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范文

今年清明节的日记(5篇)

来源:收集 时间:2023-12-04 手机浏览

今年清明节的日记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到清明节,我就会想起这句诗。刚好又是一个清明节,又是一个上坟扫墓的好季节。

回家的路上,我们顺路买了鞭炮,白纸条,黄纸,冥币和假金元宝。我们来到了老家,走在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上,踏着嫩绿的小草,走向我奶奶的“住宅”。不一会儿我们便到了奶奶的坟前,这使我可高兴了,因为我早就听说。给已过世的亲人磕头会心想事成,我盼望这一天都盼望了几百年了!一到坟前我立马跪下,准备磕头许愿了。这时妈妈走了过来问:“你在干什么?”

“我在磕头呀!”“哪有一上来就磕头的?”“那啥时候磕头?”“我说磕头了你再磕头。”“好吧。”

爸爸在拔草,我也要帮奶奶清理“住宅”,就过去帮忙。爸爸正在拔一棵高过头顶的草,我过去帮忙拔草。一使劲,草被我连根拔起,草根上带了好多土,一下子甩到我脸上、嘴里,反而我吃了不少土。还把土弄得爸爸满身都是,咳,帮忙帮忙,越帮越忙了。盼星星盼月亮,终于该磕头了,我先磕了三个头,开始许愿了:“奶奶呀,听说你能让我心想事成,我的要求也不难,就是变成天下第一帅,是不是实在是太简单了,没关系,就这一个愿望。”我们先把白纸绑在了树上,开始放鞭炮了。

听着鞭炮的声音,我不禁想到了以前,我们一到老家,奶奶在门前等着我,拿了一些好吃的东西给我,面包,饼干,牛奶,巧克力应有尽有。我会迫不急待地接过食物,狼吞虎咽起来,奶奶往往都在旁边说:“慢点,别噎住了。”我一调皮,爸爸就要收拾我,我也有精囊妙计,找到奶奶,藏在奶奶的身后。奶奶就会批评爸爸:“你打我孙子干什么,看着乖成啥样儿了。”爸爸挨了批,马上就蔫了。

想着想着,我望着满山的映山红,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今年清明节的日记篇2

还是春回大地,还是百花盛开,还是青烟缕缕,还是愁绪牵牵。却是,又一年的光景,又一年的清明!

曾经的曾经,清明是烈士陵园里的红色教育,是学校里数着日历巴望着的假期;后来,清明是奔波在四处采访的路上,是去古园探望外公的伤感;而如今,清明化作相思雨,成就了我心头浓浓的乡愁。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对乡愁的独特注脚,它可能是古树、池塘、老井以及涓涓细流、山川草甸承载着的儿时记忆,也可能是长大后魂牵梦萦的家乡味道……,如今,当那些飞檐翘角的古建、潺潺流水的浣洗、炊烟袅袅的舍院、小巷悠悠的青石板依稀出现在梦里,你是否有莫名的感动?好梦总是不愿醒,旧时风物在梦的光影里此消彼长,甚至比记忆中的经历更顽固、更执着、更诱人!是否还记得余光中那首《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样的心绪离愁,似乎是硬要长大一点才能感同身受。

时间是一条缓慢而不更改的长河,心是坐在渡船上的孩童。唱歌、睡眠。欢笑、掉泪。看望风景,相见和告别。

来美之后,人生有如分水岭,与国内的充实忙碌不同,这里风和景明、人情简单、日子清淡。每逢传统节日,基本都一视同仁,惯于平波度,亦不会起波澜。虽贪得一世清净,却也常常想念曾有亲人夜话,朋友扎堆。

月初,刚送母亲回国,我的内心盛满不舍。回想有她在的日子,我们一起打理小院,养花种菜,闲时散步,聊天谈心。除此以外每天都有享不尽的家乡味道,手工馒头、豇豆肉包、卤牛肉、小炒辣子鸡……对于一个没厨艺却空有一颗吃货之心我来说,好似老鼠掉进了米缸,而妈妈的味道与我,是亲情、是分享、也是归属感。

清明时节,于异国他乡遥望,思绪万千,然而故乡是一座丰碑,遥远却又明亮。

今年清明节的日记篇3

又是一年清明时,星期五,我们六年级全体学生怀着沉痛的心情祭扫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此时,细雨濛濛,校园里没有了昔日的打闹声,显得格外安谧.我们六年级的学生站在纪念碑前深切缅怀着为保护石门这块土地而为国捐躯的将士们,当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时,同学们的表情十分凝重,心里也绷得紧紧的.

第一个环节是唱“少年先锋队队歌”,大家嘹亮的队歌声在操场上回荡着。接着,要向纪念碑敬献花篮了,我和胡颖将花篮抬起,缓缓地走到纪念碑前,轻轻搁在纪念碑上,庄严的向“将士们”敬了一个队礼,然后回到六(1)班的队伍里。

然后,我们将要为士兵们默哀。所有的人都低垂着脑袋,我闭上眼睛,仿佛回到了那个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时代,看见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身影,听见了他们铿锵有力的话语,体会到了那浓浓的火药味中的危险。默哀完毕。

最后,校长神情凝重地站在纪念碑前,深情地为我们讲述着这座纪念碑的由来。20XX年的夏天,日本的海,陆,空三军数万人向中国大举进攻。5月向常德,石门,桃源进攻,日本人用9架飞机向石门投了27枚炸弹,彭士量将军立刻带领军队护卫石门县城。11月14日,彭士量将军率领部队与日军交战10天,11月25日,彭士量不幸被日军的枪弹击中而死。临死前,他说了一句感人肺腑的话语:“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人民尽义,死而无憾!”他死了,才39岁。

抗日战争结束后便在石门县一完小建造了一座永远不会被遗忘的丰碑——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纪念碑上那9个雄健有力的大字,好像在告诉我们勿忘国耻,勿忘先烈!

活动结束后,我感慨万千。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一群热血男儿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发愤学习,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而努力。

今年清明节的日记篇4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我们学校放假三天。我爸爸领我去上坟,我们家去世的人都埋在离我很远的地方。

在扫墓的前一天,爸爸和爷爷先准备齐祭祀物品(有鞭炮,纸钱,铁锹)。我毫不情愿地跟随着爸爸去扫墓了。走到半路,我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清明要扫墓呢?”于是我询问起爸爸来,爸爸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主要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2]也极盛。”听了爸爸的回答,我恍然大悟。

到了墓地,下车啦(我爸爸开车去的)。爸爸安排我跟着妈妈一起,妈妈答应我了。然后我跟着妈妈还有大家一起。去上坟的路还得上一个小土坡,这一路,可辛苦了,因为也都是小石子小路。

终于到了坟前,我已经累坏了,不顾一切的坐在了草地上,看着爸爸和家人把在家里准备好的纸钱用打火机点燃,然后,爷爷在做“帽子”(用铁锹在土上做的)然后,爸爸妈妈叫我去给老祖公烧香磕头,我按照爸爸妈妈的吩咐磕头了,还偷偷在心里许愿了呢,我希望老祖宗保佑我考好试,保佑我们全家都健健康康的,快快乐乐的。

今天真开心。

今年清明节的日记篇5

清明节又到了,天空中又飘起了纷纷扬扬的清明雨。怪不得杜牧大诗人会吟诵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祭奠亡灵的日子,清明节是缅怀逝者的日子,清明节是寄托哀思的日子。

今年的清明节,我们全家显得尤为隆重,因为我们都聚集在一起,要去乡下拜祭去年刚刚去世的外公。

这一天,我们一行人来到乡下,准备了一番后,我们就上山了。大人们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拿着铲子,有的提着篮子。他们脸色严肃,流露出哀思之情。我默默地跟在后面走着,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映入了我的眼帘,一簇簇、一丛丛,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开得那么热烈,开得那么鲜艳,我想它们也在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吧!

踩过泥泞的田间小路,终于到了山上。一座新坟赫然展现在眼前,这就是外公的坟墓了!一看到这座坟,妈妈和大姨就不禁失声痛哭起来,我也默默地流着眼泪,外公的面孔仿佛就在眼前,想起与外公在一起的日子:我与他一起下棋,一起看电视,一起吃饭……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可如今,外公却躺在冰冷的地下,怎不令我们伤心欲绝?

爸爸和姨父从远处铲来了一些新土给添上,妈妈从篮子里拿出准备好的供品,一一摆放在墓前,并深情地说:“爸爸,我们来看你了。”然后开始烧纸钱了,妈妈今年买得纸钱特别多,我挑了一些面额大的:一千万的、一亿的、一百万美金的……我希望外公在阴间过衣食无忧的生活。妹妹也不甘落后,一张张拼命地往火里扔。大姨一边烧,一边念念有词:“爸爸,快来拿钱吧!希望你在天有灵保佑我们身体健康,保佑孩子们学业有成……”我也在外公墓前许下心愿:保佑我考上清华大学。纸钱烧完后,爸爸又用酒在墓前洒了一圈,我们每个人在墓前作揖。之后大家带着沉重的心情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墓地。

雨又飘飘洒洒地飞舞起来,丝丝细雨好像在诉说着我们对亲人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