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信范例(3篇)
孩子不自信范文篇1
2、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周末带孩子出游,征求他的意见,如果你已经有了目标,可以采用二选一法,比如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博物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3、不要嘲笑孩子,如孩子刚学说话,你教他“大西瓜”,他却说“大西抓”。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当时刻意强调,换个时间再教他。在孩子语言学习期,你的嘲笑会使他丧失学语言的信心和兴趣。
4、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孩子提出问题,你要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妈妈也不知道,我们去查字典或者用其他的方法,千万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回答。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5、让孩子感觉自己被需要,用商量的口气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请把报纸拿给妈妈,好吗。”让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6、在家陈列孩子的作品,让孩子在家中最醒目的墙面上张贴他的涂鸦之作;在柜子上为孩子做个陈列架,陈列他的小制作。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7、给孩子属于自己的一个领地。给孩子一个房间,没有条件的,可以给他房间的一部分,让他有一个自由玩耍、不受束缚的小天地。因为拥有自己的“领地”的他心中充满骄傲感,这会让他平添自信。
8、妈妈的宽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土壤,不要总是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孩子,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玩具,并且跟他一起做。妈妈的宽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土壤。
9、不要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不对孩子说:“妹妹已经会数数了,你还不会,你可真笨!”哪怕他真的比别的孩子差。总是拿比他强的孩子和他比较,最能挫败孩子的自信。
10、让孩子偶尔当当家,带孩子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里,让他交给收银员。他还不会算账,但至少让他知道钱能买东西。逐渐让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钱,让他当家,会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11、让孩子选择自己的衣服,给孩子购买衣物,让孩子自己挑选颜色和款式。也许他选的颜色你并不喜欢,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孩子的意见被尊重是他自信的开始。
12、和孩子平等相处和交流,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和他讨论喜欢的人物和台词,对他的观点表示感兴趣。平等的相处和交流是给他自信的阶梯。
13、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独立清洗自己的小袜子、小手帕,哪怕洗不干净。孩子的自信来自于每件小事中你对他的认可。
14、鼓励孩子表演特长,当孩子表演背诗、讲故事和唱歌的时候,给他打拍子,表示应和。锻炼他敢于从容登台表演,就是锻炼他的自信心。(要分年龄而定)
15、让孩子多和同龄人玩耍,让孩子接近陌生小朋友,积极鼓励他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他的自信心。
16、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提醒他执行,比如帮孩子制订读经计划,制订计划时和他协商时间。执行时提醒他“宝宝,我们现在该读经了,对吧。”让他养成按计划做事情的习惯。做事胸有成竹,做人才能充满自信。
17、不要制止他探索他感兴趣的东西,孩子玩可乐瓶、鞋盒等各种废弃物,不要武断制止他。孩子喜欢探索他感兴趣的东西,你制止他的兴趣,也就挫伤了他探索的信心。
18、帮助孩子发挥个性中积极的方面,帮助孩子发挥个性中积极的方面,让他成为有个性的人。孩子是急性子,就锻炼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锻炼他的条理性。强迫他改变秉性会让你对他失去信心,更让他失去自信。
19、教他从小认可自己的长相,比如告诉他虽然他不是大眼睛,但小眼睛只要有神就很好看。很多不自信往往源于对自己相貌的不认可。
20、尽量让孩子在生活中脱离依赖,上幼儿园要准时,争取让闹钟叫醒他而不是妈妈一遍遍呼唤。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才能在没有依靠的处境中充满自信。
21、和孩子平等相处和交流,带孩子旅游时多给他讲述所遇到的动物、植物、地理、典故等各种知识。见多识广才能自信倍增。(知识面也很重要)
22、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帮他分析,孩子遭遇挫折,用缓和的语气同他一起分析这次经历,下次就不会有同样的错误。重新鼓起他的自信心,尤其重要。
23、玩游戏时遇到困难,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孩子在拼七巧板时遇到困难,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困难。实在想不出办法时,你可以侧面指点。战胜困难可以让他自信倍增。
24、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要具体表扬,和孩子相处时,经常寻找值得赞许的具体理由,用赞许的语言鼓励他,但不要空洞地表扬孩子。可以说:“宝宝知道自己小便了,有进步嘛。”不要说:“宝宝你真聪明,妈妈好喜欢你。”具体的称赞给他自信,空洞的表扬会让他自大。
25、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承诺,本来并不想带他去麦当劳,却随口答应他去,承诺了却不去实现。你的失信让他失去自信,也失去对你的信任。
26、支持孩子的梦想,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支持他干自己梦想做的事。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才干和能力,他才会更有自信。
27、不用打骂来惩罚孩子的过错,打骂不仅打击孩子的自信,还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不自信范文
关键词:幼儿自信心;培养;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5.1
自信心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及适当的教育形成的。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在实践中积累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才能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
在幼儿园里也有不少孩子缺乏自信心,胆小,不够活泼。家长们都非常担心,但又无从下手,只有干着急的份,“老师,你说这孩子是怎么回事,我从来都没说过他笨,可他就是那么不自信,让他去做点什么事,他总是说:‘我不会’,你说怎么办呢?”其实,这些家长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而从来不曾想过:“孩子的不自信和我有没有关系呢”。孩子缺乏自信心有很大的原因,都是在于家长给了孩子太多的约束、照顾,不舍得让孩子动手去做。那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不用过分保护和溺爱、包办代替;要给孩子实践的机会。
二、不能过多批评;不要让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赞扬和肯定的环境;否则,孩子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倾向于形成一种“自我无能感”,久而久之,心情忧郁,产生无助与自卑感,缺乏自信。
三、不要期望过高,要求过高;不要让孩子难以达到父母过高的要求而否定,这样会使孩子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从而由经常的自我怀疑转为自卑。
四、不能拿孩子缺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这样使孩子自卑。
五、要让孩子有动手、动脑、操作、探索的机会。如果缺乏积极思考、实践的机会,孩子无从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否则,会影响其自信心的树立。
自信,其实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字眼。我作为一个老师兼妈妈,扪心自问我有没有给予孩子自信?那么,应该怎样帮孩子建立自信呢?
一、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榜样。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孩子的模仿性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孩子面前,做父母的要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特别是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决不能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畏难情绪。因为孩子像是父母身边的一面镜子,孩子最初的自信来源于父母言传身教。
二、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过:“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相信孩子虽小但是具有巨大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
(一)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做好自我有服务,如3―4岁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鞋袜、入厕、依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等。到5―6岁可以进一步让孩子自己盥洗、洗小件衣物,如袜子等。放手让孩子去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千万不要嫌孩子这干得不好,那干得不对,甚至干脆不让孩子插手。否则不得剥夺了孩子学习,发展机会,更是无异在向孩子暗示:你没有能力做好这些而丧失信心,甚至造成孩子处处依赖别人的不良心理。
(二)让孩子分担适当的家务。
孩子虽小,但也应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帮妈妈擦擦桌子、摆摆碗筷、摘菜、洗菜、甚至洗碗等等。不要把孩子当作温室里的花朵,更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或搞破烂而扼杀了孩子的学习潜能。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婴幼儿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常常“不自量力”,但这种“我自己来”的愿望却体现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只要家长认为他行,相信他行,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并主动去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尝试、从而获得较快的发展。因此基于信任孩子这一点,家长应常说“你能行”这句话,并尽量满足孩子“我自己来”的需求。中央电视台在《生活空间》中曾报道过一名3岁幼儿,她看见妈妈在用拖把拖地,她也抢着去拖,聪明的妈妈便让她扶着拖把的一端,也来拖了几下,满足了她的要求,并使她感到“我行”。这种信任的感觉对孩子很重要,是自信的基础。两年后,中央电视台在《生活空是》又一次报道了那个幼儿,这时5岁的她已表现出高度的自信。思维活跃、胆大、有主见、活泼开朗。
三、多给孩子一些赏识、鼓励。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婷婷聋童学校校长周弘就是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把自己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说,他第一次让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她只做对了一道。按说作为家长应该发火了,可是他并没有发火。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勾,错的地方却不打叉,并发自肺腑地对她说:“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哟!”8岁的小女儿听了这些话,自豪极了,于是越做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对得多。升初中考试时,数学居然考了99分。10岁那年,还写出了6万字的科幻童话并出版。消息见报后,不少残疾儿童被送到周弘门下,周弘用“赏识”教育的方法,使这些儿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周弘常说的一句话是:“哪怕所有的人都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先生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家长很忧伤地向请求说:“我的孩子傻乎乎的,什么也不会,怎么办呢?请先生到敞舍教教他吧。”铃木先生去了,请孩子随便拉一道曲子。实际上,孩子什么曲子都不懂,但总算是拉了。铃木便夸这个孩子“拉得好”。孩子用惊奇的眼光盯着铃木。铃木又对他说:“这个曲子我们一起拉一遍。你会吗?”“会的”“那好哇,我们俩就一块儿拉吧。”合拉一阵之后铃木又说:“现在你一个人拉一遍吧。”孩子又认认真真地把整首曲子拉完了。铃木觉得他是个很认真很老实的孩子,就夸他说:“拉得很好哇!”可是孩子母亲说:“铃木先生,真令我吃惊,你还夸他,怎么可以对孩子说慌呢。”其实,铃木并没有说慌,他是在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过了许多年后,这个孩子真的成了当地有名的小提琴手。
周弘的“赏识”教育与铃木先生的“鼓励”教育、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应多多给予孩子赏识、赞美、肯定、鼓励。这样才能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勇气,大胆地往前走。
而作为一个老师兼家长,更应该做到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的能力;对幼儿的保护要适度;懂得勉励幼儿;创设机会,培养成功意识;重视幼儿的每一个成绩;以适当的标准,正确评价幼儿。
参照文献:
孩子不自信范文
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优点,也许正是因为其个性长期遭到禁锢的缘故。假如学校培养出的是那些找不到自己的优点,缺乏信心的“小老头”“失败者”,那么,你能认为这种教育是健康、全面的吗?君不见不少年轻人每每承担某项工作,总怀疑自己的能力,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甚至有时连当众讲话的勇气和胆量都没有。如果老师、家长注意引导孩子为自己的成绩而适度自炫,从而不断促进增强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信心,兴许很多很多的孩子会成为一个杰出的成功者。
在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并不是因为成功不肯垂青我们,而是我们易被环境左右,惯于附和,缺乏主见,最终放弃了自己的正确判断的缘故。自信使人进步,自信是获取成功所不可缺少的,而掌握相当的知识与经验,则是树立自信心和必要前提。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孩子有自信心,才能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孩子虽小却个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潜力,这是为现代科学所证明了的。家长还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有些家长常因孩子年龄小而替他们做许多事情,这样孩子就会缺少责任感。凡事依靠家长,久而久之便难以建立起自信。为此,家长应视孩子的年龄大小、能力强弱,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
帮助孩子学会竞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家长应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帮助孩子在某些领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心,从而促进其他方面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