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精神病的治疗佳方法范例(12篇)

来源: 时间:2024-04-20 手机浏览

精神病的治疗佳方法范文1篇1

【关键词】慢性疼痛麻醉临床应用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55-01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并且对健康生活及正常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慢性疼痛是社会群体普遍存在的疾病之一,由于病发因素复杂多样且症状不一,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多方面的难度。医学研究一致认为,药物治疗是解决慢性疼痛的有效方式之一,借助物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感,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以恢复正常体质。本次结合我院2012年-2103年收录的30例患者资料,对其物治疗慢性疼痛效果进行分析。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30例在我院接受慢性疼痛治疗的患者资料,对其临床麻醉疼痛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年龄范围28-60岁,平均年龄34±1.8岁;其中,男20例,平均年龄36±2.0岁;女10例,平均年龄32±1.8岁。病人疼痛时间1-6个月,平均疼痛时间3±1.2个月;主要病症:肌筋膜劳损、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四肢关节痛等,每一种疾病都造成病人处于疼痛状态,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1.2方法

1.2.1初步观察:本次对慢性疼痛选用麻醉后进行治疗,及时控制患者的疼痛症状,并执行对应的止痛处理。收录的主要病症包括:肌筋膜劳损、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等,对病人疼痛症状初步统计,重点观察的症状:睡眠紊乱、食欲缺乏、精神不佳、疼痛加剧等,收集30例慢性疼痛相关的资料信息,为麻醉用药提供准确的参考。

1.2.2麻醉方式:30例主要麻醉应用范围:10例临床麻醉、8例重症监护、7例急救复苏、5例疼痛治疗等,所用麻醉方式:全身麻醉15例,局部麻醉15例。观察病人麻醉后慢性疼痛的临床情况,判断物应用于慢性疼痛治疗的效果。

1.2.3治疗评估:本次30例参照2010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慢性疼痛治疗实用指南》,对病人使用抗惊厥药物、抗抑郁药物、苯二氮卓类、阿片类镇痛药等药物,对治疗后的应用要求对比统计。持续1个月之后,对比慢性疼痛治疗前后的症状差异(P

2结果

本次30例手术病人麻醉后,共29例疼痛者得到不同程度的止痛效果,总有效率96%以上,促进了患者疼痛症状的恢复效果。对慢性疼痛者采取麻醉处理方式,有效抑制了病人临床的疼痛感。30例治疗前,睡眠紊乱22例、食欲缺乏14例、精神不佳20例、疼痛加剧9例,有2种或2种以上症状者24例,且5例疼痛加剧,4例严重加剧。持续1个月治疗后,睡眠紊乱3例、食欲缺乏2例、精神不佳5例、疼痛加剧2例,有2种或2种以上症状者7例,仅2例疼痛加剧,无严重加剧。由于病人疼痛位置、程度不一,病况严重者1个月治疗效果不佳,持续3个月药物治疗症状均得到显著控制,说明了麻醉治疗对慢性疼痛的抑制效果。

3讨论

3.1慢性疼痛病因

慢性疼痛是指持续一个月以上(以前为三个月或半年)的疼痛,也有人把慢性疼痛比喻为一种不死的癌症。慢性疼痛的主要病因是远伤,医学上虽有名种不同病名,但发生在身体各个不同部位的疼痛,实际是同一种疾病,它的病因都是同一种,即久远发生过的软组织损伤,具有明显可见固定病灶。这一病因为张怡曹等发现并通过临床验证,我们任何人也可以随时在临床中找到而得到证实[1]。

3.2麻醉治疗效果

3.2.1抗惊厥药:对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表明,α2-δ钙通道拮抗剂可有效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5-12周。据报道,普瑞巴林的副作用有眩晕、嗜睡或镇静、周围水肿。本次30例子发现,钠通道拮抗剂或膜稳定性抗惊厥药可有效缓解疼痛2-8周。选用惊厥药物治疗慢性疼痛,应注重药物用量的控制,以临床病症检测结果为依据,严格控制惊厥药物的应用方法。

3.2.2抗抑郁药:对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表明,三环类抗抑郁药在2-8周的观察期内可缓解多种慢性疼痛,报道的副作用有:口干、嗜睡或镇静)。另外,对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还显示,本次选择性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在用药后3-6月对多种慢性疼痛均有镇痛效果[2]。

3.2.3阿片类镇痛药:此次30例症状研究中,控释或缓释阿片制剂(如吗啡、可待因、羟考酮)在1-9周的观察期内,均可有效缓解下腰痛或神经病理性疼痛,同时可出现恶心、呕吐、便秘的副作用。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曲马多可在4-6周的观察期内有效缓解疼痛[3]。临床观察研究报道,阿片的即释剂型、透皮吸收剂型和舌下吸收剂型在2周-3月的观察期内,对背痛、颈部、下肢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均有效。

4结论

慢性疼痛应用麻醉进行处理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近年来慢性疼痛发病率持续上升,对社会群体健康水平造成了不良影响。由于慢性疼痛诱发因素复杂多样,且各种病症均有可能引起疼痛,临床需用物辅助治疗,借助麻醉对疼痛者及时采取止痛处理,减小疼痛造成的不适感。

参考文献

[1]赵楠,宫泽辉.阿片和非阿片镇痛药在慢性疼痛中的药理作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2(04)

精神病的治疗佳方法范文

中医所说的风痹、痿、厥等症多数为神经系统疾病。《素问・血气形志篇》中,有“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与髂药”等论述。而施用气功正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特别是调整大脑皮层功能,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一般说来,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运动、感觉异常,主要症状会发生变化的、并会转变为慢性病的各种神经痛、神经麻痹、神经官能症、癔病、精神分裂症、癫狂,以及高热所致的狂躁不安和瘫痪等疾病,均可采用气功疗法。只是须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种和不同的体质等具体情况,来加以辨证施功而已。

一、精神失常、癫狂病和高热所致的狂躁病的气功

治疗癫狂、癔病、精神分裂症和高热所致的狂躁病以及一切精神失常等疾病,除了让患者坚持练《新医学气功》外,还可以用气功点穴和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在不能接受外气之前,可对其进行内功点穴。所点的穴位是十三鬼门穴。(十三鬼门穴,是针刺与内功点穴的十三个特定穴位。医生治疗精神失常,多选用这些穴位。)

据文献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名医徐秋夫,就专用十三鬼门穴治疗癫狂症。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明代针灸大家徐风的《针灸大全》,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和高武的《针灸聚英》等医家著作,对十三鬼门穴的疗法都有详细的记载。由于此法治疗癫狂症疗效很好,所以至今此法一直在民间沿用。

(一)操作方法

十三鬼门穴针刺与内功点穴以得气为宜。操作方法为:

一针鬼宫(人中穴)刺入3分,二针鬼信(少商)刺入3分,三针鬼垒(隐白)刺入2分,四针鬼心(大陵)刺入5分,五针鬼路(申脉)刺入3分,六针鬼枕(风府)刺入2分,七针鬼床(颊车)刺人5分,八针鬼市(承浆)刺入3分,九针鬼窟(劳宫)刺入2分,十针鬼堂(上星)刺入2分,十一针鬼藏(男:会阴,女:玉门头)刺入3分,十二针鬼腿(曲池)刺入5分,十三针鬼封(舌下中逢)刺出血。同时再用长针1枚,在舌根部横刺1针,令舌不能动。如加间使、后溪二穴,效果更佳。

(二)手法

内功点穴:以快速得气为宜。

针灸:以强刺激手法,不留针。主治病症:癔病、精神分裂症、癫狂、高热所致的狂躁不安和一切精神失常病症。

应注意的事项:

1.徐秋夫与孙思邈所用的十三鬼门穴略有不同,其共同的九穴是:人中、少商、隐白、大陵、风府、颊车、承浆、劳宫、舌下中缝。不同的四穴是:徐秋夫用的是神庭、行间、阳陵泉、乳中;孙思邈用的是申脉、上星、会阴、曲池。后世医家多采用孙思邈的针灸十三鬼门穴之法。

2.用内功点穴与针刺穴位治疗时,要因人、因病施功与针刺,一般选3至5个穴位较适宜,不要将十三个穴位全用上。

精神病的治疗佳方法范文篇3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精神分裂症;性别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物理治疗方案,尤其适用于重性精神病患者[1]。该治疗方案的优势在于起效快,相对安全,不良反应少。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药物治疗不敏感,疗效不佳,而采用物理类型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进一步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和患者性别的联系,现笔者将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患者性别之间的关系研究资料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80例患者均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男性患者中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26.2±4.6)岁,病程2个月~22年,平均病程(4.2±4.7)年;女性患者中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24.7±4.4)岁,病程1个月~24年,平均病程(8.5±4.1)年。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纳入标准(1)依据ICD-10诊断标准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2)无严重慢性心肝肾疾病;(3)近期未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4)治疗前未使用或停用口服抗精神病药物。

1.3方法本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所用的治疗仪是美国醒脉通IV型。患者在治疗前6小时禁食禁水,嘱咐患者仰卧位于治疗床上,静脉注射0.5mg阿托品、丙泊酚75~130mg、司可林50~80mg。采用双颞侧治疗法将治疗仪的治疗电极和探测电极接好,给患者相应能量百分比的电量进行治疗。先由麻醉师开始加压供氧,等待四肢远端肌纤维震颤完全结束后再由治疗师开启治疗按钮,等发作完全结束后麻醉师再次加压供氧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等患者意识恢复后治疗完成。疗程:每周3次,10次为一疗程,入组患者均接受一个疗程治疗,疗程结束后均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

1.4疗效判定标准[2]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其中减分率>50%为显效,减分率25%~50%为有效,而减分率低于25%表示无效。

1.5统计处理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疗效对比对比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各自治疗效果,男性患者显效13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85%;女性患者显效14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82.5%,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疗效对比

2.2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均出现了消化道、头痛、记忆力衰退等不良反应,但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对症处理不良反应缓解和消除,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对比

3讨论

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居住环境的日益恶化,近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越来越多。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具有难度大,疗效差异化及容易复发的特点。据统计,约有7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长期的服用抗精神药物维持[3]。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种类不断丰富,疗效也不断提升,但是仍然有部分难治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于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不敏感,疗效欠佳。近年来,采用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其中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各医疗机构广泛使用。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对此物理疗法敏感性高,疗效令人满意,但是也有文献报道称治疗后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呕吐、恶心等[4],本次研究也有类似的不良反应出现,主要以短暂记忆力下降多见,但患者在疗程结束后记忆力均能完全恢复,分析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与患者病程、年龄有一定的关系,但尚无报道称和性别有一定的关联,还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普遍的观点是抽搐是主要的治疗因素,而抽搐过程与疗效无关[5]。治疗过程中,需仔细观察MECT治疗仪中显示的脑电图,根据脑电图调整治疗,才能确保诱发抽搐成功。若果抽搐未能诱发,表示刺激电量较低[6],在诱发成功后要密切关注发作时间,确保不发生持续的癫痫状态[7]。相关文献报道年龄较大的患者在采用了无抽搐电休克不但疗效确切,且能够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经济压力。在临床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设定较高的刺激电量就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反复多次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并不能进一步的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症状,相反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损伤如记忆力衰退。目前各医疗机构在使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流程是治疗10次左右,第一周连续治疗3~5次,其余在3周内完成[8]。通过上述结果可知,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在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的差异(P>0.05),提示临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患者性别并无较大的联系。

本研究进一步表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明显,且男性女性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在应用麻醉剂和肌肉松驰剂的前提下进行的,患者无痛苦,减轻了患者的恐惧感,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高,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精神分裂症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董佩庆,张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24(4):222-224.

[2]赵洪祖,杜好瑞,崔二龙等.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9):525-528.

[3]甘景梨,李晓琼,段惠峰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质子波谱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9):2063-2065.

[4]成为荣,沈鸿.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22(3):186-187.

[5]LUCREZIAH,MARINELLAD,ALEXANDERS,etal.Eff-icacyandcognitivesideeffectsofelectroconvulsivetherapy(ECT)indepressedelderlyinpatientswithcoexistingmildcog-nitiveimpairmentordementia[J].JClinPsychiatry,2011,72(1):91-97.

[6]杨成龙,蔡文治,于顺利等.传统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2):132-134.

精神病的治疗佳方法范文篇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节奏的加快,人们心理压力的加大,心理障碍、精神障碍人群的不断扩大,精神科医师的工作量相对加大,任务、责任加重,这对精神科医师是一个挑战,如何使患者更快好转、痊愈重返社会,与医生的治疗,特别是他们的心理状况及治疗方法有很大关系。当前精神科知识的不断更新、精神科医生的学识、学历、各种设备的不断完善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预期治疗效果。总而言之,不成比例,这一方面有精神科的自身特点,另一方面精神科医生的自身素质原因也有很大影响。经过近20余年的临床工作,发现以下几种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愈后有一定影响。

1急功近利:患者入院后,为了使患者尽快恢复,以及避免给病房护理带来不利影响、及满足家属的要求,不按治疗原则,不去根据患者发病情况、躯体情况、既往用药情况等,一些临床医生只根据临床经验采用大剂量快速疗法,大量用药及效果不佳突然换药,造成患者一些不适应,掩盖了精神疾病的疗效,如有精神科药物过敏者这样后果不可想象。

2谨小慎微:目前医疗市场环境及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在某些方面束缚了精神科的医学发展,害怕承担医疗风险,医生为了保护自我,步步自封,小心谨慎有余、魄力不足,很可能失去了一些最佳治疗机会。

3一些普通医生很少甚至没有机会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及培训。特别是基层医院,信息不够灵通,医院经费不足,阻碍了医生业务知识的更新和发展。他们有着一定的经验,长期以来仍按着常规的治疗方法,接受新知识少,没有看到精神科快速发展,没有达到安全、快速、无痛苦的全程治疗宗旨。

4竞争意识不足:精神科属于专科医院,相对来说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但是医疗市场开放后,不为自己储备到时即将被淘汰。特别是随着医保政策的改革,人们就医渠道的增多,对那些毫无特点而言的精神科医院或病房将面临生存考验。

5治疗上先紧后松,急性期后病情没有完全缓解即对治疗松懈下来,使患者疗程人为加长,甚至误了最近治疗时期。6对一些复发病人放弃治疗,认为无治愈可能,在心里轻视愈后,故在治疗上不予重视。

7忽略团结协作精神,不能互相补拙。周边知识缺少。

8不能达全程治疗,对出院患者不能跟踪治疗。随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疾病复发的可能。

9在精神科医学生培养上较同期医学生录取工作中人数少、培养范围小,拔尖人才少。

10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初入社会的年轻医师容易出现心理冲突,他们从医学院校毕业后未分到理想的医院从事内、外、妇、儿等科一展宏图,认为精神科没有干头,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可能会出现失望、痛苦、焦虑等情绪反应感到大材小用,多数人有过跳槽、调动念头,在当今社会工作调动并非易事,年轻人受到挫折后加重了矛盾情绪,影响了工作,相当一部分人抱定在精神科“混下去”的想法,专研业务的劲头明显不足,势必给临床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一些精神科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医院工作,嫌弃待遇低,不能为地方医院带来活力。

11医生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病程、自身条件循规蹈矩,患者精神症状不能尽快稳定下来,给病房管理带来麻烦,甚至造成医疗纠纷,给医院带来不良声誉。

12随着国家对医疗市场的大量投入,及人们的需要,精神科医生比例非常小,他们面对大量的病人及繁重的工作量及心理压力,这样一定程度影响了治疗的质量,同时焦虑烦躁等情绪也可能影响工作。

针对实际情况应加强精神科医师医德及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他们看到医学模式转变,精神医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同时也应在学术上使他们有体高的机会,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成熟起来,心理健康起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精神病的治疗佳方法范文篇5

环锯术治疗头痛

古代人得了偏头痛该怎么治疗呢?或许人们想象不到,当时的医生会在你的头骨上钻一个洞,这竟是缓解头痛的有效方法,并且手术期间不使用物。这种有意在头骨上钻孔的手术叫做“环锯术”,主要针对癫痫、精神病和头痛患者,环锯术治疗方法起源很早,至少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甚至在现代医学中部分医生也使用环锯术。

“蜂蜜尸体”治疗痨病和肺病

阿拉伯古代时期盛传着一种治疗痨病和肺病的特殊药方――食用保存上百年的蜂蜜,而这些蜂蜜曾用于包裹尸体。古阿拉伯人的这种奇特药方是将一位健康的人完全包裹蜂蜜,或者让其直接跳入蜂蜜池中,最终窒息而死。当这个人死亡之后,将“蜂蜜尸体”放置在石质棺材中保存至少100年,百年后将“蜂蜜尸体”取出当作治疗痨病和肺病的“甜点”秘方。

儿童服用海洛因咳嗽糖浆

海洛因是一种使人上瘾的物质,但曾经却被医生当作治疗儿童咳嗽的一种药物。当时科学家们认为海洛因是一种非上瘾物质,并且对于治疗咳嗽有着显著效果。20世纪初,欧洲国家一些医院还使用海洛因作为药物,但随后被禁止。

冰锥敲击眼窝治疗精神病

以前人们是如何治疗精神疾病的呢?当时的医师认为切除大脑不必要的部分,便可消除“精神错乱”。这种治疗方法有点儿像环锯术,在精神病患者的头部钻一个洞。但精神病专家沃特・弗里曼很快便对这种治疗方法进行了改良――使用冰锥敲击眼窝。“治疗”之后多数患者会在短暂的时间内昏迷,有时昏迷持续10分钟,但治疗效果却具有多样性,有人曾声称能够治疗精神病,但也有人因此死亡。直到20世纪60年代,有效精神抑制药物的出现,才为精神疾病患者带来希望。

吞食绦虫进行减肥

之前由于人们缺乏正常的健康常识,经常将绦虫作为食物吞入腹中,从而起到减肥的效果。人们认为绦虫会吸食肠道中的营养物质,能够让身体逐渐苗条下来。但实际上并非这样,虽然绦虫能够吞食人体肠道的部分营养物质,但由于它们的寄生常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同时会出现腹部肿胀。这与减肥者的初衷完全相反。

用烟叶熏尸体

在医学界一个短暂的时期,烟叶曾被认为是一种治百病的万灵药,但对于烟叶的上瘾以及有毒作用人们并不清楚。烟叶燃烧释放的刺激性气味让人们感觉这种气体应当对身体有益,当出现霍乱死者时,人们就燃烧烟叶作为“健康补品”。

用热烙铁治疗痔疮

痔疮手术是一个痛苦过程,现代医学手术中医生通过切口排干痔疮中的血液,然后将切口消毒处理。但在古代并没有昂贵的止痛药和先进的电子激光设备,古代医生通常使用一个炽热的扁平烙铁灼烧患者痔疮,最终破坏膨胀的血管组织。

电击治疗阳痿

对于一些患有阳痿的男性患者,或许电击会让他们恢复健康。这种治疗观点是17世纪医生所认同的。当时“电击疗法”被认为是万灵疗法。一位医学历史学家记录的文献指出,对生殖器官进行电击是不可思议的,阳痿患者会恢复雄风,变得更加强壮,恢复年轻活力。同时,电击疗法可让老年人至少年轻15岁。目前,以色列科学家仍认为电击疗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他们研究显示电击作用可以促进血管生长。

疟疾可以杀死梅毒病菌

每年至少有300万人死于疟疾,许多人必须远离家乡,才能避免传播感染这种蚊虫叮咬的疾病。但在20世纪20年代,一个医生发现疟疾具有奇特的副作用――杀死梅毒病菌。疟疾引起的发烧症状可以使身体保持高温,杀死体内梅毒病菌。

蜗牛黏液治疗咳嗽

精神病的治疗佳方法范文1篇6

【关键词】肥胖症/中西医结合疗法辨证论治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063-0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精神分裂症见于不同人群,Ajablensky(2000)指出: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为1.4‰―4.6‰,发病率为0.16‰―0.43‰。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目前多采用西药奥氮平、利培酮、氯丙嗪、氯氮平、五氟利多等进行治疗。其优点是见效快,服药后很快就能使患者平静下来。缺点是副作用大,患者需要长期服药,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增加,可能的原因包括药物对糖、脂肪和水盐代谢的影响,药物的镇静效果及精神症状继发的食欲亢进和运动不足[1],也有报道认为药物可引起高催乳素症,改变了性腺-肾上腺-类固醇激素的平衡及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致集体内分泌代谢失调而导致肥胖[2]。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体重增加的机制尚不十分明了,给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于是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将注意力放在了中医药治疗上。

笔者于2009年8月―2010年6月,根据中医辨证理论,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3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到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共68例,均为我院精神科门诊和住院病例。符合:1.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按照2000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亚洲成年人BMI正常范围为18.5~22.9;≥23为超重;23~24.9为肥胖前期;25~29.9为Ⅰ度肥胖;≥30为Ⅱ度肥胖。3.无肥胖家族史,服药前无明显肥胖,体重指数(BMI)0.05)。两组用药情况比较:两组在使用AP种类方面,均以单一用药,治疗组使用利培酮18例,奥氮平8例,氯氮平4例,氯丙嗪2例,舒必利2例,奋乃静1例。对照组分别为16例、6例、3例、3例、3例、2例。两组用药剂量(均折为利培酮量),其中治疗组(4.5±1.5)mg/天;对照组(4.5±1.5)mg/天。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治疗方法两组均维持原服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和剂量不变,同时均给予饮食调整、健康教育和行为运动疗法。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辨证施治内服汤药制剂,一天2次,1次100ml,连服8周。

3辨证治疗脾虚湿阻型:证见体肥臃肿,倦卧少动,胸闷气短,面色浮肿无华或萎黄,体虚无力,痰多白色,食少便溏。腹胀饱满,胃纳欠佳。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治宜健脾益气,化痰除湿。药用:茯苓20g,肉桂10g,黄芪24g,白术10g苍术10g,泽泻10g,荷叶10g,番泻叶6g,法半夏9g,大腹皮12g,枳实12g,砂仁6g,山楂30g。

脾肾阳虚型:证见形体肥胖,疲倦乏力,腰背酸痛,头晕气短,情感淡漠,寡言少动,思维疲乏或片段断妄想,记忆力减退。面色无华或萎黄,体虚无力,畏寒肢冷,食少便溏或数日不便,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治宜益气温阳补肾。药用: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0g,淫羊藿12g,泽泻10g,,丹皮12g,,川牛膝12g,,肉桂9g,,制附子6g,,干姜5g。

胃肠实热型:证见肥胖多食易饥,胃脘滞闷,口干舌燥,易怒,大便干结硬,小便少赤涉,舌红苔黄厚干燥,脉数大,或滑数有力。治宜泻热通腑,渗湿化浊。药用:栀子10g,,滑石10g,厚朴10g,,白术9g,,黄芩10g,,薄荷6g,大黄6g,荷叶5g,,槟榔10g,白寇仁10g,杏仁10g,芒硝10g。

以上各型均为每日1剂,浓煎为200ml,早晚分2次服。

对照组:维持原抗精神病药治疗。两组都在原抗精神病药剂量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全程8周的治疗。治疗在健康状态下进行,避免高脂、高糖及高盐饮食,避免特意节食或运动。

4疗效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单纯性肥胖症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3]。临床痊愈:体重下降并达到标准体重范围内,BMI接近23,有关症状消失;显效:体重下降5kg以上,BMI下降≥4,有关症状基本消失;有效:5kg>体重下降>2kg,4>BMI下降≥2,有关症状减轻;无效:体重无变化或下降不足2kg,BMI下降未达到2,相关症状未减轻。

5治疗结果治疗组35例,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显效率31.43%,总有效率82.86%;对照组33例,显效2例,有效10例,无效21例,显效率6.06%,总有效率36.3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6典型病例患者,女,28岁,身高158cm,患精神分裂症4年,自2006年8月开始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一直服用利培酮治疗,精神症状渐好转,维持用量4mg/日,但体重持续增加,2010年3月体重72kg,BMI28.84,症见体肥臃肿,倦卧少动,面色浮肿无华或萎黄,体虚无力,痰多白色,腹胀饱满,胃纳欠佳。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辨证为脾虚湿阻型,给予茯苓20g,肉桂10g,黄芪24g,白术10g苍术10g,泽泻10g,荷叶10g,番泻叶6g,法半夏9g,大腹皮12g,枳实12g,砂仁6g,山楂30g。每日2次,连续服用8周。8周后体重61kg,BMI24.44,其精神功能正常无变化,未见有不良反应。

7讨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增加,部分病人可以出现肥胖,药源性肥胖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药物加以控制。单纯开展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治疗其效果也不理想。

中医认为,长期服药抗精神病药物损伤脾胃,药物镇静病人久卧伤气,气血生化无源,痰湿内阻证,而出现分肥胖;其本在脾,其标在痰湿,其性多虚实夹杂[3]。其病机演变多是脾虚失运,痰湿内滞,或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导致水谷精微失运,转为痰浊膏脂,阻滞气血,形体渐丰,日久导致脾肾两虚,形体肥胖。故此脾气健运,痰湿得以祛除,气血生化有源而达到减肥的目的,且不会恶化病情,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刘铁榜.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28(1):31.

精神病的治疗佳方法范文篇7

【关键词】齐拉西酮;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91-02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显著,且患者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临床上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舒必利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治疗预后较差。近年来,齐拉西酮在首发精神分裂症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1]。为了探讨齐拉西酮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为(21~58)岁,平均年龄为(35.7±3.1)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护治疗时间为(3.1月-1.9)年,平均病程为(4.2±1.1)月;对照组有40例,男27例,女13例,患者年龄为(20~61)岁,平均年龄为(37.4±1.3)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3.2月-1.8)年,平均病程为(4.4±1.6)月。患者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方法如下:患者起始剂量为(0.4~1.2)g舒必利(海南中化联合制药工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173),1周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增加药物剂量为2.0g,连续使用6周(1个疗程)。

实验组采用齐拉西酮治疗,方法如下:患者初始剂量为20mg/d齐拉西酮(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生产批号为121106),每天2次,患者适应7-10天后增加药物剂量至60-160mg/d,连续使用6周(1个疗程)[2]。

1.3统计学方法

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6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方差)表示,P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5%对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有效率为85%)(P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例数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满意率(%)

实验组4035(87.5)3(7.5)2(5)38(95)38(95)

对照组4027(67.5)7(17.5)6(15)34(85)26(65)

/12.314.39

P值/

注:R实验组=0.3092,R对照组=0.9309,实验组置信区间在(0.119,0.5201);对照组置信区间在(0.3384,0.9432);U=4.993>U0.01/2,故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周临床症状比较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四周

实验组4042.8±5.931.3±5.122.7±5.2

对照组4041.8±6.535.1±6.231.2±5.3

t/1.0324.3225.49

P值/>0.05

本次研究中,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评分为(31.3±5.1)分治疗四周临床症状评分为(22.7±5.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以精神、情感以及行为异常为主,对患者生活治疗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于精神分裂机制并不完全知晓,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多的是由于性格以及某一事件等刺激造成,患者发病后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目前,临床上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舒必利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治疗预后较差。近年来,齐拉西酮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5%对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显著高于对照组(疗效有效率为85%)(P

综上所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齐拉西酮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海燕,于文斗.80例女性首发精神障碍使用阿立哌唑治疗1年随访[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9):1074-1075.

精神病的治疗佳方法范文篇8

【关键词】神经症;强迫症;社交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专家咨询法;Delphi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9.7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11)004-0273-06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1.04.009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4):273-278.)

Optimizationforthetreatmentofneurosis:ADelphiconsensusstudy

LUOXiao-Min,HUANGYue-Qin,WANGXiang-Qun,LIUZhao-Rui,TANGNi

PekingUniversityInstituteofMentalHealth,KeyLaboratoryofMentalHealth,MinistryofHealth(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191,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HUANGYue-Qin,huangyq@bjmu.省略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optimaltherapiesofdifferenttypesofneurosis.Methods:Literaturemethodwasusedforscreeningalltheeffectivemedicalandpsychologicaltreatmentforneurosis,thentheDelphimethodwasusedand20psychiatricspecialistsfrom20third-levelpsychiatrichospitalswereselectedtotakepartinthetworoundsofexpertconsultation,atlasttheoptimaltherapiesofdifferenttypesofneurosiswereselected.Results:Theoptimaltreatmentofneurosiswereasfollows: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wasparoxetinepluscognitivebehaviortherapy,socialanxietydisorderwasparoxetinepluscomprehensivepsychologicaltherapyandparoxetinepluscognitivebehaviortherapy,panicdisorderwasfortheSSRI(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andbenzodiazepineplus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andparoxetinepluscognitivebehaviortherapy,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wasparoxetinepluscognitivebehaviortherapyandparoxetinepluscognitivebehaviortherapy.Conclusion:Theoptimaltherapiesoffourtypesofneurosis,including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socialanxietydisorder,panicdisorder,and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aresuccessfullyselectedbyusingtheDelphistudy.

【Keywords】neurosis;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socialanxietydisorder;panicdisorder;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treatment;Delphimethod

(ChinMentHealthJ,2011,25(4):273-278.)

神经症是一组患病率高的非精神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其中强迫症的疾病负担已居疾病负担的前十位[1]。

我国精神病专科医院对神经症的治疗水平参差不齐,可能延误神经症患者诊治,浪费医疗资源,使之成为较大的疾病负担[2-5]。因此,急需优化神经症已有明确疗效的药物和心理治疗方案,建立标准化神经症治疗指南和早期干预模式,提高疗效,达到降低国家经济负担,促进人群精神健康的目的。

为此,本研究采用专家咨询法,又称特尔菲法(Delphi法),调查了精神科临床专家对神经症的已有明确疗效的药物和心理治疗方案的治疗经验,以期探讨不同类型神经症治疗的最优治疗方案,为神经症规范化治疗和相关研究提供临床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根据我国医院的分级标准可以看出三级医院反映的是我国最先进、更权威的治疗技术,且其医疗服务覆盖面最广,故本研究选择我国三级医院日常从事精神科临床治疗工作的副高及以上职称的精神卫生学临床专家(非专职心理师、老年、儿童精神病治疗师)。此次咨询的专家人数共计20人。

1.2方法

1.2.1问卷设计

本研究纳入4种常见神经症: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社交焦虑障碍(socialanxietydisorder,SAD)、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PD)和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GAD)。首先,采用文献法对这4种神经症目前已有明确疗效的全部药物和心理治疗进行回顾,第1轮问卷将初步筛选出的治疗方案分为2级进行设计:第1级条目为治疗方案名,例如:单纯药物治疗。其中强迫症4个治疗方案,社交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均为3个治疗方案;第2级条目为单个治疗名,例如:氯丙咪嗪。其中强迫症47个治疗名、社交焦虑障碍23个治疗名、惊恐障碍39个治疗名、广泛性焦虑障碍44个治疗名。

问卷包括了对每个治疗方案、治疗措施的推荐程度的判断;还包括专家对各治疗方案和治疗名的熟悉程度、判断依据以及专家的基本情况,如年龄、职务职称、专业及从事工作年限等内容。此外问卷中设置了开放性的问题,以便专家对课题和备选指标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第2轮咨询问卷是在汇总第1轮咨询的分析结果及专家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后形成的,条目为每个疾病具体的治疗名,例如:强迫症使用氯丙咪嗪联合行为疗法。其中强迫症27个治疗名、社交焦虑障碍19个治疗名、惊恐障碍5个治疗名、广泛性焦虑障碍13个治疗名。其他评价内容与第1轮问卷一致。

1.2.2赋值依据

在调查表中,推荐程度赋值:首选推荐(5分),比较推荐(4分),一般推荐(3分),不太推荐(2分),不推荐(1分)。考虑到每位专家对不同问题的权威程度不同,需了解专家对每个指标的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熟悉程度分为6个等级:很熟悉,熟悉,比较熟悉,一般熟悉,不太熟悉,不熟悉。判断依据按常规分为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国内外同行的了解,直觉4类。

1.2.3专家咨询法调查步骤

在2008年全国精神病学学术重庆年会会场发放第1轮专家咨询问卷,由20名专家本人填写,并现场回收。根据第1轮专家咨询的结果,形成第2轮专家咨询问卷。1个月后,采用信函的方式,将第2轮专家咨询问卷、填表说明及贴好邮票的回执信封一起寄给专家,由专家本人填写,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寄回。

1.2.4统计分析和指标

使用Epidata3.0进行平行双录入,使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对专家进行评价,如专家的基本情况、专家的积极性、专家的权威程度等;随后,采用众数、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变异系数、满分率及专家协调程度系数等统计指标进行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的分析。

2结果

2.1专家一般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本研究两轮咨询的专家为同一批人,人数均为20人,专家所在地域覆盖面广,具体为华北地区7人(35%),华东地区4人(20%),东北地区3人(15%),西北和西南地区各2人(10%),华南和华中地区各1人(5%),华中地区1人(5%)。除1位专家是副高级职称以外其余专家均为正高级以上职称,平均精神科临床工作年限为(27.6±8.1)年,详见表1。

2.2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性

两轮专家咨询表回收率均为100.0%。两轮咨询专家的平均权威系数分别为0.70和0.73。

2.3专家协调程度

各评价指标的变异系数详见表2。本研究两轮调查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是0.422和0.476。

2.4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第2轮专家咨询的每种治疗推荐程度的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的统计结果见表2~表5。结果显示,众数、算数平均数和满分率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专家推荐程度OCD满分比≥50%的治疗方案是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SAD满分比≥50%的治疗方案是帕罗西汀联合综合性心理治疗和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PD满分比≥50%的治疗方案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苯二氮艹卓类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和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GAD满分比≥50%的治疗方案是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和SSRI类+苯二氮艹卓类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这7种治疗的变异系数均在0.25以下,且专家推荐程度的众数均为5。

3讨论

近年来神经症开始逐渐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治疗方面,既往多采用单纯药物疗法或单纯心理治疗,国内外关于神经症治疗方案的研究很多,但都是针对单个神经症且或单独某种治疗方法[6-7],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于临床治疗方案效果的评价,一般多采用临床试验等定量研究的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专家咨询法是专家会议预测法的一种发展,它突破了传统的数量分析限制,可获得其他任何经验预测方法难以获得的明确结果,从而能将专家们的看法在没有倾向性的情况下集中起来,达到克服其中少数专家主观片面地看问题的弱点,此方法还具有比较扎实的定量依据,常用于历史数据不足或制约因素很复杂的预测领域中[8-10]。本研究首次在精神医学领域采用定性研究的专家咨询法优化神经症已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案,方法简便易行,对筛选临床治疗方案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选择专家是专家咨询法成败的关键。本研究纳入的专家均为我国三级医院的副高及其以上级别的临床医生,日常从事精神科临床治疗工作均在15年以上,最长的已经有50年工作经验,且两轮专家平均权威系数均在0.70及其以上。一般要求专家权威程度大于或等于0.70[11],说明专家在此领域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据文献[12]报导专家咨询法专家函询表回收率达到50%是可以用来分析和报告的起始比例,60%以上的回收率是好的。本研究两轮专家咨询表回收率均达到100.0%,说明专家积极性非常好。有44个治疗方案的变异系数≥0.25,说明专家对这些治疗的评价存在较大分歧,协调程度不高,有20个治疗方案的变异系数在0.25以下,说明专家对这些治疗的评价比较一致。协调系数表示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协调系数W在0~1之间,协调系数越大表示协调程度越好,国内几项大型专家咨询法在卫生系统的应用研究显示,经过2~3轮咨询协调后,如果误差控制较好,协调系数一般在0.5的范围内波动[13]。本研究两轮专家咨询协调系数分别为0.422和0.476,说明专家意见协调性好,预测结果可取。综上所述,在此基础上得到的研究结果是科学的、可靠的。

通过两轮筛选,成功选出了4种神经症的最优治疗方案:强迫症的最佳治疗方案是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最佳治疗方案是帕罗西汀联合综合性心理治疗和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惊恐障碍的最佳治疗方案是SSRI类+苯二氮艹卓类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和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最佳治疗方案是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和SSRI类+苯二氮艹卓类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本研究在国内精神障碍治疗研究中首次采用特尔菲法调查,为优化神经症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定性研究的方法学和临床治疗的专家意见。

4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因为经费和时间限制,选择的是参加2008年全国精神病学学术重庆年会的精神科专家,专家地域和医院的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考虑扩大样本量,选择更有代表性的专家来进行调查。

参考文献

[1]MurrayCJ,LopezAD.TheGlobalBurdenofDisease:acomprehensiveassessmentofmortalityanddisabilityfromdiseases,injuriesandriskfactorsin1990andprojectedto2022:GlobalBurdenofDiseaseandInjurySeries.vol.I[M].Cambridge,MA:HarvardSchoolofPublicHealth,1996:16-23.

[2]高哲石.神经症的临床分类及其药物治疗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09,3(10):625-631.

[3]李晓丽,毛家亮,韦彩雯,等.抗抑郁药物治疗心脏神经症效果评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9):1134-1136.

[4]童建明.神经症的药物治疗[J].精神医学杂志,2007,20(2):125-128.

[5]崔浩,姚黄.黛力新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临床效果[J].中原医刊.2007,34(17):80.

[6]周云.黛力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5):544-545.

[7]郭克锋,郭珊,杨文清,等.焦虑性神经症的心理与药物治疗[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5):462-464.

[8]李俊漪,白玫,刘华平,等.Delphi法在护理岗位任务分析及人才需求预测研究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6):35-37.

[9]梁智,袁建平,孙宁生.卫生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3,20(3):97-104.

[10]梁裕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165-166.

[11]李俊勇,刘民,周丽.医学科研项目全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5,18(1):34-37.

[12]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李银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112-114.

精神病的治疗佳方法范文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前期;影响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较为常见的精神科疾病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精神科疾病,其发病主要表现为思维、感知、情感、认知及意识行为等多方面与精神活动不协调[1]。其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同时也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前干预极其重要。临床上讨论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期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干预影响因素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笔者收集我院精神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入诊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予以常规治疗,分析其治疗前期的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以便给临床上治疗此病提供相关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收集我院精神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的12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其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共121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64例,年龄20~51岁,平均年龄(39.7±10.2)岁,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的患者67例,无家族史的患者54例;所有患者病程平均(13±3.9)月;所有患者士学历12例,硕士学历34例,本科学历54例,高中学历11例,初中学历6例,小学学历4例。所有患者参与试验研究之前均未接受过系统的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无脑外伤、脑出血等重大的躯体方面的疾病。

1.2方法在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1年内进行随访,请心理测量专业人士应用一系列的专业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病情预后评估。其中包括:(1)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并记录;(2)阴性和阳性症状的评定量表(PANSS);(3)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4)社会支持度的评定量表;(5)大体功能的评定量表(GAS)等等。记录患者出院后1年内随访其病情预后的结果以GAS评分≥61分表示预后良好,患者病情恢复佳;≤60分为预后不良,患者病情预后差,甚至复发等情况。本组所有患者1年内随访次数及方式均无明显差异,且均保证得到随访。

1.3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可能影响患者病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当P

2结果

2.1患者治疗后1年随访的结果显示:GAS评分≥70分者45例,占37.2%,患者病情预后良好,无复发,社会功能恢复良好;评分在61~69范围内的患者38例,占31.4%,患者预后较好但是在某些社会功能方面还存在轻度症状;评分50~60分者17例,占14%,患者预后不佳,病情反复,症状仍然存在,社会功能尚存在较多障碍;评分≤50分者21例,占17.4%,患者病情恢复较差,社会功能活动困难。

2.2将研究因素与随访结果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出生胎次及入院时的主要临床行为和患者的思维形式障碍等情况与随访结果中影响因素无明显关联。但是与患者的家族史、临床诊断分型、住院期间的服药情况、家庭背景及社会支持度、患者发病形式及受教育水平等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前期影响预后有关。如下表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容易复发,其复发诱因复杂,较为常见的是患者由于家庭或自身原因等不能坚持服药、缺少社会和家庭关怀、患者的家族遗传精神分裂症病史等[2]。笔者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的12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前期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出生胎次及入院时的主要临床行为和患者的思维形式障碍等情况与随访结果中影响因素无明显关联。但是与患者的家族史、临床诊断分型、住院期间的服药情况、家庭背景及社会支持度、患者发病形式及受教育水平等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前期影响预后有关。

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作之前绝大多数已经有一段时期的非特异性、非精神病性的前驱症状,此症状可持续一段时间。此时若进行干预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疾病对自身及社会的危害[3]。根据本组试验结果显示,其中患者的起病方式及受教育水平是不可干预的因素。患者发病前的教育水平及其职业性质等能够反映患者的教育程度及患者通过知识所获得的技能水平等。教育程度高,患者接受能力及理解能力较强,相对于教育程度低者,患者能更加快捷有效的获取知识,其自制力、修养及心理素质等相对而言较强。而患者本身的性格特征也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4]。患者住院期间的用药情况及社会家庭支持度等是可干预因素[5]。目前,有部分社会及家庭成员等对精神分裂症的理解还停留在字面含义,俗称“疯病”,一旦发生此疾病将危害他人或社会,且不可治愈,导致社会及家庭对此疾病的支持远远不够,因此对社会及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支持,结合医疗及心理指导等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战胜疾病[6]。临床上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消除或减少其对疾病的恐惧及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同时指导患者家属用药原则,嘱患者家属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更好的履行家庭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期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可适当的干预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郝伟,等.精神病学,第6版[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6):89.

[2]张亚林.高级精神病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345

[3]DeQuardoJR.Pharmacologictreatmentoffirst-episodeschizophrenia:earlyinterventioniskeytooutcome[J].JClinPsychiatry,2008,59(Suppl19):9-17.

[4]翟金国,赵靖平,陈晋东,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负担研究.上海精神医学,2006,18(4):233-235.

精神病的治疗佳方法范文篇10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疗效;换药治疗

clinicalobservationsofOlanzapinereplacementintreatment60paotientswithschizophrenia

HUANGChao-hong,LUOCheng,YANGJun-wei.YunnanMentalHospital,Kunming,YunnanProvince,65022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andsafetyofOlanzapinetreatmentofschizophrenia.MethodsThe60SchizophrenicpatientsshouldaccordwiththediagnosisofCCMD-3andwiththeothermedicationexcludedOlanzapinefor30days.Furthermore,thepatientsshouldhavenoseveresideeffectsandnotgoodeffectneedingreplacement.Sothepatients’medicationwasreplacedbyOlanzapine5~30mg/dayfor8weeks.AndthenthepatientswereassessedwithPANSS,TESSandlabortests.ResultsAmongthe60patients,almostrecoveryincluded14cases(23.33%),notablyimprovementwas22cases(36.67%),improvementwas15cases(25.00%),inefficacywas9cases(15.00%),andthetotalefficacyratewas85.00%.Thesideeffectincluded1caseoftinytremor,6casesfdaysleeping,2casesofdrymouth,and1caseofsnuffleand1caseoftinynausea,whichwerenotdealtwith.Whenthedosageexceeded20mg/day,1caseofakathisia,5casesofsinustachycardiaappearedandallthesymptomswerealleviatedbyusingpropanolol.After4weeks,24caseappearedweightgaining(40%),varyingfrom2to7kilograms.ConclusionsOlanzapineisgoodforpositive,negativeandgeneralpsychoticsyndromes.Thecommonsideeffectsarecholinergiceffects,lethargyandweightgainingandsoon.Olanzapineisgoodforreplacementtoothers,andhasgoodsafetyandcompliance.

【Keywords】Schizophrenia;Antipsychotic;Olanzapine;Efficacy;Replacement

作者单位:650224云南省精神病医院

奥氮平(欧兰宁)是一种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化学结构属噻嗯苯二氮卓类衍生物,药理作用与氯氮平相似。奥氮平对多巴胺、5-羟色胺、组胺H1、肾上腺素能和毒蕈碱受体均有较强的亲和力。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奥氮平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重性精神病,本研究旨在研究奥氮平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上的疗效,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本院中西医结合科(男患者为主)和妇女儿童科(女患者为主)2008年3月1日至2009年4月1日60例住院患者,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躯体状况不限。入组同时符合以下两条件:①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②已经连续使用30d以上其他药物,疗效不佳或有严重副反应不能耐受需要换药治疗者。

1.2排除标准①正使用氯氮平或MECT治疗者;②对奥氮平过敏者;③有明显自伤、伤人、自杀危险而无专人陪护者;④极度兴奋躁动者及近1个月内使用过长效抗精神病药物者。

1.3原有药物治疗情况使用氯丙嗪12例,奋乃静7例,氟哌丁醇5例,利培酮21例,阿立哌唑7例,奎硫平5例,其他药物13例。其中抗精神病单一药物19例,二药联合34例,多种药物联合治疗7例。

1.4投药方法采取可变剂量法给药,换药前停药抗精神病药间歇2d。奥氮平(欧兰宁,江苏豪森制药有限公司)口服,起始剂量为5~10mg/d,治疗剂量范围为5~30mg/d,疗程4周。根据病情需要,原有联合抗抑郁、心境稳定、抗焦虑等药物维持不变,不联合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

1.5评定工具临床疗效评定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PANSS)。临床疗效指标以PANSS减分率评定,分4级,减分率为75%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

1.6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和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变化,运用配对t检验(采用SPSS13.0软件包),副反应按出现的例数进行统计。

2结果

2.1一般资料60例中,男32例(53%),女28例(47%)。年龄为(32.8±28.2)岁(13~61岁),病程为(4.78±6.4)年,本次发作时间为(108.2±180.7)d,发作次数为(2.84±1.24)次。

2.2疗效从治疗后3周PANSS总分减分率显著降低(P<0.01),其中痊愈14例(23.33%),显著进步22例(36.67%),好转15例(25.00%),无效9例(15.00%),总有效率85.00%。从PANSS总分变化分析:经奥氮平治疗后,PANSS总分随时间延长分值逐渐减少,治疗2,4,8周末与治疗前分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换用奥氮平后PANSS减分情况(x±s)

PANSS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3周治疗4周治疗8周

阳性症状24.3±6.320.2±7.0*18.3±6.2#15.5±6.7#13.4±6.112.8±6.7

阴性症状22.5±6.220.8±6.320.0±5.918.7±6.2#18.1±5.915.7±7.2

一般精神病症状42.8±5.636.3±6.8*#28.7±6.2*26.5±7.821.0±8.3*19.6±6.4

总分89.6±15.175.3±12.2*#66.6±11.7*#55.7±11.5*47.3±10.1*40.8±11.2

注:与上一评定时间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1

2.3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轻微震颤1例,白天思睡6例,口干2例,鼻塞1例,轻微恶心1例,均未处理。在用量超过20mg/d时出现静坐不能3例、窦性心碳过速5例经普奈洛尔处理症状减轻。4周后体质量增加24例(40%),体质量增加2~7kg不等。治疗4周内在原有基础上肝酶谱异常新增1例,减少3例,新增病例体质量上升7kg,检查为中度脂肪肝,家族内有多人肥胖者,4周后加用二甲双胍药物治疗体质量未再有上升。血脂升高9例,5例为单纯高甘油三酯,加用非诺贝特药物2周后均不同程度下降,4例为混合型高血脂症,加用辛法他汀药物2周后均未再上升,但效果不如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

3讨论

精神科临床中因为诊断、疗效或不良反应等问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治疗调整是很常见的事情,换药的意义多数都是患者或医生认为前一种药物疗效不满意或有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国内外的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奥氮平在以疗效确切安全系数高而被精神医学界认同,特点是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情感症状及认知功能障碍均有效,椎体外系、催乳素分泌的影响相对较弱,心血管不良反应不明显,粒细胞缺乏的病例报道罕见[2],在我国逐步成为常用药物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由于经济承受原因,在我国西部地区一般情况下还不作为首选药物,常常用于经济能力较佳的患者,或作为疗效较好的备用替换药物。

本研究是针对第一种抗精神病药物疗效不好或有严重反应者进行换药试验,存在两大用药前提。一是患者2个月来使用其他药物疗效不好,从医患两方面找原因,可能这些患者的药物耐受性较强,原有药物剂量增加,导致药物副反应增加而不能耐受,疗效不佳;另一方面是这些患者本身已经存在药物反应而换药,药物反应因停用原有药物原因消失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些药物反应可能影响奥氮平的疗效。结果同样显示,奥氮平所致锥体外系反应、胆碱能作用、镇静作用较少且轻微。奥氮平治疗早期可引起体质量增加和血脂代谢是用药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患者需要对症处理。体质量增加和血脂代谢可能与在治疗过程中环境或其他共有因素相关,也存在遗传倾向,社交和运动量减少、睡眠过多、住院过程中统一的饮食结构使能量相对过剩、遗传等一系列问题均导致热量使用不平衡引起肥胖[3]。

总体而言,本研究结果与既往国内外报道相符[4-8],结果显示曾经使用过其他药物,由于疗效不佳或严重副反应不能耐受者,换用奥氮平后,对精神分裂症各种症状及症状群均有良好疗效,副反应相对安全可控,具有疗效肯定、起效快、副反应少、安全性高、服用方便及依从性好等特点。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75.

[2]沈渔.精神病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81.

[3]罗诚,杨俊伟,任继平.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影响对照研究.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6):401.

[4]BeasleyCMJr,TollefsonGD,TranPV.Efficacyofolanzapine,anoverviewofpivotalofclinicaltrials.JClinPsychiatry,1997,58(Suppl10):7.

[5]BeasleyCMJr,TollefsonGD,TranPV.Safetyofolanzapine.JClinPsychiatry,1997,58(Suppl10):13.

[6]TollefsonGD,BeasleyCMJr,TranPV,etal.Olanrapineversushaloperidolinthetreatmentofschizophreniaandschizoaffectiveandschizophreniformdisorders,resultsofaninternationalcollaborativetrial.AmJPsychiatry,1997,154:457.

精神病的治疗佳方法范文篇11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饮食护理;营养状况;恶性肿瘤

绝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在患病和治疗期间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化疗、放疗及心理、精神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患者食欲不佳甚至饮食摄入障碍,从而导致体重不断减轻,再加上患者活动量较小,致使食欲不振,如此恶性循环降低了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使得病情不断恶化。相关研究证实,应用中西医结合饮食护理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化疗和放疗方法进行治疗,且均表现出面色不自然红色、呕吐、烦躁、厌食等临床表现。其中男患者61例,女患者47例,患者年龄在37~72岁,平均年龄(56.4±3.2)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病程(3.4±0.6)年。其中大肠癌14例,直肠癌15例,肺癌71例,乳腺癌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之中54例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予以比较。

1.2方法对照组54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日常环境护理,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指导,嘱患者合理饮食,遵医嘱用药等。

研究组54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饮食护理,具体护理要点如下:①实施化疗治疗后的中西医饮食护理: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治疗期间会出现以下现象,如乏力出汗、血小板、白细胞低下、恶心呕吐等,鉴于其,必须对患者日常饮食进行调整,要求以开胃健脾的食谱为主,增加可提高患者食欲的菜系,可适当增加红枣、桂圆、甲鱼、瘦肉等食物,以增强患者营养;②实施放疗治疗后的中西医饮食护理:放疗治疗期间,恶性肿瘤患者会表现出以下情况,如咽喉肿痛、舌头发红、口渴、阴虚火旺等,选择饮食时应以人参、羊肉、西瓜等驱寒生津、清淡降火的食物为主;③心理干预:中医理论认为,情志不畅是导致各种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医护人员应该增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帮助其改变不良心理状态,通过向其介绍本院治疗效果良好的病例帮助树立和战胜病魔的决心;嘱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和照顾,使其切实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此外,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饮食,并适当增加营养物质,以增强其治疗期间的舒适感;④合理饮食搭配:中医需要忌口,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发病之后都会表现出饮食不均衡的情况,营养师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热量与蛋白质均衡的个性化饮食方案;在患者进食期间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告诉患者家属尽量与患者一同进餐。按照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及不同饮食喜好调节食物,以提高其食欲。

1.3观察指标分析导致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不佳的原因,对其护理之后体重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进行统计处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处理,体重控制情况应用(%)表示,并使用χ2检验组间比较,若结果显示P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化疗治疗期间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营养摄入不足、体重下降或热量减少的情况。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疾病发生、发展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精神状况及饮食状况不佳等。

2.2对两组患者护理后体重情况进行比较两组患者体重上升比例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体重下降比例及维持正常体重比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恶性肿瘤本身就会导致患者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营养物质流失,疾病变化期间会进一步影响患者食欲,甚至摄食存在一定的难度,致使营养状况不佳。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会引起患者食管、胃部等部位出现炎症,恶心呕吐症状比较强烈,尤其是化疗药物毒性作用的影响,会导致患者消化道黏膜发生溃疡,从而出现厌食、呕吐或者便秘等不良症状。此外,很多恶性肿瘤患者得知病情之后,精神和心理方面的负面因素,会使其食欲不振,再加上部分患者不了解疾病属性,混乱饮食,也会导致营养情况受到影响。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之下,恶性肿瘤患者体重不断下降,营养状况不佳[2-3]。而营养良好对提高患者化疗、放疗治疗配合度、保持充沛精神体力、促使快速康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4]。

中西医结合饮食护理是临床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的全新护理方案,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饮食不佳、营养状况较差等问题,实施针对性、个性化饮食方案,充分补充了患者患病和治疗期间需要的营养需求,且中医、西医相互补充,中医饮食护理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西医饮食护理则会大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心理与生理护理方面的良好配合,提高了患者依从性,也增强了医护人员之间的良好配合[5-6]。

由本组实验结果可知,两组患者体重增加比例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但研究组患者体重下降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维持正常体重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

参考文献:

[1]韩丽,曹丽丽,李芳,等.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分析及中西医结合饮食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20(3):52-53.

[2]黄永平.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消化系统反应的饮食护理[J].医学信息,2015,08(27):145.

[3]王海燕,刘琦.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饮食护理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33):7045.

[4]薛瑞.饮食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5,17(5):154.

精神病的治疗佳方法范文篇12

疗效果存在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阿立哌唑;血药浓度;精神分裂症DOI:10.14163/ki.11-5547/r.2015.32.106

阿立哌唑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药物,属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5-羟色胺系统稳定剂。为提高治疗效果,在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同时,需掌握体内最佳血药浓度,充分发挥药物疗效。本文分析阿立哌唑血药浓度与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关系,以此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的参考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2013年6月~2015年4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经诊断与和中国精神与行为障碍分裂中精神分裂症相关诊断标准相符[1];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1.7±8.9)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病程(1.4±0.9)年。

1.2用药方法采取开放性临床观察法,在试验开始后,每天9:00服用10mg阿立哌唑,7d内增加至15~20mg,14d内增加至20~30mg,分别为早上9:00,晚上18:00,2次/d给药,共6周。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任何药物。

1.3检测方法在患者治疗4、6周末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3ml,离心5min,3000r/min,吸取血清,放至-40℃环境内保存待检。采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阿立哌唑血药浓度,柱温40℃,流动相:甲醇水-四甲基乙二胺-冰醋酸,流速:1ml/min,取1ml血浆样品,添加5μl内标液,碱化,摇匀,添加5ml萃取溶剂正戊烷,一次漩涡振荡提取1min,静置2min,残留液复溶,取20μl注入色谱仪。

1.4观察指标采取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2]减分率评价效果,PANSS减分率越高则疗效越佳。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P

2结果

2.1患者不同阶段血药浓度与PANSS减分率对比1周末:患者血药浓度(142±38)μg/L,药物剂量(12.0±1.8)mg,PANSS减分率(4.51±0.24)%;2周末:血药浓度(278±85)μg/L,药物剂量(16.5±3.1)mg,PANSS减分率(24.35±9.57)%;4周末:血药浓度(335±54)μg/L,药物剂量(20.5±3.6)mg,PANSS减分率(40.2±12.5)%;6周末:血药浓度(462±114)μg/L,药物剂量(25.1±3.6)mg,PANSS减分率(62.3±14.8)%。在治疗1周末,患者血药浓度与PANSS减分率无相关性(P>0.05);在治疗2、4、6周末,血药浓度与PANSS减分率存在正相关性,其中,血药浓度越高,PANSS减分率越高,尤其是治疗4~6周末,血药浓度>335μg/L,其PANSS减分率明显提高(P

2.2不良反应80例患者治疗期间无一例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治疗,6例患者发生轻微不良反应,占7.5%;其中3例静坐不能,2例激越,1例失眠。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目前社会常见精神疾病,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易产生较大的危害性。药物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方式,治疗药物主要是通过对丘脑5-羟色胺的作

用,影响组胺H1、H2受体及多巴胺D2,以此抗精神分裂。临床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药物较多,所具有的药物疗效也不相同。

阿立哌唑是近年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型药物,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具有显著效果。阿立哌唑存在稳定多巴胺和5-羟色胺系统作用,通过对DA能神经系统

的双向调节,显著提高DA递质稳定性,同时拮抗D2、5-羟色胺受体,改善患者阴性症状[3]。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时,临床发现阿立哌唑血药浓度与其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相关性。本次研究中,治疗1周末,患者血药浓度与PANSS减分率无相关性(P>0.05);在治疗2、4、6周末,血药浓度与PANSS减分率存在正相关性,血药浓度越高,PANSS减分率越高,尤其是治疗4周末后,血药浓度>335μg/L,PANSS减分率明显提高(P335μg/L时,其药物浓度>20mg/d,可发挥较为显著治疗效果。而在临床应用时,各患者个体差异性,到达峰值时间不一致。同时药物疗效与药物浓度、病程长短、病情发作次数、患者身体差异等因素密切相关。

阿立哌唑口服吸收快速,血药浓度达到高峰的时间多在3~5h,食物不会对阿立哌唑最高血药浓度产生影响。阿立哌唑存在独特作用机制,期间不良反应较其他抗精神药物不良

反应低,在口服后可降低锥体外系反应,安全性较高。研究中,治疗期间无一例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治疗,6例患者发生轻微不良反应。说明阿立哌唑不良反应较为轻微,多给予对症处理后可适当缓解。

综上所述,阿立哌唑血药浓度与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相关性,血药浓度>335μg/L时,可维持显著效果,但需临床进一步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