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范文

导尿病人的护理(精选8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3-08-15 手机浏览

导尿病人的护理篇1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期间337名病员在我科经输尿管镜输尿管中、下端结石碎石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及观察,包括剧烈疼痛时病人的安全和尊严的维护,手术后的健康指导。

结果:本组337例病员经精心的护理和良好的健康宣教都完全康复出院。

结论:经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对病员的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碎石 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59-02

经输尿管镜输尿管结石碎石术是近二年来我院开展的新技术,病人痛苦少,病程短深受社会好评。输尿管结石通常由肾脏内结石排泄到输尿管所致,由于输尿管的三个生理狭窄:肾盂输尿管连接处、输尿管跨越髂血管处及输尿管膀胱连接处[1],导致结石容易滞留于此引起发病。尿路结石的发病人群多系身强力壮的青壮年,发病时疼痛剧烈,所以难以接受病痛的折磨,对疾病的愈后有较高的期望值。我科于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对输尿管结石的337例病员进行了经输尿管镜碎石术,收到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的输尿管结石的病员337例(362侧),男性236例、女性101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8岁。双侧25例,中段98例,下段239例,结石直径0、4—1、7cm、平均1、1cm,曾行ESWL治疗无效者60例,药物排石无效者70例。术前均经B超、CT检查明确有结石,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输尿管扩张、肾积水,因较小结石及阴性结石在X线下不显影,故本组病例一般未行KUB、IVP检查。

2 方法

2、1 手术方法。本组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膀胱内先置入8Fr尿管,OlympusF8/9、8输尿管硬镜经尿道进入膀胱,患侧输尿管先插入导引钢丝,在导丝引导下入镜后,在直视下逐渐向上推进并达结石位置,插入碎石杆,并将结石压在输尿管壁上,连接JML—6型气压冲击式碎石机(深圳市聚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气压调至0、4MPa,连续,频率10次/秒,将结石击碎,结石碎至直径小于0、3cm石屑,不需要其他辅助取石工具。术后常规留置F5双J管2—4周,并留置尿管2—3天,术后第2—3天摄X片了解双J管位置。

2、2 护理方法。

2、2、1 术前护理。

2、2、1、1 心理护理。待病员疼痛缓解后,多与病员交谈以了解病员的职业、生活环境、饮水习惯及特殊爱好[2]。有无家族史、疼痛时的伴随症状等。

2、2、1、2 相关知识缺乏。向病员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根据病员的性格特征实施个性化护理,与病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2、1、3 安全与保护。病人剧烈疼痛时加强安全(加床栏)、隐私保护(使用围帘)维护病人的尊严。

2、2、1、4 术前一日。向病员交代手术的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成功病例,以减少病员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0∶00左右进行清洁灌肠并告知其目的,22∶00后禁饮、禁食。讲解术后留置导尿管及输尿管支架管的重要性及拔管时间,夜间保证充足睡眠的重要性,必要时给于催眠药,并请病员或家属签署各种同意书。

2、2、1、5 术晨准备。责任护士完成晨间护理等待手术室接手术病人,严格执行手术病人交接流程:双方核对病人信息(病历、姓名、手腕带、医嘱备用药、影像学资料、手术标记)无误后双签名,交待病人生命体征、夜间入睡情况,术前准备完成情况。病员安全送离病房后准备麻醉床、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等。

2、2、2 术后护理。

2、2、2、1 责任护士与麻醉师双方核对病人信息无误后双方签名,了解病人术中情况,妥善固定引流管道保持通畅、连接心电监护导联线、按照医嘱吸氧、输液确保通畅;并按持硬麻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2、2、2 观察病情变化。密切检测生命体征变化,术后前2小时,每30分钟测量一次生命体征,以后每小时测量一次至术后6小时,以后根据病情监测。并严密观察意识、面色、口唇,腹部体征、腰部体征情况。

2、2、2、3 URL并发症观察。术后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病员的面色、口唇,腹部体征、腰部体征等情况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URL的并发症有:输尿管粘膜下损伤、穿孔、撕裂,术后出血,发热,输尿管狭窄[2]。护士只有掌握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的原因才能及时观察到,并作相应的处理。

2、2、2、4 保留尿管。术后留置尿管2-3天,应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避免管道弯曲、打折和受压,引流袋应低于膀胱平面30—50cm,以防尿液返流引起逆行感染,用生理盐水擦洗2次/日以防感染[3]。留置尿管期间不能夹管作膀胱功能训练,拔管前不能先使膀胱充盈再拔管,避免引起膀胱内压力增高,尿液逆流而引起上尿路感染或积水。

2、2、2、5 输尿管支架(双J管)。输尿管支架管,术后主要起内引流和支撑输尿管防狭窄的作用。支架尿管一般留置时间为4周,留置期间避免引起腹压增加的一切因素和做腰部过伸的动作,避免支架管移位。

2、2、2、6 饮食与活动。术后6小时可进流质饮食,术后第1天可进普食,告诉病员宜进食富含粗纤维、易消化、避免胀气的食物;并且要让病员养成多饮水>3000ml/日的习惯。麻醉消失后,鼓励病员在床上多活动,术后第1天,指导病员下床活动(教会病人妥善固定引流袋于膝关节处避免反流致逆性感染)。

2、2、3 健康宣教使病员了解相关疾病知识及尿路结石预防方法,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可以缓解或控制结石的复发。

2、2、3、1 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达到生理性泌尿系统冲洗的目的,饮水量>3000ml/日,22∶00以后建议不再饮水避免影响睡眠。若长期小便量

2、2、3、2 活动与休息。有结石的病员饮水后多活动,有利结石的排出[1]。若疼痛发作时或有血尿时应卧床休息。活动的方法可采取爬楼梯、原地跳(方法:原地站立双足尖不离地、抬起足后跟然后放下交替进行,力量以能震动腰部为宜。)

2、2、3、3 饮食指导。我院虽未做结石成分的分析,但可指导病员避免过量进食糖类、脂肪、蛋白及浓茶、咖啡;注意食物与食物之间的搭配禁忌,如菠菜煮豆腐等。荤素搭配合适,多进食富含粗纤维的饮食。

2、3 出院指导。

2、3、1 输尿管支架管。出院时告知病员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期间,饮水>3000ml/日,膀胱不易过度充溢,养成勤解小便的习惯,防止逆行感染。有腰腹部不适时,可适当调整;出现血尿时不必惊慌应多饮水,适当休息,必要时来院复诊。术后四周左右来院门诊拔管。

2、3、2 复诊。定期作尿液及肾功能的检查、X片或B超检查,观察有无结石复发;若出现腰痛、恶心、呕吐、血尿等,及时来院就诊。

3 结果

本组病例通过围手术期护理计划、措施的落实和有效的健康宣教,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经过出院后的电话回访(询问病员对该病病因、临床表现、用药指导、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等)知晓率95%,改变了本组病人不良的生活习惯,掌握了该疾病的预防方法。

4 结论通过200例URL的病员痊愈出院,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和健康宣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也证明URL治疗输尿管结石是微创、安全、出血少、痛苦轻、病程短、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病员易于接受等优点。比较见下表: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80页-484页

导尿病人的护理篇2

我科自2009年5月~2010年7月共收治糖尿病病人82例,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50、5±10、0岁,82例病人各项检查指标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1 心理护理?

1、1 入院时病人的心理护理:病人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而入院,由于情绪低落,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其表现为恐惧、懊丧、焦虑、抑郁。有时病人甚至难以接受这个事实。这时,护士应让病人进入角色,即让病人承认事实,从心理上给予耐心疏导,帮助病人及家属了解疾病的过程,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并注意礼貌性语言。护士在进行各项处置操作过程中,更多关心病态,让糖尿病病人知道糖尿病虽目前尚不能根治,但合理的控制饮食,适当的体育运动,科学的应用药物,可以使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延缓其并发症的发展,并能像健康人一样,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长寿。?

1、2 治疗中病人的心理护理:治疗开始后,患者较注意自己的病情变化,对其现的症状的改善,有关项目的检查结果不很理想时,就会担心疾病是否会好转,心理负担较重,情绪不稳定,表现为痛苦、抑郁。此时,护士要用所掌握的知识,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客观实际给病人做好解释疏导工作,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因此它的治疗是长期的,既来之,则安之。从而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

有些糖尿病患者,经多方医治后,对自己的病情、常用药物一知半解,凭借自己“久病成医”的经验,点名要药或私自停用、加用药物。有的病人经常询问同种病的病人所用的药甚至偏信道听途说,到处寻找验方、秘方,只要涉及医治本病,就背着医生偷偷试用。过分迷信广告宣传,还有人片面地认为价格昂贵的药就是好药,好药治疗效果就好,忽略了对症下药。这时护士应向病人解释清楚药物的作用及用药方案的科学性,不同的药或同一种药,对不同的病人有着诸多的个体差异,劝说病人坚持合理的药物治疗,耐心讲解错误用药所造成的危害,真正解决病人的思想问题。?

2 健康指导?

2、1 检查、治疗过程中给予健康指导:病人确诊后,下一步进行的是各种检查、治疗。这时,护士便可结合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个别宣教,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自我护理常识、饮食调护、用药常识及注意事项等。?

2、2 出院指导:虽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但由于各方面的条件所限,患者不能长期住院治疗,当病情趋于稳定,血糖、尿糖及并发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医生同意出院前,护士应帮助病人学会身心两方面的自我管理。?

2、2、1 让病人认识到适当的运动和饮食的控制是促进和维持健康的需要。?

2、2、2 指导病人正确测尿糖、血糖及家用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2、2、3 保持皮肤清洁,适当的护理好腿、足及趾甲,避免感染。?

2、2、4 教会病人及家属以无菌技术正确注射胰岛素,轮换注射部位,剂量准确,了解所使用胰岛素的类型、作用时间、强度及高峰期。?

2、2、5 让病人及家属知道潜在低血糖的表现,如头晕、烦躁不安、多汗、脉细数、语言不清等,患者应随身携带糖果及饼干食物,以备及时食用,如低血糖反应在家中发作,家人要立即给病人服糖水、果汁等食物,如不见好转,马上送医院。

导尿病人的护理篇3

【关键词】留置导尿 间歇导尿

尿路感染 护理

在给截瘫病人实行间歇导尿术,进行膀胱功能的训练,以防止此类病员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我院泌尿外科与骨外科护理人员,于2007年12月至2010年10月,对合作45例截瘫病人作术后间歇性导尿护理,现将研究方法、结果报道于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急性胸12、腰1、椎体骨折、脱位,引起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截瘫病人4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17~55岁,平均38、7岁,受伤至来院时间为1h~3d。都经CT证实,并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待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在全麻下作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

1、2方法

1、2、1 分组 将45例,均数分成3组,每组15例。其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具有可比性。分别称7d组、14d组及21d组。

1、2、2 7d组病人术后继续留置导尿,按需放尿。第8天上午8点,排空膀胱,并拔除留置尿管。开始实施无菌间歇导尿,14d组病人术后第15d上午8点,排空膀胱,并拔除留置尿管,开始施行无菌间歇导尿。21d组病人术后第22天上午8点,排空膀胱,拔除留置尿管,始施行无菌间歇导尿。三组在留置导尿期间,不更换 尿管。

1、2、3 留置尿管按需放尿。病人入院后留置Foley尿管导尿。留置尿管施行夹闭,定时开放。日间每30min观察1次。夜间每小时观察1次。使用速尿、甘露醇或七叶皂甙等利尿剂时,每15min观察1次。每次放尿前提醒病人有意识的参与排尿过程。使其产生空虚感和排尿感。排完后记录尿量、尿色。尿量维持在每次300~500ml,留置尿管期间,以0、5%碘状擦洗尿道口每天3次,每天更换1次储尿袋。

1、2、4 无菌间歇导尿术。跟病人以及家属宣讲神经源性膀胱的建立过程,和控制摄入量的方法以及重要性,以取得配合与理解。内置尿管为12号塑料尿管,方法(1)定量。每天入液控制在1500~1800ml间。一日三餐,每餐入液量大约400ml,10点、16点、20点各入液200ml,20点后到次晨6点不饮水。(2)定时。每6h导尿1次,导尿时间为8点、14点、20点及2点。若两次导尿期间内能自动排出≥200ml尿液而残留尿≤200ml,则改为每8h导尿1次。(3)定人。2W内由护士操作,自第3周开始,由经培训合格的家人操作,期间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采用留置导尿,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及膀胱冲洗治疗,炎症控制后,继续间歇导尿。

1、2、5观测指标。(1)每周作尿液沉渣分析和中段尿细菌培养,若尿内出现脓细胞或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或细菌计数连续2次≥105/ml,可确定为尿路感染,观察两组的感染率并比较,有不有统计学意义。

1、3统计学方法。t检验。比较,若P

2 结果

2、1 3组留置导尿感染率比较,见表1。

表1 3组留置导尿感染率比较[n(%)]

7d组与14d组比较P

2、2 3组滴漏性尿失禁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2 3组滴漏性尿失禁发生率比较[n(%)]

7d组与14d组,与21d组比较,P均>0、01。

2、3 间歇性导尿 15d3组感染率比较,见表3。

表3 间歇性导尿15d 3组感染率比较[n(%)]

7d组与14d组、21d组比较 P均>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本组,在观察期内,无一例死亡。

3 讨论

3、1 外伤性截瘫病人,由于全部脊髓膀胱反射中枢和大脑皮层连接中断,膀胱排尿反射消失,对充盈无反射性收缩,所以产生尿储留。此前,留置导尿的方法较为有效,但也为致病微生物进入,提供了通道和条件。细菌进入后,可附着在导管表面,分泌一种有机胶,让细菌大量繁殖。加上尿路上皮细胞分泌多糖蛋白,共同形成导管表面的生物膜,保护细菌免受尿液冲刷,并阻抗抗生素对细菌的作用,从而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1]。

3、2 本研究显示,留置导管时间7d、14d、21d比较,留置时间越短,尿路感染率发生率愈低。不过,间歇导尿措施的出现,其尿路感染发生率逐渐稳定,早期采用间歇导尿术,增加了膀胱的容量,保持膀胱适量充盈,为自主排尿创造了条件,并减少了残余尿量,使截瘫病人处于相对不带尿状态,不影响运动疗法、水疗法等康复训练,同时改善病人心理障碍。

3、3 此类病人排尿障碍是终身的,病人不可能长期住院。要求病人及家属学会间歇导尿术[2]。这对病人是终生受益的训练。

参 论 文 献

导尿病人的护理篇4

摘要目的:探讨三级质控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糖尿病护理三级质控体系,制定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标准,对护理人员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对全院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进行质控与管理。结果:糖尿病护理三级质控体系建立后全院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三级质控是加强全院糖尿病患者管理,提高全院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糖尿病;三级质控;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61

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列第3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或并存其他疾病而入住如心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及外科等[2]。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专科操作技能掌握不够,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疾病管理不规范,存在护理安全风险。鉴于此,我院于2013年1月建立了糖尿病护理三级质控体系,加强全院糖尿病患者管理和护理质量控制,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护士256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50岁。学历:中专30人,大专160人,本科66人。

1、2方法

1、2、1一级质控的组成与工作职责一级质控为护士层面:由每个科室选派1名专业知识扎实、敬业、有奉献精神,工作5年以上,护师以上职称的骨干护士组成,共18人。工作职责:(1)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糖尿病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健康教育、护理查房、危重疑难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并考核合格。(2)在本科室组织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辅导每位护士掌握,在临床工作中进行督导纠错和质量控制。(3)在科内组织开展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4)对临床工作中不能解决的糖尿病患者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和护理不良事件及时上报给护士长。

1、2、2二级质控的组成与工作职责二级质控由各科护士长组成,共18人。工作职责:(1)同一级质控人员一起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2)督导科内护士糖尿病相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考核。(3)根据护理部制定的《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质量标准》每月检查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对问题现场给予指导,帮助责任护士改进提高。(4)对科内一级质控护士反馈的问题调查落实,收集整理相关问题在每月科内护理质量反馈分析会上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糖尿病护理质量持续改进。(5)对糖尿病护理不良事件及时上报护理部,对科内不能解决的糖尿病相关护理问题及时请护理部糖尿病质控小组会诊。

1、2、3三级质控的组成与工作职责三级质控由内分泌科护士长、糖尿病专科护士组成,共4人。其中一名专科护士与内分泌科护士长兼任本科室一、二级质控人员。工作职责:(1)制定护理部糖尿病质控小组年度工作计划,包括糖尿病知识培训、护理工作质量控制、健康教育活动等,并组织实施。(2)承担全院糖尿病护理会诊,提出指导意见,解决临床护理问题。(3)每季度进行1次糖尿病护理专项质控,每个病区检查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专科护理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现场反馈指导,并有书面资料反馈到科室。(4)收集各科室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在护理部每季度护士长工作会议上反馈分析讨论,据此制定各项质量标准、制度流程规范全院糖尿病护理管理,使全院糖尿病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

1、3评价标准将2012年1~12月未组建糖尿病三级质控组织前256名护士作为实施前,2013年1~12月实施糖尿病三级质控组织256名护士作为实施后,评价:(1)护士对糖尿病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掌握合格率。调取医院年终考试试卷糖尿病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试卷考试≥90分为合格,操作技能考核手指血糖监测、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胰岛素泵操作3项每项≥90分为合格。(2)比较实施前后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合格情况。以《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对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实施前232例患者,实施后232例患者,每例患者检查评分≥90分为合格。(3)患者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掌握合格率。于实施前后发放问卷调查糖尿病患者,各100份,回收有效率100%。问卷内容包括胰岛素注射、口服药相关知识、饮食、运动、自我监测5个方面,每张问卷≥90分为合格。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士糖尿病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合格情况比较(表1)

2、2实施前后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合格情况比较(表2)

2、3两组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比较(表3)

3讨论

3、1全院临床护理人员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到普及就我国糖尿病患者增长的趋势和健康教育现状而言,为数不多的糖尿病专科护士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加上我国人事体制、服务理念及运行成本核算等问题,尚且不能配备更多的专科护士[3]。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缺乏,糖尿病患者得不到安全有效的护理。因此,做好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是每一个护理管理者更应该重视的问题[4]。通过成立糖尿病护理三级质控组织,制定切实完善的培训计划,层层落实培训与考核,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督导纠偏,使全院护士对糖尿病相关理论知识和专科操作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表1显示,实施前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合格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糖尿病护理工作质量提高通过糖尿病护理三级质控组织层层质控,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纠偏指导,护士在接受检查的过程中可以积累专业知识和护理经验,必然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完善,表2显示糖尿病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P<0、05)。

3、3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做好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对提高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和意义[5],糖尿病在病情控制不佳时可引起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其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病情控制不佳的关键原因是患者不知晓疾病相关知识,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糖尿病三级质控组织对全院护士进行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培训并在全院各科开展形式多样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使更多的非糖尿病病区的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掌握合理安排饮食运动,定期检查各项指标,知晓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患者做好疾病自我管理,有效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戴丽敏,方英,俞力,等、护理会诊在胰岛素泵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3):209-210、

[2]陆晔,谢雯俊,刘彦、糖尿病联络护士在非糖尿病病区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19):3-4、

[3]袁红娣,徐玉斓,袁爱琴,等、糖尿病教育小组的设立及效果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67-68、

[4]彭小春,周兴建、看图对话工具在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健康教育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1):42-43、

[5]杜世正,袁长蓉、自我管理模式的研究实践进展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48-1051、

导尿病人的护理篇5

【关键词】 老年患者;关节置换术;护理

外伤引起股骨颈骨折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人,若年龄在60~80岁之间,大多采取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病人活动受限,且老龄病人常因前列腺增生症或其它原因所致的不能完成排空膀胱,导致膀胱尿液残留,常规需要留置尿管,因此,做好留置尿管后护理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尤为重要。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老年关节置换术病人84人,术后留置尿管66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84例,年龄60~70岁24例,71~80岁46例,80岁以上14例。其中男36例,女48例,平均年龄76、4岁,留置尿管多为3~7 d,最长15 d,出现尿液浑浊4例,有3例女病人在拔出尿管后,不能自行小便,给予再次插管。

2 护理

2、1 插入导尿管前的护理准备

术前全面了解病人病史,重点关注男性病人有无前列腺增生,排尿淋漓不尽;女病人有无小便次数增多、失禁或排尿量少的病史,有无尿道损伤史等。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关节置换病人术前心理压力较大,既担心手术能否成功,又担心术后小便困难及小便时活动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护士应讲清导尿术的目的、方法、意义及导尿时应如何配合;告知留置尿管后可减轻术后因小便时活动、用力所引起切口疼痛,以及留置尿管后应注意的问题。会阴部常规备皮,清洗干净。

2、2 插入导尿管

首先,选择适当的尿管型号。根据年龄、体形选择粗细适宜的尿管,初次导尿者,不宜选择过粗的硅胶尿管,一般成年男性选用12~14号、女性16号尿管。尿道口松弛者可以选用18号尿管,前列腺增生的病人应选择弯头导尿管,因为尿管管端尖硬便于顺利插入[1]。目前采用的气囊导尿管刺激小,易于固定,不易脱出,但应注意气囊内注入的生理盐水不宜过多或过少,一般为10~20 mL。

其次,置管方法要适当。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时动作轻柔,切忌用力过快过猛。前列腺增生的病人选择合适的弯头气囊尿管,一般即可插入;导尿困难者可向尿道注入无菌石蜡油,5~10 mL,使尿道口充分润滑后插入尿管,能提高导尿的成功率[2];高龄女病人,尿道口陷入阴道前壁之中,显露不明显,这类病人导尿时,应消毒会阴后戴好无菌手套,左手食指中指并拢,伸于阴道前壁拉紧外翻,同时左手拇指压在前庭上方,协助前壁外翻,即可找到尿道口,然后翻转阴道前壁所致尿道弧度缓慢插管。

2、3 留置尿管的护理

病人关节置换术后,尿管应妥善固定,翻身时或更换床单时应松解固定关针,避免牵拉,防止引流袋接口与尿管末端脱落,并做好以下护理工作:①鼓励病人多饮水,多排尿,每天尿量在2 000~2 500 mL,使每小时尿量最小50 mL,形成生理性膀胱冲洗[3]。②保持尿道口清洁。女病人用碘伏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每日两次,大便后要重新用碘伏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病人用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每日两次。③根据病情及病人活动能力,决定尿管的留置时间,尽量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集尿袋每日更换,更换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并仔细观察引流尿液的颜色及性质。④对尿液浑浊的病人,根据医嘱进行膀胱冲洗,每日2次,速度不宜过快,以免损伤膀胱粘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⑤拔管前应先夹闭尿管,当膀胱充盈,膀胱内压逐渐升高,病人排尿欲望强时拔出尿管,拔管时机选择在排尿欲望最强的时刻,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和有效排尿反射的建立,能有效地缩短患者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4]。对少数病人拔管后出现尿潴留,在诱导排尿无效的情况下,需重新插管,再次拔管前要训练膀胱功能,夹闭尿管待病人有尿意时放尿,反复训练后再拔管。

参考文献

[1] 邓春燕、 留置尿管护理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04, 18(2): 210-211、

[2] 王素嫩、 气囊尿管导尿及留置尿管的护理[J]、 海南医学,2004,15(3): 87、

导尿病人的护理篇6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小组;临床护理;效果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极高,有些地方已高达5%,很多糖尿病患者均合并其他多种疾病,由于目前临床尚未研究出治愈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因此患者需要终身治疗。糖尿病传统护理模式以内分泌科为中心,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疾病常识,对专科护理病人有所忽略,同时在护理过程中,需提高患者的自我认知水平,从而使患者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程度,以确保护理质量的提高及预后[1]。本篇文章将针对糖尿病护理小组对糖尿病患者护理的作用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3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糖尿病的相关标准,本组中男性患者168例,女性患者132例,年龄范围在38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62、6±5、9)岁;病程范围在2年~23年之间,平均病程(11、4±3、6)年。

1、2护理方法

本组患者均组建护理小组给患者进行护理,具体方法为[2]:①组建护理小组。由各个科室的护理人员组成,其中由安排护理部主任1名担当护理组长,其余成员均为各个科室的护士长担当,主要包括:门诊、手术室、体检、专科病房、急诊等部门,在选择上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报名者需经护士长初步评估,主要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发症,注意事项,血糖的监测,检查以及心里护理和注射胰岛素等内容进行考核,最后再由小组组长与护士长进行综合评估,考核通过后方能确定人选。②专业知识培训。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详细的培训,指导小组成员了解糖尿病的饮食误区、相关疾病知识,糖尿病的基本概念,糖尿病与烟酒的相关性,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介绍运动疗法的作用等;教导护理成员选择口服类降糖药的种类、用法、用量、药物的作用等;胰岛素的基本调节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发展及概念等;患者出现低血糖的体征、症状,以及如何处理低血糖症状的发生等;指导护理人员掌握自我监测血糖水平,足部护理,急慢性并发症的处理等。③技能培训。初步每个月开展3次疾病知识培训,由组长授课,以便使护理人员的技能和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举办相关竞赛,以增加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第二阶段每月开展2次知识培训课程,通过举办讲座的方式由医生讲课,将相关知识教导给护理人员,对于具体的病例要开展讨论,全面提高小组护理水平[3]。④展开护理。经过定期的考核后,小组成员能够熟练掌握糖尿病知识后,便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的患者也需要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但是主要内容包括:宣教知识、发放疾病的相关资料、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举办知识讲座、运动指导以及健康指导等。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的饮食习惯、血糖监测、并发症预防、并发症处理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x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结束后,患者在各项观察指标上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护理前,患者的口服降糖药率为226/300(75、3%),足部护理率为200/300(66、7)自我监测率为245/300(81、7%),胰岛素治疗率为206/300(68、7%),护理后分别为300/300(100%),287/300(95、7%),275/300(91、7%),298/300(99、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很多因素引发的慢性综合性疾病,患者由于发病因素及患病程度不同,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不同;此外,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的多个系统或脏器都会收到损伤,出现不同的并发症,这时采取单纯的药物或用针治疗已无法患者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综合治疗结合护理疗法才能更好的控制患者病情。

本文研究通过护理小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识,提高患者控制血糖的主动性,同时提高患者主动参与治疗的积极性。护理小组成立后,患者得到基础治疗的同时更得到了专业的护理。对护理小组成员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既提高了专业能力,有提高了糖尿病护理的专业水平,使糖尿病护理的发展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最终实现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的目的[4]。

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小组护理后,患者在运动、饮食、自我监测以及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等方面较护理前具有显著性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经过护理小组开展的护理后,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常识及血糖监测能力有效明显提高,同时还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媛媛,马秋芳,任艳芳等、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作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6):282、

[2]吴国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探究[J]、现代养生B,2014,(7):203-203、

导尿病人的护理篇7

[关键词] 糖尿病学组;非内分泌科;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0(a)-0098-04

Application of diabetes group on diabetes care in department of non-endocrinology

XIANG Guizhen1 LE Yi1 ZHAO Yonghong1 HU Bin2 WEI Daqiong3

1、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Chongqing Three Gorges Central Hospital, Chongqing 404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the Old Cadre, Chongqing Three Gorges Central Hospital, Chongqing 404000, China; 3、 Department of Nursing, Chongqing Three Gorges Central Hospital, Chongqing 40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abetes study group used in diabetes care in department of non-endocrinology、 Methods Diabetes group was established in the hospital、 The system of knowledge about diabetes and diabetes specialist skills training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nursing staff in department of non-endocrinology, and organized diabetic special nursing quality check, made diabetes related nursing process, carried out diabetes nursing consultation, opened diabetes education clinic, a diabetes care micro message and QQ group、 Finally, the members of the group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operating skills were evaluated, and were pared to before the establishment; with a score of 100 for total score, the score of department of non-endocrinology ward diabetic special nursing quality inspection were evaluated, and parative analyzed、 Results Before training, the theory knowledge, insulin pen injection, blood glucose and insulin pump operation success rate were 23、68%, 21、05%, 39、47% and 6、58% respectively, and after the training, the standard rate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was 94、74%, the others were 100、00%,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1); before the training, department of non-endocrinology ward diabetic special nursing quality detection score was (65、00±10、23), (95、00±6、18) points after training,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P < 0、01); pleted 28 times hospital difficult diabetes care consultation, education outpatient of diabetes had accepted 788 patients, specification 5 diabetes care process, there were 321 members in micro message and QQ group、 Study group members improved the diabetes consultation process、 Conclusion Diabetes knowledge and nursing skills training that diabetes group carried out to nursing staff in non-endocrine specialis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Key words] Diabetes study group; Department of non-endocrinology; Nursing quality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1]。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分布在医院其他科室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也在不断增加,占糖尿病住院患者的10%左右[1-2]。然而,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在非内分泌科住院期间,在接受其他疾病治疗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自己的糖尿病,使得血糖控制效果差。非内分泌科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本科室相关疾病护理的时候也忽略了糖尿病的相关护理,因此,这类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始终处于异常水平。为了提高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合理有效利用护理资源,使患者真正享受同质护理,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于2013年5月成立糖尿病学组,至2014年5月,运行效果良好,现将具体实施方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成立糖尿病学组,组长由内分泌科护士长担任,组内学员在医院内44个护理单元各选业务骨干1~2名,采取自愿报名与科室推荐的方法。纳入标准:①职称要求护师以上、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授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热心于公共事业者;②入组成员对整个研究过程及时限知晓,确保能坚持到最后,中途不会离开糖尿病学组。最后糖尿病学组正式成立时学组成员共76名,加上组长共有4名成员接受过系统的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并取得糖尿病专科护士资格证,将其命名为核心成员,除了内分科护士长担任组长外,另外3名均担任副组长一职。组内成员年龄22~46岁,平均(31、0±1、7)岁;其中本科学历45名,专科学历31名;职称方面:副主任护师13名,主管护师33名,护师30名。所有成员均为女性,无男性。

1、2 糖尿病学组成员具体工作内容

1、2、1 核心成员拟定学组成员职责并制订年度培训计划 核心成员共同设计出一份问卷,对组内其他成员进行摸底测试,以了解组内成员对糖尿病知识、技能的知晓情况,以及对培训方式和内容有何意见和建议[3]。根据调查情况、考核结果,同时结合糖尿病教育指南制订培训计划。第1~6个月,每月举行1次培训,第7~12个月,每2个月举行1次培训。

1、2、2 实施计划,履行职责 学组按计划实施,培训1周前由学组组长向护理部汇报学习内容,护理部通过内网信息通知各护理单元护士长,护士长通知科室的学员参与,学员的出勤率与护士长的管理质量相关[4];学组副组长负责联络与收集、整理资料;学员接受培训后1周内将培训内容传达到科内每名护士。

1、2、3 培训内容 内容包括:糖尿病相关的基础理论及专科知识,包括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血糖控制标准、饮食管理的重要性、口服药物的种类及正确服用时间、自我管理的内容、胰岛素的种类及保存应用、胰岛素泵的优势、低血糖的处理、常见重症并发症护理等;糖尿病专科护理技能,包括规范化的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泵的操作流程等;健康教育指导,包括沟通技巧、评估患者(询问患者平时饮食、运动、血糖控制情况、用药情况、低血糖发生情况、皮肤情况、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等)、教育方式的选择使学员能运用理论及技能知识独立完成糖尿病专科护理工作及健康教育[5-7]。

1、2、4 培训方式 培训方法有课堂讲授、个体化教育培训、技能操作培训、实践演练、情景课堂、现场指导、QQ群及微信流平台等。

1、2、5 全院糖尿病专项护理质量检查及相关流程规定 学组核心成员定期召开学组工作会议,制订院内糖尿病专项护理质量标准和相关工作流程,不断分析讨论小组工作进展情况。根据相关质量标准定期同护理部到临床科室检查:胰岛素的保存、胰岛素注射规范性、血糖监测规范性、胰岛素泵管理规定的执行;成员培训本科室护士的情况,包括培训学习的签到册、抽查非组内成员护士对糖尿病相关知识及糖尿病专科技能的掌握,检查结果纳入病区护理质量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以引起各科护士长对糖尿病护理质量及学员再培训护士的重视[8-10]。制订的流程包括低血糖的处置流程、规范注射胰岛素笔的操作步骤、血糖监测流程、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泵使用管理规定、糖尿病护理会诊流程。核心学员根据检查情况制订改进措施指导学组工作,同时确定下一阶段工作方向和目标,年终撰写学组工作总结交护理部,依据评选标准选出优秀学员给予表彰。

1、2、6 全院糖尿病护理会诊 各护理单元有糖尿病护理方面的疑难问题时,可根据糖尿病护理会诊流程申请会诊,学组成员负责汇报患者病史、已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效果,学组安排糖尿病专科护士到床边了解患者情况后,提出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并指导较复杂的专科操作。

1、2、7 糖尿病教育门诊的开设 由糖尿病专科护士坐诊,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一对一的健康指导,服务对象主要为出院后和门诊的、非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服务内容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健康指导、化验结果解读、糖尿病饮食指导、运动指导、服药指导、糖尿病足防护、心理疏导、胰岛素笔和便携式血糖仪的示范操作及指导、帮助糖尿病者集体订阅糖尿病杂志等,并为部分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11]。

1、2、8 糖尿病护理微信群及QQ群的组建 为了给糖尿病学组成员提供交流平台,核心成员不定期编制糖尿病护理内容、典型案例护理经验及新信息、新技术到微信群及QQ群,使学员共享;学员无法解决的糖尿病护理问题也可到群里共同探讨解决。同时广泛吸引其他护理人员及患者进入群内,让大家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惠及更多的护士及患者,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院糖尿病护理专业化水平。

1、3 效果评价

糖尿病学组成立1周年时,对学组成员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进行评测,并与成立前作比较分析;以100分为总分,评价非内分泌科病区糖尿病专项护理质量检测的得分情况,并作比较分析;糖尿病护理会诊流程的完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尿病学组成立1年后组内成员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情况

以培训前、培训后表示学组成立前和成立1年后。培训前后学组成员理论知识达标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培训前后胰岛素笔注射操作、血糖仪操作及胰岛素泵操作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学组成员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

考核达标比较[n(%)]

注:与培训前比较,#P < 0、01

2、2 糖尿病学组成立前和成立1年后非内分泌科病区糖尿病专项护理质量检测的得分情况

培训前对院内43个非内分泌科病区糖尿病专项护理质量进行了检测,得分为(65、00±10、23)分,培训后为(95、00±6、18)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2、3 护理流程的完善

经过1年的时间,完成院内疑难糖尿病护理会诊28次、糖尿病教育门诊接诊788人次,规范了5项糖尿病护理流程,微信及QQ群共有成员321人。学组成员共同完善了糖尿病的会诊流程具体见表3。

表3 糖尿病护理会诊流程

3 结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专科医师及专科护士逐渐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对于专科护士来说,强调发展专科护理,培养专业人才。当然,糖尿病专科护士作为糖尿病防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及其重要。虽然住院患者中有一成的患者同患糖尿病,但因有部分患者并非就在内分泌科住院,而分布于其他非内分泌科,非内分泌科专科护士的糖尿病相关护理知识又比较欠缺,使住在非专科护理单元的糖尿病患者得不到专业的指导而影响护理质量[1]。为使不同护理单元的糖尿病患者得到相同质量、安全的护理,提升全院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我院才成立了糖尿病学组。

从本研究的效果评价可以看出,院内糖尿病学组成立后,学组成员的糖尿病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得到显著提升,培训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为提高全院糖尿病专项护理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2]。同时也得到了患者、家属和同行的认同与肯定,提高了全院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总体满意度和糖尿病专项护理质量,规范了低血糖的处置、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胰岛素泵的使用。由糖尿病专科护士主持负责的糖尿病护理会诊、糖尿病教育门诊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和后续护理。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糖尿病学组整支护理团队的共同努力,糖尿病学组对非内分泌专科护理人员实施的糖尿病知识与护理技能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13]。

[参考文献]

[1] 步红兵,罗平,尹卫、糖尿病专科护士在提升医院专项护理水平中的作用和地位[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2):72-73、

[2] 熊学勤,罗碧霞,郑晓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3,25(7):1095-1097、

[3] 朱小敏,周小龙,刘亚红,等、糖尿病联络员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5):4235-4238、

[4] 王立伟,程小侠,栾晓丽、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综合管理对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20(4):83-86、

[5] 蒋国萍,赵锡丽、非内分泌科护理人员糖尿病相关知识与胰岛素注射技能掌握现状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6(2):78-79、

[6] Varma S,Boyle LL,Varma MR、 Controlling the ABCs of diabetes in clinical practice:a munity-based endocrinology practice experience [J]、 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8,80(1):89-95、

[7] 徐勤容,陈育群,吴丽琴、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27-29、

[8] Koshiyama H,Ogawa Y,Tanaka K,et al、 Integrated network systems and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endocrinology [J]、 Med Hypotheses,2010,74(1):132-138、

[9] 张红利,汪必会,李淑梅,等、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4, 5(10):124-125、

[10] Ryan EA、 Diagnosing gestational diabetes [J]、 Diabetologia,2011,54(3):480-486、

[11] Cao MM,Tong NW、 Stratifying and tailoring HbA1c control targets for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sensusproposed by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ndocrinology [J]、 J Diabetes,2011,3(3):201-207、

[12] 康荣叶、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3):67-69、

导尿病人的护理篇8

【摘要】目的:观察无痛导尿对机体的影响。方法:对前列腺增生合并尿潴留病人镇痛与非镇痛导尿术后尿管舒适度进行比较,观察刺激症状、操作难易、疼痛率,术后尿管舒适度的比较。结果:无痛导尿与非无痛导尿比较有显著差异,镇痛导尿病人尿管舒适度明显高于非镇痛病人。结论:无痛导尿术是安全舒适的护理操作,适合于前列腺增生合并尿潴留病人。

【关键词】无痛导尿术;前列腺增生合并尿潴留;护理

导尿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技术。为了使导尿术对病人机体影响损伤最小化,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对导尿管材料、消毒液、、表面麻醉技术进行了改进,已取得一定效果[1]。尤其是鉴于前列腺增生合并尿潴留病人的特殊性,本文就2007年3月~2008年3月我科前列腺增生合并尿潴留病人采用无痛导尿与非无痛导尿对机体影响进行调查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86例患者均来自河南省中医院男科门诊,年龄59~82岁,平均71岁,病程3~12年,初次尿潴留者62例,占72、1%;发生2~3次尿潴留者15例,占17、4%;发生3次以上者9例,占10、5%;发生2次及2次以上尿潴留、曾做过导尿者20例,占83、3%;经药物及物理疗法得以缓解者4例,占16、7%。随机分为无痛导尿组(观察组)与非无痛导尿组(对照组)。

2 方法

观察组:首先向患者说明目的,取得合作,嘱患者取仰卧位或截石位,充分暴露尿道口,常规消毒,铺巾,石蜡油充分尿道管全长及尿道外口,左手食指和中指夹捏头并上提,使尿道第一弯曲变直,右手取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3~5ml,由尿道外口注入尿道,再取1块无菌纱布按摩尿道球部1~2min,再抽取5~10ml无菌石蜡油由尿道外口注入,右手握持血管钳推压导尿道,导尿管进入膀胱后将全长导尿管插入尿道。并用手指按压耻骨联合上方膀胱区,见尿后再往气囊注入10~20ml生理盐水,然后将导尿管缓慢往外牵拉至遇有阻力为止。

对照组:常规消毒下,石蜡油气囊导尿管后插入导尿管。

3 导尿前后护理

3、1 心理护理:针对老年病人心理特点,应强调把尊重和关心放在首位,语气和态度和蔼,多与病人交流,进行卫生宣教,让病人了解前列腺增生症的基本知识,使病人解除对疾病的心理负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主动配合医护人员,保证导尿术顺利进行。

3、2 有计划的护理操作:避免反复多次的不良刺激,留置尿管后要妥善固定,防止病人躁动时自行拔出导尿管。嘱病人翻身时,保持尿管和身体同步,可减轻尿管刺激引起不适。

3、3 鼓励病人导尿后白天增加饮水量,保证2000~3000ml的饮水量[2],从而起到自然冲洗,减轻导尿管刺激的作用。

4 结果

根据0~4数学疼痛缓解分级标准:0度,未缓解;1度,轻度缓解;2度,中度缓解;3度,明显缓解;4度,完全缓解。两组病例均在操作过程中评定效果,其疼痛情况见表1。

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无痛导尿术在操作和护理中比较简单,易于操作,适合临床推广。

5 讨论

无痛导尿的优点:导尿成功率高、减轻疼痛,因病人缺乏医学知识,对导尿存在顾虑,此时行导尿术,由于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时情绪反应也放大了这一刺激,可引起尿道括约肌强烈收缩,使尿道阻力增大,尿管通过困难,这样只有反复试插才能使尿管通过麻醉后尿道括约肌松弛,尿管很容易通过,从而减轻了尿管对尿道黏膜的反复刺激,减轻了疼痛。特别是有过导尿的病人,再次导尿易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对各种刺激高度敏感。因尿道有丰富的神经支配,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分布于整个尿道。感觉交感神经纤维传递疼痛和触觉清醒状态下行导尿管置入的病人,导尿时可表现出膀胱痉挛和耻骨上区、膀胱三角区受刺激而引起尿道口疼痛。麻醉后病人痛觉消失,肌肉松弛,神经反射迟钝所以导尿时无疼痛的感觉,更加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

经临床实践表明,无痛导尿术不仅减轻了导尿时对机体的损伤,使导尿操作顺利,而且提高了术后病人留置尿管的舒适度,它是一种安全、舒适的护理操作技术,它体现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3]。由于导尿操作的刺激,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尿道括约肌收缩,使尿管通过困难,特别是前列腺增生病人,由于男性解剖特点,反复插试容易引起尿道出血、水肿,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4],甚至有报道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曾因留置尿管后发生阿-斯综合征猝死[5]。我们应该改变旧的传统导尿观念,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时机,在病人中尽量开展无痛性操作,减少不良因素对病人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蒋建设,潘伟民,丁淑君等、女性患者侧卧位导尿的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1):48~49、

[2] 旷昕,黄艳、前列腺切除术后硬膜外吗啡间断给药和PCA方式术后镇痛的比较[J]、衡阳医学院学报(医学版),2000,(3):56、

[3] 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住院病人对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45、

[4] 李仲廉、疼痛的基础理论[M]、第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