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范文

百合花种植方法与技巧(收集5篇)

来源: 时间:2024-08-17 手机浏览

百合花种植方法与技巧篇1

【关键词】棉花玉门棉铃虫农业技术

棉铃虫在玉门市植棉区大面积发生地区涉及棉花适种区花海镇、柳湖乡、小金湾乡3个乡(镇)的15个行政村。通过调查,2008年3乡(镇)棉花棉铃虫发生面积7.50万亩,占棉花种植面积的75.8%,平均虫株率为12.1%,百株活虫19.6头。以柳湖乡小康村发生最重,虫株率为35.0%,百株活虫达到71.7头。从2009年开始,针对全市棉铃虫发生的严峻态势,市委市政府、市农牧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安排部署,市农技中心强化防控技术宣传与培训,认真开展了监测与调查工作,科学指导防治工作。各植棉乡镇积极组织动员,狠抓了农业、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和防控示范区建设,使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多措并举抓防控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措施得力

玉门市从2008年起,成立了棉铃虫防控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对棉铃虫防控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开展棉铃虫防控督促检查,协调解决棉铃虫防控中存在的问题。每年上报和下发了“玉门市农牧局关于切实加强棉铃虫防控工作的通知”、“玉门市棉铃虫防控实施方案”、等防控文件,并在棉铃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及时召开了全市棉铃虫防控现场会,通过市乡各级领导现场观摩示范点,听取经验介绍,安排下一阶段防控任务,给专业队员和农户讲解棉铃虫的综合防控知识和下发宣传资料,对我市棉铃虫防控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棉农防治技术水平

玉门市农技中心按照“治源头、强预防、压基数、促防控”的防治策略,通过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系统讲,市乡两级植保技术人员按村组巡回讲,抓住春季棉铃虫易控、易防、易见效的有利时机和初夏棉铃虫未进入棉田的关键时期,广泛宣传棉铃虫发生的危害性和统防统治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棉铃虫综合防治知识和杀虫灯的安装使用技术的培训,提高了农户的防治意识和防控水平,有效地提高了棉农防治水平。

3.建立防控示范区,推进整体防治工作

根据玉门市棉铃虫发生实际情况,在棉铃虫发生重、示范带动力强、种植集中联片的村组建立示范区。在花海镇、柳湖乡和小金湾乡建立6个棉铃虫专业化防治示范区、18个示范点,引导他们积极应用先进实用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方式和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控方法,以辐射和带动全市棉铃虫防控工作的开展。

4.积极争取防控资金和物资,确保防控工作的物资保障

针对各植棉乡镇棉铃虫防控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市农牧局、市农技中心和各植棉乡镇政府积极向上争取和自筹资金。三年市乡两级共投资121.5万元,其中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20万元,市政府下拨防控资金55万元,各植棉乡镇政府用于杀虫灯购置和综合防治补贴农户资金30万元,市农技中心向植棉乡镇投入50盏杀虫灯,价值1.5万元;投入宣传培训、监测及防治等资金15万元。确保农药的质量和实际应用效果。

5.加强督察力度,促进防控技术措施落实

每年从4月下旬至9月下旬,在棉铃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市农技中心领导深入基层,每周对各植棉乡镇进行一次防控督察和技术指导,重点听取各植棉乡镇的防控工作汇报,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并提出指导意见。

二、巧防联治见实效

1.认真监测虫情,科学指导防控工作

从2009年起,玉门市在花海镇、柳湖乡、小金湾乡三个植棉乡镇各设一个成虫诱集监测点,共建立监测点3个,采取“定点、定人、定时”监测的方法对棉铃虫成虫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根据监测与调查掌握的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及时《病虫情报》,每年棉铃虫发生防治专期《病虫情报》5~6期,在玉门农业信息网等网站上棉铃虫发生与防治信息8~10次,为科学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2.落实各项措施,科学开展防控工作

2.1认真开展农业防治,降低虫源基数

在农技中心的技术指导下,各植棉乡镇组织棉农开展深耕灭茬、破埂灭蛹和种植玉米诱集带等农业综防措施,使棉铃虫越冬基数明显下降,减轻了夏季防控压力。三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深耕灭茬、破埂灭蛹和种植玉米诱集带等农业综防措施7.65万亩。

2.2积极开展物理防治,降低成虫虫口密度

每年于4月下旬至9月下旬,在棉田悬挂频振式杀虫灯和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其中2009年悬挂频振式杀虫灯100盏,开展杀虫灯诱杀0.60万亩;2010年悬挂频振式杀虫灯580盏,开展杀虫灯诱杀3.45万亩;2011年悬挂频振式杀虫灯和太阳能杀虫灯781盏,灯光诱杀3.90万亩。

2.3在棉铃虫发生初期,各植棉乡镇积极组织植保专业队开展统防统治工作。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时间、统一药械,统一联防”的要求,每年组织开展6次以上地毯式化学统防统治活动。

3.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

3.1有效控制了棉铃虫的发生基数

各植棉乡镇除积极开展深耕灭茬、破埂灭蛹和种植玉米诱集带降低棉铃虫发生基数外,在初夏棉铃虫初发之前,积极想办法,筹措资金,及早调进杀虫灯,有效地控制了一、二代幼虫发生量,减轻了中后期的为害。

3.2有效控制了非棉田幼虫向棉田迁移为害

6月中下旬,棉铃虫一代幼虫在红花、葵花、玉米及棉田周围的杂草上开始发生时,各植棉乡镇就积极组织开展了非棉田和棉田周围杂草上的一代幼虫的统防统治工作,有效控制了棉铃虫的转株为害和转田为害,防止了进一步扩散蔓延。

百合花种植方法与技巧篇2

(福建省尤溪县林业局,福建尤溪365100)

摘要:从现实的一个农场的建立、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着手,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剖析,得出一个比较有建设的意见。

关键词:家庭;农场;发展

中图分类号:X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91(2015)02-0021-02

收稿日期:2015-05-11

作者简介:林盛(1953-),男,大学文化,主任科员、经济师。

目前,闽中山区的福建省尤溪县梅仙镇已注册的家庭农场有梅仙高春家庭农场、百桂山庄,其已成为素有“闽中明珠、绿色翠帷”美称的尤溪生态建设工程的一大亮点、科普示范的一张名片,人们休闲度假、科学普及的新去处。但创建的农场、山庄尚未收益或收益不大,并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影响其健康发展。现就梅仙高春家庭农场和百桂山庄的发展现状、存在的困难及劳动安全问题提出建议。

1发展现状

2006年,梅仙镇的农民创建了高春家庭农场、百桂山庄,在其发展经营的过程中呈现了以下特点。

1?1规模由小变大

通过租赁承包、转包等土地山地林地流转形式,总量得到了扩张。百桂山庄从2006年种植10多亩的杨梅开始起步,发展到如今经营面积达630多亩,种植各类桂花及名贵树种16000多株,建起了蓝球场、羽毛球场、宾馆、停车场、800多平方米的游泳池,以及集吃、住、娱乐、观赏、休闲于一体的山庄,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梅仙高春家庭农场于2011年开始建设,发展到如今经营面积达2000多亩,结合生态建设、科学普及、人文景观等元素,合理布局,将农林牧业与观光休闲相结合,投资3000多万元,在山上科学栽植了名贵树种闽楠、罗汉松、桂花树、香樟等5万多株,杉木7万多株,松树8万多株,如今树木已经成林;种植了柚子、杨梅、桃子、柑橘、脐橙、葡萄、藤茶等1万多株;培育了桂花树、罗汉松树苗2万多株;在山下,主打生态农场牌,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实现了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多种经营,开了4口鱼塘,已放养草鱼等2万多条;养鸭养鸡2000多只,养田螺3亩多,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的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之路,极大拓展了农村家庭农场经济发展的空间。

1?2从会种地到会管理

百桂山庄的张祥煜、梅仙高春家庭农场的林高春,凡事都亲力亲为,农忙时雇用农民帮忙。在农场生产发展过程中,他们请教农林牧方面的专家,讨教种植技术,亲自试验,再把这些技术、经营技巧告诉给农场里帮忙的人员。

1?3品牌意识逐渐增强

百桂山庄于2012年被授予“三明市森林人家、福建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等称号;梅仙高春家庭农场于2014年成为省老科协科普示范基地,2015年被授予“三明市森林人家”。

2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梅仙高春家庭农场、百桂山庄都有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以下主要困难与问题。

2?1土地流转难,基础设施差

梅仙高春家庭农场、百桂山庄的土地流转租金高,流转土地少,在扩大经营上遇到了困难;通过流转取得零碎、“插花”、不集中的土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使用效率较低,农林牧业机械作业十分不便,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安全抗风险能力弱。

2?2资金不足,融资难

由于梅仙高春家庭农场、百桂山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投入资金大,固定资产不多,投资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生产经营成本高,扩大生产规模融资难,无法投入更多的流动资金,严重制约了家庭农场向前发展。

2?3经营管理水平低

由于农村适用人才和新型农民大量短缺,家庭农场主文化程度不高,管理能力明显不足,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短缺,致使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3对策与建议

扶持发展新型现代家庭农场是农村改革的新路径。它有利于农村经营体制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三农”工作的不断创新。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3?1出台切合实际的配套政策

建立健全管理服务制度,加强示范引导;建立专项扶持资金,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家庭农场,节约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成本,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资金保证;优先给予安排申报项目,提高家庭农场集约化水平。

3?2积极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市场,为供求双方提供法律咨询、供求登记、信息、中介协调、指导签证、服务、纠纷调处等服务,为土地流转搭建便捷的沟通和交易平台;进一步完善农民社保体系,解决离土农民的后顾之忧。

3?3加强指导和服务

切实加强对家庭农场的培育、指导和服务,完善服务措施,抓好扶持政策落实;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帮助单个家庭农场提高农林牧业组织化程度;优化金融服务,开展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定,给予利率优惠,支持和引导融资担保机构优先为家庭农场提供担保贷款,建立担保信用体系,增加信贷额度,保证家庭农场快速发展。

百合花种植方法与技巧篇3

关键词:园林;水生花卉;造景;营造手法;应用

水生花卉在园林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对园林中的水生花卉合理规划配置并巧妙栽植,不仅能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使园林充满生机,增强园林的观赏性,还有助于增加园林与城市周边环境的协调感,进一步强化人与自然亲近融合的感觉,从而为我国城市居民创造出一个安稳、舒适的生活环境。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水生花卉在园林造景中的营造手法及应用提出以下分析。

1.水生花卉概述

1.1水生花卉应用历史简述

水生花卉即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湿地中的植物,包括草本、木本、蕨类、藻类等植物。水生花卉品种众多,不同品种的水生花卉所营造出的观赏效果也大不相同。水生花卉具有改善美化环境、净化水体等多种功能,是园林水景和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园林水景中被广泛应用。现今,随着人民群众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水生花卉行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园林水景中栽植的水生花卉除了莲、荷等植物外,香蒲、水芹、石菖蒲等植物也逐渐被应用于园林水景中。

1.2水生花卉的品种类型简述

通过对我国比较著名的园林、公园等进行调查,得知当前我国园林水景中主要栽植的水生花卉种类有荷花、水芹、旱伞草、芦苇等。水生花卉同园林中的其他植物一样,都存在地质气候性差异,因此,我们在栽植水生花卉时,最好是因地制宜,优先考虑采用乡土的水生花卉。通过长时间对不同城市间园林进行调查表明,在园林水景建设中采取因地制宜栽植乡土水生花卉是最佳的选择,乡土水生花卉不仅成活率极高且千姿百态,对于营造本土化的景观、丰富园林植物多样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3水生花卉在园林造景中的重要意义

世界各国的园林不外乎都在营造一种人与自然亲近的意境,而我国的园林除了这点之外还特别强调了一种山、水自然与人合而为一的意境,如道家所说天人合一的意境。这是由于我国的园林古往今来都具有其独特的将山景、水景融为一体特点,园林中除了用植物和假山、奇石营造景观外,还利用水生花卉植物营造出的自然水景。正是通过营造出这样的独特景观造就了我国园林享誉中外的美名。当前,一些西方国家虽然也在园林中应用到了水生花卉,但是其仅仅做到给园林添加景观,而非给园林营造景观,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我国的园林中,水生花卉的应用经常使得园林构成一种独特的意境,即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十分耐人寻味。这点在我国著名的杭州西湖的水景景观中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例如茅家埠景区中,就将乡土植物中的斑茅作为基调类植物,并在整个景区中水边的草坡、桥头堤岸以及卵石滩等进行了大量的种植,芦花的花期可以从9月持续到霜前,且花色由乳白色变幻为红色,从而游客带来一种茅乡水情的良好意境,这样既能在营造良好意境的同时彰显园林造景中加强水生花卉应用的重要性[1]。

2.水生花卉在园林造景中的营造手法及应用

2.1水生花卉造景设计

虽然我们都知道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使用乡土水生花卉是最佳的选择,但是在实际园林配置水生花卉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结合园林景观特点及园林水景布置要求,选择成活率高、观赏性强、经济价值较好的水生花卉合理配置在园林水景中。以下就配置不同水生花卉的生态类型进行介绍:

第一,挺水类水生花卉。由于挺水花卉在园林造景中作为重要的配景植物之一,尤其在园林水景景观设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此类花卉种类较多、风格各异,可以将其散植于假山之中,也可以将其成片成块地种植在大江湖畔之中,给水景园增添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在应用过程中,挺水花卉主要分为深水生植物和浅水生植物,其中,深水生植物一般在30厘米及以上深度的水景园之中,例如一些耐深水的再力花和荷花,而浅水生植物则主要在15里面以内的深度进行种植,因而其又叫边缘生植物,例如慈菇和鸢尾等。因此,此类水生花卉广泛应用于园林水景的岸边浅水、湿地中。

第二,浮水类水生花卉。浮水类水生花卉有睡莲、芡实等,该类水生花卉能栽植在较深的水体当中,因此,应从水生花卉的定植池考虑,若是搭配各种几何形定植池,便使得从水面上观赏能够形成一种优美的水景图画。再从水生花卉的开花季节进行考虑,通常水生花卉的开花季节在5到11月份,根据这一情况进行合理配置水生花卉,使园林水景在这段时间一直处于一种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的水生景观中。

第三,沉水类水生花卉。沉水类水生花卉长期在水下沉没,只有在开花过程中将花朵和花柄露出睡眠,沉水类水生花卉的品种较多,例如黑藻、马来眼子菜、哭草、金鱼藻、车轮藻、狸藻等。通常情况下,沉水类水生花卉的表皮细胞不会有蜡质层或角质层,从而在直接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水中的氧气以及其它营养物质。由此可见,沉水类水生花卉种类繁多,具有花期短、花朵小、观叶为主的特点,在开花季节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例如选用黑藻、苦草、马来眼子菜、金鱼藻等在水景园的进水口处,从而更好地适应流水环境的同时增强观赏性。此外,还可选用狸藻、茨藻、小茨藻、范草等在缓流以及静水环境之中[2]。

2.2自然式水生花卉造景

采用自然式水生花卉造景,形成的水景景观十分丰富,四周绿树成荫,观赏价值也较高。自然式水生花卉造景所采用的水生花卉包括:沉水类水生花卉、浮水类水生花卉、挺水类水生花卉。自然式水生花卉造景在配置上注重前后高低错落有致,这样能使景观层次更加丰富,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由于自然式水生花卉造景使用的水生花卉种类繁多,且水生花卉特点不一,容易形成一种百花争艳的感觉。采用自然式水生花卉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园林水景的水面大小,从而预留一定的空间,配合水景周边的树木,例如红枫、乔木等,以此使水面形成倒影,这样不仅丰富的观景层次,还增加了观景价值[3]。

2.3动静结合的水生花卉造景

水生花卉在园林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对于园林绿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水生花卉所营造出的园林水景在很大程度上来说都能是园林的核心所在。园林布置在合理、错落有致、观赏价值高等,若是缺少水景都将使得园林景观不再完整,不仅缺乏了我国园林景观独有的特点,还大大的降低了人与自然亲近融合一体的感觉。所以,在园林中水景的存在至关重要。而园林水景中的水体又有动态与静态之分,动态水体有溪流、瀑布、喷泉等;而静态水体有湖泊、池塘等。水体是动态还是静态与园林水景的观赏价值紧密相关,动态的水体在栽植的水生花卉下缓缓流动,立即就使得整个水景生机勃勃;而在静态水体中,栽植的水生花卉千姿百态、色彩绚丽,其倒影于水中,配上水景周边栽植的花草树木,这极大的丰富了园林的景观层次,给人一种身处画卷般的感觉。因此,我们在园林水生花卉造景中,应做到动与静相结合,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

3.结语

综上所述,水生花卉在园林造景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园林造景人员,必须在园林造景过程中结合园林特点选择合适的水生花卉植物的特性,并合理配置规划,不仅大大丰富了园林景观,增加了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还使得园林景观与周边生态环境巧妙结合,从而达到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目的,促进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业全.浅谈水生花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08:369.

[2]李改焕,李孟虎.水生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0,07:45-46.

百合花种植方法与技巧篇4

岭南园林是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岭南园林反映了广东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生动画面,这种将西方古典雕塑手法与中国自然山水园布局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充分体现了岭南园林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其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据史料记载,岭南园林始建于南越帝赵陀在位期间,其效仿秦皇宫室园囿,在越都番禺(今广州市)大举兴宫筑苑。现存的九曜园前身就是仙湖遗迹,把岭南的皇家宫苑推上了顶峰,尔后随着割据政权的衰亡,岭南皇家园林也就销声匿迹。随着岭南社会经济的逐步上升、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海内外日益频繁的交流,岭南园林逐渐呈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地方民间色彩[,]。

岭南园林的类型

一是按归属类型分,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等。皇家园林中南汉药洲的九曜石仍存于广州市的九曜园中。而岭南园林中保存最好的私园是番禺的余荫山房,建筑上的灰塑门楣、英石堆山、规则池岸、木雕洞罩、廊桥组合都是岭南园林的典范。二是按布局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庭院式的小巧堪与日本古典园林相媲美,如广州白天鹅宾馆。三是按地域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海南园林等。广东园林是岭南园林的主流,其以山水的英石堆山和崖潭格局、建筑的缓顶宽檐和碉楼冷巷、装饰的三雕三塑、色彩的蓝绿黄对比色、桥的廊桥、植物四季繁花为特征。

岭南园林文化

岭南园林构园的自然要素有山、水、石,还有建筑、字画、植物。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由自然而上升为文化的层面,如建筑的高活动面和高柱础与水涝和湿气的关系、缓屋面和台风的关系、宽檐廊与多雨的关系、高墙冷巷与高温的关系、龙形、鱼形、水草、龟、蛇、芭蕉主题与装饰的关系、塑鼓石与海蕉的关系、崖瀑潭局与自然山水的关系等,可利用则模仿自然之物之景,如有弊害则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回避或化害为利。

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反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另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为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远儒性从品味上看可说是俗气,即世俗文化,它是岭南文化的主流,特别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其表现。

岭南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现于南越国皇家园林对中原园林文化的全盘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园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与江南和北方两地迥然之别,草暖公园和云台公园的西洋规划布局,以及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满洲窗都是开放性和兼容性的表现。造园手法

传统的岭南园林常用的布局手法是在建筑庭院中凿池置石、周边间以四时花木点缀、配植高大乔木留荫,亭、廊、桥、舫、景门、花窗等园林建筑则穿插布局,结构精巧、色彩艳丽,空间通透开敞。为了达到既在功能上经济,又在景观上“小中见大”的效果,园景构图上常以缩小尺度的山、池、亭、桥、路等来扩大空间感觉;理水方式以聚为主,池岸较为规整;巧用景门、景窗、假山、石洞翟幌景、框景来增加景深层次;辅之迂回小径延长游览路线。园林空间组合灵活多变、过渡自然,建筑小品意境含蓄多姿。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对中国造园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岭南园林代表的广东传统园林,在造园手法上集中反映了岭南园林的艺术水平;而特点的形成,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地方环境。随着广东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丰富和发展,其园林艺术则必将散发出更为独特的魅力。

实例分析

珠江公园占地面积.万m,东北高、西南低,以快绿湖为中心,西半侧分别是木兰园、桂花园、棕榈园;南边则遍布鲜花,四季碧绿。该园以绿化造景为主,通过丰富的植物群落与山体、溪涧、瀑布、湖泊、建筑的巧妙结合,营造一个绿色世界。全园的设计,紧扣园艺博览会“人与自然——迈向世纪”的主题,努力营造一个浓郁岭南特色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的园林。珠江公园通过丰富的植物群落与山体、溪涧、瀑布、湖泊、建筑的巧妙结合,突显岭南亚

热带风情景色。通过运用各种造园手法,表现岭南人对自然的崇尚和追求,同时也向世人展示岭南园林所特有的文化底蕴。

园内依据植物生态特点和植物形态,划分为风景林区、荫生植物区、桂花园、木兰园、棕榈园、玫瑰园、百花园、湖滨区等个主要风景区。各景点均以园林与自然的关系或地域文化的内涵来点题组景。珠江公园没有明显的空间轴线,园路以环形的空间序列来布局,通过园道和铺装小广场的组合引导,逐步展开了步移景换的游览空间。全园通过理水、建筑、植物配置等造园手法,从各个方面深化了造园意境,使韵律感和节奏感较好地体现出来,让游人的感官得到适度的刺激而感到愉悦和美的享受,使游人回味无穷。

珠江公园的水体是很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叠泉、溪涧、大的水面、瀑布组织成一个完整而又富有观赏情趣的水系。园内在原有地形上挖池堆山,有一快绿湖,不是一片开阔的水域,追求的是自然流畅的曲线型,湖边堆山结合茂密的树林,不仅给人感觉非常深远而幽静,也增加了水景的趣味性。

建筑在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中是一个重要的成景要素,并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珠江公园的建筑设计体现了历史、人文与环境的交融。园内建筑以岭南建筑风格为主,具有岭南风格的小庭院非常有趣。园内亭多,都是岭南风格,但造型个性各不相同,有木结构、混凝土结构等。如抱珠楼是一个山顶观光楼,是全园的最高点,在此处可将园内美景尽收眼底。一个园林的建造成功,需要有完善的组织策划和精心的设计施工。为了较好地体现设计意图,设计者从始至终都把握住人与自然这个主题,针对广州建园地的气候特点,对种植程序作出合理的安排,最大限度保证各种植物的最佳生态展出效果,使整个珠江公园生机勃勃。园内也有植物图案是造景的,最引人瞩目的是正对大门的草坪山坡上的植物造景,一石瓶下连接四色植物带,花像从石瓶里流出似的,形成一个花的河流,特别有趣味性。

张文英,邓碧芳,肖大威.试论岭南文化与岭南园林的共生[J].古建园林技术,():-.

曹美,陈泽泓.独树一帜的广府园林[J].神州民俗,():-.

龙莉红.岭南文化与岭南园林的共生[J].现代企业文化,():-.

百合花种植方法与技巧篇5

学会欣赏插花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欣赏插花艺术还需要有恰当的方法,如同欣赏绘画、书法、雕塑等作品一样,是一种静态的欣赏,需要有一定时间的驻足停留,对每件作品细细欣赏,凝视静观整体造型以及每个花枝形姿色韵的美,进而揣摩回味其意境的美,领略作者的情感体感,从而引起自己的情感共鸣。若是走马观花地浏览作品,就无法用心去感受作品的美,也自然不能真正领略到插花艺术的美,获得深层的美感。

静观插花作品还必须选择合适的视距与视角。通常根据作品大小决定观赏的视距,一般距作品1.5~3米的距离,面对作品的主视面为宜。视角的选择要根据作品的造型和摆放的位置而定,大多数作品都以平视为主,部分下垂式造型作品必须摆放在视线以上的高处,因此须仰视欣赏才能看到作品的最佳观赏面。另有部分水平式造型的作品,适宜摆放在视线以下的茶几上或其他低矮处,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另外。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欣赏插花作品时不可以随意移动或手摸作品,因为它们都是清新鲜活的植物材料,又是轻轻地固定在一起的,随便触摸,容易变动其位置,影响造型与美观。

整体效果

插花作品直观性可视性都很强,而在视觉审美上首先给人以强烈印象与感受的是作品的整体效果,也就是说观众第一眼常常能看出作品整体形象(形体)的优劣。它包括造型尺寸是否合理稳定,花材结合、容器的搭配等是否合理优美,整体色彩是否和谐,等等。这些方面的综合状况,构成作品的整体效果。因此,可以说这是品评插花作品最直观的视觉效果。

构图造型效果

这是形态美的主要标志之一。它主要包括造型是否优美生动或别致新颖,是否符合构图原理,花材组合是否得体,各种技巧运用是否合理娴熟(如稳定感、层次感、节奏感等)。

主题表现

这是构成作品思想美、意境美的重要标志,也常常是体现作品是否有创意、内容题材是否深刻新颖、命题是否贴切、意境是否深邃隽永、能否引人回味遐想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在东方插花艺术作品中被视为作品的灵魂,最能引发受众的美感与情思活动。

设色效果

主要看整体色彩的搭配,即花材之间的色彩搭配,花材与容器之间色彩的搭配,以及作品与周围环境色彩的关系,是否协调美观,是否符合色彩学的原理。插花设色无论是华丽多彩或浅淡素雅,均以和谐为标准。

技巧运用

主要看构图中剪截、捆绑、包扎,花材固定,花插花泥的掩盖技巧,是否处理得干净利落及其熟练程度。

自己动手来插花

对插花鉴赏有一定认识后,您是不是也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插花艺术品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最常见的几种插花艺术吧――

万类霜天竞自由

造型花表现手法着重于造型原理之创作,强调花材现有的形色或姿态。

花材:莲蓬、黄金乌、玫瑰、白掌、夕雾草、水仙百合、星点木、高山羊齿、绿萝叶。

花器:水盘。

花型:造型花。

心香逐遥岑

运用插花艺术手法,表现线条之美,纤细的枝叶随风摇曳,飘然若仙,给人以生命的活力与柔情似水的美感。

花材:雪柳、玫瑰、康乃馨、千日红、高山羊齿、绿萝叶。

花器:竹筒。

花型:写景花。

德艺双馨

表现自然生态之美,如居高临下、由近窥远、以高垂视、阔远孤居、幽林夹缝、前仆后继、左右逢源等七景,是中华花艺写景花之代表作。

花材:大叶仙矛、香水百合、洋桔梗、黄莺、八角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