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海洋作文(精选8篇)
未来的海洋作文篇1
前者是把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动划分为生产资料的部门和消费资料的部门,生产资料部门为第一部类,消费资料部门为第二部类。后者则就是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此外,还存在基础产业与加工产业分类法、资源集约分类法等,但对我国产业分类影响不大。考虑到与现行适用的海洋产业分别标准相对应,本文采用的现行产业分类标准使用的依据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该标准将我国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划分如下范围: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则是去掉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外的其他行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等。具体到海洋产业,当前我国的海洋产业分类经历了一个过程,现今的海洋产业分类主要是依据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20794-2006),我国包括12个主要海洋产业,即:海洋渔业、海洋矿业、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化工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滨海旅游业。值得一提的是,《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20794-2006)确定的海洋产业标准依据的是2002年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而不是2011年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关于《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修改稿的编制工作目前已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承担完成。我国海洋三次产业分类,即一、二、三次海洋产业结构,是按照海洋产业发展次序分类构成的海洋产业结构。按照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20794-2006),从大类上分,海洋第一产业包括养殖、捕捞、渔业服务业等,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水产品加工、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等。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涉海服务业等。按照我国《海域使用分类》(HY/T123-2009),每种产业可对应相应的主要用海类型,根据《2012年海域使用管理公报》和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每种海洋产业对应的用海类型比例也有差别,其中以海洋水产业占据绝对优势。
2海洋产业结构发展趋势探讨
目前,海洋产业结构主要包括三个结构:第一、二、三海洋产业结构,传统、新兴与未来海洋产业结构,部门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产业结构以海洋产业分类为前提,依据产业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确定。
2、1第一、二、三海洋产业结构
第一、二、三海洋产业结构指的是第一、二、三海洋产业总产值结构比例。2001年,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第一、二、三产业总产值结构比例为1颐6、42颐7、30,2005年,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第一、二、三产业总产值结构比例为1颐7、98颐8、54;2011年,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第一、二、三产业总产值结构比例为1颐9、10颐9、00。可见,我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二、三产业比重远远高于第一产业,我国海洋一、二、三次产业结构顺序正向三、二、一产业结构顺序发展。同时,在沿海省市,海洋第一、二、三产业的比值也呈现出三、二、一或者二、三、一的格局。
2、2部门海洋产业结构
可见,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油气和海洋渔业已经构成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其中,滨海旅游高居首位。
2、3地区海洋产业结构
地区海洋产业结构是以行政区划来划分,从北到南,从天津到海南等11个沿海省市区的海洋产业结构。目前,尽管我国海洋产业总体上发展迅速,但存在产业部门和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海洋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是“南强北弱冶,海洋产业工业化程度地区性差距很大,工业化水平较为发达地区是天津、上海和广东等地区。:《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2)》
2、4传统、新兴与未来海洋产业结构传统、新兴与未来海洋产业结构是参照技术因素分类,
根据海洋产业发展的时序而形成的。我国传统、新兴和未来海洋产业增加值。我国传统主要海洋产业稳步增长,如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海洋盐业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迅速,如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未来海洋产业持续增长,如海洋医药业、海洋能利用业等,但传统海洋产业仍占主导地位。
3结束语
未来的海洋作文篇2
未来的海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一个开发海洋的新时代己经来临。
在开发海洋中,人们更有效地从海洋中取得更多财富。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海底田园和海底牧场,人们正在从过去单纯的海洋捕捞时代,逐渐过渡到“耕海”时代。人们在海底田园和海底牧场中,比在陆地上的农牧场中工作得更出色、更有效,因为同面积的单位产量,海洋养殖的产量要比陆地种植高出100倍。人们将大量养殖海藻和海草等,供应陆地上的牛、猪、羊等作饲料,从而获得更多的蛋白质。世界海底田园的总产量从2000万吨跃增到5000万吨,大量的海藻、海草等也将由水下联合收割机来割取。
不仅如此,人们还建造了“海底城市”。日本一群工程师、建筑师,在离东京120千米的海域上,建设世界首座“海洋城”。海洋城内除了住宅区外,还有1个商业中心,400个网球场,8个高尔夫球场,2个棒球场,1个栽种水果蔬菜的人工田,还有纵横相连的道路。此时,深邃的海底不再沉默,将会跟大陆一样,变得热闹非凡。
越来越多的人将去发掘海洋、建设海洋,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描绘这张硕大无比的宏伟蓝图。海洋的未来向人们展示了辉煌的前景,广袤的海洋将给人类作出巨大的奉献。
未来的海洋作文篇3
但是,21世纪的科学家也只敢猜测,谁都无法真正在海洋里生存,而在今天,2113年的今天,在历经了100年的历程之后,这个大胆的猜测也早已成为了事实,绝大多数的人类已经入住了海洋,今天,就让我来带你们一起去看看未来人类的家园吧!
咕噜噜。;我站在一望无际的蔚蓝色的大海旁,微微涉入大海边缘的双脚,承受着海浪一波又一波的攻击;,那冰冷的触感使我一下子就清醒了,脚心被那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骚的怪痒痒。随着之前的一声咕噜噜;,我缓缓嚼着口中清爽的口香糖;,眼睛微微地半眯着,感受着那海风吹拂在我脸上那舒适的感觉。当口香糖;被我嚼完了之后,我咕溜一下将口中的口香糖;咽了下去。诶,你可别担心我将这个口香糖;吞下去有什么后果,我吃的这口香糖;可不是一般的口香糖;,而是一种专门为生活再海中而改造的深海口香糖。;,吃下这个深海口香糖;,就可以在大海里无忧无虑的生活啦!
当那一阵阵清凉舒爽的感受布满我的全身之际,我一个鲤鱼跳水,那略显笨重;的身体一下子跃入了大海之中,之前冷冰冰的海水更是让我在外的身体一阵阵的发抖,发颤。但是,这种感受在几秒钟之后就已经荡然无存了。那冰冷刺骨的海水渐渐变得温暖起来,整个人犹如泡着浴缸里面,舒服之极。
我甩了甩头,睁大了双眼,开始逛起了这个海洋世界。一栋栋华丽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那透明的玻璃镜面反射出璀璨的光芒,是整个城市区域更加耀眼夺目。我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迷你的小喷射器,轻轻按了按喷射器旁的一个琥珀石一般的按钮,那个精致的迷你喷射器一下子放大了10倍,变成了一个与我书包差不多的双筒喷射器。我心满意足地看着这个喷射器,像背书包似的将那个喷射器背到了背上。嘿嘿,让你们看看我们设计的水动力双筒喷射器的威力吧!我像一只敏锐的猎豹一般,将背上的喷射器开启,那双筒喷射口直接喷射出两道深蓝色的光束,远远看过去,那深蓝色的光束仿佛要融入了那蔚蓝色的海水,但又好似独独这两道深蓝色的光束是那么的醒目,那么的独特。
咻!;一声微弱的响声在这辽阔的海洋之中更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我眯起眼睛,紧紧地盯着不远处那一栋白色的房子那就是我的家,我海洋之中的家。水动力双筒喷射器的速度可是这大海之中最快的,没过几秒,那前几秒还只有蚂蚁那么大的房子此刻却已经近在咫尺。眼前的这栋精美的房子就是我特意设计的迷你蜗居室。这白色的房子外表简直更平常的海蜗牛差不多,只是将那原本仅仅只有几厘米高的小蜗牛放大了N倍,变成我们平常房子的那般大小。不单单是我这一栋房子运用了海洋里生物的外形特点,其他的房子机会都差不多,有的房子是石头形状的;有的房子则是刺豚形状的;还有的房子甚至还是鲨鱼形状的,让人一看就心惊胆战的。不仅房子的款式多样化,就连小区也变得多姿多彩了,就单单列举两个小区吧,它们一个是红珊瑚礁小区,一个是海藻小区。红珊瑚礁小区相比其海藻小区显得更加夺人眼球,那耀眼的红色为海洋增添了一抹艳丽的色彩。
人类虽然在海洋中生存,但也绝对不可以妨碍到海洋里原本生活着的生物。在每个人类身上都安装了一种是鱼类无法靠近攻击的喷雾鱼类麻醉剂。顾名思义,这种喷雾可以是鱼类麻醉,一旦被这种喷雾喷射到的鱼类,绝对回立马扭头就走,而且之后就一辈子不会攻击人类了。有了这种喷雾,人类在海洋里生活更是多了一层保障。鱼类不可以伤害人类,而人类就更不可以伤害鱼类,一旦有鱼类被人为的杀害,那么,那个人类受到的惩罚绝对不可能只是罚些钱或者关上几年,而是更加可怕的刑罚,所以,在海洋之中,鱼类与人类有着不可侵犯的保障能力。
未来的海洋作文篇4
在地球家园中,人类生活的陆地面积仅占地球总面积的29%, 71%的地球表面积是海洋。海洋是人类的聚宝盆,可以供给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丰富资源,其储量远比陆地多得多。
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的中国,幅员辽阔,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领土和长达3、2万千米的大陆海岸线,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广阔海域,是我国的“蓝色国土”。从地理构成上来说,中国是陆海兼备型的国家,此一地理特征决定了中国是陆海二元国家。海洋与陆地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海防”与“塞防”也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
从全球发展趋势上看,进入21世纪,随着陆地资源因长期的开发利用而日趋减少,人类要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球上宝贵的海洋资源。
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看,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已发展成为拥有广泛海洋利益的外向型经济大国。开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的内在需求与外在压力并存。海洋,在确保我国、安全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地位日益重要和突出。向海洋争空间、要资源,将是确保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也曾是最早开发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黄土文明将海洋文明淹没了。文化上,海洋意识淡漠;经济上,重农抑商;安全上,海权意识模糊,“海防”让位于“塞防”,有海无防。“海禁”、“片帆不得下海”的做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大行其道。由于固有的土地观念、大陆观念太强太深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发展战略基本上局限于陆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没有把海洋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世界各沿海国纷纷在海洋上“跑马圈地”的时候,中国近乎是漠然视之,迟迟未把海洋当作“蓝色国土”来珍视,而中国的一些邻国却纷纷抢占我国的岛屿并企图瓜分我国的海域。
如今,中国政府首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陆海统筹”,无疑是中国发展思维上的重大战略转变,是在分析我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未来我国发展战略需求及世界发展趋势后做出的正确选择。
坚持陆海统筹,就是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破除长久以来“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强化海洋意识、树立“蓝色国土”意识,将海洋和陆地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加强陆海之间的有机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支援,促进海陆资源互补,力求陆海并举,实现陆海一体化发展。
坚持陆海统筹,在近期发展规划上要突出发展海洋。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应把海洋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控制放在突出位置,这既是对历史上“重陆轻海”的“补课”,更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要。
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谋划海洋。目前我国的“岛屿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严峻事态不应再继续下去。要充分认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性,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部署。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不仅涉及国家的和民族尊严,更涉及国家发展的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事关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和根本利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也是大局,事关国家生存、安全和发展的大局。
未来的海洋作文篇5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海洋意识的重要意义
作为关乎人类发展的重要事业,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而且成为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高中生,积极认识与了解海洋的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高中生的历史学习。由于高中生的思想与人格正处于完善的过程中,而历史学习能够让学生通过历史人物事迹,感受到他们的伟大精神与品质,这样有助于对高中生人格的完善,为学生树立楷模,激发学生的情感[1]。例如,历史课本中的戚继光、邓世昌等,这些海军将领,能够为国家的安危作出积极贡献,而且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冒险精神,坚强的意志,探索精神,这些都是海洋所赋予的,对高中生未来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榜样作用,促进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此外,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海洋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身的爱国意识与民族精神。历史课本中的历史人物的著名事迹,尤其是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精神,可以对学生的良好的品质与精神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应该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进行积极了解,青少年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事迹的了解,学习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促进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最后,海洋意识的积极渗透,使学生对人类的发展命运具有积极的了解,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现代意识。学生通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海洋意识的渗透使学生了解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海洋危机,也直接影响生态平衡与发展。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海洋意识教育的重要实践
(一)从教材出发,积极渗透海洋意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老师应该从历史课本出发,积极挖掘历史课本中的资源。目前的高中历史课本中对海洋内容的涵盖,主要有以下几部分内容。在必修一中,主要是以甲午中日战争及鸦片战争为内容;接下来对古希腊文明进行讲述;最后,就是推出的海禁政策等。而到了必修二的教材中,从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到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以及开辟新航路,到蒸汽机船在海洋上的运用,等等,都是有关海洋方面的历史事件。而在必修三的高中历史教材中,主要有指南针在航海中的运用,还有古希腊自然科学等,这些都与海洋文化具有息息相关的影响[2]。因此,高中历史老师应该积极挖掘课本中的这些海洋方面的知识内容,并将其积极整合,将东西方不同的海洋文化与文明进行合理划分;另外,历史老师可以恰当地跳出教材,从教材之外对一些问题合理思考,这样能够促进教学知识内容的扩展。而老师可以为学生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借助补充文字材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在理解这一政策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老师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材料,而且要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借助课外收集的材料,积极帮助学生进行合理总结,使学生了解海禁政策的实施,主要是对封建王朝的合理控制,这样能够使学生对海洋的作用有积极的了解。
(二)对课外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海洋意识的渗透,需要积极开发一定的课外课程资源。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历史题材的视频。例如,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甲午海战的视频内容,使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得到一定提升,促进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积极了解;其次,老师可以为学生举办海洋知识讲座内容。通过讲座形式,能够促进学生视野的拓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使学生的头脑中渗透一定的海洋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3]。最后,可以借助海洋主题小报的编辑,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海洋知识内容的了解。例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关于海洋方面的历史事件编辑成小报形式,通过小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课本中体现出来的海洋意识,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海洋方面历史知识内容的了解。
(三)合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教学活动。
未来的海洋作文篇6
2013年7月30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提出要坚持维护海洋权益的12字方针——“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坚持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海洋战略缺失一直是中国的短板,这方面后来者不宜苛责于先行者。众所周知,制定海洋战略并付诸实施,既取决于当政者是否具有雄才大略,更取决于国家是否具有经济、科技实力及是否拥有足以保障国家海权的强大战略海军。
半个多世纪以来,共和国初则百废待举,综合国力薄弱,无暇亦无力把注意力从亚洲大陆转移到海上;继则“文革”风暴陡起,欲求国内政治稳定尚是奢望,不可能把目光转移到西太平洋;终则中国综合国力发展迅速,对陆上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却受到局限,自然谋求更便捷地开发海洋资源,为可持续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于是,把建设海洋强国提升到战略高度,孰料遇到外部世界的强力挤压,处于形格势禁的境地。
值此情况下,面对迅速变化的国内外形势,究竟应如何调整乃至制定新的海洋战略,并进行跨部门协调,以有力、顺利地实施呢?笔者认为,就中国未来维护海洋权益的立场及处理争端的原则而言,由邓小平当年提出、再次加以强调的12字方针,堪称要言不烦,大体上勾勒出了要旨,也折射出了处理争端的总的精神。
关于中国如何制定海洋战略以及经营和维护海洋利益,不少学者写了洋洋洒洒的多篇雄文。对此,笔者不赘,仅就具体事态的发展发表刍议,希望能起到见微知著的作用。
南海稳操主动权,无须争一日之雄长
中国与若干东南亚国家在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以及与日本在钓鱼岛主权归属上发生的争端,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矛盾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当前中国落实海洋战略、维护海洋利益的重点。这两个矛盾焦点就像拦路虎一般,在起跑线上挡住中国落实海洋战略的征途。在两大难题未获解决的情况下,欲求落实大国海洋战略只能是侈谈。
南海、东海争端,原因不外乎主权归属纷争。然而,就涉及国家安全层面而言,列国所处的战略态势和主动性操在何国手上,却是截然不同的。在国家战略层面,谋划是否精到,盘算是否周全,相关情势的趋向以及演变的最终结果会大相径庭。
总体上,在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争端中,中国无疑稳操主动权。放眼看去,中国无须当下在南海动武,这样会使局部情势复杂化。眼前中国在南沙群岛鏖兵面临下述不利因素:
第一,南海诸多岛礁远在中国海军航空兵作战半径之外,却处于越南、菲律宾诸国空军作战半径之内。在远距中国大陆的海空域作战,没有制空权则没有制海权,没有制海权则没有制交通权和登陆权。此刻中国军队攻占南海若干岛礁自无问题,长期守住这些岛礁却有相当难度。问题在于,在中国航母战斗群形成真正的战斗力之前,夺回被侵占的岛礁以后,即使排除强敌介入的不测因素,下一步怎么办?根据“谋定而后动”的用兵法则,军方在策划军事反制行动的阶段,自然应该将这层因素纳入考量。
第二,南海是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东北亚包括日、韩等国80% 以上,以及西方国家40%以上战略物资的海运要通过南海。南海交通线被西方国家称为生命线。在此情形下,美国及其盟国会明里暗里阻遏中国的行动,否则美国及其盟国要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自由调动军事力量,日后随时可能被置于非法地位。
第三,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中国本来有机会在南海大展宏图,却不此之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国乃借助西方石油公司的技术和设备,在它们占领的南沙岛礁邻近海域打下了一千余口深海油井,且已同世界所有强国包括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印度、韩国、澳大利亚等联手,结成了经济共同体,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既成事实。此时中国需要考虑的因素就远比当年复杂、尖锐多了。
自从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发表声明,强调各国必须以和平手段解决南海争端以后,美国总统、国防部长先后对此给予背书,成为美国对南海争端的既定政策。随后,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在南海问题上以不同形式作出了“选边站”的表态。在这些国家介入南海争端的情势下,既然各国不得诉诸非和平手段,则在近期内南海只有维持现状一途。
有鉴于此,既然过往失去先机,又何必在海军未获重大发展之前,急于诉诸用兵解决呢?况且,对中国来说,南沙群岛地处僻远,主权争端又涉及多个相邻国家。从中国在南沙群岛的战略态势着眼,主岛太平岛由中国台湾军队据守已逾半个世纪,中国大陆则占领、控制了永暑礁、华阳礁、渚碧礁、东门礁、赤瓜礁、南薰礁和美济礁七个礁盘,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二矣。不妨拓展一下视野:南沙群岛唯有太平岛适合人群久居,这是越南和任何东盟国家无法取代的。中国台湾驻军太平岛,是嵌入南沙群岛强有力的楔子,成为中国日后对南沙恢复行使主权时,在“文事”和“武备”方面双管齐下的张本。
多位中国学者认为,南海是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试金石,不能掉以轻心。这话说得不错,却仅从常数着眼,未把危机爆发时的变数纳入考量,对此笔者持有异议。无论眼前越南、菲律宾等国如何甚嚣尘上,只要它们拿不下太平岛,历史将会证明:在中国国力再上一个台阶后,当前它们这样那样的行动,只是瞎折腾而已。时间在中国的一边,中国无须急于在南海争一日之雄长。
两岸敌意锐降,日后国势大张
东海包括台海出现的争端,或多或少都与迟迟未予解决的台湾问题有关。东海争端主要涉及台湾前途以及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和东海油气田发生的纷争。此节专谈以台湾为中心的东海事态的演变前景。
由于中国大陆和台湾尚未统一,而且稍早两岸还处于紧张的军事对峙中,在大陆沿海一侧,战时空域的制空权受到威胁,沿海海域的安全亦未有切实的保障。从浙江、福建到广东北端,平日大陆的制空权仅止于台湾海峡中线及其延伸空域,一旦大陆战机逼近中线,台湾战机即升空反制,而在战时台湾战机可深入大陆内地十六个省份的上空。可想而知,在战时大陆沿海省份的领空安全没有完全的保障。这仅指空军作战态势而言。
至于中国海军有效的作战范围,由于两岸尚未统一,可能受到更多的限制。如所周知,从北至南,大陆沿海海域都是浅海,潜艇难以隐蔽地进出港口、基地,而水面舰艇进出港口、基地,则无时不被假想敌国布置于天基、空基、海基的各种侦查手段密切窥伺。
未来的海洋作文篇7
宁波市市长刘奇说,这不仅仅是推动宁波从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发展的战略机遇,更是全面推进六个加快战略部署,争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的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
宁波因海而得名,因海而发展,因海而繁荣。全市拥有海域面积9758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562公里。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有516个,滩涂资源约有140万亩。在海洋资源、海洋产业、海洋经济发展上,具有特殊的优势。
刘奇表示,宁波将精心谋划统筹,趁势推动新一轮海洋经济大发展,努力把宁波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宁波海洋经济的发展,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港航服务业、临港大工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岛资源开发为重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努力做到三个统筹、四个着力。也就是统筹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发展,统筹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统筹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基地,着力完善海洋基础设施体系,着力提升海洋科教研发能力,着力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宁波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示范区。
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与规划司司长王殿昌表示,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全球已经形成四个共识:第一,海洋经济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在不断提高。第二,海洋经济的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第三,海洋可再生能源成为海洋经济未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朝阳产业。第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健康的海洋。
在发展的同时,不要忘记提高海洋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现在有一些地区,已经造成了沿海地区的三个变化,一个是性变,一个是质变,一个是量变。性变就是大规模围填海造成性质上的改变。由于大规模的开发,近岸污染严重,海水质量在下降,污染趋势没有得到根本的遏制。量变是海洋物种减少和水产量的明显降低。
海洋是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空间,为缓解能源资源紧缺提供了强大的后备支撑,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全的通道,为改善民生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坚持陆海统筹,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孙景淼认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是因海而兴、因海而强,海洋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已成为世界经济新一轮发展的主战场。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空间布局、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生态文明、体制创新等方方面面。但重中之重要着力推进三大核心任务,这是浙江省海洋经济示范区的最大特色和亮点。
一是着力构建大宗商品的交易平台。海陆联动网络,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
二是着力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群岛新区将是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新区之后的第四个国家新区,也是唯一一个群岛型新区。
三是着力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要以海洋装备制造业、清洁能源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勘探开发业为重点,扶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舟山市委市长周国辉谈到,舟山依海而立,因海而名,是中国最大的群岛。利用特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海洋资源,在中国海洋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年来我市坚持发挥优势,坚定不移的推进海洋综合开发,海洋经济取得了快速健康的发展。
在国家战略高度及明确群岛新区发展的定位。建设群岛新区,是舟山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深刻领会国家战略意图,进一步审视自身的优势,汇集各方智慧,提升发展理念,借鉴国内外海岛发展的经验,以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气魄,努力把握舟山未来发展的方向,做出更加科学的定位。
舟山市将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重视向周边上海、宁波等先进发达城市学习,主动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宁波一舟山港一体化进程。
温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方勇军讲到,温州的海岛资源也非常丰富,温州是全国25个港口和48个港口对台直航的。温州的海岛有418个,全省2800多个,温州的港口资源、海岛资源非常丰富。而且要发展清洁能源,风能和潮汐能发电,温州都有很好的条件。温州拥有千万瓦的潮汐发电的坝机,还有可以入网的大型风电厂,这都是温州的资源优势。
因此温州未来借助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是很好的机遇,全力推进温州海洋经济的发展。温州的海洋经济发展,重中之重要落实在对外开放的平台上。温州以民营经济的活力展现了温州的风采,但是温州基础设施,和各兄弟市比是明显的落后,跟宁波距离相差非常大。未来温州要利用长三角海西区,特别是经济示范区对温州提出了要求,争取未来五年打造成现代化的国际港口,海港作为对外的门户,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开发开放上做进一步的拓展,将建立海关特殊监管区。
到“十二五”末,海洋经济的总产值能够达到2000多亿,海洋经济的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生产总值达到15%以上。温州港将跨入亿吨大港,开通对台的直航和对国际的通航。温州机场年客流量将达到1000万。去年末达到了500万人次。
未来的海洋作文篇8
关键词: 海洋意识 高中历史 教学实践
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事业,而且我国提出相应的海洋强国战略,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向学生积极渗透海洋意识非常必要。因此,笔者主要针对高中生的历史教学中,对海洋意识的渗透进行研究,从而积极促进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海洋意识的重要意义
作为关乎人类发展的重要事业,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而且成为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高中生,积极认识与了解海洋的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高中生的历史学习。由于高中生的思想与人格正处于完善的过程中,而历史学习能够让学生通过历史人物事迹,感受到他们的伟大精神与品质,这样有助于对高中生人格的完善,为学生树立楷模,激发学生的情感[1]。例如,历史课本中的戚继光、邓世昌等,这些海军将领,能够为国家的安危作出积极贡献,而且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冒险精神,坚强的意志,探索精神,这些都是海洋所赋予的,对高中生未来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榜样作用,促进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此外,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海洋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身的爱国意识与民族精神。历史课本中的历史人物的著名事迹,尤其是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精神,可以对学生的良好的品质与精神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应该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进行积极了解,青少年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事迹的了解,学习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促进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最后,海洋意识的积极渗透,使学生对人类的发展命运具有积极的了解,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现代意识。学生通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海洋意识的渗透使学生了解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海洋危机,也直接影响生态平衡与发展。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海洋意识教育的重要实践
(一)从教材出发,积极渗透海洋意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老师应该从历史课本出发,积极挖掘历史课本中的资源。目前的高中历史课本中对海洋内容的涵盖,主要有以下几部分内容。在必修一中,主要是以甲午中日战争及鸦片战争为内容;接下来对古希腊文明进行讲述;最后,就是推出的海禁政策等。而到了必修二的教材中,从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到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以及开辟新航路,到蒸汽机船在海洋上的运用,等等,都是有关海洋方面的历史事件。而在必修三的高中历史教材中,主要有指南针在航海中的运用,还有古希腊自然科学等,这些都与海洋文化具有息息相关的影响[2]。因此,高中历史老师应该积极挖掘课本中的这些海洋方面的知识内容,并将其积极整合,将东西方不同的海洋文化与文明进行合理划分;另外,历史老师可以恰当地跳出教材,从教材之外对一些问题合理思考,这样能够促进教学知识内容的扩展。而老师可以为学生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借助补充文字材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在理解这一政策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老师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材料,而且要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借助课外收集的材料,积极帮助学生进行合理总结,使学生了解海禁政策的实施,主要是对封建王朝的合理控制,这样能够使学生对海洋的作用有积极的了解。
(二)对课外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海洋意识的渗透,需要积极开发一定的课外课程资源。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历史题材的视频。例如,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甲午海战的视频内容,使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得到一定提升,促进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积极了解;其次,老师可以为学生举办海洋知识讲座内容。通过讲座形式,能够促进学生视野的拓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使学生的头脑中渗透一定的海洋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3]。最后,可以借助海洋主题小报的编辑,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海洋知识内容的了解。例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关于海洋方面的历史事件编辑成小报形式,通过小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课本中体现出来的海洋意识,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海洋方面历史知识内容的了解。
(三)合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教学活动。
高中历史老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与成长。例如,在学习台湾相关知识内容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不同组的内容研究不同的问题。可以研究台湾的地域特征及历史上的台湾对我国的作用,还有一些关于台湾的历史事件,另外当前我国对待的一些政策与主张,等等,这样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对海洋意识有一定的认识,促进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
总之,海洋意识的渗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人文学科,历史教学中海洋意识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价值观,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全球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所以,高中历史老师应该认识到海洋意识渗透的重要性,学会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海洋意识的形成,以此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及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曲闻天,何培英、中学生海洋意识的培养和教育[J]、新校园(中旬),2016(0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