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精选8篇)
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篇1
医学物理学是把物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应用于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的交叉学科。该学科以医学影像、放射治疗、核医学以及其他非电离辐射如超声、微波、射频、激光等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应用过程中的质量保证(QA)、质量控制(QC),和辐射防护与安全等为其主要内容[1]。发展至今,医学物理学在医疗服务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在医学影像科、核医学科与放疗科。医学物理师(MedicalPhysicist)与医生、技师相配合,从事临床诊断和治疗,甚至进行教学与科研工作,进而开发新的诊疗设备与技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我国医学物理人才现状
在发达国家,医学物理师早已成为医疗机构的重要岗位。医学物理学科毕业的学生同时是精通物理和熟悉医学的复合型人才。半个世纪以来,医学物理学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很多大学设有医学物理学专业。以2007年数据为例,每百万人口中医学物理师的人数已经达到13人,而我国每百万人口中的医学物理工作者不到0、8人。而放疗科中,放射肿瘤学医师与医学物理人员之比,我国31个省平均比分别为:1986年是10∶1,2001年是8∶1,2006年才达到4∶1[2],明显低于国外水平,可见我国医学物理师需求巨大,对医学物理师的培养也日益迫切。
2医学物理师的作用与职责
2、1作用
在肿瘤治疗中物理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近年来肿瘤放射治疗设备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物理师在保证辐射安全,提高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3]。在肿瘤放射治疗中,放射肿瘤学医师对整个放射治疗过程负责,而物理师则处理物理学的数据与保证实施过程的准确性。
2、2职责
2、2、1掌握原理熟练操作熟悉各种放射治疗设备的原理与结构,并能能独立操作与指导他人正确操作和熟练使用。
2、2、2设备维护定期校检各种放疗设备的基本指标,并能指导维修工程师正确调试与维护保养,保证各种放疗设备的正常使用。
2、2、3优化治疗方案掌握并能熟练操作TPS治疗计划系统,充分发挥其全部功能,在掌握治疗计划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能独立或配合医生制定临床治疗计划,并能优化治疗方案。
2、2、4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开展放射治疗新技术的研究工作,能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处理实验数据与实验室管理,进而分析实验误差。
2、2、5辐射防护监与应急掌握与宣传国家有关剂量防护法规和剂量防护知识,完成工作人员的剂量防护监测并登记备案,懂得应急放射性事故处理工作。
2、2、6宣传专业知识定期进行物理学知识的培训,提高科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医学物理师的培养应该能够胜任以上工作,更好的满足临床需求。一名合格的医学物理师不仅仅需要物理学知识,并且需要足够的医学知识来补充,特别包括影像解剖学与病理学的知识;同时要掌握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阅读外文文献;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只有满足以上要求,才能够确保放射治疗过程中计划实施的正确性。
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篇2
(一)组织情况
区卫生健康委领导、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和疾控中心高度重视此次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工作,认真组织学习和研究,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工作方案,按照抽检单位和人员,拟定工作计划和时间表,确保本专业抽检任务圆满完成。
(二)监测范围情况
我区参与抽检的放射诊疗机构有:三级医院区人民医院和一级医院重庆开州安康医院2家机构,监测工作分为两部分。一是问卷调查。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情况
1、问卷调查情况
对抽检的监测医院区人民医院和重庆开州安康医院采取现场调查。
(1)对全区放射诊疗机构名称及数量进行了调查。
我区调查统计辖区内所有放射诊疗机构(包括辖区内由市卫生计生委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医疗机构)的名称及数量合计58家。
(2)对监测医院放射诊疗机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
1)医院区人民医院的基本情况调查:
放射诊疗设备配备有:数字X射线摄影机(DR)3台,影像增强器透视机2台,乳腺数字X射线摄影机(乳腺DR)1台,口内牙科机1台,全景牙科机1台,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设备(CT)1台,胃肠机1台,骨密度仪1台;电子加速器2台、
防护设备及用品配备有: 铅橡胶围裙 9件,铅橡胶帽子2件,铅橡胶颈套10件,铅橡胶手套1副,铅防护屏风3件,其他防护用品10件(主要包括:铅衣7件,铅三角巾3件。
人员配置有:放射工作人员人数77人,男性52人、女性25人。
2)重庆开州安康医院的基本情况调查:
放射诊疗设备配备有:数字X射线摄影机(DR)2台,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设备(CT)2台,胃肠机1台;电子加速器1台,X刀1台。
防护设备及用品配备有: 铅橡胶围裙(4)件,铅橡胶帽子(4)件,铅橡胶颈套(4)件,铅橡胶手套(4)副,铅防护眼镜(4)件,铅防护屏风(1)件。
人员配置有:放射工作人员人数18人,男性15人,女性3人。
(3)对监测医院放射诊疗频度进行了调查。
对抽检的监测医院区人民医院和重庆开州安康医院统计放射诊疗科室放射诊疗频度:
1)区人民医院放射诊疗科室放射诊疗频度调查:介入治疗479人次,DR诊断82329人次、胃肠机诊断3996人次、CT诊断91268人次、其他诊断(口腔口内和全景机诊断)1464,骨密度仪256人次,SPECT检查1659人次,功能测定70人次,碘131治疗27人次。
2)重庆开州安康医院放射诊疗科室放射诊疗频度调查:X 射线诊断的32000人次、CT诊断10000人次、其他诊断(口腔口内和全景机诊断)8000人次,放射治疗186人次。
2、监测医院放射诊疗设备放射防护监测情况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区人民医院和重庆开州安康医院采取现场监测。
3、监测医院放射诊疗场所放射防护监测情况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区人民医院和青重庆开州安康医院的放射诊断照射室周围及关注点,包括楼上楼下各方向屏蔽体外、观察窗、机房门、操作室门、操作人员位等处,进行现场放射防护监测
4、监测医院放射诊断患者剂量调查情况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区开州区人民医院开展放射诊断患者的剂量调查。重点选择1 台 CT 设备,每台设备不同年龄段受检者每一检查部位不少于 10 例,填写调查登记表,并提供含有照射参数和剂量的 DICOM 文件信息。放射诊断患者剂量调查工作由市疾控中心组织并实施。
二、工作完成结果
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篇3
一、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基因组学
在荣膺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沃森(JamesDeweyWatson)、克里克(FrancisHarryComp?tonCrick)和威尔金斯(MauriceHughFrederickWilkins),于1953年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之后。相继于1958年和1980年罕见地两次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桑格(FrederickSanger),先后完整定序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和发明很重要的DNA测序方法,这些划时代的杰出成就于20世纪后半叶完全“打开了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大门”。于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基因组学,在随后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并取得很大进展后,基因组学取得了惊人的长足进展。
基因(gene)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特征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系具有遗传物质的DNA分子片段。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例如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基因是生命遗传的基本单位,不仅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功能单位,还是一个突变单位和交换单位。由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人类基因组,蕴藏着生命的奥秘。
基因组(genomes)是一个物种的完整遗传物质,包括核基因组和细胞质基因组。即基因组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集合,是某个特定物种细胞内全部DNA分子的总和。显然原先只关注单个基因是远远不够的,应当深入研究整个基因组,于是产生了基因组学。
基因组学(genomics)是专门从分子水平系统研究整个基因组的结构(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功能(以基因功能鉴定为目标)以及比较(基于基因组图谱和序列分析对已知基因和基因的结构进行比较)的分支学科。基因组学着眼于研究并解析生物体整个基因组的所有遗传信息,突出特点是必须以整个基因组为研究对象,而不是只研究单个基因;同时还要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基因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基因组学概括起来涉及基因作图、测序和整个基因组功能分析的遗传学问题。这门分支学科交叉融合了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并以全新视角探究生长与发育、遗传与变异、结构与功能、健康与疾病等生物医学基本问题的分子机制,同时提供基因组信息以及相关数据系统加以利用,进而解决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以及相关产业领域的有关问题[3]。基因组学的主要目标包括认识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进化规律,阐明整个基因组所涵盖遗传物质的全部信息及相互关系,为最终充分合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以提供预防和治疗人类疾病的科学依据。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的确立和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可追溯到寻求新方法解决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幸存者及其后代的基因突变率检测低于预期问题。1984年12月美国能源部资助召开的环境诱变和致癌物防护国际会议,第一次提出测定人体基因和全部DNA序列,并检测所有的突变,计算真实的突变率。1985年6月,美国能源部正式提出了开展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形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初步草案。历经几年酝酿与论证,1988年美国国会批准拨款,支持这一被誉为完全可以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列相比美的宏伟科学计划。1990年正式启动后,陆续扩展成为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共同参加的国际性合作计划。2000年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草图)完成,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成功的标志。
HGP这项规模宏大,跨国家又跨学科的大科学探索工程。旨在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所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解码生命奥秘,探索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规律,揭示疾病产生机制以提供疾病诊治的科学依据。截至2005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但基因组学等研究工作一直在不断深人和扩展。例如,2006年启动了肿瘤基因组计划力求揭示人类癌症的产生机制以及癌症预防与治疗的新理念。当下已经迈进后基因组时代,从揭示生命所有遗传信息转移到在分子整体水平上对功能的研究(功能基因组学)。21世纪的生命科学以新姿态和新方法阔步向着纵深发展,同时有力推进了基础与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社会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蓬勃发展。为促进这些相关学科及其应用的更好发展,尤其推动在人类健康与疾病、个性化医疗、农业、环境、微生物等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自2006年以来巳经召开了十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第10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于2015年10月在中国深圳举行,特别就临床基因组学、生育健康、癌症、衰老、精准医疗、人工智能与健康、农业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生命伦理和社会影响、相关组学及生物产业等热点问题进行深人研讨,展现了相关组学的旺盛活力。
二、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与基因组学相辅相成
基因组学作为研究生物基因组的组成,组内各基因的精确结构、相互关系及表达调控的科学,又必须从系统生物学角度与方法,着眼于整体出发去研究人类组织细胞结构、基因、蛋白质及其分子间相互作用,并通过整体分析研究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状态,从而才能更有效地探索解决人类疾病发生机制及其诊治与保健问题。
虽然人类基因组图揭示了人类遗传密码,而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是蛋白质。基因组研究本身不能体现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表达时间、存在方式以及蛋白质自身独特活动规律等。因此,自从基因和基因组学问世以后,分子生物学的组学大家庭中,不断延伸分化形成了相互密切关联的转录组学(tmnscrip-tomics)、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代谢组学(metabo-lomics),以及脂类组学(lipidomics)、免疫组学(lmmu-nomics)、糖组学(glyics)、RNA组学(RNAomics)等,这些相互密切关联的组学构成丰富的系统生物学以及组学生物技术基础。
转录组学是一门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中基因转录情况以及转录调控规律的分支学科。也即转录组学是从RNA水平研究基因表达的情况。转录组即一个活细胞所能转录出来的所有RNA的总和,是研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可见在整体水平上研究所有基因转录及转录调控规律的转录组学,乃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蛋白质组(proteome)是指一个基因、一个细胞或组织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而蛋白质组学研究不同时间、空间发挥功能的特定蛋白质及其群体;从蛋白质水平上研究蛋白质表达模式和功能模式及其机制、调节控制及蛋白质群体中各个组分。蛋白质组本质上指的是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的修饰,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等,由此获得蛋白质水平上的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基因组相对稳定,而蛋白质组是动态的概念。研究蛋白质组学是基因组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后续部分,也即生命科学进人后基因时代的特征。
代谢组学的概念源于代谢组,代谢组是指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的低分子量代谢产物。代谢组学则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分支学科。代谢组学以组群指标分析为基础,以高通量检测和数据处理为手段,以信息建模与系统整合为目标的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发展起来的代谢组学,是借助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思想,对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并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别从基因和蛋白质层面探寻生命的活动,而实际上细胞内许多生命活动是发生在代谢物层面的。因此有研究者认为“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告诉你什么可能会发生,而代谢组学则告诉你什么确实发生了”。所以,代谢组学迅速发展并渗透到诸多领域,例如疾病诊断、医药研制开发、营养食品科学、毒理学、环境学、植物学等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各领域。
三、放射组学在交叉融合中应运而生
2015年是伦琴发现X射线120周年,正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评价:X射线的发现“宣布了现代物理学时代的到来,使医学发生了革命”W。近40多年来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以X射线透射开始并不断拓展许多种类型的医学成像技术,又经历了数字化革命而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数字化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医学影像学在保健査体、疾病预防、疾病筛査、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治疗方法选择、康复疗效评价等,以及生命科学研究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不可替代作用。随着多排螺旋CT、双源CT、能谱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和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与PET)、图像融合一体机成像(PET/CT等等)诸多影像医学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医学影像学巳经从结构成像发展到功能成像,又迈向分子影像学的新阶段。尤其进人21世纪后,分子影像学方兴未艾地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手段。当前数字化医学影像学所形成的大数据又密切关联到相关基因组学,应运而生了放射组学(radiomicsV)。如果说20世纪驱动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电子工程科学技术等,而21世纪则迫切需要与医学、分子生物学(包括基因组学等诸多组学)等相关学科进一步深人交叉融合相辅相成。
放射组学(亦有称之为影像组学)、分子影像学完全是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相关组学彼此关联并相互促进而不断发展的。整合各种技术实现运用影像学手段显示人体组织水平、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特定分子,并能反映活体状态下分子水平变化,从而对其生物学行为在分子影像层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无论在人体保健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者在药物研究开发,以及在基因功能分析与基因治疗研究等方面,都凸显了巨大优势和良好前景。
包含分子影像学的数字化医学影像学迅速发展,可提供越来越丰富的多层次医学影像数据资料,显然必须加以深度发掘并充分利用这些极其庞大的数字化信息。通过放射组学研究,解码隐含在医学影像信息中的因患者的细胞、生理、遗传变异等多因素共同决定的综合影像信息,并客观且定量化将其内涵呈现在临床诊治、预后分析的整个过程,这无疑会成为临床医学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应运而生的放射组学,就是致力于应用大量的自动化数据特征化算法将感兴趣区域(regionofinterest,R0I)的影像数据转化为具有高分辨率的可发掘的特征空间数据。数据分析是对大量的影像数据进行数字化的定量高通量分析,得到高保真的目标信息来综合评价肿瘤的各种表型(phenotypes),包括组织形态、细胞分子、基因遗传等各个层次。例如近期文献报道,放射组学可揭示肿瘤预测性的信号,能够捕获肿瘤内在的异质性,并与潜在的基因表达类型相关联。
美国的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CancerInstitu?te,NCI),已经建立量化研究网络(quantitativere?searchnetwork,QIN),旨在共享数据、算法和工具,以加速影像信息量化的合作研究网络U5]。他们将放射组学的建设及应用框架分为5部分:①图像的获取及重建;②图像分割及绘制;③特征的提取和量化;④数据库建立及共享;⑤个体数据的分析。当然这些均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放射组学通过标准化的图像获取以及自动化的图像分析等,能为疾病的诊断、预后及预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近期的研究还提示放射组学能有效预测不同患者中的肿瘤基因异质性等,可见放射组学有着广阔应用前景。四、发展相关组学更好共促精准医疗
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2直到新形成的放射组学,均是在相关学科交叉融合中,当条件与时机发展到一定程度而瓜熟蒂落催生。
这些相互关联的组学全部都兼备着学科分化以及整合的特色。学科交叉融合根据发展需要分化催生出4新分支,而所有这些组学分支学科又都从系统生物学角度出发,注重对形成的分支学科自身整体开展研I究。正是如此辩证统一的现代科技发展特点,如同DNA的螺旋结构一样在不断深化中而螺旋式上升,7推动科学技术向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
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篇4
一、思想政治工作
在平时工作中,始终以一个模范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思想上始终与局党委党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参加局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活动,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行风建设与行政执法工作紧密结合,自我加压,认真分析、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转变了工作职能,发场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精神,树立大局观念,带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队伍。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年来,污管科先后协助开展了污染源普查、水污染集中整治、整治违法排污企业暨清查放射源环保专项行动、秸秆禁烧等多方面的工作,对家应取缔、淘汰企业、家小造纸依法实施了强制关停、取缔;下达污染源限期治理家,停产治理家,限期整改完善治污设施家,引进造纸污水生化治理技术项,组织验收各类点源治理家,为家企业提供治理技术服务、上报各类报表、文字余份,先后多次在上级有关部门检查我市环保工作中提供组织迎检服务、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并及时掌握、了解新时期的环保工作动向,拓展思路,发挥业务科室的优势作用,真正为基层和企业搞好协调服务,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主要开展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⒈污染源普查工作
今年三月初,针对全市的污染源企业数目多、底子不清、监管难度大,尤其是全市的耐火行业违法建设现象严重的特点,我带领科室人员及时制定了普查方案,对全市的排污企业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污染源普查工作,摸清了全市企业的底子,并对清查过程中没有治理的企业现场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为环境管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⒉水污染集中整治活动
三月下旬至五月份,全国人大视察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期间,为迅速控制双洎河水质恶化的趋势,我与科室人员一起迅速制定方案,积极筹备了水污染集中整治会议相关材料,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并与市领导、局领导一起,加大监管力度,沿河逐个检查入河排污口,依法对家超标排污和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进行了关停整顿,对电厂粉煤灰泄漏事故及时进行了处理,特别对以前没有纳入管理的煤矿矿井水进行了整治,使水质明显改观,确保了全国人大的顺利检查。
⒊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
自整治违法排污企业暨清查放射源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和科室全体人员加班加点,积极协助局领导做好专项行动各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省市要求完成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名单的汇总与上报工作;二是起草制定了《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协助召开了专项行动千人动员大会;三是做好督促工作,负责起草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目标责任书,将整治工作目标责任落实到各相关乡镇;四是及时作好汇总与上报工作,及时向省、市有关部门和全市各级各部门上报整治工作进度。五是制定了行动方案,组织公安、电业、工商等部门对家死灰复燃企业及十五小企业采取断水断电,拆处设备,清除原料等措施予以关闭或取缔,对年产量小于1万吨且不能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的8家造纸企业予以提前关闭;六是开展了清查放射源和危险废物调查工作,排查出使用放射源单位家,填报放射源申报登记表家、协助省市有关部门对家放射源使用单位全部进行了现场监测、检查,下发整改通知书份,全市放射源使用已基本普查清楚;对废弃、废旧电子、危险废物进行了调查建档,对危害严重的五里堡化工厂的铬渣已上报省市有关部门,目前省计委已列入计划,准备拨出专项资金进行处理。
⒋高速沿线环境专项整治工作
今年,认真按照省、市及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高速公路沿线及省主干道公路沿线大气综合整治全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我积极协调各乡镇,经过调查摸底,制定了整治工作方案,依法对沿途家石灰窑进行了强制取缔;对家石子厂停产到位,对高速沿线的家耐火材料、水泥等企业下达了治理任务,通过整治,高速公路沿线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⒌秸秆禁烧工作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我局分管高速、路沿线的禁烧工作,在禁烧工作中,我认真总结往年秸秆禁烧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了《秸秆禁烧监督管理法》,将禁烧工作目标分包的各相关单位,具体到责任人,实施分片包干,分级管理制度和每日零报告工作制度,与局领导一起到高速沿线各乡镇,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禁烧督察工作,每天对各单位禁烧工作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并组织宣传车,在辖区各乡镇巡回播放禁烧通告,营造禁烧舆论氛围,在今年的秸秆禁烧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市领导、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⒍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组织编制了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定了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办法,筹备并召开了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协助大学编制了市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二是对家万吨以上的造纸企业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限期配备二级生化处理系统;三是带领企业负责人外出参观、学习,并通过召开造纸污水治理技术研讨会、企业座谈会、方案审查论证会,请教有关院校专家等措施,先后引进造纸污水治理技术余项,部分治理技术已在企业中推广应用,如、等10余家上规模造纸企业的二级生化处理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四是积极探索水污染治理新机制,推行了联片治污、完善造纸污水处理系统、企业转为商品浆等方式,进一步减轻谁污染负荷,到目前为至、等10处实行联片治污的设施正在施工,二厂、等近10家企业转为以商品浆为原料生产中、高档产品,、、二纸厂等10余家企业配备了污泥脱水设备,提高污泥处理效果。五是加强监管力度,通过制定并实行限产限排计划,对煤矿、造纸等排污水企业开展设施大检查、严格按照标准逐厂下达限期治理、限期整改通知书,对影响双洎河水质的淘沙点、小塑料加工厂依法取缔等措施,确保双洎河出境水质达标排放;六是协助局领导做好夜查工作,深入一线开展调查,严查超标排污行为,分析水质反弹原因,并制定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组织编制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思路,制定了耐火材料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二是负责对耐火材料等工业窑炉企业实施了窑炉烟囱编号喷绘等措施,将各企业情况编汇成册子,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三是加大治理力度,特别是对高速等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迎接全国人大、中央各有关部委和省、市视察为契机,加大了监督检查频次,对家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四是加快验收进程,对已治理达标的企业实行分类排队,及时做好技术服务于指导工作,协助企业尽快完善相关手续,通过环保部门验收;五是建立了污染源档案,详细记录各企业治理状况、达标排放情况、违法排污情况,为今后环境管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⒏生态保护工作
一是根据省、市有关要求,带领科室人员对全市的煤炭、铝石井、采石场等生态破坏严重的余家企业,组织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开展了生态调查与上报工作;二是对全市的畜禽养殖污染企业进行了初步核查,对规模较大的一家养猪场下达了限期治理。三是购买了《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市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书籍,指导我市的生态保护工作。
、科技标准与清洁生产工作
一是协助制定了城市环境规划;二是完成并上报了《清洁生产和认证推行规划》,对全市的五家符合清洁生产和认证条件的企业有关材料进行了上报,三是重点对省批的重点项目铝业有限公司的清洁生产审核认定工作进行了督促检查,已于年底前顺利通过了省市有关部门的审核认定。四是完成了科技标准申报工作,对造纸污水二级悬挂链式处理技术、煤制气等治理技术以科技星火项目上报省、市有关部门。
、服务性工作
组织中队有关人员,就污染治理技术、污染治理设施监督方法、限期治理立案查处、污染治理设施验收程序等方面开展了培训与指导,并带头成立了技术服务小组,制定了技术服务措施,对污染治理企业治理技术选择、设施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避免了企业在治理过程中走弯路。
⒈临时性工作
完成了局交办的申请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议书的申报、各级迎检筹备工作、信用社存款、日报收集等各项临时性工作。
二、存在问题
⒈自身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⒉工作中有时有畏难情绪存在。
⒊对基层站所的服务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三、下步工作计划
⒈工作总体目标
以改善我市环境质量为宗旨,以完善改进污水处理设施,巩固大气污染治理成果为重点,以总量控制和点源达标为措施,全面做好污染源管理工作,充分调动科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推动污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⒉具体工作
)、做好科室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工作,提高科室人员的整体素质,对科室业务工作实施量化管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巩固提高水污染治理成果
做好造纸企业二级生化治理及联片治污设施的验收工作;完成排污许可证审核换发;做好设施市场化运作的试点尝试与联片治污及重点污染源在线检测仪安装工作,争取淮河流域专项治理资金;协助做好万吨以下造纸厂的取缔工作。
)、巩固大气治理成果,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做好大气污染治理企业的验收扫尾工作。制定区域性大气综合整治计划,重点做好主要公路沿线、重点乡镇的大气环境整治;做好发放大气污染企业排污许可证的排污量测算等前期准备工作,重点做好电厂、水泥厂及烟尘排放量大的企业的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协助对耐火材料行业中不能治理达标排放的倒焰窑企业的取缔工作。
)、做好放射源管理,规范固体废物管理,重点做好危险废物管理和医疗垃圾的处理处置工作。
⒌做好生态保护工作,重点做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试点、生态破坏的恢复和秸秆禁烧监管工作;完成一至三家清洁生产企业的审核与认定工作。
)、加强烟控区的监督管理工作,改善城区环境质量。
)、对已达标企业做好年检工作。
)、规范科室管理,制定详细的服务计划,为各站、中队、企业的优质技术服务。
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篇5
【关键词】广播发射机 维护 标准化
1 建立一套科学的广播发射机维护档案
在广播发射机的维护工作中,档案的建立属于一种重要的工作内容;该档案的建立主要就是针对不同运行状态下发射机的运行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记录,以便于在后期当发射机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的通过档案信息记录和故障信息的对比分析来做出规范化的处理,进而确保发射机故障能够得到最快速的处理,如此长期的积累,便能够自然而然的形成一套完善的发射机维护档案。
该维护档案的具体建立方法为:
(1)对于已投入使用的发射机,相关部门要对其包括设备出厂验收报告、技术说明书、装调机的实际图纸和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运行指标数据等在内的原始技术资料进行搜集汇总,并进行归档处理;
(2)对于发射机的日常运行状态要通过巡机抄表的方式进行整理,以便于能够及时的发现设备运行过程中内部所呈现出的新情况和所产生的新问题;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设备数据存在异常,务必要努力找到造成其异常的根源,并能够针对所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的处理,不可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细节。另外,在发射机维护档案中,对于发射机面板上的全部数值以及控制元件的临界位置进行准确的记录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内容。这种详细的记录不仅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及时的发现发射机内部器件中所发生的任何细微变化,还能够帮助其准确的判断设备故障以及产生故障的原因之所在。
2 科学的制定广播发射机的维护周期、计划及规程
对于广播发射机的日常维护,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维护计划、维护周期及维护方法与维护规程。同时在维护工作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在之前所制定的这些周期、计划等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从而促使广播发射机的维护工作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
在对发射机设备维护进行周期、计划以及规程等制定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对广播发射机的相关维护要求进行仔细的阅读,同时对日常维护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和所做的记录进行认真地总结,从而逐渐的形成一套内容充实的,并且具备实际操作意义和准确理论的完善检修方案。接下来,再按照这一完善的检修方案展开对发射机设备中各个零部件的全面分析,同时还需要将发射机的设计原理以及运行过程中所常见的一些故障类型划入到日常维护计划之中,对维护周期进行合理的安排,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检修方法进行维护工作。
另外,对于一些比较新型的发射机,在日常维护工作中还要适当的制定一些值班、合理开关机、设备更换等标准化操作,全面保证设备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的高效与稳定。
3 广播发射机的例行维护工作标准
在发射机的例行维护工作中,主要涵盖了设备的例行检查、巡视以及周期性的设备清洁和检修等工作内容;需要指出的是,设备的周期性检修和清洁维护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仅可以单独进行同时也可以同时进行。
3、1 广播发射机的日常检查
对于发射机的日常检查方法主要有“看、听、闻、摸”等;其中“看”主要就是对设备的面板个表值以及设备元器件有无变形、变色及打火、腐蚀等进行观察,判断其是否存在异常现象;“听”主要指的就是通过设备运行响声来判断其是否存在变压器、放电打火、继电器等运行异常;“闻”主要是通过气味来判嗌璞甘欠翊嬖谠器件被烧焦、胶木板过热等问题;“摸”是指在检修过程中通过对设备部件温度摸试情况的观察,判断系统是否存在异常情况。综合应用以上检测方法,方能实现发射机存在故障和隐患的第一时间解决,从而全面保证发射机运行的稳定与正常。
3、2 发射机的周期性检修
在周期性检修过程中主要包括了对整体设备的普查和清洁保养两项工作。在周期性检修工作中,重点工作就是对一些高电压、高电流和动作较为频繁部件的检查,主要包括了对各种射频开关、槽路电感、电容的检查,判定其是否存在磨损和有无吱火等故障;至于对电子线路的控制线路、频率合成器、音频合成器等高灵敏度部件的检查,一般只需要进行例行的清洁即可,不宜进行高频率的检修。
3、3 发射机的清洁型维护
对于发射机的清洁维护主要是清除内部灰尘和杂质,这类物质长时间存在于设备内部,不进行及时的清除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正常稳定的运行。针对这类物质,通常所采取的清洁方法有:
(1)选取聚丙烯驻极静电空气过滤材料,并按照发射机进风口口径大小制作成一种过滤片,在发射机的冷系统进风口进行安装,并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更换;
(2)对于发射机风管的清洁,一般可采取轻微敲打的方式来扬起留置于风管表面的尘埃物质,并在风管气流上方向设置相应的吸尘器完成尘埃的回收;
(3)针对发射机模块与电子器件部位所存在的尘埃,适宜应用专用空气枪、高压气泵和吸尘器等进行除尘操作;
(4)对于一些陶瓷类绝缘子的除尘操作适宜应用酒精或厂家规定的专用清洁剂进行清洁;
(5)维持设备运行机房的绝对清洁,并对室内空气进行二次过滤,并对设备的过滤网以及清洁风扇进行定期的更换,全面保证机器应用环境的清洁与卫生。
4 结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发射机的运行也呈现出了一种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趋势,但广播发射机的安全稳定运行,依然离不开最基础的维护工作。在发射机的日常维护工作中,同样还需要遵循相应的规范化标准,不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维护档案、制定科学的维护计划和维护周期,而且还要相应的工作标准积极的做好例行维护工作,从而更好的保证发射机设备运行的高效与稳定,进而促使其能够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的高质量信息。
参考文献
[1]李天萍,刘继新、广播发射机维护规范化标准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6(03):197、
[2]钟将、广播发射机维护规范化标准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5(21):41+44、
[3]刘小龙、广播发射机维护规范化标准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8):67-68、
[4]马庭凯、广播发射机维护规范化标准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26、
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篇6
【关键词】换料大修;辐射防护;管理经验
The Radiation Protection Management Experience for Refueling Outage of NPP 2,
CNNC Nuclear Power Operations Management Limited Company
NI Wei CHEN Gao-fei LIU Jie LANG Qi-liang
(CNNC Nuclear Power Operations Management Limited Company, Haiyan Zhejiang 314300, China)
【Abstract】Since mercial operation in 2002, the NPP 2 of CNNO has been safe in operation for twelve years,and finished RP control successfuly in the 22 refueling outages、 During the twelve years’ operation, the RP management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developed constantly, it also made good achievements in RP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relevant RP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refueling outages of CNNO Qinshan NPP 2, introduced the RP control actions for each stage of refueling outage, and discussed the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y of RP control in refueling outage、
【Key words】Refueling outage; Radiation protection; Management experience
0 概述
压水堆核电站机组的换料大修是电站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每次换料大修期间,除了要更换一部分核燃料以维持机组下一循环的运行外,还要对部分在日常运行期间无法检修的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纠正性维修、定期检查、试验及在役检查,并对部分系统或设备进行以提高机组安全和经济为目的的技术改造项目。
与机组日常运行相比,大修期间的核岛检修工作的密度和强度大大增加,参与人员多、检修项目多、交叉作业多,这些因素造成辐射安全管理的难度随之增加,同时,大修期间也是辐射事件或事故的高发期,根据中核运行二厂历年剂量数据统计,大修阶段的集体剂量约占到全年集体剂量的80%以上(表1)。因此,大修阶段的辐射控制是电站辐射防护管理的重点,也是检验电站辐射安全管理是否有效的主要一环。
中核运行二厂经历了22次大修辐射防护管理,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大修辐射防护管理体系,大修辐射防护体系的良好运作,不仅保证了大修各项工作有序的开展,也使得大修期间辐射安全指标得以有效控制,且在中核集团开展大修性能指标评价以来一直处于较好的水平(表2)。
表1 中核运行二厂历年大修剂量与年度剂量
(剂量单位:man、mSv)
注:2013-2012年大修剂量占年度剂量的平均百分比为85、5%、
1 辐射防护大修管理
1、1 辐射防护大修管理组织机构
大修期间辐射防护管理的范围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何有效的组织开展各项监督任务,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组织机构体系,中核运行二厂辐射防护科采取“技术管理为主,行政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以辐射防护大修协调人为主,专项负责人和大修监督员相配合的大修管理机构(图1), 各机构成员职责如下:
大修协调人:大修期间辐射防护专业的主要负责人,为公司大修管理组织机构中的一员,全面负责大修期间辐射防护相关各项事务的协调管理,且参与大修相关的定期会议及对外接口。
辐射防护科科长:为大修工作和大修协调人提供必要的行政支持,包括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的各项支持。
专项负责人:大修协调人根据ALARA分级管理的要求,将现场检修作业分成独立的专项,指派辐射防护工程师作为这些专项的负责人,对于较高辐射风险的作业,专项负责人需要编制专项辐射防护方案,设置辐射防护控制点,大修结束后编制大修专项工作总结。大修期间对小组内的辐射防护方面的事项进行协调处理,并负责专项领域内的关键点作业进行辐射监督。此外专项负责人还承担辐射防护大修值班工程师的角色。
辐射防护值班工程师:由专项负责人轮流承担,大修期间每日在卫生出入口值班至21:00。根据大修辐射防护行动指南中的执行计划和大修协调人的安排,统筹安排大修监督人员和运行班组部分值班人员执行当天的现场工作,值班期间将每日现场工作任务、工作文件的分配给大修监督员,落实每日的大修监督任务后向大修协调人进行汇报,并负责大修现场辐射防护相关事务的协调和处理,以及中班期间辐射工作许可证的审批。
辐射防护大修监督员:协助辐射防护专项负责人和辐射防护值班工程师执行各项辐射防护测量和监督工作。
运行班组:负责日常机组辐射安全管理、辐射控制区的管理、辐射控制区出入口的管理、以及协助专项负责人和辐射防护大修值班工程师进行大修辐射防护监督等。
仪表班:负责电子剂量计、便携式仪表、KRT/KZC系统的故障检修和定期维护。
1、2 辐射防护分级管理
大修现场,检修项目很多,交叉作业多,而辐射防护人员的数量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是每一个核电厂在大修中都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合理利用现有的辐射防护管理资源,对辐射工作按风险大小进行分级管理(表3),对于那些辐射风险较高的工作则必须在管理上给予应有的关注,甚至逐项跟踪。
1、3 辐射防护大修管理的主要工作
辐射防护大修管理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大修准备阶段、大修实施阶段、总结反馈阶段。
图2 大修辐射防护管理流程图
1、3、1 大修准备阶段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大修准备阶段是大修辐射防护管理的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只有真正做到人员到位、物资充分、计划完善、文件齐备,在后续的实施阶段中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
一般大修前7个月,确定大修辐射防护协调人,并上报大修总经理部,处室授予大修协调人安排、协调大修有关辐射防护工作的权力。大修协调人在大修开始前5个月时启动各项准备工作,按照《辐射防护大修行动指南》准备阶段的工作清单分配任务并逐项进行落实,辐射防护大修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见表4。
大修文件准备是大修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准备工作越充分,实施阶段的工作才更有保障。大修协调人需要对大修总体计划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以往大修的经验反馈,编制大修辐射防护的监督方案,同时组织专项负责人对各个高风险的检修作业编制专项实施方案,并对作业中的关键步骤设置控制点,所有用于大修监督的执行文件,只有经批准并加盖大修文件章方可现场实施。此外,在编制辐射防护大修实施方案时还需对下列情况给予高度重视:以往没有开展过或较少开展的放射性工作;以往发生辐射事件较多的作业;连续工作时间较长的作业;环境位置较差的作业等。
大修准备阶段还需做好实操培训,特别关注的是那些新员工,这类人群的特点是:缺乏经验、技能不足,容易发生辐射安全事件,根据历次大修经验事件来看,很多人员污染事件是由于附加防护用品使用不规范造成,因此加强新员工的实操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对于高辐射风险的工作还需加强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熟练度,以减少作业时间和个人受照剂量,如蒸汽发生器一次侧装拆堵板作业,此项工作需要在蒸汽发生器一次侧水室内部进行,存在极高的外照射和污染风险,大修前安排作业人员在模拟现场实际工作环境的蒸汽发生器模拟体上反复演练,直至合格为止。
1、3、2 大修实施阶段
《辐射防护大修行动指南》中准备阶段的内容全部落实,标志着辐射防护大修准备的各项工作已全部完成,从而进入大修实施阶段的进程。在大修实施阶段,辐射防护各专项小组将全面运作,根据大修进度,按照预定方案执行各项辐射防护监督任务。
大修实施阶段辐射防护主要工作包括:
辐射工作许可证的审批,每日审批未来3天计划开工的主线工作和核岛工作的辐射工作许可证。
参加各类大修相关的会议,包括:大修早会、大修计划会、周安全协调会、处室早会、以及其他各项专题会议。
启动大修辐射防护日报的编制。
机组停堆后不同工况的核岛辐射水平测量,执行热停堆、氧化运行后、低低水位工况反应堆厂房辐射水平测量(在热停堆工况下首次辐射水平测量后,需对反应堆厂房红区进行降级),进行测量结果比较和评价,并对测量图的信息公布。
放射性热点屏蔽。
根据规程要求,增加污染检查的频度和范围。
根据大修进度和辐射防护实施方案,开展各项专项检修作业的辐射防护监督和控制点的释放。
辐射防护巡检及专项检查,包括:定期常规巡检,组织专项检查,参与辐射安全相关的联合检查等,对于发现的问题编制报告,并进行上报及协调整改。
对于发生的辐射事件、异常的调查与跟踪。
计划外新增工作的辐射防护控制。
KRT系统(辐射监测系统)的状态调整及通道大修。
部分管理厂房或区域的状态恢复,如ET出入口停运,设冷水区域重新划分为辐射控制区,龙门架临时污染区的解除等。
在大修实施阶段,管理的重点是如何将辐射防护的各项管理措施应用到各项检修工作中去,这里不仅需要将辐射防护实施计划与大修计划保持一致,还需要辐射防护大修协调人、辐射防护值班工程师和大修监督人员的密切配合。大修协调人每日参加大修早会和计划会后,针对最新大修进度将工作任务分配给当日的辐射防护值班工程师,辐射防护值班工程师根据大修行动指南和实施方案中的文件,安排大修监督员逐项完成当日的工作,并将完成情况和发现的问题汇报至大修协调人,通过逐层的责任管理,保证每日的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和落实。
大修实施阶段放射性检修作业全面开展,作业集中且参与人员众多,容易发生辐射安全事件或事故,如人员污染、区域污染、意外照射事件等,一旦发生辐射安全相关的事件或事故,需要及时开展调查工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开展纠正行动,并形成事件报告。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处理的及时性,及时采取行动不仅能限制事件或事故造成的后果和范围,而且能够更为准确的分析出根本原因。
大修实施阶段,除了关注常规高辐射风险的作业外,还需特别注意计划外新增的放射性工作,一般提前列入大修计划内的工作,准备相对充分,而临时增加的放射性工作往往因准备时间不足,风险分析不到位容易造成辐射安全事件,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完善的管理流程,使得计划外的工作,能提前被获知,并做好充分评价和必要的文件准备。
1、3、3 总结反馈阶段
大修现场工作完成并不表示大修已结束,只有在完成总结反馈工作后,才真正意味着大修辐射防护管理的结束,在此阶段需要对辐射防护监督计划的实施情况、大修中的经验数据、发现的问题和良好实践都需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价,这些内容将被汇总并印制成册,最后通过大修总结会和经验反馈会对这些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
通过总结和经验反馈,使得大修中重要的经验数据得以保留,以便后续的应用,同时总结了大修中良好实践,并对存在的不足开展纠正行动,这些良好实践和纠正行动将会落实到下次大修的辐射防护准备工作中,使得辐射防护的大修计划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这里从下面三个方面阐述总结反馈阶段在大修辐射防护管理中的作用:
1)积累经验,实现螺旋化提升
中核运行二厂辐射防护科从首次大修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大修总结和经验反馈工作,每次大修结束后,要求各专项负责人编制专项工作总结,大修协调人编制辐射防护专业的大修总结,重点分析大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良好实践(见表5),针对不足之处开展纠正行动,将这些纠正行动和良好实践应用到以后大修管理中,从而实现大修辐射防护管理螺旋化提升。最终,这些总结和重要测量数据将被汇总并印制成册,使得这些宝贵经验得以延续。
表5 辐射防护大修管理部分良好实践
2)改进缺陷,保证大修现场的辐射安全
对于机组存在的一些缺陷,通过技术上的改造,来提高现场的辐射安全性。例如,1、2号机组建造期间没有对反应堆厂房内燃料传输通道采取任何屏蔽措施,装卸料期间,燃料传输管附近区域的辐射水平非常高,工作人员进入该些区域,非常容易导致超剂量照射事故。2003年101大修卸料期间,两位运行处现场操作员途径燃料传输通道的正下方,适逢乏燃料组件从通道中穿过,两位现场操纵员每人接受意外照射约100μSv,造成小剂量意外照射事件。针对此缺陷,辐射防护科通过现场隔离、技术改造方式,消除了此缺陷的造成辐射影响,并将此项实践经验应用到后续投运的3、4号机组。
3)在实践中吸取教训,在管理上加以改进
大修期间辐射防护管理经验,可以说是在实践和经验累积中不断完善的,电站投运初期无论是辐射防护专业还是检修单位可能都存在经验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外部学习和同行经验交流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还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从而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的管理体系。中核运行二厂也是在历次的大修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和改进,从而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大修辐射防护管理体系,例如:
(1)2007年203大修期间,4名检修人员在换料水池进行装卸机套筒检修时造成面部沾污,分析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作业前辐射风险分析不足,导致作业期间采取的防护措施不完善,工作人员在没有配戴任何面部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进行检修作业。在没有去污的套筒上存在严重的表面污染和大量放射性的浮灰,对设备的操作和接触会造成放射性的颗粒从设备上掉落转移到工作人员身上,在没有任何防护的面部很容易造成体表污染,严重的话还可能形成内照射。针对此情况,在后续的实施方案中要求此项作业调整至水池去污后进行,并在水池去污的工作中增加装卸料机套筒去污的工作;其次,工作人员作业时必须佩戴面部防护用品,需要直接接触设备的作业人员佩戴气面罩等防护器材,此后该项工作没有再发生类似原因造成的人员体表污染事件。
(2)301大修前辐射防护大修现场监督一直实行专项负责制度,各项工作有辐射防护专人负责,但随着运行机组的增加,需要分出人员进行其他机组的大修准备,造成每个专项负责人需要承担多个专项的工作,对于大修现场的监督工作往往应接不暇,因此在借鉴国内同行电站大修辐射防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大修监督管理模式,设置了辐射防护大修值班工程师岗位,提高了现场异常情况的及时响应能力,也实现了大修期间辐射防护人员配置的优化。
2 大修管理中的需要重视的问题
大修辐射防护管理除了做好准备、实施和经验反馈三个阶段的工作外,对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1)大修管理是多部门、多专业共同协作的综合性的工作,辐射防护监督不能孤立于其他部门之外。不仅需要大胆管理,发挥监督与管理的职能,还需要与其他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沟通渠道,积极听取检修部门的良好经验,只有融入电厂正常的生产管理渠道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加强年轻的辐射防护人员的培养与锻炼。大修期间各项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实施,需要一批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技术队伍,年轻同志是这个队伍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年轻辐射防护人员的培养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需要给予其机会不断的去磨练,但也需要注意避免“拔苗助长”式的培养,让其独立承担超过其技术能力和经验水平的高风险工作。大修期间检修项目众多,是年轻辐射防护人员学习的最好课堂,在“传帮带”的基础上要给予其不断实践的机会,使其从被动跟学到自主思考,最终成为能够独挡一面的技术骨干。
3)辐射防护实施方案的编制需要结合作业现场的实际状况,不能“闭门造车”,仅从辐射防护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否则辐射控制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例如,在某些区域狭小、通风不不佳的情况下环境温度会比较高,如果仅从辐射防护角度考虑,需要通过穿戴附加防护用品进行严密的个人防护,而工作人员在闷热的环境下,往往很难严格遵守辐射防护的规定,如何平衡两者的矛盾,需要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充分考虑,例如,将该类作业的检修窗口与风机的检修窗口错开,或在防护用品配置上加以改进。
4)保持大修辐射防护实施方案的严谨性和严肃性。执行文件的各项内容要简练、准确,避免存在歧义,否则容易引起误解造成辐射安全事件;其次,生效的辐射防护监督计划,需要严格落实各项要求,不得随意的降低了预定的管理要求,确实需要调整的监督计划和防护措施,必须重新进行辐射风险评价,再批准实施。
5)大修辐射防护管理中,对两类人群应多加关注,一类是“新员工”,另一类是“老员工”,“新员工”因经验不足容易出现失误,而“老员工”经验丰富也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对于大修期间的辐射防护人员也是同样要求,特别是具有多年大修辐射防护监督经验的“老员工”,不能因为以往的成绩而降低了辐射安全控制的质量,只有在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做好全面分析,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3 结束语
辐射安全监督需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取外部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挖掘内部的管理方面的潜力。中核运行二厂是一个运行了十多年的电厂,具有二十多次的大修管理经验,通过积极借鉴外部的良好实践,以内外部的教训为鉴,保守决策,不断总结,强化管理,勤于实践,目前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辐射防护管理体系。在已进行的数次大修中,职业照射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集体剂量和个人剂量都控制在较低的水平,1&2号机组2003-2011年度单机组的集体剂量都优于当年的 WANO中值,2003、2008、2010年度单机组的集体剂量优于当年的 WANO先进值。
【参考文献】
[1]中核运行二厂辐射防护科、大修辐射防护总结报告[R]、2003-2013、
[2]中核运行二厂保健物理处、2012年保健物理年报[R]、2012、
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篇7
关键词:绿化;景观工程
1方案设计是工程规划和施工的总指挥
方案设计是任意绿化景观工程的总指挥,指导着整个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确定了未来的绿化景观效果。射河风光带西延要突破原风光带设计模式,充分考虑其建设实用,秉承历史和融合自然生态的原则上去创新,求突破。
首先,我们必须实地观察分析原风光带建设的景观内涵,将现有绿化与西延绿化自然结合,延伸;其次,实地勘察西延现有地形,要求相关排水、电力、燃气、电信等地下管道工程必须高质量,高要求优先完成;第三,将带来经济效益的茶社、酒店及娱乐场等建筑设计融入到景观设计中,统筹规划;第四,充分体现“十里射阳河,十里风光带”中阜宁“射河八景”的历史文化内涵。
客观因素必须考虑,主观设计就要根据设计要素,要求及不离生态性原则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由物种的多样性,季节变换的多样性,色彩变化的多样性,搭配层次的不同来综合体现。
2工程招投标是关键
工程招投标是工程实施的关键所在。尤其是近千万的重大工程,投标造价是以审核价作为标底价的参照,影响着投标价的高低。
在此,我不得不强调阜宁的方案评审出现的误区。方案评审是政府对工程项目整体方案设计的审查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其中包括方案的整体设计,景观小品的风格体现,景观植物的配置,相关配套设施的设计以及相关的规划设计规范,能否以人性化的设计体现功能多样性,这才是方案评审的主要任务及目的;其二,工程预算价的审核要以方案设计和未来形成的景观要求为引导,审核价越低,直接影响所进苗木品种及质量的优劣,因为植物科属有很多相似相同的物种,同一科属相似的苗木价格大相径庭,另外产地不同,进价也有很大差距。
综上所述,我们的方案评审,不能穷尽一切方法将预算价审核到最低,在方案评审之前应对评审的概念作认真的学习再作评审。
3工程施工技术及养护管理是景观效果的保障
3、1 场地整理
面对15万m2的射河风光带场地整理,在没有施工经验的前提下,就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定点放线,机械、人工同时跟进,整个地貌基本完成后再作微调整。
3、2 苗木质量验收
工程开工会议,应明确甲、乙及监理方的职责,在施工过程中各司其职,各担风险及后果,并以文字形式发文工作制度。同时重点强调施工程序、注意点及要求,监理方严格按照甲方要求,对照图纸及招标清单要求,根据《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对进场苗木的品种、规格(干径、地径、高度、定干高度、蓬径等)、数量、形态等进行验收。射河风光带大乔木的验收基本无争议,但灌木坪块施工方以苗规格定义偏差无法购买为由要求变更、更换或取消,在这一点上我们甲、乙及施工方应以尊重招投标文件为前提,实事求是解决问题,为保证绿化效果和最终审计验收,尽量保持不变,做到严谨公正。
3、3 栽植质量验收
3、3、1 在苗木栽植前,应先完成硬质铺装的框架,绿化栽植才能准确无误的定点放线。而县城整个绿化工程的通病就在“只要先绿起来”的口号,导致工程施工的程序颠倒,盲目定点放线,栽植杂乱无章。
3、3、2 在苗木种植过程中,甲方应要求监理人员根据招投标文件中的《城市园林绿化种植规范》检查种植穴,养护沟及槽定点放线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位置是否准确,标记是否明显等。如遇实际问题,要及时汇报甲方,进行灵活调整。
3、4工程施工结束后的养护管理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养护验收:①乔、灌木的成活率应达到95%以上,珍贵树种和孤植树应保证成活;②花卉种植地应无杂草、无枯黄,各种花卉生长茂盛,种植成活率应达到95%;③草坪无杂草、无枯黄,种植覆盖率应达到95%;④绿地整洁,表面平整;⑤种植的植物材料的整形修剪应符合设计要求。
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篇8
无私奉献科学研究为了更多人的健康
“核和天然辐射防护工作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和幸福,但却是个得罪人的活儿。”朱立笑着告诉记者。其实,他心里最清楚,这“得罪人的活儿”实在意义重大。
朱立不厌其烦地向人们讲解室内氡的危害。他说,在含有铀(钍)、镭的土壤、岩石和矿石中,人们可以发现高浓度的氡气。氡气可通过土壤的孔隙、地板的裂缝及管道的孔洞等途径进入生活环境,如封闭房屋中的氡气就能累积到很高的水平。一些特殊地区,建材和地下水也能成为室内氡的重要来源。其主要危害是诱发肺癌。最新资料显示,肺癌危险度与氡暴露水平呈直线关系,有3%~14%的肺癌是由氡引起。氡是继吸烟之后引起肺癌的第二因素。
“增加室内通风是最方便、最有效的降氡措施。”朱立指出,当门窗敞开时,室内氡及其子体的浓度与外环境中的大致相等,特别是冬季人们为避风寒门窗紧闭,夏季为避暑热安装空调,使得居室常常被营造成一个封闭的空间,造成室内氡逐渐积存,浓度上升,所以在冬、夏季经常开窗换气尤为重要,因为室内氡浓度每增加100 Bq /m3就会导致肺癌危险增加16%。早在1999年11月,他就在“石材放射性咨询――中国石材之窗专家论坛”上对放射性问题作出了客观的评价。2000年,他又在《中国建材》杂志系统地阐述了室内天然辐射照射与建筑材料的关系。直到如今,他还经常通过各种途径提醒人们室内空气环境质量不要只关注瓷砖、石材、地板,还要关注楼盘的主体结构。
如此中肯的建议,源于多年的积累。1982年,他就参加了由谢学锦院士主持的第一个全国地球化学填图计划――区域化探全国扫面(RGNR)计划。如今,这一计划已覆盖全国共计700余万平方公里区域。根据其提供的线索,发现了1900余个新的有经济价值的矿床及矿产地,潜在经济价值达1、57万亿元。这些地球化学资料(组合分析样品1样品/ 4km2)在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评价中应该同样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正是由于这段经历,他成为第一届卫生部、地质矿产部“氡监测和防治专家组”成员,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土资源部“氡监测和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2001年12月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科学院获得环境工程研究员任职资格。此外,还担任清华大学辐射防护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全国首批执业核安全注册工程师等职,一直在与核和天然辐射作着最坚决和持久的抗争。
付出和积累之后是接踵而至的成果,他参加的国家科委“八五”科技攻关专题“氡害形成机理及监测――北京城区氡地质潜势规律研究”、主持的“我国典型地区氡地质填图计划――1998年度云南省个旧地区氡地质填图成果报告”均被评为国内领先水平。2005年,清华大学放射性防护室被北京市公安局授予“北京市先进治保会”,朱立同时荣获北京市先进治保积极分子称号。特别是2008年,作为2007年以来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放射性物品安全监管外聘专家和2008年以来北京市环境保护局辐射事故暨恐怖袭击事件处置组专家组成员,朱立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安保工作和北京奥运会驾驶员志愿者,并亲身接受原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书记张建明的慰问。
核和天然辐射防护需要依靠社会力量
2010年8月,在内蒙古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天然辐射照射与控制研讨会”指出了我国在天然辐射照射与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NORM(天然放射性物质)辐射照射监管法规不健全,现有法规、标准执行不力;我国铀矿及其他矿业资源开采、冶炼和利用过程的辐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我国不同形式电能循环和生命周期产生的辐射照射亟待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我国建材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是室内氡的主要来源,大量的工业矿渣被用来制造建筑材料,地热水的开发利用使得我国室内空气环境辐射水平呈明显增加趋势,亟待开展建材氡析出率测量与控制、室内抑氡措施的研究;除矿业资源行业外,也亟待开展全国石油天然气、高本底天然辐射地区石材等其他NORM产业中放射性污染源的调查,同时也需要对这些调查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核和天然辐射的防护工作迫在眉睫。
作为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朱立更关心的是如何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事实上,这一会议在核和天然辐射防护方面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自2005年5月“第二次全国天然辐射照射与控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以来,在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卫生部、建设部、科技部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国内已开展了一系列涉及天然存在放射性物质辐射照射与控制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作为第一、二次全国天然辐射照射与控制研讨会的重要组织者,朱立深感欣慰。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实践下去,通过多种途径把这项工作真正做到实处。”朱立直言。
相关链接
核辐射,你了解多少?
3月11日,高达里氏9、0级的地震毫无明显前兆地袭击了日本仙台沿岸。地震的爆发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一时间,核辐射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什么是核辐射?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
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β射线是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
各种剂量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日常生活中我们受到的天然辐射剂量为2~4毫西弗。
一次小于100毫西弗的辐射,临床上观测不到任何变化,视为对人体无影响。
一次1000~2000毫西弗,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3月14日福岛核电站正门前的辐射量8、217毫西弗/小时,相当于普通人年可被辐射量上限的约8倍。
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0、03毫西弗辐射。
规定职业人员的年剂量最高限值为20毫西弗。
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可能会致死。
核辐射防护办法清单
如果被暴露在辐射范围内,立即换一套衣服和鞋子,把他们放在一个密封的塑料袋中,封闭袋口,然后采取彻底的全面的淋浴;
如果你被通知撤离,在车上保持车窗和通风口封闭,并采用车内循环空气;
如果被告知呆在室内,关闭空调和其他进气口,去一个地下室,并且除非绝对必要,避免使用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