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设计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整理6篇)

来源: 时间:2024-04-02 手机浏览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意义;识别正比例函数,根据已知条件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或比例系数。过程与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正比例函数,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同时渗透热爱大自然和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正比例函数,根据已知条件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或比例系数。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20xx年7月12日,我国著名运动员刘翔在瑞士洛桑的田径110米栏的决赛中,以12.88秒的成绩打破了尘封13年的世界纪录,为我们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1)刘翔大约每秒钟跑多少米呢?

刘翔大约每秒钟跑110÷12.88=8.54(米)、

(2)刘翔奔跑的路程s(单位:米)与奔跑时间t(单位:秒)之间有什么关系?

假设刘翔每秒奔跑的路程为8.54米,那么他奔跑的路程s(单位:米)就是其奔跑时间t(单位:秒)的函数,函数解析式为s=8.54t

(0≤t≤12.88)、

(3)在前5秒,刘翔跑了多少米?

刘翔在前5秒奔跑的路程,大约是t=5时函数s=8.54t的值,即s=8.54×5=42.7(米)、

教师活动:教师用多媒体呈现问题,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解答。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能否顺利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

通过“刘翔”这一实际情境引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和数学密不可分,向学生渗透热爱运动、努力拼搏的精神。同时发展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二)观察思考、归纳概念

问题1:

下列问题中的变量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请指出函数解析式中的常数、自变量和自变量的函数、

(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7.8g/cm3,铁块的质量m(单位:g)随它的体积v(单位:cm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h(单位: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物体,使它每分下降2℃,物体的温度t(单位:℃)随冷冻时间t(单位:分)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呈现上述四个实际问题。学生活动: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后小组交流,出代表进行反馈。

设计意图:

通过指出常数、自变量、自变量的函数,对函数的概念进行回顾,从而为后续环节找正比例函数的共同点建立生长点。通过对实际问题讨论,使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问题2:

教师活动:将上表中的前四个函数进行比较

思考:四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小组交流,分析、归纳共同特点,出代表反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比较、观察得出共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板书:

共同点:常数×自变量、

学生阅读教材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师板书:

概念: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教师追问:这里为什么强调k是常数,k≠0呢?正比例函数y=kx(k≠0)的结构特征

①k≠0

②x的次数是1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互相补充。设计意图:通过将前四个函数进行比较,是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分析、概括出正比例函数的共同特点,使学生明白正比例函数的特征,从而归纳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有效地克服了因没有对比直接观察使学生出现的不适性、盲目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三)练习运用,内化概念

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如果是,请指出比例系数。

教师活动:出示上题

学生活动: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引导学生根据“常数×自变量”归纳辨别正比例函数要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

使学生结合实例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针对训练,提升能力

例1(1)若y=5x3m—2是正比例函数,m=。

(2)若y=(3m—2)x是正比例函数,则m的取值范围____。变式练习1、若y=(m—1)xm2是关于x的正比例函数,则m=

2、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是—5,则它的解析式为:()

3、某学校准备添置一批篮球,已知所购篮球的总价y(元)与个数x(个)成正比例,当x=4(个)时,y=100(元)。

(1)求正比例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当x=10(个)时,函数y的值;

(3)求当y=500(元)时,自变量x的值。

(五)、小结与作业:

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你的语言说一说。

作业:

课后练习1题、2题。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回顾、归纳本节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一次重新梳理,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深刻地认识,使知识内化

板书设计

正比例函数

一、正比例函数概念: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

②知道正比例函数图象是直线,会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燕鸥飞行路程问题”的探究和学习,体会函数模型的思想。

②经历运用图形描述函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经历探索正比例函数图象形状的过程,体验“列表、描点、连线”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结合描点作图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②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勇于探究数学现象和规律,形成良好的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正比例函数图形的形状,会画正比例函数图象。

教学难点:

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理解教学方法:探索归纳,启发式讲练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

1、(1)你知道候鸟吗?

(2)它们在每年的迁徙中能飞行多远?

(3)燕鸥的飞行路程与时间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教师用课件展示问题。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燕鸥,然后思考并解答课本上的问题。学生自主解决三个问题。教师在学生得到结论的基础上提醒:这里用函数y=200x对燕鸥飞行路程和时间规律进行了刻画。

【设计意图】从具体情境入手,让学生从简单的实例中不断抽象出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关系的方法。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①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

②知道正比例函数图象是直线,会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

教师用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声朗读,记忆。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有目的的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三、自学质疑:

自学课本86——87页,并尝试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表达式

(1)圆的周长|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汽车在公路上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行驶,怎样表示它走过的路程S(千米)随行驶时间t(小时)变化的关系?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h(单位: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度的物体,使它每分下降2度,物体的温度T(单位:度)随冷冻时间t(单位:分)的变化而变化

2、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这样的函数我们把它们称为正比例函数。由上得到的启发,你能试着给正比例函数下个定义吗?学生先自主探究,后分组讨论,然后教师让各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师生互动对回答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也为导出正比例函数概念做好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上面的四个表达式的共性:都是常数与自变量乘积的形式。教师口述并板书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教师让学生看书,在定义处画上记号,并提出问题:这里为什么强调k是常数,k≠0?

上述问题中各正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分别是什么?(由学生一一说出)

做一做:下面的函数是不是正比例函数?y=3xy=2/xy=x/2s=πr2

通过上面的例子,师生共同总结正比例函数须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1、比例系数不能为0

2、自变量X的次数是一次的。

表示下列问题中的y与x的函数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1)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周长为ycm;

(2)某人一年内的月平均收入为x元,他这年的总收入为y元;

(3)一个长方体的长为2cm,宽为,高为xcm,体积为ycm3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分析使学生明白正比例函数的特征、理解其解析式的特点。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正比例函数关系式的特点,那么它的图象有什么特征呢?自学课本87——89页,并尝试回答下列问题:[活动]

1、各小组合作回顾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2x(2)y=—2x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特点及函数变化规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经历规律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各方面能力及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画图、积极探索、总结规律、准确表述。学生活动:利用描点法正确地画出两个函数图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函数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并能准确地表达出,从而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与认识。活动过程与结论:

1、函数y=2x中自变量x可以是任意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x—3—2—10123y—6—4—20246画出图象如图P1242、y=—2x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可以是全体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x—3—2—10123y6420—2—4—6画出图象如图P112

问:①观察两个函数图象,能得到那些信息?教师指导:观察函数图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自变量

(2)函数值

(3)升降性

(4)特殊点

(5)过了那几个象限

(6)图象的形状

②总结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3、两个图象的共同点: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不同点: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状态,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经过第一、三象限。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下降状态,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y=—2x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呈状态,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1)y=2x

(2)y=kx(k≠0)

(3)y=—1/3x(4)y=1/2x+2

(5)y=3x2

(6)y=—3x2

2、教材练习题

比较两个函数图象可以看出:两个图象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上升,经过三、一象限,即随x增大y也增大;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下降,经过二、四象限,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

四、总结归纳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特征之间的规律:

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可称它为直线y=kx。当k>0时,直线y=kx经过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五、巩固深化

1、画正比例函数时,怎样画最简便?为什么?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及关系式的联系入手,寻求转化的方法。从几何意义上理解分析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启发下完成由图象特征到解析式的转化,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找出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并知道原由。

2、活动过程及结论:经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是函数y=kx的图象。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时,只需在原点外再确定一个点,即找出一组满足函数关系式的对应数值即可,如(1,k)。因为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随堂练习:用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1)y=3/2x,(2)y=—3x

六、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在本节课中,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怎样的收获?

2、你还有什么困惑?

作业:P98习题19.2─1、2题。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教学设计以“自学质疑,教师指导阅读,咬文嚼字;合作释疑,查漏补缺;展示评价,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巩固深化,细心读题,学生说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个步骤强化了学生的阅读意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意义;识别正比例函数,根据已知条件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或比例系数。过程与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正比例函数,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同时渗透热爱大自然和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识别正比例函数,根据已知条件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或比例系数。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20xx年7月12日,我国著名运动员刘翔在瑞士洛桑的田径110米栏的决赛中,以秒的成绩打破了尘封13年的世界纪录,为我们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1)刘翔大约每秒钟跑多少米呢?

刘翔大约每秒钟跑110÷=(米).

(2)刘翔奔跑的路程s(单位:米)与奔跑时间t(单位:秒)之间有什么关系?

假设刘翔每秒奔跑的路程为米,那么他奔跑的路程s(单位:米)就是其奔跑时间t(单位:秒)的函数,函数解析式为s=

(0≤t≤).

(3)在前5秒,刘翔跑了多少米?

刘翔在前5秒奔跑的路程,大约是t=5时函数s=的值,即s=×5=(米).

教师活动:教师用多媒体呈现问题,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解答。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能否顺利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

通过“刘翔”这一实际情境引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和数学密不可分,向学生渗透热爱运动、努力拼搏的精神。同时发展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二)、观察思考、归纳概念

问题1:

下列问题中的变量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请指出函数解析式中的`。常数、自变量和自变量的函数.

(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cm3,铁块的质量m(单位:g)随它的体积V(单位:cm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h(单位: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物体,使它每分下降2℃,物体的温度T(单位:℃)随冷冻时间t(单位:分)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呈现上述四个实际问题。学生活动: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后小组交流,出代表进行反馈。设计意图:

通过指出常数、自变量、自变量的函数,对函数的概念进行回顾,从而为后续环节找正比例函数的共同点建立生长点。通过对实际问题讨论,使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问题2:

教师活动:将上表中的前四个函数进行比较,思考:四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小组交流,分析、归纳共同特点,出代表反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比较、观察得出共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板书:

共同点:常数×自变量.

学生阅读教材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师板书:

概念: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教师追问:这里为什么强调k是常数,k≠0呢?正比例函数y=kx(k≠0)的结构特征

①k≠0

②x的次数是1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互相补充。设计意图:通过将前四个函数进行比较,是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分析、概括出正比例函数的共同特点,使学生明白正比例函数的特征,从而归纳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有效地克服了因没有对比直接观察使学生出现的不适性、盲目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三)、练习运用,内化概念

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如果是,请指出比例系数。教师活动:出示上题

学生活动: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引导学生根据“常数×自变量”归纳辨别正比例函数要注意的问题。设计意图:

使学生结合实例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针对训练,提升能力

例1(1)若y=5x3m—2是正比例函数,m=。

(2)若y=(3m—2)x是正比例函数,则m的取值范围____。变式练习1、若y=(m—1)xm2是关于x的正比例函数,则m=

2、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是—5,则它的解析式为:()

3、某学校准备添置一批篮球,已知所购篮球的总价y(元)与个数x(个)成正比例,当x=4(个)时,y=100(元)。(1)求正比例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求当x=10(个)时,函数y的值;(3)求当y=500(元)时,自变量x的值。

(五)、小结与作业:

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你的语言说一说。作业:

课后练习1题、2题。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回顾、归纳本节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一次重新梳理,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深刻地认识,使知识内化

六、板书设计

正比例函数

一、正比例函数概念: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②知道正比例函数图象是直线,会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燕鸥飞行路程问题”的探究和学习,体会函数模型的思想。②经历运用图形描述函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经历探索正比例函数图象形状的过程,体验“列表、描点、连线”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结合描点作图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②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勇于探究数学现象和规律,形成良好的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正比例函数图形的形状,会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教学难点: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理解教学方法:探索归纳,启发式讲练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

1、(1)你知道候鸟吗?

(2)它们在每年的迁徙中能飞行多远?

(3)燕鸥的飞行路程与时间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教师用课件展示问题。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燕鸥,然后思考并解答课本上的问题。学生自主解决三个问题。教师在学生得到结论的基础上提醒:这里用函数y=200x对燕鸥飞行路程和时间规律进行了刻画。【设计意图】从具体情境入手,让学生从简单的实例中不断抽象出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关系的方法。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①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

②知道正比例函数图象是直线,会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

教师用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声朗读,记忆。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有目的的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三、自学质疑:

自学课本86——87页,并尝试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表达式

(1)圆的周长|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汽车在公路上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行驶,怎样表示它走过的`路程S(千米)随行驶时间t(小时)变化的关系?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h(单位: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度的物体,使它每分下降2度,物体的温度T(单位:度)随冷冻时间t(单位:分)的变化而变化

2、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这样的函数我们把它们称为正比例函数。由上得到的启发,你能试着给正比例函数下个定义吗?学生先自主探究,后分组讨论,然后教师让各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师生互动对回答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也为导出正比例函数概念做好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上面的四个表达式的共性:都是常数与自变量乘积的形式。教师口述并板书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教师让学生看书,在定义处画上记号,并提出问题:这里为什么强调k是常数,k≠0?

上述问题中各正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分别是什么?(由学生一一说出)

做一做:下面的函数是不是正比例函数?y=3xy=2/xy=x/2s=πr2

通过上面的例子,师生共同总结正比例函数须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1、比例系数不能为0

2、自变量X的次数是一次的。

表示下列问题中的y与x的函数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比例函数。(1)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周长为ycm;(2)某人一年内的月平均收入为x元,他这年的总收入为y元;(3)一个长方体的长为2cm,宽为,高为xcm,体积为ycm3【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分析使学生明白正比例函数的特征、理解其解析式的特点。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正比例函数关系式的特点,那么它的图象有什么特征呢?自学课本87——89页,并尝试回答下列问题:[活动]

1、各小组合作回顾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2x(2)y=—2x【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特点及函数变化规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经历规律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各方面能力及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画图、积极探索、总结规律、准确表述.学生活动:利用描点法正确地画出两个函数图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函数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并能准确地表达出,从而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与认识.活动过程与结论:

1.函数y=2x中自变量x可以是任意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x—3—2—10123y—6—4—20246画出图象如图P1242.y=—2x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可以是全体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x—3—2—10123y6420—2—4—6画出图象如图P112.

问:①、观察两个函数图象,能得到那些信息?教师指导:观察函数图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自变量(2)函数值(3)升降性(4)特殊点(5)过了那几个象限(6)图象的形状②、总结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3.两个图象的共同点: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不同点: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

状态,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经过第一、三象限.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下降状态,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y=—2x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呈

状态,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1)y=2x

(2)y=kx(k≠0)

(3)y=—1/3x(4)y=1/2x+2

(5)y=3x2

(6)y=—3x2

2、教材练习题

比较两个函数图象可以看出:两个图象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上升,经过

三、一象限,即随x增大y也增大;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下降,经过

二、四象限,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

四、总结归纳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特征之间的规律:

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可称它为直线y=kx.当k>0时,直线y=kx经过

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

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五、巩固深化

1、画正比例函数时,怎样画最简便?为什么?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及关系式的联系入手,寻求转化的方法.从几何意义上理解分析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启发下完成由图象特征到解析式的转化,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找出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并知道原由.

活动过程及结论:经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是函数y=kx的图象.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时,只需在原点外再确定一个点,即找出一组满足函数关系式的对应数值即可,如(1,k).因为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随堂练习:用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1)y=3/2x,(2)y=—3x

六、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在本节课中,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怎样的收获?

2、你还有什么困惑?

作业:P98习题19.2─1、2题.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教学设计以“自学质疑,教师指导阅读,咬文嚼字;合作释疑,查漏补缺;展示评价,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巩固深化,细心读题,学生说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个步骤强化了学生的阅读意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认识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掌握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特点.

3.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及特点.

4.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正比例函数意义及解析式特点.

2.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特点.

3.能根据要求完成转化,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特点的掌握.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一九九六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鸟)套上标志环.4个月零1周后人们在2.56万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了它.

1.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多少千米(精确到10千米)?

2.这只燕鸥的行程y(千米)与飞行时间x(天)之间有什么关系?

3.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我们来共同分析:

一个月按30天计算,这只燕鸥平均每天飞行的路程不少于:

÷(30×4+7)≈200(km)

若设这只燕鸥每天飞行的路程为200km,那么它的行程y(千米)就是飞行时间x(天)的函数.函数解析式为:

y=200x(0≤x≤127)

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x=45时函数y=200x的值.即

y=200×45=9000(km)

以上我们用y=200x对燕鸥在4个月零1周的飞行路程问题进行了刻画.尽管这只是近似的,但它可以作为反映燕鸥的行程与时间的对应规律的一个模型.

类似于y=200x这种形式的函数在现实世界中还有很多.它们都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

Ⅱ.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看看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来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7.8g/cm3.铁块的质量m(g)随它的体积V(cm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些的总厚度h(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钟下降2℃.物体的温度T(℃)随冷冻时间t(分)的变化而变化.

解:1.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可得:L=2r.

2.依据密度公式p=可得:m=7.8V.

3.据题意可知:h=0.5n.

4.据题意可知:T=—2t.

我们观察这些函数关系式,不难发现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乘积的形式,和y=200x的形式一样.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func—tion),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正比例函数关系式的特点,那么它的图象有什么特征呢?

[活动一]

活动内容设计:

画出下列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进行比较,寻找两个函数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考虑两个函数的变化规律.

1.y=2x2.y=—2x

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特点及函数变化规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经历规律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各方面能力及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正确画图、积极探索、总结规律、准确表述.

学生活动:

利用描点法正确地画出两个函数图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函数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并能准确地表达出,从而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与认识.

活动过程与结论:

1.函数y=2x中自变量x可以是任意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

x—3—2—

y—6—4—

画出图象如图(1).

2.y=—2x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可以是全体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

x—3—2—

y6420—2—4—6

画出图象如图(2).

3.两个图象的共同点: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

不同点: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上升状态,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经过第一、三象限.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下降状态,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经过第二、四象限.

尝试练习: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对它们进行比较.

1.y=x2.y=—x

x—6—4—

y=x—3—2—

y=—x3210—1—2—3

比较两个函数图象可以看出:两个图象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函数y=x的图象从左向右上升,经过三、一象限,即随x增大y也增大;函数y=—x的图象从左向右下降,经过二、四象限,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

总结归纳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特征之间的.规律:

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x>0时,图象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的增大y也增大;当k

正是由于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们可以称它为直线y=kx.

[活动二]

活动内容设计:

经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是哪个函数的图象?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时,怎样画最简单?为什么?

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利用总结的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关系,完成由图象到关系式的转化,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并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及原理.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从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及关系式的联系入手,寻求转化的方法.从几何意义上理解分析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

学生活动:

在教师引导启发下完成由图象特征到解析式的转化,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找出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并知道原由.

活动过程及结论:

经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是函数y=kx的图象.

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时,只需在原点外再确定一个点,即找出一组满足函数关系式的对应数值即可,如(1,k).因为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Ⅲ.随堂练习

用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下列函数图象:

1.y=x2.y=—3x

解:除原点外,分别找出适合两个函数关系式的一个点来:

1.y=x(2,3)

2.y=—3x(1,—3)

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例了解了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形式及图象的特征,并掌握图象特征与关系式的联系规律,经过思考、尝试,知道了正比例函数不同表现形式的转化方法,及图象的简单画法,为以后学习一次函数奠定了基础.课后作业

习题11.2─1、2题.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认识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掌握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特点。

3、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及特点。

4、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正比例函数意义及解析式特点。

2、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特点。

3、能根据要求完成转化,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特点的掌握。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一九九六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鸟)套上标志环。4个月零1周后人们在2.56万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了它。

1、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多少千米(精确到10千米)?

2、这只燕鸥的行程y(千米)与飞行时间x(天)之间有什么关系?

3、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我们来共同分析:

一个月按30天计算,这只燕鸥平均每天飞行的路程不少于:

÷(30×4+7)≈200(km)

若设这只燕鸥每天飞行的路程为200km,那么它的行程y(千米)就是飞行时间x(天)的函数。函数解析式为:

y=200x(0≤x≤127)

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x=45时函数y=200x的值。即

y=200×45=9000(km)

以上我们用y=200x对燕鸥在4个月零1周的飞行路程问题进行了刻画。尽管这只是近似的,但它可以作为反映燕鸥的行程与时间的对应规律的一个模型。

类似于y=200x这种形式的函数在现实世界中还有很多。它们都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

Ⅱ、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看看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来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7.8g/cm3。铁块的质量m(g)随它的体积V(cm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些的总厚度h(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钟下降2℃。物体的温度T(℃)随冷冻时间t(分)的变化而变化。

解:

1、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可得:L=2r。

2、依据密度公式p=可得:m=7.8V。

3、据题意可知:h=0.5n。

4、据题意可知:T=—2t。

我们观察这些函数关系式,不难发现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乘积的形式,和y=200x的形式一样。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func—tion),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正比例函数关系式的特点,那么它的图象有什么特征呢?

[活动一]

活动内容设计:

画出下列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进行比较,寻找两个函数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考虑两个函数的变化规律。

1、y=2x2、y=—2x

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特点及函数变化规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经历规律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各方面能力及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正确画图、积极探索、总结规律、准确表述。

学生活动:

利用描点法正确地画出两个函数图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函数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并能准确地表达出,从而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与认识。

活动过程与结论:

1、函数y=2x中自变量x可以是任意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

x—3—2—

y—6—4—

画出图象如图(1)。

2、y=—2x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可以是全体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

x—3—2—

y6420—2—4—6

画出图象如图(2)。

3、两个图象的共同点: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

不同点: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上升状态,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经过第一、三象限。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下降状态,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经过第二、四象限。

尝试练习: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对它们进行比较。

1、y=x2、y=—x

x—6—4—

y=x—3—2—

y=—x3210—1—2—3

比较两个函数图象可以看出:两个图象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函数y=x的图象从左向右上升,经过三、一象限,即随x增大y也增大;函数y=—x的图象从左向右下降,经过二、四象限,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

总结归纳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特征之间的规律:

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x>0时,图象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的增大y也增大;当k

正是由于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们可以称它为直线y=kx。

[活动二]

活动内容设计:

经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是哪个函数的图象?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时,怎样画最简单?为什么?

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利用总结的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关系,完成由图象到关系式的转化,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并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及原理。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从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及关系式的联系入手,寻求转化的方法。从几何意义上理解分析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

学生活动:

在教师引导启发下完成由图象特征到解析式的转化,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找出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并知道原由。

活动过程及结论:

经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是函数y=kx的图象。

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时,只需在原点外再确定一个点,即找出一组满足函数关系式的对应数值即可,如(1,k)。因为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Ⅲ。随堂练习

用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下列函数图象:

1、y=x2、y=—3x

解:除原点外,分别找出适合两个函数关系式的一个点来:

1、y=x(2,3)

2、y=—3x(1,—3)

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例了解了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形式及图象的特征,并掌握图象特征与关系式的联系规律,经过思考、尝试,知道了正比例函数不同表现形式的转化方法,及图象的简单画法,为以后学习一次函数奠定了基础。

课后作业

习题11.2─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