cpa、ca/accreditation/。APA认证的实习点和博士后培养点列表见:。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培养计划的认证评审过程。初次申请参加认证的培养计划,需要向APA的认证委员会COA递交自我评估报告,自评报告通常需要包括培养目标、培训课程、课程计划(如4年课程安排时间表)、教授及培训人员背景、实践活动及实习安排、督导的安排、对学生的评估和考核方式等。COA审阅后,如果符合认证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就会要求对该培养点进行实地考察(site visit),如果符合标准,就给予认证。以后每年要递交一份年度自评报告,COA每年审核一次,如果有疑问,可能会要求进行实地考察。另外,COA对已认证的培养点,每隔3-7年会安排一次定期的实地考察(根据该培养计划的发展阶段,决定实地考察的间隔期),以监控培养点的质量[10,11]。APA认证的培养计划包括博士培养计划(doctoral program i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博士实习培养计划(doctoral internship program)、博士后培养计划(postdoctoral residency training program)三种。

APA认证指导原则和程序会不断进行修订。对教育培养计划的认证,强调对培养目标和培训结果的评估,关注职业胜任能力(petence)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课程设置,强调基础理论训练和专业实践训练的结合。美国教育部承认APA的COA的认证体系,APA也会修订其认证要求,以顺应美国教育部对认证机构的认可的管理条例。

APA/CPA和ASPPB/NR的认证是互相兼容的。APA的心理学博士培养计划指南(The Guidelines for Defining a Doctoral Program in Psychology)被NR和ASPPB采纳作为评估教育培养计划的标准。1980年NR制定了实习培养计划的标准,APPIC、APA也采纳参考了这些标准,对实习机构进行认证。

NR是非官方的组织,是独立机构,是职业心理学培养计划认定机构。ASPPB是政府管理组织,从1986年起,ASPPB和NR联合进行教育培养计划的认证。NR使用指定标准(designation criteria)(更定量化的标准)来认定培养计划。美国各州的立法把这些标准(完成NR指定的培养计划或APA认证的培养计划)也逐渐包括进去。NR的标准更宽泛一些,这样执照管理机构可以据此为依据评估那些APA没有进行认证的培养计划[5]。

博士实习计划的认证包括APA或CPA的认证、ASPPB/NR的认证,以及APPIC的认证。APPIC是独立的非官方的关于博士实习和博士后培养计划的评鉴机构。博士实习点包括APA或CPA认证的博士实习机构,APPIC列出的实习点(包括APA或CPA认证的实习点,以及符合APPIC实习标准的培训点)。APPIC对于统筹安排美国和加拿大的博士实习生有很大帮助。绝大多数的实习生是通过APPIC来申请实习的。另外,还有美国国家注册处NR认可的实习机构,目前APA、APPIC把NR认可的实习培训计划的标准也融入他们的标准中[5]。

3对实践的管理

对职业心理学的实践管理主要是政府管理,通过执照法来实行。执照法:定义职业的实践内容和范畴,为该职业审定教育、培训和考核标准,最重要的是为了保护大众,帮助大众确认有资格从事该职业的人员。心理学执照法的要求是达到健康服务专业要求,完成认可的培养计划的教育,并获得执照。根据执照法的规定,给大众提供心理服务的实践者必须有执照。美国有些州有例外情况,在政府机构供职,比如,在州或联邦的研究所或机构、在大学、在研究实验室等,可以不需要执照。执照是独立开业,比如开私人门诊,所必须的。获得执照只是向大众保障该专业人员符合最低从业标准,或者说执照是为了设定最低的准入门槛。

执照是一项法定制度,在美国由各州政府主管。执照心理学家的资格认证由美国和加拿大州省心理学联合委员会ASPPB总体负责,具体工作由各州心理学委员会(Psychology Board)的执照委员会(Licensing Board)负责实施。心理学委员会是州政府的职业管理机构。

职业心理学家取得执照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教育、实践经验和考试三方面。关于教育要求是从认可的教育培养计划(通常是ASPPB/NR或APA认可)中获得博士学位(如PhD,PsyD等)。有些州有不同水平的执照,低水平的要求可以是硕士学位,但对他们的实践有更多限制,不能独立开业。比如,心理学家助理(Psychological Associate)的执照,可以进行有督导的实践。对于实践经验,通常要求有两年的受督导的实践经验。这一般包括博士生期间的一年的临床实习,以及获得博士学位后进行一年的临床实践。在达到教育和实践经验的基本要求后,获取执照还要参加考试。一般采用ASPPB提供的考试,即心理学专业实践考试(Examination for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 Psychology, EPPP)。该考试的范围涵盖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与博士培养课程的要求基本一致,内容全面(参见:ASPPB网页, 省略)。在美国有些州,还要参加面试,以考察申请者的临床实践技能。同时执照的申请者还应该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及伦理学规范,这些法律知识及其应用要通过笔试或口试来评估[6]。执照申请的具体要求可参见ASPPB的相关手册[12]。

执照审批标准在美国由各州自己确定,但都受到APA的关于州立法(state legislation)的指导原则的很大影响。1992年ASPPB采用了自定的立法标准。现在,完成APA认证的博士培养计划,或ASPPB-NR认定的博士培养计划,都能满足大多数州执照法对教育的要求标准。加拿大不像美国那么统一地采用那些标准,在加拿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已注册心理学家以硕士水平进入心理学的实践工作[5]。

执照分为两种类别,一类是普通执照(generic licensing),一类是专长执照(specialty licensing)。一般是普通执照,如临床心理学家、咨询心理学家、学校心理学家。专长执照是在普通执照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专长领域的执照,ASPPB区分了11项专长执照,如:临床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临床神经心理学、临床健康心理学等。在美国的一个州获得执照后,通过一些审批程序,可以在另一州开业或相对简单地获得另一州的执照,执照根据州与州之间的协议和有关要求,有可移动性[5]。

关于专业实践的资格认证除了州政府的执照认证外,还有一些独立认证组织的资格认证。比如,美国的国家注册部(NR),1973年成立的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心理学健康服务提供者(Health Service Provider in Psychology,HSPP)。有州一级执照的实践者可申请NR的认证,注册为HSPP。另外,于1947年成立的美国职业心理学委员会(American Board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y,ABPP)为了识别职业心理学专家的不同专长区分了11个专长领域,根据专业人员的培训背景和经验及专项考试,可获得该委员会的专家认证,成为ABPP的成员。现在ABPP认可NR的认证标准,由NR认证的心理学家被ABPP认为已自动达到申请为专家的最基本标准,可申请进行ABPP的专项评估。心理学家通常可参加的认证包括州一级认证的执照心理学家(各州),NR认证的心理学健康服务提供者(全国性),及ABPP认证的心理学专家(全国性的)[5]。

在获取执照之后,还需要遵循有关规定以维持执照。维持执照的要求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遵守伦理规范和职业标准,如APA或CPA的伦理规范,以及有关的职业管理条例。如果违反职业规范,被投诉到执照委员会,会被调查追究责任,如取消执照或认证资格,受到渎职的指控,严重的触及刑法的行为会被追究法律责任[13-15]。这里特别要强调伦理规范的管理,因为心理学临床实践要保护来访者的权益不受伤害。这就要求心理学临床工作者必须在伦理学范围内开展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来访者的权益,发挥治疗作用。受到渎职指控的主要行为有不正当的、不妥当的治疗、不正确的评估、违反保密或个人隐私原则等[16]。维持执照的另外一方面的要求是继续教育。执照要更新,需要有一定的继续教育学分,有关继续教育的具体要求参见上文继续教育培训一节。

本文从培训要求、教育和培训管理以及实践的管理三方面简要地介绍了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培训和管理状况。我国心理健康的临床从业者的培训和管理体系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正在走向正规的职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借鉴国外的培训和管理体系,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和现实条件,逐渐完善心理学临床工作者的职业培训和实践管理是我国心理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和方向。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Guidelines and principles for accreditation of programs i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6、

2 Canadi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and procedures for doctoral programmes and internships i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Ottawa:Canadi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2、

3 龚耀先、 临床心理学的过去与现在、 中国临床心理学, 1993, 1(1):2-7、

4 姚树桥, 朱熊兆、 二十一世纪临床心理学的臆测、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1, 9(1):69-72

5 Hall JE, Hurley G、 North American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 training, licensing, and credentialing、 In:Weiner IB,Stricker G,Widiger TA、Handbook of Psychology、 V、 8: Clinical Psychology、Hoboken:John Wiley & Sons Inc,2003:471-496、

6 李晓虹, 杨蕴萍、 北美临床心理学家的从业资格和能力要求、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3): 370-372、

7 向慧, 张亚林, 陶嵘、 国外临床心理学家胜任特征研究概况、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14(3): 328-330、

8 Scott KJ, Ingram KM, Vitanza SA, et al、 Training in supervision: A survey of current practices、 Couns Psychol, 2000, 28: 403-422、

9 Belar CD、 Revealing data 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lin Psychol: Sci Pract,2000,7(4): 368-369、

10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ccreditation Operating Procedures of the Committee on Accreditat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5、

11 江光荣, 夏勉、 美国心理咨询的资格认证制度、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1): 114-117、

12 Association of State and Provincial Ps-ychology Boards、 Handbook of Licensing and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for Psychologists in the U、S、 and Canada、Montgomery:Association of State and Provincial Psychology Boards,2002、

13 Pope KS, Vasquez T: Ethics in Psychotherapy and Counseling:A Practical Guide for Psychologists、2nd ed、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8:19-39、

14 Jones SE、Ethical issues in clinical ps-ychology、In:Weiner IB,Stricker G,Widiger TA、Handbook of Psychology、 V、 8: Clinical Psychology、Hoboken:John Wiley & Sons Inc,2003:497-508、

15 李晓虹, 杨蕴萍、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职业化发展及现状、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5, 32(2): 93-96、

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篇4

概括地说,市场经济是按照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是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国际化的客观需要,以市场作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取向的经济运行的形式和管理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影响及其要求主要是:

第一,“环境”的影响及其要求。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基础是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这就决定了市场经济必然是在竞争和双向选择中运行。置身于这一大环境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想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无疑也面临着竟争和双向选择的挑战。鉴于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尽快将自己的思想从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模式束缚下解脱出来,树立竞争和双向选择的意识,自觉地将档案干部培训中心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去,在竞争中学会竟争,在双向选择中站稳脚根,以求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顽强生存和更大发展。

第二,“动力”的影响及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人们日益注重以经济杠杆、经济效益作为推进各项事业、工作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的趋势日趋明显。自然,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也毫不例外地受到日益注重经济杠杆、经济效益这一重要驱动力的影响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一是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在继续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要注意运用经济杠杆打破大锅饭,破除平均主义,奖勤罚懒,多劳多得,以充分调动从事档案干部培训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事二是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在开展档案干部培训工作中,在继续注意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发挥经济效益。

第三,“系统”的影响及其要求。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从事档案干部培训,除了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大环境影响外,还将受勤潞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教育这一大系统的影响。可以肯定,开始步入市场经济轨道运行的国家教育系统,其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资、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必将发生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必将对作为国家教育大系统的子系统的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从事档案干部培训产生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办学思想应当尽快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培训办学模式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国家教育模式为指导:拓宽档案干部培训的办学、教学思路,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到培训师资、教材建设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以求得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从事档案干部培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教育这一大系统中,占有稳固的一席之地,赢得更好的生存和更大的发展。

第四,“产业”的影响及其要求。这里所说的“产业”影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第三产业的影响;二是指从第三产业分化、派生出来的第四产业的影响。前者是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包括商业、服务业、金融业以及科技、教育等在内的第三产业日益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这给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带来了挑战与机遇。要求我们自,觉地将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在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海的同时,尤其应当重点推向第三产业市场,借第三产业大发展的东风,推进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更好发展。后者是指: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迅猛发展,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重要内容之一的第四产业即将崛起,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档案作为历来为人们颇为瞩目的珍贵文化财富,无疑也是社会的重要信息资源之一。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大有发展前途和潜力的第四产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也面临着第四产业的崛起和发展的挑战与考验。鉴于此,这就要求我们应当跟踪、瞄准第四产业崛起、发展的势头,以培养更多能够胜任开发、利用档案信意资源的档案专业人才作为重要培养目标之一,有的放矢地改革档案干部培训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培训、教材建设,以确保在新形势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及其档案干部培训的稳步、健康发展。

进而言之,除了上述外,还有必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事业管理新体制、档案管理新模式的轨道上,档案干部培训中心所遇到的挑战及其对策,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第一,领导体制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直属事业单位,其领导体制是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单一式的垂直领导,体现在管理上也是采取基本上什么都管、都过问的“婆婆式”、“保姆式”的管理方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导致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职能的逐步弱化。在这种新形势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领导体制,应当逐步转变以其自身独立经营、管理为主,辅之以领导、挂靠的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具体地说,一是就领导关系而言,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仍受逐步弱化了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对领导职能的履行主要体现在对办学方向、贯彻教育方针以及执行国家法律等方面的把关掌舵和宏观控制上。二是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可以挂靠某一档案馆或其他企业、经济实体、实业集团。双方的基本义务是:档案干部培训中心承担、完成挂靠单位档案干部培训的任务;挂靠单位为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发展提供包括资助经费在内的某些物质、经济保证。三是作为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应当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用好、用足政策,充分地、自主地履行其独立经营、管理的职能,开展档案干部培训以及其他有益于档案事业发展、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活动。

第二,培训经费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附属物,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培训经费的唯一来源就是国家财政拨款。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培训经费的来源必将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仍将是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培训经费的主要来源;二是上述挂靠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各界资助、赞助的经费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来源;三是档案干部培训中心通过开展档案干部培训以及创办经济实体创收收入中部分投入培训的经费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来源之一。

第三,培训对象间题。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培训的对象都是在职档案干部。但是,如果从具体培训的重点对象上分析,则又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随着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职能的逐步弱化,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以往较多地培训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干部的职能也将逐步弱化,比较明显地增强对各级各类档案馆一干部的培训。二是随着档案事业管理、档案管娜仁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新态势、新格局的出现,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以往较多地培训党政机关档案干部的职能逐步弱化,增强对各级各类经济主管部门以及企业的档案干部的培训。三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攀,以往主要培训属于计划指令性范围的培训对象逐步弱化,转变为以计划指令性范围外的,亦即根据档案工作实际发展需要的培训对象为主。

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篇5

为认真贯彻全国“二十公”、全省“二十八公”会议精神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在分局领导的精心策划,相关科、室、所、队的紧张筹备,和同志们的密切配合下,分局*年民警首期封闭式培训班自3月5日正式开班,历时八天对民警进行执法办案、法律知识、警体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专项技能培训,现在全体参训民警已如期完成了所有科目的培训,我们首期培训班的工作就即将圆满结束了。文秘部落

首先,谨由我代表分局党组,对首期民警封闭式培训班全面作个点评,好好总结总结开展民警教育培训班的做法和经验。

本期培训班前期筹备工作较为完备,局党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筹备组也召集相关科室领导贯彻安排,为整个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期培训班计划参训人数为46人。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训练,从警务技能考核、体能测试和理论考试的成绩来看,警务技能考核方面,“”式手枪射击成绩的优秀率26%、及格率70%,微冲射击成绩的优秀率60%、及格率80%,搜身上铐成绩的优良率达100%;体能测试方面,100米跑成绩的优秀率98%、良好率2%、及格率2%,1000米跑成绩的优秀率36%、及格率100%,俯卧撑(仰卧起坐)成绩的优秀率78%、及格率100%;理论考试方面,成绩优秀率76%、及格率100%。可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参训民警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有一种刻苦的训练精神,达到了我们教育培训的预期效果。参训民警普遍反映,通过轮训,学到了东西,拓宽了视野,增强了能力。总的来说,好的方面有不少。具体可将举办这次民警封闭式培训班的成功经验概括为“五个到位”:思想到位、领导到位、内容到位、方法到位和奖惩到位。

一、思想到位,上下形成共识。强化教育培训,迅速提高民警素质,乃是今后一段时间公安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兴局强警的必由之路。开训前,分局党组一班人形成了向教育培训要素质,向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的共识,明确提出“要创平安,先强素质”的响亮口号,提出了“把民警教育训练作为队伍建设的生命线、公安业务工作的助推器和拉动丰泽公安分局新一轮大发展的新增长点”的工作思路,把民警教育培训作为全局优先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为使全局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正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局党组狠抓宣传发动工作。针对部分中层干部一味强调警力不足,平时不注重提高民警素质的倾向,组织全局中层干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决定》和上级公安机关关于加强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深入研究,广泛讨论。同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民警教育培训工作,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意见,献建议。针对少数民警存在的抵触情绪、畏难情绪、思想障碍等情况,局党组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在开学典礼进行训前动员,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激励民警学员们集中精力参加培训。组织政工干部结合平时谈心,与民警沟通思想感情,揭开思想疙瘩,消除畏难情绪,鼓励民警轻装上阵,努力学习;将奖惩激励机制引入教育培训中,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民警学员们你追我赶,争当第一。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增强了广大参训民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局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自报到以来,绝大部分参训民警都思想比较到位,能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好心态,进入紧张而又活泼的学习训练状态之中,同时严格遵守各项学习训练及生活作息制度;都能将此次的培训作为一次工作之余难得的素质充电和精神放松,力争在培训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收获,为投入今后的工作奠定更为扎实的素质基础。

二、领导到位,提供组织保证。强化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关键在领导。分局党组能站在公安工作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真抓好教育培训工作。一是成立组织。为确保教育培训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分局成立了民警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分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分局政工科、装财科、办公室、纪检监察室、法制科、治安大队、刑警大队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工科,具体负责教育培训的计划、组织和实施等工作。首期培训班举办期间,分局由1名领导(也就是我本人)亲自带队,抽调政工、纪检、装财科人员组成工作小组进驻教育培训中心,与全体参训民警一起学习、生活,认真做好参训民警的管理考核和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工作小组能认真履行职能,既严格对参训民警的学习、训练的组织、管理,又关心、爱护每一名参训民警,有力确保了各项教育训练工作安全、有序地开展。值得一提的是,工作小组的吴国强同志从进驻培训队以来,坚持在岗在位,严格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经常主动查铺,检查操场、课堂秩序,特别是培训工作后期他喉咙发炎、口腔溃疡,仍坚持带病工作,精神可佳。郑国生同志为了使学员们吃得好、住得好,每天早晨5点种就起床买菜,为培训班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提供了优质的后勤保障。二是摆上位置。分局党组把教育培训作为队伍建设的突破口来抓,像抓侦察破案那样,纳入分局党组的重要日程,并将其纳入岗位目标绩效考评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在今年政治工作要点中专门规划了实施“塑警工程”的工作思路,同时在今年的《丰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十大规范”实施方案》中专门提出培养训练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分局党组专门多渠道筹措资金,在后渚港区派出所的积极配合下,建造出了现在这么一个具有良好的教学训练和生活环境、拥有标准化的室外射击训练场、软硬件兼备的规范的民警教育培训中心。各科所队在日常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繁重的情况下,能合理安排警力,妥善解决工学矛盾,不折不扣地保证教育训练的完成。三是领导带头。全局基本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政工科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对教育培训方案,分局领导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并亲自出马邀请有关专家、教官和市局业务骨干到培训班授课,亲自做好思想发动。培训期间,还经常与民警谈心交心,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王局长还在百忙之中抽空看望了民警,了解民警的学习训练情况,嘘寒问暖,及时为训练队解决实际困难。四是措施有力。为抓好教育培训工作,分局党组重点把好三个导向。①舆论导向。一方面通过泉州晚报、海峡都市报和全泉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民警教育培训工作,利用公布栏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好人好事;另一方面在强调重要性的同时,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参训民警的学习积极性。②政策导向。把岗位要求与民警素质挂钩,坚持将教与考剥离开来,同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拟推行民警培训末位重训制。③激励导向。结合对每位参训民警进行综合考评,开展评选“优秀学员”活动(林雄健等7位同志被评为“优秀学员”),运用榜样的力量,促进民警自觉学习,提高素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了人人重视教育培训、个个主动参与教育培训的良好氛围。

三、内容到位,突出培训重点。分局能按照“面向实战,讲究实用,追求实效”的原则,以素质教育为主线,结合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从实际工作出发,将学与做、知与行、学与用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现实斗争需要什么,就学什么、训什么、练什么,因需施教,因人施训,确定培训内容。所设置的培训课程针对性和实用性强。一是以“三个代表”为重点,注重提高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质。首期培训班,我们除了开设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专题讲座外,还就“基层公安队伍建设和队伍管理现状及对策”课题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向民警传授队伍建设和内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并组织学习《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提高民警对加强学习训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的认识。二是以法律法规知识为重点,注重提高民警的执法办案水平。在培训班中,通过以案释法、案例评析等多种形式,为参训民警开设了“治安行政强制措施和刑事强制措施的法律理解和适用”、《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等关于新的法律法规和办案程序的实用课程,组织观看了公安执法警示教育音像资料片。三是以警务技能培训为重点,注重提高民警的实战能力。着眼民警实战能力的提高,加大对警务专业技能培训的力度,着重开设了射击、搜查、盘查、缉捕、队列和《内务条令》内容演练以及体能训练等基本的警务技能训练课程。并开设了“法律文书及办案中应注意的问题”的专题讲座,帮助参训民警提高在公安执法办案工作中制作法律文书的技能水平。四是以心理保健知识为重点,注重培养和提高民警的心理素质。在民警教育培训中专设“民警心理保健和心理素质训练”课程,主要从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具有发现“职业压力症”的能力、开设和管理好“感情帐户”、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技能等方面知识,向参训民警传授自我如何主动地调整好心态、调节好情绪和调适好心理压力的基本知识及其方法。这种针对警察心理保健和心理素质训练问题而开设专门课程的做法,体现了对民警真切的人性化关怀,在全省县(区)级公安机关尚属首次。

四、方法到位,注重实际效果。在首期培训班中,我们将改革教学方法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式讲授、灌输式教学的方法,坚持把理论知识和业务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自学自练相结合,注意运用民警喜闻乐见的形式去丰富授课内容,开展多媒体教学与案例教学、实战演练相结合,增强教育培训的实践性和感染力,努力把学员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业务技能。在有的课程中,如《内务条令》部分内容演练、警务技能训练、心理保健课,我们还推行情景模拟培训,通过问题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以及教师示范讲解、学员模仿操练等办法,提高了教育培训的质量。为调动民警学习兴趣,我们还在心理保健课的课堂上穿行了心理小测验活动。此外,在培训期间,培训班班部还适时组织了学员与局本部及外单位的篮球友谊赛,丰富了学员的课余生活,达到了劳逸结合的教学效果。

5、奖惩到位,营造良好氛围。为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分局除了制定了教育培训中心配套的规章制度外,还专门规定对教育培训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和通报表扬,将并教育培训的成绩作为民警年终公务员考核、评功评奖和职务晋升和的重要依据;反之,对每次考试考核末位和不合格的民警向其所在单位进行通报,并不予结业,暂缓发证,要求其参加补训,规定直到培训合格获取结业证书后才能上岗。通过各项规章制度和以上的奖惩措施,不仅保障了培训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参训民警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令行禁止的战斗作风,使一个“人人争第一,个个怕落后”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端正了民警的学习态度,激发了民警的学习热情,涌现出了不少乐于奉献、刻苦训练的感人事迹。如:此次参训的民警中,有相当一部份民警是已婚的,具有家庭负担(如女民警家中有幼儿的),但是这些民警都能克服困难,妥善安排好家事,坚持参与此的培训;有的民警带病带伤参加培训,如吴鲤灵同志是本期学员中年龄最大的,她本人腰脊肩盘突出,仍坚持参加早操和训练,纪律制度也遵守得较好;还有的参训民警家属生病也顾不上看望等等。民警身上这种可贵的精神,有力地保证了培训任务的完成和效果的落实。不管是在理论学习,还是警务技能和体能训练中,参训民警都能以最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其中。大家均能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勤学苦练,踊跃提出心中疑问,及时消化老师教授的知识,扎实掌握相关技能。在早晨出操和警务技能训练中,能克服久未锻炼、身体素质有所下降的实际困难,竭尽所能投入训练。在短短的八天中,大部分参训民警在各门课程成绩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良好的成绩。

以上讲的都是好的方面。“五个到位”的好经验值得以后举办的培训班加以继承和发展。但是我们在看到首期培训班的成效的同时,也要正视在办班期间实际暴露出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个别民警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仍然不足,认为此次培训可有可无,甚至认为是劳民伤财,个别民警还由此而产生厌学情绪,积极性不够强,学习不够投入;个别民警自我约束能力不高,将平时工作生活中自由、散漫的作风带到训练中来,不能从严自我要求、自我约束,在遵守培训班的纪律制度上仍有所欠缺;有的民警上课打瞌睡,集合列队时存在迟到、姗姗来迟的不良现象,训练中有的动作不规范、不利索、作风不严谨,有的作风还嘻嘻哈哈的,这里我就不一一点名。

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拓展训练;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297-02

拓展训练从在中国出现发展到现在,其理论体系及相关研究已越来越完善。拓展训练中体现出来的体验式教育思想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这种教学方法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使学生在非传统课堂教学的环境中亲身的去学习和感受,得到提高。这样的教育思想早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就已有所体现。

一、拓展培训的概念

1、拓展培训的概念。拓展培训源于英文Outwo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的挑战。拓展培训是体验式培训方式,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它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培训方式有着很大区别。拓展培训利用复杂的自然环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项目,让参训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磨炼意志、完善人格、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

2、拓展培训起源。拓展培训起源于二战。在二战中,英国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通过观察,人们发现能够逃生回来的海员都意志坚强、求生欲望强烈且协作能力强。经过战争中的经历、思索,德国人库尔特・汉斯创立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及人工设施,训练年轻海员的海上生存能力和船遇险后的求生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这是拓展培训的雏形。

二战结束后,这种训练方法和创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人们认为,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延续下来并引用到其他领域。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学生、军人、企业职工、国家公务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体能训练发展到人格训练、心理训练、管理训练等。

中国香港于1970年成立了香港外展学校。1995年,户外体验式培训由北京的“人众人”拓展训练公司(现在的“人众人”教育集团)引入中国。“拓展训练”一词是最早将其引入国内的“人众人”培训机构对其的命名,也是“人众人”的注册商标。

二、拓展培训的应用范围及理论基础

随着拓展培训的不断发展完善,除了作为户外运动的分支,拓展培训还与许多别的学科交叉联系,例如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哲学等等。这些已经发展成熟的学科在拓展培训中加以运用发挥,将拓展培训的运用范围大大扩大,从简单的军事生存训练发展到管理培训、教育培训、心理培训等等范围,参训人员也得到增多,涉及各行各业。

提及拓展培训的理论基础,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体验”一般用来表示人们在获取经验和产生行为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将管理的理论,运用于拓展培训。关于管理学中的“沟通”、计划制订、领导、组织、控制等理论,都在项目中有所体现。

1、作用。拓展培训的作用,在于他与常规教学的不同的情景设置,给参训者带来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拓展培训自然、“险峻”的情景设置,满足了人们的冒险的需求,让参训者可以再安全的前提下去冒险去体验,以从中感悟到各种理论,发掘自身潜能。有学者说:“拓展训练创造了一种非常态的情景,从这样的情景可发现自身平时意识不到的缺陷、盲点和潜力,使人强烈的体验到个人奋斗的成就感和集体作战的愉,这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将起着正迁移的作用,使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将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

2、优点、好处。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拓展培训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研究拓展培训,我们发现拓展培训极大的激发了参训者的个人潜能,使人身上最出色的部分得到升华。总结来说,拓展培训有如下好处:(1)有利于帮助参训者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2)有利于培养参训者挑战自我、不畏困难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参训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有利于强化团结协作意识。

三、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中拓展培训的体现

(一)儒家的教育思想

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温故知新”、“身体力行”都是儒家一贯的教育主张。“温故知新”是说,温习旧的知识,能得到新的体会。也是说回忆过去,能更好的认识现在。“身体力行”是说亲身体验,努力实践。

在拓展培训中,培训师会不断地诱导参训者去身体力行地完成培训项目。在分享过程中,温故知新的方法也是时刻存在的。培训师不断地引导参训者回顾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用简单的、大家熟知的道理进行分析,使参训者得到新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得到提高。

1、孔子的教育思想。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说给他一条鱼,不如教授他打渔的方法。同样在教学中应当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钻研,使学生充分领悟知识。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认为老师应当循循善诱,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

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对于这句话,东汉郑玄的解释比较确切,他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说则举一隅以语之,其人不思其类,则不复重教之。”(何晏《论语集释》引郑玄注)这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主动来思考,只有在学生处于想懂却懂不了,想说却说不出的状态时给以诱发引导,这样教学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以这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这种老师对学生不断诱导,启发其学习的方法在拓展培训中有很大的运用。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对参训者不断启发诱导,让参训者在培训过程中领悟到要学习到的知识。

在教学方式上,孔子多采用对话方式,提倡内省。在《论语・八佾》中记载: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在对话中,孔子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予子夏,而是用比喻的方法表明自己的观点,令子夏自己去体会。《论语・公冶长》记载了另一段对话: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在这段对话中,孔子并不先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在弟子们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不对弟子观点进行评说,只表明自己的观点,让弟子自己去思考。

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拓展培训的分享过程中得到了体现。拓展师在完成项目过程后对参训者进行分享的过程,让每位参训者都发表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再点明培训项目中的知识点,让参训者得到最深刻的知识体验,以达到最好的培训目标。

2、孟子的教育思想。孟子曾说过:“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孟子・离娄下》)这句话是说,君子深造要有正确的方法,这就是要求他自觉的追求而得到。自觉追求而得到的知识,会掌握的比较牢固,掌握的牢固,就会积蓄的很深,积蓄的深,就会取之不尽,左右逢源。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孟子主张学习的深化,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要独立的思考。

在拓展培训中,处处体现着要参训者自己学习知识,在项目过程中自己体会到团结协作、勇于面对等素质,通过这种深刻的体会将这些素质转化成参训者的自身素质。

(二)墨家的教育思想

1、墨子的教育思想。《经上》曾经指出:“知、闻、说、亲。”《经说上》有解释说:“知:传授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这是说,人的知识来源有三种:一是亲知,就是亲身经历得到的知识;二是闻知,就是传授得来的知识;三是说知,就是推论得来的知识。在这三种知识来源之中,“行是知之始”。亲知是一切知识的根本,闻知与说知在亲知的基础上发挥作用。

亲身经历以得到知识,是拓展培训的精华所在。参训者亲身参与到各种培训项目中来,在各种环境和各种条件下不断地经历、体验,以得到关于事物的亲身感受和见解,从中感悟到培训项目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

2、庄子的教育思想。庄子的思想中表现出了三种认知方法和途径:感知、思辨和体悟。从教育方面来考虑,这说明学生学习知识是逐步发展的。在这一认识途径中,有很重视学生的认知过程,重视个人思考。

庄子的思想中有效法自然的自然美育观。他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者,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知北游》)

庄子的这句话,这种效法自然的方法从教育方面来理解可以说学习不是单一的读书,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很大。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走出书房,在实践中学习,并且对于他们对自然的观察、独立思考,努力从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在拓展培训中,正是运用这种效法自然的方法让参训者走出教室、走出办公室,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各种培训项目,使得参训者在自然环境中感悟到知识和哲理。

四、结束语

拓展训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着极高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拓展训练不光注重学生能学习到的知识内容,更注重学生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习。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古代教育思想中有很多拓展训练思想、方式的体现。将古代教育思想中观点和拓展训练结合,丰富了拓展训练的理论体系,可以更好地发展中国的拓展训练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邱椿、古代教育思想论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2]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3]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

[4]张传燧、解读中国古代教育思想[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5、

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安全培训 教学 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139-0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网络技术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更新之中。多媒体技术作为网络技术中一个独特而又复杂的体系,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其作用更是深入人心,成功的克服了许多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尤其是的学生创新能力培训、个性化发展方面更是发挥出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但是就多媒体技术在安全培训教学中的应用还较少,各种教学方法还不够成熟。因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安全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达到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

一、安全培训工作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目前,安全问题已成为党、国家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之一。安全培训作为安全生产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它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用不断体现,安全培训意义也越来越重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做好安全培训工作日益被人们重视,但是因为传统培训方法的单调性和缺乏真实感的影响,使得安全培训工作效果一直不是很明显,自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这一问题才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和处理。

在当前经济条件下,我国市场逐渐好转,社会各个行业的经济效益普遍增强,与此同时各地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尽管国家对这些问题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每年仍然都会有不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轻者造成社会经济的损失,重者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就这些安全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其中大多数的安全问题产生都与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高、安全操作规范合理有关,因此做好企业一线员工培训工作至关重要。但是由于传统的安全培训工作理论多而实践少、讲的多而记得少的现象。使得这种培训模式的效率受到极大的影响,基于此就需要我们在培训的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优化和改进培训措施,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性。

时至今日,在企业安全培训工作中,信息技术是否得到有效、合理的应用已经成为衡量员工培训质量和效益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大多数企业在安全培训工作中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培训规章和制度,并研发出了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安全培训新方式,这种技术的应用有效的保证了培训质量,提高了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认识水平,切实的保证了企业安全生产,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

二、多媒体技术在安全培训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安全培训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多媒体技术作为目前教学领域中采用最多的技术手段之一,它以文字、图像、声音、图形和计算机程序合理的结合了起来,进而形成了以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和人机交互方式为主的培训新手段。这种培训新方法的应用有效的改变了传统落后的培训措施,减少了培训成本、提高了员工配训效率。

在传统的培训工作中,大多数的培训工作都是以教师讲解、员工记录为主劲性的,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以及实践水平地下的特点,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笔、一板、一书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而且极大的限制了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造成厌学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互动教学方式得不到充分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堂教学已经进入了整个教育领域并迅速得到发展。在安全培训教学领域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的应用。

三、多媒体教学在安全培训中的应用

1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普及,优化了教学手段,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取得了省时高效的教学效益。

2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技术能从多种途径获取与加工信息,可提供多种文本、图片、声像资料信息,通过网络还能在更大范同内获得更优质的信息。理论上,上述优势对于课堂教学必将产生积极作用。但这些优势仅表现出了该技术的功能性和工具性特征,是一种泛化的技术性存在。对课堂教学来说,它一定就是优势。

3 多媒体技术在安全培训中能解决的问题

3、1利用多媒体教学效率有较大提高

多媒体教学利用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一体化界面加大了对学员的感官刺激,使得教学变得形象化、立体化和生动化,从而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这是在同样的课时内传统教学方式所做不到的。教师采用优秀的课件教学,把枯燥的安全培训内容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和学习者的反应,灵活地做出反馈,对其优化,切实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学习潜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通过实物投影和计算机系统编排的板书,既节省了课堂时间,也扩大了单位时间内的授课信息,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3、2由视觉感受代替语言想象激发了学员的求知欲望,同时图像中画面形象逼真、真实传神,能充分体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加上扣人心弦的音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结束语

总之,在煤矿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受训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达到或起到以往其他培训形式所不能产生的效果,是我们煤矿企业安全培训中值得推广和加强的一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篇8

亿童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园本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措施,为了使我园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音乐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促进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11月25日,英才幼儿园特别邀请无锡亿童音乐培训师宋老师来园进行了第二期课程培训及探讨。

此次培训主要针对小、中班音乐课程内容,分别探究适合这两个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老师们积极研讨,认真地做着笔记,同时还踊跃参与音乐游戏互动,并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向老师提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伴随着优美、欢快的音乐,老师们按歌唱歌谣、韵律游戏、玩奏乐器、音乐欣赏;等专题,探究了先进、有趣的音乐教学方法。

本次园本培训及研讨,开拓了教师们的视野,掌握了前沿的幼教资讯和先进的幼儿音乐教学法。让老师们对音乐教育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大家纷纷表示:园本课程培训对今后的实践教学很有帮助。

亿童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结束了为期五天的亿童培训,亿童老师给我们的印象深刻,依次学习了阅读,蒙数,英语等。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全面提出日常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大家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这是我们常说的话,但我们如何真正地运用起来,那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在课堂的设计上还是游戏的规划中,要注重每一个细节;,照顾到每个孩子。总之,英语教学必须遵循幼儿学习英语的规律,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重环境熏陶,开展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的英语教学活动,既可以控制学生亢奋的情绪又可以保证幼儿的正常学习,这将是我下一步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让幼儿真正地参与到活泼、生动的英语学习中来,体会学习的快乐!

亿童英语是以游戏和TPR表演形式来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语感和初步使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亿童讲师首先讲的是如何营造一个幼儿轻松学习的环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发现一种吸引自己的物品时,他的接受能力和感受力是最快的。再次也讲到了突显个体幼儿和重视集体幼儿,如何以表演的形式让个体幼儿施展自己,同时也要高度重视集体幼儿的展示。

培训中,培训老师围绕亿童幼儿英语课堂教学;的主题,结合英语教学流程,从热身活动,内容呈现,活动操练,创造巩固四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以课为例,当场展示了一节英语活动课,从活动总体设计与组织、活动流程、课堂组织、教学方法与技巧、亿童英语教学法的运用等方面对老师们进行全方面的培训。此外,老师还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与老师们互动,增强了幼儿英语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本次培训寓教于乐;提高了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对于教师开阔教学思路,丰富课堂内容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这次学习收获颇丰,我会把所学知识正确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也很感谢园长给了我学习的机会。

亿童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为了提高教师们对新教材的授课能力,有效提升幼儿园艺术教育质量,3月31日上午,幼教中心主配班教师对《我的身体会唱歌》音乐教材进行了培训,此次培训活动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此次培训邀请亿童教育机构刘老师进行讲解,刘老师首先讲解了音乐活动的四个类型:《歌唱歌谣》《韵律游戏》《玩奏乐器》《音乐欣赏》,其次又每一个题材中对重、难点的把握,之后又对教学活动的总流程(四个流程:预备导入、感知体验、音乐表现、结束活动),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刘老师将理论知识和现场体验相结合,是我们对该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经过对音乐课的培训学习,我回顾原来的教授方法,有很多不足的方面。有的时候给幼儿预设的目标太简单,不知道怎样一层一层加难度;有的时候给幼儿预设的目标又太难,幼儿根本完成不了。回顾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的理解了在唱歌音乐活动中,不仅要教会幼儿唱歌,还要教会孩子们歌唱的技巧,体验和表达音乐情趣,养成比较自觉地从音乐舞蹈欣赏过程中获取认知满足和情感体验满足的习惯,并从中获得快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自发地去感受音乐,去理解音乐,幼儿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提高了感受音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求成的需要,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又增强了幼儿的学习自信心。

丰富精彩的讲座内容、先进领先的学科理念、令人震撼的音乐动画和互动式的氛围给大家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今后一定将把学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逐步地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创新,让孩子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亿童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4为了提高全园教师们对《我的身体会唱歌》教材的授课能力,有效提升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质量,8月23日下午,武汉亿童音乐培训中心的王老师到我们幼教中心对《我的身体会唱歌》音乐教材进行了培训,此次培训活动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王老师首先讲解了在音乐活动中作为教师应关注哪些重难点,又针对教材中音乐活动的四个类型:歌唱歌谣、韵律游戏、玩奏乐器、音乐欣赏,其次又每一个题材中对重、难点的把握,之后又对教学活动的总流程(四个流程:预备导入、感知体验、音乐表现、结束活动)进行了系统的讲解,王老师将理论知识和现场体验相结合,使我们对该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经过对《我的身体会唱歌》教材的培训学习,我回顾原来的授课方法,还有很多不足的方面。有的时候给幼儿预设的目标太简单,不知道怎样一层一层加难度;有的时候给幼儿预设的目标又太难,幼儿根本完成不了。回顾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的理解了在唱歌音乐活动中,不仅要教会幼儿唱歌,还要教会孩子们歌唱的技巧,体验和表达音乐情趣,养成比较自觉地从音乐舞蹈欣赏过程中获取认知满足和情感体验满足的习惯,并从中获得快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自发地去感受音乐,去理解音乐,幼儿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提高了感受音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求成的需要,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又增强了幼儿的学习自信心。

一个下午精彩的学习活动,先进领先的教学理念、互动式的氛围给大家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今后一定将把学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逐步地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创新,让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亿童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4月31日上午,亿童教材培训中心的刘老师给我们幼儿园的全体主配班老师进行了音乐教学《我的身体会唱歌》的培训。培训老师用她特有的艺术风格,给一线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丰盛的精神大餐,穿插着有趣的互动游戏,不仅让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还愉悦了身心。老师们聆听着,学习着,思考着 都沉醉其中。

刘老师从玩奏乐器、歌唱歌谣、音乐欣赏、律动游戏四个内容的易难点进行的细致的分享。随后现场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大班音乐欣赏展示课《眼镜蛇与老鹰》,一直以来都没有见过音乐课能上的这么轻松自如,感觉像玩一样,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孩子们的音乐素养。也让全体参训老师和孩子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艺术性的快乐。这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音乐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对我们自身的教学有了很大提高。

通过刘老师的示范课使我们老师体会到《我的身体会唱歌》真正能做到将音乐与身体乐器相结合,此次培训活动,开阔了教师的眼界,提升了教师的音乐教学理念,教师掌握了更实际的教学技能,相信此次培训一定会让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全新的提高。

亿童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620xx年3月2日,亿童培训中心的音乐教师徐秋老师来到天山实验幼儿园为老师们做音乐教学的培训。

首先,徐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一节示范课玩奏乐器《快乐的波尔卡》。我们班的孩子有幸参加这节活动。整个活动徐老师完全是平常的问题、简单的游戏,如小朋友下午好;你平时和爸爸妈妈说话吗?用身体的哪里说话?;我们的身体除了嘴巴能说话,还可以用哪里说话?;孩子们拍手、跺脚的边说边做。徐老师带着孩子们慢慢的说、快快的说;这边做,那边合。朴实中带着真诚,深深的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快乐,更愿意听从徐老师的指令。平时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总是想尽办法的编织情景和游戏,却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徐老师这样做恰恰是以幼儿为本出发,才收获孩子的积极参与。一个简单的节奏X X|X ~~|徐老师用身体语言、模仿动物的叫声、乐器的声音,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这正是《指南》解读中的尊重幼儿艺术表现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许卓娅老师的玩音乐;的教学理论。活动在徐老师的歌唱发声练习中结束,老师唱小朋友再见!;孩子们虽然是老师再见!;但音准却相差很远。这让我反思日常的

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纯的依赖音乐音频,而忽视钢琴对幼儿音准的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