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噪声污染及危害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4-04-25 手机浏览

噪声污染及危害范文

关键词:环境科学;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人体健康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基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在人类对其不断的探索中得到发展、完善。正如早期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记数的需要而产生了数学,由于天空中的星斗与农作物的收获及河水的泛滥之间的规律而产生了天文学一样,环境科学便是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后,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在其带给人类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负作用,这种负作用甚至危害到人类生存的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环境科学与人类息息相关,其任务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制定各项环境标准,为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提供依据。环境如果受到了污染,就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这里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分为两类,即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水、土壤等。次生环境是指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群聚居等对自然所施加的额外影响,引起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变。[1]其中次生环境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也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客体。环境污染就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原生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这种危害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噪声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来说明环境科学的意义。

一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合物。就干净清洁的空气而言,按其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78.08%,氧气占20.94%,氩气占0.93%,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体积微乎其微。各种自然的变化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例如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会产生有害气体及其他微尘颗粒,但这种变化是局部的、短暂的。而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向大气中排放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变化。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的健康及动植物的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时,我们就说大气受到了污染。

(一)污染源。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交通运输。

(二)污染物。颗粒物,SO、SO

2、CO、NO、NO

2、氟气体、含氯气体等。

(三)危害,谈到大气污染的危害,先举两个具体的例子:1952年12月伦敦发生的光化学烟雾,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多人,其中45岁以上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为平时2倍。被称为“世界八大公害”和“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之一的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

5、1970年,前者使400多人呼吸衰竭而死,后者致全市3/4的人患病。下面是大气中污染物对人体的具体危害:

颗粒物:直径小于0.015μm最容易进入人体肺部组织,称为“可吸入因子”,在肺部沉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病变,导致肺心病、心血管疾病。另外微粒物多是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可吸附多种污染物如硝酸盐、硫酸盐、金属等,引起肺癌等多种疾病。

SO2:SO2易形成酸雾、酸雨。当空气中的SO2浓度达到15mg/m3时,呼吸道受到刺激,达到20mg/m3时,使人眼睛流泪,咳嗽;当达到100mg/m3时,可致人死亡。

CO:阻碍氧气的传输,使人体缺氧。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记忆等机能障碍,严重者会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

N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后生成亚硝酸血红蛋白和亚硝酸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

NO2: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当空气中N02的浓度达100mg/m3时可致人死亡。

二、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水是人体的基本成分,占人体比重的70%,人体的水5—13天更新一次,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水源,降低了水质,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使用价值,称之为水污染。[3]世界卫生组织报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不洁饮水为人类健康十大威胁之一。据统计。淡水占全球水总储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的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0.34%。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将水危机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危机之

(一)污染源。污水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污染主要是有机物,一般为蛋白质、糖类等杂质,微生物如沙门氏菌、肠道病毒、志赫氏菌等以及水厂净水工业中加入消毒剂而生成毒副产品DPs如氯仿、四氯化碳等。工业废水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铅、砷、氟、氰化物、氯仿等。

(二)危害

铅:损害神经系统,妨碍儿童发育,引起胎儿畸形。人的耐受量每周为3mg。

砷:饮水中砷含量过高,长期饮用引起皮肤癌发病率增高。

汞:有剧毒,长期作用可形成慢性中毒,损害神经系统。

氟:引起骨骼变形、发脆,损害肾脏肌能,引起关节疼痛,出现氟骨症。

氰化物:导致脑组织受损,呼吸中枢麻痹,严重者中毒致死。

四氯化碳:致癌性、损害肝和肾。

氯仿:具有潜在致癌的危险性。急性毒性为肝和肾的损伤和破坏,包括坏死与硬化。

总大肠菌群:包括沙门氏菌、志赞氏菌、肠道病毒等均可以水为媒介引起肠道传染病。

三、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噪声污染是发声体作不规则的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从生理学角度讲,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即不需要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一)污染源

交通噪声:机动车辆、船舶、飞机所发出的噪声;工业噪声:工厂生产机器运转所发出的噪声;建筑噪声:建筑机械工作时发出的噪声;社会噪声:包括人们社会活动、家用电器、音响设各所发声音。新晨

(二)危害

损伤听力:根据损伤程度分为,听觉疲劳,是暂时性、可恢复的,短时间处于强噪声环境中会感到双耳难受、头痛,但回到安静环境后很快就能恢复:噪声性耳聋,长期处于强噪声环境下听觉疲劳得不到及时恢复,耳内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爆震性耳聋,突然暴露于及其强烈的噪声中,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螺旋器从基底急性剥离,使人永久丧失听力。

损害视力:噪声作用于听觉器官,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波及视觉器官,造成视力减弱,使视觉、视野发生异常。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处于高噪声的人比正常环境下的人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发病率高2—3倍。地区噪声每上升1分贝,高血压发病率上升3%。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婴幼儿来说,噪音危害尤其明显。经常处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不仅听力受到损伤,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环境污染除了上述三种外,还有与人体健康较为密切相关的放射性污染、电磁波污染等。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一一陈述了。

参考文献:

[1]王俊主,化学污染物与生态效应[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噪声污染及危害范文

关键词:噪声;噪声污染;噪声污染控制

1噪声及噪声污染

1.1噪声

噪声定义为人们不需要的声音,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首先从噪声的特性来看,它是一种声音强弱和频率变化无一定规律的声音。其次,从对人的生理危害和心理影响来看,凡是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伤害作用的声音以及会干扰或妨碍人的正常活动(包括学习、工作、谈话、通信、信息和娱乐等活动)的声音均可认为是噪声。

1.2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污染不同。特点是:

(1)噪声污染是局部的,多发性的,除飞机噪声等特殊情况外,一般从声源到受害者的距离很近,不会影响很大的区域。以汽车噪声污染来看,是以城市街道和公路干线两侧最为严重。噪声严重的工厂也可影响到数百米以外的居民区,尤其是在夏季的晚上。(2)噪声污染是物理性污染,没有污染物,也没有后效作用,即噪声不会残留在环境中。一旦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也消失。(3)与其他污染相比,噪声的再利用问题很难解决。

2环境噪声的来源

2.1交通噪声

交通噪声是汽车、拖拉机、摩托车、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在行驶中产生的,对环境冲击最强。城市噪声中约有2/3以上由交通运输产生,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的发展,噪声已经引起各方面关注。城市交通噪声产生的原因除了机动车本身构造上的问题外,道路宽度、道路坡度、道路质量、车速车种、交通量等都是产生噪声的因素。

2.2工业噪声

工业噪声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使用固定的生产设备或辅助设备所产生的噪声污染,不仅直接对生产工人带来危害,对附近居民影响也很大。据普查结果,我国有些工厂的生产噪声都在90dB(A)左右,有的超过了100dB(A)。如空压机(115)dB(A)、印刷机(97)dB(A)、纺织机(105)dB(A)、电锯(100)dB(A)锻压、铆接等。我国约有20%的工人暴露在听觉受损的强噪音中,有近亿人受到噪声的严重干扰。

2.3建筑施工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各种建筑机械工作时产生的噪声。特点是:噪声是临时性的、间歇性的。但在居民区施工,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损害很大。如打桩机、空压机等大型建筑设备在运转时噪声均高达(100)dB(A)以上。

2.4社会生活噪声

社会活动噪声主要由商业、娱乐歌舞厅、体育及庆祝活动等产生、家庭电器、繁华街道人群喧哗声等是影响城市声环境最广泛的噪声来源。根据环境监测,我国有2/3的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

3噪声污染的危害

3.1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噪声直接的生理效应是噪声引起听觉疲劳直至耳聋。在噪声长期作用下,听觉器官的听觉灵敏度显著降低,称作“听觉疲劳”,经过休息可以恢复。如果加重将导致听力损失,分为轻度耳聋、中度耳聋直至完全丧失听力。如果人耳突然暴露在高强度噪声(140-160)下,会引起鼓膜破裂,双耳可能完全失聪。

噪声简接的生理效应是诱发一些疾病。噪声会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压抑失去平衡,引起头晕、头疼、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可引起“神经衰弱”;噪声还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引起心跳加快、血管痉挛、血压升高等症状,也会使人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易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3.2对人体心理的影响

噪声的心理效应反映在噪声干扰人们交谈、休息和睡眠,从而使人产生烦忧,降低工作效率,对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你的复杂作业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影响更大。

3.3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噪声对语言通信的影响很大,轻则降低通信效率,影响通信过程,重则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强噪声会损坏建筑物,干扰自动化机器设备和仪器。在航天航空事业中,噪声疲劳还可能会造成飞机及导弹失事等严重事故。

4噪声控制的方法

4.1噪声源的控制

控制噪声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控制声源着手。通过研制和选用低噪声设备、改进生产加工工艺、提高机械设备的节哀公精度和安装技术,以及对震动机械采用阻尼隔声等措施,可减少发生体的辐射声功率。

4.2传播途径的控制

(1)合理布局。城市规划中应该把高噪声工厂或者车间与居民区、文教区等分隔开。在工厂内部把噪声车间和生活区隔开,强噪声源应该集中安排布设,便于集中管理。(2)距离衰减规律。根据距离衰减规律,在厂址选择上把噪声级高、污染面大的工厂、车间设在远离需要安静的地方。(3)屏障阻止噪声传播。利用天然的土坡、树林等屏障。在噪声严重的工厂和施工现场周围或道路两侧设置足够高的围墙和隔声屏,城市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一定的密度和宽度种植一定面积的树丛、草坪等绿化带也能减少噪声污染。(4)以声源指向特点降低噪声传播。高频噪声的指向性很强,可改变机器设备的安装方向降低对周围的噪声污染。(5)局部降低噪声。在以上措施均不能满足降低噪声的要求时,可采用局部声学技术来降低噪声,如吸声处理、隔声、消声、隔振、阻尼减震等方法。

4.3接受者的保护

在某些特殊条件下,采取以上措施还是不能满足降低噪声时,就要采取接受者防护被动法。佩戴护耳器、耳塞、耳罩、头盔或轮班作业或缩短在高噪声环境工作中的工作时间。

5噪声污染防治政策及工作

5.1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年10月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防治法中明确提出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强调了对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一级规定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并规定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噪声污染防治“三同时”。

5.2噪声标准

噪声标准可分为三大类:听力和健康噪声标准、环境区域噪声允许标准和产品噪声允许标准。

具体有《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及其测量方法》(GB12348-12349-90)等。

监测方法:距居住或工作建筑物1米、传声器高于地面1.2米的噪声敏感区。

5.3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第45号令,2008年10月1日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对城市、城市规划区、乡村、交通干线、噪声敏感建筑物、突发噪声、功能区划分等都做了详细的噪声监测标准。

6结束语

当前,大气污染与废水污染已经吸引了民众的眼球,噪声污染由于其固有的特征,老百姓还未把其列为重点,但也不能因此不重视,把噪声控制在限定的标准内,还人们一个安静的空间,是人们对周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

噪声污染及危害范文篇3

1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在《声的世界》这一章中对噪声的定义是:无规律的、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妨碍人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噪声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都会有伤害。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在实践中,我们要针对不同噪声的特点,选择不同方法防治噪声。例如,给摩托车和汽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减弱气流噪声;在道路两旁多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课堂上要保持安静,手机调成震动;实验中应尽量采用低噪声仪器,用泡沫塑料、海绵等避免撞击声,尽量减少桌椅移动,保持安静的环境。

2光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

光污染是指超量的光辐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光污染还包括由于大气污染、云雾凝聚使光照强度降低,从而给航空、航海、测量、摄影和交通带来不便的问题。光污染可以分为:可见光污染,红外线污染和紫外线污染。

可见光污染的光源主要是:高大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汽车挡风玻璃反射的太阳光等。可见光污染可能使人头晕目眩、失眠心悸、神经衰弱,严重可导致白内障、精神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红外线污染和紫外线污染主要是对人体的皮肤和眼睛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光污染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易造成交通事故,有时还有可能引起火灾,对天文观测,航海、航空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我们应当尽量避免光污染:高楼大厦不使用光滑的玻璃幕墙,少使用或尽量不使用强光源,避免直接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照射。

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在《内能与热机》和《能量与能源》两章中都曾提到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和烟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可以导致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改变不同纬度和竖向的温度分布状况,影响大气循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水蒸气相结合,以酸雨的形式降落到地面。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酸雨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质更毒害作物根系,杀死根系、导致发育不良或死亡。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更不容忽视,酸雨淋洗植物表面,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间接伤害植物,促使森林衰亡。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因而会严重损害建筑物。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向大气排放大量的烟尘和废气,使大气浑浊度增加,可见度降低,给交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大气中的烟尘和废气对人体也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可吸如物随人的呼吸进入体内,或滞留在呼吸道不同部位,或进入肺泡,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方法是提高热机效率,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不使用煤、石油等燃料,控制废气与粉尘的排放;开发新能源,使用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无污染的能源。

4水污染及其防治

《从水之旅谈起》一章中提到,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