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范文

商业综合体设计(精选8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3-07-23 手机浏览

商业综合体设计篇1

单个小商业―市集―室外商业街―商业综合体,随着商业模式的演变,商业综合体建筑中的商业步行街更像是一个纽带,串联起各种商业业态,让各业态相符依托,使整个商业综合体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活力个体。这一纽带设计的好坏在商业综合体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简要的从商业步行街的业态组成和各要素的组合方式上介绍商业综合体内的步行街设计。

2、业态组成

2、1、 步行街租户组成

2、2、 从商业步行街租户的不同角色,我们可把步行街中的各个业态划分为主力店,次主力店和精品店。

主力店:一般指商业综合体中的核心租户,其特点是规模大,知名度高,在租金贡献和面积占比方面起到核心影响作用;它对购物中心的整个客流和品牌引领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购物中心的商业业态定位基本可在其主力店的选择上反映出来。主力店业态多为百货、餐饮(如酒楼)、休闲娱乐(如影院)、超市(大卖场)、专业店(专卖店)。主力店在商业综合体内的核心占比一般可占到30%~50%

次主力店:相对主力店面积较小,主要凸显其单一维度下的品牌引领作用。比如星巴克,还有健身中心等等,这都是次主力店的考虑。尽管有些面积比较大,也是次主力店。

精品店:一些特色商户,丰富整个商业购物中心的业态、

3、流线设计

流线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在空间中活动路线的时序。时序即为带有明确方向性和次序性的总动线。商业建筑中的流线设计其实可以借鉴一部分江南园林设计的设计元素。因为其特点是相似的。“径莫便于捷,而又莫妙于迂”。商业流线设计的目的是合理的组织人流,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间按照设计意图浏览整个购物中心,避免疲惫、迷茫及乏味感。设计中可以采用点、线、面的组合适时调节商业流线的韵律。其中:

点―商业出入口和中庭空间,消费者在这里聚集停留,商家可在此做展示宣传;

线―串起各个业态,使消费者在其中行走的空间;

面―各种商业业态

3、1、中庭和出入口的设计

商业综合体作为一个内向的建筑,出入口主要的作用是吸引人流的进入。而便利的交通往往是商业人流的主要来源。所以它的布局应与公共交通交通结合,人流集中点接近,同时它的形象需要更醒目。

中庭作为商业体中人流聚集交汇的场所,不仅起到引导顾客消费动线,同时又是其休憩交流的场所。在室内步行街中,中庭将各部分单元连接在一起,即可活跃空间形式,又可调节空间氛围。

3、2、步行街设计

商业综合体建筑平面大部分都采用“街”的形式把一个一个零散的店铺串联起来,有规模较大的主力店(面积一般在5000O以上),有规模一般的次主力店(面积一般在800O-2000O之间),还有面积比较小的精品店(面积一般在300O-600O左右)。几乎所有的店铺都朝向室内“街道”,这也体现了大型商业建筑的内向型特点。为了增加室内步行街的多样性,设计利用走廊空间尺度的突然增大而形成一个比较开阔的――中庭,步行街和中庭的设计体现了建筑空间的个性和特色,它们是消费者活动和交流的空间,也是构成建筑空间最重要、最基本的骨架、

步行街的设计原则:

a、内凹外凸的可视性原则

室内步行街的设计形式多种多样,有曲线的、直线的、折线的、还有曲直相结合组合出丰富多彩的形态。其中直线方向明确,且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弧线可以给人带来流畅感,弧形的中庭及走廊设计能够给人一种流动的空间感,可以增强视觉延展性,增加购物趣味,让顾客对商业空间产生想主动了解的意愿。所以虽然设计中室内步行街的形态各异,但都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内凹外凸的可视性原则。此原则能够增大商业界面,使得店铺“能见度”更高,争取满足人体视线能够看到的最大范围同时也能促进商业建筑中的人流流动。

b、合理的尺度

合理的空间大小、尺度以及形状变化可以营造出良好的空间感受。消费者在商业综合体建筑内部进行消费活动,室内空间的尺度设计尤为重要。步行街的尺度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体工程尺度需要,还应满足广告展示需要。步行街是良好的展示空间,它可以聚集人流,拉动人流移动,消费者在移动过程中能够看到更多的店铺。步行街的尺度应该增加消费者的可视范围,为店铺创造良好的展示效果。

步行街中庭宽度一般为8米,两侧走廊宽度在3、5米至4、5米范围,走廊应考虑4股人流并排行走的宽度,同时预留休息、人流停靠区域。步行街长度应控制在300米范围以内,避免人员在长时间走动后产生倦怠感。步行街层高一般控制在5、4米至6、3米范围内,一层取大值。步行街最小净空应满足一层3、6米,二层及以上各层3、3米。

c、移动的连续性

步行街在商业综合体中作为主要的交通载体,引导顾客进入各个功能空间。尽可能的设计为一个完整的环状路线,保证人流的连续性,从而为顾客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消费环境。由于目前的商业综合体体型越来越大,在庞大的单层面积里,如何使商业综合体保持其商业活力,已成为步行街的设计出发点之一。设计在保证步行街连续性的同时,可增加一些可变空间和活动节点,为顾客增加不同的多样的空间节点,丰富其个性化选择,打断因过长的步行街流线而带来的倦怠感和视觉疲劳,使整个购物环境保持一种积极地活力。

3、3、业态布局

针对各业态对步行街商业氛围的营造,人流的引导作用,主力店、次主力店和精品店在平面设置上分别有以下一些特点。

主力店的布置分为两种:端头布置和中部设置,根据步行街的规模有时会出现两种布置方式的组合。主力店设置的方式体现了其在商业综合体中的作用:从外界带来更多人流;引导商业综合体中的人流方向;品牌引领;带动提升租金和消耗较大的营业面积解决建筑空间中的“死角”。

次主力相对消耗的营业面积没有主力店大,但其也有一部分定向人流,与主力店共同营造商业综合体的商业氛围、建立品牌定位和拉动商业人气。设计中一般将其设置于中庭周边或一些主力店无法顾及的商业“死角”。

精品店面积较小,布局灵活,其设置在连接主力店的动线两侧,根据各种经营类型的不同,其在面积控制和布位上也各有特色。如餐饮店,由于工艺要求其必定会存在就餐区和后厨区的划分。一般餐饮店铺都是控制在300平米-500平米的范围内,餐厨比为2:1-3:1。厨房应考虑部分与外界联通的面,用以作为热厨区的泄爆。普通精品店应考虑净深对商铺的影响,一般面宽:净深=1:2~3。店铺面向步行街的面宽最小为1个柱跨(8米左右),主要为考虑设置店铺的展示面。

商业综合体设计篇2

【关键词】二三线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

【 abstract 】 two three lines and mercial building design of city characteristic very clearly, from a design point of view, mercial building design must be two or three cit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siness bination、 Commercial buildings in the final analysis is for business services, the floor is a carrier, and finally achieve is the mercial value、

【 key words 】 two three city; Commercial plex;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综合体概念及其典型特征

1、1 城市综合体的概念

城市综合体就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以及餐饮还有会议以及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高效率、多功能的综合体。类似东莞,西安,还有青海这些二三线城市在功能的选择上要根据城市经济特点有所侧重,一般而言,写字楼、酒店以及购物中心功能是最基本的组合。

1、2 城市综合体的典型特征

(1)超大空间尺度

城市综合体是与城市规模相匹配,与现代化城市干道相联系的,因此室外空间尺度巨大。由于建筑规模和尺度的扩张,建筑的室内空间也相对较大,一方面与室外的巨形空间和尺度协调,另一方面则与功能的多样相匹配,成为多功能的聚集焦点。

(2)通道树型交通体系

通过地下层、地下夹层、天桥层的有机规划,将建筑群体的地下或地上的交通和公共空间贯穿起来,同时又与城市街道、地铁、停车场、市内交通等设施以及建筑内部的交通系统有机联系,组成一套完善的“通道树型”(Access Tree)体系。这种交通系统形态打破了传统街道单一层面的概念,形成丰富多变的街道空间。

(3)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应用现代城市设计、环境与行为理论进行景观与环境设计是城市综合体的重要特征。通过标志物、小品、街道家具、植栽、铺装、照明等手段形成丰富的景观与宜人的环境。

2 商业综合体的历史发展沿革

商业综合体的历史发展轨迹可以说是从单一化、小型化向多元化、大型化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空闲时间的增多,市民消费心理逐渐由单一的需求向多元的需求转化,另外为了降低土地的闲置率以及将多种功能集中于一组建筑设计中,商业综合体的概念渐渐孕育而生。商业综合体大多集购物、餐饮、娱乐、健身还有办公以及居住于一体,另外还通常有一个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规划。

中国最早的订单复合式商业综合体的开创者是东方伟业,其位于我国的历史名城——镇江,早期其功能还较为单一多数商业区域都被划为餐饮或购物的片区。慢慢随着历史发展,现代商业建筑规模日趋庞大功能也日趋完善,在布局形态上,从传统的商业主干道两侧的发展模式向半封闭的步行街方向发展;而从交通以及功能方向看,也从单一的商业购物环境发展为立体巨型的商业综合体。

3 二三线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的特殊要求

(1)残酷的市场环境和数度楼市调控政策,使得地产现状向商业综合体方向扩展;

(2)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现状:商业地产发展较慢,且以传统商业地产为主,很多商业地产项目的运作,还未有现代购物服务理念,市场留有空白,具有商业综合体产生的土壤和发展潜力。

特别是二三线城市,一定要结合当地商业状况及当地居民消费习惯进行设计考虑,不可因为时间紧就直接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甚至国际上的案例拿来,不考虑当地商业土壤,盲目抄袭模仿,这样必将导致“水土不服”,闲置等现象的发生,严重扰乱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商业发展的进程和秩序,使城市文化命脉的延续也受到很大影响。需根据区域条件、市场环境进行调整,二三线城市的综合体不一定要像一线城市一样具备各种齐全的功能,例如没有商务环境的支撑,高档写字楼就难以生存

4、设计对建筑师的特殊要求

4、1细思缜密,完善设计

(1)一个商业建筑项目的成功需要经历策划定位、设计建造、招商、运营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严谨认真地对待;

(2)设计开始之前对市场定位的研究,决定了建筑设计的定位,决定设计的主题及特有的气质,甚至决定整个项目建成后的成败。策划定位是商业建筑的灵魂,在考虑其商圈特征、消费习惯、购买力等多种因素基础上,要为项目进行清楚的定位,在明确业态、招商渠道以后再做设计;

4、2设计团队要具有跨界能力

设计团队需要能提供规划和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景观、室内设计,甚至是对项目前期综合的市场判断、对消费模式的深入研究、项目策划能力,项目实施中分期建设的可行性研究,甚至后期对市场运营、商业招租的了解。所以从设计公司来说,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4、3设计与商业策划、招商团队在项目全期的合作

(1)项目前期加强互动过程,头脑风暴,综合考虑各个环节的条件。项目中期密切配合,考虑招商的灵活性,中期招商的情况可能会一直在调整,应该密切配合。

(2)项目后期根据招商要求,及时修改设计。后期要配合招商的要求及时修改数据,这也是考验设计公司实力的时候,由于设计前期的许多条件都是假定的,在未确定落实之前都可能会有变动,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适合各种变化可能,要随时做好调整的准备,设计也是在这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渐成熟。

4、4提高商业地产价值的设计手段

(1)动线——延长购物人群的停留时间

商业的动线就是延长购物人群的停留时间。延长购物人群停留时间的手段有很多,在商业空间组织上,其“开端、发展、高潮、过渡”的段落性商业叙事手法应合理,符合人们逛街、购物的心理习惯。同时相应的业态搭配穿插也应巧妙,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起高潮迭起的空间序列。

(2)围合——良好的围合环境有利于形成商业氛围

不论是室外商业空间,还是室内商业空间,都需要围合的环境,使购物人群行走路线单一封闭,尽量创造简单易达的商业动线。商业购物室内外空间与氛围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建筑的空间形态和立面形式,但也取决于其它元素的运用,这些元素是商业街与人发生亲密接触的界面。若想这些界面更“友善”,就需要从景观、园林等多角度地深化设计。

(3)舒适——创造舒适的环境和休息空间

商业建筑设计不是简单地把一条街道两边做成店铺,或者把一栋建筑做成大的购物中心,每个人对空间都会有自己的感觉,而每个不同的广场、街道也都有自己的个性,需要建筑师对其进行精心设计。现在很多商业建筑特别强调气派,远看很雄伟,近看却缺乏人情味,形成不了场所感。如果购物环境没有营造好,自然也就吸引不了人来。商业环境要特别强调营造平易近人、亲切友善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感觉到舒服亲切。

(4)核心——最大限度地愉悦购物者的心情

现在的大型综合商业体中有购物、文化娱乐、休闲、展示、观光相融汇的趋势,让人们在购物的同时还观赏到不同的风景,比如将影城、溜冰场、舞台表演等植入商业空间,带来充沛的人气,同时又最大限度地愉悦购物者的心情。

4、5建筑师还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建筑师还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设计同时要考虑到让项目能更好地提升区域价值,快速更新区域内商业、商务形态,改变和协调区域生活等,实现节约、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模式。

5 结语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在商业综合体设计中融汇经济与商业的策略以及相关元素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赵忞、竹技、2009[J];城市环境设计;2010,(11)、

聂向东;综合体建筑的功能成长、设计定位及设计经验;建筑创作;2011年11期

商业综合体设计篇3

关键字: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 设计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类地产项目发展迅猛。同时,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城市问题日益严重,对土地的集约化和高效化开发要求更加迫切,于是城市综合体这一新兴物业形态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中高端商业复合地产开发的主流模式和城市升级更新的重要载体。城市综合体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拥有写字楼、购物中心、公寓、酒店、文化娱乐中心等三种或以上能够产生收益的业态; 建筑面积一般在 10万平方米以上。此外,它还特别强调城市、建筑、市政设施的综合发展。

一、城市综合体及特点

所谓城市综合体(HOPSCA),即将酒店(Hotel)、写字楼(Office)、生态公园(Park)、购物(ShoppingMall)、会议会展(Convention)、高层公寓(Apartment)等多种都市功能集合在一定地理区域范围内,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形成的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功能复杂而又统一的,与城市有机协同、功能业态间高效集约和互为价值链的建筑、建筑集合体或建筑街区,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其中,商业功能可以形成最佳商业活动圈;写字楼功能为城市商业中心提供多样化的办公空间;公寓功能使人们在商业繁华区内就近享受丰富的娱乐生活,促进各种娱乐休闲业的发展;酒店为综合体带来大量的流动人口,与文化、休闲、娱乐设施相结合,形成最能推动商业中心发展的动力。城市综合体是建筑综合体向城市空间巨型化、城市价值复合化、城市功能集约化发展的结果,成为城市功能混合使用中心,延展了城市的空间价值。

城市综合体是一个集聚各种城市功能的建筑集合体,各种功能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在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将城市综合体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与城市综合体形成的特点密切相关。其特点有: (1)容量巨大性。(2)建筑集群性。(3)功能复合性。(4)交通网络化。(5)人流密集性。(6)环境生态性。(7)物管人性化。(8)布置均衡性。(9)效益统一性。(10)设施现代化。

二、以商业为极致因素配比综合体街区的混合功能

一切空间形态构成都是由其基本的生活行为决定的,而在当下开发模式单纯以商业为主的城市综合体占到当前城市综合体 45%~65%比例时,我们在设计综合体时便找到了侧重所依。在中国,有“集市”就是城市的最初雏形的看法,可见商业与城市发展的渊源;城市综合体作为对城市空间的整合叙事、作为城市发展重要载体,其设计理应是以商业作为最为极致的主导要素。工业化时代强调城市明确的功能分区、理性的功能联系,以全球化、信息化为特征的后工业时代更加强调多元文化生态、弹性、紧凑、精明增长等关键语境,城市空间布局也因此发生巨大转变和重构。因为城市综合体要在城市空间布局中实现自身布局的合理性,当然要考虑以上因素。商业将成为“城市空间结构中最永恒、流动的胶水,不但把分离的城市元素不断地连接起来,而且促使其演变、转化”。现代主义建筑的诞生与发展,使商铺向空中的集聚成为可能。现代城市综合体的建筑构成一般包括商务功能、客居功能、购物功能、餐饮功能、休闲娱乐功能、会展设施等,它往往跨越几个街区,具有庞大的规模。此外,城市综合体往往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集结点,可以吸引大量的人流、车流以提升综合体的人气。复杂的功能构成和巨大的交通流量对城市综合体的空间整合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大混合、小分区的原则成为处理城市综合体中多元经济实体之间复杂矛盾关系的一把钥匙。

当我们回顾历史,把建筑形式与社会话语权形式进行某种对照,不难发现建筑场所时空构筑与社会权力话语的重叠与一致性,即社会权力将会拥有物化形态,使人在身心两方面同时地、不自觉地陷人这种权力话语形成的秩序之中。真的会很惊奇地发现精神与物质居然能以此种无声的方式瞬间转换。而在当下时代,建筑与城市的空间构成应更加突出开放民主的风尚。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有序化的实体空间模式,通过对城市公共资源的配置,将公众利益、商业利益、国家利益、集团利益重新整合。而开放空间正是城市综合体叙述的主线,为民众自发公共活动创造条件,使城市公众资源的意义彰显。城市综合体中开放空间的营造手法多样,典型实例如博多运河水城“点+线”的动线空间构成,柏林索尼中心则采用“同心圆十放射线”的空间构成方式,将与周边环境沟通的通道收束在一个巨大尺度的内聚式公共空中;而东京六本木综合体作为日本为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而制定的城市复兴计划的典范,通过从地面到屋面的多种多样的广场、街道、绿地形成了独特的游廊一般的立体系统。而这种东西方不同的“点+线”、“同心圆+放射线”也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异样。

三、现代商业空间的发展趋势

商业空间设计与其他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它的形成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初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封建社会的集市、庙会,从封建社会的店面招牌到资本主义的商场店铺和包装广告,发展到如今现代商业街的星光璀璨,都显示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商业空间的发展是随着商业活动及环境的发展而演变的。远古时期,人们在集市上将商品直接摊在地上,并有意识的分类陈列、展出,这是最早的商品陈设形式。今天,我们常看到有专门摊位的夜市,就是沿用了古人集市上的展示方法。封建社会时期,出现了店铺行会,商业活动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清明上河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种店铺的展示和商品陈列的场面,这期间,有了专门以低价收购别人的物品到异地以高价卖出的商贩,在一些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则有了一些通衢要道、驿站、渡口等地方为往来各地的客商和货贩提供食宿和客栈,流动的商铺也逐渐变得相对固定起来。固定商铺的产生,使各种商品交易汇聚在一起,商业区随之扩大和发展起来,这便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输出和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这些新的商业形式,如旅馆、餐馆、休闲娱乐等。在当代的购物空间中,随着商业环境的发展成熟,单一的购物空间已经发生了变化,商业广告、餐饮娱乐、各类演艺等多种商业形式或公益演出也加入进来,越来越密切的与购物联系在一起。

现代商业空间的综合功能和规模在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多,人们在购物的同时,需要能满足其他各个方面的要求,所以现代商业空间不仅仅只具有“买”与“卖”的功能,在商业环境的设计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商业环境的发展进程中,呈现出下面几种趋向:

1社区中心化

现代商业中心都配备有银行,可以很好解决在购物活动中产生的经济费用。另外,大都市购物中心的开放空间逐渐担负起社会交往中心的作用,许多商场前的广场,就为市民们提供了各种社交活动、集会以及私人会晤的交往场所。我们可以看到,一到晚上,这里便聚集了许多中老年人在排练舞蹈、锻炼身体。这种类型的开放空间中,配备了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设施,如邮政、图书馆、证件办理处,银行等,使市民可以方便的解决社区的日常生活需要。

2演绎元素的注入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明星在商场里举行签名售书会,还有各类电影会等商业活动。商业中心人流量大,有很好的促销效应,这样一来,明星们可以借助商场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曝光率,商场又可以借助明星的到来,增大客流量,增加商机。另外,在节假日,有些商场会上演许多节目,这种表演使营销形象变得引人入胜。这些都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现代生活方式。

3 餐饮业与商业环境相结合

如今餐饮业都“傍”上了大商场。大都市中几乎所有的购物中心都把购物与餐饮结合在一起,在众多高档商厦的楼层里夹杂着冷饮、咖啡座,或者开辟出独具风味的快餐广场、休闲茶座等。而在以前,有些人是很忌讳餐厅开在大商场里的,因为开设了餐厅,就会有巨大的油腻腥气,但现在颠倒过来了,仔细想来,大商场开餐厅优点不少,一是环境好,装潢精致,又少了马路边的喧嚣;二是和购物联姻,兜兜逛逛,累了、饿了,足不出门,就在商场里找一家餐厅舒适地用餐。大商场里的餐厅多以茶餐厅、西餐、牛排、简餐为主。发展至今来自各地的特色餐馆都进入购物中心,以尽量为人群提供方便、舒适与享受。

4 购物加娱乐的模式

现代化的购物环境将电影院、夜总会、游乐场等等娱乐设施也融入了购物中心,给商场带来了更多新的活力,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给商家提供了商机。人们在购物的同时也可以享受到其他的娱乐活动,满足了现代人们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逛累了,可以去商场里的电影院看场电影;绿地缤纷城顶楼的儿童游乐场,就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很多人们都是为了带自己孩子去游乐场才进入商场的。在节假日,消费者购物之余的娱乐与餐饮,既方便了顾客休闲心理,也为商家提供了商机,更活跃了商业环境的气氛。例如:一个三口之家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周末共同来商业中心,主妇购物,孩子则可游戏。相应的文化活动、表演等给他们带来了一丝轻松。另外,商业空间的商品信息及科技展示为孩子带来知识,而相应的综合服务如餐饮等也为主妇免去了往日的辛老,品尝美味晚餐,使举家共度良宵,享受休闲的快乐。

四、城市综合体开发的关键原则

1综合判断原则。

城市综合体形成后是否能正常运作,要靠开发商综合判断。判断分二部分,首先是对所在城市的市场条件进行初步分析与判断,这是宏观层面的,仅从所在地区的市场状况及潜力入手判断这座城市发展这一项目的可行性。其次,因为综合体项目所包含的形式种类比较多,而且各种形式都存在市场成熟性的问题,所以还要有针对各业态的专题研究,也就是相对微观的判断。

2设计市场化原则。

城市综合体的开发要面向市场,以满足市场需要为目标,因此,城市综合体的设计方案也要市场化。设计方案的市场化指的是:建筑师的概念设计方案必须提供给市场专家或商业策划、运营专家甚至重要商户,由他们提出基于市场角度的修改建议,这一阶段,三方之间的沟通交流必须经过几次循环,才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最终设计方案的市场化理念,具有市场准确度。设计方案的市场化实际上就是传统设计与现代商业运营的结合。

3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综合体最终是为城市居民、消费者和旅游者服务的,无论建筑体的公共空间和内部空间,都是高度人性化服务的要求,在建筑规划设计、结构设计、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园林绿化、区间布局、配套施舍及安全等方面都有硬性指标,这些硬性的指标是为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服务的。既要方便集客和商户经营,又要增强社会公众参与性,给百姓创造更好的景观文化休闲空间。

4慧眼识地原则。

城市综合体的项目选址和发展规模在开发的过程中要得到准确的定位和

识别。首先,城市综合体项目的位置选择对于项目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城市综合体的开发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两个因素:一是它在城市现状中的地位,二是它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其次,城市综合体可发展规模的判断,简单地说就是容积率研究。平衡好市场、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才能最终明确项目做多大规模比较合理。

5刚性规划原则。

城市综合体复合了商业、办公、居住、生活娱乐等各种生活形态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于一体,需要将项目建筑功能和商业功能融入城市发展规划中,引导和主导一个城市或城区的功能定位。其商业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编制必须以所在地城镇建设规划、人口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为依据进行编制,以实际街区或项目用地进行策划,用科学分析的数据和策划报审,突出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目标的完美结合,实行城市再造与城市文化内涵的融合。

结束语

城市综合体是从“城市性、开放性和集约性”层面切入城市发展本质,把城市的功能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通过城市建筑实体与城市空间有机结合的一种城市实体。城市综合体开发影响着前期战略规划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项目价值和城市发展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所以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志颖、商业空间设计[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8、

[2]郭立群、商业空间设计[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2、

[3]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2011 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发展报告[R]、2011: 4

[4] 闰峨、城市综合体地下商业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5]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商业不动产专业委员、 2009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调研报告[R], 2009、

[7] 穆建玮、二三线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发运营的要点[DB /OL]、 2008 - 12 - 8、

商业综合体设计篇4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景观组成;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城市商业综合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不论室外还是室内,景观环境的设计的作用不容小觑,因为景观设计所涉及的功能既包含实物层面又有心理层面。同时精心设计的景观环境可以对人们以很好的视觉效果,可以消除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给人们紧张的工作生活以放松;好的景观环境可以改善商业空间的环境效果,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商业形象,有助于扩大商业影响力得到最大化的商业利益。因此,当前对于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的理论和设计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的组成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室内景观主要由门厅、中庭及内部空间景观组成;其室外景观即“灰空间景观”主要由广场景观、屋顶景观也称“第六面景观”组成。室内景观和室外景观是以一个整体,同时又各具特色,它们一起构成了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景观系统。

(一)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室内景观组成

①入口门厅景观

入口门厅是商业综合体室内空间的重要交通枢纽,它既是对建筑风格的反映也是作为商业综合体建筑与消费的身体和心理联系的接触点,它给消费者以心理上的暗示同时引导人们的行为,从深层次上看,商业空间的入口门厅的景观环境设计涉及到环境心理学、建筑美学、形态和视觉关系、城市景观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它是多种学科研究的边缘,也是他们的交融之处,在现有的城市商业空间中,只有很少的商业空间在进行环境设计时考虑到了景观设计,相当多的商业空间还未意识到入口门厅的景观环境对商业空间的作用。入口门厅是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的交界面,是商业空间中消费者最新接触的空间,同时也是商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入口门厅的景观环境的设计对于其景观环境的整体和协调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商业综合体的景观环境是由多种单个建筑单体景观元素有机而系统的结合而成的整体,其门厅景观是其整体景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节点,入口门厅的景观设计无论是从风格还是从形式上都要和整体景观环境相统一,城市空间与商业建筑空间需要融合,这种融合是一种共生,入口门厅景观是商业建筑总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整体空间景观环境有着促进和补充的作用。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入口门厅的景观环境的设计可以强化其视觉形象,入口门厅景观是商业综合体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直接关联到人们对于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及其整体印象,缺乏景观设计的商业空间的入口门庭往往被城市的繁华所淹没,无法引起人们对于其内部空间的兴趣,精明的开发商都将入口门厅放在商业综合体中非常关键的位置,入口门厅的景观设计对商业空间可以衬托的作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可以丰富其空间增加商业空间层次美化空间。

②中庭景观

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中中庭是其组成空间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它是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活动的组织者,并且中庭的空间形态丰富,内容多样,是商业综合体空间环境的精华,中庭在城市商业综合体中有三大功能:

(1)中庭是商业综合体中商业区域和购物活动的交通组织,具有组织交通的功能。中庭是商业综合体建筑中众多交通空间中非常重要的是一个。各种垂直交通工具均布置于此,例如,观光电梯、自动扶梯、楼梯等等,这些电梯楼梯的布置,方便了购物者,也提升了中庭的档次。

(2)城市商业综合体中的中庭是具有城市意义的活动场所,是市民进行日常娱乐休闲活动的场所,作为市民娱乐休闲的集散地,中庭可满足人们的休息、交流、娱乐、观光和各种聚会活动的需要,在中庭中还可以举办 PARTY 等等活动,中庭中的愉快的氛围对于购物者来说具有感染和刺激的作用,人们遇到感兴趣的公共活动就会不由自主的参与进来,商家可以利用这一点来促进消费。作为商业综合体中的公共空间中庭为消费者提供了精神消费的场所,同时消费者的活动也对商业综合体的商品销售有促进的作用。

(3)中庭的空间形态丰富,内部形式多样,景观环境设计可以起到丰富商业空间景观视觉效果的作用。在中庭的景观设计中植物是主角,景观植物的使用可以起到对消费者动向的引导和对商业空间中中庭和其他的空间的自然过渡和延伸;对空间的柔化,消除原始建筑给人的冰冷感,例如,在墙角等空间放置一些大型的景观植物、吊挂一些小型的盆景或是在中庭中间区域采用叠级的方法设计中庭景观,形成整体或者局部的精致的小景观环境。中庭的景观环境设计不但可以净化空气,赋予室内空间以生机,还能丰富空间视觉层次,为消费者提供一片生机绿意,有益于顾客的身心健康使消费者的身心得到放松,恢复体力,从而促进消费活动的继续进行,获得更多的商业价值。

(二)内部垂直面景观设计

城市商业综合体因其规模庞大,其建筑的垂直面也是非常的多、面积也非常大,一般的商业空间的垂直面很多都是被用作商业广告和店面招牌使用,造成了商业空间内部景观的单调和呆板,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就提出街道等空间的“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的层次的概念:“第一轮廓线指建筑物本身的外观的形态;第二轮廓线是指建筑外墙凸出物和临时附加而构成的形态。”

对于商业空间的垂直面的景观环境设计可围绕商业综合体建筑内部已有的垂直面上的简单的重复进行设计,对于垂直面的景观环境设计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根据商业综合体空间的现有垂直面,在其基础上加装一些造型花槽,在花槽里面种植一些悬垂型的景观植物,例如,大片的常青藤、喜林芋、迎春等等增加空间的交融感,同时,植物本身的自然的形态和柔软的质感,对于垂直面的坚固和生硬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柔化”的作用,形成绿化的立体组织,从而使得空间富有人情味;另外一种是利用水景和景观植物相结合的方法,在商业空间内部的垂直面上选取比较重点的位置进行水景的设置,在其垂面上,用水做出瀑布或是仿自然的流水状态,水景的利用可以降低室内空气的湿度,增加空间的灵气。

图1 垂直面景观效果图

商业空间垂直面的景观环境的设计,可以“柔化”建筑的生硬感,景观植物的使用为室内空间增添了绿色,改善了空间环境增加了空间的灵性,形成了立体式的景观环境。

三、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室外景观(灰空间景观)组成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室外景观也称“灰空间景观”。灰空间也称“泛空间”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提出的,其本意是指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这类空间可以融合室内外建筑空间,例如,建筑周边的广场空间、商业街空间、屋顶空间等等。 这些空间都是城市商业综合体空间中的重要的部分,也是当前商业综合体景观环境设计常常容易忽略的位置。

(一)广场空间景观

广场是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环境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商业综合体和一般商业的区别之处,凯文林奇认为:广场是位于一些高度城市化区域的核心部位,被有意识的地作为活动焦点,广场在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等人编著的《人性场所》一书中的解释是:“一个硬质铺装的,禁止汽车等交通工具进入的公共空间。”其主要的功能是漫步、休憩、用餐或观察周围世界。与人行道不同的是。广场是一处具有花草树木等公共景观环境的空间。

图2 柏林索尼中心广场上静谧的水景

广场空间是城市商业综合体中的一部分,也是城市商业综合体中最多见的公共活动空间,广场与绿地的最大的不同是广场包含了一定面积的硬地铺装,同时适量的景观绿化对于广场空间也是必不可少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中的广场既是公共活动的节点,又是连接建筑与城市的重要媒介空间,既有城市街道的动感和延展的感觉,也有传统广场空间的广阔活动空间的氛围,广场为来到商业综合体的市民提供了驻足和休息的场所。现有的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景观环境,较为简单、单一,基本上都是从城市一般性广场的角度开发设计的、多以硬质地面为主绿化所占的比例太少、在上其在植物搭配上也于一般的广场无异,缺乏设计,辅助设施的设置也不合理,因此很多商业空间广场的景观设计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造成了空间的浪费和商业资源的流失。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广场空间具有向心性和聚集性等特点,其空间开阔、尺度范围较大,可进行的景观设计的方法比较多,例如,可以利用层次感的处理手法解决城市商业综合体广场的地面空间的单一水平的效果,将其地面用景观植物装饰出具有层次的景观效果,配置足量的供人休憩的座位,舞台定期举办一些公益或商业型的演出,吸引人气,广场的广阔空间可以利用景观植物的颜色、形状、高矮等特性及水景景观的加入表现出层次丰富的景观设计,增加空间的景观效果,同时多层次的地面空间的垂直面可以在界面上为人们提供一种庇护感,增加人们的空间归属感,层层叠级的植物景观丰富了广场的空间景观。其次在商业综合体的广场的景观环境的设计可以引进文化的元素,文化景观元素的引用,可以为广场景观注入灵魂。在商业综合体的广场景观环境设计中放置一些出自名家的景观小品,这些小品可以引起人们的兴趣,让人们想要去了解景观小品设计背后的故事;或者在商业综合体的广场的景观设计中引进一些传统文化的景观。通过文化元素的引入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二)商业街景观

商业街是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商业街是人们认知和体验城市商业综合体整体环境的重要场所。商业街是城市生活与商业综合体活动的交汇处,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商业街也成为建筑和社会、城市的接触点。商业街环境景观是城市商业综合体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街空间环境对于城市商业综合体形象、对城市环境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城市商业综合体整体景观组成中的一部分商业街景观已成为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和建设的重点部分。

作为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环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街本身具有众多功能造就了其空间景观的独特性,例如,延展性、连续性、节律性、空间层次等等。除了这些功能之外商业街的建筑、路面、植物、雕塑、座椅、灯光照明等等具象的景观元素通过一定形式的组成排列和变化,展现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观效果,同时作为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环境的外在表达,商业街景观自诞生起就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这种含义使得其成为一个有情节有文化意义的空间。

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商业街通过一定形式的景观设计处理和功能上的优化更新,可以形成功能独特的街道景观。

(三)屋顶空间景观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屋顶空间是一块未开发的屋顶景观设计的宝地,国外的屋顶景观绿化发展早、效果好,并且在理论的研究和实际的施工上都已经十分的成熟;相比国外的屋顶景观环境设计,我国的城市商业空间屋顶景观环境设计才刚刚起步要向国外学习的还很多。如今的城市已经成为了“钢筋混凝土”的丛林,城市的过度开发和新建,使得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差,对于城市之中规模庞大、人员活动密集的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屋顶景观环境的设计显得非常有必要。

在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屋顶进行景观设计是城市商业综合体与城市结合的一个新的方式,屋顶景观的运用不仅可以为城市的“建筑丛林”增添一抹绿色,还可以对城市商业综合体的顶层的室内温度进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城市热导效应”,塑造城市商业综合体空间的“第五景观面”,并且这样的景观也不浪费土地,还能很好的将屋顶雨水收集供植物生长所用,节水环保。拓展了城市的空间,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休闲娱乐场地,做到了建筑与艺术的最好结合,给人们提供了很好的交往的空间,带来了绿色的空中景色,对城市环境也起到了优化的作用。在当前城市景观环境缺失的大背景下,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屋顶空间的景观绿化是优化城市环境的最好办法。

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多样化得发展的带动下,商业空间屋顶的景观环境设计也结合其建筑呈立体化的发展,还可以屋顶景观引入到室内,形成个性鲜明的空中景观,给长期忙碌于工作中的人们一些接触自然的机会。例如,香港 I-F-C商业中心的屋顶景观就是集水景、绿化于一体,给人们以自然亲切的景观享受,同时也增加了商家的商业效益。

图3香港IFC屋顶景观效果图

商业综合体设计篇5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商业综合体;防火设计

引言

近年来,城市综合体建筑的快速发展导致其防火设计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城市综合体设计实践中,常会遇到一些现行规范适用范围无法包络或规范条文无法解释的建筑设计形式,一旦发生火灾,很可能陷入人员伤亡数量多、经济损失大的惨况。因此,针对此类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结合我国城市综合体建筑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研究安全、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防火设计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8年1月,新疆鲁木齐市德汇国际广场批发市场发生特大火灾,过火面积65000m?,涉及商户1046个,造成2名工作人员及3名消防员牺牲,财产损失达18亿元。2011年2月,沈阳市和平区皇朝万鑫国际大厦发生火灾,过火面积达到10000m?以上,B座公寓楼基本只剩框架,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由此可见,如何避免类似灾害事故的再度发生,尽最大可能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已经成为消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我国2015年5月将实施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其中针对建筑防火设计作了详细且操作性很强的规定,为建筑火灾的预防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由于城市综合体建筑结构及功能的特殊性,我国目前现状没有专门针对此类建筑的规范,设计中只能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商店建筑设计规范》,并遵循相应建筑使用功能涉及的规范,但是拘泥于现有规范不能满足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的需要,探索和解决合理的建筑布局与科技支持是当前面临的主要课题。性能化设计为城市综合体建筑的防火设计带来希望和选择。本文结合某商业综合体建筑项目,分析了城市商业综合体中的防火设计。

1、工程概况

某商业综合体建筑总建筑面积11、0228万m2。该项目地上部分西边为一个24层的综合楼,建筑面积为4、7855万m2,东边是由8个多层建筑围合的步行商业街,建筑面积为2、5300万m2。地下室为二层,地下一层由一个近7900m2的大型超市和地下停车场组成,地下二层为停车场兼战时人员掩蔽工程,地下车库总面积为3、9800万m2,停车位600个以上。综合楼为一类高层,耐火等级为一级;步行街为2-4层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2、总平面

如果在设计中对消防车道布置考虑不周,火灾时消防车将无法靠近建筑,无法进行扑救。因此在该项目总平面设计时,满足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下,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2、1在用地内整个建筑群周边,满足离外墙 5m且不大于10m范围内,具备4m宽的环形消防车道(广场部分设置隐形消防车道,铺设硬质铺地),而且与建筑之间的绿地无种植高大植物以保证13m宽的消防登高扑救面;高层建筑之间间距均大于13m。

2、2各个高层主体均有多于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的外墙直至地面,无高于5m、进深超4m的遮挡部分。

3、防火分区划分和防火分隔

防火分区是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 耐火楼板及其它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 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该项目综合楼三层以下为商业功能,为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和氛围,设置了中庭和自动扶梯。根据规范要求,该项目地下超市需划分为4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两个出口,依规范折算后疏散总宽度为47m(7900×0、7×0、85×1/100),按梯段1、4m宽楼梯(商业建筑营业疏散楼梯最小宽度)设计需34个疏散楼梯,楼梯间采用实体防火墙,这样占用了大量商场内部空间。针对这种情况,《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中规定当设有直通室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且出口宽度能满足该防火分区所需安全疏散宽度的1/2时,该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m2。本项目现在地下超市的东西两端均设置了下沉式广场直通广场地面, 广场具有一定的长度和面积, 且通向广场的隔墙上设足够的出口宽度,采取以上措施,防火分区面积可以扩大至4000m2 (地面营业厅防火分区面积),对此种国家规范没有明确,虽有个别地方标准允许的,仍须以当地消防部门要求为准。建议此种情况规范统一要求,以免引发争议。

4、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设置

规范规定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且应设置在不同方向。该项目为城市商业综合体,疏散楼梯应为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疏散楼梯的设置尽可能地在商场四周外墙设置封闭楼梯间,这样可自然采光,省去前室。因疏散距离不满足必须在商场内部设置楼梯的可将楼梯成组布置,使两个防火分区共用楼梯,为商业留出灵活的空间。《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中营业部分公用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m,结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每股人流宽度,梯段宽度取1、8m较为合适。该项目商业部分层高均为5、4m,按梯宽1、8m,将楼梯设计为4跑,可节省近1/3梯间面积。若设计成2跑剪刀梯,则一个梯间位置可设置2部楼梯,可节省更多梯间面积,为业主争取更多营业面积。但现有规范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仅对塔式住宅规定两部楼梯分别独立设置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梯外,并无明确规定。按“法不禁止则许可”的原则,已建成的公建工程中也已出现剪刀梯,说明采用剪刀楼梯是一项合理经济的措施。在此,为使在公建中疏散楼梯的设计更合理,建议相关部门对剪刀梯宽度、出口数量如何计入疏散楼梯进行明确。

5、诱导疏散设计和消防设施

(1)为便于在夜间和烟气很大的情况下紧急疏散,在营业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间内加强诱导疏散设计,即设置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对于地下商业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还应设置自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2)防排烟设计。烟气是火灾中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准确合理的防排烟设计对保障人员安全疏散显的尤为重要。(3)防火门的设置。正确选用防火门,可保持建筑防火分隔完整性,又可保证人员疏散的安全性。(4)设置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两个系统共同作用可延缓火灾的蔓延,为人员安全撤离火灾区域提供宝贵时间。

6、结论

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的消防防火设计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原则,结合大型建筑物的整体特点,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和经济的消防设计方案,以保证建筑消防系统综合性能的发挥。本工程分析了城市商业综合体防火设计经多方面验证后,能够满足人员的安全疏散要求,达到了规范原则要求的同等水平,为广大群众营造了一个更好的安全购物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博,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研究[D]、东北大学,2009

商业综合体设计篇6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现代城市规划

Abstract: 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the land, bring traffic problems and the urban population to high quality mercial facilities need, require mercial building must have diversified prehensive, in this context, the city large mercial plex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However, due to the plex business in multiple formats are functional, more level, and regional and future-oriented, its construction design difficulty and plexity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function is more of a single other mercial buildings、 This article from the modern urban mercial plexes of background, w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sign of the mercial plex proces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sign must be fully paid more attention to some of the key problem、

Keywords: mercial plex, building design, modern urba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概述

1、1 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产生背景

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商业建筑是一个公共、开放、充满多样性的城市要素,也是地区发展的原动力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土地、交通问题和城市人口对高品质商业配套设施的需要,都要求商业建筑具备高效率、多功能的综合性,在这一背景下,集购物、酒店、办公、会所、公寓和休闲娱乐于一身的商业综合体的发展成为了必然趋势。以10万m2建筑规模为起点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将办公、购物、餐饮、娱乐等功能进行有机组合,并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作用,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群创造出色彩丰富的现代都市环境,满足着都市人口日常的各种需求。

1、2 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原则与规划顺序

在设计原则上,首先,大型商业综合体通常都位于城市中心的繁华地段,担负着疏导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等任务;其次,规模大、功能类型复杂的商业综合体要求充分表现出不同功能的各种价值诉求,设计中对各方需求加以协调,使建筑能够发挥出引导城市经济实力与综合竞争力大幅提高的巨大潜力。

在规划顺序上,一般首先要分散安排百货、超市等主力店,将人流吸引到各个楼层,再将餐饮店集中布置于某一楼层中。现代餐饮场所需要较高的环境质量,因此将设计景观布置于餐饮区域可以提升对顾客建筑整体的好感度。虽然将餐饮店分散于各楼层的规划方法也有利于招商的灵活性并能扩大人流的活动范围,但其在消防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成本可能大幅提高,在规划中应谨慎考虑。为避免营业时间等问题的影响,娱乐设施常与其他商业功能分区设置,但目前也有将其布置各层共享空间的趋势,以便于营造体验式氛围,提升建筑的整体商业价值。设计中还须运用技术方法,解决娱乐业态的噪音和消防问题。酒店、公寓和办公楼的形式相对简单,可在布置好上述功能区块后采取与商业体量相对分离的方法设计,为解决酒店用地大、浪费建筑商业价值的问题,可将其大堂及配套功能集中设在塔楼顶部,而仅将小型的接待厅设置于首层,并通过专用电梯穿梭于其间。

2 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要点分析

2、1 准确定位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功能与风格

由于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在业态上包含了居住、办公、娱乐等多种功能,建筑自身面积大,使用人口密集,加之不同地域的商业综合体具有相应的地区气候和文化需求,且其商业空间必须在满足现阶段商业功能的基础上,能够适应未来业态变化的需求,因此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设计难度和复杂程度明显大于功能较单一的其他商业建筑。因此在城市飞速发展,商业业态不断细化的今天,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必须首先准确定位建筑在城市中的整体业态功能,并使建筑内部业态之间、建筑与外部社区、环境之间呈现出和谐、共生和互补的状态,通过对内外部流线的整合,体现鲜明的个性风格,在满足顾客多样需求的同时,以其功能化、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此外,随着近年来网络购物等形式的普及,人们去购物场所消费更加重视其餐饮、娱乐等附加功能,强调购物过程中的体验性与归属感。因此商业综合体应着力在这些方面投入设计巧思以达到吸引人流,促进消费的目标。以归属感的实现为例,由于人们对建筑的观感常决定于其外观和进入后的第一感受,因此设计师应创造出自然、优雅、沉静的公共空间,迎合现代都市中人们对自然的渴望,使其在商业活动中消除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优秀的设计从结构力学层面而言应是简洁的,设计实践中可通过建筑结构的树形支撑及其产生的光影效果来营造“城市森林”的氛围,并在节能的前提下引入适当的光线,用闪烁不定的光影变幻效果使顾客产生一种探究未知事物的,从而增加其逗留在建筑中的时间,刺激她们去“探险”和消费。

2、2 功能空间设计

为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现代空间概念强调顾客流动空间与营业员工作空间的融合与渗透。以最常见的中庭结构为例,各层营业厅环绕中庭展开,丰富了空间的层次,通过中庭把光、影、色彩、扶梯、楼梯、绿化等巧妙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动静交织、形态各异、极富艺术魅力的空间环境。平面设计上可利用地面或顶棚的形式差异、材料对比、色彩变化以及照明设计,对顾客起水平引导的作用,营业大厅内应具备清晰合理的人流路线,使顾客能在最短的距离内轻松地逛完全程。

此外,商业综合体有化整为零的趋势,让人们在空间转换时的步行或休憩其中感受到愉悦,从而缓和其生活压力。一些独特的商业空间是专门为满足人们的休憩和商业会晤等需求而当做空间艺术品来设计的,除艺术形式外,回归自然的设计也体现在大量地运用木材等反映自然主题的材料和风格上。

2、3 交通流线组织

为有效组织商业建筑的外部交通,应尽量在建筑周围设置足够的人流、车流集散空间和缓冲空间,使其作为室内外的一种过渡,避免同城市道路发生冲突。出入口的设置处理,也是交通组织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商业建筑往往靠近城市干道,因此就涉及到其出入口与城市干道交通相协调的问题,否则将影响到商业综合体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城市干道交通的运行。出入口的流线组织,应做到交通与流线设计的合理性,尽量减少和避免人流的不合理交叉。流线主要划分为人员流线和货运流线,两者出入口位置应临近各自的功能区段,且相互间有一定的间隔,顾客人流较大,流动频率高时,可分设多个出入口,引导人群有序地流动,而卸货停车处,通常设置在较隐蔽处,以免影响交通和环境美感。

参考文献

[1] 王滔, 周闽、 城市核心区大型商业综合体设计——以成都百货大楼重建项目为例[J]、 四川建筑, 2010, (01)、

[2] 李蕙聪, 喻鹏、 以综合体为新式表现的商业建筑 不断寻求商业与空间最大和谐共振[J]、 安家, 2010, (08)、

商业综合体设计篇7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设计要点

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商业综合体景观也在各大城市中应运而生。商业综合体既集合了商业和娱乐的功能,又节约了城市中的用地,也可以缩短商业和娱乐的交通距离,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发挥了商业与娱乐投资的整体效益。我国现阶段的商业综合体基本都处于城市的核心区域,设计师要充分挖掘城市和区域文化,对城市的美观化、生态化、活力化的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一、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重要性

1、 商业综合体的概念

商业综合体目前国内没有权威的概念,通常与城市综合体名称混用。从功能的角度来说,就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居住、办公、餐饮、会议、旅店、展览、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几项进行组合,各部分之间建立了一种相互依存和相互助益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多功能与高效率的综合体。在国内,主要以酒店功能或写字楼与购物中心功能为基本的组合。商业综合体景观空间是城市商业综合体空间设计的一部分,又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具有混合的空间两种身份。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融合了城市空间设计与建筑空间设计的优势,强化了人们的空间感受。

2、 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商业设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商业综合体在城市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现代大型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对城市的交通、空间布局以及城市形象等都起了极大的影响。城市商业综合体室外的景观空间不仅仅是商业空间,而且还是市民日常沟通和交流的场所,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正是因为这种功能复杂和多元的人类活动空间,才诞生了混合型城市空间的理论,在建筑学中也认识到了商业综合体的美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空间的设计起到了延续城市活力、城市建筑风貌、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的作用,也具有景观地标性。

3、 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在项目中的应用

我国早期的一些商业综合体设计只重视了建筑单体的本身,或者讲究豪华气派,或者讲究新颖奇特,而室外景观空间作为城市建筑的载体,却被忽略了。商业综合体的室外景观空间作为城市密集的人流活动场地,与我们的关系十分亲密,人们对商业综合体景观空间的感受也就更清晰。在商业综合体方向逐步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今天,如何满足城市各功能的同时,又要发挥出地标性和艺术性的特色,这就需要在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中,充分挖掘区域文化,将其提炼和整理,以一个鲜明的主题体现出商业综合体室外景观空间。

二、商业综合体概述

1、 商业综合体的定位

所谓的商业综合体是一种复合型的表现与复合型的地产,其中包括传统的商业、会展、办公、停车等多种的相关产业,每一个产业都可以单纯做主力。并可以形成明显的业态组合形式。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整体定位是十分重要的。商业综合体可以在城市的交通枢纽地区,也可在城市的开发区或新城市的中心地区,或者选择在商业街区和商业集群的地方,此外也适用于休闲设施和会展设施较全的地区。

2、 商业综合体的特征

通常来说,商业综合体大多数位于城市交通网络发达和城市功能较集中的区域,具有可达性,拥有与外界紧密联系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商业综合体应具有高密度性和集约性,因整体区域人口的密度较大,从而在不同时段发挥不同的功能并形成互补。商业综合体还具有整体统一性,其中包括建筑风格的统一,而功能具有复合性和配套性。各个功能之间的联系紧密,相互补充。

3、 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规划标准

商业综合体的室内外空间比较大,既可以和城市的规模相匹配,有可以与建筑功能的多样性相之匹配,也是多功能的聚集焦点。同时,内部交通和公共空间相互贯穿起来,可以与城市的交通系统进行更好的联系,组成较为完善的交通体系。商业综合体的景观设计可以通过标志物、小的饰品以及各种植栽、照明和铺装设备等,从而形成宜人的环境。建筑规划标准是高科技与高智能的集合,先进的设施与科学技术的融合也体现在建筑形式中。

三、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要点

1、 城市中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要体现出鲜明的文化特色

城市中的商业综合体可以采用一种开放式的休闲消费场所的设计模式,这会成为都市休闲旅游的核心项目,也可以被建设成为城市的地标性的建筑,成为城市商业文化以及城市文化的重要名片。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难点在于文化的活化以及休闲业态的市场化,此外还有注意商业地产的盈利化等。城市中的文化、休闲态是建设的关键模式,而盈利是商业综合体建造的核心。商业综合体可以培养出城市中的新型的消费意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商业价值的提升。

2、 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要与城市空间相融合

近些年来,商业空间的设计逐渐呈现出与城市公共空间相融合的特点,而且要与城市的公共交通相连接,进而形成大型的综合商业体的模式。例如在地铁的出入口与大型的购物中心相融合的组合模式。大型综合体的景观设计是城市中公共交通集散的广场,同时也是街道广场、城市公园、城市绿地和屋顶花园等各类景观场所的大融合,体现出层次丰富的特征,实际的建造意义与规模已经超过了单纯的商业空间中景观设计的范畴。

3、 商业综合体的设计中的人文因素

在商业综合体的公共性设计的操作过程中,要倡导一种体验式的商业消费环境。将它定位为城市中必然的目的地,去感受商业综合体的吸引力和魅力。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设计手法,使其区别于商业中心的建筑和环境的设计,提高人们的好奇心。商业中心应该充分触发人们的消费欲望。在设计中注意个人的感受,使其融入到商业综合体的空间、材料以及颜色的设计之中。此外,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还要有参与性。尤其注意在设计中创造的机会使他们参与到其他的活动中,提供相应的设施,使人和环境之间有所互动。

参考文献:

[1]李函儒、城市综合体的可持续景观设计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5、

[2]赵亭,徐晖,程赟、商业综合体设计[J]、山西建筑、2012,19、

商业综合体设计篇8

关键词:大型商业综合体;生态;整体化设计;商业设计

引 言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在新世纪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单一的综合百货公司渐渐被多种业态综合的shoppingmall所替代,人们在购物中心所消费的已经远远不是商品,更多的是多样化的体验。发展商的利益不仅体现于最大化的商业价值,同时有义务为城市创建极具社会人文价值的活动空间,延续传统文化及生活习俗,在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下,达到互动共生的最高境界。湖南衡阳宇元・万向城综合了商业、住宅以及办公等不同功能,规模大,具有相当程度的复杂性,但在整体观的的规划和建筑设计理念指导下,坚持“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和利用现状地形地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现已建成了具有高档商业、生态环境和文化内涵的商业综合体,占据了当地市场的至高点,振兴了当地商业建筑的文化品味,为该城市树立了新型商业标杆。

1 项目概况和简介

衡阳市地处湘南,属于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7、5~18、1℃之间,当地雨量丰富,每年4~9月为雨季。本项目为不规则的L形地块,南面长约87m,北面长约214m;东面长约186m,西面长约86m,雄踞旧城区与开发区连接咽喉,占据了衡阳市的重要地段,地理位置优越。地块北接莲湖广场和解放大道,东南毗邻岳屏广场及岳屏公园,南有具有优美的景观环境的天马山,西临城市南北干道蒸湘南路。地块位于衡阳新老城区交界处,由于人流汇集而形成浓郁的商业气氛,其东侧与著名的传统商业步行街苏眼井路相通,是延续新旧商业区的重要区域。

项目分为商业、住宅、办公楼三个部分,为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裙楼为五层商业,六层为架空层,以上为住宅、办公塔楼,各塔楼均设独立出入口。住宅塔楼7~30层,办公楼塔楼1~27层,塔楼建筑总高度99、0m。

总用地面积:37559m2,建筑占地面积:23126m2,总建筑面积:271097m2,地下建筑面积:46518m2,地上建筑面积:224579m2。商业裙楼面积(1~5层):75922m2,为百货、餐饮娱乐、电影院等功能;住宅建筑面积:112428m2,办公楼建筑面积:38130m2,容积率:6、0,建筑基底面积:18024m2,建筑密度:48%,绿地率:35%,小汽车停车:地下车库958辆,地上路边临时停车42辆。不计算容积率的建筑面积::87080m2,其中:地下三层:22283m2,地下三层主要为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下二层:23352m2,为车库及人防,地下一层:24921m2,为家乐福超市及商业。结构形式以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主,设计范围包括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各种灭火设施、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联动控制。(见图1)

2 湖南衡阳宇元・万向城的规划和建筑理念

2、1 规划结构――三点一景观轴一核心的规划结构

以天马山为核心,西侧设置办公楼、北侧为集中商业及景观商业街、东侧为住宅及配套设施,三部分各自相对独立,又能在景观形态上形成互动。沿街建立三个主要商业节点,分别位于两个主要街角人流最为密集的地方以及与苏眼井路衔接的位置,辐射到主要沿街面的人流活动范围;由东至西围绕山体设计了一条景观商业轴,连接主干道交口与传统商业步行街,吸引人流进入商业内部,提升商业内部空间的价值。

2、2 规划思路

(1)依山就势,将自然生态的天马山山体以原始的方式展现给城市空间,高层建筑居于山体的两侧,为城市提供开扬的空间。商场的空间设计以山体为焦点,建立若干通向山体的交通与视线通道,结合商业街的景观,形成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互动,建筑形体内低外高,在不同的标高形成各个观景平台,将山景最大限度的辐射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空间。

(2)充分利用周边的城市界面,除入口处适当设计集散广场,大部分沿街面设计小单位精品店,充分借用城市的商业气氛提升商铺价值,另外在商业内街的设计上,体现商铺最大化的指导思想,充分增加商铺可售面积,并在沿山体一侧设置景观化商铺。

(3)根据对用地价值的判断,整个规划的核心是对天马山的利用,将商业空间充分的景观化,使之成为本项目与众不同的特征。

2、3 景观轴

景观轴线是由天马山向周边建筑空间放射状辐射的自然轴、与商业内街弧形的广场空间人文轴相交织而成。在各个交点处放大了的空间形成自然且人性化的中庭空间,使人在匆忙中享受到宜人的阳光,拥有一块难得的喘息之地。在与室外贯通的首层休闲空间里,植栽与中心广场的树林、建筑、弧形走廊相映成趣,形成层次丰富,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增强了顾客购物过程中的情趣。天马山山体公园景观经过人工化的修整,使之不仅具有观赏效果,而更多地成为休闲活动的场所,增强景观的利用价值,创造了多样化的开放空间。(见图2)

3 建筑单体性与建筑整体性

(1)商业占据地块主要位置,基本占满了所有可利用面积,天马山为创造更良好的商业环境,主体建筑规划布置结构以室内步行街为线,阳光中庭为中心,在地块南部,与天马山结合处,设有特色商业步行街,在形态上使建筑依就山势巧妙布置。

(2)天马山西侧的办公楼、景观商业街、东侧的住宅及配套设施,三部分各自相对独立,又能在景观形态上形成互动。住宅的布局独立,内部封闭管理;具有相对完整的内环境,闹中取静。住宅设计遵循景观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在景观最优处设计了一梯三户的大户型,充分利用了天马山景观。户型设计引入如入户花园、开敞式电梯厅、底层豪华入户大堂等先进理念。

(3)立面造型。通过中庭空间的斜面天窗,中央步行街的玻璃飘顶等细节的精巧设计,体现了动感、创新和活力。商业表皮材料大量选取环保、高技、时尚的现代产品,不同质感的金属面材、穿孔板、玻璃、钢构架相互冲击,带来了不同的视觉广告效果。局部建筑语言提供与众不同的造型意向,与不同形态的玻璃体构成动感十足的形体意向。办公楼等塔楼主体造型以竖向线条为主,体现建筑挺拔、向上的形象,外墙材料以玻璃幕墙为主,表达纯净、透明的效果。(见图3)

4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商业设计理念

4、1 利用生态环境整体化设计内外两条商业动线的结合

大空间商业布局考虑多种经营模式的可能性,为了避免单一的空间模式,增强内外空间之间的互动,如何引导外部人群进入建筑群聚集人气,是提升该商业建筑空间价值的首要问题。

本项目将动线分解成内外两条,外部的动线延续城市的步行道,而内部的动线则从商业休闲气氛、庭院设置等结合商业街景观、溜冰场、中庭等各个方面激发人群的兴趣K创造停留的可能性。内外动线之间也实现了自由的沟通,将整个区域的商业空间城市的步道系统融为整体,为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提供了条件,从而使这个地块成为城市环境中具有活力的场所。外部的动线通过小体量商业的屋顶平台与天马山公园的巧妙组合,将商业购物休闲的人流引入天马山山体公园,不仅扩大了商业购物休闲空间,还增加了商业中心的购物附加值。

4、2 业态分布

大型商业综合体很难用一两种简单的模式来满足当今商业项目的需求,本项目采用首层商业临街店铺形态,二,三,四,五层为大空间购物娱乐中心的形式和中型专门店或其他餐饮娱乐等进行组合,充分结合这多种商业业态模式的优点。把以单元式组合商铺和专营店方式的灵活多变,和还拥有贯通几层的主力旗舰店的吸引力的排列组合和布局技巧,基于人们的购物流线分析设计出室内主动线中的商业价值。中庭和主动线两边多排列小型单元,需要时可灵活扩展成中、大型单元以利于出租。建筑端部是商业价值最高的地方,设计为大型集中商业和旗舰店,入口展示空间与具有品牌号召力的主力精品店。超市设置于地下一层,通过交通体与共享空间与地面商业街形成互动,并设置部分商铺发挥主力超市的品牌拉动作用。同时沿天马山设计了有特色的景观室外商业街,与山体景观休闲平台形成良好的互动,延伸商业活动,提升潜在的商业价值,使商业空间体现趣味性与戏剧性,为消费人群创造印象深刻的购物休闲体验。

5 结束语

总之,湖南衡阳宇元・万向城从规划开始就把建筑和环境结合起来看作一个整体设计,将其看成为一个完整的商业综合体项目来做系统化的设计。目前该项目已建成为当地著名的一个“一站式”的商业购物综合体,为市民提供了集展览、节日庆祝、购物及餐饮设施、居住、工作多种行为的场所。居住、工作与商业活动不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变成了密不可分的生活因素,可以预见在新型大型商业综合体规划及建筑设计理念中,生态景观作为项目的重要的构成元素,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园沁、《超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之路》、《山西建筑》,2009年10月、

[2]中南建筑设计院主编、《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1988年版、

[3]公安部主编、《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