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范文

现代礼仪(收集5篇)

来源: 时间:2024-06-19 手机浏览

现代礼仪篇1

[关键词]现代礼仪;素质教育;大学生

[作者简介]唐美菊,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讲师,广西南宁530021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2―0183―03

对大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时代的呼唤,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关乎着我们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而现代礼仪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的含义。为了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素质。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征。一是具有时代性。素质教育强调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战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展教育。二是具有全体性。素质教育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开展教育。三是具有综合性。素质教育强调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均衡发展。四是具有主体性。素质教育强调要充分弘扬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个性和创造力发展开展教育。五是具有长效性。素质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和支持学生可持续发展开展教育。

二、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古往今来,“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国家兴盛的基础,而素质又是人才的根本。当今大学生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后备军,其素质的高低是我国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表现,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实践需要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人的创造力、应变力与竞争力。而人的这种主动性、这种精神、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人的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技术,引进资金,也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唯独不能引进的就是人的素质。不少发展中国家都走过弯路,以为落后是因为技术、设备的落后,于是大量引进一流的技术和设备,结果由于人的素质没有跟上,同样的技术设备、同样的方法,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人的素质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当今大学生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大学生的素质高低关乎着国家的命运,关乎着民族的兴衰。应该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际竞争的严峻现实出发,深刻认识当前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因为人才培养,就是人的素质培养,只有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才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三、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

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大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学会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并具备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这就需要现在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素质、较强的专业素质和健康的心理及强健的体魄。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对学生进行政治观点、思想观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及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本学科、本专业的知识教育,进行各种社会科学及人文知识的教育,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劳动技能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进行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身心健康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教育,良好的自我健身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树立“全民健身”和“终身锻炼”的体育新理念,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5.艺术审美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艺术表演和美的创造能力的培育。

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

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是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人的基本素质培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努力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处事为人、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具体目标如下:

1.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了解历史、了解国情,拥护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高尚情操、民主与法制的自觉意识、良好的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3.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分析、组织、加工和使用各种信息,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4.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究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的本领,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善于向实践学习,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干,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养成自觉的劳动习惯。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对待生活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有迎接挑战的勇气,不怕困难和挫折,具有适应各种生活环境

的能力。

6.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追求高尚的生活方式和情趣,积极保护自然环境和美好事物,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7.具有发展良好合作关系的意识,既能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又善于保持和发扬祖国和本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

五、现代礼仪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每一个教师都可以立足于自己的岗位,立足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可以通过现代礼仪课程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进行全面的培养,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通过介绍礼仪的起源和发展,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和眷念。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渐渐迷失了方向。他们在吸收异国文化时,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了解、热爱程度日益弱化。对此,在讲授现代礼仪课程时,通过把礼仪的产生、发展和中国五千年的璀璨文化联系起来,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中国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而且礼仪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渊源和基础,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的产生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它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礼仪使人类摆脱了原始的蒙昧状态而进化发展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在某一阶段高速发展时期,正是礼仪相对完善时期,而礼仪的完善使社会能够得以不断地延续和进步,礼仪是人类社会的调节器,礼仪将伴随着人类直至永远。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既为自己身为炎黄子孙而骄傲,又增强了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了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高尚情操,深知知礼、懂礼和守礼的重要性。

2.通过讲授礼仪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受社会上所谓“实惠”观念和“个人功利”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评判尺度渐渐向“功利化”偏移。不少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模糊、混乱。他们面对社会的种种现象感到迷惘,不知所措,他们仿佛就像迷失在大海中的船只,随波漂流。为此,在礼仪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去认识、探讨什么是礼,什么是礼仪,什么是礼貌,什么是礼节,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被社会所接受的知书达理的当代大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要知礼、懂礼和守礼,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下,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修养之人,才能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3.通过现代礼仪知识的学习,培养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习惯,规范其言行举止,树立充满活力、健康而又举止优雅的当代大学生新形象。现代礼仪课程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涉及生活中的衣、食、住、用、行等方面,更涉及各种生活、工作场景中的礼仪。而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实际操作又是另一回事。于是在现代礼仪课程的讲授中,通过模拟各种场景或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直接体会到良好的生活习惯给自己及他人带来的快乐,感受到良好的行为规范、言行举止不仅是大学生高素质的表现,更会对自己日后的生活、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再通过课堂课后同学、老师之间全过程的相互监督,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得体的行为举止,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树立健康而又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形象。

4.通过现代礼仪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塑造大学生完美的人格魅力。现代礼仪课程中的仪容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发型、发质,学会肌肤的健康护理,掌握化妆的基本礼仪及技巧,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青春美,什么是自然美,什么是健康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仪表礼仪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服饰的选择、搭配和正确使用,懂得在不同的场合穿适宜的服装,在不同的环境中佩戴不同的首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不要盲目赶时髦、追潮流。而仪态礼仪的学习,尤其是通过形体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自身良好的形体和表情仪态,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塑造大学生完美的人格魅力。

现代礼仪篇2

文明无处不在,有时它是不随手乱丢垃圾,有时它是一句“谢谢”,有时它是拾金不昧……我今天要说的中华民族最悠久的文明礼仪,传统美德——礼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现代文明礼仪的故事,供大家参考。

现代文明礼仪的故事1我们国家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着称于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千百年来重视道德修养、文明礼貌赢得的国际上的评价,作文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作为文化科技发达、经济生活富裕的现代人更应该要把古人的这一传统美德保持和发扬光大,使之不断的传承下去不愧于“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这个着称!

从古至今,关于文明礼仪的事情和榜样有好多好多举不胜举。古代有孔融让梨的典故;近代有雷锋叔叔的故事;当代有无锡最美丽司机吴斌和湖北“托举哥”周冲的事件等等。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的典故、故事、事件等使我懂得了其实生活中大到社会;小到在学校和我们各自的家庭里处处有注重和讲究礼仪的地方,像见义勇为、文明谦让、乐于助人、尊重师长、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爱护公共财物、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等等……

使我懂得了重视和讲究文明礼仪的人会得到社会的肯定和人们的尊重,反之会受到社会应有的惩罚及人们的谴责和唾弃!

以下有两个在我的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看看讲究和不讲究文明礼仪得到什么样不同的结果。第一件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情,第二件是发生我身边我看到的事情……

记得哪是发生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事情了,有一天放学回家我跟奶奶手拉着手边走边跳的走在我们家小区的路上,突然间看到走在我们前面不远处的老爷爷手里提着的袋子破了,东西撒了一地正弯着腰很吃力的捡拾着,当时我看到了马上撒开奶奶的手飞奔了过去帮助老爷爷捡东西,后来奶奶也赶上来了一起帮老爷爷捡,得知老爷爷是坐在我们同一幢楼底楼的邻居后又帮他一起提着送到了家里,老爷爷摸着我的头直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当时那个时候我也不懂什么文明礼仪的事情,只是觉得被人夸奖的感觉很开心很受用!本来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哪知第二天放学回家老爷爷已经在门口等我们了,并邀请我和奶奶到他家去玩,还买了好多好吃的东西给我。通过聊天我知道了老爷爷是个退休的老师,年纪七十多岁了平常子女不在身边,我那天的举动让他很感动!

之后他经常邀请我和奶奶到他家去玩,给我买好吃东西又教我做作业,我刚上学时由于不太适应所以成绩不太理想,在他的帮助下有了很大的提高,最后我们俨然成为了“忘年交”我有不懂得总是去请教他,他也很耐心的为我讲解直到我弄懂为止。后来我们家搬走了虽然很少见面了,但是好几次我们正好在超市见面的时候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很关心我和我的学习成绩,每次依然买好多好吃的东西送给我,我难为情不肯收他还生气了哩!

第二件事情发生在我小学时的母校门前的马路上,当时正值我们学校学生放学时间,马路上停满了前来接孩子放学家长的车子。其中,有两个家长因为不小心使车子互相碰撞了。其实碰的也不太严重只要互相礼让一下也就过去了,由于双方互不相让吵了起来还大打出手,使的本来就比较拥挤的马路堵得水泄不通,一片混乱。妨碍了别人的通行,后来警察来了,他们俩最终被带到警局去了,后来听说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哎~如果,他们俩当时互相谦让,得到结果将不会是这样的……

通过上述在我身边发生的这两件小事情,充分的证明了讲究和不讲究文明礼仪的区别,一个得到了别人的表扬和帮助而另一个却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和谴责。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做一个注重和讲究文明礼仪的好公民,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我们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文明礼仪也得到不断的提高,使我们古代劳动人民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更好的保持和发扬光大,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

现代文明礼仪的故事2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

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小到家庭、企事业单位、社区,大到城市、国家),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

作为具有502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

当我们身为游客的时候,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是市民的时候,又是对随地吐痰、乱写乱画的现象深恶痛绝。

当我们是行人的时候,往往是怎么就近就怎么走路,管他有没有红灯,管他有没有人行道,讨厌那些没按规章开车的人;当我们开车的时候,总是抢车道、夹塞儿、占非机动车道,讨厌那些在马路上乱闯的行人。

当我们是消费者的时候,经常把个人的怨气往服务人员身上撒,还总说他们态度不好;当我们是服务人员的时候,又总是把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上来,却总怨顾客太挑刺。

当我们和同事相处的时候,总会埋怨同事的“不拘小节”,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说话、借东西;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

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个座。

当我们作为子女的时候,总是不愿意耐心地和父母交流,总是大方地花着父母的血汗钱,总是大声地把父母的问话送上天,对于父母的生日,天才晓得;当我们身为父母的时候,从没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做心灵上的交流,总是忙于自己的工作,还说已经给他们的关爱太多,就是他们自己不争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的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家里,如果家长能够带好头;在学校,如果师长能够带好头;在单位,领导如果能够带好头;在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带好头……推而广之,要在全中国推广、普及文明礼仪,如果首都一千多万人民能够带好这个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毫不疑问,我们的文明礼仪推广和普及工作,就会更加容易。那么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取得飞速发展。我们十三亿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人们都会生活在友好、宽容、关爱、温馨的社会氛围中!

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

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习,图的是一时之快,丢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别人还会尊重你吗?

现代文明礼仪的故事3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自身做起,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也将是一个永远的主题。

首先,我们先搞懂一个问题,文明是什么?也许,大家会想,这是一个多么抽象的概念啊!其实不然,很简单!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的亲切,是见到师长的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被大家广泛推崇的优良行为。

作为新世界的中学生,大家在讲文明,创和谐上该如何做呢?

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着称於世。文明礼貌,重在表现。主要包括三点:一、谈吐文明;二、谦虚礼让;三、举止端庄。同学们,大家若能做到以上三点,也不愧为“礼仪之邦”的成员了。

日常生活中的谈吐最能体现你的文明,与人交谈应注意四要:态度要诚恳,表情要自然,用语要文明,表达要得体。态度若不诚恳,你是无法与人真诚的交流的;表情若不自然,别人就会以为你不耐烦,令人尴尬;用语若不文明,别人就会认为你俗不可耐,不想和你交谈;表现若忸扭捏捏,别人就会不耐烦。这就是谈吐的文明,相信同学们能轻易的做到,给人的感觉良好,体现中学生的文明。

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可以影响你的学习,你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学习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启迪我们不断探索,求知。因此,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还我们一个文明、美丽的校园,从现在起,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我们应该坚决摈弃我们身上?a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target='_blank'>种植晃拿鞯男形闪己玫男形肮摺W鲆桓稣娉嫌寻⒗衩泊恕⑵返赂呱械难鲆桓銮诜苎啊⒒蛏系难H梦拿髦樾T埃梦拿餍形腊槲倚小?/p>现代文明礼仪的故事4文明像一把钥匙,可以把人们带入礼仪的殿堂;文明像一个指路人,可以在我们感到迷茫的时候,指引我们正确的方向;文明像一缕阳光,可以让我们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文明,是文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中华能成为礼仪之邦的真实写照,而我们作为其中的一员,就更应该努力去把祖国的这个特点发扬光大,展示民族精神。

大家都应该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这个故事中的孔融十分有孝心,他把最大的梨让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较大的梨给自己的哥哥姐姐们,剩下两个梨时,他把大一点的梨让给了弟弟,自己却吃了最小的梨。说明孔融懂得谦让的礼仪,年幼时就知道道德的常识。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孔融,要尊老爱幼,尊师敬长。

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如果人不学礼,那还怎么做人。古人都那么注重礼仪,那我们现在有什么理由能不注重礼仪,不讲文明?

记得有一件事,它让我感到十分自豪。那天,我在少年宫补习,准备回家了,我上了公交车找了一个座位坐下。过了一会,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走了上来。她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颤颤巍巍的,好像随时都有可能会倒下去似的。她环顾四周,希望有一个位置坐,可是并没有。我心想,那个老奶奶站着太辛苦了,我把我的位置让给那个老奶奶坐吧。于是我便走到老奶奶跟前对她说:“老奶奶,您坐到我的位置上吧。”顺便把老奶奶扶到位置上坐好。老奶奶坐上去后对我说:“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我听到这句话心里美滋滋的。

“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讲文明守礼仪的好公民。

现代文明礼仪的故事5文明,是一盏明灯,为我照亮前方黑暗的道路。文明,是一口清泉,在我干渴的时候给我滋润。当你长大,你会不会把文明扔到千里之外?

当今社会,也有许许多多的不文明现象,比如:闯红灯、乱扔垃圾、公交车上让座……但在我心里最深刻的不文明的情况还是“公交车上不让座“。

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去公交车站坐车回家。一个老人正拄着拐杖走过来,不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我们准备排队上车,这时,一个年轻人跑过来,他为了先上车,就使劲往上挤。老人一不留神,拐杖就被他挤掉了。

到了车上,我看到两个连在一起的位置,就随便选了一个坐下来。那个年轻人正在找零钱投币。老人上来了,他看见我旁边还有个座位,就先把自己随身携带的袋子放在椅子上,再去投钱。那个年轻人投完钱后走到我旁边,就像没看见袋子一样,坐了下去。老人知道年轻人是有意的,便一手拿走带子,什么也不说,走到后面去。

现代礼仪篇3

关键词:孔子;礼;武术礼仪;教育

礼仪文化作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渊薮和基质的文化现象,因其发端久远、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备受今人重视和探究。儒家文化作为古代中国的主流文化,影响了中国近两千多年的历史,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礼仪文化,对武术礼仪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孔子“礼”的基本思想

“礼”是西周统治者所创设的有关政治、法律、道德等涉及国家一系列基本制度和思维方式的规范体系。孔子礼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人伦关系。伦理是宗法制度下人与人的关系准则,属于道德规范的范畴,在儒家的理论体系中,赋予了它法律的意义。伦理原则与法律融为一炉,儒家的伦理中心就是“五伦”,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礼记》),这其实是等级名分制度的全部内容,孔子将其归纳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他提出“正名”,便是要重新树立这种等级名分的权威,通过立法的形式使其“名正言顺”,以强制的力量保证伦理原则为社会上广泛遵循。

(2)家国一体。西周的礼治,是将家族宗法与国家组织糅合在一起的一套完整的宗法体制,孔子对这种宗法制度非常仰慕,并期望能使之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复治。所以,儒家的一切社会政治观无不以家族为本位,将家族内部关系的合理调整视为一切政治行为的出发点。孔子一再强调“笃于亲”,认为“孝亲”是“为人之本”(《论语・泰伯》),百善为先。

(3)等级差异不可逾越。等级差别是礼的基本特征,儒家的理想社会是严格区分上下、尊卑、贵贱的等级社会。礼被儒家概括为“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礼记・礼运》),而天道体现了上下尊卑的等级原则,所以,身份地位低下者应承受繁重而琐碎的法律义务,身份地位高贵者则享有与之对应的广泛的特权。如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无道,则庶人不议。”(《论语・季氏》)所以,当季孙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就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论语・季氏》)

二、“射艺”中孔子“礼”的躬身实践

孔子出身于春秋末期鲁国贵族的家庭,受西周武士教育的影响,深知奴隶制国家的“仁政”、“德治”与尚武强兵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的文武兼备的思想。他亲身传授“习射”之技,培养出了不少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礼记》中记载:“孔子射于瞿相之圃,观者如堵墙。”从孔子带领弟子习射时观者人数之多,就足以想象出孔子箭法之高超。孔子总是以“礼”来作为与别人相处时的道德准则,甚至以“杀身以成志,仁也”(《国语・晋语》)来完美他的礼义观念。他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意思是说君子是无所争的,唯争的就是射箭,以竞赛来决胜负,并认为这种“争”非同于一般的争,比赛前相互礼让为上,赛后又同桌共饮,这才是君子之“争”,有“礼”之争,有“德”之争。

三、孔子礼思想与传统武术礼仪教育

孔子追求的理想目标是“仁”,他通过“礼”的教育来加强对“仁心”的培养,并全方面都得到发展而成为“完人”。这些都促成传统武术礼仪的形成。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这种“仁”的礼思想始终指导着以“技击”为特征的武术的发展,并且在武术礼仪中得到直接的体现。

(1)武术礼仪规范是孔子“礼”思想在武术中的反映。传统武术礼仪规范备受武林中人的推崇。谦虚恭敬,重视和合,也是孔子礼思想的基本要求。武术家合于“礼”的行为规范,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传统武术伦理道德文化中的丰碑。《少林戒约》曰:“尊师重道,孝悌为先。平日对待师长,宜敬谨将事,勿得有违抗傲慢之行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尊师重道是古来就有的传统,谦逊的作风也成习武者传统美德。“凡吾习武之徒,必须认贤为师,谦虚好学,尊敬师长,尊尚武德,而身为徒弟。”谦逊是当时条件下,使人际关系密切的最佳方式。《咏春白鹤拳・拳谱》有“戒私斗、戒好胜、戒好名、戒好利、戒骄、戒诈、戒浮夸逞能、戒弄虚作假、戒挑拨离间、戒为非作歹”。十戒中有一半与谦虚有礼有关。由此可见,“礼”在传统武术界的重要性。

(2)为“仁”以礼的教育要求。在农耕社会中礼直接起着协调人际关系、习武者修养及限制其行为的道德作用。礼对于武林中人的影响更多表现在人们行为之中,以礼为中心的习武戒律繁多,如《少林十戒》、《短打十戒》等各门派的戒律都折射出“仁者爱人”、“仁、义、礼、崇信”的传统道德规范的影响。再如一些门派练拳之前先行拳礼,表示门派标记,即使出门在外,遇见对手时双方必先抱拳施礼,各表自己的拳派,武术中“抱拳礼”正是为仁义道德的具体体现。“抱拳礼”是并步站立,左掌右拳在胸前相抱(左指根线与右拳相齐),高于胸齐,拳、掌与胸口间距为20~30cm,“掌”要求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扣紧于虎口处。四指并拢伸直寓意为“四海武术为一家”。

(3)以“礼”促“德”的教育目的。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君子人格的最基本的内涵,人除了具备一般的道德素质外,君子以守礼为第一要义,而作为道德要求,其基本精神便是恭敬礼让。习武者必须恭敬而谨慎、虔诚,无论对待人生、他人和社会,都必须严肃认真、谨小慎微。对己而言,正心需有诚意,对人而言,事父母须尊敬,事君须忠敬,与朋友交往须讲信用。

(4)“克己复礼为仁”之形而上转化。在《为政》中所指出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孔子那里,仁和礼不可分割,仁属于形而上的精神内容,礼属于形而下的物质内容,离开了精神理性,物质理性无从建构;离开物质理性,精神理性亦得不到落实。从同构互动关系去理解仁与礼,对我们今天的武术礼仪教育实践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四、孔子礼思想对当代武术礼仪建设的启示

孔子“礼”思想对武术礼仪教育的影响深远,始终指导着武术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武术礼仪具有明显时代特征,与我国传统文化一起,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

武术特殊的价值功能,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护人民利益,调节人际关系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例如运用武术的技击功能,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当然,没有好的武德也可能恃强凌弱,为害四方,败坏社会风气。由于武术的特殊功能,武术礼仪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更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作者单位:毛海涛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姚幸葵江西萍乡广播电视地大学

参考文献:

[1]汤勤.孔子礼学探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30-134.

现代礼仪篇4

【关键词】现代礼仪;大学生;作用

人类在长时间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就是礼仪,礼仪具备如下特点:承传性、规范性、差异性、可操作性以及时展性,其有着丰富的内涵。现代礼仪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对社会组织和个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现代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一)当代大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由于当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及技术都在日渐改变,特别是人们的交往范围从人际沟通已经逐渐扩展为公众沟通,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也演变为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转变成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变化对大学生现代礼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

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如果其道德水准同其知识水平不协调,那就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才。很多高校现在存在如下现象:学生享有的为高层次教育,但是大学生的实际行为并不能够达到基本道德水平,其原因同现代礼仪教育的缺少有着部分关系。全面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现代礼仪教育,让大学生可以掌握现代人际交往的基本行为准则,既能够使大学生的礼仪知识得以丰富,还能够掌握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相符合的礼仪规范,认识到根据礼仪规范在实际生活中将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同时能够有机的将内在的道德品质同外在的礼仪形式统一起来,真正变成道德素养较高的现代文明人。

(三)当代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需要

从古至今,君子一直将礼仪作为其修身养性之道。同时良好的性情修养本身就展现了一种良好的心理,将客观成熟的心态、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展现出来,可以将自己的位置摆正,同时将其作为出发点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将其良好的自我意识展现出来。在学习和生活中,因为部分大学生欠缺礼仪修养,再加上学生青年气盛,通常不能够将自己的情绪控制好,现代礼仪却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个不足,将大学生的自控力逐渐培养起来。

(四)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作为和谐校园重要构成部分的大学生也是和谐校园构建的参与者。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际交往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校园和谐的稳定。这要求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同时将人际交往的促进工作作为和谐校园构建的重要工作。大学生现在正是其成长及发展的重要时期,必定会遭遇很多压力及烦恼,大学生在心理上能否达到健康和谐状态,对和谐校园的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谓和谐校园是整个校园的同学、师生、教师之间、管理者之间皆都能实现和谐的状态,对构建和谐校园来说,人际交往的和谐也具备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礼仪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质

现代礼仪课程中的仪容知识,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发型、发质加以了解,学会怎样健康的护理肌肤,对化妆的基本礼仪和技巧加以掌握,使学生对美加以了解,不断将学生的审美层次提升。学习仪表礼仪知识,让学生能够以自身条件为依据来选择、搭配并正确使用服饰,知道在不一样的场合穿着合适的衣服,在不同的环境佩戴得体的首饰,让大学生将正确的审美观树立起来,引导学生不盲目的追赶潮流。学习仪态礼仪,特别是凭借形体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将自身良好的形体和表情仪态培养起来,将大学生的审美水平提高,把大学生的人格魅力完美的塑造起来。

(二)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帮助学生将良好的人际网络构建起来。现代礼仪课程会介绍社交礼仪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加懂得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及法则,学会对他乡异地的风情民俗加以尊重,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不触犯别人的禁忌,学会在复杂的人际交往怎样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信任及肯定,将自身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建立起来,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高。

(三)凭借学习现代礼仪知识,树立优雅的大学生形象

对日常生活中大学生的良好习惯加以培养,对其言行举止加以规范,将充满活力、健康、举止优雅的当代大学生新形象树立起来。现代礼仪课程有着丰富的内容,既关系到其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有关系到其各种生活、工作场景中的礼仪。但是礼仪教育不仅仅为简单的知识教育,其具备鲜明的操作性及实践性。针对具体的礼仪规范,既需要对其加以了解,又要重视实践操作。在教授现代礼仪课程过程中,凭借各种场景或案例教学的模拟,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让学生直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带给他人的快乐,对良好行为规范、言行举止的感受既表现了大学生的高素质,又影响了学生们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再凭借课堂课后同学、老师之间全过程的相互监督,让学生将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得体的行为举止逐渐养成,将自身修养不断提高,将健康和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形象树立起来。

当今社会提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承并将“礼仪之邦”的道德风范发扬光大,现代礼仪显得至关重要,其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将一个民族的道德文化和精神风貌展现了出来。同时养成当代大学生礼仪习惯,提升礼仪素养,只是凭借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足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这需要获得学生、家庭及社会的大力配合,需要坚持道德礼仪的教育,不断进行礼仪实践锻炼。当代大学生的现代礼仪教育若想获得良好效果,就需要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互相配合和支持。

参考文献

现代礼仪篇5

关键词:童蒙学规;幼儿园;礼仪教育;建议

引言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有着传承五千年的礼仪系统,在新的发展时代,广泛开展童蒙学规以及现代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活动,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传统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在幼儿时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不仅是能够实现幼儿将礼仪放在心上,还能够从实践中培养出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对于其未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在童蒙时期以及幼儿园时期开展礼仪教育的活动,还可以促进幼儿的个性、道德品质甚至是社会性的进一步发展,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将文明礼仪的内涵渗透到各项社会活动之中,对于实现社会文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童蒙学规和现代礼仪概念界定

1.童蒙学规的内涵

童蒙,主要是幼年或者是无知的儿童,所谓童蒙学规主要是针对于儿童进行的礼仪教育,是一种重要的蒙学教育的类型。根据《童蒙须知》可知,在童蒙学规阶段,主要是对儿童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并且是更为注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行事的培养,包括培养儿童的基本伦理道德以及相应的行为习惯等。

2.现代礼仪的内涵

现代礼仪主要是指现代的礼仪教育,是将礼仪与教育有机结合的合成体,其概念属于教育范畴。黄菊良对于现代礼仪教育的定义是,在一定的社会集团内部,为了实现礼仪规范的要求,实施的一系列有目的、有组织以及有计划的系统道德教育活动。也就是说,现代礼仪教育是保证学生学会社会生活的相应文明规范,并在这个过程中健全学生的人格,保证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人,并且友好的与周围的人相处,简言之,现代礼仪教育是一个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行为过程。

二、童蒙学规和现代礼仪的异同点

1.童蒙学规与现代礼仪的相同之处

首先,童蒙学规与礼仪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良好的文明修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可以实现提升人际关系的目的,还有利于在工作中打开局面,进一步发展事业。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只有在社会的群体中才能够形成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而良好的利益可以实现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目的,对于人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次,童蒙学规与现代礼仪教育都强调基本的礼仪动作和基本的个人礼仪等内容,针对于儿童进行相应的童蒙学规和现代礼仪教育,并且在相应的学规教育与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儿童或者是学生个人文明素质的提升,一方面能够和谐的与周围的小朋友相处,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儿童能够更为快速的融入社会生活,这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童蒙学规与现代礼仪的不同之处

一方面,童蒙学规与现代礼仪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童蒙学规更为强调在儿童在学习的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保证为后期的学习的奠定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在进行童蒙学规教育的过程中,还强调对于日常生活的管理,更倾向于个人文明素质的管理。相对来说,现代礼仪更为强调的是与周围的人相处过程中的礼仪,培养出学生一种文明的素质,能够保证学生或者是儿童快速的融入社会生活,对于儿童或者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童蒙学规与现代礼仪的施教者不同。相对来说,童蒙学规的过程中。其施教者主要是教师,童蒙学规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儿童的学习行为,为之后的更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现代礼仪教育的施教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甚至是社会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是可以成为礼仪的的施教者,不仅仅是教授儿童学习行为方面的内容,还更多的强调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端正学习态度,礼貌的对待他人。

三、童蒙学规与现代礼仪的融合

(一)创建童蒙学规与现代礼仪教育融合的环境

在进行童蒙学规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学校或者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在将两者有机结合的过程中,需要创建出相应的礼仪学习环境。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对学生礼仪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生活方面的注意点,还需要针对于学生学习的行为,态度进行相应的纠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童蒙学规与现代礼仪教育之间的融合。不仅如此,由于现代礼仪教育也是可以由家长成为其施教者,所以在家庭生活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有意识的对儿童进行学习礼仪教育,借鉴童蒙学规中的优秀内容,针对性的对于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另外,在精神h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与家长之间进行联合,向家长说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保证教师与家长之间秉持统一的教育观念,在家长的帮助下,实现童蒙学规与礼仪教育之间的有机融合。

(二)引导幼儿自主的完成学规和礼仪活动

对于幼儿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可塑性较强,是一个向周围的人和事物学习的过程,教师在进行学规活动和礼仪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以身作则,避免出现一些与礼仪教育和学规活动内容相违背的行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模仿性的礼仪活动和学规活动,避免打击幼儿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尽可能保证学生在日常的幼儿园生活中形成相应的礼仪,学会相应的学习规矩。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进行礼仪教育和学规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幼儿时期难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应该以活动引导的方式促进礼仪教育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约翰・洛克(英).教育漫话[M].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