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范文

手术室工作管理制度(精选8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3-08-21 手机浏览

手术室工作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 手术室;保洁人员;培训管理

手术室是医院作为外科手术治疗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部门。国家对其环境保洁净化有着严格的标准,保洁不仅仅是保持环境的清洁,更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保洁员是手术室工作人员队伍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手术室的卫生清洁工作。他们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对保洁员的培训管理、全面提高保洁员素质及工作能力,在手术室预防医院感染、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保洁人员的管理

1、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职责及工作流程 主要包括手术部保洁员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工作质量标准及要求,各项工作流程,保洁员奖惩制度。

1、2 严格管理、专人负责 由保洁公司负责人、护士长及科感控护士负责保洁员的管理、培训及指导工作。根据保洁员的工作性质及内容制定常规的手术室保洁员培训计划及教程,并根据培训效果及国家规范要求及时改进培训计划。授课老师由科室指定高年资护士、科感控护士负责保洁员的培训及考核。

1、3 培训的目标 知晓工作规章制度及保洁员岗位职责,熟悉各项工作流程,掌握工作要求及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置要求,掌握污染物品的处理要求及含氯消毒剂的配置,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能够独立完成工作

1、4 培训的形式 因保洁工作实践性强,普遍以女性为主,具有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学习能力不强、流动性较大的特点,培训时理论应与实践结合,根据情况采取集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可通过详细讲解、实物展现、实际操作等形式培训。培训内容编印成册,发放至每位保洁员手中,做到人手一册,随看随学,对专业知识较强的内容尽量以简洁的文字、醒目的相关标志和工作流程图,在其工作场所粘贴明示。通过灵活的培训方法达到培训的目标。

1、5 培训内容

1、5、1 手术室基础知识培训 包括手术室环境、布局及管理要求,保洁员工作职责及流程,手术间管理要求,手术室卫生清洁制度,标本送检制度,手卫生相关培训,指导保洁员掌握七步洗手法及洗手要求。

1、5、2 消毒隔离知识 使其理解消毒隔离概念,改变不良习惯,牢固树立消毒隔离意识,自觉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1、5、3 卫生清洁培训 介绍卫生清洁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保洁员的卫生清洁意识,对手术间的卫生清洁工作要彻底,不留任何死角。卫生洁具分区使用及摆放,保持卫生洁具干燥卫生,不同区域保洁物品切勿混放混用。

1、5、4 含氯消毒液配制及注意事项培训 掌握各种浓度含氯消毒液的配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制成图表粘贴明示。

1、5、5 医疗垃圾分类及处置培训 掌握医疗垃圾分类知识及处置要求,如何做好封扎及打包收集方法,进行医疗垃圾交接运送登记,避免在处置过程中发生锐器刺伤或污染,做好防护工作。

1、5、6 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掌握各种防护用具的使用方法,接触血液、体液时的防护,配制消毒液时的防护,职业暴露的处理方法,树立牢固的自我保护意识。

1、6 培训的安排及考核 一般分为岗前培训和日常定期岗位规范化培训两种。考核形式通过口头提问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能够正确完整回答问题或操作规范者视为合格,回答不正确或不完整、操作不规范者视为不合格。并定期对其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能够符合医院手术室卫生清洁工作要求者视为合格,不符合者视为不合格。对不合格人员要再次培训考核,如仍不合格者要对其进行解聘,保证手术室清洁工作及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贯彻执行。

2 体 会

2、1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保洁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与医务人员相比,保洁员是弱势群体,是手术室管理者实施培养和给予关怀的重要对象,他们大多存在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自身工作没有认同感,责任心不强及流动性强等问题,而且手术室工作专科性很强,工作要求要比其他工作岗位的保洁员高。因此,根据管理对象的身心特点,引导教育护士要尊重、爱护保洁员,加强爱岗敬业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设立保洁组长,发挥其积极作用,根据手术量弹性合理排班,工作中尽量多鼓励指导,少批评,并在工资待遇上尽量体现其工作质量,使他们体会到自己的工作价值和集体归属感,增加工作的积极性。

2、2 工作有章可循 手术室保洁员的管理非常重要,健全制度和工作流程,制定完善的保洁员培训计划,加强保洁员培训管理,使保洁员工作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手术室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3 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手术室承担医院外科系统所有手术的配合工作,是一个消毒隔离要求非常严格的区域,也是医院感染控制预防管理的重要部门。保洁员需要承担许多基础而重要的清洁消毒工作,他们对手术室工作环境及医院感染知识缺乏,面对手术室的陌生环境,心理更紧张。因此,对手术室保洁员的培训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培训管理,保洁员在临床工作中有牢固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自觉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实感染管理规范,保证各科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管理质量,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徐秀华、临床医学感染学[M]、长江: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手术室工作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医院感染控制;控制对策

如今,手术室医院感染现象屡屡发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何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应经成了人们的热点话题。手术室医院感染的传播以及抗药细菌的滋生严重影响了手术室医院的医疗效果,危害了公众健康,有效采取防范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方法。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原体,不仅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鼻咽部是感染源,许多医疗环境物品的表面也存在感染体。手术室是医院感染问题最严重的地方,因此手术室感染控制也存在很多困难。本文总结了手术室感染控制的困难和对策,具体情况如下。

1手术室感染控制存在的困难

1、1手术室隔离消毒措施落实不到位 手术室隔离消毒措施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手术时手术间参观人员冗杂,手术患者没有做好术前准备,手术间环境与卫生不好,消毒灭菌药物效果不佳等。因此,手术室感染问题很难得到解决,不能有效控制感染趋势。

1、2手术室设备配置不够齐全 要有效控制手术室感染问题就必须要有齐全的医疗设备,这也是控制感染的物质基础。医院仪器设备不齐全会导致手术进行不顺利,甚至无法开展手术。然而许多科室的设备都不齐全,如空气清新设备、消毒设备不能及时更换。除此之外,器械清洗设备不全且清洗不彻底,使手术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1、3手术室缺乏工作人员 手术室的护士任务繁多,做完一台手术后,还要负责手术后各种工作。尤其是在夜间手术室护士还要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一旦遇到手术多的情况,护士人员严重不足。再加上医院手术室大多资历不深,很难配合手术人员的工作。

1、4医院不注重控制感染 医院感染病原体传播的最主要媒介是污染的手,很多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没有控制感染的意识,从而导致手术不达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质量。有调查显示,全部的护士在接触鞋业、体液后能做到及时洗手,这就表明护士意识到血液、体液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是,由于有些实习护士手洗手技术不达标,清洗不彻底,还有就是少数医师在手术进行前,手的消毒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

2控制感染的有效对策

2、1合理科学地配备设置 医院要从配备设置上来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根据本院的具体情况,及时购买洗涤设备等各种设备。及时更换层流空气过滤网装置,手术间内的走廊要具备消毒设备,这样才能达到层流净化的要求,有效控制手术室的感染,从而提高手术室医院的整体水平。

2、2消毒隔离工作的加强 要加强手术室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是保障。因此不断完善措施和规范操作流程,定时学习与手术室相关的规章制度,让工作人员真正理解学学有所用的道理,有利于控制感染。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加强个人防护,保证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做手术时佩带各种防护器具,做好标准预防。再者就是要加强环境与空气卫生管理,严格隔离和控制感染,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手术人员的管理和医院感染意识,及时做好空气培养,控制细菌的产生,从而体现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降低病毒感染率、减少患者额外的痛苦,严格地遵守手术室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在这种基础上,加强对手术室消毒灭菌的管理,预防医院内部感染,有效降低手术室的感染率,从而提高医疗护理水平,改善医院的工作质量,使医院手术室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3加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 培养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专门培训现有的人事管理人员,引进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医院要积极组织护士去其他医院进修手术室专科,护士长还应制定出全年业务计划、制定人员讲课、示范具体操作,但这些都要根据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来实行的,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使护理人员更好地配合手术人员的工作。除此之外,医院要邀请专人讲述新手术、新设备的使用和新仪器的作用,以及此次手术应该注意的地方,做好一切工作准备,熟练地配合新手术的进行。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手术室医院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有效地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使手术进行更为顺利,手术效果更好。

3结论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话题,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最关键的是增强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做好一切防范措施,有效落实各项控制感染的工作,在每一个环节加强控制。从而实现医院感染工作的完善化、制度化、规范化,以此来降低手术室感染率,控制医院感染趋势,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通过科学调整医院管理系统,探索管理对策,手术室科学化管理,把手术室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知识渗透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上,不断提高手术室的工作质量,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手术室控制感染对策,采取各项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解决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困难,最终使手术室医院的工作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有强而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冯迎辉、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难点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30(24):200-201、

[2]劳少勋、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困难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1,40(36):199-200、

[3]燕蓉、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困难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18):105-106、

手术室工作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手术室;护工;管理;院感;持续改进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7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10-02手术室是医院对所有手术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院感控制与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室护工为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就我科对护工的管理谈谈自己的体会。1资料及方法

1、1增加人员的配置我院是一家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工一直处于匮乏状态。经统计2011-1012期间我科有护工2人,24小时轮班制,共做1668台手术,其中I类手术376台,II类手术872台,III类手术232台,IV类手术188台。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手术室系统化护理的开展[2]我科新招入护工2人来应对护工人员不足,疲劳作战的情况;也使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从非护理性技术操作中解脱错来,减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1、2新进人员的筛选手术室是一个特殊部门,对新进人员的筛选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科对每位护工进行筛选,选择身体健康,年富力强,接受能力强,工作细心,能吃苦耐劳的人员在手术室工作。

1、3尽可能提高护工的待遇,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减少人员流失手术室的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必须经过学习和工作才能熟悉。为避免熟练人员的流失。科室为工人积极向院部及物管公司申请、协调,手术室护工的待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高于其他临床科室,我科并给予适当的补贴,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明显增高,工作责任感提升。

1、4人员的岗前培训及定期培训护工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与医院感染的控制及手术的顺利开展息息相关。我科对每位新进人员派专人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培训:让他们理解清洁、污染、消毒、灭菌、隔离的概念;懂得消毒剂的配制,使用方法,浓度;手术室的分区;拖帕,抹布的分区使用;正确区分医疗垃圾的、生活垃圾,识别无菌包与非无菌包,一般物品与医用一次性用物,标本送检,进出手术室、手术间原则等;明确工作内容、方法;指导他们做好自我保护,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必须戴手套操作。每月定期对护工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帮助护工树立消毒隔离概念,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1、5建立完善的护工工作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完善的护工工作制度,要求护工按要求着装,遵守进出手术室要求,分工明确,无论各班各组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按手术室规章制度完成工作。我科现有护工4人,2名男性,2名女性,分为清洁组和运送组,具体分工,见表1。

1、6建立工作考核制度,实现目标管理手术室当班护理人员每日对护工的工作督促,检查。护士长及院感质控人员不定期对护工工作进行抽查考核,并制定明细考核表来对护工的日常工作进行打分,见表2。并就近期培训过的院感知识进行现场提问或操作演示。我院实行的是医院与物管公司双重管理模式,对能自觉主动按规章制度要求工作的给予表扬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的给予严厉批评教育,与经济挂钩,并重点跟踪督查;屡教不改,不服从管理的甚至取消工作资格。通过考核强化了工人的消毒隔离观念,提高了工人的工作责任感。

表2手术室护工考核表

清洁组1是否符合要求能遵守护工人员进出手术室着装要求1按要求更换消毒后的揭脚垫1配制的消毒液浓度监测达标1手术室拖帕、抹布分区使用,使用后

正确处理,每日常规拖地、抹灰2次1手术室分区概念明确,各手术间、手术间

内用物及走廊清洁卫生达标1正确遵守洗手,戴手套要求1正确处理废物,不同的医疗垃圾能正

确使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袋装袋1特殊手术后,能在护理人员的指

手术室工作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1-136-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条件大幅提高,对健康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疾病甚至是挽救病人生命的手段,在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和新的医学模式发展的情况下,越来越向高、尖、精程度发展,如肝移植、心脏移植、颅颌联合手术的开展等[1] 。但要做到手术成功,必须保障手术的安全进行,否则会造成病人更大的伤害。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以病人为中心,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抓好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势在必行。本文现就我院近2年在手术安全管理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一个目的

确保手术安全。

2两种模式

包括三级管理模式和多环节管理模式。

2、1三级管理模式

医院建立三级安全管理网络,并引进系统整体化管理模式。各级有明确职责和规范要求,有具体的管理办法,有切实的监督措施,有行之有效的量化评分办法,有明确的奖惩原则,在运行中有信息的反馈,然后对系统中的安全隐患逐一排查,不断调整,最终使之良性运转。

2、1、1一级:安全管理委员会 业务院长总负责,下面成员由各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院感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后勤保障主任,分别管理手术室感染、护理质量的监控、手术安全、后勤保障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包括有关规章制度的掌握程度、落实情况;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护理质控、手术安全保障机制、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和药品应用问题及一次性用物的规范管理等,并根据检查结果组织讨论、评分,计入科室考核成绩,与奖金挂钩;每月进行一次相关知识培训,由各科业务骨干讲解,每季度总结一次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作为下一阶段调整的依据。

2、1、2二级:安全管理小组 由各科主任和护士长组成,管理各科医疗、护理安全。手术室护士长根据手术室实际制定安全管理计划;督促检查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的贯彻执行,对新入室人员要加强培训,使之能尽快适应工作需求;合理化地搭配人员,科学地分工,并经常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负责督促所属人员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作人员手、灭菌物品、手术室空气进行采样培养(结果存档备查),使其符合卫生学[1] ;对各类仪器、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使用情况,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及时维修、保养并登记清楚;对药品特别是急救药品,每天要检查是否足量、定位、易于取用;毒麻、限制性药品要有专人专柜加锁保管。对发现问题要及时讨论,定出防范措施,要有处理意见,并登记上报。每月填写安全月报表,作为质控依据以调整以后的工作。

2、1、3三级:安全管理负责人由各班护士具体负责。在护士长的合理分配下各司其职,并协同配合,互相监督,共同把手术室各项安全工作做好、做到位,使手术室环境整洁,温湿度适宜,用物摆放规范,仪器设备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药品基数足,无过期,定位且易于取用。巡回护士术前将手术中所用按要求和术前准备登记表准备齐全,并保质保量;做好术前访视工作,检查一次性用品小包装及灭菌日期是否合格;术中密切配合麻醉和手术医生,尤其在执行口头医嘱时,一定要大声复述一遍,确认无误方可执行,做好记录并签字,术后让医生及时补上医嘱;协助器械护士三清点(术前、术中关腹前、术后)敷料、纱布、器械、针线,并认真填术护理记录单,巡回、器护双签字;器械护士术前要巡视病人,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手术配合要求;护理员要配合值班护士做好术前氧气和物资准备,术后做好终末消毒。

2、2多环节管理模式

2、2、1护理人员环节管理 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学习、讨论、专题讲座,提高人员法律意识,要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和护士自身合法权利。对新护士要重点培训,重点跟班。

2、2、2病人环节管理 对新开展的手术、急危重病人手术,有发生安全潜在危险可能的要重点观察、重点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跟踪支持,并详细记录,以作为法律依据封存档案。

2、2、3护理操作环节管理 按技术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特别在抢救过程中,护士要冷静、沉着、不惊慌、不急躁,细致观察,判断准确,应变及时,配合恰当。输血前反复查对并签字,口头医嘱复述无误准确执行。

2、2、4时间环节管理 节假期间,夜里值班,多是急诊手术,人员又少,手术准备一定要充足,值班人员责任心要加强,确保安全。

2、2、5执行医嘱环节管理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强调执行医嘱的准确性。

3三三保障

即人员、物质、环境三方面因素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的保障。手术室护理人员良好的素质是保障手术安全进行的关键。对于新护士道德规范、法律意识、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尤为重要。术前准备是否完备关乎手术是否顺利,要分析人员、物质、环境三方面因素中的薄弱环节和不安全因素,做到“三预、四抓、两超”,即预见、预查、预防;对容易出错的时间、对容易出错的环节、对容易出错的部门、对容易出错的人,进行超前教育、超前监控。术中对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护理、对手术的配合、对器械的清点、对医嘱的执行都要求护士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而且要细心,有责任心。巡回护士配合麻醉师监测好病人的生命体征;协助器械护士做到术中物质保障并做好清点工作;器械护士配合手术医生做好手术的每一步骤。术后,巡回护士包扎好伤口,护送病人安全回到病房并向值班人员详细交代病情及用物,整理手术间,室内用物归还原处做好终末消毒,随访病人予以术后支持护理;器械护士按“消-洗-消”的原则料理器械擦干(烘烤拭油,按手术器械卡打包,灭菌备用。锐利、精密和贵重医疗器械应分别清洗、处理,放入专柜),以保障手术随时进行[1]。

4 四个举措

4、1强化制度管理

制度是保障。手术室制度有: 手术室工作制度、手术制度、接送病人制度、安全制度、清洁卫生制度等,每一项制度都是对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行为的一种约束和规范,使医疗护理行为更为符合院感要求和防范差错事故以及保障手术安全性,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使病人满意。按照制度要求健全管理组织,结合工作实际,逐步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如围绕消毒隔离制度,制定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的着装规范、外科洗手规范、手术器械处理规范、手术人员无菌操作原则、特殊感染手术的处理、一次性用品的处理等。同时结合各级人员工作职责,进行学习培训,指定专人负责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手术室人员严格执行,并管理其他人员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其操作规程,树立无菌观念,使手术安全进行。每周大查,每月就检查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以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4、2加强人员素质培养

人员是关键。手术室安全工作靠各级人员共同管理。强化手术人员素质培养,包括综合素质、专科素养、服务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教育。责任心则是更基本的保证。有了安全意识、工作责任感,才能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同时加强法制观念,提高防范措施,使医疗护理行为更为规范,服务更贴合病人利益。因此,院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在大手术、新开展手术、急危重病人手术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培训、责任强化教育,积极讨论手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防患于未然;并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答题抽查,计入考评分。奖优罚劣,从而使手术人员更注重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和安全教育。

4、3抓好护理质控

护理质量是重点。护理质控三级管理:护理部-护士长-质控员,以护理标准为依据,按系统化程序运转,采取“现场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原则[1]。

4、3、1质控小组严格质控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如查对制度,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告之义务的实施等。护士长在护理部指导下根据制度进行护理安全专项检查,每日随时查,每周不定期小查,每月大查,每季度对口查,查隐患,定措施,促改进。

4、3、2完善围手术期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制度,护理部要不时发放手术回访意见卡,根据反馈信息评估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评出护理质量优、良、差,然后计入终末质量考评分,与奖金挂勾。

4、3、3护理缺陷管理,严格督查各环节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将护理差错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并进一步完善护理差错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规范差错事故记录本。

4、3、4检查护理措施完成率,要有记录,每月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对照护理部、感染科、科护士长和质控员反馈来的检查结果给出评分,并制定改进措施,以利于持续增进护理质量。

4、4预防手术感染

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菌技术是控制手术室感染最关键的环节,是一项非常严密的操作技术。消毒、灭菌是手术室护士最应熟练掌握的技术。手术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是防止院感的基础;限制过多参观人员和人员来回流动是保障空气质量符合环境卫生学管理的要求;手术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手术操作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降低术中感染机会;术后终末消毒彻底,尤其感染手术后,器械要按高水平消毒-清洗-灭菌程序走,因为手术器械上的血迹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同时血液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病毒,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血液传播的疾病如HBV、HGV、HDV、TTV、HIV、HCMV、HTLV、EBV和螺旋体、细菌感染性疾病,此类病人用过的器械只有经过处理后达到清洁标准,才能有效防止手术器械造成的交叉感染[2],而且清洗彻底还将影响灭菌效果。手术器械齿槽、轴节等部位较为难洗,应在机洗的基础上加强手洗,特别是在活动手术器械轴节的同时用流动水冲洗,可达到良好的器械清洗效果[3、4]。清洁是灭菌的基础,直接影响外科手术患者的伤口愈合,是防止外科伤口感染的重要措施[4]。

总之,手术室护理人员只有有效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5],以细心、爱心、贴心、暖心的“人文关怀”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与各科室协调配合,才能使手术病人安全、舒适地接受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赵淑妹、手术室护理人员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5、

[2]高威,程晓东,李秀芬、杰力试纸法在检测手术器械残留血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9):1023、

[3]马小英,农风西、 4656型清洗消毒器在供应室应用中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655-656、

[4]张红玲、超声清洗机洗涤效果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847-848、

手术室工作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 手术室;工作效率;首台手术;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1-0108-04

Explor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ptimizing first operation delay

DONG Mei LIN Bei BAO Jing JIANG Ling WU Guorong

Operating Room, Ningbo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Ningbo 315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various causes of first operation delay in order to take specific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in the operating room、 Methods The delayed time of selective first operation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3 was analyzed statistically and the punctuality rates of part surgical diseases were optimized、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 was enhanc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operation delay from July to September 2013 was lower than that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3,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χ2=16、83, P

[Key words] Operating room; Work efficiency; First operation; Patient satisfaction

宁波市第二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有床位数1827张,医院现有两个手术室,其中综合楼手术室共有14间手术间,1间术前准备室和1间手术恢复室及腔镜清洗室。我院综合楼手术室是医疗资源最为集中的部门,涉及部门较多,手术室的工作效率不仅直接关系到外科室的工作效率,也直接影响到医患双方的和谐程度。我院综合楼手术室护理人员42人,2013年1~5月手术量为5284例,平均每天60台以上。为了解和掌握手术室利用率和工作效率,持续改进手术室准时开展手术的效率,促进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广大患者的满意度,我们于2013年1~6月随机抽查了206例我院择期手术的第一台划刀时间,对手术延时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分析影响手术室科学利用和工作效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关改进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我院综合楼手术室为例,2013年1~6月期间随机抽查了206例择期首台手术,7~9月期间抽查201例择期首台手术资料,其中,胃肠外科66例,肛肠外科27例,普外科28例,泌尿外科20例,骨科88例,妇科28例,甲状腺外科30例,心胸外科18例,肝胆外科25例,血管外科28例,神经外科20例,乳腺外科29例,并对所有手术的第一台划刀时间进行统计。

1、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对手术延时原因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医生迟到、临时停刀更换手术、病房术前准备不全、各种检查不完善等。

1、3 调查方法

采用即时记录的方法,设计手术患者流程、登记表,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列出推迟原因项目。同时,组织手术室相关人员利用头脑风暴,绘制鱼骨图,进一步明确主要原因,并且设立四个手术科室(甲状腺外科、妇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为优化组进行改进。

1、4 统计学处理

优化组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总例数

2 结果

2、1 手术延时原因分析

2013年7~9月手术延迟发生率低于2013年1~6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83,P

2、2各科室首台手术1~6月与7~9月准时率统计

各科室首台手术1~6月与7~9月准时率统计见表2。四个手术室进行优化后,首台手术准时率对比见表3。

3 讨论

手术室手术的正点开始是提高手术间利用率和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1]。本次调查结果表明,2013年1~6月份随机抽查206例择期手术的首台划刀时间:从第一个患者进入手术室准备至医生划刀所需时间平均为86 min,根据医院规定首台划刀时间为60 min,其中准时的为26台,准时率12、62%,不准时的有180台,占87、38%;超过120分钟的5台,占3、27%;耗时最久的为155 min,最短的为25 min。不仅延长了患者术前等候时间,加重了病人焦虑状态;而且降低了手术间的利用率,增加了手术间的资源耗能;同时加剧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拖班状况,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医疗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各科室首台手术准时率,我院手术室对2013年7~9月份甲状腺外科、妇科、泌尿外科和血管外科采用各种优化措施并设立为优化组,与1~6月份该四个手术科室首台开台准时率进行比较,见表2。7~9月份与1~6月份泌尿、妇科、甲状腺和血管外科准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针对病患与家属、医护人员、事、物四个方面,依据《手术病人流程记录表》结果,同时为了提高首台手术准时率,对部分科室首台手术进行优化后,与未优化之前的准时率相比,归纳出造成首台划刀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包括在以下几方面。

表1可以明显看出,影响首台手术准时开展的主要原因是主刀医生迟到。主要有医生在手术开展与病房查房之间的关系处理上没有衔接好、信息传达不够通畅、认识上有偏差。主观上主刀医生对医院规定正点开始手术这一制度不重视,对手术室正点开始手术没有建立奖惩制度,客观上是病房或门诊诊疗活动较多,影响其准点进行。其次是术前准备不周全,病患与手术室未能形成有效沟通,一方面主要是病人术前评估及检查不完善,缺少手术前及手术中注意相关事项的宣传,病人对禁食禁饮等概念理解错误,对术前治疗未能积极给予配合,临时性停止手术,并未及时通知手术室,致使手术开展临时更换。另一方面,病房未能完善好患者围手术期准备,对患者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及心理疏导不到位,有高血压或其他检验指标不合格者未能尽早采取措施,以及手术过程中所需物品未能准备齐全等因素,从而导致首台手术开刀时间被延误。手术和麻醉未能准时进行。在对患者医治的过程中,手术方式或麻醉方法的临时改变,手术医生或麻醉医师不能按计划进行操作,需同患者及家属再次沟通,延迟了首台手术开刀时间。同时手术室早交班时间不准时,麻醉师与护理人员交接时间过长等原因,也会造成手术时间延迟,以上因素基本都由人为导致,可以通过规范制度、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表2可以看出,从泌尿、妇科等四种外科手术7~9月份与1~6月份首台择期手术准时率比较发现,对主刀医生迟到、术前有效沟通、各类检查准备等主要内容进行优化,如根据主刀医生门诊日以及教学查房等其他相关特殊情况制定手术日,以便避开医生各种有关病房或门诊的诊疗活动;手术前一天通过短信提醒首台主刀医生,避免延误开台时间,手术当天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再次通过短信进行提醒;手术前一天向患者发放手术宣传画册,并在病房定点处播放视频短片宣传术前准备和术中注意事项,使患者全面了解病情和术前基本情况。通过以上行为干预,7~9月份四种外科首台手术准时率明显提高。

提高手术室科学管理的对策:首台手术能否准时开展关系手术室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医疗工作效率[2],导致手术未能准时开展的因素很多,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手术室制度不规范、术前准备不充分、术前有关宣传不到位、病房与手术间沟通不畅通等等都是导致手术室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3,4]。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采取多种管理方法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室的效率是国内外一直研究的热点[5-7]。为了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合理优化手术工作流程,发挥手术室医疗资源最大化,提升医疗患者满意度,建议从以下几方面齐抓共管,全面实施。

3、1实施流程管理,提高手术室利用最大化

手术室工作流程的优化是加强手术室管理的重要手段。要建立手术室流程管理质量小组,由医院副院长任组长,建立包括手术室、麻醉科及手术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流程管理质量小组,通过召开流程管理质量例会、流程管理分析例会,实行专题讨论,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对可能影响到手术准时开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查找手术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消除有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首台手术延迟现象。同时,在手术室流程管理质量小组成员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医院相关部门设计手术室工作流程结构图,制定工作时间安排表,科学优化流程管理,规范手术操作步骤,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发挥手术室最大实效。影响每日择期手术准时率的因素很多[8],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提高缩短手术时间是流程管理的有效方法,它不仅强调的是手术室的内部管理,更强调的是发挥整体合力,突出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团结与协作。

3、2开展效率管理,做好病房与手术室间的衔接

首台择期手术未准时开台的原因有多种因素,如手术医生迟到、术前准备未完成、手术取消等[9]。在首台择期手术延误分析中,医生迟到占比近1/3。一方面,手术室应当成立效率管理委员会,每周登记首台择期手术开台相关情况,包括医生到达时间、麻醉时间、划皮时间。每月统计各科室首台划皮准时率,并将数据上报质控小组。一方面,手术室要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以各个外科科室为单位,根据各主刀医生门诊日以及教学查房等其他各种相关因素合理制定手术日,做好手术室与门诊病房二者间的衔接,以避开医生各种有关病房或门诊的诊疗活动,利用医院信息网络短信平台,定时向医生发送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的短信提醒,确保主刀医生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开刀。同时,合理安排手术室麻醉、护士等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根据每日手术强度制定两头班,充分做到与门诊病房相互衔接一致,保持信息传达畅通,保证工作的一致性和协调性,提高择期手术准时率。

3、3 利用科技手段,实行手术室智能化管理

我院是大型综合型教学型医院,近年来开展的手术病种逐渐向复杂化疑难化方向发展,手术室又是各种医疗资源密集和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最具潜力的部门。让有效的医疗资源最大化地满足科室的手术需要,最有效的方式是提高手术室的利用效率,科学合理利用手术室现有资源,改变传统工作流程,实行效能化管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手段,实行手术室智能化管理,对手术室的流程和医疗器材供应等工作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一个完整实时从预约到手术结束的所有环节无缝化的监测管理体系,使手术进展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可控范围内,确保择期首台手术开展的准时性,避免手术过程中过多的人为因素,使手术流程向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3、4 制定奖惩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确保首台手术能否准时开展,建立一套奖勤罚懒的奖惩制度至关重要。以保证首台手术准时率为目标,建立手术室科学有效的手术准时奖惩制度,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最大化地追求手术时率,节约手术室有限资源。影响首台手术延误主要是医生的原因[10],制定奖惩制度,对按时开始首台手术的科室和外科医生进行奖励,提高医生按点开始手术的积极性,有效发挥手术室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效能,降低耗能。同时,还可有效地降低医疗成本,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5 加大术前准备宣传,增强医患之间相互信任

良好的沟通是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有效的沟通可以减少过多的精神压力。在首台手术时间延误的各类因素中,病房术前未准备好占到十分之一,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通影响了整台手术的顺利开展,延误了手术室整体工作的进程。因此,医院宣教科应制作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术前准备宣传画册、宣传折页、宣传手册以及卡通动漫等视频短片,向术前患者进行广泛宣传,增进手术顺利开展的认知度,提高患者对顺利实施手术的支持。主刀医生要加强术前访视和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术前基本情况,并与病房相互协调,完善患者围手术期各种准备。病房护理人员要提前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减少患者心理压力和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手术室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及时和病房沟通,完善术前准备,了解病房患者具体情况,为顺利开展手术预先做好各类调整,减少各方意识形态中的分歧,形成顺利开展手术的统一认识。

3、6 争取政策支持,加大手术室人员编制及增加手术房间

目前,我院综合楼手术室每天手术量平均在60台以上,14间手术室平均每天需完成4台以上手术,按平均每台手术所需时间加接台准备时间为3 h计算,每日手术间工作负荷为12 h。实际手术室使用时间远超过手术人员正常上班时间。且每年我院的手术量在不断增长中。手术间日均完成手术量逐步增加[11],手术间利用率增加,工作人员超时工作时数增加。所以提高首台手术开刀时间,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除在制度规范、硬件设施改进、强化术前宣传等方面做好外,还应在手术室的现代管理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按照年手术量增长速度,根据手术的难易系数,科学规划调整手术间,相应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数,科学配置手术室护理人员,防止疲劳作业、延时作业,出现医疗质量等安全隐患,从而满足医院手术量增长的发展需求。

由于手术室的配置和运营非常昂贵,外科手术越来越专业化和复杂化,临床科室对手术室和时间的竞争也变得激烈[12],只有各部门之间加强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各尽其职、相互配合,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手术推后延迟窘境,减少财力浪费,降低运行成本,强化手术室管理水平,提高医院医疗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13-15],确保医疗质量安全,为手术患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山慈明、 法国医院手术室提高使用率的方法[J]、 中华护理杂志,2006,1(12):1146-1147、

[2] 张建,陈宁波、 择期手术延误原因调查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25-126、

[3] 李晶,杨松凯,孙迎娟、 手术室流程优化后连台手术间隔时间的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2010,30(3):29-30、

[4] 张丽华、 流程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杂志,2008,25(11B):55、

[5] 陆云,居益君、 业务流程再造在手术室卫生材料管理中的应用[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8,19(4):37-38、

[6] 蔡仁美,祝慧琴,尉国莲、 关键流程在手术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杂志,2008,25(5A):59-60、

[7] 李晶,杨松凯、 手术室业务流程优化提升手术台利用率[J]、齐鲁医学杂志,2010,25(2):178-179、

[8] 王仁红,陈家应,唐利健、 流程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39-1140、

[9] 李莉艳,杨永斌,王敏,等、 影响首台择期手术准时开展的原因分析及管理控制[J]、 西南国防医药,2012,34(1):359-360、

[10] 梁宁,马利,胡俊,等、 麻醉科流程优化中规范首台手术开始时间在快通道手术中的作用[J]、 广西医学,2012, 34(1):43-45、

[11] 梁爱群,罗子平、 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9,7(9):35、

[12] 娇艳京,魏彦姝、 手术室护理时间利用的分析与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70-72、

[13] 陆宇波、 首台手术准时率对医患双方的影响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7):110-111、

[14] 李莉,徐志芳,王梅心,等、 手术室上班至首台手术开始间隔时间与连台间隔时间的调查分析[J]、 中国护理管理,2013,8:63-66、

手术室工作管理制度篇6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6(a)-0146-04

Influence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and nursing work quality by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LUO Xianhui

Department of Infection Contro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uini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Suining 629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influence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the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and nursing work quality by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Methods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6,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uining City, the clinical data of 4020 operations were analyz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different time quantum, the 2000 operations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s management group, the 2020 operations from June 2014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s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The sampling results qualified rate, nursing work quality score, risk event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the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patients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sampling results qualified rate of operation room air, body surface, medical and nursing staffs hands, ultraviolet radiator, aseptic materials of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operati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nursing staff training, nursing safety,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humanistic care and nursing documents management score of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operation sequencing errors, surgical instruments no plete, histopathological specimens pollution, disinfection quality rate no qualified in operation room of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operation patients in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the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by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can improve sampling results qualified level and nursing work quality, decrease risk event rate, increas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Infection control; Influence

感染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是指机体创伤或者某些部位受到致病因子侵袭,形成应激性反应的过程[1-2]。手术室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一种,是手术过程中因相关术中操作、消毒措施不规范引起的[3-4]。手术室作为各类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科室,其也是感染的易发地,手术相关器械、各类敷料、医护人员的手和手术室内的空气、消毒液等都可能成为造成感染的媒介。手术室相关的消毒工作和感染控制有着的密切的关系,不仅关系到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水平,甚至和患者生命安全有着密切关系[5-6]。循证管理措施来源于循证医学,其主要参照循证医学内容,提出手术室感染发生的问题,建立循证支持,实施循证管理措施,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手术室感染控制质量[7-8]。本研究通过对遂宁市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4020台手术情况进行观察,拟探讨循证管理在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影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我院进行的4020台手术情况进行观察。2012年5月~2014年5月进行的2000台手术作为常规管理组:男1200例,女800例,年龄21~74岁,平均(49、8±16、7)岁;手术类型:腹部手术980例,胸部手术20例,头部手术700例,四肢手术300例;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及以下1100例,大学及以上900例。2014年6月~2016年5月进行的2020台手术作为循证管理组:男1221例,女799例,年龄21~74岁,平均(49、8±16、7)岁;手术类型:腹部手术981例,胸部手术19例,头部手术698例,四肢手术302例;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及以下1103例,大学及以上917例。两组手术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手术患者和/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常规管理组

按照传统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分区管理,给予患者口头健康教育结合临床手术实践护理操作。

1、2、2 循证管理组

1、2、2、1 建立循证管理组 由护理部主任担任循证管理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包括骨外科、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急诊外科副高级职称以上医生各1名和手术室护士长共同作为督导员,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组员,根据责任护士不同职责,分管手术室各个片区。

1、2、2、2 提出循证问题 根据手术室感染情况,提出具体的问题,主要包括医护人员业务素质不能满足感染控制工作要求、手术室相关消毒操作不规范、消毒操作制度贯彻不彻底、手术室污染区清洗不彻底、相关护理人员防护措施重视程度不够。

1、2、2、3 建立相关循证支持 首先是查询相关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的资料,手术室感染发生的原因、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性手段、护理质量系统评价、先进的感染控制方法等。综合整理相关资料,结合本院实际工作经验,针对手术室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选择最合理、最有效的证据,建立一系列的相关循证管理措施。

1、2、2、4 循证管理措施的实施 ①培训:针对腹部手术、胸部手术、头部手术、四肢手术临床特点,给予手术室感染控制针对性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手术室感染意识,建立手术室感染控制理念。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每一次培训后,护理人员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对于已经发生的手术室感染问题进行整改,同时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②进行规范性的消毒操作制度:根据手术室相关的器械,采用正规化的消毒措施,按照规定按照消毒操作制度执行,不能漏项。③建立适当的手术器械污染物清除评价标准:每一次对手术室相关器械进行清洗,去除污染物,由小组长进行器械污染物清除的检查和监督,定期对手术室相关器械去污情况进行抽查,尽可能地完善去污监管制度。④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护理人员向患者耐心的讲解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防护措施,注意保证患者的个人卫生和清理消毒。加强医护人员感染流程的培训和患者防护措施的指导,严格的要求医护人员保证手卫生,各项手术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⑤做好感染控制措施的评估和改进:在实施循证管理措施后,手术感染控制质量进行追踪和评估,如果发现不足,要及时的进行整改,保证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持续性的改进。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手术室采样结果合格率情况

参照《消毒技术规范》[9]《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0],主要观察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紫外线灯、无菌物品采样结果合格率情况。

1、3、2 ?^察两组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

采用考核评估的方法,主要针对环境管理、护理人员培训、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监控、人文关怀及护理文件管理进行评价,每项指标分数范围是0~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护理工作质量越高[11-12]。

1、3、3 观察两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排序错误、手术器械不齐全、组织病理学标本污染、手术室消毒质量不合格发生情况。

1、3、4 观察两组手术患者满意度情况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医护配合、护护配合、器械准备、操作技能、隐私保护、术后方式、术后宣教等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每项评分范围是0~100分,通过加权处理,总分设定为100分,分数高于80分说明手术患者满意,反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Y果

2、1 两组手术室采样结果合格率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紫外线灯、无菌物品采样结果合格率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室环境管理、护理人员培训、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监控及人文关怀及护理文件管理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排序错误、手术器械不齐全、组织病理学标本污染、手术室消毒质量不合格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4 两组手术患者满意度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患者满意度(2000例,99%)高于常规管理组(1600例,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9、21,P < 0、05)。

3 讨论

循证医学模式可以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循证管理在临床医护人员中广泛的应用,其服务的中心逐步向“以患者为中心”过渡,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3-14]。手术室感染控制是医院感染管理学中的重点问题[15-16]。有资料显示[17-18],手术室感染发生比例占医院感染总发生率的30%。有效的手术室感染控制对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建立手术室感染控制相关措施的过程中,结合循证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质量,以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将临床经验和感染控制理论紧密的结合,建立循证依据,创新循证管理措施,实现循证管理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感染的发生率[19-20]。手术室感染控制作为院感的主要内容,加强手术室感染流程控制强调的是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对感染控制结果进行系统性的评价,促进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更加贴近临床实践,相关措施更加简便易行、有顺序[21-22]。

手术室工作管理制度篇7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患者56例,其中观察组28例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45、8±23、8)岁;其中普外科手术11例,妇产科手术8例,泌尿外科手术6例,骨科手术3例。对照组28例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2、3±7、6)岁;其中普外科手术12例,妇产科手术9例,泌尿外科手术4例,骨科手术3例。手术室在进行人性化管理前后的医生及护理工作人员的组成、环境、设备均无较大的改变,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人性化关心和爱护人性化护理管理即尊重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就是人性,是人所特有的正常情感和理性。人性化管理的关键是进行感情的沟通和交流。在手术室中进行工作时,护理管理者要协调好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使大家保持愉悦的心情在和谐的环境中工作;及时了解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活动、情绪变化及其对工作的感受,深入了解护理人员的需求,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及时关心她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从而激励和调动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努力使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达到安全护理,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使其以良好的状态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

1、2、2合理分工护理管理者应善于充分地了解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的特点,根据其不同优点进行充分合理的分工,减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使其有足够的空间将特长发挥到极致,让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每一位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护理管理者不仅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位护理工作者的职业生涯规划,推选优秀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出去进修和学习;而且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位护理人员的生活实际状况并进行合理排班,减轻护理工作人员的负面情绪和各种压力,为手术室创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2、3健全的护理管理制度完善护理管理制度,使手术患者的疾病治愈率、满意度上升,并发症减少。同时护理管理者也需要采用一些有效手段激发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了使手术患者的疾病治愈率、满意度上升,并发症减少,护理管理者应该以严格的护理规章管理制度为准绳,预防差错和纠纷的发生。应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另外,护理管理者要定期进行组织培训,严格执行操作标准,增强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规范意识,并定期对其护理操作及技能进行考核和评比,从而激发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手术室进行人性化管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治愈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各种手术患者的不断增多以及住院患者对护理需求及层次的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模式已逐步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方向转变,从而使得常规的管理理念不能满足当前外科手术室的各种要求。对手术室进行人性化管理,对护理工作人员及患者的需要进行关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手术室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服务于进行各类手术的患者。人性化护理管理是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的核心和发展方向,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是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正确的选择,其最终目标是追求全方位的和谐发展,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导向。手术室通过进行人性化护理管理,与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激发其对工作的热情,营造了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使每个医护工作人员都在合适的岗位上有表现的机会,从而有助于手术室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手术室服务质量的提高。本研究表明,实施人性化的护理管理后,患者的治愈率、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充分说明本院通过实施人性化的护理管理措施后,激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精神和素质,从而使医院更好地运行。由实践可以看出,在手术室进行人性化护理管理后,不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而且也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为医生提供了更加真实可靠的病情动态变化信息,使医生、护士、患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在手术室进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患者的安全,使手术顺利进行。

4总结

手术室工作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 前馈控制;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5(b)-015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on room by feedforward control、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90 cases of operation patients in the operation room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det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carrying out feedforward control management or not: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group 40 cases and feedforward control group 50 case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level, nursing work attitude, safety management assessment of nurse, nursing error behavior, nursing documents writing quality score, operation sequencing errors, no plete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histopathological specimens of pollution, the disqualification of operating room disinfection quality, postoperative plications rate and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level[(86、3±13、4)score], nursing work attitude[(85、6±12、3)score], safety management assessment of nurse[(83、6±11、7)score], nursing error behavior [(84、8±12、2)score], nursing documents writing quality score [(86、2±13、3)score] of feedforward contro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group[(75、4±12、2),(74、3±11、1),(72、9±10、5),(73、3±10、2),(75、6±11、7)score]、 The operation sequencing errors (0), no plete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2%), histopathological specimens of pollution (0), the disqualification of operating room disinfection quality (0) of feedforward contro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group (5%、7、5%、5%、5%), postoperative plications rate (4%) of feedforward contro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group (27、5%), satisfaction (98%) of feedforwar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group (87、5%),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on room by feedforward control can improve nursing work quality, decrease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and postoperative plications rate and increas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Feedforward control; Operation room;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Application effect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各类新型手术方式和手术不断被探索和突破,手术适应证得到了明显的扩大,手术需求也随之增加[1-2]。随之而来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广泛的重视,充分提高了手术周转率,保障手术室内工作高效率运行,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3-4]。前馈控制属于一种主动性控制管理措施,其可以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将风险事件解决在初始阶段,是一种“事前控制”[5-6]。本研究通过对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手术室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拟探讨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手术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是否实施前馈控制管理进行分组,常规管理组40例,年龄20~70岁,平均(41、5±16、5)岁,手术类型:关节置换术25例,关节内固定术15例,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及以下23例,大学及以上17例,脑力劳动者22例,体力劳动者18例,前馈控制组50例,年龄21~71岁,平均(42、2±16、6)岁,手术类型:关节置换术29例,关节内固定术21例,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及以下29例,大学及以上21例,脑力劳动者28例,体力劳动者22例,本研究均在我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进行,两组手术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管理组按照医院手术室护理常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患者身份标识制度、查对制度、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等。

前馈控制组按以下方法进行:①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进行汇总分析:针对手术室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因素、技术因素、器械因素、手术室感染因素等几类[7-8]。②建立相关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计划: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导入前馈控制理念,预防安全问题发生,对于相关的流程、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整改,整改后进行检查和考核。督促护理人员将各项制度落实执行,及早预防、及早控制。③做好手术准备工作:手术前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术前准备、骨折手术治疗的基本过程,交代手术的重要性,术中需要的配合。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核查意识和慎独精神,执行术前二查、术程三对的制度。④对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室护理安全培训:对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进行完善,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使其可以意识到手术室护理工作是患者治疗防范的最后防线,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手术室各项流程、规章制度。⑤加强前馈控制管理措施:首先,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对医疗安全知识进行学习,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责任心:强化团队意识,保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使病房护理人员和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紧密衔接,弥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遗漏和不足[9-10]。最后,强化风险评估:护理人员准确地掌握患者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风险性,事先做好预防,防微杜渐。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 主要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护理工作态度、护理人员安全管理考核、护理差错行为、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进行评价,每项指标分数范围是0~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护理工作质量越高[11-12]。

1、3、2 观察两组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情况 主要观察两组骨折患者手术排序错误、手术器械不齐全、组织病理学标本污染、手术室消毒质量不合格发生率情况。

1、3、3 观察两组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 并发症主要包括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僵硬、坠积性肺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坏死、延迟愈合、术后感染等。满意度评价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13-14],对术前准备工作、术中配合工作、术后指导工作等进行评价,总分数为100分,80~10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针对骨折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

前馈控制组理论知识水平、护理工作态度、护理人员安全管理考核、护理差错行为、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情况

前馈控制组手术排序错误、手术器械不齐全、组织病理学标本污染、手术室消毒质量不合格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

前馈控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组,前馈控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骨折是骨外科常见的疾病类型,骨折患者多是由于车祸或者意外性事故造成的损伤,患者因事故发生的突然性,心理上和身体上均没有做好准备,此时需要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医护环境[15-16]。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手术室是对患者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效果直接关系到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水平。因而有效的控制和把握手术室安全隐患,对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7-18]。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9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前馈控制管理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管理组40例和前馈控制组50例。观察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其中前馈控制又被称为事前控制或者预防控制,是针对输入环节实施的一种控制方式,其通过事先控制不利因素,对护理工作开展之前,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从而对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和效果的扰动因素进行控制,从而防止工作中出现偏差,保证系统的安全程度,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前馈控制的特点是针对源头,防患于未然,有一定的控制效应,从根源上杜绝偏差造成的严重后果,同时又可以反馈控制无法弥补前期伤害[19-20]。对于手术室而言,手术过程中面对的是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属于健康之所系,生命之相托的特殊服务关系,安全保障是重点中的重点。将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领域,对于风险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的失误、护理管理不当、手术设备故障等对患者身心的伤害,保证患者获得最好的临床疗效和预后。

结果表明,前馈控制组理论知识水平、护理工作态度、护理人员安全管理考核、护理差错行为、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组,提示前馈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和水平。强调手术室流程、规章制度执行的重要性,树立“护理质量=生命”的理念,促使护理人员遵守知安全、懂安全、守安全的原则。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职业操守和责任心。

有资料显示[21-22],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因素、技术因素、器械因素、手术室感染因素等几类。其中管理因素主要是术前方式不到位、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患者手术排序错误、手术部位安置错误、手术器械准备不齐全、组织病理学标本保存不当,这类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护理人员缺少责任感和手术室内各项管理流程有缺陷[23-24]。技术因素主要包括手术安置不妥当、患者导管发生脱落,这类因素的原因主要是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不强和护理工作缺乏责任感。器械因素主要是电灼伤器械零件丢失,发生原因是由于手术室器械管理流程缺陷,缺少统一的发放和回收制度。手术室感染因素主要是缺乏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观念,这类因素的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医源性感染的安全意识。本研究中,前馈控制组手术排序错误、手术器械不齐全、组织病理学标本污染、手术室消毒质量不合格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组,提示前馈控制可以更好地降低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25]。另外护理人员要保证仪器性能良好,手术器械、药品、敷料数量准确、齐全,手术过程中按照麻醉前、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之后3个不同时段进行手术器械安全核对,保证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骨折固定材料等信息准确无误,避免因过度追求手术速度,忽略手术步骤造成的各项内容核查疏漏。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术中患者心电监护、情绪波动、麻醉刺激和神经反射等危险因素。前馈控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组,前馈控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管理组,提示护理人员对手术室骨折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护理人员和患者沟通水平对手术室患者安全有直接的影响,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水平。

综上所述,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安全隐患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学平、前馈控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12):3174-3175、

[2] Yilmaz C,Girgin NK,Ozdemir N,et al、 The effect of nursing implemented sedation on th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ICU [J]、 Turkish Journal of Trauma &Emergency surgery,2010,16(6):521-526、

[3] 侯君慧,王梅,于竹芳、前馈控制在门诊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青岛医药卫生,2014,46(4):304-306、

[4] Bliss LA,Ross-Richardson CB,Sanzari LJ,et al、 Thirty-day outes support implementation of a surgical safety checklist [J]、 J Am Coll Surg,2012,215(4):766-776、

[5] 李捷,张素蓉,张宏伟、前馈控制在病区护士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3):436-437、

[6] Yan H,Zhang HW,Wu QL,et al、 Increased leakage of brain antigen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effect of immune tolerance induced by cells o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 Chin Med J (Engl),2012,125(9):1618-1626、

[7] 柏凤琴、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7):62-64、

[8] Liu L,Chen XL,Yang JK,et al、 Gliosi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conditional ephrinB2-knockout mice [J]、 Chin Med J(Engl),2012,125(21):3831-3835、

[9] 吴学薇、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31(2):84-85、

[10] Wang LR,Wang Y,Lou Y,et al、 The role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in susutained improvement of medical quality [J]、 Springerpuis,2013,2(1):141、

[11] 樊俭,陆宏伟,张大玲,等、眼科连台手术护理风险前馈控制[J]、护理学杂志,2014,29(16):36-39、

[12] Kue R,Brown P,Ness C,et al、 Adverse clinical events during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by a specialized team:a preliminary report [J]、 Crit Care,2011,20(4):153-161、

[13] 崔妙玲,应燕萍,彭雪娟,等、96例住院患者跌倒的根本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2):43-45

[14] Liu SC,Wu HH,Chen HK,et al、 Improving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by a quality control circle:a case of medication improvement team at a hospital in Taiwan [J]、 Inform Tech J,2010,9(4):692-697、

[15] 吴伟霞,肖梅,赵春静,等、前馈控制对老年白内障病人术后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34):3501-3502、

[16] Gokce N,Vita JA,McDonnell M,et al、 Effect of medical and surgical weight loss on endothelial vasomotor function in obesepatients [J]、 Am J Cardiol,2011,95(2):266-268、

[17] 刘金莲,张洪君,张晓静,等、前馈控制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1):1190-1192、

[18] Lteif AA,Han K,Mather KJ、 Obesity,insulin resistance,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determinants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whites and blacks [J]、 Circulation,2013, 112(1):32-38、

[19] 黄爱华,樊俭、连台手术护理风险前馈控制方案的设计与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27):2745-2748、

[20] Williams EM,Lee MD,Preston GW,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Soldier Health Promotion to Examine and Reduce Health Disparities (SHPERHD) Project Coordinating Center: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within a university/munity partnership [J]、 Military Med,2011,176(7):757-762

[21] 周艳,林红、手术室舒适护理对非全身麻醉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舒适度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21(9):1539-1542、

[22] Tabit CE,Chung WB,Hamburg NM,et al、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diabetes mellitus: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J]、 Rev Endocr Metab Disord,2010,11(1):61-74、

[23] 沈碧玉,刘经纬,何燕,等、同行评价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2):2094-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