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范文

猴子捞月的故事(精选8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3-08-23 手机浏览

猴子捞月的故事篇1

这年的八月十五,猴子聪聪被爸爸叫去捞月。聪聪从河里打来一桶水,放在月亮底下,希望可以把月亮的影子映出来,可是月亮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在水中。聪聪看了看那桶水,水十分浑浊,嗨有一股难闻的臭味。回到河边,河上漂浮着塑料袋、枯叶、易拉罐等等。聪聪只好去找别的河,可还是如此。

聪聪只好拎着空水桶回家,爸爸疑惑地问是怎么回事,聪聪把来龙去脉说了一遍,爸爸听后,万分感慨地说:这都是人类乱丢垃圾,不保护环境造成的,现在,连节日都不能过了。;

聪聪晚上睡不着,他想要过捞月节,更想让河水变的清澈。于是,第二天晚上,他叫了爸爸,进到了城里,趁着人们熟睡之时,把亲手做的环保标志插到了城里最显眼的地方。有的是还我清澈容貌;,还有保护环境靠大家;等一些劝人类行动起来的标语。

猴子捞月的故事篇2

第一个上台的是小猴子,他不好意思地说:“大家一定知道‘猴子捞月’这个故事吧!你们可别笑我们猴子家族太傻,就因为这个故事,我设计了‘猴子捞月’读书法。下面我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先由一个身强力壮的大猴子用尾巴吊住树梢,然后一个接一个往下吊,一直到吊到地面,在最下面的小猴子面前放一本书,小猴子念一句,传给上一个猴子,一个传一个,一直传到最上面那个猴子,然后又从上面传到下面。这样上上下下,反复数次,就可以把文章背得滚瓜烂熟。这样做,不仅学到了知识,丰富了头脑,还能锻炼身体。大家伙说说看,这是不是两全其美的好方法呢?。”猴子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第二位上场的是自视不凡的狐狸。他说:“‘猴子捞月’读书法的确不错,但比起我的方法,那就差远了。下面我向大家隆重推出‘狐狸觅食’读书法,本读书法适用于凶猛类动物的孩子。具体方法是这样的:家长先把一本书放进一个香喷喷的烤鸡肚子里,然后在鸡大腿上绑一根线,然后家长把烤鸡放到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让孩子来附近觅食,自己则拉着线躲在暗处。孩子闻到香味,一定会馋得直流口水,一定会猛扑过来,不管三七二十一,连书带鸡全吃到肚子里。整本书都吃到肚子里了,还有什么知识不能掌握的呢?”狐狸得意洋洋地准备迎接鲜花和掌声,没料到扔来的全是臭鸡蛋和烂西瓜,鸡大婶还狠狠地踢了它两脚,狐狸只好狼狈地下台了。

其它小动物也毫无保留地介绍了自己的读书方法,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终于,猴子的‘猴子捞月’读书法被评选为本次的最佳读书法。

猴子捞月的故事篇3

关键词:技术课程;4C原理;教学

基于技术课程注重创新、立足实践的特点,传统教学方式根本不适于技术课程的教学。现阶段我区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有:

现象1:以教师操作演示代替学生的操作

这是很多学校由于实践材料不足出现的问题,如果没有给学生操作的机会就没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就像学习骑自行车一样,别人讲几十年的骑车理论知识远不如自己骑上1小时所得的实践经验来得重要。

现象2:简单的没有思考的操作练习

培养能使用工具的人才并不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标,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所以技术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解决问题特别是未知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这种能力,需要我们将重复的简单技能训练转变为解决问题的操作实践活动。

现象3:为便于管理让学生“单打独斗”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须强调的,但过于注重独立而忽视团队合作、思想分享与经验交流,这与技术课程目标不一致。由于合作学习不便于开展也不便于对学生的管理,这让很多教师望而却步。

为实现技术课程培养技术创新人才的要求,我们应该思考教学中是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了?是否让学生思考了?是否让学生合作交流了?是不是让学生更有信心了?学生是否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下面我们介绍4C理论,分析其在技术课程中的开展能否解决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等问题。

4C原理是乐高教育根据儿童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效果而设计的,4C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过程,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联系(connect)、建构(construct)、反思(contemplate)和延续(continue)4个阶段。

联系阶段提供一个短小、有趣的故事,引出一个问题或者一个挑战来让学生解决。如提供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出问题“请为猴子设计一个装置,使一个猴子操作就可以达到捞月的目的。”

建构阶段是学生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建立自己的解决方案,并模拟真实世界搭建。此阶段鼓励小组拼凑现有知识和各组员的理解,做规划,并对组员做任务分配。如针对设计装备捞月的挑战,有小组想到用起重机、吊车等机械来解决问题。有了初步想法,下一步就是设计一台具体的吊车,以问题“吊车应满足哪些功能”为中心,组员纷纷提出意见,设计思想完成后,组长将吊车分为几个部分,让小组成员利用现有器材分工合作完成模型制作。

反思阶段包括作品展示、小组互评和作品改进等,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作品的设计思路、功能结构、所用知识进行讲解,要求所有组员都有表达的机会。其他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其评价,可以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进行,要求指出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延续阶段提供扩展思路,鼓励学生改进他们的模式或在他人的模式中添加新的元素。这个阶段是建立在渴求了解更多知识的欲望之上,这样将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新的联系阶段,从而使他们进入一个积极的学习循环中,在新的循环中他们将承担更艰巨的挑战。

通过对4C原理的介绍,不难看出,4C过程每一次教学活动都需要学生面对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探索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在思考中学习新概念。4C过程每一次教学活动都需要学生以小组方式动手操作,此举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团队协作技能、增加小组成员间的互动与沟通,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每一次的完工都意味着经验的积累、自信心的增强。4C过程每一次教学活动都需要学生展示作品、小组互评,此举可使学生变得更开放,学会表达自己、接受不同观点,欣赏世界的多样性,避免心理阻隔。最后还以问题的延续拓展学生思路,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猴子捞月的故事篇4

你在高老庄还好吗?

俺现在是在火焰山监狱里给你写信。唉!回想一个月前,俺是位高权重的省部级高干,而你是风情万种的高老庄夜总会的台柱子。那时,俺们如胶似漆、夜夜笙歌;可现在,俺却身陷囹圄。想到这儿,真不由得让俺一声叹息!

这是俺入狱后写的第一封信。知道为什么俺要把第一封信写给你吗?就是因为发生了“水帘洞倒塌事件”之后,那个新上任的反贪局长又恰恰是臭猴子孙悟空。他借机公报私仇,说水帘洞这个豆腐渣工程是俺在副市长的任上负责建造的……其实,以前的那么多大风大浪俺都过来了,而且,在“三讲”中我也获得了一致好评,可为什么这次在阴沟里翻船呢?哼哼!这不是俺的错啊,都是那个臭猴子惹的祸。你也知道的,俺的顶头的顶头上司如来同志是俺爷爷野猪大仙的大学本科同学,本来,有如来爷爷罩着俺应该没事的,可谁料到半路杀出一个叫唐僧的家伙。唐僧这家伙之所以在如来爷爷面前走红,还不是因为他和如来的

小秘观音有一腿啊。这家伙,你别看他整日里满口仁义道德,其实是真正的口蜜腹剑的伪君子。他为了将俺取而代之,这次,和他的学生孙悟空乘着如来爷爷到非洲参加“最不发达国家首脑高峰论坛”的机会,设下偷天陷阱,美人赠我蒙汗药,实施暗战,午夜凶铃,冷酷到底,简直就是一场完美风暴啊,让俺老猪猝不及防啊!不过,哼哼,至于我雇用职业杀手暗杀我的政治对手、前市长吴刚的事情可是只有你知我知的啊,就连我老婆嫦娥(她竟然做吴刚的情妇!)都不知道的。这件事对他们而言乃是不可能的任务。不过,哼哼,最让我痛心的是,俺出事后,曾经前呼后拥的狐朋狗友们都唯恐避之不及,俺老婆嫦娥那个黄脸婆也和沙僧公开私奔到流沙河去了。就你,一个风尘奇女子,有情有义,不但没有象其他几个破鞋那样使尽手段套问俺在瑞士银行的账号和密码,而且还在俺郁闷不堪地离开高老庄的那天,顶着别人说你是俺“二奶”的风言风语,弱不禁风地到野猪林来送俺,与俺上演了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高老庄爱情故事。综上所述,就是我为什么要把第一封信写给你的理由。

唉!想起那天在野猪林(现在听说叫白桦林了,是吗?),那真是一个伤心太平洋般的日子。当时,俺们执手相看泪眼,俺对你说:“轻轻地俺走了,正如俺轻轻地来,俺轻轻地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正在这个时候,却突然被押解差役(头儿是唐僧,另外两个是孙悟空和沙僧)的一声暴呵打断了。在生死抉择中,哼哼哼哼,俺终于肝肠寸断地走了……

这次特殊的西部出差,俺在路上吃尽了苦头。唐僧美其名曰是要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主动要求把俺押送到火焰山劳改农场。谁不知道他这是为自己捞政治资本呢!俺太了解这种人了!只要不关涉自己的切身利益,俺也会高姿态地说“工人要为国家想,俺不下岗谁下岗!”唐僧这个家伙没事就长篇大论婆婆妈妈叽叽歪歪,就好象整天有一只苍蝇,嗡……对不起,不是一只,是一堆苍蝇围着你,嗡…嗡…嗡…嗡…飞到你的耳朵里面,救命啊!而臭猴子在路上对俺的万般虐待就不用提了。更可恨的是沙僧,抢了俺老婆嫦娥,但却装出忠厚老实的样子时时和俺套近乎,竟然和俺称兄道弟,叫俺二师兄。哼哼哼!他们这一套白脸黑脸的把戏俺早就看穿了,能瞒得过俺的猪眼?!

不过,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猪八戒。俺现在在监狱里过得挺好的。为什么呢?就因为监狱长是牛魔王。大家都知道,臭猴子和牛魔王的夫人铁扇公主私通,所以他和臭猴子是情敌。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俺的朋友”的原则,俺当然和老牛是哥们了。老牛说了,下个月不仅给俺安排一个有卫生间、空调、彩电的单间,而且要在狱中为俺的生日大摆寿宴。哼哼!这些,都是那个臭猴子万万想不到的。其实,这只是表面原因。老牛知道我和如来的关系,所以对我暗示也想捞个反贪局长干干。而且,老牛拍胸脯说了,这次虽然判了俺十五年,但三五年后保证就能让俺出去。

玉兰,俺的高老庄宝贝,俺的糖,俺老猪真舍不得你呀,虽然现在都在说“试婚不结婚,独身不独居,风流不下流,喜新不厌旧”,“好女人独身,好男人结婚。”可是,“小姐太贵,情人太累,老婆没味,找个乡下妹子最实惠。”一日夫妻百日恩,而俺们露水夫妻已经两年了啊。想起俺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俺就爱如潮水。俺知道你心里也很难受,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古人云: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早晨和晚上。玉兰,你一定要等俺回来。而且俺也一定会卷土重来的。即使不能做官,俺还可以凭借俺的背景经商的。这一点请兰妹一定要有信心,因为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俺面前,俺没有珍惜,等俺失去的时候俺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俺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俺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俺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俺希望是……一万年!

兰妹,俺们会相约在人间四月天的!

祝兰妹如兰花一样婷婷玉立

猴子捞月的故事篇5

1 送你一碗汤圆愿你的爱情舔甜蜜蜜;送你一盏彩灯盼你的事业顺顺利利;送你一颗真心祝你的节日快乐洋溢!

2 元宵祝你心情如猴子吃汤圆般猴美猴美,心气儿象猴子捞月亮似猴蹦猴跳,心空好比猴子打灯笼一样猴亮猴亮!

3 用呵护做濡米,揉捏进一颗真心,裹住美满与甜蜜,粘稠的浆汁是我的良苦用心,愿它品出你节日什锦的心情!

4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离合聚散,今宵月儿圆又圆,想你的心甜啊甜,佳节自有佳人伴,元宵夜唯君叫我最思念!

5 放游一盏盏五彩荷灯,曳动你心湖快乐的涟漪;敲一声声佳节的晚钟,让我的爱在你的心里悸动!元宵快乐!

6 一声声锣鼓一阵阵沸腾一幕幕烟火一盏盏彩灯和着二月丝丝缕缕的微风踱进你心窝,串串企盼祝愿你:元宵快乐!

7 正月十五月儿圆那,祝福的话倍儿甜啊,愿你漂亮一年胜一年呀,好运好事常连连啊,元宵节快乐!

8 祝你元宵节家人团圆,朋友欢聚,情人浪漫,手舞足蹈,动感十足,早晚笑脸,欣慰的表情上演节日的异彩纷呈!

9 正月里来是新春,十五花灯闹乾坤,汤圆味美香喷喷,祝你佳节福满身,好运和你不离分,万事如意永开心!

10 月亮,元宵,映衬着你的欢笑,正月十五回荡着你的歌调,猴年新春充盈着你的热闹,此时我心久恋着你的美妙。

11 元宵夜,夜元宵,夜夜元宵夜喜庆年,年喜庆,年年喜庆年,祝您节日快乐!

12 敲响是钟声,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故事,带来的是希望,盼望的是美好送来的是祝福,愿你幸福快乐。

13 天上月儿圆,地上人团圆,事事都圆!花好,景好,心情更好!祝愿你和家人元宵节快乐!

14 正月十五月儿圆,月儿代表我的心!让明月捎去我对你的祝福:元宵节快乐!

15 又一轮美丽月亮,又一个元霄佳节,又一段幸福时光,又一次真诚祝福、祝你:团团圆圆!甜甜蜜蜜!顺顺利利!

16 三五良宵年映红,月上元宵相约黄昏后,宵灯伴你绵绣前程事事通,月圆情缘财源愿愿随心!欢乐今宵!

17 喜迎元宵:日圆,月圆,团团圆圆!官源,财源,左右逢源!人缘,福缘,缘缘不断!情愿,心愿,愿愿随心!

猴子捞月的故事篇6

【关键词】兴趣入手;各科联系;舒心评价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多年来,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传统教法一教师的教为主,在现代教学中,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新课改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的各种活动以学生乐中获知为目标。

作为一名教师,投入新课程改革,算是一件幸事,为此,本人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讲出来,和同仁交流共勉。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如何提起孩子们的兴趣呢?作为教师,就得运用各种手段,将孩子们最喜爱的东西灵活多变的纳入课堂。

(1)唱歌是每一位孩子都喜爱的,它既能陶冶情操,又能使孩子们体验到美的享受,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运用,还能帮助记忆内容呢!如《小小的船》一课时,我先唱:“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力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孩子一听,特别想学,这时我就提出,认真学会儿歌及文中歌词,这样,学生学得既快乐,又认真。

(2)采用木偶形式,做些简单的木偶道具。如教《比尾巴》一课时,我做了木偶表演,小鸟问:“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猴子说:“猴子的尾巴长。”兔子说:“兔子的尾巴短。”松鼠说:“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直观、形象、生动的情景创设,引领学生的心智,融入了愉快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表演记忆的能力,也培养了倾听能力。木偶表演一遍后,同学们基本记住了歌儿。

(3)活动的喜悦性、形象性、生动性能使学生自主、积极、热情的投入,引起孩子们主动注意,增强学生稳定注意的习惯和能力。我抓住这个特点,有时配些折纸:如教《要下雨了》一课时,我折了燕子。兔子。鱼,一边操作,一边讲故事,孩子们听的可认真了。谁的表现好,这些小动物就去和谁做朋友,为了能得到这些小动物,这节课,不论每个环节,孩子们都兴致很高。天天做教具,不可能。有时运用简笔画,效果也不错。如教语文第二册柿子3“对对子”时,我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了简单的山、水、花、鸟、草、白云、蓝天等,然后让孩子们说出蓝天对碧野、山青对水秀、鸟语对花香等,并将字卡贴在相应的未知,学生们的兴趣很浓,斗争先恐后地举手,课堂气氛始终鲜活、有趣。

(4)爱涂爱画是孩子的天性。涂涂画画能提高孩子创造美、感受美的意识。边画边讲不但提高表现力,还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比如上《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师生共同画小蝌蚪,并用语言表述,孩子们直观牢固的记住了小蝌蚪的形象“大大的脑袋,黑灰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再画两条后退,然后画两条前腿,最后画尾巴不见了,成了一只青蛙。这样,孩子们不但牢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而且轻而易举的学会用语言表述了。青蛙的形象也一样,边画边说:“碧绿的身子,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不但丰富了语言,还提高了表现力。再如《兰兰过桥》一课,画一下潜水桥、塑料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画一下现实生活中的桥。提高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划一下自己想象中的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画家乡》一课,画一下文中自己最喜欢的家乡,渗透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运用各种手段,沟通各科间的联系,在提高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注意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对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也是重要的一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恰当的评价,对塑造儿童行为和培养良好的品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人总结了几点经验:

(1)口头表扬简单、易行、及时、短期效应良好。为了使学生有个好心情,也为了使自己有个好心情,每天早上一到校,首先要表扬一位同学。一天中,也必须对表现最好的、进步最大的、有了进步的及时口头表扬。如有这样的图,第一幅上画着几只猴子在树下愉快的玩皮球,第二幅上画着皮球掉进河里了,猴子有的抓耳挠腮,有的爬树上观看,第四幅图画着猴子们又愉快的玩皮球。让孩子们想,第三幅图应该是什么内容?张晶说:“第一只猴子尾巴卷在树上,倒挂起来,抓住第二只猴子的脚,第二只猴子倒挂起来,抓着第三只猴子的脚,一个拉着一个,就像猴子捞月亮一样捞起来。”老师表扬:“你真会联想,想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并且是咱们班第一个想好的,第一个讲的,真好。”

(2)在作业本上依据课文内容画学生喜欢的东西。如上《四个太阳》一课,可奖励一个红太阳;上《火车的故事》可奖励一列火车;上《小白兔和小灰兔》可奖励一只兔子;上《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可奖励一朵花……对于退步了的,实在写的不好的、惩罚一个生气了的表情、哭了的表情,在其他同学的表情反馈中,那些孩子就会知道自己错了。有些老师会说:画东西太难了。其实,只要老师画个简单的大轮廓,孩子们就已经认定了。

(3)谈心式交流。如我们班乔佩佩同学,虽然成绩不好,但是很听话,于是给她这样的评语:“佩佩小朋友,你是一个乖孩子,老师很喜欢你,老师发觉你也爱学习了,希望你把第一册最简单的东西再巩固一下,争取赶上其他同学。”再如我们班成绩最好的一位同学,牛雨雨,我给他这样的评语:“雨雨小朋友,你上课很专心、下课活泼、作业认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孩子。”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教师看到优等生的不足,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指出,使优等生意识到自己也有缺点、不足,后进生感觉到自己也有长处,老师也喜欢自己,从而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

实践证明,涉及孩子感兴趣的活动,运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恰当的评价,对低年级语文教学效果甚好,孩子们会轻松愉快地、全身心投入地参与各项活动。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猴子捞月的故事篇7

大家都听说过“猴子捞月”的故事吧?那群猴子真是团结可爱,不过,这个故事还引起了我的一连串的遐想……

小猴子为什么捞月亮?难道仅仅是为了给地球照亮吗?是不是还因为他们喜欢月亮啊?如此的喜爱痴迷,我倒想问一问月亮------

月亮,你那里有花草等植物吗?我们这里有许多许多。花有百合、玫瑰、栀子花等等;木有柏树、杨树、柳树 …… 如果有,月亮,请让嫦娥姐姐在八月十五下凡时给我们带一些来。当然,我们也不会那么贪,也会回赠的。

月亮,你那里有人类吗?我们这里的人很多很多,总人口达60多亿。我听说嫦娥姐姐一开始也是人类。如果有,请快点现身吧,我们地球人还等着与你们交朋友呢,如果真的有,请发个E-mail给我们吧。

月亮,你那里有动物吗?我们这里的动物多种多样,有cat(猫)、dog(狗)、cow(牛)、sheep(羊),还不止这些,更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动物。如果你们也有,那么请它们来我们地球做客吧。

月亮,你那里有汽车吗?我们这里有五彩斑斓的汽车,不过尾气排放太厉害。如果你们由可以保护环境的,我们要保10万辆。

月亮,你那里有春夏秋冬吗?我们这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天,春风和煦,生机勃勃;夏天,太阳烤着大地,知了在“知了知了”地念经,小孩吃着西瓜、看着电视,十分悠闲惬意;秋天,寒风一步步逼近,树木开始落叶,草也开始枯黄,大部分花都凋零了,但菊花正是吐气扬眉的时候;冬天,是白雪的世界,树上披着雪,地上铺着雪,房顶盖着雪,一切都是雪白的,每一户门前都堆着一个小雪人。怎么样?羡慕吧?

月亮,你那里有高科技吗?我们这里的高科技十分发达。如果你们没有,我们会毫不吝啬地传授给你们。

猴子捞月的故事篇8

在十二属相中,猴是比较受人尊重的,因为猴子是贵族。您看,他老人家的名字就是由侯爵与子爵两个爵位组成的。所以,尾巴总是翘着。不过,猴子也有着人类几乎所有的毛病,比如贪吃。有桃子必吃,见好处必捞,看见漂亮姑娘更是要围将上去讨要食品,贪心起来甚至去打捞水里的月亮。生活中与猴子相关的常用语有:“猴吃麻花――满拧”“猴吃蟠桃――满不在乎”和吓人的“杀鸡给猴看”等。也有将猴子与食品连在一起的,比如菌类“猴头”、药材“猴枣”。

但在笔者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与食物相关的猴子,莫过于吹的糖人――“猴吃蜜糖”。

天津吹糖人的小贩,会挑一副担子走街串巷。担子由前后两个木箱组成。前箱下边放置一个小煤炉,炉上放着一只小铜锅,锅内盛有糖稀。木箱上钉着一个H形有孔的木架,吹好的糖人有根竹签撑着,可以插在木架上。这后面的木箱放些煤球、扇炉子的破扇等杂物。

小贩将担子挑到胡同口,放下担子,见有儿童围拢过来,即把后面的木箱移过来当凳子坐,然后将前箱推向前,以便伸手从铜锅里取糖稀。吹糖人的糖稀是以麦芽为料熬制的,吹得时候必须加温,否则硬邦邦的无法吹。吹时,小贩用一根吹管挑出一圈糖稀,根据买糖人小朋友的要求,吹出金黄色的苹果、西瓜、葫芦、小鸟、老鼠偷油、猴吃蜜糖……还有的小贩会在木箱上放一转盘,盘上格中有从简单的糖饼到复杂的龙凤等不同图案的糖人儿,孩子花一样的钱,全凭运气得到糖圈圈或是一条活灵活现的糖龙。

糖人儿分两类,一是用麦芽糖稀吹出来的立体的动物或人物形象。另一种是用小铜勺盛着冰糖稀直接在石板上画出来的糖画儿,粘上小木棍,待晾凉后用小铲一撬即得。笔者幼时最爱的“猴吃蜜糖”是用麦芽糖稀吹出来的。那小贩就是一位心灵手巧的民间艺术家,一团糖稀在他手上捏捏吹吹,瞬间就出现了一个俏皮的猴子,尖尖的嘴,长而弯曲的尾巴,最实惠的是那猴用爪子捧着一个小碗,里面盛着甜甜的糖稀,真是好玩又好吃。上海也有在里弄中走街串巷吹糖人的,他们可以吹出五颜六色的水果和糖人,不过,那种染了色的糖稀有毒,不能吃。现在,街头上吹的糖人因为不卫生,已经很少有人吃了,有些合乎卫生标准的糖艺品会作为装饰物,出现在宴会的菜品碟头上。

大圣的血统

笔者生长在天津南市,是看着连台本戏《西游记》长大的。舞台上锣鼓响处,从后台蹦出一只猴子,连翻筋斗,全场观众顿时喜眉笑眼。再演到孙猴子凭着一根棒子打败了很多凶神恶煞的“大花脸”,更让孩子们看得过瘾。待到上学念书了,才知道舞台上大闹天宫的孙大圣出自吴承恩的《西游记》。吴承恩是中国人,《西游记》是中国小说,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是假想的中国仙境。所以,对于孙猴子是国产的,在幼时的笔者心中,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对于孙猴子的血统,胡适博士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从印度进口的。”(《〈西游记〉考证》)学者郑振铎先生1934年在《Y偻集・西游记》中也指出:“孙悟空的本身似便是印度猴中之强的哈努曼(Hanuman)的化身。哈努曼见于印度大史诗《拉马耶那》(Ranmayana)里,而印度剧叙到拉马的故事时,也多及哈努曼。他是一个助人的聪明多能的猴子……在印度,他是和拉马同样为人所熟知的。(至于)什么时候哈努曼的事迹输入中国?是否有可能把哈努曼变成孙悟空?我们不能确知。”只是留给了我们追溯考证的一丝线索。

其实在印度,有关猿猴的故事非常多。直到现在,印度古典舞中还保留有猴神协助拉马攻打恶魔的节目。那么,印度的哈努曼和我们的孙悟空是否系偶然的巧合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国古代佛坛讲经,常有援引故事阐明经义的通例,它最早起源于印度,然后渐及东方,在汉魏时期输入我国。早在三国译出的《六度集经》卷五的《国王本生》的神话传说中,就描绘了人王和猴王率众猴与邪龙搏斗的故事,它是据此敷演光大的《拉马耶那》的前身之一。学者陈寅恪先生1930年在叙有顶生王升天大闹天宫的故事以及《拉马耶那》哈努曼的故事时,认为:“殆因讲说《大庄严经论》时,此二故事适相连接,讲说者有意或无意之间并合闹天宫故事与猿猴故事为一,遂成猿猴闹天宫故事……此《西游记》孙行者大闹天宫之起源也。”(见《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本第二分册)此说是有道理的。

从现有资料看,孙悟空的形象较早出现于宋元之间。现广东省博物馆陈列着一件元代的唐僧取经瓷枕,上面绘有孙悟空手持如意金箍棒的画面,颇矫捷威武。瓷枕上《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皆已齐备,说明当时取经故事已经广为流传。后来,吴承恩之所以能写出《西游记》,是根植于当时社会现实的结果,体现了作者痛恨秦汉以来的专制王朝,寄希望于神魔世界的豪杰之士,来表达“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二郎搜山图歌》)的创作思想。

在文学研究领域,曾有人因中国神话散亡仅存零星而谓我民族为“不富于想象力的民族”。其实不然。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夔一足,越人谓之山臊,人面猴身能言。”(见《国语・鲁语》韦昭注)的记载到《吴越春秋》《搜神记》《补江总白猿传》《古狱渎经》《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等都写过猿猴成精作怪的故事。

可见,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既不是中国猴,也不是印度猴,而是混血猴。这就是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

远赴印度学制糖

那么,我们日常食的糖,其制糖工艺是否也是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呢?答案是肯定的。

糖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等7大类,而碳水化合物中的一个葡萄糖分子在人体内彻底氧化后即可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能量),所以食用适量的甜味食物,对人体是很有益的。

在我国的古籍中,“糖”字出现的较晚,最早出现的是“蜜”“石蜜”“饴”等字。蜜指蜜蜂采集花粉酿成的甜汁。石蜜是什么呢?《异物志》说:“交趾草滋大者尽数寸,煎之凝如冰,破如博棋,谓之石蜜。”那么,什么是饴呢?《本草纲目・谷部》:“饴即软糖也,北人谓之饧。” 饧又是什么呢?《辞海》说:“‘饧’,古糖字,亦作 ,后特指用麦芽熬成的糖。”也就是前面我们讲的制作吹糖人的食材。现在我们清楚了,“饴”指软糖,“ ”是“糖”的古字。“饧”字古时泛指糖,后世则专指用麦芽熬成的糖。

那么“石蜜”到底是糖还是蜜呢?这个答案在《唐书》中有:“番胡国出石蜜,中国贵之。上遣使往摩伽池国取其法,令扬州煎诸蔗之汁于中厨,自造焉。色味逾于西域所出者。”原来,“石蜜”其实不是蜜而是糖,这种“取糖法”是我们派留学生去“取其法”而学来的。这样,我国古代制糖技术的脉络就基本清晰了:“蜜”“饴”“饧”我们古已有之,甘蔗却是不知什么时候引进的。

甘蔗这种植物,其原生地似乎不在中国。“甘蔗”这两个字也很可能是音译,因此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写法也就五花八门,《子虚赋》为“诸蔗”,《杖铭》为“都蔗”,《神异经》为“ ”。同时,甘蔗传到中国之后经过长期栽培,品种繁多,应用也各有不同。

季羡林先生在《季羡林人生漫笔》中说,“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张伯希和从敦煌藏经洞拿走的,正面写着一段佛经,背面写着关于印度造糖法的残卷,几经辗转传到了我的手里。”季老惊喜欲狂,啃开了这个硬核桃,解决了学术上的不少疑团。季老考证认为,“糖”这个字在西欧各国语言中都是外来语,来自同一个梵文“sarkara”。这就充分说明了欧美原来无糖,糖的原产地是印度。中国在唐代之前能够自制蔗糖。当时,唐太宗派人到印度学习制糖法,说明印度在制糖技术方面有高于中国之处。中国经过学习后自己在制糖方面“色味愈西域远甚”,如此看来,糖本身虽然是个小东西,然而却驮着长达千年的中印文化交流史。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是在不断交流中成长的。不能说世界上的文化是由哪一个民族创造的。文明与文化一经发现,人们感到对于他们有好处,就必然会相互学习与交流。可以说,从古至今在世界上还找不到一种文化是不受外来影响的。但是这种交流是复杂的,比如印度的制糖技术是先进的,但也有东学中国的“白糖”(称为“cini”),西学埃及的“冰糖”(叫做“misri”)。如此的文化交流才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