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茶艺个基本要素范例(3篇)

来源:网络 时间:2024-01-23 手机浏览

茶艺6个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师资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061-01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我国职业教育因为缺乏自己清晰的定位,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一直处于模糊和不断修正阶段,体现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习实训的设计与安排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标准,虽然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改革,在办学模式和教育模式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没有形成理论性、系统性和标准性的东西,缺乏指导性。培养出的人才偏理论学习,在职业能力方面欠缺,与行业、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一定距离,不能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同时,企业因没有参与到学校教学,招聘不到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人才进入企业后不能直接上岗,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再培训,不利于企业效益的提升。

2.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的最大特点是将职业学校的教育和学生将来所要就业的行业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学徒制教育的种种优势,又切合了当今时展的需求和人才培养、人才教育领域的现实境况。传统的学徒制可能更多的是用于某些手艺的传承,而现代学徒制不仅仅是在教育形式上强调“师傅”教“徒弟”,而且对职业教育在既定教育目标下的课程、评价和培养环境等诸多方面做了革新。它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它呈现出许多优于其他培养模式的创新特色。

3.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及人才短缺现状

重庆茶产业一直是农业的支柱。调查显示:一方面茶叶种植和加工环节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当地的农民,经过短期操作培训后走上的工作岗位,严重缺乏专业知识和质量标准意识。另一方面,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人才需求量大。据重庆市茶叶协会人才预测分析报告预测,未来5年重庆市需要更新的从事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检验的技术人才分别在3.9万、2.7万、1.6万、0.5万人左右,而目前重庆市中、高职院校中仅有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茶叶生产过程中用工短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另外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对接产业,满足用人单人需求。显然,建设好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为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培养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显得尤为紧迫。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尤为关键。

二、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办学历史悠久,长年开设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并把它作为重点骨干专业来建设。学校目前已具有一定的茶叶生产与加工的软、硬件条件,分别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再通过不断的资金投入、设备更新、教学改革及资源整合,切实加强校企合作,一定能建成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

1.专业定位教明确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以“面向市场,面向茶行业,培养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检验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实行联合办学模式,产、教、研融为一体。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结合,强化内部管理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从2007年至今连续8年招生,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重庆及其它西南地区,多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2.培养模式有特色

学校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重庆市云岭茶叶有限公司)结成校所联盟(校企联盟),依托重庆市农科院茶研所的人才优势、科研优势、技术优势及基地优势,校所合作共同打造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制定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步构建了“321”工学交替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定专业特色,有较强的影响力、吸引力和辐射力。2012年6月甘宝青获得手工制茶(红条茶)一等奖,王凤获得手工制茶(卷曲形绿茶)一等奖,杨万超获得手工制茶(卷曲形绿茶)三等奖。2013年6月杨海燕、范文碧分别获得手工制茶(手工卷曲形绿茶、乌龙茶)二等奖;代娅琴获得手工制茶(手工扁形绿茶)三等奖。

2011年学校茶艺表演在才艺比赛项目中荣获第八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全国第一名,并受邀参加当年的全国第八届中职文明风采颁奖晚会。2012年继续荣获第九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全国第一名。2012年5月重庆永川第五届青少年活动比赛中学生茶艺荣获两个单项二等奖一个团体二等奖。2013年学校受邀参加了重庆市永川区“战旗杯”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式。2013年10月参加第三届重庆市茶文化艺术节荣获最佳解说奖、优秀表演奖等多个奖项。2013年“中泰风情园杯”永川区第七届旅游服务技能大赛中长嘴壶茶艺荣获“最佳组织奖”。同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成果展中,荣获“茶艺表演第一名”,制茶比赛“第二名”的佳绩。

腾讯网、凤凰网、永川网和永川日报等媒体对我校教师和学生的茶艺表演做专题报道。

3.实训基地教完备

2009年中央财政支持建立了总价值247.6万元茶叶生产与加工实训基地。有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实训室7个,其中名优茶加工实训室4个,用于学生手工制茶和机械制茶实训;检测实训室2个,用于学生茶叶及其他农产品检验、检测实训;茶艺表演训练室1个,用于学生茶艺技能训练。建有能开展工学结合与顶岗实训的校外实训基地2个,有较好的实习实训条件。

4.专业师资建设教雄厚

通过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及校本培训等,该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人,在读农业推广硕士7人,研究生比例高达83%,“双师型”教师17人。每学年聘请茶研所、云岭公司、重庆春晖农民工培训集团等的专家和能工巧匠到校讲课,有力地提高了专业的声誉和质量。

近3年,教师获得各项教学竞赛奖项部级1项,指导学生参加中职技能大赛获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级优秀奖1项,区级优秀奖1项,近两届“文明风采”大赛中指导学生获部级一等奖6人次、二等奖10人次、三等奖10人次、优秀奖10人次,市级一等奖14人次、二等奖24人次、三等奖23人次。参与制定部级教学标准1项,申报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视频公开课2项,教师主编或参编出版专业教材6部。近2年在国家公开期刊发表文章50余篇,核心3篇。主持、参与国家科研课题10多人次。

综上所述,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具备了一定软硬件条件,具备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

茶艺6个基本要素范文篇2

【关键词】正交试验;提取工艺;丁香叶

Abstract:ObjectiveTooptimizetheextractionprocessoflilacleavesinordertoprovideatheoreticalbasisandreferencedataforabetterextractionoftotalacidinlilacleaves.MethodsThroughusingorthogonalexperimentaldesign,andwiththeindicatorsofalcoholextractmethod,thepresentstudyoptimizedtheextractionprocesswiththeinspectionfactorsofthevolumeofwatertimes,extractiontimeandextractionnumber.ResultsAlltotalacidinlilacleavescouldbebasicallyextractedunderthecircumstancesof8timesthevolumeofwater,extractedtwice,andonehoureachtime.ConclusionsThemethodissimplewithastableandreliableprocess.

Keywords:extractingtechnique;onrthnogonaltest;lilacleaves

丁香叶Foliumsyrlngae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免疫增强、抗耐药性作用的中药,丁香叶味苦,性寒,主要来源于朝鲜丁香、紫丁香、洋丁香[1]。民间用其水煎液治痢疾和眼疾,效果尤佳。以其为原料生产的胶囊、片剂治疗痢疾、急性黄疸性肝炎,均收到较好疗效。现丁香叶已载入黑龙江省药品标准。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发现丁香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总酚酸的消炎、抗菌、抗病毒作用确切[2,3]。目前总酚酸提取的有关报道多是用水煎煮法,效率比较低,本实验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总酚酸,并且对醇沉前后丁香叶提取液的总酚酸含量作了对比,没有太大的差异,而丁香叶提取液中成分复杂,醇沉对总酚酸的提纯起到了很大作用,有文献报道丁香叶提取总酚酸用90%乙醇溶液,提取率跟本法相近,考虑到工业大生产,基于减少成本消耗,因此本实验采用水提醇沉工艺提取丁香叶有效成分。本实验以原儿茶酸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其提取工艺,旨在为更好的提取丁香叶中的总酚酸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1仪器与试药

UV-255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FA1004N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ZDHW型调温电热套(河北省黄骅市中兴仪器有限公司);原儿茶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为110809-200503);丁香叶原药材(采自本地,经药学教研室鉴定为紫丁香叶);水为蒸馏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原儿茶酸的测定方法[4]

2.1.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原儿茶酸对照品15mg,置5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即得。

2.1.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醇沉后的丁香叶提取液5mL,置100mL容量瓶中,加盐酸(1mol·L-1)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放置备用。

2.1.3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5、1、1.5、2、2.5mL分别置于50mL量瓶中,各精密加入盐酸(6mol·L-1)0.4mL,亚硝酸钠-钼酸钠溶液(亚硝酸钠10g,钼酸钠15g,加水溶解使成100mL)1mL,摇匀,放置5分钟,加氢氧化钠溶液(1moL·L-1)5mL,摇匀,分别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同时分别取同样量的对照品溶液,分别置于50mL量瓶中,各精密加入盐酸(6mol·L-1)0.4mL,氢氧化钠(1mol·L-1)5mL,用水稀释至刻度,作为空白。求得吸收度(A)与浓度(C)的回归方程:A=54.833C-0.0037,R2=0.9995.

2.1.4样品含量测定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于50mL量瓶中,精密加入盐酸(6mol·L-1)0.4mL.亚硝酸钠一钼酸钠溶液(亚硝酸钠10g,钼酸钠15g,加水溶解使成100mL)1mL,摇匀,放置5分钟,加氢氧化钠溶液(1mol·L-1)5mL摇匀,分别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同时取同样量的对照品溶液,置于50mL量瓶中,各精密加入盐酸(6mol·L-1)0.4mL,氢氧化钠(1mol·L-1)5mL,用水稀释至刻度,作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与比色法,在(498±1)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原儿茶酸的含量。

2.2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最优提取工艺

因素与水平:根据预实验中单因素考察结果,确定以加水倍量(A)、提取次数(B)、提取时间(C)作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见表1。表1因素水平表水平因素A(倍)B(次)C(小时)181121021.53632

根据实验安排,将丁香叶捣碎取30g,置于圆底烧瓶中,回流提取,过滤,然后浓缩至稠膏状,加5倍量95%乙醇醇沉24小时,抽滤,浓缩,置于50mL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作为提取液,供制备供试品溶液用。照上述测定方法实验,测得结果见表2。表2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试验号因素ABC实验结果

由上表可知:原儿茶酸的最佳提取条件A1B2C1,即加水8倍量,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影响因素A>C>B。

对上表的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F检验,结果见表3。表3方差分析表因素偏差平方和自由度F比值F临界值显著性加水倍量注:*加水倍量和提取时间都有统计学意义

3验证性实验

在最佳提取条件A1B2C1下进行3次实验,结果见表4。表4验证实验结果实验次数提取效果由结果可知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得到的原儿茶酸比正交试验中的数值高,跟有关文献上的含量相近[5]。证明最佳提取条件正确。

4讨论

每个季节采集的丁香叶有效成分的含量有所差异[6],本实验采用的丁香叶采自9月底,有效成分比其他季节要高。由于丁香叶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3,4-二羟基苯甲酸、3,4-二羟基苯甲醇和3,4-二羟基苯乙醇[7],而后两者的结构与原儿茶酸相似,且显色基团相同,故选用原儿茶酸作为对照品,即用原儿茶酸作为考察指标测定总酚酸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测得的有效成分含量稳定、可靠。

参考文献

1]李永吉,吕邵娃,王艳宏,等.丁香叶药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3,20(1):22-23.

[2]戴冽.氨基葡萄糖治疗骨关节炎的现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3(7):455-457.

[3]卢锋,郭红卫.盐酸氨基葡萄糖对骨关节炎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J].卫生研究,2003,31(6):19-21.

[4]田明,张增亮,由旭,等.丁香消炎软膏的制备和质量研究[J].中医药学报,1997,(2):54.

[5]唐守勇,张芸兰,何芳.均匀设计法优选丁香叶提取工艺[J].中国药业,2009,18(8):39-40.

茶艺6个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精揉机;毛尖绿茶;做形工艺

中图分类号:TS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1-5567-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1.032

ApplicationResearchofShape-fixingMachineDuringMaojianGreenTeaShapingProcess

ZHENGPeng-cheng,TENGJing,WANGSheng-peng,GAOShi-wei,WANGXue-ping,

YEFei,ZHENGLing,LIUPan-pan,GONGZi-ming

(InstituteofFruit&Tea,Hube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HubeiTeaEngineeringandTechnologyResearchCenter,Wuhan430064,China)

Abstrcat:The60k-sshape-fixingmachinewasusedduringMaojiangreenteashapingprocess.Theresultsshowedthat,theoptimalparametersforMaojiangreenteashapingprocessby60k-sshape-fixingmachinewerethewatercontentof24%,stir-fryingfor20minandpressingfor10min.ThequalityofMaojiangreenteamadebyshape-fixingmachinewasbetterthanthatoftraditionalmanualprocessingandLitiaomechanicalprocessing,theshapingprocessefficiencywasimprovedbytentimesandsixtimes,respectively.

Keywords:shape-fixingmachine;Maojiangreentea;shapingprocess

毛尖绿茶是中国传统名优绿茶花色之一,在各茶区均有生产,其中代表性的有“采花毛尖、信阳毛尖、古丈毛尖、都匀毛尖”等[1],均以外形紧细、香高味醇而名。各地毛尖绿茶加工工艺不尽相同,但均遵循摊放、杀青、揉捻、初烘、做形、干燥等6大工序,其中做形是毛尖绿茶外形品质形成的关键,目前生产中所采用的做形工艺多为手工整形[2]或理条机加工[3,4],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不便连续化生产等问题,难以满足规模生产的需求,随着茶叶加工集约化水平提高,迫切需求一种效率高、适合连续化加工的毛尖绿茶做形工艺。

精揉机[5]是日本蒸青煎茶加工设备之一,近年来在中国针形名优绿茶做形加工中有一定应用[6-9],但在毛尖绿茶的加工中还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将精揉机应用于毛尖绿茶做形,以探讨其替代当前工艺的可行性。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毛尖绿茶鲜叶采自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科技园,为五峰县当地群体种,鲜叶规格为1芽2叶,同一方法处理至精揉工序,备用。

试验设备主要有杀青机、揉捻机、精揉机(川崎60k-s)、理条机、烘干机、平台灶、水分快速测定仪(ANDMF-50)、色差计(美能达CM-5)。

1.2方法

1)单因子试验。针对精揉机的主要影响因子,开展单因素比较试验,试验中相对固定水平设定为投叶量3.0kg/锅,鲜叶含水率24%,做形时间20min,温度100℃,加压时间占总炒制时间的1/2。各因子梯度水平见表1。

2)正交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3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

3)传统做形方式。手工做形请从事该工作5年以上经验丰富的工人师傅进行,并记录其工艺参数;理条机做形,采用6cp-12理条机进行,具体参数如表2。

1.3样品检测

外形和综合感官审评按照GB/T23776-2009[10]进行;干茶色泽的测定采用色差法(光源D65,角度4°)[11]。

1.4数据处理

用Excel2007和SPSS19.0处理试验数据。

2结果与分析

做形工艺的优劣直观地反映在干茶的外形和色泽上,综合地反映在总体感官品质上。故以干茶的外形、色泽以及茶样综合感官品质为指标,确定最佳做形参数。

2.1单因子试验结果

2.1.1干茶外形得分分析精揉机不同因子对外形品质的影响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干茶外形品质得分随做形加压时间的延长而上升,随含水率和温度的上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对于茶坯含水率因子,24%含水率处理的外形品质最优;温度因子中,以100℃处理的外形品质最优。通过各因素不同水平间的干茶外形品质极差分析,结果表明,茶坯的含水率和加压方式是影响干茶外形品质的主要因子。

2.1.2干茶色差分析在色差测定结果中,a值代表t绿色度,正值表示红色程度,当a值为正数时,a值越大,说明样品色泽越红;负值表示绿色程度,当a值为负数时,a值越小,说明样品色泽越绿。精揉机不同因子对干茶色泽的影响如图2。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做形加压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a值逐渐上升,说明干茶色泽绿的程度在逐渐下降;含水率因子处理中,a值先下降后升高,其中24%、28%的含水率处理a值较小,说明这两个处理的干茶色泽较绿。通过各因素不同水平间的干茶色泽极差分析,认为茶坯的含水率、做形时间、加压方式是影响干茶色泽的主要因子。

2.1.3干茶感官品质分析精揉机不同因子对综合品质的影响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综合品质得分随各因子水平的递增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不同的因子中,分别以24%含水率、20min做形时间、90℃做形温度、1/2加压时间等处理综合品质最优。通过各因素不同水平间的综合品质得分的极差分析,认为茶坯含水率和加压方式是影响干茶综合品质的主要因子。

由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得知,茶坯含水率和加压方式对干茶外形、色泽、综合品质影响都比较明显,是影响精揉机做形的主要因子;做形时间对干茶外形和色泽的影响也比较明显,是影响精揉机做形的重要因子。故选择茶坯含水率、加压方式、做形时间3个因子进行正交试验,以期获得精揉机做形最佳工艺参数。

2.2正交试验结果

精揉机做形正交试验结果见表3,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结果表明,以外形品质为考察指标,各因素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炒制时间、茶坯含水率、加压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24%含水率、2/3的加压时间、25min炒制时间;以干茶色泽为考察指标,各因素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茶坯含水率、炒制时间、加压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20%含水率、1/3的加压时间、15min炒制时间;以综合感官品质为考察指标,各因素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茶坯含水率、加压时间、炒制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24%含水率、1/2的加压时间、20min炒制时间。因综合感官品质是衡量茶叶优劣主要评判依据,综合考量认为精揉机最佳做形参数为24%含水率、1/2的加压时间、20min炒制时间。

按上述条件进行3次验证试验,综合感官品质得分分别为90.50、90.65、90.45分,高于表3中每一项综合品质得分,表明优化得出精揉机工艺稳定可靠。

2.3不同做形方式结果

不同做形方式毛尖绿茶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在色泽和形状方面,得分表现为精揉机处理>理条机处理>手工处理,精揉机处理的干茶色较为绿润,形状较为紧直,而手工做形色泽偏暗,条索较松,理条机做形介于两者之间;汤色方面,3个处理都表现为黄绿,但精揉机处理的明亮度较好;香气方面,香型有所差异,精揉机处理表现为清香,而手工和理条机做形表现为栗香,这可能两个处理做形时温度较高有关;在滋味和叶底方面,3个处理差异较小;综合品质得分,以精揉机处理最高、理条机处理次之,手工做形最低。

3小结与讨论

做形工序是毛尖绿茶紧细外形的关键,目前在生产中常用的做形方式有手工搓茶和理条机做形。传统手工做形劳动强度大,在温度高达160℃的平台灶上手工搓茶,需消耗大量的体力,1个制茶工人在一个平台灶上作业,生产效率为3kg/h,效率低,且手工搓茶,工人师傅个人经验至关重要,难以复制,不能满足规模生产需求。理条机做形,单台理条机的生产效率为6kg/h,1个工人师傅可以控制2台理条机作业,生产效率为12kg/h,效率高于手工做形,但其用在连续化生产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自动投叶不匀,当前主流的理条机工作方式,在自动投叶时,每个槽孔中投叶量难以一致,需要人工辅助,二是产能匹配,1台理条机生产能力为6kg/h,若与80型杀青机匹配,则需要6台理条机,至少3个制茶工人,人工成本较高。

鉴于目前设备工艺不能满足毛尖绿茶连续化做形需求,本研究探讨了精揉机在毛尖绿茶做形工艺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工艺优化试验,得出精揉机做形最佳参数为茶坯24%含水率、1/2的加压时间、20min炒制时间。与传统手工和理条机做形工艺相比,精揉机做形外形品质优,表现为茶条紧细、色泽绿润,内质与二者相当;一台60k精揉机做形产能为36kg/h,是手工做形10~12倍,是理条机做形的6~8倍,与80型杀青机产能相匹配。

精揉机做形,目前已经实现自动称量、自动投叶、自动出叶,在正常情况下,不需要人工介入,适合连续化生产,在本研究中应用表明,做形品质优、效率高,是一款适合毛尖绿茶连续化生产的加工设备,可在有条件的毛尖绿茶产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宗懋、杨亚军主编.中国茶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

[2]陈江涛.浅谈机制名优毛尖绿茶的加工[J].茶叶通讯,2007,34(1):37-39.

[3]梁名志,浦绍柳,王琳.大叶茶毛尖型名优绿茶做形及干燥技术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01(1):19-21.

[4]丁勇,黄建琴,徐奕鼎,等.名优绿茶加工设备的技术特性与应用[J].中国茶叶加工,2013(4):46-50.

[5]朱旗,谭济才,罗军武.日本茶叶生产加工(续)[J].中国茶叶加工,2006(4):46.

[6]张强,侯伟华,梁金波,等.川崎60K-S精揉机在恩施玉露加工中的应用技术研究[J].中国茶叶,2012(7):18-19.

[7]叶飞,高士伟,张强,等.做形工艺对恩施玉露干茶色泽及汤色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1):91-94.

[8]叶飞,高士伟,张强,等.恩施玉露茶精揉做形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350-354.

[9]余志,郭栓喜,李琛,等.恩施玉露茶机械化加工做形工艺的优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6,35(1):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