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例(12篇)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篇1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中最常见的新生儿危象,是新生儿神经发育异常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量资料发现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孕期保健、产科及新生儿处理质量密切相关。为了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本文对162例新生儿窒息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防治措施,以提高产科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住院分娩新生儿2796例,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62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1.2方法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按照apgar评分方案。出生后1、5、10min分别评分,≤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分为正常。
2结果
2.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796例活产新生儿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62例,窒息发生率为5.79%,其中轻度窒息148例,重度窒息14例。新生儿死亡0例,死亡率为0。
2.2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①脐带因素:脐带过长、过短、缠绕、打结、脱垂或附着异常;②羊水过少:产前b超提示羊水暗区≤3cm,产时或术中羊水量≤300ml;③胎位或产程异常:急产、滞产、胎位异常;④分娩方式:剖宫产、阴道助产。
2.3新生儿窒息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新生儿窒息162例中,产前有胎儿宫内窘迫87例。
3讨论
3.1脐带因素主要为脐带绕颈、扭转、脱垂、过长或过短、附着异常。都不同程度上影响胎儿胎盘血液循环导致宫内缺血缺氧,胎儿窘迫,宫缩时胎盘血供减少,致使胎儿缺血缺氧。脐带过短者常出现胎头高浮,随着子宫收缩加强,胎先露越下降,脐带越短,脐绕颈就越紧,直接影响脐带血流,严重者可因脐带过紧致胎盘早剥。胎监图像可出现变异减速,如同时伴有晚期减速,表示胎儿严重缺氧,甚至胎儿死亡或新生儿窒息。脐带先露或脱垂在宫缩时因胎先露下降,脐带一过性受压导致胎心率异常,引起胎儿缺氧,甚至胎心音完全消失。因此,凡是妊娠末期b超提示脐绕颈者,临产后必须严密监测胎心,进行胎心电子监护,产程中胎儿窘迫或先露下降受阻,应警惕脐带绕颈所致。胎儿监护出现变异减速,经吸氧,改变不能彻底缓解,应及时终止妊娠,避免加重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
3.2分娩时注意事项羊水过少时,胎盘功能减低,使胎儿处于缺氧状态,同时羊水过少改变了胎儿生活的内在环境。羊水过少使缓冲作用减弱,宫壁紧贴胎儿,宫腔压力直接作用于胎儿,尤其在临产时常因脐带受压或产时宫缩过强,直接影响胎盘血液循环而使胎儿严重宫内缺血缺氧。由于羊水过少时羊水粘稠和粪染,在分娩过程中易致胎粪吸入综合征,所以在分娩时,当胎头娩出后要充分吸净口、鼻咽部的污染羊水,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吸净呼吸道深处的羊水,减少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因此,凡是在孕期b超提示羊水过少时都要严密监测羊水情况,重复b超和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在宫内的状况。
3.3胎位或产程异常①急产:由于宫缩过强、过频影响子宫胎盘血液循环,胎儿在宫内缺氧,致新生儿窒息;②产程异常不仅影响胎盘循环,使胎儿缺血缺氧发生滞产,第二产程延长,宫缩对胎儿的挤压,胎头下降时盆底组织的阻力等多种因素长时间地作用于胎头,可引起机械性颅内出血和新生儿窒息。产程延长,使产妇过度疲劳,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血氧饱和度低,使胎儿在宫内缺氧,引起胎儿宫内窘迫。因此,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应严密观察产程,避免滞产和第二产程延长,发现胎方位异常及时纠正和处理。
阴道助产和剖宫产是造成新生儿窒息的因素之一。阴道助产常用于第二产程延长或胎儿宫内窘迫,需要尽快结束分娩所采取的一种手术。由于助产时对胎儿的进一步牵拉刺激,极易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剖宫产本身也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此,临产后要适当补充能量,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产程中严密观察胎心和羊水的性状,及时发现和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对巨大儿和臀位及时选择剖宫产,减少阴道助产。准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手术技能,以减少低氧对胎儿的影响。
新生儿窒息常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据报道根据胎心率异常及羊水胎粪污染作出诊断者,新生儿窒息率为44%。临床观察从确定诊断到分娩时间在2h以内者,可使84.35%的新生儿为发生新生儿窒息。因此,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孕妇自我监护意识,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防治胎儿宫内窘迫,适时剖宫产,提高产科质量,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篇2
关键词:新生儿;脐带脱落;延迟
AnalysisontheReasonsandCountermeasuresfortheDelayofNeonatalUmbilicalCord
YUCheng-hua
(HunanWangwangHospital,Changsha410016,Hu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auseofthedelayofthenewborn'sumbilicalcord.Methods1221casesofnewborninfantsborninourhospitalwererandomlyselected,and30caseswerecollectedfrom15daysafterdischarge.ResultsThe30cases,22caseswerecausedbyumbilicalcorddisinfection,1caseswerecausedbyligation,2caseswereligationtools;5caseswerecausedbyimpropernursing.ConclusionTheumbilicalcordcancausethedelayoftheumbilicalcord,soitisadvantageoustoreducetheoccurrenceofthiskindofsituation
Keywords:Neonate;Umbilicalcordshedding;Delay
新生儿正常情况下,断脐后的脐带残留端会逐渐僵化、干枯,脐带一般在1w左右脱落。切断后的脐带形成了创面,一般10~14d后创口才能完全愈合,因此脐部极易感染[1]。临床上,也有不少超过10d甚至20d或更长时间,脐带延迟脱落给家属及产妇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新生儿的脐部感染率也随之升高[2]。随机选取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221例,于出院后15d回访收集脐带脱落延迟新生儿30例,分析脐带脱落延迟的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5年1月~8月我院出生的新生儿脐带脱落延迟30例,其中男婴22例,女婴8例;早产儿5例,足月婴儿25例。
1.2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脐带延迟脱落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新生儿护理方法使用常规方法对其进行护理,出院前向家属及产妇讲解脐带消毒的方法,确保家属及产妇能真正掌握。
日常常规护理方法:2次/d对脐部用75%酒精消毒,出生后第2d洗澡后采用暴露法,不用护脐包包扎脐部,保持脐部的干燥。嘱产妇及家属出院后自行用酒精消毒脐带,2次/d。
2结果
30例脐带脱落延迟新生儿中,22例为脐带消毒原因引起,1例为结扎位置太高引起,2例为结扎工具;5例为新生儿照护不当所致。针对原因采取指导正确的消毒方法、纠正不当照护等处理后,28例新生儿的脐带于4w内脱落,脱落后,1例患儿形成了肉芽肿,1例发生脐炎。2例新生儿于第5周采取了人工断脐,脐部愈合良好。
3讨论
脐带是哺乳类动物连接胎儿和胎盘的管状结构,一端附着于胎盘胎儿面,另一端连于胎儿腹壁脐轮,是脐带是母体与和胎儿营养物质供应、代谢产物排除和气体交换的重要通道[3]。新生儿脐部极易发生感染,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通道,又称脐炎[4]。探讨分析新生儿脐带脱落延迟原因,制定相应对策极其重要。
3.1新生儿脐带脱落延迟的原因
3.1.1脐带消毒原因
3.1.1.1消毒方法不准确新生儿照护者不能在实际操作中正确执行脐带消毒的方法,没有对脐带根部消毒,只是给残端表面或脐周皮肤消毒,不正确方式消毒导致脐部干燥粘贴在脐窝里,脐带根部潮湿。新生儿的脐带大小、脐窝的深浅、脐带断端干燥后的形状各不相同,导致脐带消毒时的难易度不一样,对于脐窝深、脐带粗、断面呈圆形盖状的脐带,正确消毒的难度增加,照护者没有相应的能力正确执行。
3.1.1.2消毒时机不准确洗澡后或脐带被打湿后没有及时消毒,消毒的次数不够,只消毒了1次/d,甚至完全没有进行脐带的消毒。
3.1.1.3消毒使用物品不恰当使用了不在消毒有效期内的消毒液和棉签进行脐带的消毒。
3.1.2新生儿照护不当新生儿的脐带断端干燥后,不需要继续使用护脐包对脐部进行包扎,只要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有利于脐带的尽早脱落,新生儿的照护者使用不透气的防水脐贴对脐带进行包扎,导致脐带断端的干燥环境被破坏,使得脱落延迟,甚至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尿片过长覆盖脐部,导致大小便沾染脐带,没有及时处理,同样导致脐带的脱落延迟。
3.1.3结扎位置太高原因我院目前结扎脐带的位置为距脐轮0.1cm处结扎,但是在脐带较粗,水肿等情况下,气门芯结扎不能完全控制到相应位置导致结扎位置过高。脐根部和结扎部位之间含有少量血液供应,极易形成小血肿,残脐不易枯死脱落,并且易感染。
3.1.4结扎工具原因目前我院结扎脐带的方法有气门芯套扎和脐带夹断脐两种方法,在横断面调查中气门芯套扎所结扎的脐带脱落时间优于脐带夹所结扎脐带的脱落时间,所以我院基本上采用气门塞套扎的方式对新生儿脐带进行结扎。气门芯的宽窄影响到脐带断端血运的阻断情况以及对脐带根部的暴露情况。对于过粗或过细的脐带,选择性采用脐带夹的结扎脐带,有利于脐带根部的消毒,但是脐带的根部干燥脱落时间较长。
3.2相应的对策
3.2.1新生儿分娩时根据脐带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脐带结扎的方法,并且严格按照断脐的规范选择距离脐轮0.1cm处进行结扎,既要保证有效地阻断脐带断端的血运,同时考虑后续的脐带护理。
3.2.2新生儿住院期间,护士每日下午定时进行床旁脐带消毒,同时对产妇本人及家属讲解脐带消毒的方法。在母婴出院时,发放新生儿出院宣教单,以书面的方式详细告知产妇及家属新生儿脐带消毒的方法。
3.2.3新生儿住院期间,产科医护人员进行即时的新生儿照护知识宣教,并每周固定时间举办产后妈妈班,对新生儿照护的基本知识进行集中的讲授和答疑,确保新生儿接受到正确合理的照护。
3.2.4将出院回访时间从出院后15d提前到出院后7d,及时了解脐带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即时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雷志萍.愈脐胎毒清对新生儿脐带脱落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1,01(21):187-188.
[2]郑瑞莺.不同护理措施对新生儿脐部愈合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353-3355.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脐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从外院转入的2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次断脐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感染率及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家长对护理质量及护理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对新生儿脐部实施二次断脐护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促进脐带脱落。
关键词二次断脐;新生儿;脐炎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34
新生儿脐炎是儿科常见多发性疾病之一,其发生原因与临床护理不当有关[1]。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脐带剪断后留下创伤,加之新生儿抵抗力较差,外界病原菌容易通过创口侵入机体并引发新生儿脐部感染,如处理不当可引起患儿败血病,严重时可引起患儿死亡[2]。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对预防新生儿脐炎、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3]。为此,本文对110例新生儿采用二次断脐法以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降低新生儿脐炎发生风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在从外院转入的2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出生时Apgar评分>7分。(2)均为足月出生儿。(3)住院时间为3~5d。(4)家属均在知情同意下参与研究。(5)所有病例均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宫内感染者及脐部先天畸形而不能结扎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58例,女52例;胎龄37~41周,平均(38.96±2.98)周;体重3586~3850g,平均(2869.32±22.23)g;Apgar
作者单位:410007长沙市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二科
李小花:女,本科,护师
评分8~10分,平均(9.32±0.85)分。观察组男57例,女53例;胎龄37~42周,平均(39.28±2.56)周;体重3512~3825g,平均(2798.34±21.85)g;Apgar评分8~10分,平均(9.52±0.72)分。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体重、Apgar评分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采用5%聚维酮碘对脐部皮肤进行消毒,于脐带根部采用脐圈实施结扎,距离结扎部位1.0cm处将脐带剪断,挤出残血,采用5%碘伏对脐带断面皮肤包括脐带残端、脐带根部、脐带周围进行消毒,采用无菌纱布将脐带残端覆盖包扎。对照组新生儿每次沐浴后采用5%碘伏对脐带周围皮肤进行消毒,24h后将脐部暴露。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采用75%乙醇对脐部进行消毒,选取脐带根部与脐轮相距约0.5cm处进行断脐,将残血挤出后,采用愈脐带袋芯将脐眼固定。新生儿于每天洗澡后及时更换愈脐带,并对脐部进行消毒。在新生儿出生后30~45h脐带干燥,但还没有完全过硬或过干时对其行二次断脐,断脐时应离开脐带根部受压处,同时操作人员应将牵引线向上提,并与腹壁呈30°,顺时针方向将脐带残端剪除,对脐部皮肤进行消毒,贴上脐贴,24h后暴露脐部。
1.3观察指标(1)新生儿脐炎是指由于断脐或出生后护理不当而引起的脐带断面被细菌入侵而出现的炎症。(2)两组新生儿出院后通过定期电话回访了解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及脐部出血率。(3)家长满意度分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护理方式满意度,采用电话访谈方式完成调查,满分为100分,>90分为满意,81~90分为良好,70~80分为一般,<70分为不满意。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问卷220份。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检验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发生率比较(表1)
2.2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及脐部愈合时间比较(表2)
2.3两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质量及护理方式满意度评价(表3)
3讨论
脐带是连接胎盘及胎儿的管状结构,其作用将母体营养输送给胎儿以满足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需要[4]。新生儿出生后需行断脐处理,脐带失去血供后将逐渐硬化、干枯并最终脱落。从断脐至脐带完全脱落一般需要7d左右,而脐带残端在愈合过程中会产生少量胶质分泌物,从而为厌氧细菌提供良好的培养基,容易引起脐部感染[5]。轻者可出现脐周围皮肤红肿,并出现少量脓性分泌物,如得不到及时处理则会发展为重度脐炎,并形成蜂窝组织炎及脐周脓肿,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生命[6]。因此对新生儿做好脐部护理对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次断脐是指新生儿出生后30~45h,脐带干燥,但还没有完成过硬或过干时对其再次进行剪脐。过早剪掉脐带因脐带残端未干燥而导致血管闭合不完全,易导致胶质水分过多,脐带潮湿,当脐带剪掉后容易出现渗液或渗血情况,因此增加新生儿脐炎的感染风险。当新生儿出生45h后再对其进行剪脐,由于脐带过硬而增加剪脐难度,容易发生坏死组织残留。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30~45h内实施二次断脐能有效减少脐带胶质水平分泌过多,降低新生儿脐炎发生风险。本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解玉娟[7]对127例新生儿实施二次断脐的结果一致,从而表明二次断脐方法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部出血率及脐炎发生风险,有利于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分析原因可能如下:常规断脐采用脐带夹、棉线或气门芯在距脐根0.5cm处结扎脐带残端,脐带残端需要自然脱水硬痂后才自然脱落,所需时间在6~10d以上,而剪去脐带残端组织,脐部干燥,使脐孔闭合时间提前,避免了潜在的院外感染,方便家长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杨柳[8]认为,二次断脐可减少脐带胶质水分的分泌,从而缩短脐带自然脱落的时间,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由于二次断脐方法能有效缩短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降低脐炎发生率,因此家长对该种方法均表示较高的满意度。加之从患儿出院后,本院一直对新生儿家长进行电话随访,并指导新生儿家长正确进行脐部护理,从而提高了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王芝兰,郭庆玲.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109-110.
[2]唐学敏.二次断脐护理在新生儿脐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2):940-942.
[3]张国英.不同脐部护理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价值比较[J].吉林医学,2012,33(14):3088-3089.
[4]周晖,朱珠,夏家爱,等.产后居家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脐炎干预中的效果分析及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118-119.
[5]王秋菊.改良式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206-207.
[6]李正兰,范红燕.护创液体敷料用于新生儿脐炎消毒的观察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7):3662.
[7]解玉娟.家庭访视对基层新生儿脐带家庭护理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2013,33(6):122-123.
[8]杨柳.二次断脐时机选择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1120.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篇4
【关键词】脐带绕颈;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分娩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influenceofcordaroundneckonperinatals.methods:528caseswithcordaroundneck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therewere93caseswithprenatalfetaldistress(17.61%)and40caseswithasphyxia(7.58%).401caseshadnormalvaginaldelivery(75.95%),117hadcesareansection(22.16%),and10hadassistedvaginaldelivery(1.89%).conclusion:themorethecirclesofcordroundneckis,thehighertheincidencerateofneonatalasphyxiaandfetalstressare.fornewbornswithcordroundneckmorethan2weeks,theincidenceofasphyxiaishighandthecesareansectionshouldbethebestchoice.
[keywords]cordaroundneck;fetaldistress;newbornasphyxia;delivery
脐带是维系胎儿生命的重要通道,是胎儿与母体进行营养和代谢物质交换的通道。产程分娩中脐带绕颈程度可使脐带血管循环受阻,影响胎儿的血液交换,严重时会造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甚至可导致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本文就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528例脐带绕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其探讨脐带绕颈对围产儿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住院产妇共4800例,其中脐带绕颈528例,占11%。脐带绕颈1周412例,脐带绕颈2周95例,脐带绕颈3周21例。
1.2方法
1.2.1脐带绕颈的诊断方法可分临床检查、胎儿监护及b超检查几方面。临床检查对有反复头、臀先露交替者,初产妇临近预产期胎头仍不衔接者,不明原因胎动异常者,应考虑有脐带绕颈的可能。胎儿监护检查:胎动时有胎心率减速者,应高度怀疑有脐带绕颈。超声检查诊断脐带绕颈者,应密切监测胎儿宫内情况。
1.2.2胎儿窘迫的诊断方法(1)胎儿头皮血血气分析或脐带血血气分析,是诊断胎儿窘迫最为可靠的方法,若ph<7.2,po2<10mmhg,pco2>60mmhg,可诊断为胎儿酸中毒,胎儿缺氧与胎儿酸中毒之间关系密切。(2)胎心监护用于产程是一种无创性的监护手段,能早期发现胎心率与宫缩或胎动的关系。当cst、oct出现变化性减速时,提示脐带受压或牵拉,易引起胎儿宫内窘迫。而变化性减速的程度,与胎儿宫内缺氧的程度相关,这就为临床提供了一定依据。(3)观察胎动变化:孕妇从孕16~20周开始自觉胎动。为了解胎儿在宫内情况,可嘱孕妇自孕28周后,每日于早、中、晚各计数1h胎动,将3h的胎动总数乘以4,得出12h的胎动总数,一般12h大于30次为正常型。但胎动计数是根据孕妇的主观感觉,而每位孕妇的敏感性不同,所以有一定的误差。如胎动有减少应加以警惕,胎动减少只能作为胎儿窘迫诊断的指标之一。胎动消失一般出现在胎心音消失之前,故结合临床密切观察胎动是诊断早期胎儿窘迫的重要指标之一。(4)胎心率异常:胎心率变化是急性胎儿窘迫的一个重要征象,缺氧早期,胎心率于宫缩时加快,>160次/min,缺氧严重时胎心率<120次/min。(5)羊水胎粪污染:羊水污染分ⅲ度:i度浅绿色,常见胎儿慢性缺氧;ii度深绿色或黄绿色,提示胎儿急性缺氧;iii度呈棕黄色,稠厚,提示胎儿缺氧严重。
2结果
脐带绕颈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关系见表1,脐带绕颈与分娩方式见表2。表1脐带绕颈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关系表2脐带绕颈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3讨论
脐带血运受阻是引起胎儿窘迫以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新生儿窒息的首要原因。约22%的新生儿窒息、25%的重度新生儿窒息、20%的新生儿死亡是由脐带因素引起[1]。国外有报道脐带绕颈的发生率约20%~25%[2]。脐带绕颈目前主要靠b超检查诊断,b超或彩超检查是产前诊断脐带绕颈,加强产程监护的重要措施[3]。但如将临床表现,胎心监护仪及b超三者结合起来分析,诊断率将大大提高。当经产妇有反复头、臀先露衔接史,有胎位不良的分娩史,初产妇临近预产期胎头迟迟不衔接,不明原因的胎动、胎心音异常,临产后胎头下降时脐带杂音明显,以及胎心监护提示胎心变异减速图型时,应警惕有无脐带绕颈。脐带绕颈是否发生胎儿窘迫与脐带长短、缠绕的严重程度、血液受阻与否有关[4]。脐带绕颈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在产程进展中胎头下降、缠绕的脐带越拉越紧,脐血管受压,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影响胎儿代谢,从而致胎儿窘迫,若脐带绕颈松驰,不影响脐带血液循环者,并不危及胎儿[5]。由表2显示,脐带绕颈周数越多,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越高。本组病例中包括孕妇产前b超诊断脐带绕颈后未经试产,直接选择剖宫产术的病例。在阴道分娩的产妇中,脐带绕颈周数越多,发生难产的机率相对越大。脐带绕颈1~2周的孕妇,如无其他并发症,阴道分娩仍为首选。脐带绕颈3周或3周以上的孕妇,应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本组资料显示,脐带绕颈周数越多,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机会就越大,故对脐带绕颈病例应严密监测产程进展,进行胎心监护等。一旦胎心出现中、重度可变减速或可变减速混有晚期减速,经给予改变及吸氧等措施后仍不见好转者,提示胎儿缺氧与脐带受压有关,胎先露迟迟不下降则应尽快结束分娩。对产前超声提示脐带绕颈的孕妇需进行全产程胎心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并及早处理,可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和围产儿死亡率[6]。
【参考文献】
1边旭明,徐蕴华,杨剑秋,等.新生儿窒息原因的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0,25(4):235.
2王淑珍,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55?256.
3叶丽芬,邓维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及其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5,77(4):278.
4王妍红.284例脐带绕颈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8(1):10.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1篇5
胎儿宫内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缺氧和酸中毒而危及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是围生儿病残、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围生保健质量的提高,胎儿宫内状况倍受广大妇产科工作者重视[1]。近年来由于采取胎心电子监护、脐血流检查和测胎儿头皮血ph值等检查措施,能够在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使其成为医学因素首位的剖宫产指征。本文就2006年1月~2007年12月于我院产科分娩,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2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80例产妇平均年龄(26.8±2.8)岁,平均孕周(38.8±2.1)周,其中早产34例,孕周最小28+3周,过期妊娠1例,孕周42+1周。
1.2诊断标准①羊水ⅱ~ⅲ度污染;②宫缩间歇期听诊2次以上,胎心率>160次/min或<120次/min(重度胎心异常为>180次/min或<100次/min);③胎儿电子监测出现无应激试验基线率异常,变异减少或消失,无反应,晚期减速,频发变异减速;④胎动<3次/h或较原来的胎动次数增加或减少1/2,经处理仍不能恢复[2]。符合以上任何一项即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
2结果
280例胎儿宫内窘迫中,妊娠并发症和妊娠合并症的发生情况:脐带因素93例(其中脐带绕颈66例、脐带先露或脱垂10例、脐带扭转或打结9例、脐带过短8例),占33.2%,羊水过少27例(9.6%),妊高征19例(6.8%),小于胎龄儿15例(5.4%),前置胎盘10例(3.6%),妊娠期糖尿病9例(3.2%),胎盘早剥4例(1.4%),胎儿发育异常4例(1.4%),胎盘老化4例(1.4%),过期妊娠1例(0.4%),甲状腺功能减低1例(0.4%),胆汁淤积症1例(0.4%)。
2.1胎心电子监护280例中15例因入院时羊水ⅱ度以上混浊但未进入产程或前置胎盘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等原因直接行剖宫产,故未行胎心监护。其余265例产前均行胎心监护,提示异常者206例,未提示异常者59例。
2.2分娩方式剖宫产199例占71.1%;阴道助产51例(产钳43例、负压吸引2例、臀助产6例)占18.2%;自然分娩30例占10.7%。
2.3发现胎儿宫内窘迫至胎儿娩出的时间阴道助产时间10~50min,中位时间25min;剖宫产最短20min(前置胎盘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最长180min,中位时间90min。在临产前诊断者98例(35.0%),潜伏期诊断者59例(21.1%),活跃期诊断者41例(14.6%),第二产程诊断者82例(29.3%)。
2.4新生儿窒息轻度窒息70例;重度窒息25例,其中死产1例(28+3周前置胎盘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见表1。ⅰ度羊水混浊31例占11.1%;ⅱ度70例占25.0%;ⅲ度59例占21.1%。表1280例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情况例
3讨论
3.1建立完善的产科设施胎儿宫内窘迫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二者的英语表述不一样,急性胎儿宫内窘迫为fetaldistress,指胎儿处在难以忍耐的负荷,此负荷不尽快解除,可导致胎儿死亡或新生儿留有严重后遗症;而慢性胎儿宫内窘迫为fetalstress,指胎儿已受到缺氧负荷的影响,但严重程度不及fetaldistress,慢性胎儿宫内窘迫可观察,找出原因。在国外急性胎儿宫内窘迫一般要求在30min内终止妊娠,但在国内大多数医院达不到该要求。我们的资料中从诊断胎儿宫内窘迫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中位数为90min,而最长180min,主要为产妇运送到手术室以及等手术床等原因,往往从诊断到胎儿娩出远远超出30min。因此建立产科独立的手术室尤为重要。
3.2胎心监护的意义胎心监护无创、操作方便,应用非常普及。近年来由于胎心监护、脐带血流等的检查,胎儿宫内窘迫得以在早期诊断。本资料中临产前诊断胎儿宫内窘迫者98例(35.0%),笔者对临产前胎心监护提示异常而宫颈bishop评分在7分以上的孕妇行人工破膜,观察羊水性状,若羊水性状异常则行剖宫产结束妊娠。在265例产前行胎心监护的孕妇中,未提示异常59例占22.3%。表明胎心监护亦有假阴性情况,因此除需持续胎心监护外,必要时结合胎儿头皮血ph值的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3.3脐带因素和羊水过少胎儿宫内窘迫280例中,脐带因素和羊水过少所占比例较大,有93例(33.2%)合并脐带因素,其中以脐带绕颈多见。脐带绕颈对胎儿的影响与脐带缠绕松紧、缠绕周数及脐带的长度有关。脐带绕颈可使脐带相对变短,影响胎先露下降,或脐带牵拉,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出现胎儿宫内窘迫,胎心监护可出现变异。尽管脐带绕颈大多数能经阴道分娩,脐带绕颈并非剖宫产的指征,但在产程中需密切监护。在本资料中,羊水过少为第2位的并发症。随着b超的应用,羊水过少的检出率明显增加,约0.5%~5.5%[3]。羊水过少是导致胎儿不良结局的重要原因,在临产后易发生脐带受压,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甚至死亡。
3.4分娩方式的选择一旦诊断胎儿宫内窘迫应尽快终止妊娠。根据产程的进展选择分娩方式,若宫口开全,先露在s+2以下,考虑阴道助产;若估计短期不能经阴道分娩则行剖宫产,故目前在很多医院胎儿宫内窘迫已成为医学因素剖宫产的首要指征。280例中,剖宫产199例,高达71.1%,表明剖宫产是处理胎儿宫内窘迫的重要手段。
3.5新生儿窒息情况胎儿宫内窘迫280例中,早产儿发生窒息的几率大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早产儿由于发育不成熟,对缺氧的耐受性更差。
总之,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时,需综合判断来评价,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密切监护,积极预防,纠正缺氧。对于处理后症状仍未纠正,短时间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应果断行剖宫产术以降低围生儿的并发症及病死率。
【参考文献】
1余志英,李丽文,柯伟玲,等.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关系的研究.河北医药,2005,27(7):508509.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篇6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优质护理;常规护理;不良事件;家属满意度
脐带是母体连接新生儿的重要通道,其向胎儿运输氧气、营养,促进胎儿成长发育[1]。当新生儿娩出后,脐带仍连接着胎盘,医护人员采用专业的手法剪断脐带,而残余部分会裸露在外,若护理不当,就会造成感染,甚至引发破伤风、败血症等严重病症[2-3],故加强新生儿脐部护理至关重要。本次抽取120例新生儿展开研究,旨在比较脐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的干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120例具有完整资料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所用脐部护理模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胎龄38~42周,平均(39.8±1.9)周,体质量2.6~4.2kg,平均(3.2±0.8)kg;试验组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胎龄37~42周,平均(39.4±2.1)周,体质量2.7~4.1kg,平均(3.1±0.7)kg。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纳入标准:1)足月分娩;2)新生儿Apgar评分[4]超过8分;3)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存在先天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2)存在重症肺炎、重症病理性黄疸等疾病;3)有宫内感染征象;4)出生时体质量过低;5)家属不愿意配合。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脐部护理,即新生儿出生后立刻用5%聚维酮碘溶液对脐部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用双道气门芯于脐部根上0.1cm处行结扎处理,再往上0.5cm处将脐带剪断,残血挤净后,依次涂抹2%碘酊、75%酒精,加压包扎脐带断端。新生儿洗浴后,用5%碘伏对其脐部常规消毒,每日消毒2次。试验组:行优质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断脐护理:常规断脐,出生24h内不仅要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应注意观察新生儿脐部情况,若出现脐带过粗脆性大,或脐带过短致脐带夹脱落而引发渗血[5],应立刻采用止血钳,若渗血量过多,需重新消毒后再次进行结扎。新生儿沐浴后用75%乙醇消毒脐部,48h后行二次断脐,即常规消毒后上提牵引线,松开气门芯,使脐带与腹壁呈30°角,沿顺时针方向剪掉脐带残端,常规消毒,在肚脐上贴上脐贴,24h后去除脐贴,消毒,清理血痂,充分显露脐部。2)脐带脱落前护理:脐带结扎间断后会逐渐变硬变黑,一般于新生儿出生3~7天内脱落[6]。在脐带脱落前,护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脐部时刻保持干燥:为避免细菌生长,护理人员需每天消毒包扎脐部,在为新生儿洗澡时,应采用防水贴保护,洗完澡后及时用无菌棉签将多余水分吸收,再消毒包扎。②尽可能减少脐部刺激:脐带断端经包扎后能迅速结痂,避免细菌定植于创面,但需注意的是,换尿布时操作不当,会过度刺激脐部,导致创面出现发红、出血情况,甚至引发感染[7]。因此,护理人员应提醒家属为新生儿准备透气、舒适的纸尿裤或纯棉尿布,排尿、排便后应及时清洗局部皮肤,在为男性婴儿换尿布时,注意将阴茎向下盖住,避免新生儿尿尿时尿液上冲浸湿脐带。③保持脐部透气:良好的透气对脐带断端修复具有重要作用,部分家属认知水平有限,擅自用油类或乳液涂抹新生儿脐部,导致局部闷热,延长创面修复时间,故护理人员应提前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叮嘱家属注意观察脐部情况,若出现脐轮发红、脐窝渗液、脐部周围皮肤糜烂等情况,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用3%双氧水将分泌物清洗干净后,用蘸有75%酒精的棉签沿顺时针方向对局部进行消毒,显露脐部,使局部保持干燥。3)脐带脱落后护理:脐带脱落后会直接显露新鲜肉芽组织[8],护理人员应定时为肉芽组织进行消毒,每日2次,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衣物、尿不湿等刺激肉芽,引发感染。因肉芽未长好,局部会渗出少量分泌物,护理人员应告知家属这是正常现象,肉芽结痂后症状会自然消失,并及时用无菌棉签清除渗液,用0.5%聚乙烯醇醚络碘消毒,直至脱落面全部长出皮肤。脐带上存在2条动脉、1条静脉,部分新生儿在脐带脱落后可见血管残端并有少量渗血,这主要是因为脐带血管内部未完全愈合,注意用酒精消毒,加压包扎,若出血量过多,常规按压无效,则行血管缝扎术。4)出院指导:新生儿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告知家属具体注意事宜,特别是部分脐带尚未脱落的新生儿,护理人员应做好宣教工作,指导家属掌握新生儿脐部护理技巧,提醒家属在为宝宝护理脐带前,注意洗干净双手,告知其如何正确为脐部消毒,保持新生儿脐部干燥,强调已污染的棉签禁止二次使用,以免造成创面感染。若2周后新生儿脐带仍未脱落,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结扎末端完全变硬,且未出现红肿、破溃、渗液等情况出现,无需特殊处理,仍保持原来护理操作,若出现感染征象,应立刻入院就医。
1.3观察指标
1)不良事件观察:统计两组脐窝潮湿、脐部红肿、脐部渗血、脐轮损伤等发生病例。2)家属满意程度观察:翻阅资料,自制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评价量表,评价指标包括环境卫生、礼仪态度、业务技能、操作及时性、风险控制,共25个条目,各指标评分0~20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家属越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正态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家属满意度为正态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x-±s),检验方法为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结果
2.1两组不良事件控制情况观察
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0.00%,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1.67%,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家属满意程度评估情况观察
对照组家属满意程度评价量表单项指标评分及总评分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脐部是细菌侵入的重要地方,新生儿出生后会剪断脐带,为细菌在脐部繁殖、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若护理不当,局部会出现化脓情况,据调查,约有30.2%新生儿会发生脐部感染[9]。加之,新生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细菌侵袭脐部后会经血管断口进一步渗透至血液中,进而引发败血症、脓毒血症,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10]。优质护理将“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内涵,通过强化基础护理、落实责任制度,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使患者保持身心舒适,提升社会满意度[11]。我院应用优质护理理念,结合以往护理经验,制定了详细的脐部护理计划。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属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1)二次剪脐能缩短脐带干燥时间,促进脐带脱落,降低脐部感染风险[12];2)脐带脱落前以脐带残余部分消毒为主,严格遵循干燥、透气、少刺激三项原则,能有效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3)脐带完全脱落并不表示万事大吉,若此期间掉以轻心,极容易导致脐窝渗液、渗血,故仍需加强管理,注意观察,切实保证宝宝健康;4)许多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了解不多,加强院前宣教,能提高家属认知水平,确保其能正确、有效护理新生儿脐部;5)脐部优质护理不仅能使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且能提高新生儿舒适度,减轻家属焦虑、恐慌情绪,使其以轻松、愉悦的心态照料宝宝,故满意度评分会增加。综上,做好新生儿脐部优质护理服务对减少风险事件、改善家属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李靖云.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J].医学信息,2015,30(43):209-210.
[2]张国荣.探究优质护理应用到新生儿的脐部护理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5):350.
[3]杨敏.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148-149.
[4]罗正琼.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5,5(9):203-204.
[5]吴琪.新生儿脐部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应用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6,29(3):212.
[6]钟玉兰.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34):180-181.
[7]端木艳艳,刘彦彦,洪黎,等.优质服务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40(4):297-298.
[8]钟伟红.优质护理应用到新生儿的脐部护理的价值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3):129-130.
[9]孙爱华.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0):2852-2853.
[10]林晓芬.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J].饮食保健,2016,3(2):101.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喂养护理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07年3月-2009年5月在我院出生妇分娩的新生儿203例,现将203例新生儿的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2护理措施
2.1保暖:新生儿娩出前,做好保暧准备,一切操作均应在保暖条件下进行。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擦干身体,用温暖的毛毯包裹,以减少散热;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保暖措施,如母体胸前}不抱,远红外辐射床,热水袋,加盖包被,头戴帽子等;此外,接触新生儿的手、仪器、物品等均应预热;护理操作时不要过分暴露新生儿。母婴同室的房间宜向阳,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0~24℃,相对湿度在55%~65%;床单元(一张母亲床加一张婴儿床)所占面积不应少于6m2。
2.2保证安全:新生儿出生后,在其病历上印上其右脚印及其母亲右拇指手印。新生儿手腕上系有手圈,手圈上正确书写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住院号。每项有关新生儿的操作前后都应认真核对。新生儿床应铺有床垫,配有床围。新生儿床上拒放危险物品如锐角玩具、过烫的热水袋等。
2.3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清除口鼻内的黏液和羊水,断脐后继续清除呼吸道黏液和羊水。经常检查鼻腔是否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保持新生儿合适的体位,仰卧时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俯卧时头偏向一侧,专人守护,防止窒息。避免包被、奶瓶、母亲的乳房或其他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或压迫其胸部。
2.4预防感染:每一房间应配有洗手设备或放置消毒溶液,使医护人员或探访者在接触新生儿前洗手或消毒双手。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室内应湿式清洁,空气最好给予净化。工作人员每季度做咽拭子培养,如带菌者应调离接触新生儿的岗位,经治疗,3次培养阴性后才可恢复原工作。如患有呼吸道、皮肤黏膜、肠胃道传染性疾病者在接触新生儿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新生儿患有传染性疾病如脓疱疮、脐部感染等,应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断脐后要密切观察脐部出血情况,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次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及脐轮周围。如脐部有分泌物则用酒精消毒后涂1%甲紫使其干燥,脐部感染用抗生素。脐带脱落处如有红色肉芽组织增生,可用2.5%硝酸银溶液灼烧,并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洗局部。注意勿灼烧正常组织以免引起烧灼伤。尿布使用时注意勿让其超越脐部,以免尿粪污染脐部。做好皮肤护理新生儿出生后,可用消毒植物油拭去皱褶处过多胎脂;体温稳定后每日进行沐浴一次,同时检查脐带、皮肤完整性及有无肛旁脓肿等情况;沐浴注意点:①室温26~28℃,水温38~42℃,一般用手腕测试至较暖即可;②沐浴前不要喂奶;③在医院内沐浴要防止交叉感染,沐浴床上每个婴儿用一张塑料纸,全体婴儿沐浴完成后,用消毒液浸泡沐浴池、沐浴垫;④沐浴过程中不能离开婴儿并始终用手接触和保护婴儿;⑤动作轻而敏捷,防止婴儿受凉及损伤。定时更换尿布,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揩干后涂上软膏。尿布使用松紧合适,不宜用橡皮布或塑料纸作为婴儿床垫。
2.5预防接种①卡介苗:将0.1ml卡介苗做左臂三角肌下端偏外侧皮内注射,一般于出生后12~24小时接种。禁忌证:早产儿;低体重儿;体温在37.5℃以上;严重呕吐、腹泻、湿疹、脓疱疹;产伤或其他疾病者。②乙肝疫苗: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1个月及6个月各注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0μg。
2.6合理喂养
正常足月新生儿提倡早哺乳,一般生后半小时内即可让新生儿吸吮母亲乳头,以促进乳汁分泌,并防止低血糖,鼓励按需哺乳。确系无母乳或母亲存在无法哺乳的生理性原因,先试喂10%葡萄糖水10ml,吸吮及吞咽功能良好者可给配方奶,每3小时一次,乳量根据所需热量和婴儿耐受情况而定,并逐渐增加。喂奶前要清洗乳头,喂奶后将婴儿竖立抱起、轻拍背部,以排出咽下的空气,防止溢奶。要定时测量体重,以了解营养状况和发育情况。
2.7早期教养
新生儿的视、听、触觉已初步发展,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反复的视觉和听觉训练,建立各种条件反射,培养新生儿对周围环境的定向力以及反应能力。护士应扮演教育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鼓励父母与孩子说话、与孩子玩游戏、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适当地逗引孩子、与孩子交流,促进父母与新生儿的感情连接,建立和培养亲子感情,促进新生儿的智力发育;解释孩子的语言和情感反应;鼓励母亲在生理状况许可的情况下主动、积极地参与护理孩子的活动;鼓励父母记好孩子的成长日记;耐心热情地回答父母各种护理孩子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绍良,陈述枚,何政贤.小儿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3214.
[2]吴希如,李万镇.临床儿科学(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864865.
[4]陶莉莉,陈党生,王智琼,等.纯母乳、部分母乳及人工喂养的正常新生儿血糖比较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1997,13(10):658.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篇8
【关键词】
羊水过少;脐带绕颈;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
羊水过少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可以发生在妊娠各期,但以晚期妊娠较为常见。羊水过少也是胎儿的危险的重要信号,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等。我院回顾性分析羊水过少163例患者,发现羊水过少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现将资料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1~12月住院分娩总数为3976例,其中羊水过少163例,发生率4.10%。年龄18~37岁,平均27.5岁全为初产妇;孕周
1.2诊断方法
1.2.1146例剖宫产者,术中以吸引器收集羊水,17例阴道分娩者以盛器置会积羊水,测量结果显示,163例羊水均
1.2.2诊断标准①B超测量最大羊水池深度(AFD)及羊水指数(AFI),AFD≤3或AFI≤8为羊水过少临界值,AFD≤2或AFI≤5为羊水过少绝对值[1],我院测量AFD≤3或AFI≤8为羊水过少;②产时施行手术时直接测量羊水量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取单侧α=0.05),以P
2结果
2.1163例羊水过少的孕龄分布表1。
表1
163例孕妇羊水过少的孕龄分布
孕周同期分娩数羊水过少例数例(%)
≥40周1348785.79
合计39761634.10
注:两组比较P
2.2B超对于羊水过少的评估根据我院多年经验,测量羊水指数,正常范围是8.0~18.0cm。羊水指数
2.3羊水过少的主要相关因素新生儿多发畸形1例占0.61%,妊高征19例占11.66%,胎儿宫内生长迟缓8例占4.91%,过期妊娠3例占1.84%,胎盘钙化、小胎盘、胎盘血管梗死及胎盘功能低下共11例占6.75%。
2.4两组羊水量与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率的关系见表2,3。
表2
两组羊水量与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率的关系
分组例数胎儿窘迫(例%)羊水粪染(例%)新生儿窒息(例%)脐带绕颈(例%)
羊水过少组16360(36.81)44(26.99)34(20.86)41(25.15)
对照组10015(15.00)12(12.00)37(37.00)16(16.00)
注:P值均
表3
羊水量与羊水粪染、胎儿窘迫等相关因素的关系(ml,例)
羊水量(ml)例数脐带绕颈羊水Ⅱ~Ⅲ度胎儿窘迫
50~99381287
100~14925543
150~19913232
200~24910222
250~2992101
注:P值均
作者单位:453200河南省延津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羊水过少组胎儿窘迫率、羊水粪染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羊水过少组脐带缠绕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羊水越少脐带缠绕发生率越高;羊水量与胎儿窘迫及羊水Ⅱ~Ⅲ度粪染呈正相关。
2.5分娩方式
本组163例羊水过少病例中,剖宫产146例占89.57%,阴道分娩17例占10.43%。剖宫产中130例未临产,以羊水过少作为剖宫产术指征者85例;剖宫产33例临产者,12例宫口开大3cm以上,因产科原因阴道检查测羊水均
3讨论
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本文观察组中的胎儿宫内窘迫、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窒息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羊水量的多少与胎儿窘迫及羊水Ⅱ~Ⅲ度粪染呈正相关。这是由于羊水过少会使子宫紧裹胎体,使宫缩时脐带受压的机会增加25%[3],影响胎儿胎盘循环而致胎儿缺氧,反射性引起胎儿蠕动亢进,括约肌松弛,胎粪排出而致羊水粪染,易致胎粪吸入综合征、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且羊水量越少,羊水对宫缩压力缓冲作用越小,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越高。而本组资料显示羊水过少脐带绕颈发生率高达22.70%,可能与羊水过少胎儿宫内缺氧致胎动过频有关。脐带缠绕胎儿,加重胎儿慢性缺氧,胎儿血液循环重新分布,肾血流量下降,胎儿生成尿液减少而进一步致羊水过少。
本文163例羊水过少,146例行剖宫产术。其中未临产者130例,发生新生儿窒息例数为11例,发生率8.46%;临产者33例,其中发生新儿窒息13例,发生率为39.39%。由此说明了宫缩发生后对羊水过少围生儿的严重危害。为了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临产后应做好胎心监护及产程观察,及时干预以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王海波[4]等提出对于羊水偏少、产前综合监护均正常,且无其他高危因素者,可阴道试产,但产程中必须严密监护,出现异常及时处理,从而减少围生儿死亡率。对估计短时间内不能分娩者,宜剖宫产结束分娩,因剖宫产可避免分娩发动后子宫收缩对胎儿的影响,快速解除胎儿缺氧。因此,羊水过少一经确诊,除外胎儿畸形,应严密监测,采取必要的措施,需要时以剖宫产终止妊娠为宜。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7.
[2]李巨.产科理论与手术.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52.
[3]田雪萍.高危妊娠的处理.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253.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篇9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7.160
脐带作为胎儿的附属物,是胎儿从母亲体内吸收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排泄废物的主要通道,其一端附着于胎盘胎儿面,一端连着胎儿腹壁脐轮[1]。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在断脐之后,残留的脐带会逐渐的硬化、干枯,进而1周左右脱落。在临床上,脐带夹断脐法和气门芯套断脐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新生儿断脐法[2,3]。脐带结扎的方法将直接影响新生儿脐带残端的脱落时间,若脱落时间延长便增加了新生儿脐部发生感染的几率,同时也增加了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4]。为此,本文作者对本院2013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0例新生儿,采取不同的脐带结扎方法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0例新生儿,其中500例为顺产,产妇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7.6±4.5)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5±3.7)周,新生儿的体重均在2500g以上,脐带直径0.8~1.9cm,平均直径(0.83±0.3)cm;500例为剖宫产,产妇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7.5±3.5)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6±4.3)周,新生儿的体重均在2500g以上,脐带直径0.7~1.8cm,平均直径(0.88±0.2)cm。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新生儿脐带结扎时应用双重结扎断脐法:①将直径3mm的气门芯2个分别套于丝线内作牵引,放于脐包内用压力蒸汽灭菌消毒,新生儿出生后由专业的助产士应用双重气门芯结扎脐带,在新生儿脐带根部及周围用75%酒精消毒,在距脐轮0.5cm和1cm处的脐带用气门芯分别套扎第1道,第2道,在距脐轮2cm处剪断脐带,挤出残端血液,用碘伏消毒断面,并用纱布包扎脐部。②24h后进行沐浴,并于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脐部残端和脐轮处,脐部暴露不用包扎。③每天检查脐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观察脐带脱落时间。对照组新生儿脐带结扎时应用传统的脐夹结扎脐带法,常规进行消毒新生儿脐周,使用脐带夹慢慢用力加紧并关闭,注意距离脐根0.5~1.0cm处,将脐带断离,并使用碘伏消毒脐带的残端,再使用无菌的纱布将开口处置于脐带夹的下方,进行覆盖脐带夹的切除口处,最后使用脐绑带进行包扎,待24h后剪掉脐带,放云南白药止血、包扎。
1.3护理干预①在新生儿脐带结扎后24h内检查脐带卷清洁情况,观察有无渗血的情况。在48h后将脐带卷取下,暴露脐部,有利于干燥。②每日洗澡后,使用0.5%的碘伏进行脐部消毒,密切观察脐带残端有无血肿情况和干燥程度。③为新生儿勤换尿布,注意不可将尿布把脐部覆盖,避免尿液将其浸湿,引起感染,如果被尿液污染,应立即消毒。如果新生儿脐部根部部分脱落,有少量的分泌物,应使用碘伏进行消毒,由内而外,将分泌物擦净,保持其干燥。④观察并记录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红肿情况、渗出和异位情况。⑤未脱落者出院后电话进行回访或复诊。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新生儿脐部残端渗血、感染、脱落时间,结扎0.5h后由助产士检查新生儿脐部有无渗血情况,护理人员24h内每2小时检查1次。每日洗澡时均要检查脐部情况,并记录。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渗血、感染情况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渗血率0.60%、感染率7.60%,对照组新生儿脐部渗血率6.00%、感染率43.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新生儿脐部渗血、感染情况比较[n(%)]
组别例数脐部渗血感染
观察组5003(0.60)a38(7.60)a
对照组50030(6.00)215(43.00)
χ28.95443.572
P
注:两组比较,aP
2.2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5.67±2.35)d较对照组(9.89±3.84)d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新生儿脐部脱落时间比较(x-±s,d)
组别例数脱落时间
观察组5005.67±2.35a
对照组5009.89±3.84
t-6.844
P
注:两组比较,aP
3讨论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篇10
[关键词]脐带绕颈;围生儿;分娩方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
[中图分类号]R714.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a)-041-02
Effectofcordroundtheneckondeliverymethodsandperinataloutcomes
DAILihua,JIANGBing
(TheThirdHospitalofNanchangCity,Nanchang330009,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cordroundtheneckondeliverymethodsandperinataloutcomes.Methods:139casesofpregnantwomenfromJanuarytoMarchin2009inourhospital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andtheeffectofcordroundtheneckonmodeofdeliveryandperinataloutcomewereanalyzed.Results:Naturallaborwasstillthemaindeliverymodeofcordroundtheneck.Withtheweeksofcordroundtheneckincreased,cesareansectionrateincreased,increasedincidenceofneonatalasphyxia.Conclusion:Thecordroundtheneckisnotanindicationtocesareansection,closemonitoringofthedeliveryprocess,oncewecatchthefetaldistress,weshouldterminatepregnancyimmediately.
[Keywords]Cordroundtheneck;Prenatalfetus;Modeofdelivery;Fetaldistress;Neonatalasphyxia
脐带围绕胎儿颈部、四肢或躯干者称为脐带缠绕,约90%为脐带绕颈。脐带绕颈对胎儿的影响与脐带缠绕的松紧、缠绕的周数及脐带的长短有关。由于脐带缠绕可造成脐带相对过短、血管受压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甚至胎死宫内,从而增加了医务人员、产妇及家属的心理负担。为寻找合理的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本文就脐带绕颈对分娩方式的影响及围生儿的结局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9年1~3月单胎头位、孕龄≥37周无其他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且产前使用B超检查及产后证实为脐带绕颈1周及以上的139例病例进行分析,于产前及产时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仪,常规行胎心外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适时终止妊娠,合理地选择剖宫产术,并分析其对分娩方式和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1.2胎儿窘迫的诊断标准[1]
①胎心率异常:持续10min>160次/min或<120次/min。②宫缩应激试验(CST)异常:显示晚期减速或频繁出现变异减速。③羊水深绿色、黄绿色或棕黄色。④NST无反应,经吸氧、纠酸、补液等处理后复查NST无好转。
1.3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
新生儿娩出后1min内Apgar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脐带绕颈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139例产前B超检查发现脐带绕颈者,产后证实有脐带绕颈1周及以上者,占分娩总数的19.12%,剖宫产率为61.15%,而无脐带绕颈者剖宫产率仅为26.87%,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中,31例是因为产前检查发现有脐带绕颈,害怕脐带绕颈可能对胎儿有不利的影响而要求手术,9例患者因害怕分娩疼痛而要求剖宫产。因胎儿窘迫而剖宫产者,无脐带绕颈者24例,有脐带绕颈者17例。
表1脐带绕颈周数与分娩方式的关系[n(%)]
Tab.1Therelationshipbetweenumbilicalcordaroundneck
andthemodeofdelivery[n(%)]
2.2脐带绕颈对围生儿的影响
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无脐带绕颈、有脐带绕颈者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分别为4.08%、12.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正常者为671例,占92.30%,无脐带绕颈、有脐带绕颈者正常新生儿发生率分别为92.34%、92.0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发生率分别1.87%、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发生率分别分别是0.51%、3.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绕颈时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
表2脐带绕颈对围生儿的影响(例)
Tab.2Theinfluenceofumbilicalcordaroundneck
fortheperinataloutcome(case)
与绕颈周数≥1周比较,*P<0.05
3讨论
脐带绕颈约占分娩总数的20%,其发生原因可能为脐带过长、胎儿小、羊水过多及胎动频繁等有关,脐带绕颈对胎儿的影响与脐带缠绕的松紧、缠绕周数及脐带长短有关[2]。脐带正常长度为30~70cm,绕颈1周需要17~20cm,脐带绕颈周数越多,造成相对性脐带过短的机会越大[3]。因脐带缠绕使脐带相对变短,影响胎先露部入盆,使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可使产程延长或停滞。当脐带缠绕周数多、过紧或因宫缩脐带受到牵拉,使胎儿血液循环受阻,导致胎儿宫内缺氧,胎心监护出现频繁的变异减速。由于脐带绕颈增加了临产后高危因素,如胎心监护异常、羊水污染等,有报道产前发现有脐带绕颈的产妇中80%存在担忧、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者导致胎动频繁、胎心音变化、甚至导致胎儿宫内窘迫,临产后产科医师向家属常规交代脐带绕颈可能对产程的影响及对胎儿造成的危害,使孕妇及家属对阴道分娩顾虑加大,要求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这样造成脐带绕颈患者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增加,是当前产科选择性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之一[4]。
绝大多数脐带绕颈松弛不影响脐带血液循环者并不危及胎儿,若B超检查发现羊水中漂浮的脐带呈卷曲状,脐带绕颈松散并不会影响胎先露的下降,脐带血流及胎儿宫内氧供不受影响,对母胎影响不大,应鼓励其阴道试产。试产中应严密观察产程,应用胎心监护仪动态监测胎心率变化,随着产程进展,胎头下降可造成脐带逐渐拉紧,当宫缩时脐带受压致血液循环受阻或胎儿颈部静脉受压,使胎儿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若同时伴有脐带过短或相对过短,往往影响产程,导致先露下降延缓,加重胎儿缺氧,危及胎儿。一旦出现中、重度可变减速伴有晚期减速经改变及吸氧等措施不见好转者,提示胎儿缺氧与脐带受压有关,应及时终止妊娠。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胎儿宫内窘迫而胎先露迟迟不下降者则应尽快结束分娩,分娩方式应根据宫颈扩张程度以及先露的高低来决定,若短期内不能阴道分娩宜采取剖宫产。分娩过程中当胎头娩出后如绕颈的脐带过紧应用两把止血钳夹剪断脐带,迅速娩出胎儿,纠正缺氧[5]。
总之,脐带绕颈不是剖宫产指征,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对有脐带绕颈者,应在产程中加强临护,如果胎心监护无异常,多数可经阴道分娩。对脐带绕颈2周及以上者,应慎重对待,一旦胎心监护无反应,可建议孕妇选择剖宫产术,则相对安全。随着产程进展、胎头下降,脐带逐渐牵拉过紧,若B超检查发现羊水中漂浮的脐带呈直线状时(往往伴有脐带绕颈2圈以上),则应考虑到因脐带绕颈致脐带相对过短,经阴道分娩时易勒紧脐带,脐血流循环受阻,引起新生儿窒息,甚至死胎或死产。若合并脐动脉S/D值>3.0,且胎心率有改变时,往往提示胎儿宫内窘迫,应及时剖宫产结束分娩[6]。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李晓艳.分娩方式对脐带绕颈围生儿的影响[J].临床医学,2009,29(9):60-61.
[3]张苏英,胡红梅.468例头先露脐带绕颈妊娠结局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4):460-461.
[4]崔丽霞,官玲燕,詹蔚琳.348例胎儿脐带绕颈分娩方式对母婴影响的临床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6):139-140.
[5]吴味辛.分娩时的脐带并发症及其防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16(5):231.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篇11
脐带脱垂严重危害胎儿的生命。我院于2003~06收住一临产孕妇,产程进展中实行人工破膜时,突发脐带脱垂,因发现抢救及时、应急护理到位,母婴安康,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孕妇、女、26岁,住院号333940。因孕40.2周、孕2产0、见红3h于2003-06-098pm收住院。入院产科查体宫高34cm、腹围106em、胎位LOA、胎心140次/分、肛查宫口未开、胎先露高浮。骨盆外测量Is25cm、Ic27cm、Ec21cm、T08cm。血常规、尿常规、肝功、凝血四项检查正常。B超提示:BPD(双顶径)9.6cm、HC(头围)33.2cm、AC(腹围)35.9cm、FL(股骨长度)7.3cm、羊水指数13.3cm、单胎、头位。736.8℃、P76次/分、R22次/分、Bp110/75mmHg。孕妇于10日9:00开始出现规律宫缩,胎心、胎动正常,10:00产科检查宫口开大5cm、先露高浮,嘱进产房。外阴常规消毒阴道检查宫颈边薄、开大5cm、先露一3、羊膜囊鼓、并在宫缩间歇期行人工破膜,羊水大量涌出,混有胎粪块,但色清。瞬间感觉有一条索状物位于胎先露的前方,搏动弱。此时中央监护的胎心由140次/分骤降至70~80次/分,持续5s。术者随即用食指、中指轻推胎头,以减轻宫缩时胎头对脐带的压力,其余三指将脐带轻轻推向胎头的一侧,胎心逐渐恢复至120~130次/min,并保持在阴道内,轻托脐带,防止再次脱出和受压,抬高孕妇臀部,吸氧,立即通知医师、手术室,抽血交叉、备皮等一系列术前准备,静脉滴注5%GS500ml+25%硫酸镁40ml抑制宫缩。在产房局麻下急行剖宫产术,助产一男婴,一分钟Apgar评分3分,面色青紫、心跳80~90次/分、无呼吸、肌张力差、当即清理呼吸道、吸氧、气管插管加压给氧,脐静脉推注青霉素80万U、VitKllOmg、地塞米松3mg、盐酸纳络酮0.3mg后好转,5minApgar评分10分,体重3000g。常规结扎脐带,转入儿科监护室继续治疗。产妇则逐层缝合刀口,送回病房休息。
2护理措施
本病例有如下特点:羊膜囊鼓、胎先露部尚未衔接、先露高浮、胎儿较小、产程进展快。护理措施:①胎先露部尚未衔接、宫口开大的孕妇,实行人工破膜时应采取头低足高位、中央监护胎心变化、宫缩间歇期针刺破膜,以防羊膜破口过大而导致羊水快速大量流出将脐带冲出,并注意羊水的性质、颜色量。②严密观察胎心变化,术者的手不急于从阴道内撤出,以明确宫口、脐带、胎先露下降的情况。③一旦发生脐带脱垂,应迅速明确诊断,术者的手轻托脐带,应用宫缩抑制剂,以防宫缩使胎先露下降而加重脐带的压力。④安慰孕妇,避免造成紧张情绪而导致不必要的伤害。⑤迅速作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备好抢救新生儿的物品和药品。避免搬动孕妇,就地尽快手术。⑥必要时,产科、儿科、麻醉科联手,以保证母婴平安。由于此病例发现及时,诊断明确,应急护理措施得当,从人工破膜脐带脱垂到手术助产一男婴共耗时16min,为抢救新生儿赢得了时间,从而保障了母婴的健康。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1篇12
1.1环境管理
本科现为层流病房,空气质量指标达10万级。科室环境布局结构合理,设置独立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室,蓝光治疗室,恢复室,负压隔离室。配备治疗室,配奶室,入院处置室,沐浴游泳中心等。并严格控制探视人员,由于在病房外家属可以通过视频看到患儿在病房情况,因此每周只有周二3点~4点时间段家属可分批进入病房外走廊探视患儿,减少人员流动对空气的污染。重视病室内地面、物体表面及治疗用物的清洁消毒。对各医疗仪器、温箱严格遵守消毒流程。呼吸机使用的管道为一次性,与新生儿接触的所有衣物,被单均先消毒清洗后高压蒸汽灭菌。保证患儿周围环境安全。
1.2人员管理
医务工作人员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自觉遵守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到人人参与医院感染控制。特别加强对手卫生环节的控制。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的关键因素。
2探视家属
探视前对家属进行消毒隔离预防知识的宣教,严格探视前消毒隔离准备工作,更换探视服,戴帽子及口罩、穿鞋套。探视中由护理工作人员全程陪同,督促家属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生活护理的精细环节喂奶的管理独立的配奶间,墙面贴有配奶流程图,所有配方奶均遵循现配现用的原则,使用一次性奶瓶,配奶用具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配奶制度及流程,抓住配奶的每一个环节,确保配奶安全。沐浴护理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儿需每日沐浴。沐浴更衣时注意颈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有无破损。新生儿沐浴均为一次性用物。注意保持脐部干燥。新生儿洗澡池为电子恒温控制,避免因水温过热致患儿烫伤或因水温过凉致患儿感冒。洗浴时由上至下按顺序清洗,避免将水误入耳鼻和口腔内,以防止中耳炎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洗浴池采用一次性浴套,一用一更换。患儿更换衣物均经过先清洗后高压蒸汽灭菌消毒处理。排泄护理尿湿后及时用柔软吸水性强的尿布更换,排便后用温水洗净局部,并注意观察有无红臀,预防皮炎或皮肤感染。医院感染控制基础护理精细环节管理眼部护理保持新生儿眼部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眼分泌物,必要时滴眼药水或涂眼药膏预防眼结膜炎。口腔护理每天对患儿的口腔进行检查,每日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次,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脐部护理脐部用双氧水、络合碘消毒创面后,用灭菌敷料或无菌脐包覆盖,绷带包扎尿湿后及时更换,预防新生儿脐炎。呼吸道管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监护的患儿大多数是需要吸氧的,患儿使用的吸氧装置为一次性一体式的,72h更换一次,避免消毒重复使用。患儿的头部应高于肩部,并将头侧转,这样既保持了呼吸道的通畅,又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避免分泌物排出不畅而引起肺部的感染。治疗管理注射、采血、输液、输血、静脉留置针、PICC封管等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导管性感染,败血症等医院感染发生。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