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生字组词带拼音(整理5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生字组词带拼音
生字
拼音
组词
魂
hún
灵魂失魂落魄魂飞魄散魂不守舍
缕
lǚ
千丝万缕一缕缕不绝如缕
幽
yōu
幽静幽灵幽默幽暗
葬
zàng
葬礼埋葬葬送葬身鱼腹安葬
愁
chòu
愁闷忧愁愁眉苦脸愁眉不展
腮
sāi
两腮腮边腮腺腮帮子
呜
wū
呜咽yè一命呜呼
甚
shèn
甚至过甚不求甚解欺人太甚
绸
chòu
绸缎纺绸彩绸未雨绸缪móu
谓
wèi
称谓无谓(不知害怕)所谓
梳
shū
梳子梳理梳头梳妆梳洗
衰
shuāi
衰弱衰败衰老兴衰衰退未老先衰
绢
juàn
手绢绢本绢花
侨
qiáo
华侨归侨侨胞侨居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梅花魂》知识点
同音字比较
魂(魂魄)混(混蛋)馄(馄饨)浑(浑朴)
幽(幽静)悠(悠闲)忧(担忧)优(优良)攸(性命攸关)
葬(葬送)藏(宝藏)脏(内脏)
颇(颇久)泊(湖泊)朴(朴刀)坡(坡度)泼(泼洒)
腮(腮帮)塞(瓶塞)
玷(玷污)佃(佃户)甸(沉甸甸)
秉(秉公)柄(刀柄)饼(烧饼)屏(屏气)禀(禀报)
谓(所谓)胃(肠胃)蔚(蔚蓝)慰(安慰)畏(无畏)味(调味)位(座位)
搜(搜查)艘(一艘)飕(凉飕飕)馊(馊点子)
衰(衰退)摔(摔倒)
侨(华侨)桥(桥梁)乔(乔迁)荞(荞麦)
眷(眷属)绢(绢花)倦(疲倦)隽(隽永)卷(试卷)圈(圈养)
缕(一缕)屡(屡次)履(履带)侣(伴侣)旅(旅行)铝(铝合金)
愁(发愁)仇(报仇)绸(绸缎)
甚(甚至)渗(渗水)肾(肾脏)
梳(梳洗)疏(疏通)
绢(手绢)倦(疲倦)
多音字组词
血:xuè(鲜血)xiě(血淋淋)
分:fèn(分外)fēn(区分)
形近字比较
魂(灵魂)魅(魅力)
缕(几缕)搂(搂抱)楼(楼梯)
甚(甚至)基(基础)
绸(丝绸)调(调动)碉(碉堡)
梳(梳子)流(流动)统(统治)
衰(衰败)哀(哀伤)
词语解释与应用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
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乡】指职业、生活不稳定,在远方东奔西走。
例句:漂泊他乡的日子,没有关怀,没有依赖。
【葬身异国】指尸体埋葬在外国,也就是死在外国。
例句:本篇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从而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文坛】文学界。
例句:综观中国文坛,可谓之百家争鸣蒸蒸日上,一片大好光明的景象。
【颇】①很;相当地。②不正;偏。
本课指①。例句:本文遣词造句颇有味道,值得学生从作文角度咀嚼。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是很值钱的东西。
例句:欣赏古玩是件很有趣的事。
【玷污】弄脏。
例句:那件雪白的衬衣,被墨水玷污了。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
例句:虽然我们还不富裕,但我们不能丢了骨气。
【折节】屈服。
例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不肯低头折节的人物。
【秉性】本性。
例句:秉性善良厚道的人们到处受到欢迎。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例句:寒流的到来预示着我们进入隆冬。
【无所谓】①谈不上。②不在乎,没有什么关系。本课指①。
例句:我只是来汇报自己的体会,无所谓报告。
【眷恋】怀念、留恋。
例句:海外华人眷恋祖国的心永远都不会改变。
【好词】
冷艳秉性颇负盛名风欺雪压整整齐齐泪眼蒙眬能书善画
眷恋凉飕飕缕缕幽芳飘泊他乡葬身异国
【好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悉。
【好段】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行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五年级语文《梅花魂》练习题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眷恋(quànjuàn)
葬礼(zàngzhàng)
腮边(sīsāi)
玷污(zhāndiàn)
2、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指的是_____,“梅花魂”即____________。
3、量词“缕”常用于形容细而长的东西。我们可以说“一缕_____”“一缕______”“一缕______”等。
4、“幽”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首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画。它的第八笔是______。
5、围绕外祖父眷恋祖国,课文共写了五件事:
(1)外祖父教“我”读诗词落泪;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落泪;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外祖父眼含泪水送“我”梅花手绢。
6、课内阅读。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一年一度,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1)第二自然段中的诗句分别出自哪首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外祖父读诗的时候会落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在梅花盛开时作者会想到外祖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失根的兰花(节选)
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太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就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以后,祖国已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
(1)与“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作者先后到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作者真的可以到处为家吗?后来作者的思想有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中加粗句子的说法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juànzàngsāidiàn
2、精神梅花的精神
3、丝线阳光头发
4、Yyou山6L
5、外祖父珍爱墨梅图外祖父送“我”墨梅图
6、(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秦观的《浣溪沙》。
(2)因为这些诗句勾起了他对祖国的无限思念和漂泊他乡的浓浓愁绪。
(3)因为外祖父教会“我”要像梅花那样顶天立地做人,所以每到梅花盛开时“我”就会想起外祖父。
7、(1)士可杀不可辱
(2)渭水滨咸阳城秦岭蜀中
(3)作者只要在国内,就可以到处为家;然而,来到国外,离开国土一步,就不可以到处为家了。
(4)不矛盾。作者身处异国,渴望见到故乡的种种景物,所以“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但真的见到与故乡相同的东西又会勾起对祖国无限的思念,所以说“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这样的说法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深爱着的祖国有刻骨铭心而又无法排遣的思念之情。
《梅花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魂、葬、玷”等13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海外游子漂泊他乡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通过随文练笔,积累并活用课文中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介绍梅花的内容感受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情怀。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可不少,你们都能读正确了吗?指名读,跟读。
出示:抹净玷污稀罕
衰老眷恋秉性
缕缕幽芳颇负盛名
葬身异国
指导“葬”的书写,认识“葬”的演变过程,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看来同学们真的预习得不错,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吗?谁能试着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三、细读品味,体会情感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或段落你还读不明白?找到读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交流:
质疑。
这些问题比较多得集中在了第2、4两件事中,下面就李老师就留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的第2、4件事,看看通过读书,你能解决哪些问题?还可以拿起笔来快速地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同位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学习收获。
(一)品味梅花魂
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出示第3自然段。交流。
(1)出示:“有生以来……玷污得的吗?”
结合“玷污”“训斥”,指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朗读。
(2)出示:“训罢……慢慢抹去。”
结合“轻轻刮去”、“慢慢抹净”感受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3)这段话字里行间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外祖父对梅花的那份珍爱,谁能体会着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课文学到了这里,你的脑海里又产生什么疑问了吗?
2、是啊,一幅墨梅图有什么稀罕的,竟然让外祖父这样珍爱,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谁从课文中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出示:这梅花……秉性才好。
指名读。谈理解。
出示:这梅花……有骨气的!
引导过程:
(1)比较去掉三个“最”字与原句的不同。
(2)请你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句诗来赞美梅花。
是啊,凌寒傲雪、坚强不屈,这就是梅花的秉性,这就是梅花的精神。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赞美梅花吧。
3、因为梅花凌寒傲雪,坚强不屈,历代文人墨客赋予了她人的品格、人的风骨、人的意志、人的精神。
出示:几千年来……秉性才好。
(1)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都想到了我国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2)学生读完后,追问
追问1:你想到了谁?追问2:你为什么会想到他?
(3)在中华上下五千的历史的长河中,有气节的人物绝不仅仅就这几位,无论是留下名字的“有名英雄”,还是没留下名字的“无名英雄”,中国大地的的确确培育了许许多多有气节的人物——(全班齐读)
(4)我们再来看课题,这里的梅花魂还仅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吗?
4、外祖父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又是在表白着自己怎样的心愿呢?不只是在告诫自己,更是在提醒莺儿,作为一个中国人,绝对不可以失去中华民族的精神。齐读。
四、随文练笔,感悟爱国心
1、外祖父终因年龄大了而不能回国,在临别前,外祖父将这幅珍爱的墨梅图和梅花手巾赠给了莺儿,从这里你能感受到这梅花在外祖父心中,还仅仅只是梅花吗?它还代表着什么?
是啊,就在即将分别的那一刻,外祖父忽然想起,他想要在那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上写些什么?他会在上面写些什么呢?
五、小结
同学们,你们通过读书发现了问题,又通过读书自己解决了问题,你们真不简单。在以后的学习中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六、作业
1、摘抄积累课文中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
2、阅读《月是故乡明》,再次走进作家陈慧瑛,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
板书:
梅花魂(精神)
中华民族的精神
眷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梅花魂》课文原文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我问妈妈:“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竞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