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桥工程师职称论文(精选8篇)
道桥工程师职称论文篇1
一、陇桥学院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改革的现状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以下简称“陇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是建院初期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目前已为甘肃省内外旅游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批的旅游管理专门人才。建院以来,旅游管理专业一直将培养有理论、懂管理、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定位和奋斗目标。在以往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中,也发挥了自身优势,摸索出一整套较母体院校不同的培养模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加大了实践学时,开设专门的模拟实践课程,在校外建立专门的教学实践基地,与省内多家著名旅游企业建立了长期协作联系,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二、陇桥学院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意味着通过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教学内容的讲授要培养何种规格行业劳动者的问题。旅游行业需要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这种人才分层需求呈现金字塔状,这对旅游管理高等教育提出了人才培养差异化的要求。因此,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以行业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情操和专业技能的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针对学生而言,突出学生的实操能力、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对于学校而言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三、陇桥学院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陇桥学院办学定位和甘肃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应充分体现密切人才培养和现代旅游产业的对接,实施“学院+企业”的模式,即课程体系构建中应摒弃原有教学体系的牢笼,强化实践环节。专业课程体系模块采用“面向专业群的职业通用能力模块+面向多个职业岗位(群)的多个方向职业专项能力模块+面向多个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拓展能力模块+职业技能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模块”的课程体系框架,运用“课内(模拟实践)+校内(竞技比赛)+校外(顶岗实习)”的三结合式完善实践环节,完善培养方案。
2、优化师资队伍
陇桥学院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陇桥学院应本着“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师资培养渠道,积极探索学校与行业、产业与部门联合培养教师的途径,具体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解决:其一,派教师到对应的旅游企业挂职,使之成为“双师型”教师;其二,聘请旅游企业的高管或者骨干员工进入学校做指导教师(也可作为实训课程教师);其三,可以选派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增强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和互动环节,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3、创新教学模式
根据目前行业需求和学生就业实际,陇桥学院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中应当突出基础性、强调工具性、体现发展性,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实际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强调“一般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适当结合,引进“一体两翼”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要注重旅游管理中的景区规划与管理、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和导游服务等基本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软件使用能力和外语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技能强的“一专多能型”的旅游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
4、校企合作,互利共赢
在实践教学中,陇桥学院在加强校内仿真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完善实践环节,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道桥工程师职称论文篇2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着名作家雨果的作品。作品记叙了“诺曼底”号客船在被撞沉没过程中人们互救的动人场面,是一部人道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以载道,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是教育者的天赋之责,应当而且必须履行。但进行什么样的教育、达成什么样的结果,却是有客观标准的,不是简单地“我有激情”、我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能够成就的了。这位老师的问题,我认为就出在对于《“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德育点的确立不够准确上。
老师在执教过程中,一直在努力塑造老船长“舍己为人”的“英雄”形象。那么,这个“舍己为人”的定位准不准呢?从文中看,“为人”,是老船长遇难施救的基本动力,相信也是他平日一贯秉承的做人信条。但“为人”就一定要“舍己”吗?老船长从事情的一开始就做出了把别人救出而自己献身的决定了吗?
我们试着从他与机械师洛克和大副奥克勒福的对话中找找答案。老船长与洛克的对话内容是这样的:“炉子怎么样?”“火灭了没有?”“机器还转不转?”而当他得知一切都已被海水淹没没有复苏的可能时,他才下令大副保护人员离船并有权开枪打死那些不遵守秩序的男人。从中可以看出,老船长“为人”是真,但却绝对不是从一开始就决定“舍己”。因为他知道,只有自己好好地活着,乘客和船员的安全才能有保障!自己牺牲得再悲壮,船上的人如得不到救助,也是枉然!那么,课文所揭示的不是人物“舍己为人”品质又是哪方面的品质呢?
其实,雨果在小说里早有明确交代。文章结尾老船长是站在“舰桥”上随船沉入海底的;船被撞的危机时刻,老船长也是站在“舰桥”上指挥救险的;就连文章的开头,作者也作了精心安排:老船长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船。雨果为什么要反复提及“舰桥”这个物象?“舰桥”在这里指什么?一切都再明白不过,这里的舰桥指“工作岗位”。老船长不是神,他是一个人,一个普普通通的船长!他的脑子里不一定想过要当英雄,但却有一个不渝的信念——坚守岗位,忠于职守!联系现实,解放军的岗位职守是什么?练兵打仗;教师的是什么?教书育人;学生的呢?好好学习!这才是我们应该开展的道德教育,一种采于文本、源于生活、看得见摸得着、符合儿童现实境遇、活生生的道德教育。学生学赖宁做无谓牺牲的担心现在看来已无必要讨论,因为老船长“舍己救人”的立论从根子起就不能成立!
道桥工程师职称论文篇3
一、工作完成情况
(1)今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工地配合:重点的三个工程是晋城丹河快线“1+3”项目一期工程、东中环北延上跨北涧河桥、电子街高架桥工程,其次是东中环北延建设工程。
最难的是晋城项目,疫情最严重的二月初开始便往返于太原-晋城,三月份和绿化专业多次给领导汇报方案,五六月份配合概预算专业完成项目公司财务部门的概预算对比分析报告,七月份雨季由于晋城地质情况比较复杂,施工单位没有及时防护,导致边坡出现了一些问题,多次去现场踏勘,和项目组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每周四晚上的例会一直延续到八月份,今年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在晋城出差。工作节奏一般是每周两天往返晋城,剩下的时间在解决晋城的问题。这些问题诸如防洪下游堵塞、村民阻挠排水管线接入、一体化泵站设置、电力箱涵高程调整问题、沟槽回填材料变更、土石方比例变更、各种管线打架、管位调整、村道衔接、新增江淮军工厂道路设计等等,这些问题均会同各专业一起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基本都得到了解决。12月12日配合高铁开通,丹河快线已临时通行。目前在配合项目公司完善变更洽商等。
丹河特大桥、深沟桥、东中环北延桥因为施工单位铁三局、中交有踏实负责任的技术总工和可靠的队伍,加上咱们设计人员和施工单位沟通顺畅,解决问题比较及时,总体配合的不错。丹河特大桥、深沟桥已经完工,东中环北延桥桥面铺装已完成,挂索也接近尾声。电子街桥唐槐产业园区董主任对施工、监理管理严格,咱们设计也是尽力配合,随叫随到,设计人员多次到现场结合各种管线情况解决梯道设置问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梯道变更设计。目前整个项目加入箱梁架设阶段,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2)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马练营西路(龙城大街——龙城北街)建设工程、经园路(南十方东街——南十方沟南辅路)建设工程可研、施工图。项目虽然小,但完成的效率和质量不错。这里要感谢项目组人员刘云壮、时禹在我出差时候替我承担了很多。东中环北延二期方案一波三折,目前完成了专家评审,修改版方案已报局里。
(3)作为审核审定主要完成了原平市相关项目、阳光路、阳光东路、多福南路等工程。
(4)七月份院里人事调整,感谢院领导和大家对我的信任,我又多了个工作角色:所总工。思想上压力不小,为了能够尽快适应新岗位,我对照所总工的职责认真研读,对照每一项要求想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四个月过去了,具体完成的工作如下:
配合所里内审员做好内审、外审工作。
完成院里技术处的要求,对建审问题进行回复,并完成道路桥梁设计相关问题报告。配合技术处完成高新企业申报工作。
配合院里完成对重大工程安全隐患的排查。
作为督导员提醒大家专业技术学习。
组织大家积极参加论文比赛、创新比赛和方案汇报比赛。
作为所总工这个角色,我觉得自己做的远远不够,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为每项工程能够设计的更好贡献自己的力量;多多关注行业前沿动态,分享优质资源;为大家争取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共同提高设计水平。
(5)党支部的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组织开展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完成简报;记录“三会一课”笔记。配合院党办整理资料,建立台账,随时备查。作为管理员对三晋先锋信息进行完善。作为学习强国督导员按照院党办要求按时提交积分表。
二、主要学习培训内容:
参加了鸿业路易2020设计软件操作及三维技术讲座;注册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
三、发表的论文:“城市桥梁美学设计实践应用”获得三等奖。
四、个人职称:今年顺利的通过了正高级工程师职称的评审。
道桥工程师职称论文篇4
关键词:沧州职院 “双师型”教师 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张艳霞,女,河北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硕士在读。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课题《沧州职院“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JS2008-59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167-01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较快,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也不例外。随着人才观、质量观的改变,社会要求学院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则对这个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制度和条件作为保障。
一、打通培养渠道,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
把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学工作并且常抓不懈,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合理。
1、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学院应根据总体计划安排,结合教师的具体情况,分期、分批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和挂职锻炼,深入实训基地,以解决青年教师专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提高青年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名师带动,培养“双师型”教师。在校内选定师德水准、学历水平、智能结构、教学能力等方面较优秀的教师,通过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根据青年教师的专长和具体特点,制定提高计划,明确指导教师和被培训教师的责任,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
3、制定激励机制,正确引导教师自觉提高。为使沧州职院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制定一套适合高职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与调整上,引入竞争机制,实现量化和科学化管理,体现政策的导向性和激励性。
4、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做到“引聘结合”。要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职业学院任教,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双师化”教育理论是指导“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
1、“双师化”教育理论的涵义。“双师化”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是指学生接受的教育,既要学习必要、够用的理论知识,又要获取工程师所具有的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的需要。狭义的“双师化”是以所设专业为单位,根据教师各自的优势,有些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有些教师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
2、“双师化”教育理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近年来沧州职院在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以增强办学的适应性。“双师化”的观念能用整体的优势弥补个体的不足,它能利用整个社会的人才资源来补充内源的不足,使高职院校能根据各自的条件不同,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进行“双师化”教育。
三、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手段
兼职教师应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于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院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总体上看,在聘任制度、队伍建设、管理措施等方面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1、淡化雇佣关系,把讲课费工资化。兼职教师与学校基本上是“雇佣关系”,这些教师的层次良莠不齐,与学校的关系也较松散,人员组成也不稳定,短期行为较严重。学院应与校外兼职教师签订长期聘任协议,按月发放应得工资,使兼职教师把自己当成学校的一员,与学校荣辱与共。
2、重视感情投入,增强向心力。学院领导要经常与兼职教师沟通,加强感情投入,对他们加以关爱。在新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征求其意见,使他们感到学校的对兼职教师的信任和重视。
3、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兼职教师到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出于多种想法,有的想圆多年的教师梦;有的想实现自身价值;有的想借此增加一部分经济收入。但不能只靠经济手段来刺激兼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必须进行人性化管理,动之以情,以诚相待,与他们交朋友等,从而使兼职教师能主动为教学工作服务,提高教育质量。
四、制定激励措施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
1、建立“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要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教师激励机制,在岗位津贴发放,职称聘任、住房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促使更多的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2、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一是提高学历层次,依托全国50个重点职业教师培训基地和普通高校现有的100多个师资培训基地,坚持在职培训为主,对学历不达标教师限期达标。二是强化技能培训和技能考核。
3、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学院应设立师资培训专项基金,保证师资培训计划的实施。根据双师发展规划,每年按一定比例增加经费投入。
五、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条件
1、减轻教师教学工作强度,为其创造取得第二系列职称的工作时间。这就要求学院安排好教学计划,可以利用调整出的空闲时间,把教师送到对口生产单位进行短、中期锻炼。
2、创造校内外实践机会,为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职称提供条件。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人才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鼓励教师参加本系统、本行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并从时间上、财力上予以保障,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职称。
3、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一是建立教师奖励工资制,运用经济杠杆和奖罚制度来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以此激发他们的自主性,二是创造条件,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院可以向教师提出挑战性的任务,给他们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4、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立交桥”,启发教师自觉地加强自身素质。为教师达到双师素质搭建桥梁,校外与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大型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校内建立教师轮训制度,启发教师自觉加强自身的双师素质。
参考文献:
[1]姜振鹏、“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浅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
道桥工程师职称论文篇5
建筑师就是房屋的创造者,他们能够将房屋建造出来,并且供人们居住,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建筑师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建筑师自我评价范文一:本人从参加工作以来,严格地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和法规,从未参与各种违法违纪的活动。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改革开放,以"三个代表"精神作为自己工作的行动纲领,为建设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对于单位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我都严格遵守,严从律己,宽以待人,起着带头的作用。在工作中,我不断地学习、钻研、总结经验和教训,从一个建筑行业的"门外汉"到现在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全面成熟的项目经理,独立承担过房建、桥梁、道路和排水工程等的施工,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在工作中,我非常拥护党的政策和方针,每天都坚持看新闻联播电视节目,关心和学习国家时事政治,把党的政治思想和方针应用于工程建设中,经常和项目部人员进行研讨,并组织项目部人员学习和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对党的"三全代表"和"十六大"精神,我认真地学习和体会,把"三个代表"作为自己工作的准绳,把"十六大"精神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活,自己贡献一点"添砖加瓦"的事业。
二、工作态度和职业道路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就喜欢上建筑行业,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始有终。对于再苦再累的项目,我都坚持圆满完成,并做出成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地抢工期,不管在寒风中、烈日下,还是暴雨下,我都坚守在岗位上,指挥着一个个工程顺利地竣工,看着一幢幢高楼大厦和一条条的银灰大道竣工完成,我心中感到无比地自豪和光荣,自己曾经付出的无数艰辛和汗水,得到了社会的好评,我内心也就无怨无悔,心满意足了。
三、学识水平、专业能力在工作中,我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专用能力。我从1991年10月就开始参加全国电子专业自学考试,现已6门功课取得合格证,把计算机作为自己工作的必修课,我已能运用计算机来进行办公。对于建筑行业的新规范、新标准和新定额,每一次一出台,我必购买并认真学习和研究,掌握新规范、新标准和新定额,把规范、标准和定额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每一个工程竣工验收时,我都认真作好工程验收记录,并整理成册,存入自己的工程竣工验收记录档案中,经常分析和研究竣工验收记录,发现自己在工程修建中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值得提高,哪些方面值得继续发扬。现就我在项目管理中总结的一些技术处理措施归纳如下:
1、砖混结构中预制板缝开
裂。预防措施为:将预制板缝清洗干净并凉干,然后在板缝下支设底模,将板缝刷素水泥浆一道,再用1:2、5水泥砂浆灌板缝,高度为板厚的1/3,振捣密实,砂最好用粗砂,最后用细石砼将板缝灌满并振捣密实。加强养护。这样,板缝就不易开裂。
2、桥梁施工中,砼合拢槽的留设和砼浇注顺序:桥梁合拢槽应留设在桥拱跨度的三分之一处和顶部,拱座处禁止留设。
砼浇注应先浇注拱顶砼,然后对称浇注拱座处桥拱砼,再对称浇注拱身砼,最后在砼强度到达70%以上时,才选择气温浇注合拢槽砼。
3、道路施工中,伸缩缝的处理方法:伸缩缝传统的处理方法是设置传力杆,往往处理不好会出现砼路面断裂,影响美观和使用功能。
我介绍的是振梁式伸缩缝,不需设置传力杆,其方法为:在伸缩缝处基层挖槽,其尺寸为长×宽×厚二伸缩缝长×50CM×20CM,槽挖后浇注C30砼,其面与基层面平,然后在砼表面上铺油毛毡两层,最后浇注路面砼,在伸缩处用木丝板或泡沫板隔开,宽2CM,缝内灌沥青麻丝和油膏。四、项目管理建筑项目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多样、变化多端的工作,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从事管理工作多年以来,我认为项目管理就是一个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全面管理的系统。对人员、材料、机械、物品等都要精心地组织,调配,合理地利用。最大限度地管好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确保工程质量,坚持"质量求生存"的原则,严把工程质量关,力争工程进度迅速,遵守施工合同,降低工程成本,在最短时间内创造质量最好、生产最安全、工程成本最低的工程项目。建筑行业,是一项学问颇深,涉及知识面较广的行业,可以说是"做到老、学到老"的行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不断地实践,搞好本职工作,为社会多做一份贡献。
工程师职称评定专业技术我,1999年12月认定为助理工程师,先后于河北省第二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唐山现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00年9月在唐山现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技术质量科任科长。在此期间,我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努力推行"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对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倾注了满腔热情。任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以后,先后在丰南市国税局群体住宅小区工程和、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中担任技术负责人,这两个工程竣工以后均被评为唐山市优质工程,而且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在评为市优工程的基础上又被评为2001年度河北省优质工程。在施工一线锻炼的几年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了业务能力。作为公司的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在和公司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对技术管理一丝不苟,对工程质量从严控制。经过数年的努力,公司已建立了严格的管理体系,并且获得了国际承认的建筑施工企业的三大认证: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认证、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认证,是河北省第一家获得三个认证证书的建筑施工企业。五年来,在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过程中,也使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充实和提高。
建筑师自我评价范文二: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在实践知识上有很大的收获。以前从课本上学到的指示,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印证,还学习了许多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比理论更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在实习期间,我与技术人员、工人师傅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互相经常交流思想,尊重实习指导人的指导和安排。一进入实习工地,首先对整个工程及工地的基本情况有了了解,看了工程的建筑、结构施工图,了解了工程的类型、结构形式、工程的规模、生产工艺过程、建筑构造与结构体系、地基与基础的特点等,还了解工程的进度情况、技术力量的配备及工人的素质,及目前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准备采取的方案措施。通过看施工图,现场调查,与工人及技术人员交谈等方式,对工程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即知道工程已完成了那些任务,还有那些任务要完成,我将参与哪些工作等。
在任何工程整个建设过程中,土建施工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白整个施工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 从基础到主体,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关系到整个工程稳定,基础打不好,主体干的再漂亮都无法改变整个工程的命运,基础一旦出了问题整个工程就是一个豆腐渣工程;
建筑从立项开始就决定了它的使用功能,设计只是为了完成它的功能要求,施工才是实现它的价值时期,也是一个资金消耗的主要过程,因此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必须保证它的质量,所以遵守建筑工程施工程序就是一个理所当然的要求。
施工必须坚持“先勘察,再设计,后施工”的过程,千万不能将其颠倒,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到时后悔也晚了。
我来到工地的时候工程基础已经打起来了,我只见证了主体的施工全过程,柱子是先绑扎钢筋在支模板,然后浇筑混凝土;梁的施工是先支梁底模(当然脚手架得先施工好,通常脚手架是梁板同时支撑,一起施工),然后绑扎梁的钢筋,再支梁的侧模,再固定梁的侧模。再进行板的模板拼装;最后进行梁板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在施工混凝土浇筑作业时经常出现下面的问题:蜂窝、漏筋、孔洞、缝隙与夹渣层、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
实习期间我整理了较多的工程资料,如《混凝土浇灌申请》、《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工程物资进场报验表》、《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等。如《混凝土浇灌申请》,施工队在钢筋绑扎后项目部和监理验收通过,由项目部工程室专人向混凝土搅拌站报所需混凝土的方量以及地点,然后,混凝土运输车进场时需提交混凝土开盘鉴定等随车小票,由项目部填写浇灌申请,交监理存档。通过这些这些资料的整理,我了解了工程施工的相关程序和规范。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了解了建筑业企业的组织机构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包括施工单位的组织管理系统,各部门的职能和相关关系及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成,和各级技术人员的职责与业务范围,还有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各方(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的职责等。
这次实习让我深深的体会到自己知识的匮乏,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包括书本上的和实际中的。增强了我回到学校踏实努力学习的信心,利用这次实习的机会接触社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明确了在剩余的一年大学生活中应该发展的方向。而且也确实让我喜欢上了这个行业,我会努力的提高自己,以期代以后在这个行业中有更好的发展。
建筑师自我评价范文三:在XX公司实习的期间里,对我来讲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工地现场施工员、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之下,以及自已的努力积极参与工作,让自己对整个基础的做法,标准层的施工有了深入的了解与掌握。而且对整个土木工程的各个方面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巩固了书本上的知识,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从实际施工中丰富自已的理论知识。
整个实习的过程时间虽短,但让自己知道了如何当一名好的施工员。整个实习的过程也让自己发现了自己理论知识上的不足,也让自己为以后的学习充满了动力。工地虽说是苦了点,但也让自己明白了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经过了实习,也让自己成熟了许多,但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存在了一些问题,以下我将就这次实习总结四点意见和建议
(1)、实习时间可以适当增长一点,虽然可以学到整个工作的流程如何施工,但是一些细节无法深入。
(2)、实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举行一些交流会,如在实习中期可以分组举行一些经验交流会,老师可以指导一下同学们,这样可以让同学为下半程的实习更加有目的性,而不会存在漫无目的实习的现象。
(3)、同学们可以找个空闲时间(如周末),互相参观一下对方的工程,看看别人是怎么做了,这样可以防止成为井底之蛙,也可以促进交流,取其精华,而弃其糟粕。
(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在同学们的实习期间去工地进行调查指导,不仅可以杜绝同学偷懒现象,而且可以对同学们进行有建设性的指导,让我们的实习更加有效率。
非常感谢学院以及老师为自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习机会,也让自己第一次接触现场,接触社会,不仅让自己学会了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学会了如何做人。
道桥工程师职称论文篇6
关键词: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学交替
工学结合模式是指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期间,以学校学习和企业顶岗劳动的形式相互交替进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1]。这种培养模式具备三个特点: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②以就业为导向;③提倡探索精神[2]。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创新的一项重大突破。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路桥专业”)从2005年开始进行省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围绕教学模式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思考,专门进行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半工半读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努力形成有职业教育特色尤其是学校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启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改革试点
2007年我院路桥专业与中交第二航务局(以下简称“二航局”)合作,启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教学试点。“半工半读”实验班、“工学交替”实验班的组建主要是从2006级路桥专业的学生中,按照学生自愿申请、系部审核批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半工半读”教学模式,是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教学与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半工”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半读”。半工半读实验班实行“1、5+1、5”教学模式(一年半时间在学校、一年半时间在企业),工学交替实验班实行“1、5+1+0、5”教学模式(一年半时间在学校、一年时间在企业、最后半年回到学校)。为了保证实验班的顺利开课,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寒假期间组织骨干教师对“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实验班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增大了学生专业实践的时间。
060118班31名同学成为我院路桥专业第一批“半工半读”(1、5+1、5)试点学生,一年半在学院内完成理论学习的任务后,在中交二航局昆广高速铁路的工地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毕业实习。060113、060117“二航班”进行工学交替“1、5+1+0、5”新模式,完成一年半的校内专业基本知识学习后,分赴中交二航局京沪高速铁路施工工地、哈大高速铁路施工工地完成现场顶岗实习一年,再回到学校巩固提高专业知识半年。通过运行实践,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好地践行了“做中学、做中教”,加大了与企业的融合力度,有利于学生就业。2008年开始,半工半读教学模式开始在学院其他专业推广使用。
二、形成多样化的半工半读教学模式,适应不同企业的需求
根据交通行业道路桥梁施工企业需求和湖北省气候特点,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了三种教学模式:“顶岗实习模式”“半工半读模式”“工学交替模式”。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企业的需求,合理安排“工”和“学”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不同的企业灵活多样的需求。同时对四种教学模式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比(见上表)。
三、加强管理,严格督导,搞好协调,保证教学质量
1、制定半工半读实施管理办法
制定一套半工半读实施管理办法,内容包括学生申请半工半读的程序和学院的审批程序,学生申请半工半读必须具备的条件,半工半读协议的签订与协议的格式,半工半读的成绩考核方法与管理,学生在工地现场的管理,学生的毕业与就业等。
2、加强现场教学管理
制定一套教师在工地现场教学的方法和教师现场教学的管理制度,针对工地现场教学的时间安排、课程安排、授课形式安排、授课人员安排等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比如现场授课教师可以是学院委派的专职教师,也可以是学院外聘的专家或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学生的需求和课程的特点等统筹做出合理的安排。
3、学生管理实行“四管制度”
为加强施工现场对学生的管理,推行“四管制度”,即“学院主管、企业监管、学生自管、家长协管”。学院主管是指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实习工地巡视检查,配合学院学工处、教务处、系部做好学生管理和实习指导工作;企业监管指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学生实习指导教师,配合管理学生;学生自管指充分发挥班委会和团支部的作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家长协管指对实习期间违纪的学生,及时通知其家长,使家长协助学院和企业对学生加强教育和管理。
4、加强教学督导
为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职督导员和道桥系教学督导员,负责检查督促各半工半读教学班的现场教学、学生管理工作,协调教学中的有关问题。
道桥工程师职称论文篇7
“以交通的汉语拼音字母‘J’‘T’为主要设计元素进行变形组合,形成‘环绕地球、不断向前拓展的高速公路抽象线条’,寓意通过发展教育来支持交通发展,从而又使教育依托交通的发展得以发展。这是我们学校校徽的设计理念,也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毅说。该校从2008年起,把“二结合一融通”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其中,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专业群、物流管理专业就是该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出的三大金牌专业。
“淡进旺出”双循环,适应行业特性育“专才”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一直以来是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与港航工程学院的金牌专业之一。路桥施工具有周期长、线路长、施工作业面大、材料不能重复利用等特点,因此学校在培养该专业学生时根据专业需求和工程项目,实施了施工季节性“淡进旺出”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桥施工 “旺季”安排学生生产实习,“淡季”安排学生校内学习。
“淡进旺出”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工程建设项目为载体,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能力培养、生产性专项实训、顶岗实习为主要教学形式,教学活动校内外交替进行。
张毅院长告诉记者,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第一、二学年,完成职业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学校实施从单一技能训练到综合实训的教学过程;在第三学年的教学安排中,考虑江苏施工的季节性特点,利用7月至11月施工旺季,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第一次顶岗实习,利用12月至2月施工淡季学生返校进行专业能力提升、职业技能鉴定以及专业拓展学习;次年3月施工旺季时,学生再次返回企业进行第二次顶岗实习。
“该专业依据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和企业季节性特点,制定了‘1+1+0、25+0、75’的分段培养模式,其中前两个‘1’指的是学生在第一、二年在学校学习,而‘0、25’指的是在第三年学生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0、75’指的是第三年学生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在企业。”张毅说。学生在企业用工旺季时,连同专业导师一同进入企业的相应岗位,由企业内训师和企业师傅开展适岗内训,工作即学习。学生在企业用工淡季时,连同企业师傅一同进入学校学习理论和技能课程。这样的举措不仅有效解决合作企业用人的季节性需求,还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技能水平。
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与企业双方共同承担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学校与企业还利用远程互动平台,创建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强化师生交流。企业导师团队以及院系导师团队通过远程活动平台学习或者工作任务,上传行业发展动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共同研讨工程项目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学校管理者也能及时了解师生动态,真正实现校企双主体、一体化育人。
项目化课程教学,为“汽车后市场”育“专才”
有资料显示,“汽车后市场”是汽车产业链中最稳定的利润来源,国内企业虽然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目前该行业的人才质量参差不齐。为此,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汽车专业群面向“汽车后市场”制定了项目课程化教学模式,培养一批实操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汽车专业群包括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等专业。该专业群通过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开发项目化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合作培养教师、共建实训中心,实施“任务驱动,实境教学,教中学、学中作,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汽车专业群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理实融合、学做一体、赛训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项目化课程从2009年9月开始实践至今,有效解决了专业群毕业生的适岗性和职业发展需求等核心问题,效果良好。
汽车工程学院以汽车专业群各就业岗位所必须掌握的汽车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采用课程校企双负责人的形式,与企业共同开发出了《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等10门项目化课程,重建了基于项目化教学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完成了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校本教材、学习工作单、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程网站等,形成了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项目化课程教学实施“一主一辅、班级轮转”的教学运行模式,专业群内学生被分成10个班级,分别进入10个将教室、实训室、实习车间一体化配置的理实一体化学习站,每个学习站集中学习4周(80课时),完成一门项目化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后,轮转到下一个学习站,用一学年(40周)的时间完成所有项目化课程学习。这些项目化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主、辅讲双教师负责制和轮转式教学运行模式。每门课程由主讲、辅讲两名教师共同负责,主讲教师全面负责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辅讲教师协助进行实践教学、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参与教学评价。
与此同时,汽车工程学院还与著名汽车企业合作,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共同建成了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中心、长安福特华东培训中心等6个校企合作培训中心,导入一汽大众TPQ技术培训班、丰田T-TEP班、丰田F-SEP班等12个企业订单班教学资源,嵌入企业文化,整合和利用企业教学设备、工艺标准、培训内容和评价方式,聘请企业培训教师参与教学;核心能力平台和岗位技能平台课程全面推行“理实融合、学做一体”,企业兼职教师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岗位技能课程导入订单班教学资源,在丰田、福特、标致、大众等培训中心进行,保障项目化课程体系实施。
“岗、课、证”融通,为物流业育“专才”
岗、课、证融通,即课程设置源于岗位技能和资格证书要求,课程内容融入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课程目标满足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物流管理专业于2001年开始专门培养具有全面扎实的现代物流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04年,我们进行了助理物流师证书的认证工作,实施了课证融通;2006年开始,在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开展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岗、课、证融通课程体系课程构建的研究与实践。”张毅表示,岗、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明确了专业定位、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在制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对接物流行业,深入物流行业企业调查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人才的需求状况、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在职人员进修需求、毕业生就业岗位等,将学生个人目标、企业需求和学校教育目标有机结合,从过去的偏重技能,转变为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并重。
目前物流行业缺少专业型人才,很多物流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于具有岗位技能的学生十分看重。岗位技能的提升关乎着学生的未来就业,物流管理专业因此积极探索并实施“3321”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三个循环、三方评价、两个融合、一个贯穿”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个“3”即通过三个循环实现学生从“入门”“入行”到“入职”的转变;第二个“3”即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对人才培养水平进行三位一体的评价;“2”即知识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融合,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融合;“1”即把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职业基础模块学习校外实习基地职业角色体验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学习校外实习基地轮岗实训职业素质拓展模块学习物流企业顶岗实习”的模式,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物流管理专业从2008年开始实行轮岗实训,学生轮岗实训指导教师由校企共同安排,轮岗实训的每个岗位均有相应的校企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培训指导。在学生轮岗实训中,专业课教师既是班级管理者,又是实训的指导者;企业部门主管既是企业的员工,又是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
道桥工程师职称论文篇8
牛刀初试露锋芒
楼敏从兰州铁道学院刚毕业时,恰逢宣杭铁路破土动工。宣杭线是国家重点工程,工程量大、工期紧、管段长,技术人员却不多,可以说是一根针穿几条线,任务很繁重。同时,工地的工作、生活环境也十分艰苦,住的是单位租的广德农村的破旧民房,工作场所就是几十公里尘土飞扬的现场线路。初到工地那会儿,个子小巧、带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她很难让工地的“大老爷们”狠心将她“发配”到一线。楼敏却将此作为一个学以致用的好平台,正好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建筑行业。她觉得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身临其境,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因此,楼敏谢绝了领导、同事们的好意,横下一心决定“现场取经”。白天,她和管现场的男同志们一道换上雨鞋,提着塔尺,扛着脚架,背着仪器,穿梭在荆棘密布、植被茂盛的灌木丛中,奔走在尘土飞扬、凹凸不平的便道和工地,对每层路基、每个桥墩、每座涵洞进行测量和监控,与黄砂、钢筋、石灰、水泥交“朋友”。晚上,还要整理内业资料,旁站值班也是家常便饭。工地一干就是八年,同事们惊奇的发现当年那个文文静静、稚气未脱的女学生不见了,站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名肤色黝黑、眼睛明亮、见解独到、雷厉风行的技术干部。爱一行,才能钻一行。因为敬业,使她在本职工作有所突破和创新。一线的八年为她后来从事科技创新奠定了扎实的基本功。
大胆实践求突破
1998年,楼敏调往机关测试中心管理全公司的试验工作。当时单位承担着义乌南门大桥的施工。按照要求,结构物施工前,必须先委托当地质监部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出具权威证明后方能投产。那时的义乌市质监站还不具备C25以上混凝土试配能力,业主则要求把材料送往杭州,到省质监站进行试配。她灵机一动,考虑到单位计试中心的试验能力已不亚于省质监站,于是多次上门说服业主将该工作放在单位进行。按行规来讲,施工方提供的关键试验报告往往不被建设方所接受。为消除各方疑虑,她领着项目试验人员及时进行试配,并邀请质监站旁站监督,通过科学规范的操作并提供出可靠数据,最终得到了业主的许可。不久,业主又提出压缩工期的要求,她又大胆向业主建议,使用外加剂和外掺料加快混凝土施工。她与部门人员通过几十次反复试验、分析和论证,不仅使配合比符合现场需求,而且通过改良,节余了水泥用量,为企业降低了的成本。该配合比投产应用后,成品混凝土内实外光、质量稳定,得到了业主和质监站的一致称赞,并在其他标段推广应用。1999年,义乌南门大桥被中铁建总公司评为“优质样板工程”。人们往往对习惯的事物有依赖性,接受新的事物就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给科技创新带来了难度。她通过大胆实践,积极与业主们加强交流和沟通,使科技成果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以不断改进和提高。
勇于创新树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