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范文

护理的重点(精选8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8-08 手机浏览

护理的重点篇1

[关键词] 重点护理;分级法;质量控制;应用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b)-118-02

护理工作质量首先有赖于科学的质量监控,先进的管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而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护理质量首先是人的质量[1]。本院2005年5月~2009年4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重点护理问题分级法,经过此段时间的实践,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护理问题及分级法

1、1 确定重点问题

召开全院护士长及质量控制小组会议,根据《二级甲等医院护理质量标准》及结合本院实际,确定重点问题。如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违规操作,影响及损害患者护理质量的事件,同一科室同一护士重复发生的同一问题等均为重点问题。重点问题分为Ⅰ~Ⅲ级:Ⅰ级重点问题,指发生的问题未实施即被发现并及时纠正,未造成后果的,如摆错静脉输液药品,被主班人查对及时纠正,摆错药品该项确定为Ⅰ级重点问题;Ⅱ级重点问题,指护理人员责任性不强,不执行规章制度,专业技术水平低,未造成不良后果者,或同一人再次出现Ⅰ级重点问题,如危重患者未执行口腔护理,工作期间玩电脑、打牌、看非医学类杂志,同一责任护士对危重患者“六知道”掌握不全,便可确定为Ⅱ级重点问题;Ⅲ级重点问题,指出现有的护理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或治疗时间者,同一人再次出现Ⅱ级重点问题或同一人3次以上出现的Ⅰ级重点问题等,如由于护理措施不当所致角膜溃疡、压疮、静脉炎等,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已输上液体但及时发现,未造成后果等。各级重复问题内分别有数十条问题。

1、2 公示重点问题

基于参与性决策与分权的理念,有员工参与决策的过程,能使员工有较多的创意,对于改变的排斥力、接收决策和改变的程度高[2]。公示重点问题,征求部分医生、全院护士长及护士的意见,给予适当的修改,既可听取多方面意见及建议,又可增加全院护理人员对该举措的认可度,降低排斥力。

1、3 确定扣分分值

重点问题级别越高,问题越严重,扣分越多。确定为Ⅰ级重点问题的扣1~5分;Ⅱ级重点问题的扣6~10分;Ⅲ级重点问题的扣10分以上。护理部根据重点问题的级别扣分,并且与个人挂钩。对于非重点问题如值班护士记不清患者的总数、一级护理患者的医保患者数、新农合患者数等其中1项;有10多位一级护理患者记不清其中1位患者姓名;由于抢救延误部分患者的执行或由于病房条件受限探视人员多等问题主要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不列入该范围。

2 实施方法

质量控制方法采用全院普查、月考核检查及随机抽查结合,即护理部每月底制定下个月考核检查计划并下发各护理单元,每周大查房、随机抽查、周末抽查,由护理部及全院护士长承担,由护理部总护士长负责随机抽查,分为专项检查或随机抽查一个科室所有护理工作质量,各科质量控制员检查本科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当日或次日汇总至护理部,由护理部每周组织各科护士长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结合临床实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反馈,如患者发生压疮时,主要由所在科室护士长负责调查,追溯到哪个科室或护士存在的问题,报护理部确定问题的级别及责任,既不能无根据扣分,又避免见问题就扣分,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分析是护士长管理不善所造成的问题,扣护士长考评分及奖金,若是多班护士多人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则扣护士长及护理组的考评分奖金。

3 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对比2005年5月~2006年4月与2006年5月~2007年4月,2008年5月~2009年4月,护士的流失率由1、43%降至0、56%;出院患者的满意率由95、01%上升至98、83%;全院各科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减少了44、70%;主要护理质量指标如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病房管理合格率等项目均有明显的提高。可见采用重点护理问题分级法,对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轻护士职业压力有显著的成效[3]。

4 体会

4、1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长期以来,对护理缺陷的管理偏重于注射、给药差错的管理,而对其他护理缺陷重视不够,医院的考核制度对护理缺陷实行经济处罚的尺度难以把握,有时对责任人的处罚轻重不一,制度落实较困难,轻微的经济处罚没有制约作用,且处罚后也不再追究,造成有些护士在同一性质问题上屡次出现差错,长期得不到纠正。实施了重点护理问题分级法后,不仅护士的参与意识及主人翁意识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对于偶犯及累犯问题进行区别对待,偶犯问题属Ⅰ级重点问题,累犯问题属Ⅱ级重点问题,甚至是Ⅲ级重点问题,避免同类问题反复发生,护士能够自觉地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为患者提供一流的技术服务,护理工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出院患者满意率由95、01%上升至98、83%。

4、2 减轻护士职业压力

目前部分医院患者收容量在不断上升,更加突显护理人员人力的不足,临床护士在超负荷的运转,每日面对患者疾病的复杂性及工作的繁杂性,还要处理好与科室医生、护士长、患者、患者家属、各相关科室的关系,职业压力很大。护士职业压力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作为护理的职能部门能设身处地为护士着想,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对护士存在的如I级重点问题,可以给予教育及帮带为主,不是一味的扣考核评分及绩效奖金,把扣分作为一种手段,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缓解了护士职业压力,使护士的流失率由1、43%降至0、56%。

4、3 促进和谐关系的建立

管理与被管理者是矛盾的,如何建立和谐的管理者与护士之间的关系,就要求对护士给予帮助与教育的基础上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给予恰当的处罚,采用重点项目扣分法,充分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避免以前工作多出错多的误区,减少负性情绪,缓解护士工作压力,从而建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和谐关系,真正提高护理服务质量[4]。

[参考文献]

[1]谢惠兰,刘华、浅谈人本原理和现代护理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7, 6(5):32、

[2]杨顺利,孙玲玲、以人为本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J]、南方护理学报,2006,7(11):1-3、

[3]王培霞,刘启华、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8 (12):1-3、

护理的重点篇2

结果:在做超声检查的过程中,实施相关护理措施,孕妇感到舒适,极大的改善了医患关系,增进了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和配合。

结论:在超声检查中根据不同病例提供护理服务,对减轻孕妇的压力,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彼此间相互信任配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5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68-01

随着超声诊断仪的日趋先进,超声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本文选取我院的超声检查病例中孕妇出现较多的护理问题汇总,探讨孕期超声检要时机的护理要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的产前超声筛查病例,在不同孕期检查中基于不同孕妇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

1、2 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V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率为2~5Mpa。分别测定孕妇不同孕期的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有无结构异常,胎儿心率以及羊水、胎盘,脐带等胎儿附属物情况。

超声检查时机的选择: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和国内超声专业协会编写的《产前超声检查规范》以及《产前超声检查指南》的要求,产科超声检查的重要时机选择分为3段,即孕早期(停经6-8周,停经11-14周)孕中期(孕18-28周)孕晚期(孕32―38周)的超声检查 [2]。

孕早期超声检查主要包括是否宫内妊娠,妊娠囊位置和数目,胚胎是否存活。胎儿颈项透明层(NT)的厚度 [3]和胎儿的鼻骨检查。

孕中期是进行胎儿系统筛查的最佳时期。此期羊水量适中,超声图像清晰,此期除估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外,还应进行至少一次的胎儿全面检查。

孕晚期超声检查的重点是估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胎位,胎盘成熟度,羊水量,脐带血流,有无脐带绕颈等。

1、3 问题及护理。因胎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孕期的胎儿生长发育情况有不同的声像图特点 [1]。不同孕周的孕妇其心理活动,自我感觉,以及所要获得的孕情信息均不同。护理人员给予孕妇相关的心理疏导,补充其孕期保健知识,自我监护和健康生活指导。告知孕妇避免一些盲目的,不必要的超声检查,进而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1、3、1 惊讶。孕早期孕妇的主要心理反应有惊讶,角色矛盾,以及情绪波动。评估孕妇对妊娠的积极态度,对其提供心理支持。

1、3、2 临床上孕妇最多的问题是超声检查是否安全。国内外专家都对超声诊断的安全性,尤其是对致畸变及对胎儿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尚未明确发现1例因超声检查所致的胎儿异常 [4]。

1、3、3 推测胎龄,询问胎儿是否宫内生长受限。近年来应用超声检查判断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为临床主要检查方法。宫内生长受限的胎儿其围生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超声测量胎儿头围与腹围的比值结果进行估测,尽早发现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1、3、4 胎盘异常。胎盘异常有胎盘附着位置异常,胎盘早剥,胎盘功能减退等。胎盘附着位置异常应提醒孕妇需做好动态观察和随访,同时对决定分娩方式有帮助。胎盘早剥是妊娠期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对母婴预后影响极大。发现胎盘早剥护理人员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胎盘功能减退一般发生在孕37周后,如孕36周前发现胎盘功能减退,要提醒孕妇积极治疗。

1、3、5 胎儿畸形。胎儿畸形是以胎儿形态与结构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出生缺陷 [4]。胎儿各器官均可发生畸形,胎儿畸形主要依赖于超声诊断。因此尽早发现胎儿畸形对产科医生,孕妇及家属作出决定有重要意义。

2 结果

孕期超声检查是目前产科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产前诊断、筛查胎儿严重结构畸形和染色体异常具有重要意义。我院护理人员做到提前预约和沟通,避免了孕妇盲目的检查,从而降低孕妇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对于超声检查胎儿发育异常的病例,护理人员及时给予心理上的疏导,并叮嘱其充实超声检查,在临床中取得良好效果。

3 讨论

护理的重点篇3

关键词:重症患者;肠外营养策略;护理满意度;急性期

重症患者在入院初期病情危急,机体的多项功能受到损害,机体代谢消耗明显增高,并且许多器脏功能也有一定的受损。患者往往还会伴有胃肠功能紊乱现象,影响了患者的营养吸收。部分患者甚至完全不能进食,所以在临床上需要对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技术来维持患者的生理营养需要[1]。重症患者在患病初期以及后期的机体应激状态不同,营养的代谢也不相同,所以在患者的不同阶段应该给予不同的肠外营养策略[2]。为研究重症病人急性期不同肠外营养策略的护理要点的临床效果,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重症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高氮高热量营养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低氮低热量法进行护理。

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46~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8±1、42)岁,患者质量在45~75 kg之间,平均体质量为(56、77±8、79)kg,消化道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患者15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10例,胃癌术后患者10例。

实验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45~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8±1、52)岁,患者质量在44~77 kg之间,平均体质量为(57、29±8、61)kg,消化道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患者13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1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10例,胃癌术后患者10例。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良好可比性。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均自愿参与该研究,患者以及家属对于该研究具有知情权。

1、2 一般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予高氮高热量营养法,每天给予静脉营养3升袋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液,持续7 d,后续每天氮量控制在0、20 g/(kg?d),非蛋白热量控制在125 KJ/(kg?d)。再给予常规的护理。综合护理具体做法如下:①心理护理,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需要给予心理护理,患者可能会伴有疼痛、焦虑、忧愁、紧张等各种不良情绪,不良的心态会影响患者的健康。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告诉患者病情在逐渐好转,排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并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3]。②生活护理,重症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因此限制了患者躯体的活动。护理人员需要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以及擦浴,确保患者的整洁舒适,避免发生褥疮以及各种感染现象。病房内需要定期通风、消毒,床单被套等要常换洗,保持床单元干净整洁。室内可以放置一些绿色植物让患者身心愉悦。③静脉导管护理,3M胶布每3 d更换一次,如有异常情况随时更换。穿刺点按要求消毒防止感染,每班要核对中心静脉导管的体外长度,做好标记,严格交接班,避免脱管现象发生。可以在患者的病房内安装输液泵报警器,可以监测滴管内液面的高度是否正常,导管是否发生堵塞以及滴速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等等。④血糖以及静脉压监测,对重症患者需要定时监测血糖水平,在给患者配制静脉营养液时,常规加入6克葡萄糖后需要加入1U胰岛素,根据患者血糖的水平含量可以酌情加减胰岛素皮下注射,尽量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6、70~8、85 mmol/L水平。不仅需要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控,还需要定时对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进行测定,防止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等不良事件[4-5]。

对照组患者给予低氮低热量营养法,每天给予静脉营养3升袋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液,持续7 d,后续每天氮量控制在0、10 g/(kg·d),非蛋白热量控制在83、2 KJ/(kg·d)。

1、3 观察指标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差异,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

1、4 统计方法

实验研究结束后,将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结果数据情况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和(%)表示,用χ2检验,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研究结果中95%作为可信区间,并且结果中P

二、结果

2、1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差异

从研究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血糖水平情况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护理的重点篇4

【关键词】宫外孕;腹腔镜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对策

宫外孕是一种特殊的受孕,主要是指患者的受精卵在子宫外进行发育从而形成的一种疾病,此类妊娠如若发现、治疗不及时则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甚至失去生命[1],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宫外孕的发病率也随之不断升高,国内外均有报道称约100次妊娠中可出现2次异位妊娠[2]。本文为分析探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措施,进一步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特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宫外孕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B超检查发现盆腔内有积液,宫腔未见胚囊,在宫外可见大小不等的包块,结合患者及家属意见均同意进行手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年龄分布在20-44岁,平均年龄为30、1岁,初产妇19例,经产妇1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布在19-45岁,平均年龄为31、2岁,初产妇18例,经产妇12例,两组患者在孕周、年龄、等临床资料上比较差异性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围术期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术前的护理:定期进行术前探视,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讲解宫外孕的相关知识,腹腔镜手术中的基本操作以及手术后如何快速恢复等疾病知识,并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进一步对患者心理进行评估,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护理。皮肤护理:在手术前对患者需手术区域的皮肤进行清洁消毒,并保持肚脐的洁净,取松节油棉签擦拭后去除污垢,最后用碘伏棉球擦干净。③肠道准备:术一天给予患者流食,当天禁食禁饮。④术后护理:术后放置引流管,患者排气后给予流食半流食普食流程进食,采取盐酸哌替啶进行止痛,术后视情况指导患者早期床上适当活动翻身,第四天可正常活动。④出院指导,根据患者情况和工作环境进行调整,一般可在术后7天进行常规活动,并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补充营养,嘱咐患者1个月内不能有性生活[3],一个月后注意避孕,一周后可洗澡,定期复诊。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如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情况。患者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总分为100分,根据以下标准分类[4]:0-70分,不满意;70-80,一般;80-90,较满意,90-100,非常满意,满意率=(较满意+非常满意)/总人数。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18、0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则采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试验组患者在手术相关指标如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比较后发现,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为分析探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措施,进一步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特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宫外孕行腹腔镜手术患者运用围术期综合护理方法临床疗效满意,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时间,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临床意义突出,值得大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郑卫红、 探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及措施[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1):150-150、

[2]付玲、 探讨应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围术期的护理[J]、 中外医疗, 2013, 32(20):167-168、

护理的重点篇5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一个重要途径[1]。口腔护理适用于高热、昏迷、禁食、留置胃管、口腔疾患、生活不能自理和血液患者,其目的是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2],在重症监护室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此类病人占多数,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致使口腔细菌大量增多,增加口腔感染的机会及口腔护理工作的难度[3]。我科对86例昏迷患者采取了有效的口腔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6例,男55例,女31例,年龄16~83岁,平均41、2岁,颅脑损伤、脑出血致昏迷32例,多发伤致昏迷21例,呼吸衰竭导致昏迷28例,多脏器衰竭致昏迷26例,经口气管插管33例,气管切开10例,经治疗和护理好转73例,占84、9%,死亡5例,自动出院8例。

1、2 方法:①评估病人的情况,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宜的漱口液常选用0、02%呋喃西林液、2%碳酸氢钠和生理盐水等。②分类:昏迷患者口腔护理采用擦拭法:用止血钳夹取浸有口腔护理液的棉球按操作方法进行擦拭。昏迷患者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采用擦拭结合冲洗的方法,擦拭后用注射器吸取漱口液注入口腔,再用无菌吸痰管吸出液体,反复多次达到清洗口腔的目的。

2 结果

通过对86例重症昏迷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口腔护理,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口腔清洁,取得较满意效果,本组发生口腔溃疡10例,占11、6%,口腔护理总有效率为88、4%。

3 讨论

3、1 昏迷患者不能经口进食,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口腔自净能力下降,细菌繁殖力增强,临床应加强口腔护理,每6h行口腔护理1次,用浸有0、02%呋喃西林液或2%碳酸氢钠溶液的棉球按口腔护理操作方法依次擦洗口腔内各部位,并注意清除牙齿间隙里及舌面的残留物质及痰痂,对烦躁的患者要固定好头部,动作轻柔以免损伤牙龈及口腔粘摸,用止血钳夹取棉球,每次1个,以免遗留在口腔内,加强翻身、拍背、排痰,口唇干裂给予润唇膏润唇。

3、2 昏迷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行口腔护理:①吸痰护理:动作轻柔,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后给予100%纯氧,连续吸痰最多不超过2次,每次吸痰时间少于15s,插管患者每日行口腔护理4次,由2名护士完成,一护士要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和牙垫,另一手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0、02%呋喃西林液或2%碳酸氢钠液缓慢注入口腔,另一护士用无菌吸痰管抽吸口腔内的分泌物,反复多次进行,再用浸有口腔护理液的棉球依次清洗净口腔颊部黏膜及气管插管上的分泌物,此法有效预防口腔并发症的发生,拔管的患者无口腔并发症发生。

3、3 昏迷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气道分泌物往往较多,加强气管切开术后的口腔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极为重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口腔护理液,用浸有口腔护理液的棉球,认真细致地擦洗口腔内每个部位黏膜,每日行气管切开护理及口腔护理4次,发生口腔溃疡3例,治愈有效率为70%,运用正确的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口腔护理,能有效降低口腔感染的发生率,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第3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07、

[2] 崔美、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4、

护理的重点篇6

关键词:配电线路 运行 维护 管理 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TM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148-01

1 配电线路的特点

伴随着当代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现代的配电线路的工作运作状况也越来越复杂,配电线路的运行特点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1)配电线路的分布地带较广,线路的所处地形比较复杂多变,与此同时气候条件复杂,跨度从高寒高海拔地区到各种极地区域,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昼夜温差比较大的地区,环境的恶劣使设计以及施工建设和维护管理的难度都加大。

(2)伴随现代科技的发展,用电需求的变化,配电系统也不断地涉及和应用到一些新的工艺,新的制作材料,新的技术,这些变化也给配电线路的运行管理带来很多技术和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当配电线路应用于湿陷性场地时,普遍容易遇到塔架基础破损,基础面不平以及地面下陷等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突然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或者在一些季节性的气候变化的干预下,配线电路就有可能发生防沉土下陷的情况,进而导致散水坡损坏,导致线路运行拥有潜在的隐患。由此就给配电线路的日常维护以及管理带来较大的工作负荷;同时,在现代的配电线路的塔架高度因为需求而不断增加高度,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线路的周围空气里的液态水的含量也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单位时间内向线路上的输送冷却水过多,线路在经过重冰区或者极寒地区的长度越长,覆冰情况就越严重,这种情况对配电线路的日常维护工作和管理又有了更高的要求。

2 配电线路的管理

设备管理的流程:(1)配线电路首先由线路的专业专责人员进行缺陷的认定,初步的缺陷,小缺陷就可以进行返还运行班,在下次的巡线过程中进行消除如若是一般的缺陷,首先确定他的截止处理日期,视情况等待安排检修,若果是紧急的严重缺陷,就需要上报,上报生产技术部门,生产技术部门再同安监处进行再次的联合确认,制定合适的方案,确定了截止日期后,再返还线路专职工区进行检修的计划安排;(2)线路的工区要参考生产的调度停电计划,以及检修的任务截止日期,同时包括检修能力的约束和线路的路段重要性的程度,制定相应的缺陷检修计划的日程表,并向运行的班组下达检修计划;(3)运行的班组在根据既定的检修计划,如果需要进行临时停电,或者向调度的部门进行申请临时的停电检修,经过调度部门的批准后,当下达停电的计划后,所有的工程部要配合运行的班组进行消缺检修;在检修完成以后,运行的班组将已经检修出来的结果上报到线路工区,然后等待审核和验收;如果检修没有完成,则必须注明原因,其后运行班组将已检修的结果向上报线路工区,然后重新认定等待下轮处理;(4)完成所有检修的缺陷后,经过线路工区的审核验收之后,合格之后,就返回运行班组,随后进行缺陷的注销存档;如果不合格,则需要线路工区进行重新认定,再进入下一轮的处理。这几个步骤,经简化合并相关的部门的很多相同的功能例如缺陷的认定以及缺陷的确认,并且根据计算机的处理数据的一些特点,根据设备的缺陷检修的数据的产生,加工以及流向以及存档等的过程。

3 加强线路的检修管理

运行单位必须以科学态度管理送电线路,可探索依据线路运行状态开展维修工作,但不得擅自将线路分段维修或延长维修周期。

线路计划检修是保证线路的健康和正常运行的必要工作,应贯彻“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做好检修施工管理工作是保证完成任务的重要组织措施。检修施工期间是检修活动高度集中的阶段,应充分发挥各级人员作用。

现场工作负责人在开工前要办理好停电申请和工作票许可手续;严防发生人身和设备事故,保证检修质量,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在进度、节约等和质量发生矛盾时,应服从质量的要求。

为了保证线路检修质量,检修人员要做到质量精益求精,不合格的不交验,运行人员要依照验收制度,对每一个项目认真进行检查,质量达到标准的,在验收簿上作出评价及签名。

线路竣工验收后,检修单位要填写线路检修竣工报告,内容包括检修计划日期、开工日期、处理了哪些主要缺陷、耗费厂多少工时、主要材料和费用、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检修评价及设备评级。

各级领导还要重视带电作业工作。公司领导对带电作业的人员配备、工具的添置、新项目的研究、工具房的设置等,应给予支持解决,并应严格审查带电作业的各项安全措施,防止人身事故发生。

对110 kV以上送电线路要开展带电综合检修。带电作业人员应经专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领导批准后,方能参加工作。

4 结语

输配电线路作为电网的重要环节,由于距离长、地域广,受自然环境与人为因素影响的机会比较多,因此,其维护工作存在许多困难。输配电线路能否做到安全、可靠、优质、经济运行,依赖于科学管理。运行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运行、管理人员应掌握设备状况和维修技术,熟知有关规程制度,经常分析线路运行情况,提出并实施预防事故、提高安全运行水平的措施。

参考文献

护理的重点篇7

【摘要】通过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可以得知,必须认真做好肝炎患者的观察工作,加强对重症肝炎患者的护理工作必须掌握护理要点,对重症肝炎患者的治疗予以高度的重视,努力通过良好的护理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重症肝炎 护理 效果

1 引言

重症肝炎具有症状相对复杂、并发症多以及临床治疗难度大等特点。上世纪70年代,我国对重症肝病的治疗相对落后,重症肝炎患者的死亡率极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方式方法的逐步完善我国在重症肝病治疗与护理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重症肝炎患者的死亡率也呈明显下降趋势。在对重症肝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护理,采取积极有效地综合型救治成为我国目前主治重症肝炎患者的首选。

本文就近年来我院收治的重症肝炎患者进行临床跟踪分析,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成功实施抢救的约占患者总数的十分之六,在成功进行抢救的患者中有近70%的患者出现了肝性脑病,有30%的患者除下了消化道出血现象,并且病情较为严重。

2 重症肝炎患者临床护理的几方面要点

2、1 重症肝炎患者必须卧床休息: 重症肝炎的患者多病情相对严重,身体素质偏低,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为此必须尽量避免重症患者消耗过多的体力。

针对重症肝炎患者要做好日常的生活护理,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护理环境。保持患者居住病房的清洁与干燥,辅助重症患者进食,尽量避免刺激重症患者每隔两三个小时为患者变换,并就变化做好记录。为防止长期卧床患者出现压疮,要选用浓度为50%的红花酒就患者的受压部位进行按摩。

针对重症患者的饮食上护理人员要加强注意,应多以清淡、多糖、低脂的食物为主。针对重症肝炎患者伴随肝昏迷前驱症状的患者避免食入含氨食物,并对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严格控制。此外当患者伴随发生腹腔积液时要摄入低盐食物,同时在饮水量上加以限制。

重症肝炎患者护理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预防因口腔不卫生所导致的继发感染和其他微生物入侵所造成的感染,加重患者病情的现象发生。此外当患者出现口腔溃疡以及鹅口疮时,会导致口臭,除影响患者食欲外还会造成周身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为此,在护理重症肝炎患者时要要注意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针对有意识的患者要严加督促其保持口腔清洁,按时刷牙,饭后漱口。对无意识的患者每天对其口腔状况进行检查,做好口腔护理工作,对口腔出血、溃疡以及其他细菌生长等状况进行记录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保障重病患者的口腔卫生。

2、2 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严加观察 :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要对护理工作有清醒的认识,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护理工作要细心,对病患要有耐心,同时还有具有责任心和同情心。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予以关怀,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向患者传递积极正面的信息,使患者树立与病魔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在护理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要在充分尊重患者的基础上,认真做好重症患者的日常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的观察与记录。

对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首先,要注意患者的体温变化,一般状况下要坚持每天测四次体温。据临床治疗显示,在重症肝炎细胞出现坏死时会因此引发患者的持续低热,患者体温一般会在37~38℃。当患者体温突然增高时,可能是因继发性感染所导致的。在患者身体突然出现高温时,要及时采用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相结合的手段,并30分钟对患者的体温测量一次,并做好详细记录。

其次,注意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当患者血压明显下降时,护理工作人员要注意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或是打出血等状况,此外患者血压的升高有可能是因颅内压升高所导致的,此时需对患者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患者血压的相对稳定。

第三,在日常护理时要对患的脉搏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当患者脉搏跳动缓慢则可能出现颅内高压,当脉搏跳动加快或是细速时,预示患者可能出现出血,此时要及时通知主治医师

最后,还有对重症患者的呼吸状况以及瞳孔大小变化情况做好观察。当患者在肝昏迷与继发肺部被感染时会引起呼吸异常或呼吸困难,此时要及时对患者进行给氧,保障患者呼吸顺畅,并及时通知主治医生。

于此同时还要就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以及气味进行观察。一旦护理工作人员闻到呼出气体呈烂苹果味,则表示患者此时的病情已相当严重。日常临床护理时还要注意患者双眼瞳孔大小是否一致与是否对称,当患者出现瞳孔大小不一与不对称时,要就患者有无肌肉抽搐或颤动进行注意,以便早期发现脑水肿症状,并通知医生及时抢救。

2、3 加强对重症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症肝炎的患者,大都有病毒性肝炎病史,而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目前又缺乏特效的治疗,有的患者发病后出现精神抑郁,怕被家人、亲朋厌弃,又忧虑病情不易很快好转而影响个人的前途及今后的生活,当出现黄疸并迅速加深时,会极大刺激患者,产生忧郁、恐惧、绝望甚至濒死感觉等消极情绪,有的甚至拒绝治疗。此时,尽可能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样护理人员才能有针对性地消除其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帮助患者尽快地实现角色转换与适应环境,并用充满爱心的语言安慰患者,向他们解释分析病情,并用自信的语言向患者传递现代医学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的信息,使其具有安全感,并与医护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求得患者的密切配合,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家属的密切配合也是患者战胜疾病的重要保证。做好家属的心理指导,一方面能有效地稳定患者的情绪,另一方面还能使家属积极地协助、配合抢救工作。在抢救环境方面,注意保持病房的有序和整洁也会在视觉和嗅觉上有效地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此外,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保持紧张、敏捷但又不失镇静、有序的工作作风,也是获得患者和家属信任的途径之一。

3 结束语

重症肝炎的发病往往比较凶猛,如果处理不好极易造成患者的死亡。在对重症肝炎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科学护理也是帮助肝炎病人战胜病魔的必不可少的方法。重型肝炎患者病情重,治疗时间长,费用高,心理负担重,常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易激动等不稳定心态。因此,在护理中应多给予精神安慰,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经常进行有关疾病知识指导,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并给予理解、关心、体贴,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重症肝炎患者进行护理不仅仅要具备较高的护理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和爱心。从而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出现,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尹玉霞, 黄玉华, 李世坤, 韩丽荣, 刘杰丽、 重症肝炎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疗前沿, 2010, (05)

护理的重点篇8

【关键词】 腹腔灌洗;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社会交流的增加,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发病急、病情凶险、并发症多和死亡率高的内科急腹症。近年来,本科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腹膜透析液进行腹腔灌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将其护理简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2010年7月,本科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37~82岁,经过ct、b超及生化检查等诊断,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标准,患者存在明显腹痛、腹胀、腹肌紧张、发热等症状。4例因饮酒后发病,3例因饮食不当而发病,2例因混合性高脂血症而诱发,其余2例原因不明。5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3例合并有高脂血症及高血压,其中1例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1、2 方法

由专科医生进行床边腹腔置管术,根据患者病情和症状选择不同浓度的腹透液,本院采用的是广州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腹膜透析液,每袋2000ml,浓度分别为1、5%、2、5%和4、25%,采用间歇性腹腔灌洗的方法,每天灌洗8~12次,每次灌洗量700~1000ml,每次在腹腔内停留1h,一般灌洗4~7天。wWw、lw881、最后根据患者病情,灌洗液的颜色、性质、量及各种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如患者腹膜刺激征消失,灌洗液清亮,灌洗液各项生化指标好转或正常,掌握停止腹腔灌洗的时间。

2 护理

2、1 置管术前护理

由专科医生进行术前谈话,告知腹腔灌洗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由患者或家属在手术、侵袭性操作同意书上签字,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思想顾虑及紧张、恐惧的心理,同情和理解患者的痛苦,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2 腹腔灌洗的护理

(1)灌洗过程严格掌握灌洗液量、速度、温度,保持37℃恒温,避免过冷、过热给治疗带来影响。(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守操作规程,遵医嘱在腹透液中加入抗生素。(3)观察腹腔置管伤口有无红肿、渗血、渗液,发生渗血、渗液时及时给予换药,保持局部干燥,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脱落、堵塞、扭曲,保持引流通畅。(4)观察灌洗液的颜色、性质,每日或隔日进行灌洗液生化检查并准确记录腹透液的入量与出量,保持出入平衡或出量约大于入量。

2、3 一般护理

进行腹腔灌洗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1)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定时监测t、p、r、bp、spo2和血糖的变化及腹部情况并做好记录。(2)做好基础护理及口腔护理,鼓励患者勤翻身防止压疮和口腔感染的发生。(3)做好各种管路护理,如胃肠减压管、静脉输液管、输氧管、尿管等护理,保持其通畅,避免脱落、扭曲、受压、堵塞、打折,尤其使用微量泵24h维持静注奥曲肽等,由于时间长应加强巡视,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观察有无堵塞、扭曲、受压、打折或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胀痛等,保证各种治疗药物顺利输入。(4)严格落实禁食医嘱,有的患者病情好转后,因禁食、禁水几天后,有饥饿感,就想进食,护理人员一定要讲明禁食、禁水的重要性及其进食给病情带来的影响,强化患者遵医行为。(5)及时准确采集各种标本,如血、尿、腹水标本等,保证各种检查及时进行,为医生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6)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7)健康宣教,进行胰腺炎相关知识教育,改变患者不良生活行为,避免暴饮暴食及酗酒,治疗诱发疾病,避免胰腺炎的发生。

腹腔灌洗引流能将炎性介质、多种酶及生物活性物质,连同渗液一起排出体外,减轻胰腺及全身的炎症反应,并能迅速降低腹腔内压力,解除腹腔高压状态,从而降低器官衰竭的发生率[1],本组病人于发病24h内开始进行腹腔灌洗,迅速改善患者腹痛、腹胀症状,避免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为治疗赢得了时间,最终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