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范文

关于女性健康的文章范文(5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3-11-12 手机浏览

关于女性健康的文章

脾苦湿,急食苦以的燥之。(《黄帝内经・素问・脏器法时论》)

【译文】

脾脏不能耐受湿气,如果因而出现病变,应当及时给患者服用成味之药来燥除湿邪。

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

【译又】

脾有邪气,邪气留止于两髀(胯部)。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女人的一生,大都会经历“经、带、胎、产”四种生理过程,这种生理特征也是女性朋友最易患病的薄弱环节。像痛经、带下、不孕、难产等,在临床上都是极其常见的病症。

任何一位女人,终其一生,都会经历其中至少一种病患。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女科病又都比较私密,很多人难以启齿,不少人讳病忌医,耽误治疗,甚至留下终生遗憾。对于这种危害女性健康的难言之隐,中国古代的大医们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其所著的《金匮要略》中,用了三章的篇幅重点论证了女科病,至今仍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我在临床中,经常用到其中的方法与治疗理念。作为一名医生,除了为患者解除病痛之外,还应该拿出时间,告诉大家一些养护方法。掌握一些防病于未然的养护方法是势在必行的。

在此,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丹道医家关于女科病的治疗窍要。在没有介绍这个窍要之前,我先讲一个医案。

一个19岁的女孩患有痛经,每次月经来临,都疼痛难忍,严重时甚至痛得休克。每次都需要服用大剂量的止疼药才能撑过去。她的父母也是中医界的同道,用了很多治疗痛经的方法,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每个月疼痛依旧。后来经朋友引荐,到我的门诊处就诊。我按照丹道医家的治疗思路,给她开了十剂加减平胃散和十剂温脐化湿汤加减,隔日交替服用,经期停服,并告诉她一个自我按摩的手法辅助治疗。

第一个疗程过去,她的疼痛感就大为减轻。复诊时,她的母亲问我,您的方剂并没有太多止痛药物,大都是调理脾胃的,怎么能够止痛呢?

这个问题,也引带出了这篇文章的主旨。

很多人认为,痛经等女科病,是由于寒淤造成的,多用暖宫温经散寒的药物来治疗。丹道医家在论治女科病上,通常把它归结于脾胃,甚至有前辈医家提出女科病就是脾胃病的论断,这是非常有见地的。

我为这位患者采用的就是这个治疗思路。这个女孩的脉象濡滑、舌苔白而厚腻、舌体胖大、四周有齿痕,明显的脾湿之象。如果盲目地用活血温经的药物治疗,反而会形成新的淤阻,造成人为的湿热,不仅不能消除痛经,甚至还会加重病情。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中有“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的论述。其实拍打两髀也有很好的健脾作用。

“髀”是通假字,同“脾”,所以古人认为脾胃有病,必然有邪气滞留于两髀。两髀就是大腿内侧与小腹交接处的腹股沟部位。我告诉那个女孩的辅助治疗方法,就是拍打按摩两髀部位,用来驱散脾脏的病邪之气。

拍打两髀时,不仅能加速气血运行,祛除病邪,还能刺激两个对治疗妇科病非常有效的穴位――气冲穴、冲门穴。

气冲穴在人体腹股沟处,大腿根儿内侧,具有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痛经、双脚冰凉的作用,而冲门穴在人体腹股沟的外侧,有治疗崩漏、带下、妇科炎症的功效。我们在拍打两髀时,不需要特别寻找穴位,只要拍打两髀就能刺激到这两个穴位。

拍打两髀不仅有健脾的作用,还能治疗男科病、女科病,效果也非常好。

拍打两髀的具体方法就是直立,用双手轻轻拍打两腹股沟,逐渐加力,直至两髀微微发热为止。每天拍打两到三次,每次3~5分钟。

关于女性健康的文章篇2

[关键词]高校;女性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0-0025-02

doi:10.3969/j.is★WWW.BAIHUAWEN.CN★sn.1671-5918.2015.10-013

[本刊网址]http://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性别差异的日渐淡化,女性作为人类社会的“半边天”,她们承担着多重角色。在家庭,担当着哺育生命,相夫教子的重任;在社会,与男性共同创造精神文明和物质财富。多重角色的担当,意味着现代女性社会心理压力加大。同时,伴随着世界多元化对外交流,西方不良思想悄然渗入;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不良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流产率逐年提高,流产人群呈现低龄化态势,不孕不育现象严重,乳腺癌、宫颈癌等女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高校作为先进文明知识的传播者,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高校中女性的比例越来越高,高校中的女大学生亦是中国女性的优秀代表,因此关注女性健康,各高校应结合不同年龄女性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系统的女性健康保健教育,她们具备科学的保健知识以及专业保健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个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素养水,因此被赋予重要的社会意义。

在师范类院校,特别是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早期教育专业或学前教育专业早期教育方向的院校,这些学生将来毕业后大多直接从事早期教育,作为将来早期教育的准教师,更应该注重这些女大学生的女性健康保健教育,通过她们学以致用,能将这些知识、技能应用到幼儿园教育、早教机构的教育当中。因此,作为培养或培训早期教育师资的师范类学校,尤其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女性健康保健教育的现状

(一)重视不够

我国高等教育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女性健康保健的教育常将其归类于医学生物知识,简单地与校医务室职责进行挂钩,认为学生身体出现不适能及时送至校医务室由医生进行诊治即可。而高校学生年龄大多在18-22岁之间,处在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生长高峰期,身体发育趋于成熟,但心理情感却不稳定,缺乏生活经验。辅导员会将女性自我健康保健、自尊自爱的重要性融人为思政教育,用枯燥无味的说教来管束学生思想。有些学校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教育,或者将女性保健知识以专题的形式不定期地出现于学校公布栏。这些笼统的卫生宣教,内容少、缺乏系统性,无法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对于某些专业术语和保健方法也不便理解、掌握。另外,大部分学生家长受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影响,这些知识不用专门教育,学生长大后即能无师自通;或寄希望于学校教育,因而这部分知识的家庭教育也缺位。

(二)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高校学生在开始大学生活之前,学习压力大,家长和老师更多地关心学生的升学率,学生所学内容几乎都以升学为目的。另外,除了少数学生的父母从前医务工作,对相关的保健知识有所了解,大多数学生的家长对于女性健康保健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因此无法对孩子进行适时、恰当的教育。在学校,辅导员由于本身的工作性质对于开展学生教育工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过去在选拔辅导员时一般都侧重于选择心理学专业或是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而这些专业的辅导员受专业知识限制,自身掌握的有关女性健康保健的知识并不充分,在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对学生而言,任课教师与之接触的时间更为固定,大多数学生有困惑时更愿意向任课老师评述,而目前我国除了拥有医学专业的高校具备一定数量的具备医学背景的专职教师队伍,很多高校的任课教师同样因为缺乏相关专业知识,面对学生的提问,常感到困惑。

(三)不良健康观带来的危害

我国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同时受社会、历史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对于女性健康保健的了解知之甚少。青春期以后的女生,生理、情感的需求不断提升,现代社会思想的开放,恋爱呈现出低龄化趋势,高校学生恋爱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另外,很多女性为追求骨干美而疯狂节食、大量服用减肥产品,引起内分泌失调,甚至发生休克。同时为了达到完美的S曲线,不重视内衣、裤的材质,只注重塑身效果,导致乳房、腹部血运循环不畅,而导致乳房、内脏受到伤害。另外,由于对自身特殊生理器官功能的不了解,有的女生因早恋而怀孕,刮宫多次,导致不孕不育;有的女生在怀孕到生产的过程中,不敢求助,冒死生了孩子往垃圾桶里扔;有的女性太看重事业,不懂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生了弱残障儿又后悔不已;有的女性想做母亲时已错过了生育期,永远失去了当母亲的机会。

二、高校普及女性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

(一)多种形式的教育,丰富多彩的学习

女性的一生是一本厚厚的书,每位女性朋友都应该读懂它,这样对自己的一生才有益处,对将来养育子女也有益处。女性身体上的特殊生理器官,除了学医的学生了解一些,绝大多数女性朋友对此一无所知[1]。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生理结构,建立健康的恋爱观、健康观,提高保健能力,仅靠几节选修课或几次思想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开设女性健康保健课程为主导,同时重视丰富学习形式,培养学习兴趣。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建立校园健康保健辅导专栏;积极向学生、教师征集相关文稿,编辑出版女性健康保健辅导刊物;组织开展知识竞赛,通过比赛结果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动态监测;成立女性健康保健咨询室,由于不同学生性格各有不同,对那些有咨询要求但不敢主动上门咨询的学生,应利用网络快捷、便利、隐匿的特点,构建网络咨询平台,积极为学生解惑,并不断更新、提供专题视频、图片资料、电子读物供学生自主查询、下载、学习。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女性健康保健教育是一门系统性的教育,按不同时期划分,可分为五期:青春期保健,婚育期保健,围产期保健,围绝经期保健,老年期保健。不同时期保健内容各不相同。青春期保健:青春期是妇女生命周期的开始,生殖器官和功能逐渐发育,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这一时期都是女性一生的关键时期。主要保健内容应针对妇科常见病的防治、青春期性知识、性行为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婚前保健:学习内容侧重于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以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为重点,针对遗传优生、新婚避孕、正确的怀孕时机、孕期保健分步骤教学。围产期保健:包括了妊娠前期、妊娠期、分娩期、哺乳期和新生儿期的指导。围绝经期保健: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围绝经期,应该如何调整心态、饮食结构,如何保持生殖系统的卫生。老年期保健:按照国际老年学会的规定,60岁开始女性进入老年前期,面对各系统功能的日渐衰退,生理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改变,又该如何应对,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除了医学院校具备一定医学专业的保健教育工作者,大多数高校均不同程度地缺乏具有医学相关背景的教辅人员。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各医学院校对于培养专业的女性健康保健指导人员具有很大的优势,各高校在选拔辅导员时可分配一定的比例从医学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中产生。同时为了资源的最大效益化,学校整合自身资源,吸收本校非医学专业但热爱学习女性健康保健知识并热爱学生工作的优秀教师、辅导员加入到女性健康保健教育的师资队伍中来,学校通过开展系统性、合理性、多形式的后期培训,并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机制,提升非专业教辅人员的自身素养以及教学质量。

(四)重视家园合作,多渠道拓展教育资源

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长的整体素养有了明显提高,改变过去大学生教育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的模式,学校主动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各方面成长的重大意义。因为家长要比教师更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身体状况以及成长经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提高家长对于女性健康保健的重要性认识,能更好地正确认识孩子的不同生理周期的相应变化,从而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是国民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但受到不同的生活地域、不同的学历、不同社会学历等多因素影响,不同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观念各不相同。为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学校可定期开展家长会,也可通过短信、网络等多种形式将正确的知识信息传递给家长,以便家长受到专业的学习,正确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饮食、卫生习惯。

总之,高校作为先进知识文明的传播阵营,我国的大学教育已步人大众教育的行列,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女性健康保健教育对于女性个人的健康、下一代人的健康、家庭的幸福乃至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标准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也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和指导战略,需要更多的学校领导、专家、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探索、研究、总结,从而实现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廷惠,浅谈通过开设女性保健课程对女性进行健康教育的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08(10):128-129。

关于女性健康的文章范文篇3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社区;妇科疾病;分析

【中图分类号】R2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195-01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球每年生殖道感染的新发病例数高达3.33亿,育龄妇女患病率尤其高。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是女性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宫颈炎、阴道炎是其中的高发病种,是影响妇女生殖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威胁育龄妇女健康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生殖道感染的高发病率是性病/艾滋病的促进因素之一[1]。虽然发病率高、危害较大,但妇女就医比例却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是社区妇女对保健知识普遍缺乏,自我保健意识较差[2]。为提高社区妇女的保健意识和能力,我中心于2009年12月一2010年12月对本社区100名妇科疾病者进行了社区护理干预,降低了妇科疾病复发率,督促社区妇女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2月一2010年12月五里亭社区妇科普查中100名妇科疾病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全部为已婚;职业为工人、干部及家庭主妇,文化程度初中以上。

1.2方法用常规妇科病普查方法,由培训后的医务人员按要求询问、检查及填写相关内容,检查项目包括询问病史、一般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巴氏法)、触诊、、盆腔B超。选择100名患妇科疾病的患者,其中宫颈糜烂60人,占60%,阴道疾病30人,占30%,外阴瘙痒10人,占10%。

2护理干预方法

2.1加强健康教育:本中心对100名妇科疾病者进行基线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身高、体重、月经史、疾病史以及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妇科疾病的基本知识等,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发放有关妇科疾病的科普小册、出版宣传栏、播放健康教育录像、举行防治妇科疾病知识讲座,联合妇科医生进行义诊,并进行自身对照,比较干预前后育龄妇女保健知识知晓率与态度正确率、育龄妇女个人相关卫生行为的正确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降低妇科疾病发生率,提高其生殖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2心理干预:妇科疾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其自身的普遍心理特点,社区女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多虑、固执、健康、观念陈旧,接受新生事物慢,要改变患者多年养成的生活行为方式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对此类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时要有耐心、爱心,针对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行重点指导和讲解,循序渐进,多鼓励安慰患者,同时要发挥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动员患者的子女、家属、朋友多关心患者。

3结果

3.1社区育龄妇女妇科疾病知识干预前、后效果比较:见表1。

3.2社区育龄妇女妇科疾病复发率干预前、后比较:见表2.

4讨论

4.1护理干预前、后妇科疾病知识的知晓率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育龄妇女缺乏防治妇科疾病知识及对健康行为的识别能力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早期护理干预,使育龄妇女对妇科疾病防治知识的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0%上升至干预后的80%;妇科疾病复发率由干预前的84%下降至干预后的48%。

4.2普及保健知识是关键:宫颈糜烂以21-30岁偏高,阴道炎以26-40岁偏高,其发病率以青、中年为主,这可能与此阶段夫妇性生活频繁,性卫生知识缺乏有关。此外,性乱、未婚人流及引产也是原因之一。使其发生微生物感染的机率增加而易患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另外部分人卫生条件差,卫生知识缺乏也是导致妇科病不可忽视的因素。

4.3把高发年龄人群作为生殖道感染防治工作的重点:我们应注意到,30-39岁年龄组职业妇女承担着来自职场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相对较大[3],使其关注自己的生殖健康不够,故应当将她们作为生殖道疾病的重点防治人群,通过早期护理干预活动,绝大多数妇科疾病患者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纠正了一些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自觉防治妇科病,降低了该人群的妇科疾病复发率。

综上所述,妇女生殖道健康状态不容乐观,我们应重视弱势人群的健康状况,加强社区妇女防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开展妇科病查治工作,提高弱势人群的身心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华。任娟,蒋幼芳,等.浙江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及性传播疾病知识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7,19(5):8-9

[2]张亦心,路庆章,吕丽华,等.河北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17(6):347-348

[3]张世琨.生殖道感染防治服务指南[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22

关于女性健康的文章范文篇4

摘要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环境、学习、人际交往、就业择业等各方面的压力,极易产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安康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与思考,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了策略并提出了建议,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与思考

一、研究目的

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环境、学习、人际交往、就业择业等各方面的压力,极易产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近10年的研究成果表明,有10%-30%的大学生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情绪等心理健康问题。在国外,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病率也在10%-30%。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心理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将来能否适应新挑战,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解决存在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本研究从心理健康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研究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策略,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安康学院2008级、2009级、2010级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2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研究相关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本次研究测试采用国内外通用的Derogatis制定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安康学院220名大学生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SCL-90测试,性别、年级、专业不限。本次研究测试,共发出量表220份,回收214份,剔除无效答卷3份,有效答卷211份,有效回收率96%。有效答问卷中,男生168名,女生43名;独生子女55名,非独生子女156名;家住城镇的有34名;家住农村的有177名。

该量表共90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均按严重程度分为5个等级:1=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对受检查者有相当程度的影响);5=严重(症状频度和强度十分严重)。它由10个因子组成,分别是身体状况、强迫症、人际关系、抑郁症、焦虑症、敌对、恐怖症、偏执、精神病症、其它方面。

根据Derogatis等人的研究结果,该量表各症状效度系数为0.77~0.99(P

3.数理统计法

将测评之后回收的资料数据先录入Excel,再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分析

按照SCL-90,10个症状因子任一项≥2分则计为阳性,即有症状;10个症状因子任一项≥3分计为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心理障碍;2≤因子分<3计为有心理障碍倾向或轻度心理障碍。

从表1可以看出,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为14名,占总人数的6.6%;可能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为29.9%;有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为55人,占总人数的26.1%。分析不同样本各类大学生心理障碍检出率,得出结论:女大学生高于男大学生,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家住农村大学生高于家住城镇的大学生。

(二)大学生不同心理障碍分析

按照SCL-90,10个症状因子只要有一个因子的得分≥3分者,则被认为可能有中等严重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障碍问题以各因子因子分≥3,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身体状况15.17%、强迫症12.32%、人际关系8.53%、敌对7.11%、抑郁症、恐怖症各6.64%、焦虑症5.69%;以2≤因子分

由结果可以看出:1.大学生身体素质在持续下降,体力和精力都处于各方面的压力状态,但对学习和生活没有多大影响;2.少部分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障碍,大部分大学生敌对、偏执心理相当严重,因自负而不屑交往,以自我为中心,过分的苛求别人,缺乏理解、尊重、同情;3.即将毕业大学生在抑郁症、焦虑症和恐怖症方面表现居多,青年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自我调节能力差,心理容量小且脆弱,因择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一些用人单位对性别的要求感到恐惧和苦恼,严重的精神负担就会产生心理障碍。4.在生活的琐事方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处于稳定状态,只有少数大学生有心理障碍。

(三)大学生不同性别与心理健康比较分析

大学生由于男女性别的差异,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差异,经过SCL-90测试女大学生10项因子分均高于男大学生,说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病症5项症状因子差异居前5位,大学生不同性别心理健康差异较明显,和男大学生相比较,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

(四)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比较分析

大学生非独生子女各项因子分均高于独生子女,从而说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相比较较差,测试分析各项因子,其中强迫症、人际关系、敌对、焦虑症、抑郁症5项症状因子的差异分别位居居前列。

(五)城镇与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表2结果可以看出:家住城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其中焦虑症、强迫症、偏执、人际关系、抑郁症5项症状因子居于前列。因此,学校应倾向对农村大学生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体育健身环境。另外从小就要关注农村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应为孩子提供健康快乐的成长的环境。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思考

(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深入研究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质性研究比较缺乏,大部分还停留在对理论的简单分析和一般经验的总结上。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该加大对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分析的力度,来消除大学生轻度人际交往的障碍,抑郁症以及焦虑等心理问题,来维护正常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常态发展

所谓常态是以人的心理能否适应环境来区分,一个人的心理能适应环境为常态。以往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从疾病的角度进行,而从常态到发展的方向研究的很少,只是探讨。对处于常态的大学生,我们应从既重视常态,又重视发展的角度来探索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从常态向健康或向不健康发展的因素,以便处于常态的大学生能适当运用合理的办法使自己的心理更健康。

五、建议

(一)用心理咨询法在每个院系设立一个心理咨询室,根据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生源地的学生个体来研究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切合实际地来开展研究;

(二)呼吁社会各界多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且付诸行动,给予各方面的支援;

(三)有赖于大学生的主动意愿和积极参与,从而形成一个互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杨洪辉。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J].山东体育科技。2003:98-101.

[3]何梅。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7.

[4]李红娇。2005-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研究[J].中国校医。2009.23(2):178-179.

[5]朱晓峰。体育锻炼对缓解高校大学生焦虑心理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10):55-57.

关于女性健康的文章范文篇5

[关键词]涉外婚检女性生殖系感染乳腺增生

[中图分类号]R71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420812009)11-0050-02

涉外婚前检查是为了保障涉外婚姻中男女健康的婚配,更是为了优生优育,把好最佳围产保健的第一关。而保障女性生殖健康及乳腺健康更是涉外婚检的一个重要内容,生殖系及乳腺健康是婚后健康、协调性生活的基础。因此,加强对涉外婚检中女性生殖系统、乳腺疾病的筛查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01年~2007年在我院保健中心进行涉外婚检的517例女性,其中涉及国内、港、澳、台及其他国家与地区,以国内女性居多。其中20―25岁146人,26―30岁208人,31-35岁94人,35岁以上69人;干部81人,工人172人,农民46人,个体115人,待业者103人;大专以上195人,高中及中专206人,初中84人,小学及以下32人。

1.2方法按照中山市涉外婚前检查女性婚检所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查,并对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3诊断标准采用第6版《妇产科学》中生殖系感染及第5版《外科学》中乳腺疾病的诊断标准,其中包括宫颈炎、附件炎、盆腔炎、滴虫性阴道炎、念珠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尖锐湿疣、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乳腺增生等。

2结果

517例受检女性中,患生殖系感染87例,患病率为16.83%;乳腺增生129例,患病率为24.95%。生殖系感染疾病中,以阴道炎居多(包括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共49例,占56.32%;宫颈炎25例,占28.74%,附件炎4例,占4.60%,盆腔炎3例,占3.45%,尖锐湿疣5例,占5.75%,梅毒1例,占1.15%,淋病0例。生殖系感染、乳腺增生与年龄关系见表1。生殖系感染、乳腺增生与职业关系见表2。生殖系感染、乳腺增生与文化度关系见表3。

3讨论

受检者生殖系感染患病率为16.83%,明显高于陈明惠等人所报道的未婚女性生殖系感染率5.5%,而与关玉施等所报道的2005年广州适婚女性生殖系感染率18.35%接近,考虑我市与广州市同属沿海地区,观念较开放,未婚女性婚前性生活相对较多所致。上述结果显示,30岁以上女性生殖系感染患病率较高,可能与此年龄段涉外婚姻女性多数曾有性生活史有关。文化程度越低。生殖系感染患病率越高,工人、农民、个体、待业者生殖系感染患病率比干部明显增高,文化程度越高,患病率越低,考虑与受检者的自身素质、健康意识等有关,干部及文化程度较高者大多有着良好的卫生习惯,有一定的生殖健康知识,自我保健能力较强,较少出现性生活过早、性卫生差、避孕方法缺乏等情况。女性生殖系感染可导致不孕症,不利于优生优育,而且还会影响婚后性健康,从而影响婚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