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设计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整理8篇)

来源: 时间:2024-08-23 手机浏览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的:

1.欣赏现代优秀画家的山水画,激发学生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创作欲望。

2.学习山水画的构图特点及远景近景的不同画法,初步学会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提高绘画能力。

(二)作业要求:

1.第一课时:学习用勾、皴、点、染法画山石,完成近景远景山峰的练习。

2.第二课时根据构思酝酿好构图,先画后着色处理,完成一幅山水画作业。

(三)课业类别绘画基础课(写意山水)

(四)教学重点:

1.第一课时:山水画勾、皴、点、染的技法学习。

2.山水画的远景近景着色整理等具体技法。

教学难点:山水画的构思及构图。

(五)用具准备:

1.教师:国画用具、宣纸、范画、教材、录像。

2.学生:书、国画用具、学具。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由画树引入山水画的新课内容。

2.板书课题:学画中国画——山水

三.讲授新课:

1.山水画: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三大画种之一(山水、花鸟、人物)具有几千年历史。

2.欣赏画家作品:分析三种不同风格

3.技法讲解:

(1)勾:

(2)皴:边演示边讲解(放录像小结)

(3)擦:

(4)点:

(5)染:

4.出示范画,学生欣赏: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根据自己的理解,参照范画,画一幅山石。学习技法。

2.可以先在报纸上练习外型。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六.课堂小结:

1.作业展示,讲评。

2.收拾用具,注意卫生保洁。

附:板书设计

学画中国画——山水

基本技法

1.

2.

3.

4.

范画

演示

课后小结: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的准备及摆放

二、导入新课:

1.由前一节课学习基本技法画山石引入。

2.布置本课内容:构思完成一幅山水作业。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山水画是作者通过笔墨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不同的人对大自然的感受必然不同,抒发情感方式也不同,所以会出现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表现方法,不同的内容。我们虽然年龄小,但同样热爱着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每个人对风景的感觉体会都有不同的地方,我们只要大胆的构思大胆地表现,在白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技法及画书的技法都掌握住,运用好,也能画出一幅生动的山水作品。”

2.山水画的构图:远景、近景

3.技法:先用勾、皴、擦、点、染的方法具体的画出近景,在用简略的勾、皴、或渲染方法画出远景。

4.黑板演示,学生观察步骤方法。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要点:

1.构思、构图

2.启发学生大胆用笔,大胆构思。

五、课堂小结:

1.展示课堂作业,讲评。

2.收拾用具。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篇2

活动目标

1、选用合适的色彩,继续探索用点画法表现花蕊、花瓣和叶子。

2、巩固凋色与舔笔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花卉的图片。

2、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师幼一起欣赏各种花卉的图片。

(1)教师:这是什么花?是什么颜色的?

花瓣是什么样子的?花瓣长在什么地方?(长在花蕊的周围,围成一个圈)

(2)教师:这一片红色的花瓣看上去怎么样?心里有什么感觉?白色的呢?

2、师幼共同讨论创作方法。

(1)教师:这些花的花瓣有什么不一样?尖花瓣的花怎么画?圆花瓣的花怎么画?

(2)教师小结:花蕊画好以后,笔肚朝里,围着花蕊按,就可以画出尖花瓣的花;花蕊画好以后,笔尖朝里,围着花蕊按,就可以画出圆花瓣的花。

●提示:此处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点来画花瓣

3。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色彩进行创作。

(1)教师出示国画工具材料,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笔和各种颜色进行绘画。

(2)教师小结:毛笔宝宝可以画花蕊和小的花,毛笔妈妈可以画大一些的花,毛笔爸爸可以画更大的花或叶子。用过一种颜色后,要将毛笔洗干净才能换另外一种颜色继续画花。舔笔时要注意把颜料舔开。

4。集体欣赏、交流幼儿作品。

(1)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样的花。

(2)学习洗自己的笔和换好干净的水。

(3)引导幼儿从花的色彩和不同的外形来评价作品。

【评析】

本活动可以作为“小花”系列的第一课时开展。在幼儿掌握了画小花的基本方法以后,还可以让幼儿尝试画一片花瓣两种颜色的花(先蘸一种颜色,调匀后再用笔尖蘸另一种颜色,就可以画出两种颜色的花瓣),以及多重花瓣的花(先围着花蕊按一圈花瓣,然后在这一圈花瓣的外面再按一圈花瓣)等多种花朵。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的:

1、参照大师的作品,临摹大师的笔墨技法,仿画一幅以蔬菜为题的中国画。

2、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画、书、诗、印是中国画独特的形式。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画、书、诗、印是中国画独特的形式。

四、教学难点:

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笔墨技法和用水用墨的方法。

五、教学教具:

幻灯、图片、毛笔、墨汁、生宣纸、调色碟。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

以齐白石的《白菜辣椒》为重点,指导学生欣赏水墨写意国画。先介绍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分析笔墨技法,讲解画面布局,然后说明在哪一部分使用中锋、侧锋笔法,以及如何用水、用墨。欣赏时,结合上一节基本技法练习入教材分析进行。

二、教师示范以青菜为题材作水墨画的作画步骤。

(教师边讲边示范):

1、先想好画什么,画面怎样安排,然后用指甲轻轻刮出大体轮廓。初学者可用铅笔、炭素铅笔或森炭条起稿。

2、中锋蘸淡墨勾出菜帮,先从中间一块着手。

3、用大笔的笔锋蘸淡墨后,再用笔尖蘸浓墨,以侧锋法画出叶子,笔可在纸上略作滚动,落笔要生动,大胆肯定,注意墨团要有大小浓淡的变化。

4、趁叶子未干,用浓墨画出叶脉,注意不要太湿。

5、中锋蘸浓墨(稍干),较快地画出根部,落笔时也往下按,然后向外撇出,如有些飞白效果,更为理想。

6、在适当的地方题字和盖印。作品完成。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可选择大师作品中的主要物体,重新组织画面,下笔前要先想好用笔方法:水墨应如何调合?浓的还是淡的?运笔采用铡锋还是中锋?运笔方向如何确定?总之应“意在笔先”。

练习时,教师要特意说明,练习水墨画法,因经验不足,往往要画上好几次才能画好一幅画,效果也不一定令人满意,只有多练习,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四、讲评:

选择优秀的学生作业与大师的作品比较,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七、板书:

中国画——青菜

一、复习上节课的用笔用墨及用水的基本技法。

二、绘画方法:

八、后记:

学生对运用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绘制蔬菜掌握不够好,特别是课室的卫生没有注意。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交流,感受动画片《猫和老鼠》的诙谐有趣。

2、继续学习使用浓墨和淡墨表现画面。

3、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猫和老鼠。

2、动画片《猫和老鼠》。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

(1)教师:故事中有谁?它们长什么样?

(2)教师:故事中猫和老鼠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

2、师幼共同讨论创作方法。

(1)教师:我们都画过老鼠,那怎么画猫呢?老鼠和猫可能在干什么呢?谁来学一学?

(2)教师:画面上除了画猫和老鼠,还可以添点什么呢?

(3)教师小结:可以用中锋画出猫的头、身体、尾巴;用侧锋画出猫身上的花纹,也可以用侧锋多笔画出猫的身体。可以添画草地、食物、玩具、房子等背景来丰富画面。

3、指导幼儿将自己的想象画下来,并给作品取个名字。

教师:你要画的猫和老鼠在做什么?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4、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评价。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画里都有个好听的故事,谁愿意上来讲一讲?

●教师可鼓励幼儿大胆地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幼儿观察同伴作品中浓、淡墨的运用,尝试从情节、画面、笔法来评价同伴的作品。

【评析】

该活动是“猫和老鼠”系列活动之一,表现故事的情节是该活动的重点。教师在活动中要及时捕捉幼儿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在活动讲评环节,让幼儿以简短的故事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学会欣赏同伴的作品,可以帮助幼儿相互学习,分享经验。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篇5

教学方法:

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中国画--山水画

教学目的

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中国画--山水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

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中国画--山水画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

中国画山水画二至三幅。

树木结构图一幅。

树枝、树叶分类挂图各一幅。

学具:国画工具——笔、墨、纸、砚。

教学步骤

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出写意山水画二至三幅。

1、导言: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2、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

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3、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关系。

2、了解、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3、结合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关系。

教学方法:

示范演示、讲授、讨论

教学准备:

教具——欣赏用挂图;不同题材的写意花鸟画小品(图片),与这些花鸟画小品题材相同的景物画和动物画作品(图片);悬挂写意花鸟画小品的居室图片;画写意水墨画所需的工具。

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画写意水墨画所需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引导阶段:中国花鸟在我国民族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明代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把笔线与书法结合起来,粗笔狂纵,豪放恣肆,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鲜明特色。清代的“四僧”和“扬州八怪”寄情于物,怪诞不经,强调个性化极强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晚期的吴昌硕,他们都能熔诗、画、印为一炉,独树一帜,面目一新,影响了近百年的绘画发展。

如若每一位学生都能把握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审美能力自然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新课学习:

1、作品欣赏:

(1)展示悬挂写意花鸟画小品的居室图片让同学们感受运用写意花鸟画小品装饰居室的效果。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主观感受。

(2)结合同学们的直观感受引入花鸟画小品的介绍,侧重讲述其人文特色,如独特的内容和诗、书的结合等。并以静物画、动物画相对照,请同学们结合居室装饰的特点谈谈自己的观点。

(3)结合同学们的观点,从不同文化的角度分析写意花鸟画小品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异同。

2、技法学习:

结合演示,介绍几种写意水墨画的章法特点和用笔用墨方法。

“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的艺术,学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笔法与墨法。

A.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黄宾虹曾说“笔愈厚则神愈清。使笔要提得起,则缓处不妨愈缓,快处可更快,自然变化灵活,刚健中含有婀娜之致,劲利中带知厚之气”。

B.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初学画者,最难掌握是水与墨的比例,须经长期的探索和练习数量的积累才能熟练驾驭。

3、怎样画梅花:(以梅花为题,讲解示范梅花小品的画法)

枝干苍劲曲折,侧锋挫出,渐转中锋。注意:

枝干水份不要多。

花要圆、不露锋、花瓣墨色有浓淡。

最后点花心、花蒂。

三、临摹练习

以梅花为素材进行组合训练。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体会笔墨的应用变化,构图的基本常识和用笔墨造型的基本规律。

四、作业布置

完成以梅花为主要内容的写意画一幅。

要求:1.能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2.能表达画题的意境。

3.注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五、课堂小结:

理解掌握了基本的笔墨陈式后,还要经过一定数量的临摹练习,方能熟练应用;花朵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平。

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水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的赞美之言。课后同学们可创作一幅小梅花小品,来装饰你的居室,学习梅的品质,奋发图强。

板书:写意花鸟画

1、中国花鸟的历史

2、技法特点:

A.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B.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3、梅花的画法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能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方法步骤。

2.通过欣赏、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发情感、表现意境的,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的基础画法。

3.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学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的小品。

难点:使所画山水画小品能体现笔墨和情趣。

三、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08年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视频当中展示的`是谁的作品?展示的什么作品?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他以“咫尺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山河。从而引出课题——《中国山水画》

环节二:作品赏析,直观感知

1.教师展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看到这幅作品能够想到哪首诗词?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沁园春长沙》,给人以雄壮豪迈壮阔的景观。

2.继续提问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描绘的?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描绘了万千山峰的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画面物象经营布局具有形式感,笔墨韵味也得到加强,既有严谨的刻意经营,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此画以墨作底,红为主调,强调“遍”字。以朱砂色铺陈整个画面,可谓大胆创新之举,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传达出作者对这里的喜爱之情。体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环节三:比较欣赏,形式分析

1.教师展示《富春山居图》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品,引导学生对比欣赏,并提问:这两幅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富春山居图》着重把握山水的整体风貌,有过多细微描绘物象表面。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幅作品讲究经营布局,注重笔墨韵味,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赏析《富春山居图》,并提问这幅作品在笔墨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以水墨或浅绛作画,淡墨干皴,富于变化。

2.教师继续提问:画家体现了什么意境?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运用绘画布局和笔法创新来营造空灵隐遁的意境。

环节四:示范讲解,学生创作

1.教师出示黄山照片与张家界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山石与树木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山石形态也有所不同。其中黄山的纹理是长线短线结合,张家界的山石方正,纹理是横折线。

2.教师示范山石与树木的步骤。

山石:勾形状-皴结构-擦质感-点苔

树木:勾树形-加小枝-皴、擦、点、染树干-点叶

3.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尝试联系用中国画工具画一棵树木或一组山石;注意体现体积与质感;而后选择一首古诗,根据诗词描绘一幅中国山水画。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五:实践展评,小结作业

1.师生进行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主要从作品的构思、笔墨以及意境等方面进行评价。

2.师生总结课堂主要内容,并鼓励学生课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山水画作品进行临摹,下节课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欣赏。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篇8

课前准备:

图片、课件、笔、墨、纸、砚、调色盒以及范图和示范用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画螃蟹和金鱼的方法和步骤。

2.使学生热爱中国画,提高学生中国画的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范图和笔墨特点。

2.教师一边讲螃蟹的结构,一边示范。螃蟹的头胸甲圆而带方。,前阔后窄。用笔蘸浓墨点出,由三大点组成,用笔要聚在一起,不能分散。蟹性横强,用浓墨点钳柄,八条腿须用直线来表现它的坚实,钳、爪要画的锐利,最后用浓墨点眼。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临摹范图画一只螃蟹。

辅导要点:

1.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作画过程,对不符合要求的作业应及时纠正。

2.强调整体的描绘,用笔用墨一定要肯定、大胆。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描绘出姿态各异、生动可爱的螃蟹。

五、小结:

作业做完后,教师可以总结学生作业上的得失,并对下一节课的内容作一定的要求。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是否齐全、摆放有序,安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金鱼(中国画)。

1.引导学生欣赏范图和笔墨特点。

2.教师一边讲金鱼的结构,一边示范

大红三角形画头,宽笔淡墨画鱼背。

鱼鳃鱼腹用线勾,四笔画出金鱼尾。

淡墨勾出大圆眼,重墨点睛再勾嘴。

3、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临摹范图画几条金鱼

辅导要点:

1.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作画过程,对不符合要求的作业应及时纠正。

2.强调整体的描绘,用笔用墨一定要肯定、大胆。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描绘出姿态各异、生动可爱的金鱼

三、课后小结:

作业做完后,展示好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