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教学设计模板2篇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
(一)谈话导入(大约2分钟)
⒈“同学们,你有没有遇到爸爸妈妈坚决不让你做自己喜欢的事?当时怎么想?后来怎么解决的?你满意吗?”(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让做,很烦恼……)
⒉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也许你的烦恼就不会这么多……(边说边板书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后,问: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约10分钟)
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逐步展示学习目标(用放大的纸条贴到黑板一角):
1.想想什么是将心比心?读通谁与谁将心比心?不懂的地方用“—”线标出来,自己认为好的句子用“﹏”标出来。
2.想想课文中温暖是什么意思?你体会过这种感觉吗?并举例说明。把你感到最温暖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同桌互相说说人为什么要将心比心。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示出自己的问题和好词佳句。
(三)阅读移情,态度培养(大约20分钟)
⒈课文主要讲了几个故事,给每个故事加个小标题。评议选定小标题并板书到黑板上。
⒉有哪些疑难问题请提出来,由其他同学解答或教师酌情灵活处理(如及时解释,悬而不解牵引学生深入阅读体会等)
重点问题预设:课文中“温暖”是什么意思?举例说说。让我们读读课文,体会一下温暖的感觉。
⒊重点学习第二个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同桌互说,指名说想法,怎么把你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呢?试一试。自由读,小组内互读互评,指名读同学评议,再自由练读后指名读,小组内分角色读。(层层设问参考:妈妈为什么这样说,如果是你遇到妈妈的情况将会怎么说,后果可能怎样?怎么知道的?)
现在体会到什么是温暖了吗?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感觉?
师述小结:对,将心比心,让我们人人感到愉快,感到心窝里暖烘烘的(补充板书“温暖”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第一个故事,默读并思考阿姨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最能看出来?(重点领会“一直”)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大约8分钟)
⒈自由读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后谈话:现在能明白当初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让你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吗?谁来谈谈?
谁愿意说说为什么要将心比心?说后齐读结尾段。
⒉举手说说学习完课文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教师酌情解答或引导学生课外自寻答案)
巩固生字、多音字,积累好词佳句。
⒊布置作业:回家后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听,并向他们说一说你最想告诉他的心里话。
自选作业:《xx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件将心比心或者没能够将心比心的事,交班内《语文报》评选录用,办一期“将心比心”专辑。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夹叙夹议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如果你遇到困难时,你最希望——如果你正看见别人遇到困难,你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就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看老师写——(板书:将心比心)
2、谁来说说将心比心的意思?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先来看一看预习提示,看预习提示给我们提出了那些读书要求?(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画下来)
师: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将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首先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读句并正音。
2、读的不错,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温暖)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哪些地方使你感动?默读课文,用_______划出使你感动的词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一会我们交流。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生可能会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一直”。
(2)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
(3)让我们把自己暖暖的感觉送进课文读读这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她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四、眷注文本,升华情感
朗读品情: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
1、文中的阿姨这样想:阿姨对奶奶的话。(男生读:“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文中的母亲这样想:妈妈对护士的话。(女生读:“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我们应该这样想着:(齐读: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五、拓展内涵,提升品味
1.(板画出心,)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板书: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写一件“将心比心”的事情。
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