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关于规则的一些想法作文450字

来源:收集 时间:2022-12-28 手机浏览

关于规则的一些想法

规则不仅存在于人类,也存在于动物当中,可以说世界上的一切都离不了规则,只是规则的多少大小而已。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这个世界上规则无处不在。

规则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通过讨论和学习得到的,所以说孩子常常就缺少一些规则意识,有去的时候是童言无忌,但是惹祸的时候可就是熊孩子了。有时候孩子做错一些事情,并不是品行上有什么问题,只是不懂得规则,才犯错。

就拿写作文来说吧,有了孩子写作文的时候,就想着凑字数,其实一方面呢可能是因为他确实没有别的话可以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孩子不知道到底作文和日常的说话有什么区别。

所以孩子就会写什么天上的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四五颗一只数星星,还有的孩子就是事无巨细什么样子的都写。等到掌握了写作知识,就知道这样的写作是不对的了,所以这种就源于对规则没有一定的了解,一方面是规则,另一方面也是要对于写作本身有所知晓。

对于不了解规则这样的一个情况,我们还是应该本着一开始不知者不怪的原则,那么接下来对于规则加以讲授,让当事人明白到底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则,如果还是屡教不改,那就是一种品行的问题了。

这就是我关于规则的一些想法。

新学期的一些想法

又一个九月一日的到来,我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了六年级.一进六(1)班,看到窗明几净,"六排桌子整整齐齐,地面上一尘不染."听有的同学说讲,原来昨天老师已经打扫过了.

见到了分别两个多月的同学,大家十分高兴.几个几个的围在一块,谈论着暑假里发生的事情.我仔细一看,咦,没少了几个同学呀?听老师讲,原来他们都转学了.老师说:"这个学期字一定要写好,并且要写的端正,规范,清楚."是呀,字就像一个人的眼睛,明年升初中的时候,都要电脑阅卷,字写得模糊,不规范都是错的,字写得不好得同学可一定要抓紧时间练字,千万不能在字方面失分.

在新的学期里,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老师常说:"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打算在新学期里把数学这门功课学得更扎实些,因为我的数学成绩不是怎么好.还有我要把语文和英语的课文背得滚瓜烂熟.绝不会有半点马虎,要知道考试时的填空题错一个损失惨大啊!.我的作文写得也不怎么样,但是我知道:写好作文的关键是要先把语文学好,而且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写清人物`时间`地点.2.有词恰当.3.语句要通顺.我们还应该适当的看一些优秀的作文选,这样对我们写作文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不是照作文书上抄,然后蒙混过关.而且我们还要做到:多读~多问~勤思考,不能遇到不会的题目,照别人一抄,而是应该问班干部或者老师,你不问,那么你就永远也学不会,因为你没有真正的理解它.我们还要多思考,不能看到一些难的题目或者思考题不做,等老师讲了再写,而是应该自己先思考,实在不会,再听老师讲,毛泽东说的好~不能不懂装懂.说得一点也没错.我们还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就是勤写日记,要把你今天看到的,想到的......,多写下来,这对以后写作文的帮助也是挺大的.

我希望能够在新学期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运动会后的一些想法

金秋10月,我们学校为期3天的42届校运动会结束了,总的来说,挺有收获的。虽然我们班的集体奖没得多少,我个人也没获奖,但是我却很高兴,因为我努力过,拼搏了,我无怨无悔。

今早的高二、高三女子800m预决赛上,我跑了我们小组的第三名,不过没有奖品,因为一共三小组,它取前六名,所以我也没获奖。从开枪那一刻起,我就紧跟不舍,到最后差不多还剩50m的时候,我冲了,冲过了两个人,和第1、2名拉的并不远,同学们说我还应该再冲一下就能赶上了,我不知道,只知道当时双脚像铅一样沉,嗓子又干又疼,能冲那一段就已经要我的命了。跑完回到座位后,同学们对我赞不绝口,许多同学都夸我厉害,还竖起了大拇指,我开心极了!大腿根疼得不行,也是因为前天我跑的1500m,那次比较丢人,16个同学,我跑了个倒数第四,呵呵,挺丢人的吧。不过,同学们还是很赞我,说是能跑下来已经很不错了,因为在跑的时候,许多同学都因体力不支,受不了了而中途退场,还有很多人跑完以后就直接瘫那儿了,我还是挺正常的,呵呵。

我很喜欢参加这种比赛,我喜欢我在比赛时同学们为我加油呐喊的声音“舒蕊加油,舒蕊加油······”即使身体不适,我依然不愿让人代跑,不知为什么,我就是喜欢自己来,就算跑到数第一,我也要自己跑,那种感觉真的很棒。再说了,今年我已上了高二,没有几次机会了,不管能否考上大学,我以后都很少有机会才加这种比赛了,所以我要抓住每一次机会,这样以后回忆起来才不会感到很遗憾······

说起来,我真正参加运动会是在初中以后,上小学时,我只是扮演着拉拉队这一角色,从未真正上过跑道,尝试了以后才真正发现其中乐趣,每次跑1500的时候,都感到很累,不是一般的累,心里总在想,下次再也不报1500了,但每次又报了,明知道会很累,却非要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这样!!!

关于艺术节的一些联想

这是初中,我们的第一次合唱比赛,

忐忑地等待结果,希望是喜报。

因为,我们的合唱,是只开一次的花,绝不能开不好。

依然记得我们上台时的紧张,

尽管我已上过三次这舞台,还是紧张,心中有种不详的预感,

果然,在唱到中间时,明显地,我们比配乐快了一拍,于是第二声部的反复成了主旋律,大脑一片空白,我想,那时台下应当有笑声吧。

我知道,结果必定不会太好,至少要扣1-2分,

下台后,大脑乱烘烘的,心里绝望,只是看到赵老师还在笑,心中也就好些。

我们知道,那不是嘲笑,而是鼓励我们的笑,

现在,这笑成了鼓励我们的惟一方式,

现在,这笑成了慰藉枯萎的惟一方式。

我想睁开眼,茫然的对空气问:“一切,都结束了吗?”

回忆把我拉扯进心灵的虚空。我看着,

同学们整洁的校服,刻苦的排练,自信的笑……,甚至,还有一双在演出前半小时买的鞋。

“都,都流走了吗?都白费了吗?”我想说。

邻座的一句话点醒了我,

“没事,我们加倍努力,中考时大家都要考进这里,高一我们再来一次。”

是的,不用担心,成绩不是还没出来吗?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对,我们并不是没有机会,枯萎的花,在第二年还会再生,如同浴火的凤凰一样,不是吗?

还记得历史老师教我们评价历史事件吗?

对这个艺术节,我的评价是

“它是志四班学生转折的一个标志,是他们最终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它使志四班学会了更加努力的拼搏。”

是这样,我相信,我们的花会盛开的更茂盛,此刻的花,不仅是合唱,更是我们集体的写照,今年的枯萎,代表的是未来的辉煌,绚丽。

因为花开花落,他们永不放弃希望。

山西省太原市志达中学初二:王振宇

一件关于规则的事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各种规则,道路有交通规则,就连游戏也有规则,各种各样的规则约束着我们,让我们在各种环境下能井然有序地生活着。

有一次,刚放学,就听到有人喊道:“风雨亭里有人打起来了,快去看啊!”出于好奇,我跑到风雨亭。

走近风雨亭才知道他们是四(1)班的小明和五(2)班的小东打架。此时,他们已经被值日老师扯开了,小明的眼睛被小东打肿了,小东的脸上被抓破了皮。这表明小明是这场“战争”的“战败方”。小东低着头,正在接受值日老师的批评。我想:小东应该不会被学校强制退学吧!小东说:“谁让他惹我,我已经忍了他好久了。”话音刚落,就有人反驳道:“他惹你也不应该挨打啊,你应该告诉班主任。”

第二天,我们班主任对我们说:“昨天五(2)班的小东出手打伤四(1)班的小明。小明住院了,小东承担所有医药费。小东准备留校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再这样便要退学。”现在我才明白“战争”没有谁胜谁负,就像这样,一个在医院受肉体的折磨,另一个人在学校饱受精神的折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有学校的规则。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大家应和平共处,那么世界会更加美好。

指导老师:罗海珍

梅州市汇丰年作文学校六年级:林文铮

关于他的一些事儿

想写他的故事,是看过《建党伟业》之后。

不出意料,果然是主旋律得一片和谐。片尾新闻联播似恶俗地开始讴歌社会一片大好,仿佛今朝所有矛盾都不能影响那一片光辉灿烂的“明天”。待一切看上去终于像“戏”。前面的观众意兴阑珊地打哈欠,大家知道到了这个时候该离场了。

可是除掉那十几分钟,真的是被感动了。

这是《建国大业》和《风声》永远做不到的事。那个风云激荡龙蛇际会的时代本身就有打动人的力量。够狠绝,够混乱,够纯粹。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真好。自由得让人想大叫大喊,然后用生命去换。瞬间懂得胡兰成对历史的通透眷恋。每个学历史的人看到“民国”这个词,大概都会血脉贲张吧。彼时世事纷乱可天地清明,护国运动、讨逆军、北伐,中原大战。杀手与豪俊齐聚旆下,共同被这个时代熬煎,英雄枭雄惺惺相惜,真真假假的戏文一直在唱,哦哦,于是想起自己的历史第一课,原来是《火烧赵家楼》,爱斥责人的教导主任出乎意料将那堂课讲得出乎意料地精彩。直到现在一直记得课本第一页的朝代歌。

夏商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九阴真经》的黄裳也颠颠倒倒地唱,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在手。

北邙山是去过的,苍苍茫茫王气黯然收,什么皇帝,一?g黄土下看不见眉目,颠颠倒倒,500年一次的血与火的乱,看倦了吗?

他的故事大概就是在那次事件之后渐渐被我知晓。凭少年的一点热血,认定历史书上这个人是不平凡的人物。只是再找,史料便含糊其辞。那是资料信息少得可怕的高中。知道的是他是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与李大钊并称“南陈北李”。新青年主编。后来慢慢被告知他失去过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二十五岁,二十七岁,都是美好得要命的年纪。为此,他一辈子都对国民党耿耿于怀。

不止这些,他还有一副坏脾气,一群和他一样古怪的朋友,一腔不通时务的执拗和一个冷清的晚年。

用这些东西架构起的人生大概不会太美妙,可是这个人从不会在乎这些,他拽得像只黑鸟。那个时代的文人都有极可爱的真性情,嚣张得明目张胆,动辄为一个论点打成一团。真正对他有印象是在高中假期,在《日出东方》里看见这个北大文科学长,而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惊世骇俗——1919年6月11日的新世界屋顶花园。当晚上,41岁的陈独秀独立高楼风满袖,向下层露台上看电影的群众散传单。印象中记清楚,还对追过来的巡警砸鸡蛋,最后被捕,仍“愤愤不平”。看到这幕情景哈哈大笑起来,立刻觉得这个学长是可爱的家伙。做出这样热血举动的危险分子,哪里是书生呢?不曾老过是吗?

然后又心下恻恻,他这辈子,和监狱,实则并没有断绝过关系。

那一次被捕是98天,举国学子皆惊。

1903年,他25岁。只身留学日本。

2004年,我19岁。作出一个热血的决定——把所有的专业都填成历史。以后的日子,考古,或者用漫长的时间,去陪书里的人物一起寂寞。终其一生,也只是想做个隔岸观火的客人,曾经的人物,顾祝同、廖耀湘、吴佩孚,陈良城,桩桩件件的种种,把冻结的往事挖掘出来,只看一眼,然后就离开。

1927年,他49岁,“白色恐怖”正式开始,他变成为共产国际斯大林主义路线的替罪羊。同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不知道那个时候有没有猜到两年后会被开除党籍。

可笑吗?以他的性格,会难过很久吧。

他大概不是个好爸爸。第二天,陈乔年、陈延年即在上海遇害。我没有在书或电视上看到他知道消息后的反应,作为一个爸爸,愤怒和哀伤哪个多一点?隐约知道一点儿,他的儿子们曾经信奉无政府主义,改“爸爸”这个称号为“独秀同志”,他第一次听到,着实呆楞了一下。可是一像火山一样的他并没有因为这次僭越生气。在这些新思想面前,他们都是学生。那个时代的人真心想从复杂的“主义”里找到一条看起来不太黑暗的路。

2009年,我23岁,对国内的历史渐渐失去好奇,转性爱上中世纪骑士女巫。闪亮的盔甲与绅士风度。可是遇到好看的故事,还是会舍不得丢开,于是认识了古怪天才的僧人舒曼殊,惊呼原来民国时有这么古怪有趣的人物,再翻一页,原来舒曼殊和他是最好的朋友。你瞧,兜兜转转的人生,仿佛无论如何都绕不过这个人。真性情的人才愿意彼此相交。那个和尚可不像他那般,明火执仗地树起刀兵造反,多情空自误,残阳影里吊诗魂。1918年5月2日,35岁苏曼殊在上海病逝,1927年4月6日,“南陈北李”的“李”亦陨落。李大钊遇害后,再没听说他身边有太知心的朋友。大概他比这两个朋友心性坚忍,苛责便愈发长。

1932年10月,他54岁,于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于8月出狱,辗转飘离,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

2010年,我25岁,仍旧爱着中原大战那一段泥沙俱下的历史。真相扑朔迷离,可是,有哪个时代出现过那么多有骨气的军阀,有节烈的士?拔剑击筑慷慨悲歌,只恨不得见于麾下,印象中只有六国连横拒秦的气势堪可比拟。他的故事精彩,但在那个橙红色的轰轰烈烈的时代里,也仅仅是一个人的戏份。最终惊到我的是他写的一首诗。

夜雨狂歌答沈二

黑云压地地裂口,飞龙倒海势蚴?。

喝日退避雷师吼,两脚踏破九州九。

九州嚣隘聚群丑,灵琐高扃立玉狗。

烛龙老死夜深黝,伯强拍手满地走。

竹斑未泯帝骨朽,来此浮山去已久。

雪峰东奔朝岣嵝,江上狂夫碎白首。

笔底寒潮撼星斗,感君意气进君酒。

滴血写诗报良友,天雨金粟泣鬼母。

黑风吹海绝地纽,羿与康回笑握手。

很难尽写出读到这首诗全部的感受,仿佛回到极远极蛮荒的世界,看到澎湃的大气象。又像是暴雨呼啸而至,有龙蛇在远处,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横扫千军如刍狗。原来他的人就是这样的,奇凸、执拗,碎了白首又怎么样?残破得无法收拾千夫所指又怎么样?于无声处,人在夜雨中狂歌。终其一生,他大概只是个书生,并非合格的领导者。有些痛苦曾经那么重,可是这个世界太大,有些事是会被忘记的。

朋友多时,他也写过,垂柳飞花村路香,酒旗风暖少年狂。

这一场生,外人写到,是想浮一大白的,并未辜负这份“少年狂”。

1942年5月27日,他63岁,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2011年6月23日,忽然看到,在电影里会有他出现。我以为这么多年,不会在意这些了,可是有些往事还是下意识久呼啸着窜过来,就像压在天空上大片大片的积雨云。于是又开始想大声呼喊了,知道自己过去了这么久还是有一点儿热血的。就像当时爱上历史,爱上桩桩件件的一切,还是轻易地想念着书里的一个人物。为他去学历史,细细勾勒往昔风景。桐阴片瓦,拼出一个民国。

他叫陈独秀,直到现在教授们提起他的某些故事还是讳莫如深。

日子过得那么快,就像电影胶片,哗啦啦地翻动。可是清晰地记得,在大学图书馆里,翻阅辛亥的史料,看到陌生的名字,心下有莫名的喜悦。我找到你们了。

池塘边的老树根,繁华声渐遁入空门。

他的时代渐渐远去,他的时代其实并不辉煌,有点儿残酷,更多的是血色。让外人感慨的传奇,实则沾得更多的是权谋机心。

可是有热血总是好的吧。终于等到电影中演员出唱。是熟悉的坏脾气和讲演,一瞬间穿越回那个时代,学生们带点儿敬畏地看这个北大的学长撒传单的“壮举”,他的思想有人倾听,他的故事仍被继续着,哪怕只是作为一个古怪的口号被念起,不管有多么不合时宜。

——我希望以这种方式来让他知道,我们一直都在想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