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类作文(精选8篇)
环保类作文篇1
我是环境法专业的学生,关注我国的环境问题是我会自觉做的事,这不仅让我更加的了解我国的环境变化,特别是环境的改善,也帮助我更加深入的学习专业知识。我国生态环境变化的趋势已经不是一般的环境问题,任其发展下去将会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国际政治关系。但我们始终没有改变环境问题仍在恶化的趋势。实践证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涉及科学技术,而且涉及社会整体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只有将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有效遏制环境问题。
社会整体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ONDOC 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准则,要求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并体现为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态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与社会的其他文明形式关系十分密切。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方面的所有进步作为一个整体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要素。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另一方面,人类自身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内在地体现在人类的法律制度、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并以此作为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基本标尺。也就是说,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内在地要求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内在地包含着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内在地包含着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环保类作文篇2
一、教学分析
1、学生分析: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保护环境,已有初步认识,但还不够全面和清晰,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在教学方法上要适应初一孩子的特点,采用活泼灵活的方式。
2、教材分析:通过学习,能够关注身边的环境,使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懂得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落实环保行动,关注身边的环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为家乡环保出作贡献;小手牵大手,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人,共同保护好环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知道破坏环境,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知道保护环境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提高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
四、教学策略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设疑引思
今天,咱们一起聊一聊有关“环境”的话题。
板书:环境
我想知道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觉得什么是环境?举个例子来说明。
*演示文稿2
学生1:我们自己的家庭、学校。
学生2:森林、草地。
学生3:公园、广场。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秀美的山水、蓝天白云、茵茵绿草等等,我们身边的这些具体可感的事物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环境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小到一个家庭、一条街道、一个城市,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乃至整个地球都是我们生存的环境。那么,环境和人的关系究竟有多么密切呢?
(二)营造环境,观察分析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短片,看过之后想一想你能从中明白点儿什么道理?
演示文稿3《地球家园》
学生1:地球是人类唯一能够生存的星球。
学生2:是地球给了我们生存所必需的空气、水等条件。
师:同学们分析地很透彻,由于地球所处的空间位置,使得她能够形成生命生存所必需的空气、水等自然条件,为人类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是地球养育了我们。因此,有人说,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不能没有地球。
(演示文稿5)地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从目前人类认识宇宙的能力看,地球仍然是我们能够生存的唯一星球。所以说,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是人类共有的家园。
(三)交流操作,同化顺应
演示文稿6(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既然地球对于人类来说如此重要,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她呢?
学生1:保护好地球。
学生2:保护好我们生活的环境。
师:是啊!地球就象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我们要善待她,保护好自己的生存环境。
板书:保护环境
师:一说到保护环境,我想大家一定有好多的感觉和想法。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破坏环境后果到底有多么严重?保护和改善环境又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四)构建获得,强化记忆
咱们先不忙着回答,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一组图片。
演示文稿7—13(破坏环境、保护改善环境方面资料)
学生1:环境污染损害人和其他生物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学生2:环境污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学生3: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学生4:合理地改造环境,可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让人们生活得更好一些。
学生5:改造环境,可以造福一方。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各种中毒、生物死亡和物种灭绝、沙尘暴、水土流失造成的泥石流、滑坡等现象,都是由于人们破坏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恶果。因此,
破坏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演示文稿14)相反,
保护和合理地改造环境,就会使环境变得更加适合人们生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我国一方面北方地区淡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南方地区又有大量的淡水得不到充分利用而白白流入大海,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调集了大批专家学者经过几十年的考察论证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这一工程现在正在进行中,预计完工之后将大大缓解沿线地区的城市用水紧张状况。(演示文稿15)保护和改善环境,是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
一次次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重视了环境保护,人类就会享受到环境的恩惠,什么时候放弃了环境保护,人类就或受到环境的惩罚。”正是人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开始采取各种措施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
请同学们看图片(演示文稿16)
人们主要通过三种形式进行环保活动。
制定各种环保纪念日。
自从1960年世界地象组织为了提高公众对气象问题的关注制定了世界气象日以来,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有14个环保纪念日。其中世界环境日,每年都要确定一个主题,开展环保宣传活动。这些环保纪念日的目的是通过这些纪念日的宣传活动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醒人们进行积极的环保行动。
除此之外,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各种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使破坏环境的行为得到制裁,强迫人们的行为必须规范到保护环境上来。比如:我国现在已经十几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规定、条例等。;美国通过机动车排放立法来控制尾气污染;等等。
另外,由于环保宣传地深入开展,使得各国纷纷推出了一些有利于环保的具体措施。如:我国政府加强了河流和空气治污管理,定时河流的水文、水质和空气质量状况公告;英国推出“零碳社区”;美国则建成了“零能耗社区”。
由此,我们可以说,人类已把保护环境看作了一切工作的前提。
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地球公民应尽的义务。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五)迁移拓展,发展智力
为了确保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我们要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同学们,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演示文稿
我这里有几组资料,咱们来分组讨论一下。每组选出一名同学作好记录,再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做总结发言。
合作探究活动
四人一组,把学生分六至八个小组,确定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
第一小组:阅读:《德国人的环保意识》
小组探究:想想从自身做起,我们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请写出三——六条建议
学生总结:A、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B、随手关紧水笼头
C、不踩踏草坪
D、不攀花折枝
E、主动对垃圾进行分类
师:说得很能具体,实在是个不的主意。
第二小组:阅读:《生活中如何减少“白色污染”》《垃圾分类回收》
小组探究:1、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管理好垃圾,保证环境的清洁?
2、根据我校、我市的实情,提出处理垃圾的可行的一两项措施。
学生总结:A、在家里帮家长进行垃圾分类
B、在班里,放置两个垃圾桶
C、管理好自己产生的垃圾
D、建议学校设立分类垃圾桶;建议给市民发放垃圾袋;建议制定措施限制市民使用一次性方便袋。
师:有见解!课后可以写成书信发给环保局。
第三小组:阅读:《历年“世界环保日主题”》《“环保纪念日”》
小组探究:1、即将到来的6月5日是环保什么纪念日?
2、今年的环保日主题是什么?并试着写出相关的环保宣传标语3~5条 。
学生总结: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中国宣传主题为:“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为了那满眼的绿色,让我们一起来吧!
让蔚蓝色的天空永存!
爱布制手提袋吧!
师:大家创意好极了!希望同学们就从现在做起,当一个环保的宣传者。
第四小组: 阅读《禁食野味》《野生动物的路》
《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自然区》《环保图库》
小组探究:1、如果你去饭馆就餐,发现了用野生动物做的菜,该怎么办?
2、请你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设计一个徽标。
学生总结:A、拒食这个菜
B、告诉老板他们的做法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是一种违法行为,不能这样继续下去。
C、向到餐馆就餐的人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告诉他们野生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地球的子女,我们要象爱护自己一样爱护他们。
D、徽标:
师:保护野生动物,就要和人们的陋习作斗争,这需要勇气和毅力!让我们坚持、再坚持!
第五小组: 《水的故事》
小组探究:1、你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好办法?
2、根据自己的观察,给家长和学校提几条节约用水的意见建议。
学生总结:A、实现水的多次使用,如:用洗菜水浇花、浇地;用洗手、洗脸水冲厕所等等
B、养成随手关紧手笼头的习惯
C、小件衣服尽量用手洗
D、建议学校给每个班级发一只水桶,用来涮拖把,这样比在水管上要节约水
E、建议家长洗碗、洗澡要用盆。
师:同学们观察地十分细致,让我们把这些好的习惯保持下去,把这些好的建议尽地告诉学校和家长吧!
第六小组:地球之肺——森林
小组探究:1、平时你见到过那些破坏植被的事情?
2、就保护植被给同学们提几点建议。
学生总结:A、有人在草坪上打闹玩耍
B、有人攀折树枝
C、还有人为了自己方便把污水倒在树旁,致使树木死亡。
D、也有人在树木上刻字
E、建议:不在草坪上玩耍打闹;不随手折树枝;不在树木上乱刻乱画;学会种花种草;坚持每年种一棵树。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努力,绿化美化我们的环境。
第七小组:阅读《零碳城市》、《法国的第一座绿色学校》
《合理利用能源,保护自然资源》
小组探究:1、节约能源,我们平时能做些什么?
2、在节约能源方面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学生总结:A、在光线充足时,及时关灯
B、尽量少空调
C、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D、外出时,尽量步行或坐公交车
E、我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尽量步行做事
师:我赞成大家的做法。
第八小组:阅读《美境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
小组探究: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你打算采取点儿什么行动?
学生总结:A、我们想把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给保护母亲河组委会
B、我们主动购买有绿色环保标志的商品
C、向家长和亲朋好友宣传绿色消费
D、从自身做起,积极宣传和参与环保活动。
师:大家的想法太让我感动了。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相信蔚蓝色仍属于地球。
(六)反馈调控,提升经验
把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些总结一下,可以概括成三大项:
演示文稿
1、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2、爱护山林绿地和动物。
3、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具体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们应该从以下小事做起:
演示文稿
爱护环境,改善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参加环保宣传,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带动全社会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是一项保护人类自己,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提倡高尚的消费理念,提倡绿色消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环保类作文篇3
【关键词】环境保护法;非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
一、非人类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辨析
非人类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这对概念是随着环境伦理学的兴起而出现的一对较新的哲学概念。鉴于非人类中心主义是作为与人类中心主义的相对概念被引入的,还要先追溯人类中心主义的含义。
(一)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人类中心主义的突出特征是至上性。在它看来,人在自然界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人是万物之灵长,自然之主人;人的利益(即个人的或集团的利益)是最高的、第一的、唯一的。因此人类有权任意支配统治、处置自然的一切存在物。[1]人类中心主义的至上性特征对待人类与自然关系方面,在强调人的优越性和独特性时忘却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关联性,属于自然界的霸权主义。
(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非人类中心主义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面。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珍视非人类生命的生存权利。人类离开了自然就无法生存,然而随着人类智慧的增长和利用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与自然必须要发生一些冲突。如果要创立一事物必然要破坏一事物,或打破原有的平衡,这是自然的法则。所以非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与自然和谐相处,摒弃人类欲望的自私性和至上性。但是并不代表人类不应该驾驭和控制自然。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就如《圣经》创世记中说的“修理看守”,是一个地球管家的位置。
(三)非人类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区别。非人类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前者认为环境保护就是要保护人类之外的各种存在物或整个生态系统,而后者归根到底是保护人类自身。[2]
二、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简述
(一)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现状。1982年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9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是目前我国适用的法律。1996年后国家制定了包括水污染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环境影响评价等环境保护法律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50余项行政法规。
(二)我国环境保护法的最新发展趋势。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在其第二十七次全体会议上,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稿)》。草案稿首次提出重大政策应进行环境影响论证。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近期召开的十会议中谈及“美丽中国”问题时表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是通往“美丽中国”的一个路标:要源头控制、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环保新道路的指导思想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立法初探
“环境保护”主要是指去减少或甚至去避免造成环境的负担及危险所采取的措施或行为整体。此时应包含有三大内涵:1、为排除现已存在与出现的对环境的损害;2、为去排除或减轻现在对环境可能或潜在的危险性;3、为经由预防措施的采取来防止对未来环境的危害性。[3]
环境法是人在良好环境下幸福生活的保障。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认为环境保护就是要保护人类之外的各种存在物或整个生态系统。
(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1987年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解释为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最终是为了发展,增加人类的利益,改善生活的质量,在发展时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不应当代人的发展而危害后代人的利益,把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性结合起来,在最小污染的情况下创造最大效益。可持续发展考虑了自然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是一味的按自己的想法来发展经济,应正视自然的基本规律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顺应自然和生态系统的演进。[4]
(二)人与自然的关联:人是自然的直接存在物。陈泉生先生在《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中对环境法学方法论的基本假设——“生态人”作了深入的研究。“生态人”是具有生态主义潜能的人,也就是具有对自然法则充分尊重、为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运行而不懈追求的潜能的人。“生态人”协调人与自然的法律理念为:人类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法律的规制实现人类和其他生命形式以及与环境之间和谐、有序状态,使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处于良好或者不受不可恢复的破坏的状态,保障一切自然事物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衡平代际人类的权利和权益,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
(三)非人类中心主义与环境保护法的内在统一。非人类中心主义强调只有经过理性思考而肯定的人类偏好,才应该予以满足,而那些过于直接,纯粹感性的偏好需要被制约或节制。基于环境价值观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念的引导,人们对环境的保护应更为科学、更加的人性化。1972年的《人类环境宣言》把环境权作为一项新的人权,其中就规定“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的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富有保证和改善这一和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我们的环境立法是不是也应该以此为基点,在合理的视角下建立和谐的环境保护法律体制?站在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来设立环境保护法,是人类低下骄傲的头,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心态和态度。通过立法人本身在自然中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定位,才能创立出更适合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法律体制。
四、结语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法律的思想也在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变化,不断适应社会和谐进步,进而创造出一个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健康融洽的法律制度,更好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也为我国在环境立法上提供了借鉴的方向,完善法律制度之不足,使我国和世界的自然环境更好的与人类长久共存下去。
我们需要“以尊重自然的态度取代占有自然的欲念,以爱护自然的活动取代征服自然的行为,以保护自然的方式取代瓜分自然的劣径。” [6]这样,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建平、环境正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227、
[2]罗亚玲、环境伦理学与非人类中心主义[J]、学术月刊,2010(11)、
[3]陈慈阳、环境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4]李国明,朱成艮、论文明演进中环境法治思想之发展[J]、法制与社会,2011(12)、
环保类作文篇4
垃圾分类“传教士”
“在我小时候,水很清,在河里捕鱼是很惬意的事。”老柯感慨地说,如今水质变了,鱼儿也染了“色”,孩子们再也不能到河里随便游泳了。
老柯的家古朴而别致,客厅门口处并排放着两个颜色大小相同的垃圾桶。他说,这两个桶用来装可回收生活垃圾,其中一桶装纸类垃圾,另一桶装塑料、玻璃和废金属等。家里还有两个垃圾桶用来装不可回收垃圾,一个放在厨房,盛装厨余垃圾,一个在卫生间。
“家庭日常垃圾的60%以上是厨余垃圾,比如煮菜前摘除的菜叶菜梗,餐后的残羹剩菜,还有豆渣、果皮等。”老柯说,这些几乎是每个城市家庭垃圾桶里的主角。
厨余垃圾富含水分和黏稠物,与其他生活垃圾相混合,不仅造成垃圾转运过程二次污染,也是导致垃圾不能完全燃烧而排放致癌物二恶英的元凶。老柯介绍说,即使是先进的垃圾自动分拣流水线,对此也无能为力。厦门市生活垃圾分拣中心从德国引进的垃圾分类设备,就因为厨余导致的干湿混合而失效。
“生活垃圾分类,首先要将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干湿分离。”柯文沣告诉记者,目前福州日均产生的生活垃圾达到2300吨左右,如果能将餐厨垃圾分类利用,生活垃圾将减量过半,较大程度地降低垃圾后期处理的排放污染。
2009年退休的柯文沣早年在莆田的外资企业工作,后在上海一家环保设备厂做管理,在与国外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国外先进的环保理念,“他们会深入企业了解产品所用的材料是否环保,周边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等,有一整套的标准。” 身为公司管理人员,柯文沣以身作则,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垃圾进行了分类。
一次偶然的机会,柯文沣接触到了福建省环保协会,他便欣然加入了这个组织,把自己的环保理念带到身边的人当中,利用空闲时间和小区居民交流、挨家挨户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等,普及垃圾分类的好处。
他还联合了省环保协会,在小区内举办了垃圾分类DIY趣味小游戏,让他们了解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哪些不能回收,并让小孩子把废旧纸盒做成建筑,甚至让丝袜成为一朵漂亮的花,“让居民认识到剩余垃圾的价值。”柯文沣说,通过宣传和活动,小区居民慢慢接受了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小区里的垃圾即使进行了分类,但集中到垃圾中转站后,又混合在了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对此,柯文沣还多次借与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接触的机会,建言献策,希望垃圾分类的工作能获得实效。“垃圾分类关键是在后端也有配套的措施,政府应该拿一部分钱用于对前期的垃圾进行分类。” 柯文沣认为,只要前期垃圾分类做好,将会大大减少垃圾处理工作。
这几年,柯文沣还主动担当环保协会垃圾分类指导员职责,跑到厦门、三明、莆田等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把垃圾分类的理念和方法传播到当地。
“一米阳光”推动生态循环
在柯文沣的眼里,只要阳光能照射到的地方,哪怕小到一平方米的住家阳台,都可以将厨余垃圾转化的有机肥用于养花种菜,实现垃圾减量和生态循环。
在老柯的阳台盆栽里,用上了自家厨余沤成的有机肥,实现“自产自销”。
左手护着幼苗稍做遮挡,握着小铲子的右手轻抖几下,柯文沣与老伴一起为阳台上的七八个盆栽依次添上一层薄土。
“这是我用厨余沤肥改良过的土。”指着角落里的两大袋泥土,柯文沣向记者展示了“一米阳光”绿色种植计划的独家配方。
柯文沣告诉记者,这种沤肥法所用的基础材料很简单:一套发酵桶、一些粗红糖。日常生活产生的茶叶渣,自制豆浆后的豆渣,过期或喝剩的牛奶、酸奶,也是分解其他厨余时很好的发酵、除臭剂。
他解释说,每家每户的阳台、露台、飘窗台,只要阳光能照射到的地方,哪怕小到一平方米,都可以模仿传统农业沤肥方法,将厨余转化的有机肥用于养花种菜,减少垃圾和化学肥料使用,践行生态循环的理念。
在柯文沣家的阳台上,一字排开的大小花盆里,玻璃菜、香菜、薄荷的嫩苗长到手指般大小,西红柿苗和茄子苗则有半米多高。两株草莓开着不起眼的花,已经开始结果,5岁的外孙女每天从幼儿园回来,都忘不了盯着草莓,看红透了没有。
老柯说,仅停留在自家的绿色生态种植只能算自娱自乐,大众参与才能彰显环保的力量。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公益性项目,“一米阳光”的生命力在于分享和交流,可以无偿地为坚持生态种植的社区居民提供技术辅导与支持。
按照老柯估计的厨余分类利用能使生活垃圾减量过半来计算,以福州目前660多万的人口平均分摊,每人每天需要处理0、16千克的厨余。像他这样的五口之家,每天需要处理的厨余约0、8千克,压缩后体积约为一个普通碗般大小。
这0、8千克,是“一米阳光”力推家庭厨余垃圾沤肥的依据。老柯说,只要三成家庭能为这0、8千克的厨余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贡献一己之力,就能让城市垃圾总量减少近20%。目前垃圾处理每吨约200元,由此带来的垃圾运输和处理成本降低也颇为可观,环保效益不言而喻。
“用厨余制有机肥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它不仅减少了家庭的垃圾产量;还可以用来浇花种菜;营养液甚至还能用来清洁下水管道。其实只要举手之劳,我们就可以让环境变得更好。”老柯说。
柯文沣还一直摸索着“变废为宝”的道路。在一次食品安全的会议上,他在和一家农场的老板交流过程中就谈及,能不能把自己的厨余垃圾进行循环利用,转化成肥料,而农场提供新鲜蔬菜给他。双方一拍即合,垃圾换取蔬菜就这样形成了。“垃圾换蔬菜对农场来说是亏本的买卖,主要是宣传环保的理念,让大家认识到垃圾的再生价值”。
“环保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
从事环保公益这几年,让柯文沣认识到,环保公益是一项持久的事业,要改变大环境并非个体的力量可以完成,还需要政府相应配套的措施,“环保事业做到现在,做得有声有色,但只是停留在基础层面,还需要我们去做去努力。”现在柯文沣还打算和福州科技馆合作,在橘园洲大桥周边开发一片小型的环保生态教育示范基地,让更多城市居民实践家庭生活垃圾资源化。
对于退休后还从事环保公益,柯文沣孜孜不倦,他满带微笑地说:“只要每个人都贡献一点,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也会产生一种活力。” 柯文沣认为关心环保就是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他抽空对福州新店周边的内河进行了走访调查,取样检验,并形成报告向相关部门反映,力图通过自己的工作来影响政府部门的决策。
环保类作文篇5
论文摘要:根据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要求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要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而语文教育恰恰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基础学科、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这门学科的内涵、本文从环境教育这一切入点入手,分析环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拓展这一学科的外延、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好坏。而语文教学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同时也丰富了这一学科的内涵,使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根据教材设置和教学经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从文章中发掘环境教育题材
大学语文是学生的基础课,课文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中外作品中的各种人物生活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环境教育题材。
1、美好的环境促使人们提高精神追求。
语文课文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那么美好:蓝天绿水,鸟语花香。这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也为人类的精神追求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描绘了三千多年前周南地区的美丽景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在周南的小块岛屿上,雎鸠正在那里互相和答地鸣唱,诗人便情由景生,联想到人类美好的爱情生活。
在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描绘了秋天傍晚雨后山中的迷人景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人眼中捕捉到的是一派毫无雕琢、清新、优美、恬静而富有生气的大自然景象,使作者感受到的是一种高洁之美,在这种美的感召下,作者想往的便是洁身自好的宁静生活。
在《庐山面目》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庐山的景观:“凭窗远眺,但见近处古木参天,绿荫蔽日;远处岗峦起伏,白云出没。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了一片云海;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变成了许多楼台。”在作者眼里,世界是那样的多姿多彩,地球慷慨地把这一切景观馈赠给人类,使人类生活也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上面的例子说明:作者借助自然的没有污染景致,没有被斧凿的环境,抒发了热爱大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感情。教师可以借此教育学生,美丽的大自然是人类生活的舞台,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大自然的美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唤起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为追求美好的事物而奋斗。
2、破坏环境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环境教育外。也可利用课文中提供的反面例子,向学生说明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自觉地投身到改善生存条件、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
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就有了人类大规模地砍伐森林的记载:“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为了建造阿房官,大肆砍伐蜀地山上的树木,使得山岭光秃秃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然而阿房宫最终被一把火烧成一片焦土,环境再次受到严重破坏。杜甫的<兵车行)也记载了统治者穷兵黩武致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禾生陇亩无东西”就是真实的写照。
这些描述提醒学生,自然环境向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而人们却过分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以致生态失去平衡。受害的不仅是自然环境,还有人类本身。黄河断流,土地荒漠化等事件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这样,学生一方面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方面对语文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3,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在《淮南子》中具体地介绍了狩猎活动中保持生态平衡的方法:“畋不掩群,不取糜天;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意思是打猎的时候,不要把一群兽都捉来,不要捉幼小的兽类;不要把池沼的水都放干了捕鱼,不要放火烧林来打猎。这些措施如能真正贯彻实行,那真是做到:“护、养、猎”并举的理想境界了。可惜的是古人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却没有做到。
时光流转,我们已迈入了二十一世纪,保护环境已提到日程上来。通过环境教育,要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我们要增强紧迫感,人人为环境事业作贡献,才能使人类在地球上生生不息地繁衍。
二、在写作训练中体现环境教育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与其社会实践经验,思想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加强环境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
1、在学生平时练笔时潜移默化地灌输环保意识。
在平时写作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如写景抒情的散文,启发学生要有感而发,力争做到情景交融;在假期向学生布置调查报告时,根据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要求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考察家乡的资源与环境,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或是每到一处,把所见所闻随手写下来。通过对祖国河山的真实描写,反映眼中的生活环境,抒发心中的真实情感。
通过有目的地考察身边的环境,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这是作文训练中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同时环境教育的内容又丰富作文教学,二者相辅相成。
2,利用社会公开考试强化环保意识。
当今社会人事制度的改革,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国家公务员的考试中,环境保护也是一大热点问题。如2001年申论试题所给资料即是一名居民状告毗邻印刷公司噪音污染的事实,以及法院无法裁定的尴尬。反映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日益突出的矛盾——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以及由此带来的其他问题。
环保类作文篇6
关键词:《寂静的春天》 环保意识 蕾切尔・卡尔森
美国著名生态作家蕾切尔・卡尔森撰写的《寂静的春天》被称为美国生态小说的代表力作,其环保思想和生态文明意识对当时美国乃至全球产生了重大影响,极大激发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与环境危机。笔者拟就该部小说环保意识形成的原因、表现等方面做一探究,在此基础上挖掘其长久的现实意义。
一、《寂静的春天》环保意识形成的原因
《寂静的春天》环保意识绝不是无中生有,是基于作者本身的经历、当时时代的环境,具体如下:
1、从小受到其母亲热然自然的影响,作者蕾切尔・卡尔森对大自然有一种天生的由衷之情,奠定了其创作小说情感基调与基础。面对当时美国20世纪初期工业经济发展带来对环境与自然的巨大破坏,作为深爱大自然与环境的有良知和责任心的作者,自觉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思想作为自己写作小说的任务之一。
2、当时美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为蕾切尔・卡尔森写作《寂静的春天》提供了非常多的现实题材和时代大环境。美国20世纪初期,农业上大量使用药瓶与化肥导致空气、水与土壤的污染,工业上汽车的大量出现导致空气进一步遭到污染与破坏,生活和工业上的排放物污染大量的河道与湖泊导致鱼类生存受到极大威胁以及人类用水的污染;军事武器发展,比如核武器的实验爆炸对全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所有这些均为作者蕾切尔・卡尔森写作提供了现实版的活生生的素材。
3、当时美国思想界中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出现为蕾切尔・卡尔森《寂静的春天》提供了巨大的理论支撑。20世纪美国由于其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环境污染问题,引发很多思想家的忧虑与思考,纷纷提出生态环保的思想,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利奥波德提出的大地伦理学、罗尔斯顿提出的荒野哲学和奈斯的深层生态学等等,这些形成了当时的生态整体主义观,主张将伦理道德拓展到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要求和谐相处,反对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思想与做法。这些生态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蕾切尔・卡尔森,成为其思想中的一部分,促使作者将生态问题作为其创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寂静的春天》环保意识的体现
《寂静的春天》展现出的环保意识,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生态文明意识与低碳观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而来诸多生态主义的观念。
首先是一再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作者以一个小镇为例子,小镇污染前是绿树葱葱、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污染后导致人与动物疾病丛生,医生束手无策,指出这种惨剧出现的根源在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干预与介入,表达了作者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互依存关系的思想。为此,作者在小说《寂静的春天》中反复阐述了人与自然的互相依赖与互相制约关系,在15章中提出了今天都还非常为我们称道的观念――人与自然同处于一个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同时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就向人类提出了爱护大自然和尊重大自然的劝诫。
其次,一再批判人类过分干预自然的做法。关于这一点,作者蕾切尔・卡尔森主要通过描写化肥与农药等给环境造成各种污染现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过分开发自然行为后果极其忧虑与批判。在小说中,作者指出人类控制自然的做法不可取,因为这种极力控制自然的做法最终导致人类自身受到伤害。
最后,作者一再主张人类非中心主义的做法和思想。作者在小说中指出人类中心主义[1]是一种狭隘的、短见自然观念,人类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珍惜其他生命,重视人类以外的自然界所有成份的作用。
2、再现了当时美国现实中的环境污染现状与分析现实环境污染的原因。在小说的第十四章,作者展现了人类环境的污染带来各种困惑与疾病,通过大量的事实描述,揭示了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祸根就是各种农药的使用,同时指出使用农药将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最后导致人类自身的灭亡。
3、提出了美国政府和人类应该采取措施积极保护环境。作者蕾切尔・卡尔森在《寂静的春天》中除了分析美国当时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原因外,还提出了诸多解决这种污染的办法[2]。一是人类务必要抛弃自我中心主义的指导思想,树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大系统观念。二是在发展模式上,作者在书中提出了用科学的手段,而不是单纯采用技术的手段推动人类发展,所谓科学的发展就是在尊重与爱护大自然的基础上来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生态发展的理念。
三、《寂静的春天》环保意识的现实意义
《寂静的春天》展现出诸多的环保思想与观念,比如人类非中心主义、人与自然在发展和谐文明相处等生态环保意识,对当今我国正在推动和实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诸多的现实意义。
1、《寂静的春天》表达的人类与自然务必要和谐相处思想,启示我国当今社会发展务必要坚持保护自然前提下进行开发与发展。
2、《寂静的春天》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强烈批判,启示我们要牢牢树立生态整体系统环保主义的观念,在发展中坚持系统平衡协调的做法。
总之,作为生态小说家的蕾切尔・卡尔森在《寂静的春天》中,反复通过各个角度展现了浓浓的生态环保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美国文学界对现实社会发展环境危机的关注与思考,彰现了小说强烈的问题意识,对当时美国乃至全球产生重大的现实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霍桑、 胡允桓、 红字[M]、
环保类作文篇7
一、充分认识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重要意义
节能减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我校于XX年年7月就向学生宣传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重要意义,我校有1134人,搞好“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不但直接的节约环保效益巨大,而且帮助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积极开展节能活动
暑假之前,我校就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设计一份“我为节能能源献一策”的方案,并在家中进行节能,空调调到26度,水循环使用,请家长对孩子节约能源的行为进行评价。开学后,我们将学生设计的方案收回来,进行评比。开展“节能小标兵”和“节能标兵班”的评比,每周对各班用电用水和分类垃圾情况进行评比。
我校作为垃圾分类试点学校,开始了垃圾分类活动。我们制订了详细的活动计划,5月初进行垃圾分类有关知识的宣传,各班自备回收垃圾的纸箱,进行垃圾分类,学校定期进行垃圾回收。6月份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召开垃圾分类班会,出垃圾分类板报。7月份进行垃圾分类征文和绘画的比赛。11月份参加“减少垃圾,从我做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征文比赛,有1人获得一等奖,3人获得二等奖,5人获得三等奖,20人获得优秀奖。摄影比赛有:有1人获得一等奖,3人获得二等奖,5人获得三等奖,20人获得优秀奖。
2、积极参与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工作
为积极响应、配合、支持和参与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工作,学校以“创模”为主线开展了各种绿色环境教育,以创模宣传板报、创模知识讲座等形式大力营造“创模”氛围。
我校组织学生参加了“我为创建环保模范城献策”征文比赛,“我的美丽校园”明星片创作设计比赛和环保局举办的环保小作品制作大赛;参观“创建环保模范城”的展览,让学生写观后感,为“创建环保模范城”献一策;我校还积极参加首个“无胶袋日”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环保中心的‘节能减排明星”活动,带学生到纺织实业有限公司进行参观、访问,听公司领导介绍公司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撰写“节能减排明星”的新闻报道稿等。
这些活动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校内,走出校门,积极开展和参与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和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大力支持和宣传了我市创模活动。
四、以新课改为契机,将环境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成效显著
我校把环境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课程设置、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做文章,把开展绿色学校工作融入教学。
我校强调教授基础型课程的教师在各学科中均应注意渗透环境教育,有渗透环境教育的计划、教案及有关资料的积累;教授探究型课程的教师要开设有关保护环境的主题研究项目,组织一定规模的环境类兴趣小组;教授拓展型课程的教师要承担有关环境教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社会环境考察等实践活动。各类课程的教师定期开展有关环境教育的教研活动。
1、结合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环境教育,形成学校环境教育的特色
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课题组,组长由教科研处主任担任,副组长由科学老师和语文老师担任,其他担任综合实践课的老师也参加课题活动。我校定期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上研究课,学生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收获体会。课题组根据学校是 “国家绿色学校”这一特色开发系列环境教育专题,设立探究性学习、专题性学习,学校各年级每学期都有一个研究专题。
本学年,三年级开展“保护地球”、“我认识的花草树木”主题研究,四年级开展“肉菜市场”主题研究,五年级开展“关注汾江河”、“校园用水调查”主题研究,六年级开展“保护环境,爱我校园”主题研究。
综合实践课题组开发了“绿色消费从我做起”的校本课程,各年级分别开设了专项研究。三年级研究“植物与消费”、“动物与消费”,四年级研究“水与用水”、“消费中的白色污染”,五年级研究“垃圾与消费”、“一次性筷子与森林保护”,六年级研究“生活中的污染”、“共建我们的绿色家园”等专题。
上学期我们开展了“绿色消费从我做起”系列活动,三、四年级开展保护动植物的活动,五、六年级开展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爱护我们共有的家园活动,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上网查找资料,制作手抄报,制作课件,写建议书,写作文等加深对保护环境意义的认识,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XX学年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老师围绕“环境教育”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各年级都选择了环保主题开展活动。有的开展“校园绿化设计”;有的开展“校园里的浪费现象”调查;有的开展“白色污染”调查。老师们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调查、访问,围绕“校园绿化设计”这一实践活动,我们对有草木和没草木的地方做了对比实验,发现有草木的地方温度至少比没有草木的地方温度低4—5度,有草木的地方,灰尘很快就被草木吸收,从而认识绿化的意义。学生们根据观察积极地提出建议,写出调查报告,制作手抄报,向学校提出加强环境管理的建议。围绕“校园里的浪费现象”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对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发现学校的浪费现象,结果发现校园里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主要是有的同学一回学校就将课室的灯打开;有的学生洗饭盒将水龙头开得很大,不停地让水冲洗饭盒;倒剩饭菜,有的学生看到不喜欢的饭菜,马上就倒了或吃了一点就倒了。于是,实践课题组的同学写出倡议书向全校同学发出节约能源的倡议,还制作了手抄报,撰写了调查报告。综合实践课上老师们还指导学生从网上搜索、查阅了大量资料,下载有关资料;与学生一道制作以环保为主题的电脑小报,课件,撰写了调查报告。六(1)班和六(5)班撰写的“校园绿化设计”和五(1)班撰写“校园里的浪费现象”的调查报告参加区首届科技大赛,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通过环境专题的研究,同学们懂得水资源、森林资源、大气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使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而且还将给人类造成一系列的灾难。白色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给人们带来许多的疾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了解到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垃圾分类的意义,水资源的珍贵,只要人们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许多污染是可以避免的。通过专题学习、调查研究,学生们耳闻目睹了生活中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也提高了。
2、多学科渗透环境教育
科学老师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从植物到动物、从水质到空气污染、从日月星辰到气候变化、从节水节电到资源分布……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如《材料的再利用》《选择健康食品》《健康需要新鲜空气》《利用太阳能》《动物和植物》《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气温的变化》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来体验环保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将有关教学内容与环保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鸟的天堂》《桂林山水》《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老人和海鸥》这些课文,教师都能将环保教育,节能减排教育渗入其中,学习课文后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建议书、广告词,谈谈读文的感受,说说应该怎样保护环境,怎样节能减排。教师们在教学中经常将教学内容与有关环保知识、节能减排知识有机整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环保和节能减排的意识,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的保护环境。在指导学生写《校园一角》这类作文时,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绿化带,使学生感受到校园的美丽离不开这些红花绿草,更离不开同学们对绿色的呵护,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环保意识。
计算机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有关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的资料,与学生一起制作以环保和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电脑小报,充分发挥了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学科特色。
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教师都能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教育资源,发挥我校体艺教育特色,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力求恰到好处地渗透环境和节能减排教育。美术教师组织学生制作环保和垃圾分类的手抄报,将环境教育和节能减排教育渗透到剪纸艺术中。
五、创设环境教育良好氛围,积极开展绿色环保活动
1、开展文明校风建设活动,让绿色理念潜移默化的渗入学生心中
(1)开展各项评比活动,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我校开展文明班、文明办公室、五星学生、卫生红旗班、节能标兵班等评比活动,在评比条件中体现节能减排、环境教育的要求,使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我校注重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绿化、美化校园的教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细微事做起,使学生养成爱护绿化,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捡起地面的纸片,摘下花木的枯枝、黄叶,不践踏草坪,养成节约用水、用电,人离关灯的习惯等。
我校各班坚持的“每天两小扫,每周大扫除”环境卫生制度,使学生养成了爱卫生、讲卫生、保持卫生、珍惜环境的良好卫生习惯;我校定期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弯腰行动”等,使师生们养成了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较高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文明班级、文明标兵班和节能小标兵、节能标兵班的评比,激发了学生自觉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净化了学生美好心灵。热爱绿色、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环保类作文篇8
湛江市第十二小三(6)班李社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以前的蓝天白云变成了灰蒙蒙的阴霾,天空几乎每天都阴沉着脸,过去清新甜润的空气现在已变得浑浊呛人,以往清澈见底的小河现在已变成发绿发黑的污水小泾了……直到有一天,地球严肃地告诉人类:“你们破坏了地球的环境,你们的生存环境也已经受到了严重污染,你们的生命已经有危险了!”
是呀,自从人类发明了汽车后,人类社会迅速进入现代化,但是,人类开始随意地破坏地球环境,汽车喇叭声所造成的噪音污染使周围的居民不得不关起窗户;汽车排出的废气严重污染了空气;人类开始滥砍伐树木;工厂把废水和含有重金属的污水排进小河里,全然不顾河里的小鱼、小虾和全地球的生命;在电视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城市周围都是堆积如山的垃圾,甚至有散发恶臭的死老鼠。为什么人们的目光就这样短浅啊,自私得不顾自己的后代呢?
难道不是吗?每天清晨应该是空气最清新的时候,但哪个上班上学的人们没被汽车呛过呢?我们小朋友哪个不是捂着鼻子冲回学校的呢?现在,可怕的病菌又回来了,它们又进入了人们的体内,导致人们产生各种疾病;可怕的吸血虫又溜回了长江和两湖沿岸,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一个警醒:不爱护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大自然就会对我们做出严厉的惩罚。保护地球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啊!
环保是人类的责任,大家要立即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用大布兜代替塑料袋,积极植树,爱护花草,除四害,不捉对我们有益的动物。让我们为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