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贴春联作文(7篇)

来源:收集 时间:2024-03-09 手机浏览

贴春联作文篇1

贴对联是我们家乡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家家户户都要把红色的春联贴在门上,用来辞旧迎新,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春联,据说起源于桃符。桃符的最初用意是求平安。据古书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宫廷里就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了。宋代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旧符”指的就是桃符。渐渐地,制作桃符的材料便由桃木板变成了纸张。贴春联这习俗到了明代开始盛行。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当时十分喜欢大户人家每到舂节时贴的桃符,于是想推广,便要求每家每户都要将大红春联贴在门框上。有一户人家因为忙而没来得及贴春联,大年初一的早晨,被微服出巡的朱元璋见到了,朱元璋得知原因后亲笔题写了一副春联送给这户人家,但这户人家舍不得贴,把它当成“限量版”春联珍藏了起来…点随着时间的流逝,春联的内容不断丰富和拓展,其除了表达新春祝福以外,也融入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写春联有讲究。春联的上下联字数要相等,对仗要工整,同时,上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是上声或者去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是平声,比如“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这副对联,两联字数相同、对仗工整,“艳”是去声,“安”是平声,所以“春满人间”句应为上联,“福临小院”句则为下联。

贴春联也有讲究。上下联的位置不能贴错,方法是先看横批的书写方式,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书写的,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则贴在左边。

贴春联,不仅是为了营造出迎新年喜庆祥和的气氛,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贴春联作文篇2

贴春联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上换上新的春联,寓意避邪除灾,迎祥纳福。这一习俗据说已有好几千年了。

农历腊月二十八,是贴春联的好日子。一大早,爷爷就让我跟他准备一下贴春联。我说:“贴春联还不简单吗?用透明胶把春联贴在门上不就完事了吗?”爷爷笑着说:“没你说得那么容易,贴春联可有不少大学问呢!”接着我们俩一边准备,一边讲起了贴春联的道道。

首先说春联吧。春联分上联和下联,还有横批。上下联要字数相等、词性一致、平仄相调;位置不能贴错,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则是平声字结尾。贴春联时要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行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春联也是从右往左念。明白了这些,我把爷爷提前准备好的春联工工整整地贴在了大门上。我们家春联上联是:全年顺景家兴旺;下联是:四季平安满福堂;横批是五福临门。

接下来在家里贴“福”字。“福”字有正贴或倒贴两种。大门上的“福”字应该正贴,因为大门是出入之地,应该要庄重和恭敬。而箱子柜子上的“福”字应该要倒贴,表示福气和财气会来到屋子里和柜子里。说到这儿,我在大门上又工工整整地贴了一个“福”字,爷爷则在室内的柜子上倒贴了一个“福”字……

我和爷爷贴了一次春联,懂得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收获可真大啊!

贴春联作文篇3

贴春联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又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又想起了儿时的诗谣,爆竹声中我们又长大了一岁。

春节大概是小伙伴们最喜欢的节日了吧,到这时候亲朋好友们都放假了,大家都聚在一齐聊天玩乐,讨论过去发生的种种趣事。而我觉得春节最趣味的就是除夕前贴春联了。

按我们那里的习俗,贴春联是在腊月二十九的午时。这一天的中午吃完饭后爸爸先用面粉做一些浆糊用来贴春联,和浆糊可是要讲究分量和火候的,这个不是我能办的了的,所以只能作壁上观。

和完浆糊后我便把春联都拿出来放到簸箕里和爸爸出去贴。以往在贴春联的时候都是爸爸爬上梯子,我在下头递上春联和浆糊,然后走远些看春联是否歪了,距离是否适宜。那时候我处于好奇也想爬上去,可是爸妈都生怕我摔着,所以我只能在下头打下手。此刻我长大了,爸爸却慢慢变老了,腿脚也已不如从前利索,担心的人又变成了我。所以此刻变成我爬上梯子贴春联,爸爸在下头给我打下手。可是爸爸却不走远去看我是否贴正当,爸爸只是紧紧的扶住梯子……这时我想到的是:爸爸并不在意春联是不是贴歪了,他只关心自我的孩子是不是安全。这种关心无论我是个孩童或是已经长大,他只会默默的流淌在爸爸的血液中,默默的看着我关心我……

春联贴到那里我已经不再在意贴春联的乐趣,只是默默的享受着爸爸的关爱所带来的温馨。我想春节的具体意义并不在于我们所做的趣味的事情,而是享受亲人们在一齐的温馨!

春节贴春联的作文600字

过年了,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抒发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

除夕那天,爸爸拉着我贴春联。我家的春联是“龙抖雄姿归大海,蛇含瑞气报年华。”这是一次送春联下乡时,妈妈请一位老书法家写的。贴好春联,爸爸说:“扬扬,我有一好主意,我们来一个找春联比赛,看谁记得多!”我说:“好!”

这几天,我始终把采访本带在身上,不管走到哪里先记春联。外婆家在农村,她家的春联是“春到农家院,福临致富门”。舅妈家开了一个小店,她家有两幅春联,前门是“合家喜乐财源进,内{PAOMIAN.NET}外平安好运来”,后门是“福心年年照宝地,财门岁岁登金门”。大伯伯家在县城,爸爸说给城里人拜年水果好。我乘爸爸买水果的时候,偷偷记下了水果店的春联——“未登瑶池宴,已成蟠桃仙”。这么好的对联,引起了我的馋虫。我拿起一个苹果边啃边看大伯伯家的春联:金玉满堂家宅旺,鸿福盈门富贵长。

我们来到市民广场,看到县政府春联是“党树新风喜看春光艳,民扬硕德殷期大业兴”。在广场对面有一个建筑工地,我看到围墙大门两边是“添瓦加砖筑大厦,万丈高楼平地起”。嗬,真有气魄!我心里正感叹着,就听见爸爸说:“扬扬,你们学校的春联会是什么啊?”“那我们去看一下吧!”我一下子来劲了。我们来到实验学校门口,远远就看见“教海实验育英才,学山无畏志登峰”。哇,真不错!

在回家的路上,爸爸说:“我有17幅春联了,你呢?”。我打开采访本一数,也是17幅。“那——我们打平手了!”爸爸说。“慢着!”我忽然灵机一动,自己编了一幅:开开心心过大年,高高兴兴找春联。“怎么样?我赢了!”“佩服,佩服!”爸爸满脸笑容。

贴春联作文篇5

张贴对联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优良传统习俗,远自1050年前的五代十国起就有了,它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祝福与祈祷。它的特点有:内涵相近、强弱相当、字数相等、文字不一。

有记载,流传至今最古老的春联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为了了解春节期间大家张贴对联的情况,学习有关对联知识,我决定进行一次春联调查。大年初三这天,我带着本子转了124户人家,其中有92家张贴了对联,但也有32家没贴,很明显张贴对联的人家多,占了74%。张贴的对联中有恭贺新喜的:燕舞春风花织锦、人歌盛世喜盈天;有恭喜发财的:两厢锦绣藏百货、一店春风暖万家;还有振我国威的:猴舞新春春意闹、龙腾古国国威雄,等等。内容非常丰富,只要粘到恭喜祈福的就应有尽有。但是也有很多错误的地方,最多的错误是上下联贴反了,如:雨润芝兰万里香、春催桃李千山秀。正确的应该是仄音贴上联,平音贴下联。其次的错误是内容不相关。比如“迎春接福千秋旺、东西南北遇贵人”,这家人可能买对联时就拿错了。三是上下联文字相同,比如“喜悦声中鸿运来、红联高照接福来”,上下联中的两个“来”字就不能在同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中重复出现,更不能在上下联的同一个地方出现。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年年过年年年不虚度、岁岁别岁岁岁不蹉跎”,这里面的“不”字就是例外,因为它是虚词,它可以重复,而上面对联中的“来”字是实词,不能重复。

最后,我送给大家一幅很好的狗年春联:“金鸡唱撤紫光照、玉犬旺财鸿运来”。祝大家新年快乐,天天向上!

贴对联作文500字篇6

同学们,你们知道春天的对联有哪几幅对联吗?现在让我来给你说一说吧!

春天的对联是: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小动物们都知道春天来了,春天把小动物们都叫醒了,动物们从洞里爬了出来,它们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活动活动自己的身体,就出发去找食物,小燕子从寒冷的地方飞到温暖的地方去,大雁们从炎热的地方飞到了寒冷的地方,动物们也从冬眠中醒了过来,这不就是春天的对联吗?

春天的对联是: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你瞧,冬天的积雪越来越少了,春天的天气也越来越暖和了,你看,出来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从家里都走出来活动活动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大人们都拿着皮包去上班,小孩子们也做着各种各样的游戏,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着笑容,沉重的棉袄被丢在了一旁,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抓住这个好机会,把一年之中的'事情提前安排好,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这不就是春天的对联吗?

春天的对联是: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你看,迎春花开放了,好像叫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让不知道的花花草草竞相开放,你看小草的根绿绿的,嫩嫩的叶子,你再看树上,一剥开那灰色的一层,里面还有一个绿色的小豆子,看起来嫩嫩的,绿绿的,好像一碰就会碎掉,小草大树渴望的春雨降临了都张开大嘴开心的喝着,真是春雨贵如油呀!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

这不就是春天的对联吗?

贴春联作文600字篇7

往年过春节时,我总发现,不少人家门上的“福”字都倒贴着。今年贴春联,我“当家作主”,把鲜红的“福”字堂堂正正地贴在我家的门上!

年三十那天,父亲贴春联,我当助手;奶妈边包饺子,边:兼任“我和父亲的“顾问”。刚贴完门联,“顾问”就提醒我们:“别忘了,“福”字倒着贴!”我问:“好好的“福”字,为什么偏着倒着贴呢?”姥姥笑了:“小豪,你没听人家说”福倒(到)了”吗?图个吉利呗!”父亲是个老好人,他边抹浆糊边说“浆糊话”:“倒着正着都是“福”,就听老人家的……”说着,他拿起“福”字,就要倒着往门上贴,“慢!”我学着港台电视剧中人物的动作、腔调,拦住了父亲,“待我向姥姥问个明白。”父亲住了手,“行。听谁的都是“福”。“怎么不贴啦?”“顾问”粘着两手面粉,遥控指挥,“贴,倒着贴!”我急了,嚷起来:“姥姥,您这是迷信!”“胡扯!”姥姥一翻眼,“大年小节的,小孩子家,不要乱说!贴,给我倒着贴……”只会“糊”的父亲向我做了个鬼脸:“倒贴就倒贴……”

“慢找!”我拦住父亲,急中生智,给姥姥来个将计就计,“姥姥,您想想:“福”倒着贴,不就是“福到头”了吗?我没意见,反正“福到头”不怎么吉利。”“嗯?”姥姥一愣,连饺子都忘了捏了,自言自语道:“福到头了,不就是没有”福“了吗?嗯……”“姥姥,”我乘机反守为攻,“这”福字朝上,全年顺当;福字不歪,财源进来。您说,是倒贴……”“让你当回家,作回主!”姥姥笑了,向我父亲指挥手,“正贴,正贴……”

上一篇:乡土文化作文(2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